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 第三章第三节 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
金融学 第三章第三节 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

第二,政府减少直接干预
1. 香港没有外汇管制和中央银行。资金可以自
由进出,港币可以自由兑换为其它外币; 2. 港币主要由指定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 和中国银行在港府授权下发行; 3. 港府没有定期发行政府债券及承担最后贷款 者的责任。港府不直接控制港币的供应量,而 是采取“联系汇率”制度,以稳定港元兑换美 元的汇价; 4. 香港银行的港元存款利率。由银行公会和港 府协商后自行确定;金融机构只要遵守法例, 港府不干预其具体的业务经营。
货币局主要内容
第一,汇率钉住某一基准货币(锚币)。
第二,两种货币自由兑换。 第三,以法律使其制度化。
(二)货币局制度的宏观经济效应 1. 国际贸易效应—小型开放,依附性强
2. 3.
主要特征 汇率稳定 有利出口进口 成本核算准确
国际储备效应—100%的储备担保 透明性 可信性
主要特征 对本币有信心 机会成本高 对本币供给压力
每个经济体只能在下述三种汇率体制选择一种。 一,浮动汇率制。它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并且不要
求决策者必须采取诸如提高利率的措施去捍卫汇率, 从而使政府能够运用货币政策去实现其经济目标。 然而它却不可避免地要在币值波动方面付出代价。 二,固定汇率制。它在维持币值稳定和资本自由流 动的同时牺牲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为这时利率 必须成为维持汇率稳定的主要工具。 三,资本管制。它相对地调和了汇率稳定与货币政 策独立性的矛盾,但是却不得不在资本自由流动方 面有所放弃,并承担由此而来的其他一切代价。
政策美元化是指作为一种政策,一国或经济体的政
美元化定义
IMF的托马斯〃巴林诺的定义:美元化是指一国居民在其资
产中持有相当大一部分外币资产(主要是美元)。 学者李扬、黄金老(1999)等认为,美元化程度可以境内流通 的美元现金和美元存款来衡量,即以国内银行体系的外币存 款占广义货币的比率来衡量美元化程度。 据IMF统计 1995年,该比率在阿塞拜疆、玻利维亚、柬埔寨、克罗地 亚、秘鲁和乌干达都超过50%; 1998年,该比率在7个国家中超过50%,在另外12个国家 中占30-50%,在其他国家中,一般占15-20%,其中,玻 利维亚为82%,土耳其为46%,阿根廷为44%,俄罗斯、 波兰、希腊和菲律宾均为20%左右,墨西哥为7%(注:张宇燕:
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

第三节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一、货币局制度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首先确定本币与某种外汇的法定汇率,然后按照这个法定汇率以100%的外汇储备作为保证来发行本币,并且保持本币与该外汇的法定汇率不变。
货币局制度的运行机制如下:发钞银行按照法定汇率以100%的外汇储备作为保证发行本币,当外汇汇率高于法定汇率时,发钞银行卖出外汇买进本币;当外汇汇率低于法定汇率时,货币发行银行买进外汇卖出本币,以保持法定汇率稳定。
最早的货币局是1849年在毛里求斯设立的,后来大约有70 多个国家采取了类似的制度,其中多数是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国家和地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一些国家出现了货币局制度的复兴,部分发展中国家转向货币局制度。
例如,阿根廷于1991年、爱沙尼亚于1992年、立陶宛于1994年、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于1997年都相继采用了货币局制度。
在货币局制度下,如果本币钉住的外币是美元,实际上就是程度较低的美元化。
这种货币制度把美元作为发行本币的保证,并保持本币与美元之间汇率的稳定。
虽然在本国或本地区还保留本币,但本币与非货币局制度下的本币相比已有本质的区别,该国或该地区的货币当局已经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
美元化则是一种彻底的货币局制度。
在美元化的制度下,美元不仅仅是发行本币的保证,而且全部或部分取代了本币的职能。
因此,货币局制度与美元化的差别主要是美元发挥作用程度的差别以及存在单一货币还是两种货币的差别。
1.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利益由于货币局制度要求政府必须以外汇储备为保证来发行本币,因此客观上使一国政府无法利用发行本币的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
在这种强有力的货币约束下,通货膨胀的根源得到了较好的抑制。
例如: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从实行货币局制度的第二年开始下降,该国从1992到1999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4.9%、10.6%、4.2%、3.4%、0.2%、0.8%、0.9%、一1.2%;爱沙尼亚的通货膨胀率也从实行货币局制度的第二年开始下降,从1993到1999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89.0%、47.7%、29.0%、23.1%、11.2%、8.2%、3.3%(1MF,2000)。
国际金融复习摘要--

名词解释:国际收支资本转移国际收支平衡外汇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铸币平价外汇市场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钉住汇率制货币局制度美元化联系汇率制国际储备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外汇管制欧洲货币简答: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机制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比较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优劣汇率变动的影响外汇管制的原因和目的外汇管制的方式货币局制度的优势与风险美元化的优势与风险及其限制措施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国际储备的来源国际储备的作用国际储备的结构国际储备多元化的经济影响影响一国国际储备的因素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欧洲货币市场的类型欧洲货币市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计算USD 1 = CAD1.4580/90USD 1 = SF1.7320/30求:CAD 1 = SF ?GBP 1 = USD 1.6550/60USD 1 = SF1.7320/30求:GBP 1 = SF?第一章国际收支第一节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所编的《国际收支手册》中将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定义为:国际收支是一定时期的统计报表,它着重反映:(1)一国与其它国家之间商品、劳务和收入的交易;(2)该国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以及对其他国家债权、债务的所有变化和其它变化;(3)无偿转移支付,以及根据会计处理的需要,平衡前两项没有相互抵消的交易和变化的对应记录。
要全面地准确掌握国际收支的含义,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第一,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它与一定的报告期相对应。
第二,国际收支所反映的内容是以货币记录的经济交易。
它包括四类:(1)交换;(2)转移;(3)移居;(4)其它交易。
第三,国际收支记录的经济交易必须是本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经济交易,居民与非居民的划分是以居住地为标准进行的。
第四,国际收支是一个事后的概念。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修订版)》第三章:汇率制度理论

三、汇率制度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
这个阶段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到现在。在这种体系下, 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孰优孰劣的争论仍然很激烈。浮动 汇率制度的实践并没有像弗里德曼所说的那样带来稳定 和繁荣,而是充斥了投机和不稳定。多恩布什、弗兰克 尔、麦金农(McKinnon)和穆萨(Mussa)等经济学家从 资产分析、理性预期和货币替代等角度论述了浮动汇率 的不稳定特性。与此同时,以克鲁格曼(Krugman)、弗 拉德(Flood)等为首的经济学家从货币投机冲击的角度论 述了固定汇率制度与外汇危机的必然关系。进入20世纪 9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国际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相当活跃, 货币危机和金融动荡频繁发生。固定汇率制度的维护者 认为这是浮动汇率制度的弊病,主张重建固定汇率制度; 而浮动汇率制度的维护者则强调货币危机是钉住固定汇 率制度所导致的,主张实现彻底、灵活的国际汇率体系。 这一时期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带来价格、 国民收入等宏观经济变量的不稳定和金融危机。
二、汇率制度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贯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整个生命周期。在此期间,固定 汇率和浮动汇率派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以弗里德曼 (Friedman)和米德(Meade)为首的经济学家倡导了建立浮动汇 率制度的运动。米德从固定汇率制度的“米德冲突”和“二元 冲突”入手分析了固定汇率制度与内部和外部均衡及资本自由 流动的内在矛盾性;弗里德曼则从浮动汇率制度下投机的稳定 特性出发,论证浮动汇率制度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一些经 济学家指出钉住固定汇率制度下投机的“单向赌博”特性。特 里芬(Triffin)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著名的“特里芬两难 问题”(Triffin’s Dilemma),从本质上论证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必然倒台的命运。特里芬两难是指为了保证美元信誉,美国需 要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但却使得世界缺乏国际清偿手段;而为 了供给国际清偿手段,满足其他国家越来越强的外汇储备需求, 美国需要通过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来促使美元外流,但这又使 得美元信誉下降。与此同时,以蒙代尔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与上 述论点形成鲜明对立,从各个方面论述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点, 批判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时期是两种汇率制度理论学派真正形 成的时期和汇率制度理论发展的高潮。
国际金融第3章

国际⾦融第3章第三章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汇率制度的概念及其分类,关于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的传统争论,货币局制度的特点及其风险与收益,联系汇率制的运⾏机制,货币替代以及美元化的概念,外汇管制的概念、⽅式以及成本和收益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外汇管理和⼈民币汇率状况。
引导同学运⽤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的相关理论对现实问题进⾏分析,以正确看待⽬前世界各国汇率制度选择和外汇管制问题。
学习要点第⼀节外汇管理第⼆节汇率制度第三节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第四节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和⼈民币汇率制度改⾰第⼀节外汇管制⼀、外汇管理概述外汇管理(Exchange management),⼜叫做外汇管制(Exchange control/Exchange restriction) 。
是指⼀国外汇管理当局对外汇的收、⽀、存、兑等⽅⾯所采取的具有限制性意义的法令、法规以及制度措施等。
(⼀)外汇管理的历史演进⼀次⼤战前:基本上不存在外汇管制。
⼀战爆发后:外汇管制产⽣。
⼀次⼤战结束后:相继放松或放弃了外汇管制。
1929-1933年:许多国际收⽀严重逆差的国家,⼜开始了外汇管制。
⼆战前⼣和战争期间:外汇管制作为主要的经济调节措施。
⼆战结束后:继续实⾏外汇管制。
20世纪60年代以后:外汇管制也随之放宽。
20世纪80年代以后:外汇管制进⼀步放松。
(⼆)世界各国外汇管理的概况1.实⾏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2.实⾏部分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3.名义上取消了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三)外汇管制的原因和⽬的原因:⼀是当⼀国发⽣战争或突发经济危机、⾦融危机或其他政治经济动荡时,⼀般都会采取外汇管制的措施来筹措资⾦或阻⽌政治经济动荡的进⼀步发展;⼆是当⼀国经济发展⽐较落后或处于困难时期,外汇资⾦严重短缺时,通常也会采取外汇管制的措施,以集中有限的外汇资⾦⽤于经济建设。
⽬的:维持本国国际收⽀的平衡和汇率的稳定,保障经济的顺利发展。
(1)对经常项⽬的外汇管理(2)对资本和⾦融项⽬的外汇管理(3)对汇率和外汇市场的管理(4)对⾦融机构外汇业务的管理1.数量管制数量管制是对外汇买卖的数量进⾏限制,包括外汇结汇控制(出⼝结汇)和外汇配给控制(进⼝审批)。
000《金融学》复习思考题

11 800按章分别插入各章的末尾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2.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货币?为什么自古至今,人们又往往把金钱看作是万恶之源?3.货币种种形态的演进有何内在规律?流通了几千年的金属货币被钞票和存款货币所取代,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4.就你在生活中的体验,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高度地概括,你认为货币职能最少不能少于几个?5.如何定义货币,才能最为简明易懂地概括出这一经济范畴的本质?6.建立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当今世界上的货币制度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7.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的联系应该怎样理解?结合欧洲货币、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理一理你的思路。
8.货币是不是终归要消亡?第二章1.你过去对于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怎样理解的?应该怎样界定信用较好?2.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与日常生活和道德规范里的“信用”,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3.为什么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联系几乎无所不在,以至可以称之为“信用经济”?能否谈谈你本人的体验?4.记住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模型。
对于它的重要性你有什么认识?5.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二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我国目前为什么大力推广票据的使用?6.在我国,利用外资包括哪些形式?大量地、长久地利用外国资本是否必然会陷入债务奴隶的境地?7.为什么把股份公司与信用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对于股份公司形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什么给予极高的评价?8.1997年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消费信用,其意义何在?了解一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推出的有关消费信用的贷款有哪些类型。
大学生助学贷款算不算一种消费信用?第三章1.你是如何理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个论断的?2.如果你是国内某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你是否能够在美国高校找到“对口”的专业? 3.中文的“金融”与英文的“finance”有何异同?为什么对一些学术概念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应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4.金融范畴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现代金融涵盖了哪些领域?5.金融的宏观方面与金融的微观方面有何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6.自己做一个金融体系图表和一个金融学科体系图表。
金融学(精编版)课件: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
经济国家较长时期实行的汇率制度;浮动汇
率制度则是在70年代初美元连续两次贬值, 固定汇率制度难以继续维持之后,多数国家
改行的汇率制度。
汇率种种
4. IMF对各国五光十色的汇率安排作如下分 类:
⑴无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
⑵货币局制度;
⑶其他常规的固定钉住汇率安排;
1.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a.美元与黄金挂钩; b. 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2.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解体后的浮动汇率 制与盯住汇率制。
3. 货币局制度;“美元化”。
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
欧元是由欧洲货币联盟操作推出的,1998年欧 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 2002年,欧元纸币和硬币进入流通,全面取代 原来欧元区各国的货币。
换的。
我国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可兑换问题
1. 1949年建国之后,长期实行严格的外汇 管理;人民币是完全不可兑换的货币。
在集中计划管理体制下,实行外汇统收 统支体制。目的是为了将有限的外汇资金集 中统一用于保证重点建设之所必要。而由于 这一时期的外贸经营由国家垄断,外汇由中 国银行统一经营,因而也具备实行严格外汇 管理的条件。
民币对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⑸各经
营外汇的银行在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
自行挂牌,买卖外汇。
人民币汇率制度
2. 外国把人民币的汇率归之为固定钉住(美 元)汇率制;
IMF 则特别把中国的汇率安排划入该
组织 “其他常规的固定钉住汇率安排” 项
目之下。
第五章 外汇与汇率 第三节 汇率与币值、汇率的决定
程度,因国、因地、因时而异。
2. 管理严格的,多以外汇管制的字眼概 括。但在实际生活中,就是实施严格的 “管制”,也多使用比较缓和的“管理” 字样。
国际金融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

内; ③特殊情况下可以重新调整平价。 3、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维护汇兑平价体
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缺陷:
1、无法解决“特里芬难题”,即作为汇兑平 价体系中心货币的美元必须保持币值坚挺,从 而必须长期维持国际收支顺差;而作为国际储 备货币的美元必须为世界各国提供充足的清偿 手段,从而只能长期维持国际收支逆差,使美 元面临极大的贬值压力。美元的这种两难处境 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崩溃的根本原因。
(1)各国对本国货币都规定有金平价,中心 汇率是按两国货币各自的金平价之比来确定的。
(2)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水平相对稳定,围绕 中心汇率在很小的限度内波动。
☆两者的不同点:
(1)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是自发形成的;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固定汇率制则是通过国际 间的协议(布雷顿森林协定)人为建立起来的。
二、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 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汇率制度。 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不再规定货币的含金量, 也不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中央银行没有 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在一般情况下外汇 汇率随着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而波动。
(1)按政府是否干预划分: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自由浮动(Free Floating): 又称清洁浮动(Clean Floating),是指一国政府对
(一)牙买加体系主要内容 浮动汇率合法化。 黄金非货币化。 增加基金组织会员国缴纳的基金份
额,由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单位增加 到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加了33.6%。
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
(二)牙买加体系的特点 1、汇率安排多元化:固定汇率、浮动汇率 2、国际储备多元化: (1) 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但美元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业运作与发展的货币金融管理体系和制度。这套体系和 制度对维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起了很大的作用。
行的货币金融制度。
“九七”回归后,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完善现
香港特区货币局制度特征
锚币—美元; 2. 本币可自由兑换,无任何外汇管制; 3. 在固定汇率下,本币发行量与外汇储备量 严格对应; 4. 没有中央银行,无独立货币政策。
第三章第三节 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汇率制度及其选择 外汇管制 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 我国的外汇管理
货币局制度
The 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简称CBA
第三节 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
一、货币局制度The 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简称CBA。
每个经济体只能在下述三种汇率体制选择一种。 一,浮动汇率制。它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并且不要
求决策者必须采取诸如提高利率的措施去捍卫汇率, 从而使政府能够运用货币政策去实现其经济目标。 然而它却不可避免地要在币值波动方面付出代价。 二,固定汇率制。它在维持币值稳定和资本自由流 动的同时牺牲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为这时利率 必须成为维持汇率稳定的主要工具。 三,资本管制。它相对地调和了汇率稳定与货币政 策独立性的矛盾,但是却不得不在资本自由流动方 面有所放弃,并承担由此而来的其他一切代价。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概 念:是指将香港本地的货币与美元相挂钩,按照固定的
汇率进行纸币的发行与回收的一种货币制度。
香港银行机构:金融监管局 发钞行 持牌银行 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发钞银行需要向香港金融管理局交付美
元,换取负债证明书,并将其拨入外汇基金账户,用以作为 发行纸币的依据,再按固定汇率1美元兑7.8港元的汇率发行 等值的港币。其他银行(在香港称作持牌银行)则可以同样的 汇率向发钞银行存入美元,并获得等值的港币。反过来,在 回收港币时,外汇基金、发钞银行和持牌银行之间也按1: 7.8的固定汇率进行方向相反的操作。 率,是其两个基本要点。
1.
与正规货币局的区别
香港特区联系汇率制的两个内在稳定机制
维持固定汇率1美元=7.8港币 第一个机制----物价—美元流动机制
资本流出—美元供应↓ 赎回美元—港币供应↓ 利率↑ 物价↓--出口赢余— 美元供应↑—港币供应↑ 利率↓ 物价↑ --平衡;
第二个机制----套利和竞争机制
资本流出—美元汇率 ↑赎回美元—以大于7.8的价格出售美元套利—港币供 应↓ 美元供应↑—美元汇率↓港币↑ --新的平衡
美元化含义
三层含义:事实美元化、过程美元化和政策美元化。 事实美元化是指作为一种事实,美元在世界各地已
经扮演了重要角色;
过程美元化是指作为一种过程,美元在美国境外的
货币金融活动中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将发挥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府让美元取代自己的货币并最终自动放弃货币或金 融主权的行动。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货币金融政策
基本法第109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适当的经济和法律
环境,以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1. 自行制定 货币金融政策,保障金融企业和金融市场的 经营自由,并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 2. 港元 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定货币,继续流通,自由兑换。 3. 发行权 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4. 发行须有百分之百的 准备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可授 权指定银行发行或继续发行港币。 5. 继续实行港元 与美元挂钩 的“联系汇率”制。 6. 不实行外汇管制政策,继续开放外汇、黄金、证券期 货等市场,保障资金的流动和进出自由。 7. 外汇基金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和支配,以稳定和 调节港元的汇价等。
香港经济与金融特点
经 济 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对外有着强烈的依附性,外资和外贸在
经济中占有极大的比重。 香港经济运行良好,其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 航运中心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金 融 港币信誉卓著,坚挺稳定 。 香港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而具有特色的、基本上适应
香港货币金融管理制度的特点
第一,以法治为中心。
香港的法律、法规可分为三个层次: 1.法案、条例,经过立法机关制定的; 2.章程、规例,有关金融机构(如金融贸易场及各种 公会)等自行制定; 3.规则、守则、细则,各种金融机构的。 后两种虽然并不是通过立法机关制定,但实际上 起着辅助法治的作用。
货币局主要内容
第一,汇率钉住某一基准货币(锚币)。
第二,两种货币自由兑换。 第三,以法律使其制度化。
(二)货币局制度的宏观经济效应 1. 国际贸易效应—小型开放,依附性强
2. 3.
主要特征 汇率稳定 有利出口进口 成本核算准确
国际储备效应—100%的储备担保 透明性 可信性
主要特征 对本币有信心 机会成本高 对本币供给压力
货币发行三家: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和中国银行。 外汇基金不管发行,只管监管。 运行机制:发钞行向基金交存外汇, 基金向发钞行签发负债证明书, 发钞行取得证明书后按7.8比例发行港币,若居民 和企业兑换美元,则发钞行交还证明书获取美元,兑换。
第二,香港储备110%; 第三,外汇基金的功能不仅仅限于对基础货币的监管。 外汇基金扮演中央银行的角色。
政策美元化是指作为一种政策,一国或经济体的政
美元化定义
IMF的托马斯〃巴林诺的定义:美元化是指一国居民在其资
产中持有相当大一部分外币资产(主要是美元)。 学者李扬、黄金老(1999)等认为,美元化程度可以境内流通 的美元现金和美元存款来衡量,即以国内银行体系的外币存 款占广义货币的比率来衡量美元化程度。 据IMF统计 1995年,该比率在阿塞拜疆、玻利维亚、柬埔寨、克罗地 亚、秘鲁和乌干达都超过50%; 1998年,该比率在7个国家中超过50%,在另外12个国家 中占30-50%,在其他国家中,一般占15-20%,其中,玻 利维亚为82%,土耳其为46%,阿根廷为44%,俄罗斯、 波兰、希腊和菲律宾均为20%左右,墨西哥为7%(注:张宇燕:
《美元化:现实、理论及政策含义》,《世界经济》1999第9期)。
美元化的好处:
1. 减少出现货币风险或货币危机的可能性; 2. 既能避免贬值,也能避免利率上升,能创造
较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3. 为长期融资提供保证; 4. 能改善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5.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与国际经济接轨。
美元化的弊端
(一)货币局制度
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货币可兑换 货币保持固定的交换率,并且对本国货币的发行作特殊 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义务的汇率制度。是一种随时 准备以一个固定汇率将本国发行的纸币或硬币兑换成外 汇储备的货币制度。 (二)货币局的典型特点—最为坚硬的钉住汇率制度
简 史:最早产生—毛里求斯 1913年,西非货币局成立标志货 币局成熟,以后分别为60s --38个 ,70s-- 20个 ,80s --9个 , 90s-- 14个国家 目前,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中国香港特区、阿 根廷、波黑、文莱、保加利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和吉布提。
第二,政府减少直接干预
1. 香港没有外汇管制和中央银行。资金可以自
由进出,港币可以自由兑换为其它外币; 2. 港币主要由指定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 和中国银行在港府授权下发行; 3. 港府没有定期发行政府债券及承担最后贷款 者的责任。港府不直接控制港币的供应量,而 是采取“联系汇率”制度,以稳定港元兑换美 元的汇价; 4. 香港银行的港元存款利率。由银行公会和港 府协商后自行确定;金融机构只要遵守法例, 港府不干预其具体的业务经营。
实践检验
联系汇率制度的实施,迅速地稳定了香港货币。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受到多次的挑战。经历: 1987年的全球性股灾 1990年的海湾战争 1991年国际商业银行倒闭 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风暴 19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香港货币都能一一化解风险,成功地经受住了考验。
操 作
当港币=8.8大于7.8汇率时,港币多,美元少,港币贬美元升,
----各银行将港币现钞以7.8交还发钞行换回美元----以8.8抛美元,使美元 汇率↓ 同时发钞行将负债说明书交外汇基金以7.8换回美元----以8.8抛美元, 使港币汇率↑,美元汇率降。
香港联系汇率制与货币局不同之处: 第一,没有货币局,取代之外汇基金;
美 元 化
Dollarization
三、美元化 dollarization
(一)美元化的概念及由来 美元化: 厄瓜多尔是美元化的第一个拉美国家。
基本含义
美元化的基本含义如下:
作为一种事实,它是指美元在世界各地已经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过程,它是指美元在美国境外的货 币金融活动中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均将发挥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政策,它是指一国或一经济体的政 府让美元逐步取代自己的货币并最终自动放 弃货币或金融主权的行动。
1. 2.
损失大量铸币税; 无货币政策权。
(二)美元化的收益和可行性分析
1. 2.
3. 4.
实行后,无美元汇率,降低货币风险和货币危机 的可能性,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 能有效地降低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预期,降低贷 款风险,有利于抑制利率上升,稳定和深化金融 市场; 将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降低外汇交易的成本和风险,推动贸易和投资的 发展。
以美元作为港币发行的基础和依据,并使二者保持固定的汇
背 景
自1935年以来,香港共实行过六种汇率制度,每次变动的
原因都与当时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有关。 但联系汇率制的实施,却有着更深层的政治及经济原因。 1982年9月,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正式开始谈判。但谈判进 展缓慢,谣言四起,人心浮动,房地产市场崩溃,港元不断 贬值。 1983年9月24日,港元在外汇市场上暴跌,对美元汇价逼 近1:10,港汇指数也锐挫至57.2的历史最低水平。在如 此严峻的形势下,港英当局不得不放弃其完全不干预货币市 场的原则,转而接受经济学家格林伍德的建议--建立一个钉 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