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的加工与配方设计
复合肥生产方法与主要生产工艺

复合肥生产方法1、团粒法:粉状的基础肥料借助于液相(水+蒸汽+肥料溶液)粘聚成粒,再借助于外力的挤压成型。
该法是我国目前复混肥料加工的主要方法。
2、料浆法:在这种工艺中,要造粒的物料是料浆形式,一般是由硫酸、硝酸、磷酸与氨、磷矿粉(或这两种物料以某种形式的结合)进行反应得到的。
3、掺全法:把颗粒度和强度接近的基础肥料(基本彼此间无化学反应)进行一定比例的掺拌混合。
4、流体法:分为液体(清液)肥料和悬浮流体肥料两种。
5、熔融法:氮素肥料尿素或硝氨和磷铵钾盐一起熔融后用塔式或油冷方式进行生产NP或NPK颗粒状复合肥。
6、浓液造粒法:该法是团粒法和料浆法的改进,尿素、硝氨以90%以上的浓溶液进入造粒系统,改善了造粒和性能和产品的质量。
本法可以直接利用尿素,硝铵系统的浓缩液时行联产NPK复混肥。
7、挤压法:利用机械外力的作用便粉体基础化肥成粒的一种方法。
热稳定性差的基础化肥,如碳酸氢铵和基础肥制NPK时,都采取此法。
复混肥的主要生产工艺技术1、掺混法生产工艺:对基础肥料的总的要求是粒度均匀,水份含量低,颗粒强度好,贮藏时不结块。
2、物理团粒法:是用物理的方法便非颗粒状的或粉末状的物料加工成为符合要求的粒径大小,并具有足够的机械稳定性的肥料技术。
我国常用的技术有团聚造粒(无机、有机-无机复混肥)、挤压造粒(有机-无机复混肥)、喷浆造粒(磷酸铵类产品)三种类型。
3、料浆法生产工艺:料浆是用硫酸、硝酸、磷酸或一些混合酸与氨反应的产物,有时也用酸与磷矿粉反应的产物。
在料浆中加入钾盐或直接把钾盐加至造粒机内,可制提NPK 三元复混肥。
料浆造粒的机理主要依靠料浆的涂布作用而使颗粒逐渐增大,并得到强度坚硬和流程性优良的颗粒肥料。
4、熔体造粒法:可分为造粒塔喷淋造粒工艺(高塔)、油冷造粒工艺、双轴造粒工艺、转鼓造粒工艺、喷浆造粒工艺、盘式造粒工艺、钢带造粒工艺。
5、挤压法生产工艺:是固体物料依靠外部压力进行团聚的干法造粒过程。
肥料制造中的复合肥料与配方施肥技术

肥料制造中的复合肥料与配方施肥技术1.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它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在肥料制造中,复合肥料和配方施肥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复合肥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具有提供多种营养元素、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优点。
而配方施肥技术是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确定施肥种类、用量和时期,以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2. 复合肥料的分类和制造方法2.1 复合肥料的分类复合肥料可以按照肥料成分、形态和制造方法进行分类。
按照肥料成分,复合肥料可以分为np、npk、npks等类型,其中np代表氮肥和磷肥的复合,npk代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复合,npks代表氮肥、磷肥、钾肥和硫肥的复合。
按照形态,复合肥料可以分为固态和液态两种。
按照制造方法,复合肥料可以分为物理混合法和化学反应法两种。
2.2 复合肥料的制造方法物理混合法是将不同肥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常见的有干混法和湿混法。
干混法是将干燥的肥料颗粒进行混合,湿混法是将湿润的肥料颗粒进行混合。
化学反应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不同肥料结合在一起,常见的有熔融法、共沉淀法和包膜法等。
3. 配方施肥技术的原则和方法3.1 配方施肥技术的原则配方施肥技术应遵循适量、适时、适种类和合理搭配的原则。
适量是指施肥量应根据作物的需肥量和土壤的供肥能力来确定,避免过量或不足。
适时是指施肥时期应与作物的需肥规律相一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适种类是指施肥种类应与作物的需肥规律相匹配,以满足作物的不同营养需求。
合理搭配是指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的需肥规律,合理搭配不同肥料的种类和比例。
3.2 配方施肥技术的方法配方施肥技术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测试法、作物需肥预测法和经验法。
土壤测试法是通过测试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确定土壤的供肥能力和需肥量。
作物需肥预测法是根据作物的种类、品种和生长阶段,预测作物的需肥量和需肥规律。
复合肥生产方法与主要生产工艺

复合肥生产方法与主要生产工艺复合肥是指一种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肥料,它可以提供多种养分,满足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
复合肥的生产方法包括混合法、浸渍法和吸附法等。
主要生产工艺包括物料准备、配料混合、湿法颗粒制备、干法颗粒制备、包装与存储等环节。
物料准备是复合肥生产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原料选择和贮存。
原料选择时需要考虑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土壤状况,选用不同种类和比例的原料。
常见的复合肥原料有氮、磷、钾、微量元素、中微量元素等。
原料贮存时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湿度过高,以保证原料的质量。
配料混合是将不同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原料的比例和混合的均匀程度。
通常采用机械搅拌的方法进行混合,通过旋转鼓和喷淋管将原料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湿法颗粒制备是将混合好的原料进行湿法制粒的过程。
湿法颗粒制备主要包括湿法造粒、干燥和筛分。
湿法造粒时,可以采用滚筒造粒机或旋转喷雾造粒机等设备,将混合好的原料和粘结剂一起投入设备中,通过旋转和喷雾的作用力将原料粘结成颗粒状。
制粒完成后,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提高肥料的稳定性和保存性能。
干燥的常用方法有自然晾晒、通风干燥、空气干燥等。
干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筛分,以去除不合格颗粒,保证产品的质量。
干法颗粒制备是将混合好的原料进行干法制粒的过程。
干法颗粒制备主要包括干法压片和干法造粒两种方法。
干法压片是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压片机中进行压制,利用机械压力将原料压制成颗粒状。
干法造粒是通过利用粉状原料的性质,利用内在的粘结力将原料粘结成颗粒状。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和添加适量的粘结剂来控制颗粒的大小和质量。
包装与存储是复合肥生产的最后一步。
在包装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营养成分的稳定。
在存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防止肥料的变质和损失养分。
总之,复合肥的生产方法包括混合法、浸渍法和吸附法等,主要生产工艺包括物料准备、配料混合、湿法颗粒制备、干法颗粒制备、包装与存储等环节。
复合肥的制作方法

复合肥的制作方法复合肥是一种综合性肥料,由多种营养元素组成,主要包括氮、磷、钾等。
它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深入探讨复合肥的制作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一、复合肥的基本原理复合肥的制作方法基于营养元素的需要和作物的生长需求。
在农业生产中,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和比例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作物的需要来配置合适的复合肥。
复合肥的制作主要包括配方、混合和粉碎三个步骤。
二、复合肥的配方复合肥的配方是根据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来确定的。
通常,复合肥的配方可以根据作物需求的主要养分来确定。
玉米对氮的需求较高,而大豆对磷的需求较高,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氮和磷的比例来配置合适的复合肥。
还可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来调整复合肥的配方,以满足土壤的养分需求。
三、复合肥的混合在配方确定后,需要将各种养分按照配方比例进行混合。
混合的过程可以通过机械方式进行,通过搅拌机或者混合机等设备进行混合。
在混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好混合的时间和强度,以确保各种养分能够均匀地混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复合肥的质量。
四、复合肥的粉碎混合完毕的复合肥还需要进行粉碎,使其成为适合施用的颗粒状。
通常可以通过粉碎机或者颗粒机等设备进行粉碎。
在粉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好粉碎的粒度,以适应不同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情况。
五、复合肥的包装和贮存制作完毕的复合肥需要进行包装和贮存,以便于运输和使用。
通常可以使用塑料袋或者编织袋等进行包装,并将其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在贮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高温、潮湿和阳光直射,以免影响复合肥的质量。
六、复合肥的优势和应用复合肥具有多个养分元素的特点,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综合需求。
相比于单一肥料,复合肥在提供养分的还可以减少施肥次数和施肥量,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复合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作物的生产。
复合肥的加工与配方设计

氨水
常见肥料的混合
硫酸铵 氯化铵
不可以混合
碳酸氢铵 硝酸铵
可以混合
尿素 过磷酸钙 钙镁磷肥
可以混合,但 必须随混随用
分多。
掺和型:原料各自先造粒,然后按配方采用机械 混合。可以灵活改变配方,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但 如果产生别离,会导致养分不均,降低肥效。
液体型:根际肥料、叶面肥料。 根际肥料:主要成分为N、P、K大量元素。如水
施肥、冲施肥。
叶面肥料:主要成分是微量元素。
二、复混肥的配方设计
• 复混肥配方设计的理论依据 • 复混肥配方的原那么 • N、P、K根底肥料的选择 • 通用复混肥的配方 • 专用复混肥的配方 • 配方设计的方法 • 配料的计算
• 不可混配型。 • 有限混配型。在一定条件下可混配的肥料类型。
一定组成范围内可混配;一定期限内可混配;经 过一定的处理后可混配。
肥料间配伍性类型—可混配型
1〕过磷酸钙和硫酸铵混合时,发生如下反响: (NH4)2SO4 + Ca(H2PO4)2·H2O + H2O = 2NH4H2PO4 + CaSO4·2H2O (NH4)SO4+ CaSO4+ H2O=(NH4)2SO4·CaSO4·H2O 反响使物料中的游离水转化为结晶水,使混合料变 得枯燥和疏松。
需求的特点,适当改变配方中N 、P2O5 、K2O之间 的比例。 如:N : P2O5 : K2O ≈ 1.2 : 1 : 0.8~1。 ➢ 通用复混肥在施用时,通常还要根据土壤肥力和作 物的生长状况,配合施用其它单质肥料,以调节作 物的营养平衡。
复合肥的生产工艺流程

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
复合肥料配方调配指南

复合肥料配方调配指南复合肥料是一种综合性肥料,由不同的营养元素混合而成。
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营养元素,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
因此,合理的复合肥料配方调配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个复合肥料配方调配的指南,以帮助农民和园艺爱好者正确使用复合肥料。
首先,了解作物的养分需求是调配复合肥料的基础。
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有所不同。
通常,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被称为NPK元素。
氮可以促进植物的叶绿素合成和生长,磷可以促进植物的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钾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养分吸收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如铁、锌、锰、硼等,对作物生长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次,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来确定复合肥料的种类和比例。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它的养分含量和pH值对于作物的营养摄取和利用至关重要。
通常,土壤可以分为酸性土壤、中性土壤和碱性土壤。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肥料的要求不同。
如果土壤中其中一种营养元素含量较低,可以选择含有这种元素的复合肥料来补充;如果土壤酸性较高,可以选择含有碱性的复合肥料来中和土壤的酸性。
第三,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来调整复合肥料的配方。
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有所不同。
通常,作物在生长初期需要较多的氮素来促进植物根系和叶片的发育;在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阶段,磷的需求增加,可以选择含有较高磷含量的复合肥料;在成熟阶段,作物对钾的需求增加,可以选择含有较高钾含量的复合肥料。
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合理调整复合肥料的配方,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
最后,注意合理使用复合肥料。
复合肥料的使用量应根据土壤的特点、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来决定。
过量使用复合肥料会导致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而过少使用则不能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
此外,复合肥料也需要与其他肥料和有机肥料配合使用,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作物的产量。
同时,定期对土壤和作物进行养分测试,及时调整肥料的使用量和配方,保证作物的营养平衡和生长健康。
复合肥的加工与配方设计

复合肥的加工与配方设计复合肥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营养元素或次要营养元素组成的肥料。
其加工与配方设计主要包括原料选择、配料比例控制、混合与颗粒化等步骤。
原料选择是复合肥加工与配方设计的第一步。
复合肥的原料通常包括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以及锌、硒、铁等次要营养元素。
选择适合的原料是保证复合肥质量的首要条件。
在选择原料时,需要考虑原料的有效性、化学反应性、营养含量、价格等因素。
常用的原料有化验合格的尿素、磷酸盐、硫酸盐、硫酸钾等。
配料比例控制是复合肥加工与配方设计的关键之一、复合肥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元素的配比。
配料比例要根据作物对营养的需求、土壤养分状况、不同生育期的需求等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施肥效果。
在配料比例控制上,可以借助专业的营养分析仪器,通过测试和分析原料的含量,来计算出不同元素的含量和比例。
混合是复合肥加工与配方设计的重要环节。
在混合过程中,需要将各种原料进行均匀混合,以保证每一批复合肥中含有相同比例的各种元素。
混合过程中可以采用机械搅拌方式,也可以采用人工或机械装袋混合的方式。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对混合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混合均匀。
颗粒化是复合肥加工与配方设计的最后一步。
颗粒化是将混合好的肥料材料加工成固态颗粒的过程,通过颗粒化可以提高复合肥的稳定性和使用便捷性。
颗粒化可以通过压制、粉碎和筛分等步骤完成。
在颗粒化过程中,需要控制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强度,以满足不同作物和土壤的需求。
综上所述,复合肥的加工与配方设计需要选择适合的原料、控制配料比例、进行混合和颗粒化等步骤。
通过科学的加工与配方设计,可以生产出质量稳定、适用性广泛的复合肥,以满足不同作物和土壤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型:粉状、粒状(造粒型、掺和型)。 造粒型:原料先混合,后造粒。养分均匀,副成分 多。 掺和型:原料各自先造粒,然后按配方采用机械混 合。可以灵活改变配方,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但如 果产生分离,会导致养分不均,降低肥效。 液体型:根际肥料、叶面肥料。
根际肥料:主要成分为N、P、K大量元素。如水施 肥、冲施肥。
2. 复混肥特点(优、缺)
• 养分含量高、养分种类多。
• 副成分少,如磷酸铵、KNO3 。
• 物理性状较好(颗粒状)。
• 成本相对低(包装、运输、贮存、施用)。
• 养分比例固定,某种肥料不能满足所有作物和 所有耕地的需要。 • 难于满足施肥技术要求(所有的养分都在同一时 间,同一深度)。
3. 复混肥的分类
(NH4)SO4+ CaSO4+ H2O=(NH4)2SO4· CaSO4· H2O
反应使物料中的游离水转化为结晶水,使混合料变 得干燥和疏松。 2)含氯肥料(氯化钾等)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时,氯 离子能抑制铵态氮在土壤中的硝化,减少氮损失。
肥料间配伍性类型—不可混配型
不可混配型的原料之间可能发生以下情况:
• 临界相对湿度明显下降,吸湿性增加,物性变坏,
混合过程和施肥过程都困难。
• 发生的化学反应使有效养分以气态挥发,造成养
分损失。
• 养分由有效态向难溶态的退化,导致养分有效性
降低。
实例
硝酸铵与尿素混合导致物料的临界相对湿度下降; 氨态氮肥或含氨复合肥与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 混合引起N的损失; 普钙、重钙等水溶性磷肥与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 质混合会引起P的退化; 硝态氮肥与过磷酸钙混合时,硝态氮能逐步分解释 放出氧化氮。
化成复肥
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用化学合成的方法, 或者通过化学提取、分离过程制得的,具有
固定的养分含量和比例及化学组成,含很少
副成分的肥料,一般属二元型。如18-46-0
的磷酸二铵[(NH4)2HPO4];13-0-44的硝酸
钾(KNO3);0-58-37的偏磷酸钾(KPO3)等, 均为二元化成复肥。
复混肥的配方设计
复混肥料的概念 复混肥的配方设计
复混肥的概念
1.复混肥的定义
复混肥料系指肥料商品中,含有氮、磷、钾三
要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养分的肥料。有的国家也叫
综合肥料或多养分肥料。我国目前习惯于称为复混
肥料。在复混肥料中亦可以含有一种或几种可标明
含量的中量营养元素或(和)微量营养元素。
复混肥是目前世界肥料工业生产和投 入农业的主要肥料形态。
混成复肥与配成复肥的基本区别在于:二次加工 不在生产厂中完成,是按特定的土壤和农作物要 求确定配方(农化配方),而非受制于单一肥料来 源及工艺流程(工艺配方),如由硫酸铵、磷铵和
硫酸钾固体散装掺混的三元复混肥等。
本课程所讲授复混肥配方及其加工工艺多数 涉及配成复肥。
复混肥(配成复肥)分类:
复混肥按养分含量分为: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
• 影响因素:产品销售去向;原料来源、成本及品 位。
复混肥配方的原则
• 配方合理(数量、形态、比例等)。 • 提高效率。肥效和工效。
• 原料间配伍性合理。这是制造复混肥时肥料混 合的基本原则。配伍性是原料混合时,原料之 间发生的化学反应,理化特性变化的性质。可 能改变混合物的物性和质量。
肥料间配伍性类型
混成复肥一般由肥料销售系统(肥料商、配肥站)
或农户按农化要求(农化配方),以单质肥料或化
成复肥为原料,只通过简单的机械混合制成。掺
混过程中无显著的化学反应发生。其中养分的含 量和比例可作大幅调节,成二元或多元型,常含 副成分,一般随混随用,不长期存放。(可明显 看出不同养分原料的颗粒)
混成复肥与配成复肥的区别
• 可混配型。这类原料混合时,有效养分不发生损 失或退化,其物理性质不恶化或可得到改善。
• 不可混配型。
• 有限混配型。在一定条件下可混配的肥料类型。 一定组成范围内可混配;一定期限内可混配;经 过一定的处理后可混配。
肥料间配伍性类型—可混配型
1)过磷酸钙和硫酸铵混合时,发生如下反应: (NH4)2SO4 + Ca(H2PO4)2· H2O + H2O = 2NH4H2PO4 + CaSO4· 2H2O
配成复肥
根据用户的要求,将高浓度的肥料按一定的比例,
在工厂中经混合造粒而制成的肥料。一般在化肥
生产厂中制成产品(如造粒)。配成过程中物料可产
生部分化学反应,大都属三元型,常含有副成分。 如尿成复肥。
混成复肥(掺混肥料)
叶面肥料:主要成分是微量元素。
二、复混肥的配方设计
• • • • • • • 复混肥配方设计的理论依据 复混肥配方的原则 N、P、K基础肥料的选择 通用复混肥的配方 专用复混肥的配方 配方设计的方法 配料的计算
复混肥配方设计的理论依据
• 确定肥料配比的先决条件:最大限度的发挥肥料 增产、增收、改善产品品质的作用。 • 理论依据:根据土壤特点、肥力水平、作物需肥 特性、影响作物吸收养分的环境因素、长期施肥 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合长期的 田间资料、施肥经验加以拟订合理的养分配方。
按肥料复合或综合的工艺与二次加工方式,分为:
(1)化成复肥(复合肥) compound fertilizer
(2)配成复肥,配肥 processing compound fertilizer
(3)混成复肥,混肥 mixed or blend fertilizer or Bulk blending fertilizer (BB)
根据原料的组成,形成不同的复混肥类型:普钙-硫 铵-氯化钾系列 等。
根据原料和产品中氯的含量分为:无氯、低氯、高氯 复混肥。 按使用范围:通用型、专用型、多功能型。 按剂型:固体型(粉状、粒状)、液体型。
通用型:适用于比较广泛的地域和作物。所含的 有效养分可能有一种或两种过剩,容易造成浪费; 也有的养分可能满足不了特定作物的需求。 专用型:针对某一地域的某种作物配制、生产的 复混肥料。养分配方具有专一性,养分利用率高, 肥效好。 多功能型:在复混肥料中科学地添加植物生长调 节剂、除草剂、抗虫抗病农药。可简化农田作业, 省工省时。对其特殊作用和忌适范围,应在肥料 包装袋或说明书上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