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突变的详案(精品)字字到位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2 基因突变 第1课时 教案

人教版必修2 基因突变 第1课时 教案

基因突变一、教学目标1、概述基因突变的概念、意义2、释并关注基因突变的原因3、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二、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和环境有关。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三、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突变的原因【学习难点】基因突变和生物性状的关系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

那么生物的变异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活动2【活动】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生物变异的类型结合投影的资料,你能归纳出生物变异的类型吗?__________的变异仅由环境不同引起,遗传物质____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生物变异可遗传的变异由于生殖细胞中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可遗传给后代。

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二.基因突变的概念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结合课本P76-77,小组合作完成)2、囊性纤维病小资料:囊性纤维病是北美白种人种常见的一种遗传病,患者汗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升高,支气管被异常的黏液堵塞,多在幼年时死于肺部感染。

研究表明,在大约70%的患者中,编码一个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CFTR蛋白的结构,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

小组讨论:产生囊性纤维病的根本原因是构成相关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什么变化?碱基对除了上面两个实例中的变化,还可能发生什么变化?请大家自己来总结出基因突变的概念。

3、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的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或改变等,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4、小组合作探究: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下面是某种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及其密码子序列DNA碱基1ACCTCCAAATACCGTTAA2TGGAGGTTTATGGCAATT密码子:ACCUCCAAAUACCGUUAA氨基酸:苏氨酸丝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终止①如果DNA碱基缺失了一个T-A碱基对,导致mRNA上编码丝氨酸的第一个碱基U缺失,翻译成的氨基酸序列如何变化的?写写看吧!②如果DNA碱基缺失了TC—AG2个碱基对,导致mRNA上编码丝氨酸的两个碱基缺失,翻译成的氨基酸序列如何变化的?③如果DNA碱基缺失了TCC--AGG3个碱基对,导致mRNA上编码丝氨酸的三个碱基缺失,翻译成的氨基酸序列如何变化的?④想一想,如果在DNA的基因序列中增添1对,或2对碱基、3对碱基,哪种情况对对蛋白质的影响最小?讨论:DNA分子中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一般哪种情况对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小?三、基因突变的时间1、小游戏游戏说明:每一列的第一位同学看一眼老师提供的小纸条,然后小声向后面的同学讲一遍,后面的同学再向下一位同学小声讲一遍,以此类推,直到这一列的最后一位同学到黑板将听到的内容写出来。

基因突变教案

基因突变教案

基因突变教案基因突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3. 掌握常见的基因突变的实例。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机制。

2. 学生分析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3. 讨论法: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如何解释亲子代的差异?2. 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讲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不同的分类,如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例如,讲解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和基因突变引起的进化等。

4. 讨论和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关于基因突变的问题,如基因突变是否有利于生物体的适应性等。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并强调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学生能够分析和阐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提出合理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七、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实验室或者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实践学习,深入了解基因突变的机制和研究方法。

2.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科学杂志和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现,拓宽知识广度和深度。

八、板书设计基因突变- 概念:基因DNA序列发生变化- 分类: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影响- 遗传病- 进化九、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分析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然而,教学时间较短,只涉及到基础的概念和实例,对于更深入的机制研究以及实际应用了解较少。

因此,在教学拓展环节可适当增加相关学习资源和活动,以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

《基因突变》概念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文稿

《基因突变》概念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文稿

《基因突变》概念教学教学设计《基因突变》概念教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基因突变”是现行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中的第1节内容。

基于前面已经学习了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达的知识,学生们对于基因及基因的作用已经有了一定层次的了解。

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集中于“基因突变”这一概念的理解的构建,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构建生物学的有关概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发展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2、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突破(1)教学重点和难点:对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和基因结构等词组的准确理解(2)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使学生构建基因突变的概念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学过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等知识,为基因突变这一新概念的建构奠定了认知基础。

为创设问题情景,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适时引导、适时启发和适时鼓励,由浅入深,建构基因突变基本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模型.从分子水平(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分析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内因,推导出基因突变概念。

(2)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对性状与子代的影响。

(3)学生能描述基因突变的概念,并能准确运用这些术语。

2、能力目标:(1)通过游戏、模型演示推出基因突变概念的过程,锻炼学生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基因突变概念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演绎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引起基因突变的外部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珍惜爱护生命。

(2)通过了解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遗传物质发生结构的改变进而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了解基因突变的种类和发生原因;2.掌握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和分析技术;3.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遗传性状和疾病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基因突变的种类和发生原因;2.理解基因突变与遗传性状和疾病的关系;3.掌握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和分析技术。

教学难点:1.理解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学效应;2.掌握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和分析技术。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基因突变的研究背景,介绍基因突变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基因突变吗?基因突变有哪些种类?二、了解基因突变(20分钟)1.讲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种类,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2.介绍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如化学物质、辐射、遗传等;三、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和分析技术(30分钟)1.介绍常见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如PCR、测序等;2.分析基因突变的结果,理解突变位点的变化和突变类型的分析方法;3.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检测和分析过程,如在乳腺癌基因BRCA1中的突变检测;四、基因突变与遗传性状和疾病的关系(30分钟)1.讲解基因突变对遗传性状的影响,如基因型的变化导致表型的改变;2.介绍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如肿瘤基因的突变与癌症的发生;3.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在遗传和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五、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3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相关的基因突变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2.提问:基于该基因突变案例,你认为该突变的遗传学效应是什么?对遗传性状和疾病的影响如何?3.案例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研究结果和讨论成果;六、实验设计(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们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些基因突变对遗传性状的影响,你会如何做?2.学生讨论和设计一个基因突变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材料方法等;七、总结和反思(10分钟)1.总结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基因突变对遗传性状和疾病的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的研究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有何意义?教学评价与作业:1.请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课后练习,检查对基因突变的理解程度;2.考察学生对于基因突变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能力;3.学生设计的基因突变实验方案的质量和创新性。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教案【篇一:基因突变教案】基因突变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变异的类型和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

2.掌握突变的概念,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

3.了解基因突变的种类、特点,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

4.了解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及其成就。

(二)能力训练点1.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基因突变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2.通过例举我国在诱变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四)学科方法的训练点1.前面学习了遗传知识,再学习变异,从而认识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的统一关系,由此形成学生辩证的思维方法。

2.学习了利用基因重组可通过杂交方法育种,还应使学生了解利用基因突变可通过化学的方法和物理的方法诱变育种。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基因突变的概念。

[解决方法](1)通过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的示意图,加深学生对基因突变内涵的理解。

(2)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概念的运用达到巩固概念和知识迁移的目的。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决办法]对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结合图解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基因突变的原因——dna复制过程也可能发生差错,基因中个别碱基的变化,就会造成性状改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为什么说基因突变是变异的主要来源?[解决办法]讲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联系实际举例。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谈话。

五、教具准备基因结构变化示意图,短腿安康羊和正常绵羊图,果蝇的白眼、残翅图,人的白化病图,玉米的白化苗图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镰刀型贫血症红细胞和正常型红细胞比较图,板书内容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六、学生活动设计1.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观察基因结构变化的示意图,认识基因突变的实质。

基因突变的教案

基因突变的教案

基因突变的教案【篇一:基因突变的教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一课时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b:理解)2.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a:了解)能力方面1.通过观察正常红细胞与镰刀型红细胞的结构特点,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通过发挥媒体的直观功效,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2.通过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的创设,结合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3.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讨论分析,使学生通过“材料—比较—归纳”的方式来获得基因突变的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引导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基因突变概念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基因突变原因及特点的逻辑论证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3.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 2、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意义三、教学设计思路 1.理论依据(1)奥苏伯尔关于概念形成的学习理论生物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征的认识。

正确的生物概念,既是生物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又为获得更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获得概念主要有两条途径: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概念形成:由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或现象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共同的本质特征,用归纳的方式抽取出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某些概念。

是获得概念的初级形式。

概念同化: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学习新概念的方式,是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科思维的基本单位,是组成生物学学科知识的基本单位,概念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节课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就是遗传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概念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将外部言语转化成内部言语的思维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以进行观察、比较以及联系实际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学习,为进一步对原型的抽象和概括提供条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基因突变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基因突变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基因突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掌握基因突变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分析基因突变对个体的影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变异的兴趣,增强对生物遗传变异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基因突变对个体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理解、不同类型基因突变的区分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2. 粉笔、黑板、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比如白化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化动物。

Step 2: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分类1. 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整合突变。

2. 介绍不同类型突变的具体影响和例子。

Step 3:基因突变的因素1. 探讨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2.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因素对基因突变的影响。

Step 4:基因突变的影响1. 分析基因突变对个体的影响: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

2. 讨论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Step 5:巩固提高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或自己的理解,讨论一个基因突变的案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五、课堂作业1. 阅读课外相关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基因突变的案例。

2. 思考一个自己熟悉的物种,分析可能发生的基因突变对其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基因突变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展开,通过引入实例、知识讲解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基因突变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认识水平。

下节课可以进一步探讨基因突变在人类遗传疾病中的应用和研究。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基因突变的定义和重要性。

强调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疾病产生和生物技术应用中的作用。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让学生掌握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使用PPT演示和讲解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突变的实际意义。

1.4 教学资源PPT课件相关案例和文献资料第二章: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2.1 基因突变的定义解释基因突变的含义和特点。

强调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重要途径。

2.2 基因突变的原因介绍基因突变的外因和内因。

讨论化学物质、辐射和病毒感染等因素对基因突变的影响。

2.3 基因突变的特点描述基因突变的随机性、低频性和可逆性。

解释基因突变对生物体功能和表型的影响。

2.4 课堂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基因突变的实例,分享各自的发现和理解。

第三章:基因突变的影响3.1 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影响解释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讨论基因突变如何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

3.2 基因突变与疾病产生介绍基因突变与遗传性疾病的关系。

讨论基因突变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3.3 基因突变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介绍基因突变在基因工程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强调基因突变在疾病模型构建和药物筛选中的重要性。

3.4 课堂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和疾病产生的具体实例,分析其影响和机制。

第四章:基因突变的研究方法4.1 基因突变检测技术介绍PCR、基因测序和突变分析等基因突变检测技术。

强调这些技术在基因突变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4.2 基因突变的功能研究介绍基因突变的功能研究方法,如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

讨论这些方法在研究基因突变影响和机制中的应用。

4.3 基因突变的数据分析介绍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数据库在基因突变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强调数据分析在基因突变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变异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2.结合一个例子,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3.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突变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示意图和碱基对的增添级缺失示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在讲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设臵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

2.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基因突变的概念[解决方法](1)通过板书基因结构变化的示意图,加深学生对基因突变内涵的理解。

(2)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概念的运用达到巩固概念和知识迁移的目的。

2.基因突变的原因[解决办法]对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结合图解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基因突变的原因——DNA复制过程也可能发生差错,基因中个别碱基的变化,就会造成性状改变。

教材分析:通过学习,感情地认识生物界的各种变异现象,进一步理解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通过板书基因突变(增添、缺失和改变)的示意图,结合基因是决定生物形状的基本单位的知识和转录翻译的过程来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教学资料(相关基因突变的例子)。

2、学生课前预习有关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谈话法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你们听说过纯白色的狮子吗?你们听说过有两个拱嘴四只眼睛的猪吗?你们听说过手指没有指纹的人吗?你们听说过有类似于大象脸庞的人吗?生:没有。

师:那,现在听说了吧?生:(兴奋状态)师: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些异常的生物存在呢?答案就在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中。

今天我们到底要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就学习生物的变异。

(板书:第四节生物的变异)究竟何为变异?一个母亲生下五个儿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五个儿女长得和他母亲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那,这五姊妹长得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变异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不论是父母与子女,还是亲兄弟亲姐妹,甚至是双胞胎都会在性状上有差异。

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差异叫变异。

变异有两种类型,分别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仅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而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例如:一对双胞胎兄弟,一个生活在城市,一个生活在农村,在城市的皮肤白,在农村的皮肤黑,正是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了他们肤色上的差异。

师:再比如,一个长相平凡的女子,经过整容手术后变成了美女,这种美丽能够遗传给她的后代吗?生:不能。

师:肯定不能,因为她的基因并没有发生改变。

现有的美丽不能够遗传给她的子女。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可遗传变异是因为生物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即使产生了变异,也不能够遗传下去。

以此类推,可遗传变异能够遗传下去主要是由于什么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生: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师:由此可见,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最本质的区别在于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生殖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改变才能遗传下去,那么,生殖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呢?(板书生殖细胞的种类并讲述:生殖细胞有: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和精子与卵细胞)在自然界中,由于生殖细胞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主要类型。

那,是什么机理导致了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呢?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先说基因突变,什么是基因突变呢?基因突变是怎么产生的?又怎么导致生物变异呢?师:大家看书本43页的图6-36,从图中我们看到正常红细胞是什么形状?它有什么功能?师:圆饼形状,运输氧气功能。

师: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对功能的完成有没有影响?生:有,运氧气能力降低,易破裂溶血造成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师: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正常红细胞变成镰刀型红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让我们来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

大家知道,性状是由蛋白质来体现的,我们先来看正常血红蛋白与镰刀型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的组成。

(板书两种氨基酸)师:两者有什么区别?生:正常的是谷氨酸,异常的是缬氨酸。

师:氨基酸是由什么决定的?生:由信使RNA上的密码子决定的。

师:(板书对应的RNA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信使RNA上的密码子的那些碱基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生:由DNA上的碱基决定的。

师:(板书DNA上想对应的碱基顺序)大家来比较一下正常与异常的DNA,它们的区别在哪里?生: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

师: DNA上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最终导致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我们知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表达是通过哪两个过程来决定性状的?生: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就是要把特定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反映到具体的蛋白质结构上。

师:我们看控制血红蛋白的DNA上一个碱基对改变,使得该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也就是基因结构改变了,最终控制血红蛋白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所以红细胞就由圆饼状变为镰刀状了。

基因结构改变除了碱基对的替换,还会有DNA碱基对的增添和缺失。

我们一起来看看碱基对增添和缺失的示意图(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图讲解。

)师(总结):我们知道,基因脱氧核苷酸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基因结构不管按以上的哪一种情况变化,归根结底都是碱基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异。

可见,基因结构改变会使生物发生变异。

现在请同学们勇敢的来总结出基因突变的概念。

生:(同学起来讲述他对基因突变定义的理解)师(归纳):由于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者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叫做基因突变。

师:那,基因突变到底发生在什么时期呢?先来回顾一下前面学习过的知识,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什么物质要进行复制?生:DNA。

师:这时候以什么为模板?生:DNA的双链为模板。

师:用什么物质为原料?按照什么原则进行复制?生: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复制。

师:在正常情况下,碱基互补配对是不会发生差错的,可是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在一些物质的影响下,细胞也会有出错的时候,所以碱基在配对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差错,从而导致了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

由此看来,基因突变发生在哪个时期?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师:其实在DNA复制的时候,碱基配对很难发生错配,可当某些特殊的物质出现,它们会影响碱基的配对,从而引起突变。

我们把这些引起突变的因素分成三类,一类是物理因素,比如说具有高能量、短波长的激光、X射线。

举个例子,在医院的放射科工作的医务人员,长期接触高能量的放射源---钴。

为了保证它们的身体健康,它们每年要进行一次体检,并且每年一定要休假2-4周。

第二类是化学因素,比如说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

一般在腌制品,如香肠、腊肉中含亚硝酸盐较多,所以为了身体健康,要少吃腊肉、香肠和泡菜等腌制品。

再如: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物质能够诱发基因突变,据报道称:平均每吸15支烟,体内细胞就突变一次。

导致DNA的突变,只要有一次突变是致癌的,那么吸烟者就变成了癌症患者。

第三类是生物因素,包括病毒和某些致病细菌。

(分类的同时板书)无论外界的因素对遗传物质产生什么影响,要发生基因突变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基因本身的原因,简称内因。

内因包括脱氧核苷酸的数量、种类和排列顺序的改变。

那,基因突变的实质是什么呢?基因突变的本质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发生了改变,从而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比如aa突变成Aa,AA突变成Aa。

如上突变的结果就是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可能产生新的表现型,为什么说是可能产生新的表现型呢?比如说现在AA突变成了Aa,它的表现型有没有发生改变?生:没有。

师:所以说,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能够引起表现型的改变。

基因突变往往产生了一些新性状,这对生物有什么意义?由于基因突变产生的新性状是生物从未有过的性状,因此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但生物的变异不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我们怎样去认识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的变异?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叫自然突变,而在人为条件下诱发产生的叫诱发突变。

现在我们所要学习的基因突变的特点指的是自然突变下的特点。

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动植物以及人,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比如细菌产生抗药性的突变,水稻突变产生糯性,孔雀突变产生纯白色的羽毛等等。

正是因为基因突变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所以它具有普遍性。

基因突变不仅可以发生在任何生物个体中,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部位乃至任何细胞。

我们以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为例(板书),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经过分裂形成胚,种子萌发长成一个新个体,其间任何时期任何细胞都可能发生突变。

如果叶芽在发育的早期发生基因突变,那么这个叶芽长成的枝条,上面着生的叶、花、果实都有可能和其它枝条的不一样。

但如果突变发生在花芽分化时,将来可能只有一朵花或者一个花序上出现变异。

由此可见,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早,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晚,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

但是突变发生在叶芽还是花芽呢?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基因突变的特点之一是: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能预测。

师:既然任何生物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细胞都可能发生突变,那是不是突变很容易发生呢?根据调查,基因突变频率很低,高等生物中大约有十万个到一亿个生殖细胞中才会有一个生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低等生物,细菌、噬菌体突变频率更低,同一种生物不同的基因突变率也不一样。

由上述材料,你们能够分析出基因突变的另一个特点吗?是什么?生: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

师: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究竟有利还是有害呢?大家讨论一下,看看是有利还是有害,举个例子支持你的观点。

生:有的不好。

如白化病、色盲;有的好,如小麦矮杆能抗倒伏,微生物抗药性突变等。

师:总体看来,基因突变绝大多数是有害的,但也有少数有利,为什么是多害呢?因为任何一种生物都是长期进化过程的产物,它们与环境已经取得了高度协调。

如果发生基因突变就可能破坏这种协调关系。

因此基因突变对于生物往往有害,但少数是有利的。

比如说我们南方一般的农作物是不耐旱的,经不起干旱。

现在西南地区的旱情已经持续了大半年,没有水,农作物不能够生长,产量下降,要是这个时候,产生了基因突变,突变产生了抗旱基因,这种突变就是有利的。

师:(引导思考)同学们想想,我们能不能只让它进行有利的突变呢?生:这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