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人过年风俗
宁波的年俗简介

宁波人在过年的时候都要磨米粉、做年糕、 包汤圆,宁波的汤圆还是全国有名的特色
小吃呢!
宁波人在过年的时候都要磨米粉、做年 糕、包汤圆,宁波的汤圆还是全国有名的
特色小吃呢!
“年夜饭”是过年最主要的一项内容。
宁波年夜饭的菜式也有讲究,就是菜不能
少于十二样,因为宁波人把“十二”视作
一个吉祥的数字,表示在新的一年十二月
大年初一是新年的开始,禁忌的 地方也不少,像这一天不能走亲访 友,不能拿扫帚扫地,也不能倒垃 圾,连说话也要格外小心,不能说 “破”、“死”、“穷”这些不吉 利的字。如果小孩子不懂事,说了 这些不吉利的话,大人就得赶紧说 “小囡不懂事,百无禁忌。”这类 的话加以补救。
谢谢大家!
宁波的年俗
我的春节假期是在妈妈的家乡宁 波度过的,宁波过年的习俗和南京不 同。宁波人过年首先是忙年。 忙年忙什么?就像宁波民歌唱的 “买得年货满担担”那样,忙年,就 是置备年货、除旧布新、祭灶敬神 。
我的春节假期是在妈妈的家乡宁 波度过的,宁波过年的习俗和南京不 同。宁波人过年首先是忙年。 忙年忙什么?就像宁波民歌唱的 “买得年货满担担”那样,忙年,就 是置备年货、除旧布新、祭灶敬神 。
里“月月红”、“月月有余”。还有,青
豆、虾干、红膏蟹是必不可少的菜哦。
压岁钱,当然是过年必不可少 的啦!宁波人给自己身边小辈压 岁钱,要在除夕夜把红包压在孩 子的枕头下面,这样才能压岁保 平安。
放开门炮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第一件 事是争先恐后放“开门炮”,全 城一片爆竹声,象征着辞旧迎新 和接福,放“开门炮”的时候一 定要说几句“财源广进”“一生 平安”之类的吉祥话。
中国各地风俗礼节

各地方春节风俗礼节
• • • • • • • 1、江苏过大年的独特风俗礼节 苏州人:“挖元宝”、“元宝茶” 武进人:“拜神”扫地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打神鼓” 南通人:插芝麻秆、冬青、柏枝 淮阴人:“烤头风” 无锡人:祭拜禹王庙
• 2、浙江过大年风俗礼节 • 宁波人:“关门炮”、“茶碗茶” • 乌程人:“庆田蚕”
• 3、福建过大年风俗礼节 • 厦门人:“祭神” • 漳州人: “荐盒”
• 4、广东过大年风俗礼节 • 海丰人: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 橘赏给晚辈。 • 潮州人:“等神水”。 • 东莞人:“富贵有缘”。
• 5、四川过大年风俗礼节 • 成都人:不吃“饭”。 • 长寿人:“九品烛”。
• • • •
各地方饮食习惯
• • • • • •
上海人:口味清淡、注意营养价值;“四大金刚”。 江苏人:“大闸蟹”“吃下午”。 福建人:盛产稻米。 江西人:“鱼米之香”“无鱼不成席”。 广东人:“食在广州”。 海南人:热带水果、“无鸡不成席”、咖啡。
各地方饮食习惯
• • • • 四川人:“天府之国”、“夏天吃火锅”。 陕西人:土豆。 甘肃人:“腊八醋”、羊肉。 东三省:“俄式菜式”、“猪肉炖粉条”。
• • • • •
6、陕西过大年风俗礼节 富平穷节”
7、山东过大年风俗礼节 宁阳人:“填仓” 蓬莱人:“照虚耗” 胶东人:“扎根” 曲阜人:“文曲星会”
各地方饮食习惯
• 北京人:以面食为主,也喜欢吃大米和一些杂 粮。饺子、包子、烙饼。艾窝窝、灌肠、炒肝。 • 河北人:“疙瘩面”“驴肉”“狗肉”“煎 饼”。 • 山西人:“一面百样吃”。
宁波过年的年俗

宁波过年的年俗
1. “哎呀,宁波过年要打年糕嘞!”就像我们平时做游戏一样,大人们会把糯米蒸熟,然后放在石臼里用大木槌使劲打,“嘿哟嘿哟”的声音可热闹啦!记得有一次我好奇地凑过去,还被溅了一身糯米呢!
2. “过年咱宁波人可得吃汤圆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汤圆,我总喜欢捣乱,把汤圆搓得奇形怪状的,妈妈就会笑着说我:“你这包的啥呀!”但脸上满是宠溺,这感觉真好呀!
3. “宁波过年可不能少了祭灶神呢!”爷爷会很认真地准备祭品,嘴里还念念有词,好像在和灶神说悄悄话,我就偷偷在旁边笑,这场景真有意思。
4. “到了过年,宁波要挂红灯笼啦!”看着大人们爬上爬下挂灯笼,我在下面着急地喊:“这边歪啦!那边再高点!”晚上灯笼一亮,红彤彤的一片,漂亮极了!
5. “嘿,宁波过年要贴春联哟!”爸爸站在梯子上贴,我在下面给他递胶带,看着红红的春联贴上家门,感觉新年真的来啦,心里那个乐呀!
6. “宁波过年走亲戚时要带礼物呀!”我总会和爸爸妈妈一起精心挑选礼物,然后满心欢喜地去亲戚家,一见面就开心地打招呼,热热闹闹的。
7. “在宁波过年,除夕夜要守岁呢!”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着春晚,吃着零食,我总是强撑着不想睡觉,可最后还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哈哈!
8. “宁波的正月里要舞龙舞狮呀!”那热闹的锣鼓声一响起,我就赶紧拉着小伙伴跑去看,看着龙和狮在人群中舞动,真的太震撼啦!
9. “过年的时候,宁波人会放鞭炮呢!”每次听到鞭炮声,我既有点害怕又很兴奋,捂着耳朵躲得远远的,却又忍不住偷看。
10. “宁波的新年可少不了逛庙会呀!”庙会上人山人海,有各种好玩的好吃的,我在里面逛得都不想出来了,这才是过年的味道嘛!。
浙江宁波过年习俗

烧头香
烧头香是指在寺庙中烧第一炷香的传统习 俗
在宁波,一些有名的寺庙如天一阁等
x
会在过年期间举行盛大的烧头香仪式
人们相信,烧头香能够祈求神灵的保佑和 带来好运
在仪式中,人们还会欣赏到各种传统表演 和参加庙会等活动
踩高跷
踩高跷
踩高跷是宁波过年的传统表演之一。 表演者会踩在高跷上,进行各种舞蹈 和表演,场面十分壮观。踩高跷不仅 是一种娱乐活动,也寓意着步步高升、 吉祥如意。在过年期间,人们会在街 头巷尾欣赏到踩高跷表演,共同感受 节日的喜庆气氛
67 LOREM
以上是浙江宁波过年的主要习俗。这 些习俗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可能已经逐 渐淡化或有所改变,但在当地人的心 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了解 这些传统习俗和文化,我们能够更好 地理解宁波的文化底蕴和人们的价值 观和生活方式
10 LOREM
-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拜年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登门拜访、电话拜 年、短信拜年等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还会欣赏舞龙舞狮等传统 表演,参加庙会等活动,共同欢庆新年的到来
送灯笼
1 在宁波的某些地区,人们会在 过年期间送灯笼
送灯笼
灯笼是一种红色的纸糊灯笼, 上面写着祝福语和吉祥图案
2
3 人们相信,灯笼能够驱赶邪灵 和带来好运
烧头香
1
守岁是指在除夕之夜守候到新年的到 来,是过年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宁波,家人会围坐在一起,一边享 用美食,一边聊天、看电视,等待新
年的到来
2
3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还会燃放烟花爆 竹,以示驱赶邪灵和迎接好运
拜年
拜年
拜年是过年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宁波,人们会在年初一至初五之间互相拜年, 送上祝福和红包
宁波春节的风俗

宁波春节的风俗农历二十五六搡年糕:所谓年糕就是取年年高的意思,所以宁波人到了过年的时候是要吃年糕的,同时宁波的年糕与别处又不同,称为水磨年糕。
口感细滑有韧劲,不论是常时间煮和切成薄片炒都不会有含糊的口感。
大年初一早上吃汤团(汤圆),“吃了汤团,团团圆圆”,以白糖、猪油、芝麻粉做馅的猪油汤团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也是大年初一早餐必吃的。
宁波有一首儿歌这样唱道:“拜岁拜嘴巴,坐落瓜子茶,猪油汤团烫嘴巴。
”汤圆是整个春节期间宁波人待客的主要点心。
老底子宁波人吃年夜饭很讲究。
年夜饭上的菜一般不能少于十二样,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一般人家里都要备一个“暖锅”,也就是火锅,平日里不用,只在除夕夜端出来用。
吃“暖锅”也是为了讨个“好彩头”,暖锅热气腾腾,有“团团圆圆,红红火火,暖暖和和”的寓意。
拜年真的是要拜的,太公太婆拜的是祖宗,晚辈们是给长辈拜岁。
麻饼、芝麻糖、瓜子、花生、红枣、桂圆、桔子、苹果摆了满满一桌子,这些都是招待小辈孩童的零食,称“盘手果”。
未成年的晚辈行拜岁礼后,可以得到拜岁钱,因此这是孩子们的开心一刻。
“年夜饭”是年三十里最主要的一项内容。
在这一天,在外地的儿女们再远也会赶回家中团聚。
如果实在不能回家,那吃年夜饭时就要空出一个座位,放上碗筷,视作人齐无缺。
鳗鲞、红膏炝蟹、鱼、年糕是宁波人必备的年夜菜。
大年初一,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
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
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
若是“次、次、次”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
”并立即补放一个。
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
宁波习俗作文

宁波习俗作文篇一《宁波的过年习俗真有趣》在宁波呀,这过年的习俗可真是丰富多彩,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一到腊月,宁波人就开始忙活着过年的事儿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做年糕。
奶奶家在乡下,每年都会做年糕。
那一天啊,村里的年糕作坊热闹极了。
大人们早早地把糯米和粳米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好,洗得干干净净的,然后泡在水里好几个小时。
我跟着奶奶到作坊的时候,屋子里热气腾腾的。
蒸米的大木桶冒着阵阵白气,仿佛一个巨大的棉花糖制造机。
蒸饭师傅熟练地把泡好的米捞起来放进木桶,盖上盖子。
大火烧得旺旺的,那火苗就像在欢快地跳舞。
不一会儿,米香就弥漫了整个屋子。
米蒸熟之后,就该把它倒进石臼里了。
这时候,打年糕的师傅挥着那大大的木槌就登场了。
他高高举起木槌,然后用力砸向石臼里的米饭。
一下又一下,那声音特别有节奏感,就像在打鼓似的。
每砸一下,周围的人就会欢呼一声。
我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觉得特别神奇。
而且那个师傅的胳膊上都是肌肉,肯定是打年糕锻炼出来的。
最有趣的还得是我们这些小孩子做年糕团的时候。
大人们把打好的年糕团拿出来,放在案板上。
我们就跑过去,揪下一小块热乎乎的年糕团,在手里揉来揉去。
我想把它做成一只小兔子,捏了半天却只捏出个四不像,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奶奶把年糕团做成了各种形状,有鱼的形状,寓意着年年有余;还有元宝的形状,希望新的一年财源滚滚。
吃完年糕,就开始贴春联了。
我们用自己熬的糨糊,刷子在春联背面刷上糨糊,然后小心翼翼地贴在门上。
每一次贴春联,我都会一不小心把糨糊弄得到处都是,手上脸上沾满了,看起来像个小花脸猫。
但是看着崭新的春联,心里就满满的都是新年的喜悦。
宁波的过年习俗就是这样,充满了趣味,每一个习俗里都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篇二《宁波的端午习俗希奇事儿》说起宁波的端午习俗,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呢。
宁波端午最显眼的就是挂菖蒲和艾草了。
那时候啊,街头巷尾到处都能看到卖菖蒲和艾草的小贩。
菖蒲长得长长的,绿油油的,像一把剑。
艾草呢,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六年级下册作文宁波的风俗

六年级下册作文宁波的风俗你知道宁波吗?那可是个好玩儿的地!商场多,景色美得你不想走,特殊习俗还能引人注目全球。
心动不如行动,赶紧去宁波试试当地风土人情,真的挺棒的!咱们这儿的过年咋样?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换上喜庆布置,挂满红灯笼和春联,整座城变得异常热闹。
大年三十那天,全家围坐一桌,享用美味的年夜饭。
席间,年糕、饺子等美食飘香四溢。
孩子们更高兴了,他们一边放鞭炮迎接新年,一边玩得乐不可支。
端午真热闹!你说你们那儿赛龙舟很忙?为什么你觉得有噪声?多有意思看他们划船,整个城市都活力四射。
到处都是包粽子的人,每个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那糯米和红豆还有咸蛋黄的香气真是让人口水直流。
中秋到了,家家户户热热闹闹的过节。
咱宁波人就喜欢大大的圆圆的月亮,和美味的月饼。
而且还有很多好玩儿的活动和景点。
赏个月亮、吃块月饼,乐翻了!还有看花、放天灯等,挺有趣的!今天超有意思!早上跟几位大爷大妈学了会儿太极扇,他们开心地合不拢嘴。
早餐吃得是真美味!午后茶馆里人山人海,大家聚集一起聊得热火朝天,喝口好茶,乐悠哉!听说过吗?宁波的小吃棒极了,甜米酒、糯米球、炒面等等,尝一口就让人停不下来。
更赞的是,这里靠海,海鲜简直鲜嫩多汁!不管是周末去拜访朋友,还是和闺蜜逛街血拼,都可以吃到最新鲜的海鲜。
别犹豫,快去尝尝!告诉你个秘密宁波这边手工艺可是厉害了!刺绣啦、编织啊这些都超级好玩,还有我们这儿特有的地方文化。
想知道真假?赶紧来市场逛逛,保证你眼花缭乱,舍不得走人!宁波的习俗挺有趣的,保留了老传统,还融入了年轻人喜欢的新玩意儿,真是多彩多样呀。
有不少人都被这个地方吸引过来,想体验一下它那种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魅力。
那么,你觉得宁波这么红火是不是跟那些特色习俗有关?。
伴我成长风俗调查表一

伴我成长风俗调查表一浙江杭州农历腊月初八,也称腊八日,杭州人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是杭州人过年的前奏。
大年初一早上,杭州人最喜欢吃年糕,谐音“年高”,寓意着年年高升。
浙江宁波宁波人过年的习俗主要有:回家、备年货、祭灶、掸尘、请床公床婆、守岁、年夜饭、拿压岁钿、吃汤团、开门炮、拜岁、舞龙、踩高跷、闹花灯、贴春牛图等。
浙江温州温州人的过年习俗与许多地方有不同之处,早在冬至就开始进行着一系列的筹备工作,从一首关于过年的民谣中可见一斑。
“一购二晒三还冬,四掸五贴六燂红。
七打八挂九照岁,合家团聚迎新春。
”浙江绍兴绍兴人的岁时习俗,不仅历史久远,而且颇有地方特色。
在绍兴,一跨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买酒、春糕、裹粽、掸尘、杀鸡宰鹅、买鱼买肉、购置馈赠亲友的礼物、送灶神、请菩萨等等。
浙江湖州湖州的春节习俗也独具特色:除陈布新齐掸尘,十二月里干鱼荡,炊糕迎新年,村社歌舞亦风流,猪头三牲“拜利市”,接神祀佛拜祖宗,合家欢聚年夜饭,提灯燃炬“呼蚕花”。
浙江嘉兴嘉兴的春节习俗有:祭灶、学女红、写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烧头香、接路头、逛庙会、祭灶神、请财神、走桥、迎花灯、吃元宵、打年糕、酱缸等。
浙江金华古代汉族有“杀鸡”的岁时风俗,流行浙江金华、武义等地。
土家族称踢毽子为“踢鸡”。
家人尽量在二十八前赶回家,贴春联、问候长辈等。
浙江衢州腊月二十三,小年。
衢州人一般要大扫除、办年货、送灶君菩萨上天。
大年三十,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守岁、祭天地菩萨。
正月初一,首先是“开门炮”;其次,穿新衣、祭祖拜神。
在此期间还会有新年鼓。
浙江台州古时,台州一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廿三送灶神,廿四掸蓬壅,廿五赶长工,廿六克赶市,廿七捣麻糍,廿八裹粽,廿九窝冻,三十日早届斫担柴,三十夜黄昏米筒候五曲,正月初一起来拜老爷。
”浙江丽水在丽水,除夕夜全家团聚,共进晚餐,叫做“吃分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
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
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
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
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
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
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
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
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
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
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
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
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
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
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
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
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
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