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制度
简述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

中国现行的货币制度基于人民币(CNY),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
以下是有关中国货币制度的简要概述:
1. 人民币:人民币是中国的货币单位,简写为CNY(Chinese Yuan)。
人民币的发行权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的中央银行)负责。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是元,辅助单位是角和分。
人民币的符号为"¥"。
2. 纸币和硬币: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两种形式。
纸币分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等不同面额。
硬币通常有1元、5角、1角等面额。
3. 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实现国内的经济和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包括利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
4. 汇率体制:中国的汇率体制采用了一篮子货币制度,人民币的汇率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浮动。
中国政府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调控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
5. 支付体系:在中国,有着完善的支付体系,包括银行卡支付、手机支付、电子支付等多种方式。
中国的支付系统在全球范围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6. 国际化进程: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人民币已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重要结算货币之一,也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篮子。
总体而言,中国的货币制度在保持国内金融稳定的同时,也在逐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始终是中国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货币制度

金汇兑本位制是指以银行券为流通货币,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金汇兑本位制与金 块本位制的相同处在于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国内流通银行券,没有铸币流通。但规定银行券 可以换取外汇,不能兑换黄金。
本国中央银行将黄金与外汇存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允许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并规定 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法定比率,从而稳定本币币值。
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主要指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和法定价格标准,辅币是 主币的等分,是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小额交易支付。金属货币制度下主币是用国家规定的货币 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辅币用贱金属并由国家垄断铸造;信用货币制度下, 主币和辅币的发行权都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政府指定机构。
货币铸造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黄金储备主要有三项用途: 第一,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也就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 第二,作为时而扩大时而收缩的国内金属流通的准备金。 第三,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在当代世界各国已无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纸币并不能兑换黄金,黄金准备的后两项用途已经 消失,但黄金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这一作用仍继续存在,各国也都储备一定量的黄金作为准备。
发行准备
为了稳定货币,各国都建立了准备金制度,这是货币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准备金有三方面的用 途:作为国际收支;调节国内金属货币流通;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
历史演变
金本位制 银本位制
复本位制 纸币本位
金本位制
将历史上至今曾经出现过的货币制度可以分为两类,即金属本位与纸币本位。 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 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为货币金属的一种典型的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 由熔化;流通中的辅币和价值符号(如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在 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之间,根据两国货币的黄金含量计算汇率,称为金平价。
货币制度基本类型

货币制度基本类型
货币制度基本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 贵金属标准货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货币的价值与固定数量的贵金属(如金或银)挂钩。
每个货币单位可以兑换成一定数量的贵金属,保障了货币的稳定性和价值。
2. 固定汇率制货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货币的价值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存在固定的兑换比率。
中央银行或政府会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兑换比率的稳定性。
3. 浮动汇率制货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货币的价值相对较为自由地浮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兑换比率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随时调整,这种制度相对较为灵活,但也可能导致货币价值的波动和不稳定性。
4. 多货币制度: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同时流通着多种货币,这种制度称为多货币制度。
这些货币可能有不同的用途、发行单位和兑换比率,例如人民币和港币在中国香港的使用情况。
5. 电子货币制度: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逐渐兴起。
这种货币形式不依赖传统的实体货币,而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交易和存储。
电子货币可以是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也可以是私人机构或加密货币的形式。
这些是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采用不同的制度形式,以适应各自的经济和政治情况。
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我国的人民币制度指的是中国的货币制度,主要包括货币发行和管理机构、货币政策、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以及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等方面。
货币发行和管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具有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力。
人民银行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负责发行人民币,维护货币稳定,管理国家外汇储备等。
货币政策:中国实行的货币政策是稳健中性的,即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目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
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具有强制接受的地位。
在中国境内,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应该接受人民币作为合法支付手段,并应该用人民币记账。
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人民币以纸币和硬币的形式发行和流通。
纸币包括1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等面值,
硬币包括1元、5角和1角等面值。
人民币可以在中国境内的
银行、ATM机以及各类商户进行兑换和使用。
总体来说,我国的人民币制度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发行和管理人民币,并确保人民币的稳定流通。
人民币在中国具有法定地位,是人们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支付工具。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制度

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 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 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 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 体系。
(二) 本章应该了解和掌握的主 要内容: 1.掌握货币制度的含义,了解货 币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了解国家货币制度的含义,掌 握国家货币制度的几种主要类型和 特点,了解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过 程和原因,掌握劣币驱逐良币的规 律。
3.重点掌握我国现行货币制度的 内容与特点,掌握人民币的发行程 序。
4.了解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 掌握牙买加体系的内容与利弊。
5.了解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形成与 发展过程,了解欧洲货币联盟等几 种主要的区域性货币制度。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货币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自从国家干预货币流通之后
7.如何看待现存的区域性货币制 度?
▲现存的区域性货币制度主要 有西非货币联盟制度、中非货币联 盟制度、东加勒比货币联盟制度、 欧洲货币制度等。
▲按照“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采用 区域性货币制度对于协调与稳定区 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汇率机制的作 用具有积极意义。
(1)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 以作为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 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3)规定主币和辅币。 (4)规定货币铸造权或发行权,金属 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 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
(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 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了解现行的牙买加体系内容及其利 弊?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储备 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渠道调 节国际收支。
△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为国际经 济活动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为各国 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灵活性和自主性; 为各国调节国际收支提供了灵活性。
简述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简述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原创实用版4篇)篇1 目录一、货币制度的定义与意义二、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1.货币材料2.货币单位3.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三、货币制度的类型与举例四、货币制度的作用与影响篇1正文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管理形式,是规范货币行为的准则。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等方面。
首先,货币材料是指用来充当货币的物质。
不同的货币材料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制,如金本位、银本位等。
货币材料的选择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货币的稳定,因此必须谨慎对待。
其次,货币单位是指货币制度中规定的货币计量单位。
货币单位的规定主要包括货币单位的名称和所包含的价值量。
货币单位的确定对于货币的流通和计量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是货币制度的重要内容。
一国的通货可以分为主币和辅币,主币是本位币,辅币是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的规定有助于维护货币的稳定和保障货币持有者的权益。
此外,货币制度还有不同的类型,如银单本位制、金单本位制、纸币本位制等。
这些货币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对应的国家地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货币制度对于国家的经济运行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个稳定、合理的货币制度能够促进经济的繁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反之,一个不稳定、不合理的货币制度则可能导致经济危机,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
因此,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货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篇2 目录一、货币制度的定义与意义二、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1.货币材料2.货币单位3.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三、货币制度的类型与举例四、货币制度的作用与影响篇2正文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管理形式,是规范货币行为的准则。
货币制度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货币制度的定义与意义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法律上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管理形式,是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基本规则和制度。
2章货币制度

2章货币制度第二章货币制度2-1 货币制度基本构成2-2 货币制度的演变2-3 我国的货币制度2-1 货币制度基本构成一、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形成以铸币的流通为前提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即贵金属的含量),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内容)1.货币金属(币材)的确定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货币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确定什么币材作为本位币;“本位”是货币制度的一个术语,它表明以什么材料作为标准货币的币材。
选择什么样的金属作为本位币的币材,就会构成什么样的货币本位制。
2.货币单位的确定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规定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3.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通货包括本位币和辅币⑴本位币,亦称主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和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本位币特点:①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
②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和超差兑换。
③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属于无限法偿币。
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即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不得拒收。
⑵辅币辅币是本位币币值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用。
辅币的特点:①辅币一般由贱金属铸造;②辅币的实际价值低于其名义价值,是非足值货币;③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④辅币实行限制铸造。
即不能自由铸造,只能国家铸造。
⑤辅币是有限法偿货币所谓有限法偿,是对辅币规定的,指在每一次支付行为中使用辅币的数量受到限制,超过限额的部分受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无权拒收。
思考:为何规定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和无限法偿,而辅币实行限制铸造和有限法偿?①自由铸造的意义在于使铸币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
②规避“格雷欣法则”4.准备制度: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银行券的发行要以黄金作准备,所以,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
货币职能与货币制度

#2022
金银复本位制先后经历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三种 类型
○ 金银复本位制因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甚至导致货币制度事实上的倒退而被淘汰。
○ 金单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币材的一种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对当时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崩溃的主要原因:
信用货币
○ 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 的货币。信用货币是货币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不再代表 任何贵金属,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采用这一货币形 态。
01 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是指可用于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存款货币与其他货币形态相比较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
是它没有一定的实物形态,不具备可触摸性、可持有 性,只不过是在银行存款账户上的一笔数目。
1.
1.
添加标题
货币材料是指国家以法律的 形式明确规定哪种或哪几种 商品作为铸造货币的材料, 现在世界各国都实行不兑现 的信用货币制度。这就是说, 过去货币制度中最重要的一 个构成因素已经消失了。
添加标题
二.
货币单位的确定 货币单位的确定就是确 定货币单位的名称。
添加标题
二.
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 国计价、结算的唯一合 法的货币。
1. 世界黄金存量分配极不平衡,使得金币自由铸造与自由流通的基础 受到削弱;
2. 因黄金储备的减少使价值符号对金币自由兑换的可能性受到削弱。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两种货币制度都是既不稳定又残缺不全 的货币制度 。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摧毁了这两种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各 国都先后实行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01
实物货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银复本位制中的金币与银币好比是两条腿,一旦 取消了银币的自由铸造,就好像缺了一条腿,故称 为跛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事实上已不是典型的复本位制,而是由 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时期的一种特殊的货币制 度。
29
金银复本位制的优缺点:
• 优点:币材充足,可以满足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需 求,且金币和银币之间具有互补性。 • 缺点:破坏了货币的统一性,排他性的特点,是一 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 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对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 生产起着阻碍作用,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有相 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英国率先从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以后,欧洲 诸国相继从复本位制过渡到金单本位制。到了19世 纪末,主要的工业化国家都实行了金单本位制。 30
23
银本位制存在的问题
• 白银价格不稳定,银贱金贵。19世纪以后,白银产量 激增,国际上银价不稳定,并且供大于求,价值不断 下跌,金银比价大幅波动(如伦敦市场金银比价1860 年1:15,1932年1:73.5)。 • 白银和黄金相比,体积大而价值小,给计量与运送等 带来困难,不便于大宗交易。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兴起,大规模的交易日益增多,白银显然已经不再适 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 货币材料是规定用何种材料制成货币,它是整个货币 制度的基础,也是一种货币制度区别于另一种货币制 度的依据。 • 对于货币材料的要求:(1)价值较高;(2)易于分 割;(3)易于保存;(4)便于携带。 银 黄金&银 黄金 纸币
• 国家规定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为货币材料, 受生产力发 展水平和资源条件的限制,对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从 法律上加以肯定。 8
王莽的币制改革(四次改变货币制度)
• 第三次,为了使货币轻重大小各有差品,重新发行货币, 总名“宝货”,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 货等六种货币,六种货币又细分为二十八个品种。因品 种繁多,换算比值又不合理,造成“百姓愦乱,其货不 行”的后果。
• 王莽强制推行,于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王莽只 好恢复小钱、大钱二品。
14
1. 本位币 (主币)
• 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该国的法定价格标准。 • 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成的货币。 • 足值货币: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是一致的。 流通上的特点:
• 自由铸造:公民有权把货币金属送到造币厂请求铸成本 位币。
– 铸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 – 保证铸币量自发地适应流通中对铸币的客观需要
•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 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 • 第三十九条 人民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流通: (一)不能兑换的残缺、污损的人民币; (二)停止流通的人民币
19
(四)准备制度
• 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是指货币发行时须以某种金属或 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从而使货币 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 的制度。 • 金准备制度:包括金和银的准备,是金属本位货币制度 的重要内容之一。 • 外汇准备制度:以外汇作为国内货币发行的主要准备, 包括外币及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 物资准备制度:国家的货币发行不单依靠黄金,外汇准 备来保证其币值的稳定,更重要的是依靠掌握在国家 手中的极为丰富的,在市场上适用适销的商品作为发 行保证。
22
• 早在货币制度萌芽的中世纪,许多国家就已经实行 银本位制,但银本位制作为一种独立的货币制度在 一些国家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而且实行的范围也不 广,主要是在墨西哥、印度、日本和我国。 • 我国用白银做货币的时间很长,唐宋时期,白银已 经普遍流通,金、元、明时期确立了银两制度,白 银是法定的主币,清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宣 布实行银本位制,实际上是银圆和银两并行,到 1933年法币改革的时候,我国才废两改圆。
• 无限法偿:国家规定本位币拥有无限制的支付能力。 • 规定磨损公差:每枚铸币实际重量不足法定重量的限度, 这一限度就是磨损公差,超过磨损公差的铸币不能流通 15 使用。
山西“最牛煤老板”用20万张1元钱付饭钱
单价为8800元的豪门六 头吉品鲍,13888元的白 松露炖至尊海虎翅, 9860元的野生蜂窝炖南 非血燕盏,再配上1980 年的大拉菲、50年的茅 台„„神秘老板在享用 完美酒佳肴后,竟用20 万张1元纸币付账。
24
二、金银复本位制
• 是同时以黄金和白银为本位币币材,两种 铸币同时流通的货币制度。
• 盛行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金银复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25
平行本位制
• 金币和银币按各自的实际价值流通和相互兑换 的一种复本位制。 特点:
金币和银币都是一国的本位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资格, 均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 金币与银币之间的交换比率完全由金银的市场价格决 定。
问题:
由于市场上任一商品都拥有两个价格,且这两个价格 比例不断随金银比价波动,造成价格混乱,给交易带 26 来了很多麻烦。
双本位制(复本位制)
金币与银币同为一国本位货币,国家用法律规定金币 与银币的兑换比率。如1792年美国实行双本位制时, 规定金币与银币的比率为1:15。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平行本位制所造成的价格混乱问题。
17
3. 纸币
•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如前 所述)基本上有着一定的程序。 • 在当代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货币 的发行权都集中在中央银行或指定的发行机构 。其发行和流通程序作为一个完整的货币制度 各国都有所规定。
18
《中华人民共和人民币管理条例》
• 第十五条 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 第十七条 因防伪或者其他原因,需要改变人民币的印制 材料、技术或者工艺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 因屡次改币,币制极大混乱,加速了王莽政权的崩溃和 人民的破产。
9
(二)规定货币单位
与重量单位一致 规定货币单 位的名称 与重量单位脱离
重量和成色
金属货币制度
规定货币单 位的“值
含金量
确定本币汇率
货币未与黄金脱节
货币与黄金脱节
10
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
• 货币单位名称最早与货币的自然单位和重量单 位相一致(如:两)。 •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 货币单位日益与自然单位、 重量单位脱离, 货币单位采取了另外的名称。 (“开元通宝”,“通宝”是货币名称,“文” 是货币单位;英国货币单位“镑”是重量名称, 但实含重量与名称完全不符)。 • 一国货币单位的名称往往就是该国货币名称。
5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
规定货币材料
规定货币单位 的名称
规定货币单位 货币制度的内容
规定货币单位 的“值”
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 发行和流通程序 规定发行保证制度
6
作用范围 国家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
区域性货币制度
货币特性和存在 的具体形式
金属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纸币制度)
7
(一)规定货币材料
16
2.辅币
• • • • 本位币货币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份。 辅币和主币有固定的兑换比例。 主要供小额周转使用。 按名义价值进行流通。
流通上的特点:
• 限制铸造:辅币的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公民不能自由 地请求代铸辅币,辅币的铸造权完全由政府控制。 • 有限法偿:法律规定辅币在一次支付行为中支付的最高限 额,超过限额,收款人有权拒收。 • 与本位币自由兑换:可以按固定比例与本位币自由兑换, 保证了辅币按名义价值流通。
第一节 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
一、货币制度的概念和形成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
3
一、货币制度的概念和形成
概念 • 货币制度,简称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或 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 形式。 形成
• 货币制度最早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造铸币开始的。 • 货币铸造和流通的分散性、地方性流通混乱、阻碍 商品经济和信用发展统一的货币制度。 • 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统一、定型的货币制度,促进了 资本主义经济和信用事业的发展。
20
第二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一、银本位制 二、金银复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金单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纸币制度)
21
一、银本位制
• 银本位制是以一定量和成色的白银为本位币 币材的货币制度,是最早的币制。
银本位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 以白银为本位货币币材,银币为无限法偿货币,具 有强制性流通的能力。 • 主币的名义价值与所含的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相 等,银币可以自行铸造、自由熔化。 • 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银币和等量白银。 • 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第二章 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
第二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第三节 国际货币制度
1
教学目的
• 了解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 • 掌握货币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 了解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 货币制度的演变
教学难点
• 劣币驱逐良币 • 黄金非理想之货币等货币制度演变问题
2
作用
• 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使得 金本位货币与其所含的一定量的黄金价值保 持了等值关系,从而起到了对一国的物价水 平与国际收支进行自动调节的作用,维持了 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 金与金币的自由输出和输入,使得金本位货 币的对外汇率保持了稳定。汇率以各国货币 的含金量为基础。
1英镑含金量123.27447格令(7.97克) 注:1格令=64.79891毫克
13
(三)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 和流通程序
• 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一般包括本位币和辅币。 •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具体表现为金属货币、纸币和银 行券;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具体表现为纸币、辅币 和银行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