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的寓言小故事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优秀8篇)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优秀8篇)掩耳盗铃作文篇一今天,我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故事说的是:一个人看上了一户人家门上挂着的门铃,可是担心偷盗时发出响声,就迟迟不敢动手。
后来,他想出一个自认为的好办法——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不就听不到响了吗?他刚捂住自己的耳朵去摘铃,铃就响了,他也被主人给抓住了。
这个人自以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自己听不到响声,别人也就不会听到响声了,这真是太荒唐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自作聪明,想欺骗别人,还想掩盖事实,最终是自己欺骗自己。
联系到我们学习上,有些同学为了考个好成绩,就事先写好小纸条来抄,虽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但并没有真正的掌握知识,最后受欺骗的还是自己。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决不做掩耳盗铃的人。
掩耳盗铃作文篇二《掩耳盗铃》这则成语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吧。
它讲的是:一个盗贼,去盗取一个他喜欢的铃铛,为了不让主人听见,就把自己的耳朵堵住,结果他自己没听到,却把主人引来了。
我觉得那个人实在太愚蠢了,他这样做不就是自欺欺人吗!类似这样的人在我们班上也有。
早上,我发现有的同学早早地来到学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拿着别人的作业抄了起来。
当然,也有苦思冥想想不出来的,也只好拿着别人的作业本“借鉴”一番。
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就好比把别人吃剩下的东西又吃了一遍,一点“味道”都没有。
其实,他们的这种做法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就是为了下午不想留到学校,为了想看到老师的大红勾,给自己一点儿精神安慰。
但是有没有想到考试的时候可是一人一个位置,或者和其他不同年级的同学坐在一起,那时,你怎么去抄?谁又会让你抄!到时你就会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在课堂上,有的同学不专心听讲,老师结束时问同学们听懂了没有?有些同学就会跟着听懂的同学一起回答:“听懂了!”等到该做练习时,老师还是出的类似的数学题,有些同学就不会做,下课时我的作业本也会“不翼而飞”。
因为他不愿意承认自己不会。
哎!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呀。
掩耳盗铃的寓意和道理

掩耳盗铃的寓意和道理
掩耳盗铃的意思是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去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下面整理了《掩耳盗铃》的故事和寓意。
《掩耳盗铃》的故事道理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
对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引申到生活中就是弄虚作假的人虽然能够蒙混一时,但无法蒙混一世,他们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最终还是会露出马脚的。
《掩耳盗铃》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原文

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原文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原文掩耳盗铃是一个流传甚广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需要警醒人们不要逃避现实、盲目自欺的道理。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偷盗铃铛的男孩。
他非常喜欢响亮的声音,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偷盗铃铛,藏起来后,每天敲响几下,就可以听到自己钟爱的声音。
于是他做了这件事情,他偷走了一个铃铛,藏在一间小屋中,每天都用棍子去敲响铃铛,兴高采烈地听着声音。
他甚至掩住自己的耳朵,以免听到外面响亮的声音,使得自己更加幸福。
可是,有一天,他来到村外,听到了一位老翁的祖传小号演奏,他的心中非常激动,他认为那个声音比他躲在小屋里敲响铃铛的声音更加优美。
可是他不甘心,他想让那个声音跟他的铃铛声一样,成为自己独享的声音,于是他掩住自己的耳朵去打断那个声音。
然而当他掩耳以后,他发现自己连自己敲响铃铛的声音都听不到了,也就是说,他觉得自己要拥有的声音也消失了。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指的是人们为了不面对现实,逃避困难,忽视自己的问题,盲目自欺,最终导致问题更加严重。
那么“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哪里呢?据了解,在《列子》中就有过类似的故事出现。
《列子·汤问》中有这么一句话:“燕师掩耳盗铃,夫子有以告者,然后人悟焉。
”此文言文语言深奥,燕师指的是戰國时期燕国的一支军队,掩耳盗铃就形容他们想偷囊中的铃铛数出有多少钱。
而“夫子”这个词,我们一般借鉴孔孟之学所使用的“夫子”,即旧时指的是学者或尊敬的智者。
这里指的是孔子。
此意也是这个寓言的第一次流传。
此外,《史记》中也有这么一个故事,是讲在古代,有一个偷盗铃铛的人,他悄悄偷走一个铃铛,藏在了自己的房间里。
每天,他都会敲响铃铛,欣赏那优美的声音。
有一天,有人终于发现了铃铛被偷盗的事情,并将这个人送到了国王的面前。
可是,这个偷盗者却说:“我并没有偷盗铃铛,我只是躲在房间里听‘自己’的声音。
”最终,这个偷盗者被人们嘲笑为“掩耳盗铃者”。
这个故事后来也被人们引申为成语。
总的来说,“掩耳盗铃”这个寓言,在历史上被广泛流传,并且在现代也是被引用比较多的成语之一。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寓言故事(通用13则)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寓言故事吧,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
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那么,都有哪些经典寓言故事呢?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掩耳盗铃寓言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1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
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是去偷。
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
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好看,声音也很响亮。
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
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
那可就得不到铃铛了。
那怎么办呢?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个方法去偷门铃。
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
他伸手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
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他想叫邻居聋子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
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
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
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
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够听到铃铛的响声。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2从前有个人很爱占便宜,为了得到别人的东西,还去偷。
有一天,他路过一家人门前,发现门前挂着一个漂亮的铃铛。
他很想要那个铃铛,可是,怎样才能拿到呢?直接去取吧,铃铛就会发出声响,别人就会发现了。
他想了又想,都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怎么办呢?最后,他终于想了个好办法,把耳朵塞住,不就听不到铃声了吗?他觉得自己很聪明,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只狐狸,它经常在夜晚潜入农家偷取鸡蛋。
它总是在天黑之后悄悄
地溜进鸡舍,然后偷走一些鸡蛋,逃之夭夭。
狐狸以为它的行为十分隐秘,没有人会发现。
但是,农夫早已发觉了狐狸的行径,他决定给狐狸一个教训。
于是,农夫在鸡舍门口放了一个空的罐子,旁边还放了一些玉米。
当天黑之后,狐狸悄悄地溜进鸡舍,看见了罐子和玉米,便以为农夫已经离开,于是毫不犹豫地跑过去,把头伸进罐子里,开始吃玉米。
就在这时,罐子的口被狐狸的头卡住了,狐狸怎么也把头拔不出来。
它挣扎了
好一会儿,还是没能挣脱出来。
早晨,农夫发现了狐狸,笑着对它说,“你以为你很聪明,但其实你只是掩耳盗铃罢了。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总是自以为聪明,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暴露无遗。
他们以为别人都被自己蒙骗了,其实自己只是在做无用功。
就像狐狸掩耳盗铃一样,以为自己的行为隐秘,其实早已被人识破。
这样的人最终只会落得个自食恶果的下场。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诚实守信,不要做掩耳盗铃的蠢事。
只有真诚待人,才能
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只有用心去做事,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
不要总是想着耍小聪明,那样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掩耳盗铃,不要自欺欺人。
只有坦诚待人,
用心做事,才能赢得真正的成功。
这就是这个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愿我们都能从中受到启示,做一个真诚、正直的人。
掩耳盗铃 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有一天呀,他路过一户人家,瞧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超级漂亮的铃铛。
这铃铛啊,风吹过来的时候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叮叮当当的,可好听了。
这人一看到这铃铛,眼睛就放光了,心里想:“哎呀,这铃铛可真好看啊,
要是能归我就好了。
”
可是呢,这铃铛是挂在人家大门上的,明目张胆地去拿那肯定不行啊。
他就站在那琢磨了一会儿,突然一拍脑袋,想出了一个他自认为绝妙的主意。
他想:“只要我捂住自己的耳朵,不就听不到铃铛响了嘛,那我拿这个铃铛
的时候别人肯定也不知道啦。
”
说干就干,他大摇大摆地走到铃铛跟前,伸出手就去摘铃铛,可是他一碰到铃铛,铃铛就响起来了。
这响声可大了,老远都能听到。
这时候啊,周围的人听到铃铛响,都好奇地探出头来看是怎么回事。
结果呢,这个人还在那捂着耳朵使劲儿拽铃铛呢,他还奇怪呢,心里想:“我都听不到铃铛响了,为啥大家都看着我呢?”
最后啊,他就被人家当场抓住了。
你说这人傻不傻呀?他以为自己听不到铃铛响,别人也就听不到了。
他只想着自己的那点小算盘,却忘记了铃铛响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他捂住耳朵就不存在了。
我们可不能像这个人一样啊。
在生活中啊,有好多人也会做类似的傻事呢。
比如说啊,有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觉得偷偷看一眼小抄别人不会发现,就像掩耳盗铃里的这个人一样,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的,其实老师和同学们都看得清清楚楚呢。
还有些人啊,做了错事,以为自己不承认就没事儿了,其实真相就在那里,不会因为你想掩盖就不存在了呀。
我们得做个诚实的人,遇到事情要正面去解决,可不能自欺欺人哦。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道理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道理》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掩耳盗铃这个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
掩耳盗铃说的是有一个人,他看到别人家的门铃特别好看,就想把它偷走。
可是门铃一按就会响,那别人不就发现他在偷门铃了吗?这个人呀,他想了一个自以为很聪明的办法。
他把自己的耳朵捂住,然后去偷门铃。
他觉得只要自己捂住耳朵,听不到门铃响,别人也就听不到啦。
结果呢,他一按门铃,门铃还是响了,主人马上就出来把他抓住了。
小朋友们,你们说这个人是不是很傻呀?其实呀,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不要自欺欺人。
就好像有时候,我们考试没考好,怕爸爸妈妈批评,就把试卷藏起来,觉得爸爸妈妈看不到试卷就不知道我们没考好。
可这就像掩耳盗铃一样,问题还是在那里,不会因为我们藏起来就消失了。
再比如说,我们不小心打破了一个杯子,怕被大人骂,就假装没这回事。
但杯子碎了就是碎了,大人还是会发现的。
小朋友们,我们可不能像那个偷门铃的人一样自欺欺人哦,要勇敢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道理》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聊聊掩耳盗铃的故事和它告诉我们的道理。
有这么一个人,他特别想要别人家的那个门铃。
他心里想:“要是我能把这个门铃拿回家,那该多好呀!”可是,他又担心按门铃的时候会有声音,被别人发现。
然后呢,他就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按那个门铃。
他觉得自己听不到声音,别人也就听不到了。
小朋友们,你们说他是不是太笨啦?其实呀,这就告诉我们,不能自己骗自己。
比如说,我们作业没做完,就想着先玩一会儿,觉得反正老师也不知道。
但到了学校,老师一检查,就会发现我们没完成作业。
还有啊,我们犯了错误,不承认,还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可最后还是会被发现的。
就像那个掩耳盗铃的人,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问题就解决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小朋友们,我们可不能学他哦,要诚实面对自己的问题。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道理》小朋友们,再听我讲讲掩耳盗铃的故事和它的道理。
从前有个人,他看到一个漂亮的门铃,心里特别喜欢,就想把它弄到手。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简短版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简短版1. 故事背景曾经在古代,有一个小村庄,村民们都生活得很安稳。
这个村庄有一个非常古怪的钟,每当钟声响起,整个村庄就会知道时间和各种活动的安排。
村里的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了它,大家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2. 钟声丢了有一天,这个钟突然坏了,钟声消失了。
村民们全都急了,大家知道这钟声对他们有多重要,少了它,他们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了阵脚。
大家开始忙得不可开交,试图修理这个钟。
可是,修理钟的人弄坏了钟的发条,钟声怎么也没能响起来。
2.1. 一位村民的计划就在大家焦头烂额的时候,有一位村民突然来了个“妙计”,他觉得钟声坏了,大家心里也有点儿没底,就决定干脆掩耳不听。
他想:“既然钟声没了,我们不如装作什么也没发生,反正耳朵不听就不会觉得钟声没了。
”于是他把自己耳朵捂得死死的,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2.2. 不切实际的解决这位村民的这个办法听起来真是“笑话”,他自以为这样能让自己不受钟坏的困扰。
结果呢,村民们都看着他,有些忍不住笑了。
尽管他努力捂耳朵,但是钟坏了的事实依然摆在那里,他的装作什么都没发生,根本没有改变钟坏了这个现实。
3. 事情的结果最后,村民们渐渐意识到,这样的办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事情变得更加尴尬。
大家决定一起合作,找出钟坏的原因,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掩耳盗铃的办法来忽视现实。
于是,他们开始认真修理钟,并且最终让钟声重新响起了。
3.1. 寓意和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但却很重要的道理:遇到问题时,逃避和掩耳盗铃都不会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与其掩饰事实,不如面对现实,采取实际的措施去解决问题。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让人不愿面对的困境,但只有正视问题,积极解决,才能真正得到改善。
3.2. 生活中的应用大家平时也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学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千万不要一味地逃避。
遇到麻烦,不要只想着掩盖和忽视,应该像村民们最后那样,团结一致,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