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汉语修辞 课件(共48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汉语修辞 课件(共48张PPT).ppt

知识点击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 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②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常用修辞

第一课
比喻 比拟

第二课
借代 夸张修辞 Nhomakorabea第三课对偶 排比
第 一 课
知识点击
一、比喻 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 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 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例句: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3、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给人以感染力; (3)增强联想,营造气氛。
【当堂训练】
1、对下列古诗句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 运用比喻,以石灰的洁白来比喻作者完美无瑕的人生。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树 万树梨花开”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梨花”代雪花,形象生动,鲜明壮观。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用了借代手法。古代以竹简著书, 制作竹简先用火烤,把青竹的汗(水分)去掉,故以“汗青”代史册。 D、“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鸾鸟凤皇”和“燕雀乌鹊”用了 比喻手法。前者比喻忠臣贤士,后者比喻奸佞小人。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课件 ppt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课件 ppt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 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 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 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 间的相关点。其作用 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 代情。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 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 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 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 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 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 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 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 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 形象,表意丰富。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 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 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 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 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 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 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 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 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 感情。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及其赏析课件52张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及其赏析课件52张


②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在这薄霭
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
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
秦淮河》)

壹第 一



一个弹丸之地,竟同时有秦驿道、水道、铁路、国道、 高速公路错落呈现。这张巨大的五线谱上,不同的运输
客 工具、不同的声音震波,变成了一道萦洄于高岭大峡间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 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 例如: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 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
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
他们就惊诧了!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

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

修辞手法。


①一问一答式。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 的物质基础。(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主 ①本体是有影响的科普作品。
观 题
②相似点:好的科普作品和名画对人们的吸引、启迪
相似。
③效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有影响的科普作品起到的
巨大的效果。
[2023·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
贰 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主 ①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 观 有问题似的。 题 ②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结合文段,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专题讲解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专题讲解课件

4.对偶 (1)对偶的定义:将字数相等、意义相关或相反、结构相同 或类似、用词互相对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 一种修辞手法。
(2)对偶的种类:
种类
释义
例句
正对
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 理,表示类似、相关的关系
羁鸟恋旧林,池 鱼思故渊
按内容
反对
上下句表示相反关系或矛盾对峙关 系
种类
释义
例句
复句排比
几个复句构成 排比
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 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 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 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 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 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 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
排比
构成要求:结构相同、类似;意义相关或相近;语气一致。 ①词组(主、谓、动、宾) ②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③段落并排(两段即可) 效果:“增文势”、“广文义” “广文义”:各排比项意义范畴相同,带有列举和强化性质, 可拓展和深化文意。 “增文势”:排比项排叠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
(4)比喻的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具有类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 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 若”之类的词语。
例1:她的性情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 例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猜度 例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好像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
【真题分析1·拟人】【202X年高考全国甲卷】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
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 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

高考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课件40张

高考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课件40张

比喻手法
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典 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 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 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 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 开……
比喻手法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
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 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比喻手法
比喻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 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使文章文采出众,更有表现力。
反复手法
作用: 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 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
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 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父亲不认这个弟弟)
反复手法
(2)词组或句子反复。 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例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 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 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 又如: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先后让别里科夫四次说出“千万别闹出 什么乱子”,这种口头禅式的反复重复,突出了别里科夫顽固与保守的性格,塑 造出一个沙俄爪牙与帮凶形象,表达作者对这类人的讽刺和批判。 (3)语段反复。相同语段的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 例如: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 头的一大段,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同时也反映鲁镇上的人 们对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残中国劳动妇女的封建礼教。

高考专题复习修辞手法课件27张

高考专题复习修辞手法课件27张

1.(对点题)下列对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百年间弦 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采用比喻修辞手法,形容古典诗文传诵悠久。 B.“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富春 江涛声之美。C.“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采用了夸张的修 辞手法,形容黄公望创作的辛苦。D.“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 草木华滋”使用了排比手法,写出了画卷内容的丰富。
《二轮复习书》P127 【仿真练习】 5.(对点题)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
行简要分析。 那些水果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 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
①句中把果皮上的果粉比作“白霜”,把摆放好看的果子比作“立体的图 案画”,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果皮上白色的果粉与深秋的白霜颜色相似; ③店铺摆放水果的造型与立体的图案画相似。
地躺在群山群峰的足下,阳光爱抚着投射下来,那一袭长裙的色彩变幻莫测,胸脯淡了腹上 浓了腿脚又浅淡了;愈是颜色浅淡的裙褶里,万千的宝石和碎金的闪光愈是璀璨。山顶上的 千年积雪倒映不出影像,被深沉的蓝得发青的水融解了。白云白雪和山峰都无法在其中投下 倒影留下印记,她太深了,抑或是太娴静了,不把任何献媚者收入眼帘。只有太阳是可以骄 傲的,可以在那一袭长裙的每一寸裙褶的宝石上撩拨起闪光,她却依然沉静……雾的面纱又 徐徐地遮盖过来了。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 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 效果。( 5 分)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 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
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 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ppt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ppt课件

赤壁(杜牡)
折戟沉砂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 “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分别 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她们的命运代表了东吴 国家的命运。 “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 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 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 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备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 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 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 力度。
修辞分析之比拟
• 1、定义
2、种类
拟人 拟物
3、作 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将人的情感移植到花鸟身上,把人的感 情表现得更深沉、曲折、凄苦、哀伤。
借 喻
√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7、准确理解比喻句
例句:我猜他把那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 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本体是“看信”,喻体是“咀嚼食物”, 相似点是:仔细、反复、回味。
例句:虽然这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是在 这位观察别人很精细的姑娘身上却投下了一个 不太好的阴影。
本体是“印象”;喻体是“阴影”;相 似点是“暗淡”。
设问: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 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 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
江上看山(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 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 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①花白胡子 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特征代本体)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ppt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ppt课件

修辞分析之比拟
• 1、定义
拟人 2、种类 拟物
3、作 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将人的情感移植到花鸟身上,把人的感情表 现得更深沉、曲折、凄苦、哀伤。
使形象更生动饱满,意境更灵动,富有画面感。 化平常为别致,更有情韵,有移情作用。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千古长如白练飞: 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十、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 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 愁更愁。(李白)
十一、通感:
——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 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 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又称“移觉”。
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
范围: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题型及趋势:1,诗歌鉴赏 2. 现代文大阅读 3,作文
修辞分析之比喻
• 1、定义 2、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 还是星星。
A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 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中的借喻。
修辞训练
2、下面是表现一定生活观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期有限。 B.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 是苍蝇。 C. 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 D. 谈笑有布衣,往来无缙绅。
杜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花白胡子 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特征代本体)
②老麦为避开这些四个轮子,把自己的两个轮子随手
一拐,进了一条小马路。(特征代本体)
③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部分代整体)
④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各家大半懒 洋
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的洋布。
的制作材料代五色旗)
(用旗帜
⑤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
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
范围: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题型及趋势:1,诗歌鉴赏
大阅读
2. 现代文
3,作文
修辞分析之比喻
• 1、定义 2、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 “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8
修辞训练
2、下面是表现一定生活观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期有限。 B.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 是苍蝇。 C. 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 D. 谈笑有布衣,往来无缙绅。
学以致用
“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 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借 喻
√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7、准确理解比喻句
例句:我猜他把那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 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本体是“看信”,喻体是“咀嚼食物”, 相似点是:仔细、反复、回味。
例句:虽然这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是在 这位观察别人很精细的姑娘身上却投下了一个 不太好的阴影。
本体是“印象”;喻体是“阴影”;相 似点是“暗淡”。
修辞训练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
帘雾障里。
A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 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中的借喻。
赤壁(杜牡)
折戟沉砂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 “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分别 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她们的命运代表了东吴 国家的命运。 “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 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 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 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 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表明老山界山势的陡峭,山路的险峻,爬山的 艰难,表现了红军队伍的浩大壮伟,也显示了红军指战员壮志凌云的英雄 气概。
3、种 类
本喻喻 体词体
例句
明 喻
√Leabharlann √√西沉的落日像一只金色的 圆盘。
暗 喻√
√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另外,古诗中还有许多例子,如:
① “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 风 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殊氛围的借代。
② “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 其 它国都的代称。
③ “阳关”“折柳”寄托离别。 ④ “鹧鸪”“杜鹃”寓有悲愤。 ⑤ “石壕村”代穷苦百姓。 ⑥ “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
试分析此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 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予动 态化了,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 写出了舟行之快。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设问: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 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 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
江上看山(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 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 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使形象更生动饱满,意境更灵动,富有画面感。
化平常为别致,更有情韵,有移情作用。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
荷花入暮犹愁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
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运用的修 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这两句写故乡水的“万里送行”,是拟人手法。 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的喜悦之情与离开生活已久的故 乡的缱绻之情,又与题目“送别”照应。“仍怜”, 语气极轻柔婉转,而分量厚重。
修辞分析之借代
1、定义 2、种类 3、作用
在古代诗文里,借代辞格也是用得比较广泛的一 种修辞方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备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 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 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 力度。
修辞分析之比拟
• 1、定义
2、种类
拟人 拟物
3、作 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将人的情感移植到花鸟身上,把人的感 情表现得更深沉、曲折、凄苦、哀伤。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
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
要分析。 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 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 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