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知识点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一、光的折射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光的折射定律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光从水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玻璃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5、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二、透镜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元件(要求会辨认)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 /表示;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学习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学习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第一节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的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光的折射的基本概念:(一点、两角、三线)1、入射点0:入射光线与界面的交点。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4、入射光线:照射到物质分界面的光线OA5、折射光线: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OB6、法线:过折射点OC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NN。

光的折射的几点说明:1、光折射的条件是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光垂直射入到两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变。

此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重合,折射角与入射角都为02、发生光的折射现象的同时,在界面也发生反射现象3、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时,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所以传播速度不同。

4、折射时光路可逆的。

光折射的特点:1、当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叙述时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但角度变化不成比例。

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0.当光从空气射向水(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无论光从空气中射入其它介质还是从其它介质中射入空气,空气中的角度总大于其它介质中的角度。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从一种介质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所看到的都不是物体本生,而是物体的虚像。

2、星光闪烁是因为大气层疏密不均又经常变化,因而远处恒星发来的光进入大气层后,折射光线时常发生变化,折射光线摇摆不定。

所以看见“星光”不停闪烁。

3、光射到两种物质界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景物的倒影是靠反射光进入照相机被拍摄下来的,反射光的能量要小于入射光,所以观赏水面风景照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景物本身暗些。

4、在水岸边看见水中一个静止物体,要用一束强光照亮物体时,根据光的传播途径的可逆性,我们只要对准物体照射即可。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一、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现象概念:概念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的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如图所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往脸盆中倒水,看到盆底深度变浅;潜水中的人看岸边的人变高;从厚玻璃砖后看到钢笔“错位”等。

常见折射现象及解释:1.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会造成许多光学现象,如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半斜捅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曲,鱼缸中的鱼看起来变大,海市蜃楼等。

要解释这些现象,首先要知道看见的并非实际物体,而是物体经折射后成的虚像。

2.举例分析光的折射现象以池水看起来“变浅”为例,其原因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我们能够看见物体是由于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里,假设从水池底的一点A射出的两条光线经折射后射入人眼(如图甲所示),眼睛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的感觉总认为光沿直线传播),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就会觉得光好像是从水中的A’射入我们眼睛里的,因此我们会觉得A’比A高了,即看起来池底升高,池水“变浅”了。

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在叉鱼时,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

若从水中去观察岸上的物体,P点的位置将会升高,如图乙所示。

例如跳水运动员在水下观察10m跳台,就会感到其高度超过10m。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从岸上看水里和从水里看岸上相同,都是看到升高了的虚像。

补充:人眼之所以看到物体的虚像,都是因为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而人眼总认为光沿直线传播,这就使人在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看到一个虚像。

光的折射的特殊情况:全反射1. 定义:光由光密(即光在此介质中的折射率大的)媒质射到光疏(即光在此介质中折射率小的)媒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媒质内的现象。

2. 原理:公式为n=sin90°/sinc=1/sincsinc=1/n(c为临界角)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只产生反射而不产生折射的现象.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将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数值时,折射角将达到90°,这时在光疏介质中将不出现折射光线,只要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上述数值时,均不再存在折射现象,这就是全反射.所以产生全反全反射全反射射的条件是:①光必须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必须大于或等于临界角(C).所谓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的。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基础知识梳理班级:姓名:一、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这种现象叫做。

2、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几个术语:法线:;入射角:;折射角:。

3、技巧:为了便于观察光束的路径,我们可以。

4、光的折射规律:(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折射角等于。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入射角。

5、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传播速度。

6、光折射时,光路是的。

7、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弯折,这是现象。

8、人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位置要比其真实位置一些;人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位置要比其真实位置一些。

9、早晨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刚刚升起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这种现象是由于造成的。

10、星星闪烁是由于。

11、我们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实际上是由于而形成的(实/虚)像,此时光从中射到中,所看到的位置要比鱼的真实位置一些。

12、“潭清疑水浅”描述的是现象,“池水映明月”描述的是现象。

13、站在岸上的人看到平静的水面下有一个静止的物体,如果他想用一束强光照亮该物体,那么他应瞄准。

14、渔民在用鱼叉叉鱼时,应瞄准。

15、我们观察到水中的鱼和水中的云,前者是由于而形成的像,后者是由于而形成的像。

16、生活中光的折射的现象有:、等。

二、透镜1、设计三种方案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⑴⑵⑶2、我们一般把透镜的中心称为,把称为主光轴,把叫做焦距。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⑴凸透镜对光有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⑵凹透镜对光有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

4、凸透镜的四条特殊光线: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⑵从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⑶从二倍焦距处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⑷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概念汇总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概念汇总

4.1光的折射一、折射现象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2、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水中筷子弯折、铅笔弯折、海市蜃楼、幻日现象、雨后彩虹。

3、光的折射现象中的基本概念:①入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光线(AO);②折射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的光线(OB);③法线:过入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MN);④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AON);⑤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MOB,即∠r);二、折射的特点1、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两线分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空气中角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两角同变: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增大(或减小)。

4、垂直不变:当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传播方向不变)。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原理1、人看水中物体比实际位置浅:在碗里加水后,可以看见原来视野外的物体,因为眼睛逆着光线看到的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所在的位置,不是实际光线汇聚的像,而是虚像,所以人看水里的东西时往往比实际浅,而从水中观察空气中物体时会比实际位置更高。

2、海市蜃楼的形成: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多发生在夏天的海面上。

由于海面附近空气的温度比上层的低,所以上层的空气比底层的空气稀疏。

有一些射向空中的光,由于不同高度空气的疏密不同而发生弯曲,逐渐弯向地面,进入观察者的眼睛。

3、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①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②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③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④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⑤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

4.2透镜一、初识透镜1、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第四章光的折射_透镜_全章复习

第四章光的折射_透镜_全章复习

第四章、光的折射_透镜_全章复习中考说明的要求光的折射现象知识点①了解光的折射规律②能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折射的简单实例一、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 能够传播光的物质,例如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通常叫做光的介质。

2.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Mα空气玻璃界面γN二、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的折射规律:M三线共面;α空气法线居中;空气中的角大。

γN界面玻璃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及解释:池水变浅渔民叉鱼筷子“弯折”海市蜃楼池水变浅筷子弯折的解释QQ/ B A P/ 水 P 空气渔民叉鱼由于光的折射,水中物体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要高些。

渔民怎样才能叉到鱼?海市蜃楼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四、折射规律的应用:1.将一束激光射入空杯底,记下光斑的位置,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慢慢向杯中倒水。

观察光斑的位置是否改变?AB2、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3.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而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位置(选填“甲”或“乙”)4、如图所示为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若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 ,折射角为30° 。

空气。

界面的左侧是P B M CO法线Q30° A界面N4、光通过玻璃砖时,正确的光路是( )AB凸透镜和凹透镜知识点中考要求①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及其焦点和焦距等基本感念。

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知识点

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知识点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知识点总结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结论一: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结论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结论三: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②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③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5、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6.三类特殊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规律:(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射向焦点;(2)射向光心的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3)经过焦点的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

7.三类特殊光线经凹透镜后的折射规律:(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入射光线一侧的焦点;(2)射向光心的入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3)射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

8.凸透镜成像规律:(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二倍焦距处(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3)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4)物体在一倍焦距处(u=2f),不成像;(5)物体在一倍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大于物距,v>u,如放大镜。

(6)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实像,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远,像越大;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虚像,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近,像越小;总之,物体越靠近一倍焦距点,所成的实像或虚像都越大。

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一、基本概念1、光的折射(refraction of light):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为零(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反射光光速与入射光相同,折射光光速与入射光不同)。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和入射光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拓展知识)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光从真空射入介质发生折射时,光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符合斯涅尔定律(Snell's Law)。

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n(斯涅尔公式:n=sini/sinr)叫做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说明:折射率表示在两种介抽中光速比值的物理量。

当光线从空气穿入紧密的介质如固体、水或任何液体时,即改变它的进行方向。

光线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比或光线通过真空时与通过介质时的速度比,就是折射率。

折射率随介质的性质和密度、光线的波长、温度而变化。

介质的折射率一般都大于1。

同一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可见光折射率通常随着波长的减小而增大,即红光最小、紫光最大)。

3、(拓展知识)全反射(total refractive):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只产生反射而不产生折射的现象。

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将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数值时,折射角将达到90°,这时在光疏介质中将不出现折射光线,只要入射角大于上述数值时,均不再存在折射现象,这就是全反射。

产生全反射的条件是:①光必须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必须大于临界角。

4、实像(real image):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知识点总结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结论一: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结论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结论三:
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②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③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5、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6.三类特殊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规律: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射向焦点;
(2)射向光心的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3)经过焦点的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

7.三类特殊光线经凹透镜后的折射规律: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入射光线一侧的焦点;
(2)射向光心的入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3)射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

8.凸透镜成像规律: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2)物体在二倍焦距处(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
(3)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
(4)物体在一倍焦距处(u=2f),不成像;
(5)物体在一倍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大于物距,v>u,如放大镜。

(6)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实像,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远,像越大;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虚像,物体离凸透镜越近,
像越近,像越小;总之,物体越靠近一倍焦距点,所成的实像或虚像都越大。

9.凹透镜成像规律:
(1)物体通过凹透镜总成正立、缩小、虚像。

O
(2)物体离凹透镜越近,像越近,像越大;物体离凹透镜越远,像越远,像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