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成语故事】画龙点睛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古代的传说,一个画家十年苦学,画了一幅简直凌驾于人间的神仙画作。
但即便画作再是精妙,却有一处缺陷,使得整幅画显得有些残缺不全,画家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补救这一不足之处。
这时,画家想起有一个九龙真人,听说极为博闻强记、洞悉天下之事,于是他便去拜访他,请求他为他的画加上一笔,以补救那一处的不足。
九龙真人听了这位画家的请求,便跟画家提供了一个想法。
“只要您在画的某处点上一笔,这幅画即可无可挑剔。
” 九龙真人告诉画家说。
画家听后心里很是纳闷,他只好一再的问九龙真人:“这究竟是哪里?”“任何地方都行,”九龙真人说道,“只要您把画面上最突出的部分刻画得更鲜明、再加一笔,将画面点亮,那么整幅画就会更加栩栩如生,丰富多彩。
”画家总算明白了,回到家后他试着按照九龙真人所教的方法画了那一笔,那一笔点亮了整副画,使得画作轮廓更加清晰、色彩更加鲜艳,真乃画龙点睛之笔也。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最精细的部分做最细致的工作,才能将整个事物呈现得最为完整。
同样的,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一些道理。
有时候,我们在完成某项工作或计划时,只要在最重要的部分下更多的功夫,并取得最为明显的结果,就能够提升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并让整个计划达到全面的成功。
其中的成语“画龙点睛”也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它形容一件事情缺少最后关键的一笔,只需加上一点就能使它达到完美的境界,那么这个关键的方法或决定就像画的一笔,非常关键而确定性的使整件事情完成功。
This fable tells us that only by doing the most elaborate work in the most intricate part can the entire thing be presented most completely. Similarly, in life, we can also learn some truths from this story. Sometimes, when we are completing a project or plan, as long as we work harder on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and achieve the most obvious results, we can improve efficiency and work quality, and make the entire plan a comprehensive success.。
【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成语故事】画龙点睛话说古时候有一位名叫燕子研的书画大师,他的绘画技艺高超,尤其擅长画龙。
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真,使人无不为之倾倒。
燕子研的画龙非常有灵气,每一条龙都有自己的形象和特色,让人看后仿佛能看到龙在又翻飞在空中一般。
燕子研的才华和名气渐渐传遍了天下,有一天,一位官员听说了燕子研的名声,决定亲自前去拜访。
这位官员名叫张天延,他是州城的守仓官,他听说燕子研的画龙技艺非常了得,便提出了一项挑战:只要燕子研画出一条不倒的龙,他便立刻向燕子研赐予千金重赏。
燕子研接受了这一挑战,他心里暗暗想着,一条不倒的龙,这可是个难题。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燕子研前前后后画了很多龙,七次方他画的龙倒了六次,就差一次。
燕子研感到十分沮丧,他已经尽力了,可还是没有成功。
就在此时,燕子研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他朋友告诉他,刚才州城里出了一位名叫张天延的官员,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就是要燕子研画一条不倒的龙,如果失败的话,就要向他赠送千金。
燕子研听了朋友的话,忽然间豁然开朗,他立刻抓起画笔,开始画他心中的那条龙。
燕子研画了一会儿,他感觉这一次画得和以往不一样,他对这条龙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他渐渐地发现,他往往在画龙的后半部分时,手一下颤抖,龙身便立刻倒下来。
于是,他突然觉悟到了画龙技巧的诀窍:画龙的关键是龙尾的位置!燕子研便将自己颤抖的手放在位置龙尾的下方,他发现在这个位置,他的手停止了颤抖,并且,他画出来的龙身也不再倒下来。
此时,燕子研明白了,他只需要在龙尾的位置加以点睛,便能画出一条不倒的龙。
于是,在不短的时间内,燕子研迅速完成了他的画龙作品,他作品上的龙身雄姿英发,气质非凡。
听说燕子研成功地画出了一条不倒的龙,张天延便立刻赴约前往,燕子研的画龙技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燕子研在龙的尾巴上画上一点,点睛之后的龙便全然变得有了生气。
此事过后,大家开始常把“画龙点睛”来比喻于一切事物的关键所在,使得别人受益良多。
画龙点睛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成语故事话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王羲之的大书法家,他的书法非常出色,大家都称他为“书圣”。
王羲之有一次被皇帝召见,皇帝想要让他为宫殿的大门书写一个标语,让人们看到就能感受到宫殿的威严和气势。
王羲之为了不辜负皇帝的信任,他认真地考虑起来。
他决定用一条龙来作为标语的主题,因为龙在中国文化中是非常尊贵和庄严的象征,能够很好地表达出宫殿的威严和气势。
王羲之开始着手书写标语,他挑选了一块最好的红玛瑙为自己书写的材料。
他用两个小时来构思,三个小时来设计,一整天来鉴定,最后六天六夜来完成。
标语整体的结构非常完美,龙的身体勾勒得非常细致,每一个鳞片都非常清晰可见,仿佛能够跳动起来。
但是在标语的最后面,王羲之发现整个标语缺少了一点亮点,一些小细节的上优美的点缀。
王羲之便重新推敲,并想到了“点睛画龙”的成语。
他决定用一个龙眼来点缀标语最后的位置,让整个标语更加完美。
于是他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设计这个龙眼。
最后,王羲之施展了他的精湛技艺,他用镶嵌技术来制作这个龙眼,这个龙眼非常逼真,仿佛具有生命般的灵动感。
整个标语就像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镶嵌着一个栩栩如生的龙眼,十分震撼人心。
王羲之的标语一问世,立刻就受到了皇帝和百姓们的一致赞赏和喜爱。
他的标语对整个宫殿起到了瞬间增光的作用,也让王羲之成为了整个国家最受欢迎的书法家。
从此,人们便用“点睛画龙”来形容让一件作品更加完美的细节处理和点缀之处,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最经典的成语之一。
人们常说,“画龙点睛,关键在于点睛”。
点睛是一个微小却非常关键的步骤,它能让整个作品变得更加生动、精细。
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像王羲之一样认真思考,把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得尽善尽美,如此才能做出最完美的作品,取得最好的成果。
【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源自于唐代张彦伯的故事。
张彦伯是一位出色的画家,素来以
画龙著名,但他的画龙总是缺乏生气和灵动感,让人看来毫无生机。
一天,张彦伯的一个朋友来拜访他,途中经过了一条小溪,发现秋水中有一条龙潜藏
其中。
他非常兴奋地来到张彦伯的家中,告诉他这个消息,并劝他去画一张真正活灵活现
的龙图。
于是,张彦伯便开始了他的新作品。
他用笔勾勒出龙的形状,描绘出龙的纹理,但画
出来的龙看起来还是缺乏灵动感。
他感到失望,甚至开始放弃。
但他的朋友却鼓励他说:“你的画龙已经很好了,只是差一个关键点睛的步骤。
”
于是,张彦伯眼前一亮,决定继续尝试画“画龙点睛”。
他仔细观察了秋水中那条龙,揣摩它的神态和动态,最终在龙眼的位置上加上了一个小点,这点不仅仅是点,更是表情、灵魂和生命力的体现。
这一点瞬间让整幅画面增添了生气和灵动。
令人惊叹的是,这个点
睛之笔变成了整幅画的精华部分,让画龙栩栩如生,真正活灵活现。
后来,张彦伯的画龙点睛之笔推动了他的画艺事业向前发展,也让他成为了一位闻名
天下的艺术大师。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关键一步”的重要性。
只有在恰当的时机,
恰当的环境下,进行正确的举措和决策,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整件事情更加完美。
“画龙点睛”成为了人们流传至今的最有代表性的成语之一,让人们时刻铭记,照亮人生
的前进道路。
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画龙点睛是一种非常精炼地表达语言技巧,表现在语言艺术中追求简洁明了,切中要害,高度概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语汇和句式,是一种非常高超的表现技巧。
成语“画龙点睛”原指在龙的眼睛上勾勒上一点,使整个龙立体生动,意味着在作品的关键地方做出完美的点缀,使其达到完美境界。
下面就来看几个著名的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
故事一:画龙点睛战国时期,有位叫王铁的画家,他一生以画龙闻名。
他的画龙形态万千,神态各异,堪称一绝。
一次,代表秦国的官员来到王铁家,请求他为国家画一幅神龙图案。
王铁心领神会,很快完成了作品。
仅仅是四条腿、一张嘴,和一双透亮的眼睛。
然而官员却对此大加批评,“这是什么神龙?毫无神韵。
”王铁十分惭愧,但他并没有放弃。
他准备重新画一幅龙。
他在那幅龙的眼睛中画上了缺一不可,细节非常完美的一点。
这一点让龙显得灵动十足,身上的每一片鳞都散发出神奇的光芒。
王铁再次把画奉献给了官员,官员看后大为惊叹,称这画龙的瞳孔生动神秘,龙鳞闪闪发光,足以体现了雄壮、神秘和活力。
从此,这幅作品成为一部中国画的经典之作,“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就从这个故事中传开来了。
故事二:青出于蓝春秋时期,晋国的文学家郑国将去鲁国谒见鲁哀公,鲁哀公很是重视,邀请郑国将参加庆祝会,并请郑国将说几句即兴诗。
郑国将本来准备的诗篇丢了,只好就地“打草稿”,忠于自己的风格,“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庆祝会后,鲁哀公很是惊叹,他问郑国将这诗用了三年才才完成,怎么展现的没有任何重点或是格调高峰。
郑国将不假思索,回答道:“我参考了我师父颜之推的器重,教诲我们,青出于蓝胜于蓝,吸收他人长处,可能做到更好的音乐。
”他的意思就是,“(我的诗比我的老师颜之推语的诗篇更好)我吸收了他的长处,学成自己的特色来做出这样的诗歌。
”“青出于蓝”这个成语来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其意是器重若新,悉心钻研,认真探索,可以从前人的基础上尽情发扬创新。
故事三:点石成金《左传》中讲:楚国有位聪明的高官,他可以在河流中寻找黄金。
画龙点睛的故事

故事: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叫张僧繇。
一天,梁武帝要张僧繇在寺庙的墙上画四条金龙。
张僧繇用三天的时间就画好了,并且画得非常像真龙。
大家听说后,都去观看,发出阵阵赞叹声。
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看,却发现每条龙都没有眼睛。
张僧繇解释说:“如果我给龙加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都不信,坚持要他加上眼睛。
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给两条龙加上了眼睛。
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两条龙腾地一声飞上了天!画龙点睛的寓意:画龙点睛是说,只要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就能解决问题。
画龙点睛造句:这篇文章的结尾写得非常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晋朝的大文学家陶渊明,曾经写过一篇有名的《桃花源记》,内容是描写晋朝湖南武陵有一个捕鱼人所遇到的奇事:有一天,这个渔夫驾着小船,溯河而上。
他不知划了多远,忽然发现在河岸青翠的草地旁,有一片开满了艳丽花朵的桃花林。
由于他从未看到过这么美的景色,不由看得呆了。
接着,他又继续向前划,不久看到前面有一座小山,在山腰处有一个小洞口,渔夫好奇地下了船,从那洞口爬进去,想看个究竟。
他刚进入洞口时,里面又狭又窄,十分阴暗,可是大约走了十几步后,道路忽然宽阔起来,并且在山洞的尽头,有一片平坦的土地。
他来到里面,只见一排排房屋十分整齐,房前屋后,有很多桑树和竹子;肥沃的田野里,种有各种各样的植物。
而田中的道路,东西南北交错着,四通八达。
田野里有不少耕作的人,老人和孩子们各得其乐。
当那些人见到渔夫时,起初都感到很惊奇,但不一会儿就很热情地和他闲谈。
这些人告诉渔夫说,他们的祖先原是为了逃避秦朝的战乱,才率领村人隐居到这里来的。
渔夫把朝代的变更告诉他们,他们听了都十分惊异。
几天后,渔夫在接受村人的热情招待以后,依依不舍地跟大伙告辞,临走前,村里人对他:“不要向外面的人说起我们这里。
”渔夫同意了。
可是他回去以后,仍把这件奇遇报告了太守,太守派人和他一起沿着原路去找,但却怎么也找不着了。
从此以后,便再也没有人见过这处桃花源了。
【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成语故事】画龙点睛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狄青的年轻画家,在乡村中过着平凡的生活。
狄青非常热爱绘画,他的画技非常出色,尤其是他擅长画龙。
每次他画龙的作品都异常精美,令人赞叹不已。
狄青的周围人对他的画技非常欣赏,纷纷前来向他订购他的作品。
每当他画完一幅龙的作品时,总会有人为之倾倒。
尽管狄青画龙的水平非常高超,但每当他看到自己的画作时,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似乎缺少了一点灵气。
他深知自己总是不能将画龙的精髓完全展现出来。
有一天,一位画商听闻狄青的名声后,前来拜访他。
画商自称为韩永,他希望能够看到狄青最好的作品,并希望能够与他合作。
狄青十分高兴,他将自己所有的画作都展示给了韩永看。
韩永被狄青画龙的天赋惊艳到,当场决定把狄青的画作全部收购。
在韩永的引荐下,狄青的名声迅速传遍了整个中国。
狄青的画龙技艺得到了更多人的赞赏和认可,他的作品迅速地风靡了整个乡村。
尽管如此,狄青始终觉得自己的画作还是缺少了那么一点点的灵气。
他明白,要想让画作更加完美,就需要有一种点睛的技法。
于是,狄青开始寻找通过点睛来使画作更加生动的办法。
他四处请教画艺大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他仍然无法找到完美的方法。
正当狄青苦恼的时候,一位老者来到了他的耳边,告诉他一个秘密。
老者告诉狄青,只有在龙眼中点上一点颜色,才能够使画作变得十分生动。
狄青闻言大为惊讶,急忙询问老者为何会知道这一秘密。
老者笑着说,他是一只会千年的神龙。
狄青趁热打铁,立即使用老者的方法,为自己最新的画作点上了两颗森森有神的龙眼。
当他将这幅画作展示给众人时,画面中闪烁的龙眼仿佛有生命般,充满了神秘的吸引力。
众人纷纷惊叹,称赞这幅画作简直是艺术的绝佳之作。
从此之后,狄青的画作更加完美,每一幅龙都被赋予了生命力。
他创造了无数动人心魄的画作,赢得了世人的瞩目。
后来,人们以“画龙点睛”来形容事物而在最后时刻加上独特的一笔,使其更加完美的做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追求完美,才能够不断突破自我,在关键时刻做到画龙点睛,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出色。
画龙点睛成语故事原文

画龙点睛成语故事原文
原文:南北朝时期,梁朝有位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画特别传神。
皇亲贵族,富商大贾都争相索求他的画。
传说有一年,张僧繇奉梁武帝之命,前去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四条金龙。
仅三天,他就画出了四条活灵活现、威风凛凛的龙。
这四条龙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与真龙竟没有什么差别。
一时间,围观的人都大为惊叹。
然而当人们凑近细看时,才发现这些龙全都没有眼睛。
这样明显的缺陷让大家感到非常不解,纷纷请求张僧繇为龙添上眼睛。
张僧繇却笑着说:“为龙画上眼睛不难,可一旦画了眼睛,这四条龙可就飞走了。
”
大家一听这话,都哈哈大笑起来,觉得他十分荒唐。
画出来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所有的人都不相信,认为张僧繇在开玩笑。
于是,张僧繇只好答应先给其中两条龙画眼睛。
他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笔轻轻在画上点上眼睛。
刚画完,不可思议的事就发生了:天空忽然乌云密布,紧接着一阵电闪雷鸣,在狂风暴雨中,那两条龙竟真的震破墙壁,凌空飞起,最终消失在云层中。
众人全都惊得目瞪口呆。
等云散天晴时,大家看到雪白的墙壁上果然只剩下两条龙了。
而张僧繇只是站在一旁,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