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印度》1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7-3 印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

7.3 印度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5.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1.运用地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
2.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重点)3.运用图表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归纳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重难点)4.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分析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及自然条件的关系。
(重点) 5.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
知识点01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认真阅读课本P30~33,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位置:印度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
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人口数量: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数量达到12.1亿(2011年),居世界第二位。
目前,印度的人口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3.人口政策: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推行控制生育计划来控制人口数量。
4.人口众多的影响:印度众多的人口给资源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知识点02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认真阅读课本P33~35,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气候:印度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其特征是全年高温,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
学习导航课前预习2.水旱灾害:由于西南季风很不稳定,导致印度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旱灾害频发。
3.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印度的粮食生产受频发的水旱灾害影响很大。
知识点03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认真阅读课本P35~36,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特点: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等特点。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
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
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
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
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
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2020-2021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练习题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与中国相邻B. 位于南亚地区C. 发达国家D. 为世界文明古国2.下列关于印度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北回归线经过印度中部B. 印度位于北回归线以南C. 印度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D. 印度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北3.对印度的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是()A. 西北季风B. 东北季风C. 东南季风D. 西南季风4.印度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耕地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这说明A. 印度国土面积广大B. 印度农业发达C. 印度人口众多D. 印度经济水平高5.印度迅速发展的产业是()A. 水稻种植业B. 服务外包产业C. 天然橡胶种植业D. 造船业6.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 水稻和谷子B. 水稻和小麦C. 小麦和玉米D. 谷子和玉米7.下列有关印度人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人口数量多,居世界第二位B.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农村人口得到有效的控制C. 印度的人口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D. 目前,印度的人口对资源和经济发展带来压力8.印度虽然是相对贫穷的国家,但服务外包产业比较发达,其原因是()①人力资源丰富、英语普及②工业以高科技产业为主③信息技术发展较早④工业基础雄厚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9.有关印度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稻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B. 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降水较丰富的平原和谷地C. 小麦主要分布在沿海降水较多的平原地区D. 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南部10.在《摔跤吧!爸爸》中,爸爸为女儿在麦田中搭建摔跤场,感动了许多观众;女孩们在麦田的晨曦中奔跑的场景,也让人们领略了印度美丽的乡村风光。
根据下图推断电影主人公的家乡最有可能位于印度的()A. 北部喜马拉雅山区B. 恒河平原C. 西南沿海地区D. 德干高原11.按地理方位,印度位于()A. 东亚地区B. 南亚地区C. 西亚地区D. 中亚地区12.印度农业生产面临的最主要自然灾害是()A. 台风B. 寒潮C. 干旱和洪涝D. 泥石流13.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和原因是下列哪一季风()A. 西北季风B. 东北季风C. 东南季风D. 西南季风14.印度的雨季大多在()A. 1~6月B. 6~12月C. 6~9月D. 10月~次年5月15.印度的“绿色革命”是指()A. 植树造林B. 普及文化知识C. 改进粮食生产技术D. 发展电子产业16.截止2020年印度人口数量达到13亿5405万人,下列有关印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B. 人口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C. 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D. 南临印度洋,西临阿拉伯海17.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大B. 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C. 恒河水量丰富,全年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D. 印度河被印度人尊称为“圣河”18.印度农产品产量很大,但出口量很少,主要原因是()A. 工业发达,农业原料消费多B. 畜牧业发达,饲料需求量大C. 人口众多,农产品消耗多D. 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不合格19.印度迅速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不包括()A. 劳动力成本较低B. 英语普及C. 信息技术发展较早D. 第三产业发达20.印度某些年份的雨季降水量比多年平均雨季降水量少很多,原因可能是()A. 东北季风来得晚,势力弱B. 西南季风来得晚,势力弱C. 东北季风来得早,势力强D. 西南季风来得早,势力强二、综合题21.读印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教案设计 印度

7.3 印度
【课程目标】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人口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举例说明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地图上找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了解印度人口众多、人口增长快的特点;理解印度根据降水和地形特点合
理安排农业生产的实例;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的对比,引导学生找出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印度地理位置;印度人口特点;印度农业发展特点;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特点。
【教学难点】
印度农业发展特点;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法、练习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印度介绍选择题练习含答案分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印度介绍选择题练习含答案分析读“印度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图”,完成1-2题。
1.该工业区发展的条件不包括()A.地势平坦B.水源充足C.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2.印度软件产业发达,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发展软件产业的优势条件有()①人力资源丰富②劳动力成本低③热带季风气候显著④英语普及⑤国内资源丰富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④【答案】1.C 2.D【详解】1.由图可知,这里位于恒河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煤、铁、锰等矿产资源丰富,但缺少石油、天然气资源,C正确。
故选C。
2.印度利用本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优势积极承接软件外包业务,被形象的成为“世界办公室”。
题中所给的①①①①①,5个条件中,说法正确的是①①①,由此可知选项D正确。
故选D。
下图为“德干高原位置略图”,读图完成下面3-5题。
3.关于德干高原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德干高原地处热带地区B.大部分处在10°S﹣20°SC.东临阿拉伯海,西濒孟加拉湾D.德干高原地处中纬度地区4.对南亚农业有重要影响的盛行风是()A.东北季风B.西北季风C.西南季风D.东南季风5.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迅速,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是()A.汽车制造B.服务外包产业C.钢铁工业D.旅游业【答案】3.A 4.C 5.B【分析】3.由图可知,德干高原地处热带地区,故A正确。
大部分处在10°N﹣20°N之间,故B错误。
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故C错误。
德干高原地处低纬度地区,故D错误。
故选A。
4.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南临印度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依靠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故选C。
5.近年来,印度因信息技术发展早、英语普及、劳动力充足且廉价,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有“世界办公室”称号,故选B。
初中地理教案《印度》

印度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了解印度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3.利用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4.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认识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
2.掌握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影响。
3.运用图表和数据,了解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4.阅读地图,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5.阅读地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简要分析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6.了解印度工业发展历程,举例说明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地区;印度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工业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印度的自然风情、民间舞蹈和泰姬陵等图片,提问:这些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呢?(印度)。
教师简述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我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板书:第三节印度一、位置和范围〔新课教学〕1、课件演示:图7.32“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印度的地形”,提问,学生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方位,对比国家面积,读出印度首都。
(学生回答略)。
重点突出: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课件演示:图7.34“印度的地形”,引导观察:印度的地形特点,找出主要的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学生读图,回答:主要河流是恒河(印度人心中的母亲河,圣水河),印度地形可以分成三大地区,西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广大的德干高原。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最新整理)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2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43.纬线和纬度P64.经线和经度P75.利用经纬网定位P9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P112.地球的公转P13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1.学会阅读地图P162.选择适用的地图P19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P242.分层设色地形图P263.地形剖面图P28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1.地球?水球?P302.七大洲和四大洋P32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1.沧海桑田P37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P383.板块的运动P41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P46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P48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P51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气温的变化P532.气温的分布P55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降水的变化P582.降水的分布P60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1.气候的地区差异P62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P6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P664.气候与人类活动P67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的增长P702.世界人口的分布P723.人口问题P734.不同的人种P74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世界的语言P772.世界三大宗教P79第三节 人类的聚住地──聚落1.聚落与环境P812.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P84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1.地域发展差异P88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P903.国际经济合作P91七年级下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1.雄踞东方的大洲P22.世界第一大洲P4第二节 自然环境1.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P62.复杂的气候P10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 日本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P142.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P173.东西方兼容的文化P19第二节 东南亚1.十字路口的位置P22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P23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P264.热带旅游胜地P28第三节 印度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P302.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P333.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P35第四节 俄罗斯1.横跨亚欧大陆北部P372.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P393.发达的交通P40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 中东1.三洲五海之地P442.世界石油宝库P463.匮乏的水资源P484.多元的文化P49第二节 欧洲西部1.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P522.现代化的畜牧业P543.繁荣的旅游业P57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黑种人的故乡P602.快速发展的经济633.人口、粮食与环境P65第四节 澳大利亚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P67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P68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P70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 美国1.民族大熔炉P742.农业地区专业化P763.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P79第二节 巴西1.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P822.发展中的工农业P843.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P87第十章极地地区1.独特的自然环境P922.科学考察的宝地P963.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P98八年级上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疆域1.优越的地理位置P22.海陆兼备的大国P33.行政区划P6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P112.人口东多西少P13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1.中华民族大家庭P152.民族分布特点P19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1.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P22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P26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P302.东西干湿差异显著P33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P38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P40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1.以外流河为主P422.长江的开发与治理p44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P49第四节自然灾害1.常见的自然灾害P54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P563.防灾减灾P58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P622.总量丰富,人均不足P64第二节 土地资源1.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P672.地区分布不均P69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P71第三节 水资源1.时空分布不均P752.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P77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 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P842.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P86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农业及其重要性P90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P93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P954.走科技强农之路P98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1.工业及其重要性P1002.我国工业的分布P1033.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P104八年级下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1.地理差异显著P22.四大地理区域P5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1.黑土地黄土地P8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P11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山环水绕沃野千里P13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P17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P19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1.文明的摇篮P232.风吹来的黄土P263.严重的水土流失P274.水土保持P30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1.政治文化中心P322.历史悠久的古城P363.现代化的大都市P39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P44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P47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1.江海交汇之地P49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P52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P56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1.特别行政区P58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P61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1.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P652.美丽富饶的宝岛P673.外向型经济P69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1.草原与荒漠P722.牧区和灌溉农业区P74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1.沙漠和戈壁广布P782.油气资源的开发P80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1.世界屋脊P842.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P88第二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1.江河的源地P912.三江源地区的保护P94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1.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P982.发展中面临的挑战P1003.做负责任的大国P102。
7.3印度(第1课时)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活动 运用材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阅读材料,归纳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印度每年新增劳动力1800万人左右,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小麦、甘蔗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印度是全球几大移动电话市场之一。2008年,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 亿人。
优势1: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 优势2:消费群体庞大、消费市场广阔
活动 运用材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阅读下表,说说印度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说明人口众多,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较少,影响粮食供给,而 且还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严重低于世界平均值,影响经济发展。
课堂小结
印度的地理位置
印 度
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经纬度位置:位于热带
半球位置:东、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南部,三面临海 优劣势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印度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经度:70°E——90°E 纬度:10°N——30°N
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 北回归线穿过印度
30°N
23.5°N
70°E
90°E
10°N
印度的地理位置 2.半球位置 经度:70°E——90°E
东半球 纬度:10°N——30°N
北半球
印度的地理位置 3.海陆位置 东临孟加拉湾 西临阿拉伯海 南临印度洋 位于亚洲南部
7.3印度(第1课时)
七下 地理
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学会根据地图和
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人口特点
重点
新课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一理
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
分布
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东北部, 半岛沿海地区
水稻需较多的水,此地 区是平原且降水充足
德干高原西北部 小麦耐旱能力较强,这
恒河上游地区
些地区地面起伏产业
• 是基于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企业为 了更好的发展,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 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 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 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 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 进而催生一批以服务外包而快速发展 的企业的产业。
特点:
全年高温
有明显的旱季和 雨季
雨季 6月—9月 旱季 10月—次年5月
月份 7月 (右图) 1月 (左图)
风向
西南风 东北风
吹向
降水季节
海洋吹向陆地 雨季
陆地吹向海洋
旱季
控制降水的西南 季风不稳定
水旱灾害频繁
西南风的变化
水灾
A来得早 D退得晚 F风力强盛
旱灾
B来得晚 C退得早 E风力不足
新人教版 七年级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39张PPT)
飞速发展的软件外包产业
新人教版 七年级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39张PPT)
新人教版 七年级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39张PPT)
新人教版 七年级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39张PPT)
再见
新人教版 七年级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39张PPT)
• 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 • 供应链管理服务:为客户企业提供采购、
运输、仓库/库存整体方案服务等
新人教版 七年级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39张PPT)
新人教版 七年级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39张PPT) 新人教版 七年级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39张PPT)
新人教版 七年级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39张PPT)
重走郑和路
新人教版 七年级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39张PPT)
第三节
印度
指图回答
阿拉伯海
孟加拉湾
70°E
30°N
指图回答
90°E 10°N
23.5°N
印度的经纬位置 海陆位置 邻国
指图回答
玄奘为何不直接向南走呢?
指图回答
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
印度是全球几大移动电话市场之一。 2008年,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亿人。
人口数量变化及增长趋势
阅读下表,说说印度众多人口对资源和 经济发展的压力。
印度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值 项目
耕地面积
粮食产量 国内生产总值
(2005年) (2008年) (2008年)
印度人均值/ 世界人均值
新人教版 七年级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39张PPT)
说说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
人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成本较低
新人教版 七年级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39张PPT)
英语普及
新人教版 七年级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39张PPT)
世界办公室
信息技术发展早
新人教版 七年级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39张PPT)
阅读思考
印度为什么要进行两次“绿色革命”?
阅读材料
两次“绿色革命”
20 世纪60 年代,印度进行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引进并培
育新品种,使用化肥,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这些措
施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大
量抽取地下水,土地退化严重,粮食增产潜力减弱。
2004年开始,印度进行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利用生物技
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
人口数量变化及增长趋势
从1993年到2011年,印度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1993~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
人口数量变化及增长趋势
阅读材料,归纳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
小资料
印度每年新增劳动力1 800 万人左 右,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小麦、 甘蔗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术的进步改良品种,推广高效无毒农药,完善水利灌溉系统,加
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运用等。这次“绿色革命”不仅明显
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
印度美食
印度的美食分布
水稻
小麦
小组讨论
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小麦和水稻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 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给。
0.66
0.61
0.13
印度的计划生育
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材料 小资料
20世纪70年代,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开 始推行控制生育计划,鼓励一对夫妇只要两个孩子。政 府对不多于两个孩子的夫妇在就业、教育、住房和医疗 等方面给予照顾,退休后提供退休金。但是,印度的控 制生育计划只在城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广大的农村, 多生子女现象依然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