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关系

合集下载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部分和公式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部分和公式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部分和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能够表示数列中第n个数与n的关系的公式,而部分和公式则是指数列的前n项和能够表示成与n的关系的公式。

本文将分别介绍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部分和公式,以及应用举例。

一、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通项公式是能够表示数列中第n个数与n的关系的公式。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则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n-1)d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个数。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4,7,10,13,……,其首项a₁为1,公差d为3,根据通项公式可得:an = 1 + (n-1)3 = 3n - 2因此,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3n - 2。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则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q^(n-1)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个数。

例如,对于等比数列2,6,18,54,……,其首项a₁为2,公比q 为3,根据通项公式可得:an = 2 * 3^(n-1)因此,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2 * 3^(n-1)。

二、数列的部分和公式数列的部分和是指数列前n个数的和,部分和公式是能够表示数列前n项和与n的关系的公式。

1. 等差数列的部分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部分和)Sn可以表示为:Sn = (a₁ + an) * n / 2其中,a₁表示数列的首项,an表示数列的第n个数。

以等差数列1,4,7,10,13,……为例,根据通项公式3n - 2,部分和公式可表示为:Sn = (1 + (3n - 2)) * n / 2 = (3n + 1) * n / 22. 等比数列的部分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部分和)Sn可以表示为:Sn = a₁ * (1 - q^n) / (1 - q)其中,a₁表示数列的首项,q表示数列的公比。

数列的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数列的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二、数列的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一、知识点回顾:1、递推公式定义: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2、数列前n 项和S n 与通项a n 的关系式:a n =⎩⎨⎧--11s s s n n 12=≥n n 。

在数列{a n }中,前n 项和S n 与通项公式a n 的关系,是本讲内容一个重点,要认真掌握之。

注意:(1)用1--=n n n S S a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你注意到此等式成立的条件了吗?(2n ≥,当1n =时,11S a =);若a 1 适合由a n 的表达式,则a n 不必表达成分段形式,可化统一为一个式子。

(2)一般地当已知条件中含有n a 与n S 的混合关系时,常需运用关系式1--=n n n S S a ,先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只含n a 或n S 的关系式,然后再求解。

3、数列的通项的求法:⑴公式法: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⑵已知n S (即12()n a a a f n +++= )求n a ,用作差法:{11,(1),(2)n nn S n a S S n -==-≥。

一般地当已知条件中含有n a 与n S 的混合关系时,常需运用关系式1--=n n n S S a ,先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只含n a 或n S 的关系式,然后再求解。

⑶已知12()n a a a f n = 求n a ,用作商法:(1),(1)(),(2)(1)n f n f n a n f n =⎧⎪=⎨≥⎪-⎩。

⑷若1()n n a a f n +-=求n a 用累加法:1122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 1a +(2)n ≥。

⑸已知1()n n a f n a +=求n a ,用累乘法:121121n n n n n a a aa a a a a ---=⋅⋅⋅⋅ (2)n ≥。

求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方法

求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方法

求数列前N 项和的方法1. 公式法等差数列前n 项和: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特别的,当前n 项的个数为奇数时,211(21)k k S k a ++=+,即前n 项和为中间项乘以项数。

这个公式在很多时候可以简化运算。

等比数列前n 项和: q=1时,1n S na =()1111n n a q q S q-≠=-,,特别要注意对公比的讨论。

其他公式:1、)1(211+==∑=n n k S nk n 2、)12)(1(6112++==∑=n n n k S nk n3、213)]1(21[+==∑=n n k S nk n[例1] 已知3log 1log 23-=x ,求⋅⋅⋅++⋅⋅⋅+++n x x x x 32的前n 项和。

解:由212log log 3log 1log 3323=⇒-=⇒-=x x x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n n x x x x S +⋅⋅⋅+++=32 (利用常用公式)=xx x n--1)1(=211)211(21--n =1-n 21 [例2] 设S n =1+2+3+…+n,n ∈N *,求1)32()(++=n nS n S n f 的最大值。

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1(21+=n n S n , )2)(1(211++=+n n S n (利用常用公式) ∴ 1)32()(++=n nS n S n f =64342++n n n=nn 64341++=50)8(12+-nn 501≤∴ 当 88-n ,即n =8时,501)(max =n f2. 错位相减法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例3] 求和:132)12(7531--+⋅⋅⋅++++=n n x n x x x S ………………………①解:由题可知,{1)12(--n x n }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 -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1-n x }的通项之积设n n x n x x x x xS )12(7531432-+⋅⋅⋅++++=………………………. ② (设制错位) ①-②得 n n n x n x x x x x S x )12(222221)1(1432--+⋅⋅⋅+++++=-- (错位相减)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n n n x n xx x S x )12(1121)1(1----⋅+=-- ∴ 21)1()1()12()12(x x x n x n S n n n -+++--=+ [例4] 求数列⋅⋅⋅⋅⋅⋅,22,,26,24,2232n n前n 项的和.解:由题可知,{n n 22}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 }的通项与等比数列{n 21}的通项之积设n n nS 2226242232+⋅⋅⋅+++=…………………………………①14322226242221++⋅⋅⋅+++=n n nS ………………………………② (设制错位) ①-②得1432222222222222)211(+-+⋅⋅⋅++++=-n n n nS (错位相减)1122212+---=n n n∴ 1224-+-=n n n S练习:求:S n =1+5x+9x 2+······+(4n -3)x n-1解:S n =1+5x+9x 2+······+(4n —3)x n —1① ①两边同乘以x ,得x S n =x+5 x 2+9x 3+······+(4n —3)x n ②①—②得,(1-x)S n =1+4(x+ x 2+x 3+······+ nx )-(4n —3)x n当x=1时,S n =1+5+9+······+(4n —3)=2n 2—n 当x ≠1时,S n =1 1—x [ 4x(1-x n) 1-x +1-(4n —3)xn]3. 反序相加法求和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 个)(1n a a +。

数列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李远敬

数列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李远敬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数列前n 项和的关系◎新疆塔城 托里二中 李远敬【内容概要】 求数列{}n a 的通项n a 的公式和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是高考数列题最重要的题型。

本文探讨:1.数列的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直接的关系.2.针对这两年的高考数列题型中,已知数列的通项与前n 项和的解析式,来求解数列通项公式及数列的规律。

对高考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高考 数列 通项n a 前n 项和n s 关系一.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1,1,11n s s n s a n nn例1.(四川文科9)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1=a ,n n S a 31=+(1≥n ),则=6a(A )443⨯(B )1434+⨯ (C )44(D )144+解析:由n n S a 31=+,得13-=n n S a (2≥n ),相减得n n a a -+1=3)(1--n n S S = 3n a , 则n n a a 41=+(n ≥ 2),而11=a ,32=a ,则4426434⋅=⋅=a a ,选A . 二. 等差数列n 项的和n s 与通项n a 的关系 1. 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有2)(1n n a a n s +=. 2. 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等差数列{}n b 的和n T .若d cn b an T S n n ++=则n n b a =1212--n n T S . 解:nnn n n n n n b a b a b b n a a n T S ==+-+-=----22))(12())(12(1211211212 3. 设等差数列的项数n 为奇数。

则其偶数项之和与奇数项之和的比为11+-n n 。

解:设*,12N k k n ∈+=,则21-=n k .奇S =2))(1(121+++k a a k =1)1(++k a k . 偶S =2)(22k a a k +=1+k ka .11121211)1(11+-=+--=+=+=++n n n n k k a k ka S S k k 奇偶。

求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求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求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通项公式是数列中每一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式,可通过递推关系和数列特点来确定。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来求解通项公式。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一种公差固定的数列,通项公式可以通过公差和首项求得。

1.递推法: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则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n -1)d。

2.求和法:对于等差数列,可以根据前n项和与首项之间的关系来求解通项公式。

设前n项和为Sn,首项为a₁,公差为d,则有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n/2(a₁ + an)。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一种比值固定的数列,通项公式可以通过公比和首项求得。

1.递推法: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r,则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r^(n -1)。

2.求和法:对于等比数列,可以根据前n项和与首项之间的关系来求解通项公式。

设前n项和为Sn,首项为a₁,公比为r,则有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a₁(r^n-1)/(r-1)。

三、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前两项为1,之后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1.递推法:设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为F(n),则通项公式为F(n)=F(n-1)+F(n-2),其中F(1)=1,F(2)=12.通项公式法:利用通项公式公式Fn = (Phi^n - (-Phi)^(-n))/sqrt(5),其中Phi是黄金分割比(约为1.618)。

四、多项式数列多项式数列是指通项由多项式表达的数列。

1.解线性递推关系:对于多项式数列,可以根据给定的递推关系式来推导通项公式。

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代入法、特征根法、辅助方程法等来求解。

2.拉格朗日插值法:对于已知部分数列项的数值,可以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法求解通项公式。

该方法需要确定数列项数目与已知项数目一致。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求通项公式的方法,不同的数列类型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来求解。

在实际问题中,还可以根据数列性质和给定条件等将其转化为已知的数列类型,从而应用相应的求解方法。

数列知识点、公式总结

数列知识点、公式总结

数列知识点、公式总结一、数列的概念 1、数列的概念:一般地,按一定次序排列成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123,,,,,n a a a a ,简记为数列{}n a ,其中第一项1a 也成为首项;na 是数列的第n 项,也叫做数列的通项.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取值时,该函数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就是这个数列.2、数列的分类:按数列中项的多数分为:(1) 有穷数列:数列中的项为有限个,即项数有限; (2) 无穷数列:数列中的项为无限个,即项数无限.3、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项数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成()n a f n =,那么这个式子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4、数列的函数特征:一般地,一个数列{}n a ,如果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前面的一项,即1n n a a +>,那么这个数列叫做递增数列;如果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前面的一项,即1n n a a +<,那么这个数列叫做递减数列;如果数列{}n a 的各项都相等,那么这个数列叫做常数列.5、递推公式:某些数列相邻的两项(或几项)有关系,这个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叫做递推公式.二、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久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即1n n a a d +-=(常数),这也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依据.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通项公式为:()()()11,n m a a n d a n m d n m N +=+-=+-∈、.3、等差中项:(1)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2a bA +; (2)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则12,,n n n a a a ++成等差数列,即1n a +是n a 与2n a +的等差中项,且21=2n n n a a a +++;反之若数列{}n a 满足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性质: (1)等差数列{}n a 中,若(),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2)若数列{}n a 和{}n b 均为等差数列,则数列{}n n a b ±也为等差数列;(3)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则{}0n d a >⇔为递增数列,{}0n d a <⇔为递减数列,{}0n d a =⇔为常数列.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n S :(1)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1231,n n a a a a a n N -++++++∈;(2)数列{}n a 的通项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3)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前n 项和()()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6、等差数列前n 和的性质:(1)等差数列{}n a 中,连续m 项的和仍组成等差数列,即12122,,m m m m a a a a a a ++++++++21223m m m a a a +++++,仍为等差数列(即232,,,m m m m m S S S S S --成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11==,222n n n d d S na d n a n -⎛⎫++- ⎪⎝⎭当0d ≠时,n S 可看作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不含常数项;(3)若等差数列{}n a 共有2n+1(奇数)项,则()11==,n S n S S a S n++-奇奇偶偶中间项且若等差数列{}n a 共有2n (偶数)项,则1==.n nS a S S nd S a +-偶奇偶奇且7、等差数列前n 项和n S 的最值问题: 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1)100a d ><且(即首正递减)时,n S 有最大值且n S 的最大值为所有非负数项之和;(2)100a d <>且(即首负递增)时,n S 有最小值且n S 的最小值为所有非正数项之和.三、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是同一个不为零的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0q ≠). 即()1n na q q a +=为非零常数,这也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的依据.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q ,则通项公式为:()11,,n n m n m a a q a q n m n m N --+==≥∈、.3、等比中项:(1)若a A b 、、成等比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且2=A ab ;(2)若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则12,,n n n a a a ++成等比数列,即1n a +是n a 与2n a +的等比中项,且212=n n n a a a ++⋅;反之若数列{}n a 满足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4、等比数列的性质: (1)等比数列{}n a 中,若(),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2)若数列{}n a 和{}n b 均为等比数列,则数列{}n n a b ⋅也为等比数列;(3)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q ,则{}1100101na a a q q ><⎧⎧⇔⎨⎨><<⎩⎩或为递增数列,{}1100011n a a a q q ><⎧⎧⇔⎨⎨<<>⎩⎩或为递减数列,{}1n q a =⇔为常数列.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1)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1231,n n a a a a a n N -++++++∈;(2)数列{}n a 的通项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3)设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0q q ≠,则()11,1.1,11n n na q S a q q q=⎧⎪=-⎨≠⎪-⎩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可知,已知1,,,,n n a q n a S 中任意三个,便可建立方程组求出另外两个.6、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性质:设等比数列{}n a 中,首项为1a ,公比为()0q q ≠,则(1)连续m 项的和仍组成等比数列,即12122,,m m m m a a a a a a ++++++++21223m m ma a a +++++,仍为等比数列(即232,,,m m m m m S S S S S --成等差数列); (2)当1q ≠时,()()11111111111111n n n n n a q a a a a aS q q q qq q q q q -==⋅-=-⋅=⋅-------, 设11a t q =-,则n n S tq t =-.四、递推数列求通项的方法总结 1、递推数列的概念:一般地,把数列的若干连续项之间的关系叫做递推关系,把表达递推关系的式子叫做递推公式,而把由递推公式和初始条件给出的数列叫做递推数列. 2、两个恒等式: 对于任意的数列{}n a 恒有:(1)()()()()12132431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2)()23411231,0,nn n n a a a a a a a n N a a a a +-=⨯⨯⨯⨯⨯≠∈3、递推数列的类型以及求通项方法总结: 类型一(公式法):已知n S (即12()n a a a f n +++=)求n a ,用作差法:{11,(1),(2)n nn S n a S S n -==-≥类型二(累加法):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a ,且()()1,n n a a f n n N ++-=∈,求n a 通项.给递推公式()()1,n n a a f n n N ++-=∈中的n 依次取1,2,3,……,n-1,可得到下面n-1个式子:()()()()21324311,2,3,,1.n n a a f a a f a a f a a f n --=-=-=-=-利用公式()()()()12132431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可得:()()()()11231.n a a f f f f n =+++++-类型三(累乘法):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a ,且()()1,n na f n n N a ++=∈,求n a 通项.给递推公式()()1,n na f n n N a ++=∈中的n 一次取1,2,3,……,n-1,可得到下面n-1个式子:()()()()23412311,2,3,,1.nn a a aa f f f f n a a a a -====- 利用公式()23411231,0,nn n n a a a a a a a n N a a a a +-=⨯⨯⨯⨯⨯≠∈可得:()()()()11231.n a a f f f f n =⨯⨯⨯⨯⨯-类型四(构造法):形如q pa a n n +=+1、n n n q pa a +=+1(q p b k ,,,为常数)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k 的等比数列后,再求n a 。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公比为r,则其通项公式为:an = a * r^(n-1),其中n 为项数。

在等比数列中,前n项和的公式为:Sn = a * (1 - r^n) / (1 - r)。

英文:Geometric progression is a sequence in which the ratio of any two consecutive terms is the same. Let the first term of the geometric sequence be a, and the common ratio be r, then its general term formula is: an = a * r^(n-1), where n is the number of terms. In a geometric sequence, the formula for the sum of the first n terms is: Sn = a * (1 - r^n) / (1 - r).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a1 * q^(n-1),其中q为公比。

英文:The general term formula of a geometric sequence is an=a1 * q^(n-1), where q is the common ratio.在等比数列中,首项为a1,通项公式为:an= a1*q^(n-1)。

其中an表示第n项,q为公比。

英文:In a geometric sequence, the first term is a1 and the general term formula is: an= a1*q^(n-1). Where an represents the nth term, and q is the common ratio.当公比小于1时,等比数列是一个收敛的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及性质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及性质

数列的运算方法(一)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及性质一、等差数列:定义: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为常数符号形式:111(-+--=-=-n n n n n n a a a a )d a a 或常数 公式:d n n na a a n S dn a a n n n 2)1()(2)1(111-+=+=-+= 常用技巧:(1)若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2)n n a n S )12(12-=-(3)若p n m a a a p n m 2,2=+=+则(等差中项)(4)已知nm a a d q a p a n m n m --=⇒==,,(直线的斜率) 其中*,,,N q p n m ∈说明:1、定义主要用于判断和证明;2、通项公式对应一次函数,但图像是一些离散的点;3、前n 项和公式,前半部分比较灵巧,后半部分对应二次函数,图像也是一些离散的点;4、常见题型:求值、单调性、大小比较、求最值、求和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整体思想、配方法、数形结合。

例习题:(一)基本公式的应用1、(1)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且.12,23211=++=a a a a则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三项为32,1,1++-a a a ,则此数列的通项为A 、52-nB 、12+nC 、32-nD 、12-n(3)设数列{}n a 是单调递增的等差数列,前三项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48,则它的首项是A 、1B 、2C 、4D 、8(4)在a 和b 两数之间插入n 个数,使它们与b a ,组成等差数列,则该数列的公差为2、等差数列{}d a a a d a a n 成等比数列,则若公差中,5211,,,0,1≠=为 ( )(A) 3 (B) 2 (C) 2- (D) 2或2-3、在首项为8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a n }中,最接近零的是第 ( )A .11项B .12项C .13项D .14项4、设{}n a 是一个公差为)0(≠d d 的等差数列,它的前10项和11010=S 且1a ,2a ,4a 成等比数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的关系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1.(11辽宁T17)
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2=0,a 6+a 8=-10
(I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II )求数列⎭⎬⎫⎩⎨⎧-12n n a 的前n 项和. 【测量目标】等差数列的通项,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
【难易程度】容易
【试题解析】(I )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由已知条件可得11
0,21210,a d a d +=⎧⎨+=-⎩ 解得11,1.
a d =⎧⎨=-⎩ 故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n a n =-(步骤1) (II )设数列1{
}2n 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即211,22
n n n a a S a -=+++故11S =(步骤2)
12.2242n n n S a a a =+++ 所以,当1n >时, 1211111222211121()2422
121(1)22
n n
n n n n n
n n n n S a a a a a S a n n -------=+++--=-+++--=--- =
.2
n n (步骤3) 所以1.2n n n S -= 综上,数列11
{
}.22n n n n a n n S --=的前项和(步骤4)
2.(10上海T20)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585n n S n a =--,n +∈N .
(1)证明:{}1n a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n S 的通项公式,并求出n 为何值时,n S 取得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测量目标】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
【难易程度】中等
【试题解析】(1)当1n =时,114a =-;当2n
时,11551n n n n n a S S a a --=-=-++,()15116
n n a a -∴-=-,(步骤1) 又11150a -=-≠,∴数列{}1n a -是等比数列;(步骤2)
(2)由(1)知:151156n n a -⎛⎫-=- ⎪⎝⎭
,得151156n n a -⎛⎫=- ⎪⎝⎭,(步骤3) 从而()1575906n n S n n -+⎛⎫=+-∈ ⎪⎝⎭N ;(步骤4)
解不等式1n n S S +<,得15265n -⎛⎫< ⎪⎝⎭,562log 114.925n >+≈,(步骤5) ∴当15n 时,数列{}n S 单调递增;(步骤6)
同理可得,当15n 时,数列{}n S 单调递减;
故当15n =时,n S 取得最小值.(步骤7)
3.(09辽宁T14)
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53655,S S -=则4a = . 【测量目标】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
【难易程度】中等
【参考答案】13
【试题解析】∵11(1)2
n S na n n d =+-∴5131510,33S a d S a d =+=+. ∴5311114653060(1515)154515(3)15S S a d a d a d a d a -=+-+=+=+=. ∵53655,S S -=故413
a =
. 4.(09全国II T19)
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1,a =142n n S a +=+
(I )设12n n n b a a +=-,证明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 ; (II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测量目标】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与数列的前n 项和n S 的关系.
【难易程度】中等
【试题解析】(I )由11,a =及142n n S a +=+,有 12142,a a a +=+21121325,23a a b a a =+=∴=-=(步骤1) 由142n n S a +=+, ① 则当2n 时,有142n n S a -=+ ② ①-②得111144,22(2)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步骤2) 又12n n n b a a +=-,12n n b b -∴=,(步骤3) {}n b ∴是首项13b =,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步骤4) (II )由(I )可得11232n n n n b a a -+=-=,113224n n n n a a ++∴-=(步骤5) ∴数列{}2n n a 是首项为12,公差为34
的等比数列.(步骤6) ∴1331(1)22444
n n a n n =+-=-,2(31)2n n a n -=- (步骤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