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 静夜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案与反思优秀推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案与反思优秀推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案与反思优秀推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案与反思第1篇】《静夜思》是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S版)中的一篇课文,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

本诗是一首五言诗,共四句,描述了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月夜里所看到的景物和想到的事情,表达了诗人李白身在异乡,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如霜的月光就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把课文分成四个环节去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学习。

首先是设疑揭题;接着让学生初读古诗,感知课文;然后进行细读感悟;最后指导学生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下面来说说《静夜思》的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1、认识“静、夜、思”等10个生字,会写“头、乡、是”3个生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在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设疑揭题,激发学习兴趣你们有留意过天上的月亮吗?你认为它美不美?你想对它说什么?面对如此美的月亮,唐朝诗人李白在观赏时却满脸的忧愁,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观月后写的诗——《静夜思》(板题,读题,释题:思,思念、想念)(“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

我国古代教育家又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要想学生成为学习的“乐之者”,就应使学生从心理上想学﹑爱学﹑乐学,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在授新课前,我用了四个问句:你们有留意过天上的月亮吗?你认为它美不美?你想对它说些什么?面对如此美的月亮,唐朝诗人李白在观赏时却是满脸的忧愁,为什么呢?接着我让孩子们边欣赏课件中皎洁的月亮,边思考这四个简单的问题,逐步引导他们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使他们对课文产生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8《静夜思》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8《静夜思》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8《静夜思》教案一、教材情境1. 教材内容《静夜思》是一年级下册的第八篇课文,通过描述夜晚的宁静和美丽,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简单语言表达•观察大自然,感受宁静夜晚的美丽二、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夜晚的主题,引起学生对夜晚的好奇和想象•介绍《静夜思》这篇课文,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2. 学习课文•朗读课文,教导学生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分段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或生字•要求学生模仿跟读,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3. 课文理解•开展讨论,询问学生夜晚最美好的事物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美丽•分组让学生编写自己心目中最美好的夜晚,并展示给其他同学分享4. 情感教育•与学生分享诗歌中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引导他们爱护环境5. 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夜晚的美丽和大自然的奇妙之处•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感受自然之美三、作业布置1. 完成课文练习册相关习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课文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纠正错误2. 家庭作业•带动学生与家长一起观察夜晚,体验大自然的美妙,并写下感想四、教学反思1. 教学亮点•通过多种形式引入夜晚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和展示,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2. 教学不足•如何更具体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需要更多实际操作•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内涵,需要更多引导与讨论通过《静夜思》这一课文的教学,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的感悟与理解,引导他们自觉保护环境,增进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静夜思》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静夜思》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静夜思》原文静jìng夜yè思sī[唐tánɡ]李lǐ白bái床chuánɡ前qián明mínɡ月yuè光ɡuānɡ,疑yí是shì地dì上shànɡ霜shuānɡ。

举jǔ头tóu望wànɡ明mínɡ月yuè,低dī头tóu思sī故ɡù乡xiān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意图》。

二、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

《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

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

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

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学反思(优秀8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学反思(优秀8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学反思(优秀8篇)静夜思的教学反思篇一[案例描述](三)讲读古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全诗的意思。

1.理解课题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

静,安静。

夜,夜晚。

思,思念。

2.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

)板书:明月光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4.理解第三行诗句:看图,诗人在干什么?(抬头看天空中的月亮)。

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

板书:举头望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

(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

)抬头望()的明月。

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

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诗句。

读第四行诗。

板书:(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

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6.说说诗句的意思。

(1)指名说说重点字、词的意思。

疑举头思故乡(2)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一年级关于静夜思的教学反思篇二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进取性高。

教师经过各种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敢于自信地表现自我、表现音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了突破《静夜思》浓浓的思乡之情(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做到了:一、朗诵作铺垫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孩子们回忆并且有表情的朗诵学过的诗歌;为了进一步理解《静夜思》的情境,还让二年级的孩子解释“静”和“思”的含义;接下来,教师经过自我朗诵,学生个别朗诵,团体朗诵等形式,在朗诵时,抓住自我和孩子们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情境;最终还让孩子们说说自我是用什么情绪来表达《静夜思》思想感情的。

这些都为后面有表情的演唱作好了铺垫。

二、演唱来表达我经过有表情的朗诵《静夜思》,让孩子们进入了其中的情境。

演唱歌曲,就是对情境进行实施的时候了。

人教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静夜思教案、反思板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静夜思教案、反思板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静夜思》教案、反思板书设计人教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静夜思》教案、反思板书设计1教学目标1.熟悉“静”、“夜”等10个生字宝宝和反文旁,会写“头“和“米”两个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诵古诗,重点读好带有“明月“的诗句,并在朗诵进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3.在朗诵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唤醒、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

2学情分析现今的家长对小孩的初期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大部份学生在入学前的幼儿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背诵多首古诗,其中又数《静夜思》最熟悉。

再者,这首古诗诗句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意境。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认十个生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朗诵进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

4教学进程 .4.1 第一学时一、“赏月”:揭题导入,激发爱好1.出示一幅明月图和月饼图:师:小朋友们,今天教师给大伙儿带来一幅漂亮的图画,说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2.出示中秋赏月图:在这幅图中有一个(月亮),你喜爱它吗?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也很喜爱月亮,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于月亮的古诗。

3.板书:静夜思。

读题。

师:教师要提示大伙儿,“静”是后鼻音,谁来读一读?2生读。

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加一加)贴图纸,你能给它找一个朋友吗?“夜”是整体认读音节,补充题目,你能给它找一个朋友吗?谁能连起来读一读课题?轻轻地读。

柔柔地读。

师:在那个安静的夜晚,诗人到底在想念谁呢?今天教师要率领大伙儿走进这首诗。

二、“诵月”:朗诵课文,趣味识字1.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清楚每一个字的发音。

2.教师在课件上显现本课要认的10个生字宝宝“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10个字。

请学生拿起笔在诗中找到并圈出来,强调写字与握笔的姿势。

3.一生在白板上圈诞生字,其它学生校对并一一拼读,及时纠正错误。

4.同窗们读得都很认真,接下来教师要考考大伙儿。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说明: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

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教学总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说给别人听。

4、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情分析: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的幼儿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背诵多首古诗,其中又数《静夜思》最熟悉。

再者,这首古诗诗句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会认读生字,会书写“目、耳”。

2、会通过看图帮助理解诗句,体会当时的思乡意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3、初步学会由看到而联想到,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一、揭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都说会背)2、齐读。

3、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吗?举手表示。

想不想每个人都会背这首诗,会讲这首诗的故事?二、分层教学。

1、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2、分层次交流: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

三、知景、悟情、吟诵。

1、播放课件。

(1)观察并说说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2)那么古诗当中哪一句是描写我们看到的环境的。

联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看图理解。

(3)诗人李白看着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4)把李白的思乡之情用诗句表达出来,就是哪一句?联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成功地表达了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指导学生在读中学习生字词,感知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以达到学生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是的思乡之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是的思乡之情。

五、教学准备六、教学过程一、细读古诗,感受诗意1.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

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2.学习第一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2)相机指导:“明月光”是怎样的月光?(明亮的月光。

)(3)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学习第二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

(2)组织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出示图片,直观认识“霜”,并与月光下的景象对比。

(3)鼓励学生尝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用上“好像是”的句式。

(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霜。

)4.学习第三句古诗。

(1)看多媒体理解“举头”的意思。

请举头(做动作),“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2)说说诗人在干什么。

(3)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明亮的月亮。

)5.学习第四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2)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的意思。

(3)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

)二、再读古诗,深化情感1.课件出示图片,在柔和的古筝声中教师导学: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基本要求:1.试讲十分钟。

2.指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月思乡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背诵古诗,积累字词。

4.配合适当板书。

《静夜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积累“静、床、光、望”,会写“木、耳、头、米”等10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

3.在朗读过程中,能感受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一、复习生字,导入课文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谁还记得是那几个生字?生:木、耳、头、米……等。

2. 读课文,想一想师:李白看到明月,他想到了什么?现在让我们带着问题来深入学习这首诗。

二、学习第一、二行诗1. 读一读这首诗,用笔圈出不懂得字词。

2. 释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疑:好像3. 诗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 李白这样子描写月光,你觉得他的心情怎么样?生:沉重三、学习第三、四行诗1. 同学们,李白在诗中写了两个动作是什么呢?(生:举头和低头)2. 他举头做什么,低头又做什么?(生:望明月,思故乡)师:现在谁能回答老师一开始就提的问题,李白看到明月,他想到了什么?生:故乡3. 同学们想一想,李白望着明月思念故乡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生:李白的心情很难过、悲伤。

4. 带着难过、悲伤的心情读诗。

5. 如果你是李白,看着明亮的月光,你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动一动你们手中的笔,写一写。

生:想起故乡的美食生:想起故乡的亲人、朋友。

师:对,李白离开故乡,离开亲人,自己一人在外,他一定非常地思念故乡的亲人、朋友。

那同学们离开父母的时候,会不会也想念他们呀(生:会呀)6. 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思念的情感读一读这首诗。

四、总结、布置作业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一人在外,思念故乡的情感。

同学们课后就把这首诗抄一遍,再把这首诗背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第8课静夜思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3.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李白)哪位同学对诗人有所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

注意正音,指导读好“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我把星星妹妹变了个模样,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

”(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光、床、望、乡”4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

4.出示生字卡片教学新偏旁“攵”“心”。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齐读,读后正音。

四、创设情景,感受诗意。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马思聪的《静夜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在窗前难以入睡。

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床前,那月光明亮如霜。

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

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他没有电话可以跟亲人朋友聊天,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让他快点回家,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

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