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关于《悯农》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教案古诗悯农反思

教案古诗悯农反思

古诗《悯农》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悯农》。

2. 使学生了解古诗背后的农耕文化,认识到农民的辛勤劳动。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农民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与背诵。

2. 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农民辛勤劳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 古诗文言文的解读。

2. 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四、教学准备:1. 古诗《悯农》全文。

2. 关于农耕文化的资料。

3. 农民辛勤劳动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农民的付出。

2. 诗句解析:逐句解读古诗《悯农》,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例如:“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意为农民在五月农忙时节,更加忙碌。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描述了小麦成熟的情景。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展现了农民家庭的生活情景。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描绘了农民相互帮助的情景。

3. 背后的农耕文化:介绍农耕文化,让学生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4. 反思与讨论:农民为什么要辛勤劳动?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感谢农民?提供相关的古诗或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例如:《观刈麦》、《农夫》等。

6. 课后作业:背诵古诗《悯农》,了解更多的农耕文化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古诗《悯农》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反思与讨论环节的表现,检验他们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认识和尊重程度。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农耕文化了解的拓展情况。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在理解古诗和认识农民劳动方面取得进步。

2. 在反思与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们的思考进行肯定和鼓励。

3. 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细致的批改,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古诗《悯农》以及相关的农耕文化知识。

《悯农》教学教案5篇

《悯农》教学教案5篇

《悯农》教学教案5篇《悯农》教学教案1【教学设想】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会背诵课文。

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看课文插图。

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

(出示课题《锄禾》)2.教学“锄禾”。

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

(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

不要读成“cú”,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农民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观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

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读一读“锄禾日当午”。

理解“日当午”的意思:太阳当头照,正是中午的时间。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

农民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2)仔细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地滴到土里)(3)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朗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巩固、复习字词。

5.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

(1)同桌一个读诗,一个释诗。

在交换。

(2)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

(说清楚,说通顺。

)6.指导朗读。

7.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农民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悯农教学实践反思(3篇)

悯农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一首著名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将这首诗的精神传承下去,引导学生理解农民的艰辛,培养他们的悯农情怀。

本文将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对“悯农”这首诗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悯农”这首诗的内容、主题和情感;掌握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背诵、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农民的辛勤劳作,培养悯农情怀;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李绅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创作《悯农》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语气、语调等,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 理解诗歌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例如,通过分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话,让学生体会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通过分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让学生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4. 鉴赏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如对比、拟人、排比等,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5.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悯农情怀”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农民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悯农情怀。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如背诵诗歌、撰写感悟文章等,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讲述诗人故事、播放相关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作业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教案古诗悯农反思

教案古诗悯农反思

古诗《悯农》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悯农》这首古诗。

1.2 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理解诗人李绅的思想感情。

1.3 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1.4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悯农》这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2.2 教学难点:理解诗文中所表达的悯农情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反思。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古诗《悯农》的背景、诗意和作者情感。

3.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农民劳动的看法。

3.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体验农民劳动的艰辛,培养悯农情怀。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绅及其《悯农》的创作背景。

4.2 讲解诗文:详细讲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4.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论对农民劳动的认识和感受。

4.4 背诵诗文:指导学生正确背诵《悯农》,检查背诵效果。

4.5 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在学习了《悯农》之后,自己在悯农情怀方面的变化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5.1 背诵并默写《悯农》。

5.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悯农情怀的作文。

5.3 调查了解农民劳动的现状,思考如何关爱农民,提出建议。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学生对《悯农》的背诵情况,检查记忆和发音的准确性。

6.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其对农民劳动的认识和反思。

6.3 分析学生的作文,评价其对悯农情怀的理解和表达。

6.4 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其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

七、教学拓展7.1 推荐学生阅读李绅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其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

7.2 引导学生研究其他描写农民劳动的古诗,比较其与《悯农》的异同。

7.3 组织学生参观农村或农场,亲身感受农民的劳动环境和过程。

7.4 邀请农民代表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劳动经历和生活现状。

八、教学资源8.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悯农》的文本、注释和背景资料。

《悯农》教案(精选15篇)

《悯农》教案(精选15篇)

《悯农》教案《悯农》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悯农》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悯农》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认本课:“农、午、汗、粒、辛”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农夫劳动的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培育同学敬重劳动、疼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具预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会认五个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古诗使同学体会农夫劳动的辛苦,初步培育同学敬重劳动,疼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1、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爱好,通过这样一个同学饶有爱好的诗歌,引出课题,进而极大的诱发同学的学习动机。

2、深情范读,激发情感。

《悯农》这首诗,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通俗,感情真挚朴实。

教学中,利用课件饱含深情的范读,使同学能在学习之前,有一个整体感知,受到熏陶、感染。

3、品读感悟,读有感情。

现在孩子过于娇惯,许多孩子挑食,饭菜不合胃口就大哭大闹,不想吃就扔掉,铺张现象日益严峻。

对于这首诗的把握,除了感受古诗的魅力,还应注意对同学的情感训练。

当然,这种训练不是生搬硬套地强加给同学,而是结合多媒体,引导同学细细品尝诗句,从饱含深情的朗读中去细细感悟,从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趣。

1、师描述: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

想不想?(好)那咱们抓紧去听一听吧!(课件播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音乐。

)听了以后觉得怎么样?好不好听?2、好吧,今日老师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悯农》(贴上卡片)揭示课题,熟悉生字“农”,(出示“农”的带拼音生字卡片),强调读准后鼻音。

齐读课题。

二、范读古诗1、出示课件:(本首诗的插图)老师描述: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这首诗是唐朝的一位诗人李绅写的。

《悯农》教学反思(通用6篇)

《悯农》教学反思(通用6篇)

《悯农》教学反思(通用6篇)《悯农》教学反思(通用6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悯农》教学反思(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悯农》教学反思1《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二、三岁的小孩就能倒背如流,因此,今天教学这首古诗,对于中班幼儿要求背诵并不难,能作过多的要求。

于是,教学中关键重点引导小朋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珍惜粮食。

为此,我从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感受“辛苦”来展开教学活动。

1、让小朋友感受“辛苦”:幼儿教学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所有的教学活动不能凭空开展,一定要在幼儿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我他们做弯腰姿势保持五分钟来感受“辛苦”,他们个个都觉得累。

这种亲身体验比凭空解释效果好。

另外,为了让幼儿真正了解粮食,特准备了水稻,让幼儿进行实物观察。

看到幼儿脸上摆出好奇和惊喜,我别提有多高兴。

我讲解了水稻的生长过程到收获,再到稻谷变成米饭的漫长经历以及期间的农民伯伯的付出等,小朋友们都听得很认真,并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2、看图了解“辛苦”: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早期阅读教学的自主化、个性化。

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时,我不作任何要求,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

在他们充分交流的基础,再让他们举手发言。

有个孩子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

那就是蔡均易,他说:“我知道这是夏天,很热很热的,我外公去种田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图上有太阳的。

”这时,妞妞也说是夏天,我也要她说明理由。

她说:“那农民伯伯都流汗了。

”我便问:“农民伯伯这么热,还在干活。

那你们觉得怎样的太阳好一点?”这一问,激发了孩子热情,课堂就热闹了。

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对比春天与夏天的太阳。

悯农的教学反思(四篇)

悯农的教学反思(四篇)

悯农的教学反思《悯农》是唐朝诗人李绅所作, 全诗共四句,语言朴实无华,描述了在烈日炎炎的中午,农民们还在禾地里锄草,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中。

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饱含着农民的辛勤劳动呢!道出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表达作者热爱劳动人民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这首诗告诉了人们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

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认识生字,读通、读顺、背诵诗歌外,还要达到教育的目的,要让孩子认识到“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让他们同情辛勤劳动的农民,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表示愤慨。

我在教学《悯农》一课时,针对课文内容运用挂图引导学生说了两次话。

一开始我出示挂图(农民正在烈日下给禾苗锄草,汗水直往下滴),我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这一提问给了孩子很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有话可说,既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得到了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诗文做下了铺垫。

第二次是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的。

我说:“同学们对古诗的意思也理解了,请你们再看这张图,如果你们面对着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你们有什么想对别人或者对自己说的吗?”因为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我想对自己说要爱惜粮食;我想对同学说吃饭时不要掉饭粒;我想对爸爸妈妈说,如果浪费了粮食,农民伯伯的辛苦就白费了……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诗和乐一直是紧紧相伴的。

古代的诗是可以吟唱的,而古代的乐也总是带有许多诗意和想象。

因为古诗短小孩子们从小就听熟或背熟了,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她们能在自己熟悉的歌词中获得更多的体验。

同时,结合古诗句的特征、语气、语调,培养儿童对节奏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悯农的教学反思(二)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

为此,我在设计时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古诗悯农》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古诗悯农》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古诗《悯农》的内容,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读能力,使幼儿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农民的尊敬之情,使幼儿能够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正确朗读古诗《悯农》。

难点:让幼儿能够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产生对农民的尊敬之情。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创设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2.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解、体验等方式,培养幼儿对农民的尊敬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古诗《悯农》的图片、视频等材料。

2. 教学道具:农田、农民劳动的图片或实物。

3. 教学音频:古诗《悯农》的朗读音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农田和农民劳动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内容:讲解古诗《悯农》的内容,让幼儿理解古诗的含义。

3. 朗读练习:指导幼儿正确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4. 情感体验:让幼儿讨论农民的辛勤劳动,体会农民的辛苦,培养对农民的尊敬之情。

5. 总结与拓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引导幼儿思考农民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古诗,表达对农民的尊敬之情。

六、教学步骤:1. 展示农田和农民劳动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古诗《悯农》的内容,让幼儿理解古诗的含义。

3. 朗读古诗《悯农》,指导幼儿正确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4. 分组讨论,让幼儿谈论农民的辛勤劳动,体会农民的辛苦。

5. 总结古诗《悯农》的主题,引导幼儿思考农民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古诗《悯农》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幼儿的朗读能力,检查幼儿是否能够正确朗读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关于《悯农》教学设计及反思
《悯农》教学设计及反思
设计意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模式使得现在孩子不知种庄稼之辛苦,再加上有些家长勤俭观念淡薄,缺乏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意识。

因此,现在孩子浪费粮食的现象日益严重:教室垃圾筐里躺着只咬了一口的面包;餐桌下撒了一地的米饭……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现象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通过开展珍惜粮食的活动来启迪学生感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农民、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让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已刻不容缓。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教育幼儿要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

2.能初步诵读出五言古诗的韵律。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挂图、
活动过程:
一、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出题。

导入:小朋友,今天早晨我们吃的是什么?(幼:馒头) 馒头是从那里来的?(引出儿歌)。

在刚才念的儿歌里,我们觉得农民伯伯种地容易吗?(幼:不容易)小朋友想不想学一首古诗来表达农民伯伯种庄稼的不易呢?(幼:想)在学古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出示教学挂图)
二、指导幼儿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教学挂图。

1.小朋友们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什么时候的太阳又红罩着大地又热?比如早晨、中午、下午?(幼:中午)
2.中午太阳最红最热的时候,小朋友看这是谁,他在干什么?(幼:农民伯伯)
3.小朋友们看农民伯伯额上一滴一滴的是什么?(幼:汗水)
小结:哦,汗水一滴一滴的流着,都掉到泥土里去了。

现在,小朋友是不是更清楚,明白粮食来的不易呀!(幼:是的)
三、诵读古诗,体会诗意。

师:从前有个名叫李绅的老爷爷,他也看了这幅画立马写了一首古诗,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古诗是怎么写的?(幼:好想)这首古诗叫《悯农》,小朋友跟着老师读一遍,这首诗说的是: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中午太阳当空照,农民伯伯还在地里干活,他们很辛苦,汗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