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词中的意象,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

(3)了解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词的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2)学会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词的朗读和背诵。

2. 词中意象的分析。

3. 诗人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词中难点词语的解释。

2. 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诗词原文及注释。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陆游诗词,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诗词(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卜算子·咏梅》。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 诗词解析(1)分析词的题目“咏梅”,了解词的主题。

(2)解读词中的意象,如“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等。

(3)探讨词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如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等。

4. 诗人情感分析(1)引导学生从词中找出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2)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分析词中所抒发的情感。

5. 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心态。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写一篇关于词人陆游的小短文,介绍其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7. 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陆游意象: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等情感: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等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1【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执教人】裕安区狮子岗乡査婆店小学陈俊【教学时间】二00九年五月六日上午【教学目标】1、能感情诵读《卜算子咏梅》。

2、积累关于“愁”的诗句。

3、理解词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的排挤。

4、对比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的《卜算子咏梅》。

5、书法欣赏,从中感受中国的书法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的遭遇。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写字导入1、出示大屏幕:梅花图同学们,这是一幅什么图?(梅花)2、板书“梅”。

指导写字,学生书空,再写两个。

3、谁来背一背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二、朗读指导1、南宋诗人陆游也喜欢梅花,他还为梅花写了一首词。

请看大屏幕。

2、出示《卜算子咏梅》图文结合。

3、请同学们先默读。

4、请学生读。

(重点指导朗读)读书就是找感觉,要读准确,字正腔圆。

速度放慢,音调放低。

5、读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作者是什么心情?找一个字。

(愁)6、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愁啊!三、诵读“愁”诗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2、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木遮》3、东风恶,欢情薄。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陆游《钗头凤》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5、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6、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①请同学们读每句诗,教师适当讲解。

②学生齐读愁诗。

四、诵读理解诗人们的相思之愁,离别之愁也好,思乡之愁,亡国之愁也罢,但陆游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又是一番愁绪。

(一)出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愁”在哪儿?(驿外、断桥边、寂寞、无主)2、是啊!如此清幽绝俗,出众的梅花,却开在郊野的驿外,断桥的旁边。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卜算子咏梅》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

2.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其能够体味和感受诗歌的美。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媒介展示梅花的美丽形态,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对梅花的兴趣。

2.导入诗歌背景(10分钟)介绍唐代诗人王之涣及其代表作《登鹳雀楼》等诗歌,为学生创造了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

3.新课讲述(20分钟)a.作品介绍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了解《卜算子咏梅》的作者、写作背景、创作意图等,包括王之涣写诗的动机以及对梅花的情感表达。

b.诗歌分析针对诗歌的结构、韵律以及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可通过解读诗句、比喻等手段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美。

4.课堂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讨论,引导学生从情感、意境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对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5.分组朗读(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别朗读一段诗歌,鼓励学生在表达时注意语调、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6.个人创作(20分钟)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感受和想象,写一首关于梅花的诗歌。

可以提供一些诗句或情感关键词作为参考,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创作空间。

7.展示交流(10分钟)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朗读给全班听,并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和感受,引导全班进行评论和交流。

8.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整理完善,并准备下次课的演讲稿。

三、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梅花的美丽。

2.诗歌《卜算子咏梅》的课文和讲解材料。

3.复印和分发诗歌分析的教材资料。

4.小组朗读时可能需要的话筒或扩音设备。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发言次数以及表达的质量。

2.诗歌创作评价: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表达的情感、形式的整齐度和语言的准确性。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内容的掌握。

(2)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诗文意境的理解。

(2)诗词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咏梅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词,体会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词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感悟。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卜算子·咏梅》。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咏梅的短文。

3. 推荐一首关于咏梅的诗词,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学生分享课后作业中的咏梅短文,教师点评并鼓励。

2.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3. 诗词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感悟和欣赏心得。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接龙,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磁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

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2)理解《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及意境;(3)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卜算子咏梅》;(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凌寒、孤芳自赏的品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象征手法;(3)掌握文学鉴赏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2)情感表达的深刻内涵;(3)古典诗词的鉴赏技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意境;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3. 案例分析法:以《卜算子咏梅》为例,讲解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卜算子咏梅》的相关资料、PPT等;2. 学生准备:预习《卜算子咏梅》,了解作者背景及诗歌内容;3. 教室准备: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梅花诗,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咏梅》,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解析诗歌的创作背景;(2)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梅花的傲骨、冰肌玉骨等;(3)讲解诗歌情感表达,如孤芳自赏、傲霜斗雪等。

4. 互动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梅花在诗歌中的意象;(2)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自己对梅花精神的理解;(2)选取代表性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卜算子咏梅【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卜算子咏梅》,了解唐代文化背景、了解咏物诗的特点和意义;2.通过分析《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唐代咏物诗的特点及《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和表达;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水平。

【教学难点】1.理解《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和表达方式;2.通过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5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观察梅花和了解唐代文学特点,引导学生的兴趣。

二、理解课文(30分钟)1.学生分组朗读《卜算子咏梅》,观察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受和对诗意的理解。

2.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抒发情感的方式。

3.教师解读诗歌,注重对语言、修辞和韵律的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品味诗歌(30分钟)1.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深层意义,并讨论和记录。

2.分组展示讨论结果,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培养审美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诗歌创作(30分钟)1.以《卜算子咏梅》为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咏物诗。

2.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创作,提供意见和建议。

3.选取学生代表作进行展示和评价。

五、总结归纳(15分钟)1.教师通过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再次重点强调唐代咏物诗的特点和《卜算子咏梅》的意义。

2.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介绍自己对唐代诗歌和咏物诗的理解和收获。

【教学评价】通过学习《卜算子咏梅》,学生对唐代咏物诗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方式,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通过诗歌创作的任务,促使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字表达能力。

同时,评价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以及对咏物诗的理解和创作水平。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和坚强,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韧精神。

(2)理解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崇高品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2. 准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的音频材料。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咏梅》,引发学生对梅花的好奇心。

2. 诗歌朗读和背诵:(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教师示范背诵,学生跟随模仿。

3. 诗歌内容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2)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 诗歌结构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和结尾。

(2)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变化。

5. 诗歌韵律特点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特点,如押韵、节奏等。

(2)学生提出自己对诗歌的疑问或拓展思考,教师给予解答和引导。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诗歌。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读后感。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积累咏梅的诗句
2.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中托物言志的手法(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草木皆有意,万物总关情……
二、作者名片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

一生坎坷不平,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

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三、解题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为词的标题。

怎样学习咏物诗词类?
四、正音和节奏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五、读懂词意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开了,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
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六、咏物类诗词学习方法
1.咏物诗(词):就是借描写客观的“物”的特点表达诗人的理想、志向、情怀的诗歌(词)。

鉴赏咏物诗(词)的一般方法:
定物象:山川河岳、草木虫鱼等;
找特点:外在特征(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等;
明情志:情: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
志:理想抱负、品格节操、爱好愿望等;
析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对比、反衬、比喻、拟人等。

2.根据咏物词方法品读诗歌
定物象:梅
找特点:“驿外、断桥”——野梅“黄昏、风雨、零落、香”(荒凉、破败、可怜、无助孤独、惆怅、萧瑟、凄凉、惨淡、不可忽略的清“香”依旧。


明情志:情——寂寞/愁
志——找出“物”和“人”的契合点
梅:
驿外断桥,黄昏风雨中,寂寞开放,没有欣赏。

绝不争艳斗宠,枝头坠落,车轮碾压,变为尘土,却让香气溢满春的乾坤。

陆游:
生为男儿,矢志北伐,恢复山河之志,因魑魅魍魉,降职远调,怀才不遇,驿路坎坷的折磨,七尺之躯,也要将爱国热血,倾洒在被蹂躏的土地。

梅花的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原来就是陆游的洁身自好,为理想而坚贞不屈的真实写照。

析手法:
①托物言志:托梅花以言志
②拟人。

“寂寞”,“愁”,“争”、“妒”“苦”“一任”赋予梅以人的情态。

梅孤苦无依,愁情满怀。

超脱了草木无情的自然属性,增强了感人的力量,自然贴切,妙笔生花。

七.对比阅读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八. 拓展:关于咏梅的诗?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宋陈亮《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花》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林逋《山园小梅》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宋陆游《梅花绝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