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 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练习有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虚词):焉(含解析)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虚词):焉(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焉(共20题)一、复合题(共20题)理解词义。

(1)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 二石兽并沉焉(3) 棹数小舟(4) 曳铁钯(5) 湮于沙上(6) 啮沙为坎穴(7) 啮沙为坎穴(8) 遂反溯流逆上矣(9) 如其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三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①,叶细而条长,离奇耸立,潇洒繁密。

故风过之,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

听之可以解烦黩②,涤昏秽③,旷神怡情,恬淡寂寥。

宜乎④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⑤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

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⑥;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⑦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

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

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⑧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⑨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注释】①樛(jiū):弯曲向下。

②黩(dú):忧。

③昏秽:黑暗、肮脏的东西。

④宜乎:怪不得。

⑤违:离开。

⑥石濑(lài):石上急流。

⑦上人:和尚。

⑧汩(gǔ):乱。

⑨永:度过。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i 拥毳衣炉火ii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iii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iv 予尝过而止之(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i 独往湖心亭看雪。

ii 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

(3) 【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文言文虚词用法解读

文言文虚词用法解读

文言文虚词用法解读《文言文虚词用法解读》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文言虚词的分类 1.代词(1)人称代词①第一人称吾、予、余、我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项脊轩志》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段太尉逸事状》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

《游褒禅山记》②第二人称女、汝、若、尔、而、乃、子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女通“汝”)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

《晏子治东阿》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而通“尔”)③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六国论》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④复数属、辈、侪、类、徒若属且皆为所虏。

《鸿门宴》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2)指示代词①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赤壁赋》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②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③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张衡传》④辅助性代词所、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顺臾之所学也。

《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3)疑问代词代人谁、孰谁、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代事物何、胡、奚、曷、盍什么、哪里彼且奚适也?”《逍遥游》盍不为行?《庄子·盗跖》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表处所安、恶(乌)、焉在哪里、哪里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副词(1)时间副词①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已经、过去、刚才适得府君书。

《孔雀东南飞》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②表现在方、会、适正、正好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非常好用的高考文言虚词练习

非常好用的高考文言虚词练习

高考文言虚词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掣肘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

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

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

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

吏甚患之,辞而请归。

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行为书。

”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

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

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与之俱至于.亶父于:动词,到B.二吏归报于.君于:介词,向C.寡人之.乱宓子之:代词,代“寡人”D.而令之.亶父之:动词,到解析:C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C[参考译文]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忧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恳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

(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

他们每次打算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时常地拽摇他们的手肘。

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

那两人很怕他,恳求让他们回去。

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

”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我们好好写字。

”鲁国国君说:“怎么回事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

那些官吏都笑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

”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方法来提示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使他无法根据他自己的方法治理的状况,确定有许多次了。

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让他们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知宓子贱说:“从现在起先,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

文言18个虚词(例释与练习)

文言18个虚词(例释与练习)

(3)天下之父母归之,其子焉往 ( 哪里 )
(4)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 于之 )

1.句末语气助词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
何以能鼓乐也?
疑问或反诘,呢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感叹,呀
屈平疾王之不聪也。
陈述
2.句中语气助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停顿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 连举停顿
(它的(真相) )

1.副词
存者且偷生,死者常已矣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暂且 姑且 将近 将要

2.连词 表并列、递进、选择
河水清且直猗 先生且喜且愕 仓促以手搏之,且搏且却 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又 又……又 一面…一面 而且 况且 表让步,尚且
( 如,动词 )

1.所+动词 “表……的人(事、物、地方)”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为+所 表被动
行将为人所并
所 3.所以
①表示“……的原因”
②表示“用来……的东西(人、 手段、方式、方法、凭借等)”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用此,用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原因
递进:并且,而且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假设:如果,假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因果:因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修饰:地或不译

(2)第二人称代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你,你的)
(3)助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与“已”组合,而已:罢了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而、何、乎、乃、其、且)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而、何、乎、乃、其、且)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一)——而、何、乎、乃、其、且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D.吾其还也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其”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乎”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可乎骤得D.郁乎苍苍4.下列句中“其”字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对下列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其:代词,它的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其:代词,它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都是代词,它的D.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其:代词,它的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而:连词,表转折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乃:副词,才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而:连词,表顺承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且:表转折连词,却7.下列句中的“而”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荆轲和而歌A.又前而为歌B.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序八州而朝同列知明而行无过矣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中考语文专题强化训练:文言实词与虚词(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强化训练:文言实词与虚词(含答案解析)

中考强化训练文言实词与虚词附参考答案一、(2012·温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

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②名称:名声,名望。

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⑤赈赡:救济,周济。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一向,平素(2)乃把.晖臂曰:握,持(3)举手未敢对.:答复,回答(4)子孙窃怪.之:感到奇怪【解析】“素”可以联系“吴广素爱人”,“怪”可联系“固以怪之矣”理解。

“把”“对”要结合语境理解,把理解得出的含义放入原句,符合句意即可。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欲以.妻子托朱生A.属予作文以.记之B.晖以.堪先达C.以.残年余力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解析】A项顺承连词,可译为“来”。

B项译为“因为”。

C项介词,译为“凭”。

D项与例句都是介词“把”的意思。

二、(2012·金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海鸥与巷燕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

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

”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之.不憎且爱之也。

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

”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

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

然则,见爱者其危哉!”燕不喻.而去。

文言文翻译之常见虚词理解及翻译 高考考点分析、真题解析、读文方法、模拟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翻译之常见虚词理解及翻译 高考考点分析、真题解析、读文方法、模拟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翻译之常见文言虚词的理解与翻译高考考点分析、真题解析、读文方法、模拟训练(含答案)全国课标《考试说明》中明确列出了文言虚词考查的是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这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翻译时要特别予以重视。

(一)高频虚词的译法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得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

高频虚词释义以主要译准其介词义,如“用”“把”“根据”“凭借”等;译准其连词义,如“因为”其考查较多的是其指示代词义“那”“那些”;另一重点是其语气副词义,如表示推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表示期许的“可要”“一定”,表示婉商的“还是”等因主要考查的是“于是”“趁机”“通过”“用来”等义项乃主要是语境中“于是”“才”“竟然(却)”三个义项的辨析[应用体验]1.解释下列文言文语段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①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②翁”一句,大为感佩,乃.③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④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⑤不得已而谢。

原其言,炒作乃尔..⑦自高耳。

..⑥,无乃答:答案:①副词,表承接,于是②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③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④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⑤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⑥复音虚词,相当于“如此”“就这样”⑦复音虚词,表猜测,相当于“恐怕……吧”。

【参考译文】曾经听说过陆游(号放翁)的志向节气全都在《示儿》中得以体现出来,于是就去读《示儿》,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一句时,感到非常感动敬佩,陆游当真是一个忠贞的人啊!然而,也有人看不起他,说:“这个人只是沽名钓誉罢了。

”大家就用道理来质问他,这个人理屈词穷,于是就不得不向大家道歉。

考查他的话,这样炒作罢了,恐怕是为了抬高自己吧?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初中文言文虚词整理

初中文言文虚词整理

初中文言文虚词整理初中文言文虚词整理初中文言文虚词主要包括:之、乎、者、也、矣、焉、哉、邪、耳等。

这些虚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理解。

一、之1、用作代词:表示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它们”、“这种情况”等。

例如:《论语》中“之子知之矣”,意思是“他知道了”。

2、用作连词:表示修饰或解释,相当于“的”、“而且”、“于是”、“因为”等。

例如:《荀子》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因此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二、乎1、用作语气助词:表示疑问、反问、推测、命令、感叹等语气,相当于“吗”、“呢”、“吧”、“呀”等。

例如:《诗经》中“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意思是“长远的天啊,这究竟是什么人呢?”2、用作介词:表示比较、比例、等同、被动等意义,相当于“比”、“像”、“在……上”、“被”等。

例如:《庄子》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我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

三、者1、用作助词:表示提顿、解释、命令等语气,相当于“的”、“……的话”、“……的事情”、“……的人”、“……的地方”等。

例如:《论语》中“论百家中以儒者为本”,意思是“论百家中以儒家最为重要”。

2、用作代词:表示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它们”等。

例如:《荀子》中“天地者,生之本也”,意思是“天地是生命的本源”。

四、也1、用作助词:表示解释、判断、疑问、命令、提顿等语气,相当于“了”、“呢”、“吗”、“啊”等。

例如:《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青色的衣领,悠扬的心。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你难道就不回音吗?”2、用作代词:表示强调,相当于“如此”、“这样”等。

例如:《左传》中“晋侯谓伯瑕曰:吾不如也”,意思是“晋侯对伯瑕说:我不如你啊”。

五、矣1、用作助词:表示完成时态,相当于“了”、“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军队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 所" 字结构,表示" 所……的人" 、" 所……的事物" 、" 所……的情况" 等。

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恰逢征收促织, 成不敢压榨相亲, 又没有钱可以赔偿)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指南录〉后序》:夜晚派兵包围我所住地地方)【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 为……所……" 的格式,表示被动。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嬴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所杀)【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 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我用来礼待侯赢的方法已经足够完备了,天下没有谁不知道。

) 2.表示原因。

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之说以远离亲人来为君(不知道指谁,如果是给皇帝写的话估计是皇帝了)做事,是倾慕君的高尚品质)【所谓】所说的。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说的身居在朝廷, 不用一兵一卒, 就能战胜敌国)【所在】 1.到处。

①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石头被敲打时铿锵作响的, 到处都是这样) 2.所在之处,处所。

①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原来还有一个这么好的地方,先回府衙去。

)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2、某所,而母立于兹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7、则以兵围所寓舍 8、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1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3、所以遣将守关者 14、所以游目骋怀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17、父去里所,复还 18、离宫别馆,三十六所二下列加点的“所”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B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D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三判断“若”在文中的意义。

“吾1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2所钦。

以其3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4所言非伪饰耳。

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5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6所以教人向上者也。

【以】(一)介词 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 4.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于8月13日在街头斩首5.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难道赵国的国王因为一块玉(和氏璧而对秦国欺诈(反悔吗? ) 6.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现在用实际情况来验证它)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 而" 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请你立太子为王。

好断了秦国的欲望)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 因为" 。

例如: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那些贿赂秦国的国家而败亡。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 而" ,或省去。

例如: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辞》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涓涓泉源细水慢流。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出师表》)(我)接受任命以来,日夜忧叹)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①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用)逆(的方式)使我烦忧)(四)动词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触龙说赵太后》)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五)名词。

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老臣认为太后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六)通假 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

(本来已经觉得这件事够怪的了②日以尽矣。

(日子已经没有多少了) 2.通“已”,止。

①无以,则王乎?(如果不能不说,那就是说说王道吧【以为】 1.认为, 把……当作或看作。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以为:把它设为。

向南攻取南边的百越之地(百越之地一般意义上也叫岭南,就是现在的广东和广西),把它设置为桂林郡,象郡。

)【以是】【是以】相当" 因此" ,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我因此写下了这篇记,是因为感叹郦道元(记叙)的(过分)简单,并且嘲笑李勃的鄙陋。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鸿门宴》项羽被问的都回答不出话来了)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 自以寿不得长3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4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5 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6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 宫之奇以其族行8 农民以鬻子者9 无以,则王乎!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 不赂者以赂者丧12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3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14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15 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 16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7 请其矢,盛以锦囊 18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9 余船以次进2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1 高祖以圣武定鼎 22 以相国守代23 以资政殿学士行 24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5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6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27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28 木欣欣以向荣29 作《师说》以贻之 30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1 背晋以归梁32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二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 .赵亦盛设兵以待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C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E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G .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三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

”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

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8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10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13以权贵交,14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15以”之叹。

答案(九)所一、1—3名词,场所、位置;4—6“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7—8“所”字结构做定语;9—11“为……所”表被动;12—13“所以”,表原因;14—16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17左右;18“座、套”。

二、CD(A地方 B助词, 与“为”合起来表被动 C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D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三、1、可译为……的原因2、表示被动3、“所+动词”后面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4、“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5、“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6、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2、某所,而母立于兹(这个地方,是你母亲曾经站立的地方)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坏的各得其所)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钝,(但最终还是有所收获。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我在患难中,有时侯用诗来记述个人的遭遇。

)7、则以兵围所寓舍(晚上派士兵包围其所住的地方) 8、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我拜访的那个屠户朱亥,这人是个贤人)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使是使动用法。

为国是治国劫就是胁迫) 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现在如果不赶快去, 恐怕被曹操抢了先)1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嬴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所杀) 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13、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遣:派遣将:将士备:防备)14、所以游目骋怀(所用来放目远眺, 开阔胸怀的景象。

)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 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17、父去里所,复还(这老头,“去里所”,就是离开了一里地左右,“复还”就又回来了) 18、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离宫 : 帝王在都城之外的宫殿,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别馆 : 1.行宫; 别墅。

2.客馆。

)译文“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把国家当前的利益放在个人恩怨之后啊”,蔺相如这些话,足以让天下人钦佩。

像他那样官居显位,能做到这样,怎么是其他的人比得上的呢?分析他的言语,观察他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所说的话并非是小人之作装样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