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与文化(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山海经课件

山海经课件
山海经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山海经概述 •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 • 山海经中的地理与生物 • 山海经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 山海经的解读与启示 • 山海经的传承与发展
01
山海经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地理、神话传说的重要典籍,包含了丰富的自然、人文 景观和神话传说。
背景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汉代,是中国古代地理、历史、神话传说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故事,讲述了一只鸟精精卫填 海造陆的故事。
精卫填海的故事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改造的想象,以及 对于生命坚韧不拔的赞美。
夸父追日
夸父追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狩猎神逐日追赶太阳的故事。
夸父追日的故事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以及对于生命追求的探 索。
包括飞禽、走兽、爬行动物等。
介绍了古代中国的植物种类
包括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等。
描述了古代中国的生物特点
包括它们的形态、习性、分布等。
山海经中的奇特生物与传说
介绍了山海经中的奇 特生物:如神兽、神 鸟、神鱼等。
介绍了山海经中的神 话人物:如伏羲、女 娲、黄帝、炎帝等。
描述了山海经中的传 说故事:如女娲补天 、夸父追日等。
出其独特之处和内在联系。
山海经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影响
生态保护意识
山海经中描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 多样性对当今生态保护具有启示 作用,提醒人们关注自然环境和
生物多样性保护。
文化传承与创新
山海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对于文化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为现代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新 提供灵感和资源。

中国传统故事山海经读书分享PPT

中国传统故事山海经读书分享PPT

贰 《山海经》主要内 容
【狴犴】 Bì'àn
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 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 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 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 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 兕,如野牛而青,象形。——《说文》 • 古籍里要形容地方险恶,也多言“其上多犀兕虎熊之
类”
贰 《山海经》主要内 容
【神话】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 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鴞。
贰 《山海经》主要内 容
【神话】 刑天舞干戚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又称形天。 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 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因此 ,刑天常被后人称颂为不屈的英雄。
贰 《山海经》主要内 容
【夔】 读音:kuí(二声)
《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 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 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 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 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 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 骇。 夔与天地同生 世上只有三只 以上是第一只 第二只乃秦始皇所杀 但秦始皇没有黄帝的功 业 所以这只夔的皮做成的鼓就没那么神奇了。

最新版山海经课件pdf-2024鲜版

最新版山海经课件pdf-2024鲜版

2024/3/28
29
游戏领域的影响与应用
游戏世界观构建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和 地理知识为游戏世界观 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
2024/3/28
游戏角色设计
山海经中的奇特生物和 神秘人物为游戏角色设 计提供了无尽的灵感。
游戏任务与剧情
山海经中的故事情节被 改编成游戏任务和剧情, 为玩家带来了沉浸式的 游戏体验。
30
其他领域的影响与应用
01
艺术创作
山海经中的奇特生物和神秘世界 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 感。
旅游开发
02
03
民间信仰与习俗
山海经中的地理知识和神秘传说 为旅游开发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资 源和旅游吸引力。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在民间信仰 和习俗中得以传承和发扬,成为 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3/28
酆都
03
道教所称的阴曹地府,为鬼魂受审之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4
昆仑之丘
2024/3/28
昆仑山
又称昆仑虚,为众神所居之地,西王母所居之瑶池即在此山。
玉虚峰
昆仑山主峰之一,传说为元始天尊的道场。
昆仑河源
昆仑山发源之地,传说为黄河之源。
15
其他神秘地域
1 2
不周山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因山形有缺而不周全得 名。不周山高耸入云,是天地之间的支柱。
民族文化
展现了古代多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和交流融合,是研究中国民族史 的重要文献。
文学价值
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丰富的想 象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
作品。
6
02
山海经中的神奇生物
2024/3/28
7

《山海经》读后感

《山海经》读后感

《山海经》读后感《山海经》读后感1《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古籍,它主要记述了古代的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了一些古代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还记载了许多具有神话传说性质的奇怪事件,称得上是我国古代一部奇特的百科全书。

该书所记事物的地理位置是以中国的中原为中心,向四面展开铺叙。

其中描述《山经》五卷是从南方开始,依照南、西、北、东、中的顺序,最后到达九州中部;海经八卷分海外四经和海内四经,也是依照南、西、北、东、中的顺序来描述;大荒经四卷则是依照东、西、南、北的顺序进行描述;最后一卷是海内经。

《山海经》成书以来,因为书中的许多内容是所谓的“荒诞不经”,所以,历经几千年,该书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因而也很少被后人改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书的风貌和许多珍贵的远古资料信息。

我在20__年写《白庙子山岩画断想》时通读了几遍《山海经》原文及白话文,有所感触,下面把有关的感想写出来,粗浅理解,旨在学习,重在参与,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和同仁指正。

一、对《山海经》的争议旷日持久对《山海经》的作者、成书时间和内容等至今在学术界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山海经》远远没有被人们所认知。

《山海经》的书名最早见之于《史记》,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直到约百年后的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校勘整理经传诸子诗赋,才将此书公之于众。

《山海经》涉猎面广,内容十分奇杂,从古至今对《山海经》该归于那类书籍都多有分歧。

《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数术略的形法类中,《隋书·经籍志》以下则多将它归入地理书,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是“小说之最古者尔”,鲁迅则将它视为“盖古之巫书”。

因此,《山海经》问世之后,围绕其内容、成书时间的争论,对它的作者是谁也一直是众说纷纭未成定论。

按照刘向、刘歆父子和东汉王充的“正统”说法,《山海经》的作者是大禹和伯益,但是人们在《山海经》中却找到了发生在大禹和伯益以后的史实,因此“禹、益作说”受到了质疑。

《山海经》教学课件.全文可读

《山海经》教学课件.全文可读

《山海经》教学课件.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山海经》这部古籍的部分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山海经·西山一经》、《山海经·北山一经》和《山海经·中山一经》。

通过详细解读其中的神话传说、地理知识、奇珍异兽等内容,让学生对这部古籍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山海经》的背景和基本内容,理解其在我国古籍中的地位和价值。

2. 通过对《山海经》中神话传说、地理知识、奇珍异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 提高学生对古籍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山海经》中复杂的人物关系、神话故事的理解。

教学重点:把握《山海经》的基本内容、文化价值和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山海经》原文、插图、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预习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山海经》中的插图,引发学生对神秘古籍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山海经》的背景、内容和价值,引导学生理解古籍的文化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山海经》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古籍中的神话故事。

4. 例题讲解:挑选《山海经》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其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对《山海经》中的其他片段进行解读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山海经》2. 主要内容:《山海经·西山一经》《山海经·北山一经》《山海经·中山一经》3. 教学重点:古籍内容、文化价值、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地理知识、奇珍异兽等内容。

分析《山海经》在我国古籍中的地位和价值。

2. 答案:神话传说:《山海经》中有许多神奇的故事,如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

地理知识:《山海经》记载了大量的山川地理信息,如昆仑山、黄河等。

奇珍异兽:《山海经》中有许多奇特的生物,如九尾狐、鲲鹏等。

(完整版)《山海经》与文化

(完整版)《山海经》与文化

目录:1《山海经》简介1.1《山海经》内容简介1.2《山海经》的特点2《山海经》与中国文化2.1《山海经》与中国文学2.2《山海经》与中国民间文化2.3《山海经》与地理学3 小结1《山海经》简介1.1《山海经》内容简介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巨著,有人说这是一本古人幻想出的神话志怪图书,也有人说这是一本记述风土人情的地理科普书,无论从哪个方面说,我们都不能否认这是一部纵横上古千万年、神州千万年的文化奇书。

远古的神话传说,奇特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仙妖异兽,任然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山海经》一共18卷,大体上分为《山经》、《海经》、《荒经》。

记载了我国古代山川、各地民俗、物产资源以及大量神异鬼怪的传说。

《山经》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

《海经》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

《荒经》则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

1.2《山海经》的特点1、语言简练易懂。

《山海经》作为一本先秦时期的著作,语言简明扼要,和同为先秦典籍的《易经》相比,可谓是非常易懂的了。

2、内容丰富。

上至神话学、宗教学、历史学,下至地理学、民俗学、医学。

3、充满奇幻色彩。

《山海经》可谓无奇不包,无奇不有。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天等神话都源自于《山海经》。

西王母、鲛人、烛龙、比翼鸟…也都来源于《山海经》4 、反映远古时期的人民对于自然的敬畏与反抗。

在远古时代,自然之力是不可抵抗的,渺小的人类只有通过想象与大自然抗争,于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样的神话就出来了。

2《山海经》与中国文化《山海经》对中国文化具有多层次的影响:首先是《山海经》的神话内容与其他典籍一同构成了中国的神话系统,文学内容成为文化内容:其次是历代学者把《山海经》作为文化之源,使《山海经》影响后世几千年;然后是以道教为主的宗教文化与《山海经》密切相关;最后是《山海经》对民间文化的影响。

2.1《山海经》与中国文学文学的发展常常受制于时代的客观条件,与时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氛围、舆论评价是不可分割的。

2024版《山海经》课件

2024版《山海经》课件

《山海经》课件•引言•《山海经》地理文化•《山海经》神话传说•《山海经》动植物文化目录•《山海经》艺术特色与价值•《山海经》的传承与影响引言《山海经》的内容涉及山川、河流、草木、禽兽、神祇、方国等,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世界的认知和想象。

《山海经》的版本众多,流传广泛,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地理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历史、文化典籍,包含了丰富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

《山海经》简介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对《山海经》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自然观、宇宙观、文化观等思想观念。

揭示《山海经》中蕴含的历史、地理、文化等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

挖掘《山海经》中的文学、艺术价值,推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课件内容与结构《山海经》地理文化五方观念古代中国以五方(东、南、西、北、中)来划分地理空间,《山海经》中的地理描述也体现了这一观念,如“东海”、“南山”等。

天下观念《山海经》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即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四周被海洋、山脉等自然屏障所环绕。

夷夏观念古代中国有夷夏之辨的观念,认为中原地区是华夏文化的中心,而周边地区则是夷狄之地。

《山海经》中对远方异族的描述反映了这一观念。

古代地理观念与《山海经》《山海经》中的地名考释地名来源地名释义地名变迁古代山川祭祀与《山海经》山川祭祀的起源01山川祭祀的仪式02山川祭祀的意义03《山海经》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描述盘古用斧头开天辟地,创造天地万物的过程,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宇宙起源的想象和探索。

女娲造人讲述女娲用黄土造人,赋予人类生命和智慧的故事,表达了古代人们对人类起源的思考和追求。

共工怒触不周山描述共工与颛顼争帝失败,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的情节,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灾害的畏惧和抗争精神。

后羿射日夸父逐日描述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拯救苍生于火热之中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中国文化专题3.2山海经

中国文化专题3.2山海经
记载了40个方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 多个历史人物和400多种怪兽。地理、神话、 宗教、民族、动物、植物、矿产,天南地北, 包罗万象
内容
1、神话: 《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也许在于它保存了大量
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除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 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 共工怒触不周山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大熟 悉的。 如《海外北经》中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 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 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 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 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 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 首冲南方。”
2、历史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神话传说,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历史。虽然由于浓 厚的神话色彩,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但是, 它们毕竟留下了历史的影子。把几条类似的材 料加以比较,有时还是可以看到历史的真实面 貌的。例如《大荒北经》中黄帝战蚩尤的记载, 剔除其神话色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场古代 部落之间的残酷战争。
山海经
《山海经》全书原共22篇约 32650 字,现存 18篇3万1千余字,包括山经5篇、海经13篇 (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 的分布情况;《海经》中的《海外经》主要记 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 海内的神奇事物;《大荒经》主要记载了与黄 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
顾颉刚:“《山海经》则至今流传,其中《山 经》和《海经》各成一体;《海经》又可分为 两组,一组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 一组为《大荒四经》与《海内经》。这两组的 记载是大略相同的,它们共就一种图画作为说 明书。所以可以说是一件东西的两种记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ft海经》简介
1.1《ft海经》内容简介
1.2《ft海经》的特点
2《ft海经》与中国文化
2.1《ft海经》与中国文学
2.2《ft海经》与中国民间文化
2.3《ft海经》与地理学
3小结
1《ft海经》简介
1.1《ft海经》内容简介
ft海经是一部先秦巨著,有人说这是一本古人幻想出的神话志怪图书,也有人说这是一本记述风土人情的地理科普书,无论从哪个方面说,我们都不能否认这是一部纵横上古千万年、神州千万年的文化奇书。

远古的神话传说,奇特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仙妖异兽,任然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ft海经》一共 18 卷,大体上分为《ft经》、《海经》、《荒经》。

记载了我国古代f t川、各地民俗、物产资源以及大量神异鬼怪的传说。

《ft经》以四方ft 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

《海经》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

《荒经》则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

1.2《ft海经》的特点
1、语言简练易懂。

《ft海经》作为一本先秦时期的著作,语言简明扼要,和同
为先秦典籍的《易经》相比,可谓是非常易懂的了。

2、内容丰富。

上至神话学、宗教学、历史学,下至地理学、民俗学、医学。

3、充满奇幻色彩。

《ft海经》可谓无奇不包,无奇不有。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天等神话都源自于《ft海经》。

西王母、鲛人、烛龙、比翼鸟…也都来源于《ft海经》
4、反映远古时期的人民对于自然的敬畏与反抗。

在远古时代,自然之力是不可抵抗的,渺小的人类只有通过想象与大自然抗争,于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样的神话就出来了。

2《ft海经》与中国文化
《ft海经》对中国文化具有多层次的影响:首先是《ft海经》的神话内容与其他典籍一同构成了中国的神话系统,文学内容成为文化内容:其次是历代学者把《ft海经》作为文化之源,使《ft海经》影响后世几千年;然后是以道教为主的宗教文化与《ft海经》密切相关;最后是《ft海经》对民间文化的影响。

2.1《ft海经》与中国文学
文学的发展常常受制于时代的客观条件,与时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氛围、舆论评价是不可分割的。

整个文学发展过程中,《ft海经》对我国诗歌的影响最大,不仅体现在语言形式上,也体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象上。

从《诗经》与《ft海经》的联系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只要将《ft海经》的格式稍微变一下,就与《诗经》无异了,例如其中描写的凤凰:
丹穴之ft,
有鸟焉,
其状如鸡,
五彩而文,
名曰:“凤皇”。

首文曰德,
翼文曰义,
背文曰礼,
膺文曰仁,
腹文曰信。

是鸟也,
饮食自然,
自歌自舞,
见则天下安宁。

从以上对凤凰的描写中不难看出,《ft海经》在语言的句式结构上与《诗经》相差无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经》与《ft海经》同为远古歌谣,才有如此
相似的旋律;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诗经》受到了《ft海经》节奏节拍的影响。

尽管《ft海经》记述着各种各样的奇闻异兽,但它本质上反映的是远古人
民的精神思想。

所以在后世的作品中,常常将《ft海经》引用进自己的创作中。

从上古时代的歌谣《诗经》、《楚辞》,从陶渊明到李白,乃至毛泽东,他们的诗篇中
都充满了与《ft海经》有关的神话,并赋予这些神话新的精神。

例如郭沫若的《女神》讴歌赞颂了民族的新生,借颛顼和共工及盲从的野人来喻指那些制造黑夜的人,借女
神来喻指光明的力量,正义的力量,新生的力量。

2.2《ft海经》与中国民间文化
我认为《ft海经》对中国民间最大的影响是图腾信仰。

无论从课本里,还
是歌声中,“龙的传人”一直是我们骄傲的信仰。

龙的图腾,使中华民族具有很强
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团结、创造精神。

但其实《ft海经》的图腾异常丰富,龙
图腾只是很小一部的分。

这些图腾文化融入后世的生活中,从而产生了许多具
有特殊含义的崇尚或禁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其次,《ft海经》与民间巫术有很大的联系。

巫术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影响
了许多民间文化艺术的产生。

诸如龙舟、焰火、秧歌等。

浙江的蚩尤舞就是取
材于《ft海经》中刑天与帝争神的民间艺术。

当然,巫在后世的社会生活中还
是一种行为、职业,他们主要的作用是“驱鬼”,这就具有蒙昧的色彩,也是对
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

当然,《ft海经》神话与中国民间文化的联系,除了上述的图腾文化、民间巫术,还表现在神话遗址上。

源自《ft海经》的神话传说不仅被民间口头传承,还依赖于“遗址”,即民间庙宇。

而古神话遗址主要集中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区域,尤其是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丰富。

2.3《ft海经》与地理学
《ft海经》虽然不是纯粹的地理书,但其地理学内涵是第一性的,它从各个方向有秩序、有条理地记叙各地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首先,《ft海经》有自然地理记述。

这包括记载了许许多多的ft,如“堂庭之ft”,“杻阳之ft”,“青丘之ft”“箕尾之ft”等,而每座ft的命名是根据ft的地貌而定的,这些ft也体现了ft系的走势;以及极其丰富的水文记载,河流大都记明了源头和注入之处,河流的发源地可以在某一ft麓,而它的注入处却远离此ft,记述者对于水文的记载时也注意到河流干流的全貌,河流的经由虽不见记载,但是若干干流如黄河、渭水可以从许多支流流入其干道的情况了解到它们的大致流经区域。

《ft海经》记载了伏流河和季节河。

“潜行于下”的河即
伏流河。

其次,《ft海经》还有人文地理记述。

《海经》部分大量记述了当时的一些区域的社会人文风俗、经济发展、科技成果等。

有许多关于先民对于疆域的开发,如《海外北经》提到“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ft。

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

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

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

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

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

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3 小结
从小就喜欢神话传说、妖魔鬼怪,尽管小时候的聊斋着实把我吓到了,给我的童年留下了阴影。

喜欢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字,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等等文字,都是我的最爱。

比起西方的文化,我更喜欢中国传统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ft海经》正表现出我国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其光怪陆离的人物、地理也正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