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大气环境监测实习报告
大气环境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我国大气环境治理水平,培养大气环境专业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设大气环境专业,并积极开展相关实习活动。
本人在某高校大气环境专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现将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实习单位:某市环境监测站实习岗位:大气环境监测员三、实习内容1. 大气环境监测基本原理与仪器操作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大气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仪器操作方法。
通过实习,我对大气环境监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以下几种监测方法:(1)气象观测: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的观测。
(2)污染物浓度监测:包括SO2、NO2、CO、O3、PM10、PM2.5等污染物的浓度监测。
(3)气象色谱法:用于测定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
(4)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测定大气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2. 实习项目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以下项目:(1)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对城市不同区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包括SO2、NO2、CO、O3、PM10、PM2.5等污染物的浓度监测。
(2)大气污染源调查:对工业企业和生活源进行污染源调查,了解污染物排放情况。
(3)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对大气污染事故现场进行应急监测,为事故处理提供数据支持。
3. 实习成果通过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掌握了大气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仪器操作方法。
(2)了解了大气污染源调查和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基本流程。
(3)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实习体会1. 大气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2. 大气环境监测是保障空气质量、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3. 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4. 通过实习,我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习总结1. 实习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实习单位提供了有力支持。
环境监测实习报告总结3篇

环境监测实习报告总结3篇环境监测实习报告总结篇1一、实习目的我们在学校学习了环境监测这门课,我们已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环境监测原理及技术方法,可是课堂上学习的只是一些理论知识,虽然我们也开了一些实验课,但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不能更好的掌握,通过这次的实习,更好的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实践相结合,了解他们之间的异同点,也更清楚地认识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距。
而且还更加了解了监测站的基本工作情况,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实习时间我于3月18号上午在太原市环境监测站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实习。
三、实习单位太原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实习过程(一)实习前准备复习环境监测理论知识,并了解监测站的基本情况。
(二)实习地点太原环境监测中心站(三)实习内容1、离子色谱(1)基本原理:离子色谱的分离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有3种分离方式,它们是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PIC)、离子排斥色谱 (HPIEC)和离子对色谱 (MPIC)。
用于3种分离方式的柱的填料树脂骨架基本都是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的共聚物,但树脂的离子交换功能基和容量各不相同。
HPIC用低容量的离子交换树脂,HPIEC用高容量的树脂,MPIC用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多孔树脂。
3种分离方式各基于不同分离机理。
HPIC的分离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HPIEC主要为离子排斥,而MPIC则是主要基于吸附和离子对的形成。
又分为高效离子交换色谱,离子排斥色谱,离子排斥色谱。
(2)离子色谱的优点①快速、方便对7种常见阴离子(F-、Cl-、Br-、NO2-、NO3-、SO42-、PO43-)和6种常见阳离子(Li+、Na+、NH4+、K+、Mg2+、Ca2+)的平均分析时间已分别小于8min。
用高效快速分离柱对上述7种最重要的常见阴离子达基线分离只需3min。
②灵敏度高离子色谱分析的浓度范围为低μg/L(1~10μg/L)至数百mg/L。
直接进样(25μL),电导检测,对常见阴离子的检出限小于10μg/L。
关于大气污染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大气污染研究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雾霾、PM2.5、臭氧等污染物的浓度不断攀升,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我参加了本次实习,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监测、数据分析及防治策略研究。
二、实习内容1. 大气污染监测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大气污染监测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通过使用激光雷达、粒子计数器、风向风速仪等设备,对大气中的PM2.5、NOx、SO2等污染物进行了实时监测。
同时,还了解了监测数据的传输、存储和处理方式。
2. 数据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我掌握了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研究发现,城市大气污染程度较高,尤其是在冬季雾霾天气时,PM2.5等污染物的浓度明显上升。
此外,工业区、交通沿线等区域污染物浓度较高,居民区相对较低。
3. 防治策略研究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我提出了以下大气污染防治策略:(1)优化能源结构。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降低污染物排放。
(2)加强工业污染治理。
对工业废气进行深度处理,确保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3)改善交通运输状况。
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提高车辆排放标准。
(4)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5)加强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
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大气污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掌握了大气污染监测、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
同时,实习过程中培养了我团队协作、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关注大气污染问题,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实习总结本次实习让我对大气污染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暴露出自己在环保知识方面的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环保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环保问题,共同呵护我们的家园。
大气环境监测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X环境监测站实习时间:2023年2月24日至2023年3月20日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我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学习并掌握大气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
2. 了解大气环境监测站的日常工作流程和规范。
3.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 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责任感。
二、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学习大气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大气污染物的采样、分析、监测等。
2. 参与日常监测工作:协助工程师进行大气污染物的采样、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校准等。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学习使用相关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4. 编写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写监测报告,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三、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大气环境监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如下: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更好地理解了课堂所学的内容。
2. 学会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共同分担工作,相互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责任感: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 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上级和来访人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大气环境监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今后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最后,我要感谢实习单位给予我的机会和指导,感谢同事们在工作中的帮助和支持。
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环境监测实习报告范文(二篇)

大学环境监测实习报告范文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监测技能,我所在的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一次环境监测实习。
本次实习持续了一个月,参与的环境监测项目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和土壤污染监测等。
通过实地实习和数据分析,我不仅增强了对环境监测的理论认识,还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习内容1. 空气质量监测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们被分配到一个城市的环保站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我们使用了专业的空气监测仪器,对不同地点进行了采样。
通过采样,我们获取了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浓度和氮氧化物浓度等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城市主要道路上的颗粒物排放量较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污染源。
此外,我们还使用了空气质量指数(AQI)来评估空气质量状况,了解污染程度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水质监测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们转到了一个水质监测站进行实习。
我们使用了各种水质采样工具,对不同区域的水进行了采样。
通过采样,我们获取了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和总磷含量等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了水质的基本情况和污染程度。
我们还使用了水质污染指数(WPI)来评估水质状况,并针对一些污染源提出了治理建议。
3. 土壤污染监测在实习的第三周,我们进行了土壤污染监测。
我们采集了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获取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及土壤的酸碱度等数据。
我们发现了一些重金属超标的地区,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我们还使用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来评估土壤污染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三、成果与收获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环境监测仪器,如何准确采集样品并进行分析,如何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通过实地实习,我深刻了解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桂林理工大学大气监测实习报告

桂林理工大学大气质量监测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1)了解大气监测工作的组成、步骤及其必须遵守的技术规范;(2)结合环境功能区划分与环境点布设的实际情况,熟悉大气监测的布点、取样的原则与技术方法;(3)掌握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SO2浓度、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NO2的浓度、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TSP浓度;(4)培养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二、监测对象的相关资料(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表1 污染源调查记录(2)基础资料的搜集①气象资料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气候受季风影响,一年的旱、涝、冷、热变化大。
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550小时以上平均气压为994·9百帕。
6月平均降雨量为346.9毫米,月平均温度26.3°C。
6-8月受夏季风影响,东南风较多,平均风速为1.2米/秒。
②地形及功能区划分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地貌以石山、丘陵为主,山地为辅。
地势趋于平坦,西北地势高,东南地势低。
位于国道321旁。
学校校园由宿舍区、教学区、施工地、附近居民区等工地组成,校园总面积3005亩。
③人口分布我们学校有学生23000人,主要分布在正北方向学生宿舍,西南博文宿舍,东南方向学生宿舍。
三、监测项目经过对以上的调查研究和相关资料的讨论及综合分析,决定对校园监测项目有:SO2、NO x、TSP 。
四、校园采样点的布设1.采样点的布设原则(1)在污染源比较集中地地方、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量点作为对照;(2)污染源较密集,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3)采样点的会走位应该视野应该比较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的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4)各个采样点的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其获得的监测数据只有可比性;(5)采样的高度根据检测母的而定,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应该将采样器或者测定仪器设置于常人呼吸带的高度,即在采样口应在离地面1.5m-2m处。
最新环境监测实习报告

最新环境监测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环境监测引言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一名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实习,与环保局的专业人士一起进行环境监测工作。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在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心得体会。
一、实习背景时间:2024年6月-2024年7月地点:某城市环保局二、实习任务1. 帮助组织采集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协助专业人士组织采集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首先,我们根据所在城市的气象条件和行政区域划分,确定了样本采集点的位置。
然后,我负责使用专业设备,如空气质量监测仪等,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采样。
采集到的样本包括PM2.5、PM10、CO、SO2、NO2等多项指标。
最后,我将采集到的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得到该地区的空气质量数据。
2. 参与水质监测工作。
除了空气质量监测,我还参与了水质监测工作。
具体而言,我负责协助专业人士对河流、湖泊等水体进行采样。
使用专业设备进行采样时,我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采样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采集到的样本包括COD、BOD、PH、溶解氧等参数。
在实验室中,我参与了样本处理、化学分析等工作,最终得到了水体的质量数据。
三、工作方法1.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为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在工作中严格遵循了操作规程。
在采样前,我详细了解了样本采集的目的和步骤,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采样过程中,我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采集,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在实验室分析过程中,我严格掌握分析方法,并按照要求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 加强团队合作。
环境监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多个人员之间的协作。
在实习期间,我积极与专业人士沟通交流,学习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
同时,我也主动与其他实习生进行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校园环境监测实训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学生对环境监测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校园环境监测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设备,培养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目的1. 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2023年x月x日实习地点:我校校园环境监测实验室四、实习内容1. 环境监测基本原理及方法(1)水质监测:主要监测校园内河流、湖泊、池塘等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磷、氨氮等指标。
(2)空气质量监测:主要监测校园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2.5、PM10)等指标。
(3)土壤污染监测:主要监测校园内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指标。
2. 环境监测设备操作(1)水质监测设备:COD测定仪、BOD测定仪、总磷测定仪、氨氮测定仪等。
(2)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烟气分析仪、颗粒物测定仪等。
(3)土壤污染监测设备:土壤样品采集器、土壤重金属测定仪等。
3.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校园环境质量状况。
1. 实习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设备。
(2)熟悉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3)分组,明确各组成员的职责。
2. 实习实施(1)水质监测:采集校园内河流、湖泊、池塘等水体样品,使用COD测定仪、BOD 测定仪、总磷测定仪、氨氮测定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2)空气质量监测:使用烟气分析仪、颗粒物测定仪等设备,对校园内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
(3)土壤污染监测:采集校园内土壤样品,使用土壤样品采集器、土壤重金属测定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3. 数据分析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校园环境质量状况。
六、实习总结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环境监测实训,我们掌握了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设备,提高了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实习要求与目的 (2)2实习内容 (2)3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2)3.1 监测方案的制定 (2)3.2 实验目的 (2)3.3 实验方法 (2)3.4 实验仪器 (3)3.5 实验操作方法 (3)3.5.1布点 (3)的测定 (3)3.5.2SO23.5.3NO X的测定 (7)4 TSP的测定 (10)4.1 滤膜准备 (10)4.2 采样 (10)4.3 称重 (10)4.4 TSP数据处理 (10)4.5 结果与讨论 (11)5 空气污染指数(API)的计算 (11)6 空气质量结果分析 (14)7 校园噪声监测 (14)7.1 测量条件 (14)7.2 监测步骤 (14)7.3 数据记录 (15)7.4 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19)7.5 数据处理与分析 (19)7.6 校园声环境质量评价 (25)7.7 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建议 (25)8 校园空气质量汇总 (25)9 实习心得 (27)10 参考文献 (27)1 实习要求与目的通过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任务及在环境保护中所处的地位;2、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流程,内容;3、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4、扩大知识面,补充课堂与学校实验室所学习不到的知识与内容;5、发现自身知识水平的不足,有利以后学习中有目的的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2 实习内容校园环境质量监测。
结合水、气、土壤、噪声等校园环境,分组选题,开展监测方案设计,组织课堂讨论,形成实施方案;进行现场采样、现场分析和实验室分析,分析实验数据,编写总结报告,将研究结果在“福建工程学院”校园网站上发布。
本次实习内容: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3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3.1 监测方案的制定拟订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预处理、采用方法、质量保证等有关内容。
3.2 实验目的⑴根据布点采样原则,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布点⑵确定正确的采样时间和频率⑶掌握测定空气中SO2、NO X和TSP的采样和监测方法⑷根据三项污染物测定结果,计算API,并能正确描述空气质量状况3.3 实验方法⑴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⑵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⑶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3.4 实验仪器⑴多孔玻板吸收管(棕色和无色), 多孔玻板吸收瓶⑵双球玻璃管(内装三氧化铬—石英砂)。
⑶空气采样器⑷分光光度计⑸比色管10ml⑹中流量采样器(7)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8)气压计。
(9)温度计。
(10)分析天平:(感量0.1mg)。
3.5 实验操作方法3.5.1 布点按照布点采样原则,用功能区布点法进行布点3.5.2 SO2的测定①标准曲线的绘制:取14支10ml具塞比色管,分A、B两组,每组7支,分别对应编号。
A组按下表配制标准溶液系列:B组各管加入1.00mL0.05%PRA溶液,A组各管分别加入0.5mL0.60%氨磺酸钠溶液和0.5ml1.5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再逐管迅速将溶液全部倒入对应编号并盛有PRA 溶液的B管中,立即具塞混匀后放入显色15分钟,用1cm比色皿,在波长577nm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整个测定过程在25℃空调中进行.②采样短时间采样: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高低,采用内装10.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L/min流量避光采样60分钟。
采样时吸收液温度的最佳范围在23—29℃范围。
24h采样:用内装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0.2~0.3L/min的流量采样。
吸收液温度须保持在23℃~29℃。
③样品测定:采样后样品放置20min,以使臭氧分解。
短时间样品:将吸收管中样品溶液全部移入10ml比色管中,用甲醛吸收液稀释至标线,加0.5ml氨磺酸钠溶液,混匀,放置10min以除去氮氧化物的干扰,以下步骤同标准曲线的绘制。
24h样品:将吸收瓶中样品全部移入50ml容量瓶(或具塞比色管)中,用甲醛吸收液稀释至标线。
吸取适量样品溶液(2~10ml于10ml比色管中,用吸收液稀释至标线,加0.5ml氨基磺酸钠溶液,混匀,放置10min以除去氮氧化物的干扰,以下步骤同标准曲线的绘制。
④SO2数据处理:(标明采样地点、温度、大气压、流量、时间)(1)绘制标准曲线:图1 SO 2标准曲线(2)采样情况地点: E 区宿舍区,食堂门口 流量: 0.5 L/min第二次有3辆车经过,第三次又5辆车经过,第四次有2辆车经过 (3)样品的测定:按下式计算空气中的SO2的浓度:atV V bV a A A C •--=00式中:C ——空气中的SO2的质量浓度,mg/m ³; A ——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0A ——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a ——所绘制标准曲线的截距; b ——所绘制标准曲线的斜率,μg ; 0V ——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L ; t V ——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 ;a V ——测定时所取样品溶液的体积,mL 。
(4)结果与讨论:实验过程中引起误差的原因有很多,为了减小误差应注意:1.温度对显色影响较大,温度越高,空白值越大。
温度高时显色快,褪色也快,所以采样时用恒温加热套控制显色温度,也控制好显色时间;2.将A组管中的溶液迅速倒入B组管,目的是使碱性溶液在瞬间转变为强酸性溶液,达到显色反应的酸度要求。
A组管中的溶液应倒干净,否则会引入分析误差;3.除去氮氧化物的干扰,需加入氨磺酸钠,不能用氨基磺酸铵,因为铵离子会与NaOH结合为氢氧化铵,不利于分解化合物释放出SO2;4.样品溶液中如有混浊物,则应离心分离除去;5.测定吸光度时,操作要准确、敏捷,不要超过颜色的稳定时间,以免结果偏低;6.六价铬能使紫红色络合物褪色,产生负干扰,故应避免用硫酸——铬酸洗液洗涤所用玻璃器皿;7.用过的具塞比色管及比色皿应及时洗涤,否则红色难于洗涤。
具塞比色管用(1+4)盐酸溶液洗涤,比色皿用(1+4)盐酸加1/3体积乙酸混合液洗涤;8.吸收管也应及时洗涤。
9.显色温度与时间的关系3.5.3 NO X的测定①标准曲线的绘制:取7支10ml具塞比色管,按下表配制标准系列。
摇匀,避开阳光直射,放置20min,用1c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在54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②采样:用一支内装10.00ml采样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进气口接氧化管,并使管口略微向下倾斜,以免当潮湿空气将氧化剂弄湿,而污染吸收液.将吸收管的出气口与大气采样器相连接。
以0.3L/min的流量抽取空气30-40分钟,若氮氧化物含量很低,可增加采样量,避光采样至吸收液呈微红色为止,记录采样时间和地点,密封好采样管,带回实验室当日测定。
若吸收液不变色,应延长采样时间采量应不少于6L。
应测定采样现场的温度和大气压力并作好记录。
③样品测定:采样后,放置15min,将样品溶液直接移入1cm比色皿中,按绘制标准曲线的方法和条件测定试剂空白溶液和样品溶液的收光度。
④NO2数据处理:(标明采样地点、温度、大气压、流量、时间)(1)绘制标准曲线:图2 NOx的标准曲线(2)采样地点:E区宿舍区,食堂门口流量:0.4 L/min第二次有3辆车经过,第三次又5辆车经过,第四次有2辆车经过(3)样品的测定:按下式计算空气中NOx 的浓度。
atV V bV a A A C •--=00×1/f式中:C —空气中NOx 的浓度(以NO2 计,mg/m ³);A 、A0—分别为样品溶液和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b 、a —分别为标准曲线的斜率(吸光度·mL/μg)和截距; V —采样用吸收液体积(mL);V0—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L); f —Saltzman 实验系数,0.76;t V ——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 ;a V ——测定时所取样品溶液的体积,mL 。
(4)样品的测定:(5)结果与讨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 制作标准曲线时,加亚硝酸钠时应均匀缓慢;2.吸收液应为无色,宜密闭避光保存;如显微红色,说明已被污染,应检查试剂和蒸馏水的质量;3.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管适于相对湿度30%-70%条件下使用,发现吸湿板结或变成绿色应立即更换;4. 用过的吸收瓶、比色管、比色皿应及时洗涤,比色皿用(1+4)盐酸加1/3体积乙酸混合液洗涤。
4 TSP 的测定4.1 滤膜准备用光照检查滤膜, 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然后将滤膜放 在平衡室内平衡24h,并称重(精确到0.1mg) 记下滤膜重量. 将其平展地放在光滑洁净的纸袋内.4.2 采样到达采样点后, 将已恒重的滤膜用小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夹的网托上,拧紧采样夹,以100L/min 的流量采样1h 。
采样5min 后和采样结束前5min 各记录一次压力值. 采样后,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毛”面朝内,以采样有效面积的长边为中线对叠好,放回表面光滑的纸袋内.4.3 称重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 ,迅速称重,读数准确至0.1mg 。
4.4 TSP 数据处理称量和计算:将采样滤膜在与空白滤膜相同的平衡条件下平衡24 h 后,用分析天平称量(精确到0.1 mg),记下重量(增量不应小于10 mg),按下式计算TSP 含量:TSP 含量(μg/m 3)=TQ W W ••-90110)(式中:W1—采样后的滤膜重量(g);W0—空白滤膜的重量(g); Q —采样器平均采样流量(L/min); T —采样时间(min)。
样品的测定:4.5 结果与讨论1.采样前有下雨,空气中的粉尘大多被沉降,所以测得的TSP量属于正常的范围,空气质量良好。
2.采样时,如果在测量仪器周围有人干扰,会使得测量的结果偏大。
3.采样后应注意将采样头直立带回实验室测量,不可将其倒置,以防止采集的样品遗失。
5 空气污染指数(API)的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是一种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
它将常规监测的几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经过处理简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质量和污染程度,具有简明、直观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空气污染指数(API)是指将空气中的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质量浓度限值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量纲为一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的描述和比较污染的程度。
根据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特点,以SO2、NOx 和TSP 作为计算API 的暂定项目,并确定API 为50、100、200时,分别对应于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日均值的一、二、三级标准的污染浓度限值,500则对应于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危害的污染水平。
API 的计算方法:1、内插法计算各污染物的分指数In ;2、APImax(I1,I2…Ii,…In);3、该指数所对应的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的首要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