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例证法的正确运用
议论文论证方法

议论文论证方法讲解一例证法例证法,是论说文章中亮明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
“事实胜于雄辩”,因此,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
例证法运用注意事项:1、事例要恰当。
要依照论点选择事例。
如:论点是“有志者事竟成”,就可以选用勾践灭吴、司马迁写《史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事例。
他们既是“有志者”,又都“事竟成”,但若选用谭嗣同戊戌变法则不妥,因为变法失败,不能证明论点中“事竟成”这一点。
2、事例要典型。
事例要广为人知。
最好是历史和现当代名人的事例。
例如选用自己刻苦学习最终考上了理想大学来证明“有志者事竟成”则不具有典型性。
3、事例要确凿可靠。
不能胡编乱造。
4、单事例的运用。
(牢记十六个字:概括压缩、侧重摘取、话题镶嵌、论证分析)(1)简洁。
(2)分析。
简述完事例后,要紧扣论点作简要的总结分析以证明论点或再次强调论点。
如以“语言是风,沟通是帆”为论点,有人用到了钱钟书这个事例,请阅读下面的论证,看作者是怎样总结分析的。
钱钟书教授曾这样婉约地拒绝一个很想跟他见面的记者:“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很好,你会想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吗?”这是一句多么巧妙的语言,它既不失幽默又表达出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
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没有使钱教授与那位记者的交流陷入僵硬与冷漠的气氛之中,相反它使那位记者更加敬重这位渊博的老人了。
(分析)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如果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作为帆,语言便是驱帆而动的劲风。
(再次强调论点)5、排例。
所谓排例,即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例子排比并举的形式来证明论点,叙例的文字简约,句式整饬,点到为止。
巧用排例,能使材料丰富,论据充分,气势磅礴,文采斐然,赢得亲睐。
运用排例需注意三个问题:(1)事例要高度概括,直扣论点,每个例子一般用一句话概述。
(2)在分述事例时,尽可能保持语言句式的相似,从而形成排比,彰显气势与文采。
(3)排比叙例后,要注意作简要的总结分析以证明论点或再次强调论点。
议论文论证过程中例证法和引证法的运用

议论⽂论证过程中例证法和引证法的运⽤李仰⾂论证是运⽤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同学们要想写出说理透彻的议论⽂,就必须学会恰当地运⽤⼀些常见的论证⽅法。
⼀、例证法——征引事实,议⽽不空。
这是⽤令⼈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种⽅法。
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前,道理不⾔⽽喻。
要⽤好例证法须注意如下⽅⾯:⼀是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优先考虑名⼈事例;⼆是叙述事例时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过于繁复;三是事例切忌单⼀狭隘,要丰富⼴阔,点⾯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较多时可考虑采⽤排⽐句式列举;四是列举事例之后要作简短的分析,透过现象揭⽰其本质,千万不可就事论事,以叙代议。
如学⽣佳作《掌声响起》⼀⽂中:掌声响起,功成名就,万⼈瞩⽬,鲜花似海,赞美如潮,多么美妙的⼀刻!然⽽我却不禁要⾼呼⼀句,别让掌声成为你奋⽃的绊脚⽯。
有⼀句时下流⾏的话,叫“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套⽤⼀下,掌声也可以埋葬⼀段本该更辉煌的⼈⽣。
王安⽯笔下那个神童⽅仲永,就在掌声的轮番轰炸下,终于做了那句“⼩时了了,⼤未必佳”的最⽣动的注解。
乡⾥邻⼈,渐渐“宾客其⽗”,可以想象,仲永单纯向学的⼼就是在⾛邻串舍时迎⾯涌来的掌声中渐渐泯灭,直到“泯然众⼈”的结局,化为后⼈⼀声长叹。
作者为了证明“掌声可以埋葬⼀段本该更辉煌的⼈⽣”的观点,在简述⽅仲永的事例之后,分析了⽅仲永“⼤未必佳”的原因就是掌声使其泯灭向学之⼼。
由于做到了叙述与分析议论结合,使得⽂章既有理性,⼜不失感性,情理并茂。
⼆、引证法——经典名⾔,引理论事。
就是通过引⽤名⼈名⾔、古诗名句、俗语谚语、格⾔警句等,来证明⾃⼰观点正确可信的⼀种论证⽅法。
由于所引⽤的是世⼈公认的、已为⽆数事实所证明的智慧果实,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具有极⼤的说服⼒。
⽤好引证法需要注意:所引⽤的名⾔警句针对性要强,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到最恰当的语⾔环境之中;引⽤要简洁,不宜过多。
高考作文如何进行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高考作文如何进行议论文的论证方法高考作文中,议论文是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
在这种作文中,要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议论文论证方法,并且给出相应的例子,以供参考。
一、例证法例证法是通过举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例如,如果我们要论证“读书对人的成长十分重要”,我们可以举出一些成功人士的例子,说明他们的成功与读书的关系。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异同来论证观点。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方法等来展开论述。
例如,我们要论证“城市生活比乡村生活更适合人们发展”,我们可以比较城市的教育资源、就业机会、文化交流等方面与乡村的差异。
三、因果法因果法是通过分析某一现象的原因和其所产生的结果来论证观点。
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社会问题的成因等来建立因果关系。
例如,我们要论证“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我们可以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导致的健康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四、对比法对比法是通过对两种观点或两种方法的对比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可以通过列出各个方面的优缺点,综合对比得出结论。
例如,我们要论证“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哪种更有效”,我们可以分别列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优势和劣势,从而进行对比。
五、权威论证法权威论证法是通过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或专家的研究结果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可以通过引用报告、调查数据、专家论文等来提高自己的说服力。
例如,我们要论证“健康饮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益”,我们可以引用某位著名营养学家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六、统计数据法统计数据法是通过引用具体的数据和统计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证研究等来获取相关数据,从而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例如,我们要论证“健康生活方式能够延长寿命”,我们可以引用相关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议论文论证方法,在实际写作中可以根据题目和自身的观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议论文中举例论证的作用

1、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或引证法):(1)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论证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2)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论证了……观点,从而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3、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篇二:议论文常见论证方法与作用议论文常见的几种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文是学生在各级各类应考或平时练笔中选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文体。
从各级各类的考场作文评阅及平时作文批改情况来看,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写出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是因为不能恰当或综合运用议论文常见的一些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七种: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归谬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下面细谈四种在议论文写作时常用也比较好用的论证方法。
一、例证法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
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
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
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
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5、勤于积累,精于筛选。
“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多读书报,摘记、剪贴是主要手段。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例证法”写作例谈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例证法”写作例谈例证法是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也最有效的一种论证方法。
其结构特点为:先摆出全文中心论点或段落分论点,并对其作简单解析;然后列举具体实例来印证观点的正确,并对论据进行分析,从个体行为中归纳出群体的共性化特征;最后形成结论。
运用例证法,需注意三方面问题:1. 注意事实材料的真实性、合理性、普遍性。
真实,强调的是材料必须来自生活,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
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或事,通常不能用来充当事实论证的材料。
合理,强调的是材料必须具备同类事实的共性特征。
偶尔发生的事实,或是带有极大偶然性的事实,如果不具备常规意义上的逻辑性,便不能选作事实论证的材料。
普遍,强调的是材料须能被大多数人认同。
只作者或小范围内知晓的事实,不能选作事实论证的材料。
下面这段文字,在运用例证法印证观点时,就很好地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我们常说,要一把尺子量到底。
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说尺子是最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里,去度量不同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我们习惯了妈妈在厨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总是准时吃到可口的饭菜,可当有一天,我们回家面对着干锅冷灶的时候,却首先想到的是无饭可吃,沮丧之余,面露愠色,甚至开口责备,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撑不住了,连烧口开水的力气也没有了;而我们的爸爸偶尔下一次厨房,煮一碗面,却能让一家人感到万分知足。
惯性,使我们的尺子变得富有弹性,却无法丈量出爱的深远。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说尺子》片段文段中的事例,来自生活的真实,具有普遍性。
用这样的事实材料充当论据,既能够很好地证明观点,也容易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需要注意的是,来自生活的真实素材,并非生活的完整再现。
议论文中的论据,需要高度概括,不追求叙事的生动性。
行文时,语言一定要简洁。
2. 注意对事实材料的深入分析。
论据犹如盖房子所用的水泥、钢筋和砖头,堆放在文章中,是盖不成楼房的。
作者一定要依照论点分析解剖事实材料,挖掘出事实中蕴藏的共性的理性因素,才能让论据很好地服务于论点的表述需要。
议论文写作如何有效例证资料

霍金是不幸的,他虽身处逆境,却能以比常人更坚韧百倍 的毅力,思维不止,笔耕不辍,辛勤挥洒着血汗,矗立起 一座令人仰叹的物理学高峰。
细小的事,决定成败。古代征战连绵,士兵死伤 无数,可是历史上也有不费一兵一卒却将四万大兵 逼退的事例。这就是诸葛亮的空城计!诸葛亮城内 只有寥寥几千兵力,但却因为他知道司马懿生性多 疑,于是大开城门,并亲自带上书童上城楼抚琴, 使得司马懿因而在城外不敢进入,并草草收兵,恐 有埋伏。诸葛亮因早早摸清对方性格,才布下局, 从而不难看出,细小的事却决定了成败啊!
证明了这一点。远的如古时的赵括,军事理论说得头头是道,
带兵打仗,却一败涂地。近的如留苏的王明,马克思主义的
书本背得滚瓜烂熟,但他的脱离实际给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国外,美国二战时期的巴顿将军,在西点军校考试成绩很
差,而且不守校规校纪,曾被关过禁闭,受过警告处分,可后 来却成为屡建奇功的名将。而他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毕业
2、例后假 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
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剖析出 来。
标志性词语:如果,倘若,假如……
材料3:
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 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 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 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 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 一已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 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 襟。
二、例证法运用的常见失误
1.叙议失当: 举例论证就是讲故事或记叙经过,叙多议少。
2.堆砌论据:
只叙例,不分析,形成“论据+论据=观点”的
错误形式。
3.不会分析: 就例论例,分析表层化,不够深入。
4.油水分离: 论据不当,论据与论点结合不够紧密,或分析论据 脱离中心论点。
如何在文章中运用恰当的例证

如何在文章中运用恰当的例证在文章中运用恰当的例证可以有效地增强论点的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下面将以例证的运用方式、例证的选择和引用以及例证的解释和分析三个方面,详细探讨在文章中如何运用恰当的例证。
一、例证的运用方式1. 举证例证法:通过提供具体的案例、事实或事件,来支持论点的真实性。
例如,在探讨环境问题时,可以引用某个城市已经实施的环境治理措施,通过成功的案例来说明该措施的有效性。
2. 反例反证法:通过举出与论点相反的事例,来推翻对方观点,进而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例如,在讨论是否应该实行全球限塑时,可以列举某些国家由于没有限制塑料使用而造成环境危机的案例,以此来反驳反对者的观点。
3. 数据统计法:通过引用准确的数字、数据或统计结果,来证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例如,在讨论网络购物的流行趋势时,可以引用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展示网络购物的增长率和消费者满意度的关系。
二、例证的选择和引用1. 选择具有说服力的例证:例证应该与论点紧密相关,具备公信力和客观性。
选择来自权威机构、专家学者的例证,以及经过广泛认可的研究和调查结果。
2. 引用准确的例证:在引用例证时,要确保引述的内容准确无误,不进行删减或歪曲。
同时,在引用例证后,应该注明出处,并提供相关参考文献信息,以确保引用的可信度。
三、例证的解释和分析1. 解释例证的背景和前提:在使用例证之前,对例证的背景和前提进行简要解释,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例证的相关信息。
2. 分析例证的意义和影响:对例证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解读,说明例证与论点之间的关联和推理逻辑。
可以探讨例证的合理性、代表性,以及对论点的有力证明程度。
3. 比较不同例证之间的优劣:如果文章中使用了多个例证来支持论点,可以对这些例证进行比较和评估,说明各个例证之间的优劣势,以及它们对论点的支持程度。
总结起来,恰当地运用例证可以有效地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在运用例证时,需要选择具有公信力和客观性的例证,并确保引用的准确性和来源可信。
高中语文备考-议论文常见论证方法

高中语文备考-议论文常见论证方法论证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它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如果说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那么论证则用来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下面针对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假言因果法、正反对比论证法)举例指导。
一、例证法例证法就是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个别事例来论证论点。
这种方法是学生作文中最宜掌握,使用频率高,同时又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
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否则容易犯文体不分的错误。
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
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典型范文】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文章首句提出中心论点,全文都是为了证明这个论点)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用孟子的话来阐释骨气的含义,注意:如果引用文言文,要用现代汉语对其进行解释)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议论文例证法的正确运用
议论文的实质是推理与论证而非列举。
必要的事例是论证的必需但不是唯一选项,我们的考生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当中进入了一个传统误区:认为列举大量的论据才是议论文的真谛。
而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完整的议论文的议论段,沿用的是观点——论据——结论的形式,由观点到论据的推理过程属于演绎推理,如果观点正确的话,论据受其统囿,一般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通过事例的列举要得出结论,则属于归纳推理,却不具有严密性。
其原因在于:其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有效的逻辑联系,前提真时结论的真假不能确定,由前提不能必然地推导出结论。
下面我们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再重复一遍:
引用论据进行论证,必须在前置性的结论是真的前提下才有效。
推理前提(论点或分论点)真时结论必然真,决不会出现前提(论点或分论点)真而结论假的情况。
例如:
这个班的学生都是共青团员;
小明是这个班的学生;
所以,小明是共青团员。
这个推理没有问题。
归纳推理则不然。
例如:
我在人大附中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在清华附中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在首师大附中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在理工附中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在我所到过的中学都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所以,北京市的所有中学都有少数民族学生。
显然,这个推理所有前提都真时,结论有可能是真的,但是否一定真不确定。
如果“我所到过的中学”其外延小于“北京市的所有中学”,这相当于从部分推论全体,它的结论超出了前提,由前提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真。
由此我们看到得出这样的结论:
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性的保证,只要前提是真的,结论必然真,没有例外;归纳推理是一种偶然性的保证,前提是真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真,可能有例外。
因此,列举事例具有结论的不确定性,是一种不严密的论证。
顺着这个思路推究,你难道不觉得孟子的论证也有问题吗?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六位出身于平民历经磨难而终成大器的例子,最后得出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样一个结论。
这样的推理,就这相当于从部分推论全体,它的结论超出了六个个例的前提,由六个个例的前提的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真:
出身显赫未逢苦难的成功者多如牛毛,官二代富二代就是如此。
对多数人而言,苦难只是纯粹的苦难,显赫的家世却意味着更好的教育、更宽阔的眼界、更多的机会。
但是,高考还在不负责任地推销这种论证方式,许多家长和同学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什么鲜素材——不会论证,不了解逻辑论证的实质,堆砌的事例越多,漏洞越多。
再多的例举也不可能周延。
作为一个准高三学生,已经学了十二年的语文,所知道的论据可以说是车载斗量了,作文写不好的原因在于缺乏逻辑思维训练的培养而不是其它。
我们的作文教学甚至不能很好地普及一些常见的逻辑论证方法,遑论辨别优劣。
以2018届海淀区出示的一模议论文标杆文为例我们看看这种俯首即是的假论证:
孔子说“绘事后素”,意思是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绘画。
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
其实,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
请以“谈底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一类上范文片段:
古有尧舜之贤,是出自父不慈、弟不恭之中;今有鲁迅之洞察,是出自旧社会的昏暗环境中;托尔斯泰身居公爵府,高官显爵环绕之中,心系着农民和青年。
他们是在少年时,因着自己的眼看到了世界,立下了心志,这才算得底色。
是以寒门出贵子,豪庭出败儿,是己之意愿,非他人强迫之。
问题:寒门一定出贵子,豪庭一定出败儿吗?真的是“是己之意愿,非他人强迫之”吗?个例不代表整体。
一类下范文片段:
在《感动中国》中,舍己救人的消防战士杨柯樟就是拥有纯洁底色,最有代表的人物,在滚滚浓烟与热浪翻腾的夹击下,他救出了被困女童,为双手抱紧孩子,顺电梯间而下,他放弃了握住铁管活下来的机会。
消防战士的英雄底色来源于他解救百姓的本心与英雄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些在他内心深处激励着他救下一个又一个受困群众。
虽然他人生的道路已经结束,但他手抱女孩的形象将永远记录在历史的画卷上,鼓舞着后人与他一样,坚持自己的底色,做出贡献。
由此可见,坚持纯洁底色可以使人生价值得以实现,使灵魂熠熠生辉。
问题:坚持纯洁底色就可以使人生价值得以实现,使灵魂熠熠生辉吗?乞丐的底色最纯洁——为生存而生存,他的人生价值怎么就没有实现,也没有使灵魂熠熠生辉?
再以2018年海淀区二模作文的标杆文为例谈谈这个问题。
1995年,研究电池的王传福教授意识到,手机的发展对充电电池的需求会与日俱增,于是成立了比亚迪公司,自主研发充电电池。
2003年,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的比亚迪,开始进军汽车行业。
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拥有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比亚迪成为具有中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在全球市场实现了“弯道超车”。
近几年,比亚迪逐步放弃了其原本在行业内最领先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转向能量密度高、更具发展前景的三元锂电池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并积极投入到太阳能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
比亚迪的成长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一号文
特斯拉公司花费十年自主研发领先世界的汽车电池技术,使其成为电动汽车界的巨头,而向我们的比亚迪这样的民族品牌,走出了一条不亚于他们,且能超越他们的道路。
百度公司不甘止步于中国,投入全部精力用于研发改进搜索引擎技术,使其成为亚洲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创客印奇努力钻研人脸识别技术,使得旷视公司成为世界上智能科技领域的独角兽……他们不畏惧自主创新的艰难,
也不急躁于自主创新的漫长,他们坚守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这一准则,才使得企业大获成功!
问题:“百度公司不甘止步于中国,投入全部精力用于研发改进搜索引擎技术,使其成为亚洲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能够证明“坚守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这一准则,才使得企业大获成功”这个结论吗?同样作为搜索引擎的谷歌,无论是搜索引擎、Gmail邮箱、网络文档编辑器,还是Google地球,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以及最炙手可热的“云计算”,Google在技术方面都走在了最前沿。
百度,百度创新了什么?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百度的成功靠的是垄断而不是什么自主创新。
《中国新闻网》报道说,“旷视科技无论从体量还是创立时间,也都比受邀的另外两家企业小很多”,这就说明了“旷视公司成为世界上智能科技领域的独角兽”是个假结论。
二号文
鹰眼,即鹰之眼力,敏锐、准确,洞悉一切。
比亚迪创立之初,正得益于王传福教授的鹰眼捕捉到了手机发展对充电电池需求这一机遇,比亚迪才得已启动,乘时势破浪而行。
可见,企业之兴的背后,大抵都有创始人的鹰眼之功。
美国亿万富豪的后起之秀马克·扎克伯格,便在创业时敏锐地洞悉市场对于社交网络的需求,创立了如今火遍全美的Facebook;中国首富马云在企业创立之初也正是
因洞察社会对微商交易平台的迫切需求,凭鹰眼成为了电商平台的第一人,成就今日辉煌。
此等创新创造,皆鹰眼之功也。
问题:马克·扎克伯格创立了如今火遍全美的Facebook“皆鹰眼之功”吗?创新制度背景,技术支撑,团队运营……一口气我们能说出几十个原因来,“皆鹰眼之功”让人啼笑皆非;“中国首富马云在企业创立之初也正是因洞察社会对微商交易平台的迫切需求,凭鹰眼”就成为了电商平台的第一人,就成就今日辉煌?“首先看到即成为”,这也太过于儿戏了。
所以,我们再一次地提醒考生:尊重学科规律,莫做感性冲动之事,溯本追源,老老实实地打好思维的基础才是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