四年级《运算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精品课件】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运算律复习课课件PPT

38×(29+1) 100×25+4×25 58+42+147 51+(29+71) 75×(2×5)
第二关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289×2 58+39+42+61 47×102
25×97+25×3 (125+17)×8 125×25×32
第三关
脱式计算。
[196-(96+4)]÷6
四则混合 运算
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为 乘法交换律: (a+b)Xc=aXc+bXc
用字母表示为 aXb=bX运算
第一关
连一连,并说清运用的是那种运算律。
75×2×5 58+147+42 38×29+38 (100+4)×25 (51+29)+71
288-[8×(26-14)]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运算律》
运算律复习课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新站镇中心小学 尚婷婷
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加法交换律:
在没有小括号的算
式里,只有加、减法或 乘、除法的,要从左往 右依次计算
用字母表示为
a+b=b+a
加法 运算律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运算律PPT课件(上课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 相关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 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 字母表示规律。 、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 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体验运算律的应 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 题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 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 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乘法交换律: ×× 乘法结合律: (×)× ×(×)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乘法交 换律进行验算。
× × ×
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表中哪个乘数 变化了,是怎样变化的?积又是怎样变 化的?
×
你发现了什么?
计算三角形三个角上的三个数的积
5 2
17
20 4
35
29
37
25
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先算一算,在比一比每组中哪道算式的 计算比较简便。 × × ×
梨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梨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梨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梨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梨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梨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
×
××
× (× )
×× ×
× ××
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 ×
×× ××
× ×
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苹果
24千克 24千克 24千克 24千克
苹果
24千克 24千克 24千克 24千克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 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 字母表示规律。 、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 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体验运算律的应 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 题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 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 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乘法交换律: ×× 乘法结合律: (×)× ×(×)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乘法交 换律进行验算。
× × ×
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表中哪个乘数 变化了,是怎样变化的?积又是怎样变 化的?
×
你发现了什么?
计算三角形三个角上的三个数的积
5 2
17
20 4
35
29
37
25
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先算一算,在比一比每组中哪道算式的 计算比较简便。 × × ×
梨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梨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梨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梨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梨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梨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
×
××
× (× )
×× ×
× ××
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 ×
×× ××
× ×
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苹果
24千克 24千克 24千克 24千克
苹果
24千克 24千克 24千克 24千克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课件

=16 ×30
=(25 ×4)×37乘法结合律
=480
乘法结合律
=100 ×37 =3700
练一练
根据乘法运算律,在 里填合适的数。 45×16= 16× 45
5×(14 × 9)=(5× 14 )× 9 (6×13)× 5)=13×( 6 × 5 )
课 堂 检 测 (教材第65页第1题)
再写几组这样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你有什么发现?
探究新知
(15×20)×45 =13500 15×(20×45)=13500
(15×20)×45 = 15×(20×45)
(35×15)×2 = 1050 35×(15×2)= 1050
(35×15)×2 = 35×(15×2)
探究新知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
690+174=864 583+68= 651 795+367=1162
690 + 174
864
583 + 68
651
795 + 367
1162
+
174 690
864
68 + 583
651
367 + 795
1162
课堂检测
(教材第58页第3题)
3. 38+76+24 =114+24
88+45+12 =133+12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95+37+63
=295+(37+63) =295+100 =395
47+58+42+33
=(47+33)+(58+42) =80+100 =180
86+(14+79)
=(86+14)+79 =100+79 =179 18+(159+82)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部课件(共11课时)

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时,就是要 善于发现“凑百”、“凑整”。同时,不一定用了运算律就 一定简便,如何简便要靠自己思考、选择。
新知探究
判断并说明,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59+0=0+59 加法交换律
47+(30+8)=(47+30)+8 加法结合律
新知探究
判断并说明,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 45+23 = 68(人)
28+(17+23) = 28+40 = 68(人)
上面两道算式可以写成等式吗? (28+17)+23 = 28+(17+23) 可以
算一算,下面的算式之间能填等号吗?
(45+25)+16 = 45+(25+16)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课堂练习
3 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1)53+ 36 + 6 4 = 53 + ( 36 + 64 ) (加法结合律)
(2) 48 + 27 + 62 = 27 + ( 48 + 62 )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 89 + 125 + 11 =( 89 + 11 ) + 125
=505+78
=75
=275
=583
课堂练习
简便运算。
1+3+5+7+9+11+13+15+17+19 =(1+19)+(3+17)+(5+15)+(7+13)+(9+11) =20+20+20+20+20 =100
新知探究
判断并说明,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59+0=0+59 加法交换律
47+(30+8)=(47+30)+8 加法结合律
新知探究
判断并说明,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 45+23 = 68(人)
28+(17+23) = 28+40 = 68(人)
上面两道算式可以写成等式吗? (28+17)+23 = 28+(17+23) 可以
算一算,下面的算式之间能填等号吗?
(45+25)+16 = 45+(25+16)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课堂练习
3 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1)53+ 36 + 6 4 = 53 + ( 36 + 64 ) (加法结合律)
(2) 48 + 27 + 62 = 27 + ( 48 + 62 )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 89 + 125 + 11 =( 89 + 11 ) + 125
=505+78
=75
=275
=583
课堂练习
简便运算。
1+3+5+7+9+11+13+15+17+19 =(1+19)+(3+17)+(5+15)+(7+13)+(9+11) =20+20+20+20+20 =10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运算律——除法的性质(课件)

举例验证:(100 + 60)÷5=100÷5
(80 -40)÷2=80÷2
■
+ 60÷5
-40÷2
相同点:计算结果都相同。 不同点: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解题方法
(1)12×25=300
(2)12×25
=(3×4)×25 =3×(4×25) =3×100
=300
(乘法结合律)
(3)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
(乘法分配律)
观察;运算符号(运算定律) 数据特点(凑整)
=35×100
=3500
(2)25×(4+8)
=25×4+25×8 =100+200
=300
(3)2000÷125÷8 =2000÷(125×8)
=2000÷1000 =2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除法的性质)
一共收到 捐赠 图书
350册。
全校共有14个班, 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到 多少册?
350÷14
(1)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12×25=
解题方法
(1)12×25=300 (2)12×25
(3)12×25
=(3×4)×25 =3×(4×25)
=3×100
=300
=(10+2)×25 =10×25+2×2 5 =250+50
=300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思考:这三条算式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
序
先算小括号里面, 再算小括号外面
330÷5÷2 = 330÷(5×2)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律ppt课件

46×12+54×12
你是怎样算的?与同学交流。
=(46+54)×12 =100×12 =1200
乘法分 配律
17
用简便方法计算。
43×201
=43×(200+1) =43 ×200+43×1 =8600+43 =8643
15×(20+3)
=15×20+15×3 =300+45 =345
38×32+68×38
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说各应用了什 么运算律。
65+79+21
78+(47+22)
=65+(79+21)
=65+100
=165
加法结 合律
=78+47+22
=(78+22)+47
=100+47 =147
加法交 换律和 结合律
4
5
用简便方法计算。
295+37+63 =295+(37+63) =295+100 =395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赛的人数。
29人 46人 54人
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29+46+54=
()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29+46+54 29+46+54
=75+54
=29+(46+54)
=129(人) =29+100=129(人)
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
第二种,46+54是整百,口算即可得出结果。 3
你是怎样算的?与同学交流。
=(46+54)×12 =100×12 =1200
乘法分 配律
17
用简便方法计算。
43×201
=43×(200+1) =43 ×200+43×1 =8600+43 =8643
15×(20+3)
=15×20+15×3 =300+45 =345
38×32+68×38
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说各应用了什 么运算律。
65+79+21
78+(47+22)
=65+(79+21)
=65+100
=165
加法结 合律
=78+47+22
=(78+22)+47
=100+47 =147
加法交 换律和 结合律
4
5
用简便方法计算。
295+37+63 =295+(37+63) =295+100 =395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赛的人数。
29人 46人 54人
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29+46+54=
()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29+46+54 29+46+54
=75+54
=29+(46+54)
=129(人) =29+100=129(人)
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
第二种,46+54是整百,口算即可得出结果。 3
四年级数学上册《运算律》整理与复习ppt课件

22
1.找朋友,连一连《一》
1. 12×25
=25×12
2. a+b=b+a
乘 5. (a×8)×125
法 交
=a×(8×125)
换 律
6. 15+(7+b)
7. =(15+7)+b
3. 42×4×25
乘 法
= 42×(4×25) 结
4.
a×b=b×a 合 完整版ppt课件 律
7.(a×b)×c
=a×(b×c)
=32 完整版ppt课件
630÷42 =630÷7÷6 =90÷6 =15
17
运算律的实际应用(二):
三、其它类型的简便运算:
256–58+44 =256+44–58 =300–58 =242
先加、先减都一样
250÷8×4 =250×4÷8 =1000÷8 =125
先乘、先除都一样
完整版ppt课件
乘法交换律
a×b = b×a
乘法结合律
(a×b)×c = a×(b×c)
乘法分配律 减法的运算性质 除法的运算性质
(a+b)×c=a×c+b×c
a-b-c=a-(b+c)
a÷b÷c=a÷(b×c)
完整版ppt课件
5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分配律 加减计算的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温馨提示: 做简便计算时,要先观察,确定方法后
再入手。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5×16
575-201
125×24
35×14
630÷35÷2
32×5×4
25×(7×4) 431-297
560÷35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运算律《复习课》优质ppt教学课件

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 a+b= b+a。
b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算前两个
数相加或先算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
a 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
为:a×b= b×a。
b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先算前两个
巩固运用
课后思考
学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研讨
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样 的感悟?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作业2: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名人名言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 梯。”同学们,书海浩瀚无边,而我们 的时间十分有限,今后我们应该多读书, 读好书,与好书相伴。
感谢观看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四 运算律
第 8 课时 复习课
旧知回顾
1 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a 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
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b
既有加、减运算,又有乘、除运算时,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c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 加法运算定律
a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
数相乘或先算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
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 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加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a+b= b+a a×b= b×a (a+b)+c= a+(b+c) (a×b)×c= a×(b×c) (a+b)×c= a×c+b×c
b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算前两个
数相加或先算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
a 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
为:a×b= b×a。
b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先算前两个
巩固运用
课后思考
学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研讨
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样 的感悟?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作业2: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名人名言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 梯。”同学们,书海浩瀚无边,而我们 的时间十分有限,今后我们应该多读书, 读好书,与好书相伴。
感谢观看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四 运算律
第 8 课时 复习课
旧知回顾
1 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a 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
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b
既有加、减运算,又有乘、除运算时,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c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 加法运算定律
a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
数相乘或先算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
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 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加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a+b= b+a a×b= b×a (a+b)+c= a+(b+c) (a×b)×c= a×(b×c) (a+b)×c= a×c+b×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
你 发 现 了 什 么 ?
表示规律
△+○=○+△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
a+b=b+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
23个女生 17个女生 28个男生在 在踢毽子 在跳绳 跳绳 (2)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A
(1)38+76+24
B
(1)(88+45)+12
练习四:连一连。
哪两片树叶上数的和是100?
75
47
19
23
38
56
62
44
53
25
81
77
-----加法结合律
练习 一 :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1)82+0=0+82
加法交换律
(2)(84+68)+32=84+(68+32) 加法结合律 (3)47+(30+8)=(47+30)+8
加法结合律
(4)75+(48+25)=(75+25)+48
75+(48+25)=(75+25)+48 48 25
解法一 (28+17)+23
解法二 28+(17+23)
=45+23 =68(人)
先算出跳绳的有 多少人,再求一共 有多少人。
=28+40 =68(人)
先算出女生有多 少人,再求一共有 多少人。
这两道算式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
(28+17)+23=28+(17+23)
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你找到了什么规律?像这样的例子你会举吗?
运算律
28人
17人
23人
数学问题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3)参加活动一共有多少人?
23个女生 17个女生 28个男生在 在踢毽子 在跳绳 跳绳 (1)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像这样的例子你会举吗?
28+17=17+28
35+22=22+35 43+30=30+43 51+17=17+51
加 法 交 换 律
75+(25+48) 25 48
75+(48+25)=(75+25)+48 ( )
加 法 交 换 律
加 法 结
合
律
( ) 75+(25+48)
练习 一 :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1)82+0=0+82
加法交换律
(2)(84+68)+32=84+(68+32) 加法结合律 (3)47+(30+8)=(47+30)+8
加法结合律
(4)75+(48+25)=(75+25)+48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 律
练习二:你能在 里填上合适的内容吗?
(1)96+35=35+ 96 (2)204+57= 57 +204 (3)(45+36)+64=45+( 36 + 64 ) (4)560+(140+70)=(560+ )+
(3)(45+36)+64=45+( 64 + 36 )
像上面这种式子中的规律就是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如何 用这三个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a + b)+ c = a +(b + c ) 请同学们看着字母式用自己的 语言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的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 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再与前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A
(1)38+76+24 (2)38+(76+24)
38+76+24= 38+(76+24)
B
(1)(88+45)+12 (2)45+(88+12)
(88+45)+12=45+(88+12)
A
(1)38+76+24 (2)38+(76+24)
B
(1)(88+45)+12 (2)45+(88+12)
你能在 里填上合适的内容吗?
(1)96+35=35+ 96
(2)204+57= 57 +204 (3)(45+36)+64=45+( 36 + 64 )
(4)560+(140+70)=(560+ 140 )+ 70
(4)560+(140+70)=(560+ 70 )+
140
练习三:比一比,算一算
。
你 发 现 了 什 么 ?
表示规律
△+○=○+△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
a+b=b+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
23个女生 17个女生 28个男生在 在踢毽子 在跳绳 跳绳 (2)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A
(1)38+76+24
B
(1)(88+45)+12
练习四:连一连。
哪两片树叶上数的和是100?
75
47
19
23
38
56
62
44
53
25
81
77
-----加法结合律
练习 一 :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1)82+0=0+82
加法交换律
(2)(84+68)+32=84+(68+32) 加法结合律 (3)47+(30+8)=(47+30)+8
加法结合律
(4)75+(48+25)=(75+25)+48
75+(48+25)=(75+25)+48 48 25
解法一 (28+17)+23
解法二 28+(17+23)
=45+23 =68(人)
先算出跳绳的有 多少人,再求一共 有多少人。
=28+40 =68(人)
先算出女生有多 少人,再求一共有 多少人。
这两道算式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
(28+17)+23=28+(17+23)
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你找到了什么规律?像这样的例子你会举吗?
运算律
28人
17人
23人
数学问题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3)参加活动一共有多少人?
23个女生 17个女生 28个男生在 在踢毽子 在跳绳 跳绳 (1)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像这样的例子你会举吗?
28+17=17+28
35+22=22+35 43+30=30+43 51+17=17+51
加 法 交 换 律
75+(25+48) 25 48
75+(48+25)=(75+25)+48 ( )
加 法 交 换 律
加 法 结
合
律
( ) 75+(25+48)
练习 一 :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1)82+0=0+82
加法交换律
(2)(84+68)+32=84+(68+32) 加法结合律 (3)47+(30+8)=(47+30)+8
加法结合律
(4)75+(48+25)=(75+25)+48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 律
练习二:你能在 里填上合适的内容吗?
(1)96+35=35+ 96 (2)204+57= 57 +204 (3)(45+36)+64=45+( 36 + 64 ) (4)560+(140+70)=(560+ )+
(3)(45+36)+64=45+( 64 + 36 )
像上面这种式子中的规律就是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如何 用这三个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a + b)+ c = a +(b + c ) 请同学们看着字母式用自己的 语言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的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 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再与前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A
(1)38+76+24 (2)38+(76+24)
38+76+24= 38+(76+24)
B
(1)(88+45)+12 (2)45+(88+12)
(88+45)+12=45+(88+12)
A
(1)38+76+24 (2)38+(76+24)
B
(1)(88+45)+12 (2)45+(88+12)
你能在 里填上合适的内容吗?
(1)96+35=35+ 96
(2)204+57= 57 +204 (3)(45+36)+64=45+( 36 + 64 )
(4)560+(140+70)=(560+ 140 )+ 70
(4)560+(140+70)=(560+ 70 )+
140
练习三:比一比,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