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的防坍塌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暗挖隧道突泥涌水、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暗挖隧道突泥涌水、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暗挖隧道突泥涌水、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暗挖隧道,指在地下进行的挖掘工程,通常用于交通运输、水利、矿山等领域。

由于挖掘工程的特殊性质,暗挖隧道事故时有发生,其中突泥涌水、坍塌是比较常见的事故类型。

该专项应急预案旨在制定一套应对暗挖隧道突泥涌水、坍塌事故的应急预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和对人员财产的伤害。

二、组织机构1. 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是本应急预案指挥机构,由主要领导、技术及专家组成。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应急预案制定、实施、检查、评估、修改等工作进行统筹协调。

2. 指挥部指挥部是应急现场指挥机构,由事故发生单位、消防机构、医疗救援机构、公安机构、环保部门、媒体等单位派遣代表组成。

指挥部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的通报、调度和指挥,及时有效地开展事故处理工作。

3. 救援队伍救援队伍由政府行政机关、消防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单位派遣的应急救援人员组成。

救援队伍主要负责快速救援被困人员、清理事故现场、保障伤者的医疗救援、进行事故调查等工作。

4. 防护设备防护设备主要包括呼吸器、照明设备、救生器材等,保证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进行救援时的人身安全。

三、应急预案流程1. 应急响应一旦发生突泥涌水、坍塌等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响应,确保救援行动的及时、有序。

2. 现场指挥由指挥部负责事故现场指挥,确定事故性质、危害程度、事故范围和可能受影响的区域等信息,以便制定有效的救援方案。

3. 事故调查救援队伍在保护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对事故现场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及时掌握事故情况,避免事故扩大。

4. 人员救援对被困人员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如施救、搜救、抢救、救援等,保证人员安全。

5. 清理事故现场迅速清理事故现场,恢复交通、供水、供电等生产生活,保障群众利益。

四、应急预案注意事项1. 明确职责各单位要明确职责,切实履行职责,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

2. 做好预案演练应急预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产物,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隧道坍塌应急预案

隧道坍塌应急预案

隧道坍塌应急预案隧道坍塌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来保护人员的安全,并尽快进行救援和恢复工作。

以下是一份隧道坍塌应急预案的建议:1. 紧急通知: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应急管理部门、交通部门、消防部门、救援机构等。

同时,及时向周边居民发布警示通知,告知他们采取安全措施。

2. 人员撤离:安排相关人员尽快撤离隧道,并进行组织指导,确保他们安全有序地离开危险区域。

同时,对有可能被困在隧道内的人员进行搜救和救援。

3. 隔离封控:立即对坍塌位置进行封控,禁止非救援人员进入,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同时,安排警力和安全人员维持秩序,防止群众靠近或触碰坍塌区域。

4. 救援组织:成立救援指挥部,统筹调配救援力量和物资。

包括消防、救护、抢险队伍等。

根据实际情况,可能还需要协调其他专业救援队伍的支持。

5. 搜救救援:对被困人员进行搜救和救援工作,优先考虑生命安全。

同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适当的救援方法,如使用救援器械、破拆设备等。

6. 疏导交通:在坍塌发生的附近设立交通管制点,引导交通流量绕行。

同时,根据情况调配额外的交通警力,疏导现场交通,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7. 危险源控制:针对可能导致二次坍塌或其他危险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如加固支撑结构、清理隧道内的杂物等。

8. 媒体通报:及时向媒体通报灾情和救援进展,增加信息透明度,减少谣言传播。

9. 恢复工作:在救援工作完成后,开始隧道的恢复和修复工作,包括检查并修复可能的结构损坏、清理危险物质等。

10. 事故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应急预案框架,具体的内容需要根据不同隧道的特点和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隧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预案进行演练和更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隧道作业安全应急预案(3篇)

隧道作业安全应急预案(3篇)

隧道作业安全应急预案危急后果:人员伤亡为确保本项目隧道施工生产安全,实现安全生产无亡人目标,确保一线工人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项目部隧道施工实际,制定本预案。

预防措施:1建立隧道作业安全应急小组,隧道队安排专职安全员,负责___小时监测、检查隧道施工安全情况,重点监测隧道掌子面掘进工作各项安全指标是否在安全范围内,检查洞内未初期文护和二次衬砌地段的围岩变化情况。

2、___作业过程中,现场必须由安全员和___员进行涉爆作业,其他任何人员严禁接触___器材。

3、放爆后,未达到规定时间或炮声统计与装药数不否的,应延长时间后再入现场,发现哑炮要严格按照___作业操作规程进行,隧道开挖___人员要对掌子面危石进行彻底的排除,排危石时要安排人在监测围岩情况,有危险时及时通知作业人员撤离。

4、各作业队安全设施要齐备、可靠,现场作业人员要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发现任何安全隐患二作业人员、现场安全员有权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及安全小组汇报。

5、隧道施工队要按要求认真登记现场火工品消耗情况,随时接受项目部安保科和地方公安部门的检查。

应急响应:1、一旦出现隧道场塌,任何人可在第一时间向现场安全员、作业队负责人、项目部安保科报告,并___施工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在现场设置隔离带,防止他人误入危险区。

2、出现人员被困或受伤时,现场救急领导小组有权征用管区内任何施工单位的机械、车辆、人力等,全力以赴进行现场救援,努力把伤亡降低到最低限度,任何单位、领导和个人必须严格服从调配命令,并积极配合抢险。

对受伤人员应在第一时间联系青田县人民医院或中医院,拨打120急救电话。

对砸伤、机械损伤等出现大量出血、休克或其他严重症状的人员,注意控制伤情,要___人员采取预救措施,做好现场紧急救治。

3、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安全人员、项目部安保科在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现场救治,安排车辆等其他相关事项。

4、在___抢险时,施工单位应及时___人员将可转移的设备物资转到安全地点,尽量减少损失。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1. 事故概述
坍塌事故是指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工程结构因受力过大或设计、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导致倒塌或崩溃的突发事件。

这种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来应对。

2. 应急预案内容
(1)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一旦发生坍塌事故,立即通知
消防、急救等相关部门赶到现场,确保人员安全,并组织人员进行紧急救援。

(2)灾后处置:坍塌事故造成的灾情较为严重,需及时组织
救援队伍对伤员进行救治和疏散,清理现场并进行抢险。

(3)危险源控制:对发生坍塌事故的区域进行封闭,确保无
人员再进入危险区域,避免二次伤害。

(4)危机公关:对外发布坍塌事故情况,安抚受害者家属和
社会公众的心理,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5)事故调查与监督: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对相关责任人和单位进行严肃问责,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实施措施
(1)加强检查:加大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2)组织演练:定期组织坍塌事故应急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

(3)完善应急预案:不断完善坍塌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对应急情况的快速处置和应对能力。

坍塌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需要我们加强对这类事故的防范和应对。

通过完善应急预案和加强应急演练,可以提高对坍塌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隧道围岩坍塌应急救援预案模版

隧道围岩坍塌应急救援预案模版

隧道围岩坍塌应急救援预案模版1. 事故背景隧道围岩坍塌是一种严重的安全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交通中断等严重后果。

为了有效应对此类事故,制定并实施应急救援预案是十分必要的。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2.1 救援指挥部成立由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专业机构组成的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2.2 救援队伍组织建立并培训专业救援队伍,包括医疗救援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等。

3. 应急通信与报警3.1 建立健全通信系统确保救援指挥部与现场救援人员之间的通信畅通,采用多种通信手段,包括无线电通信、手机通信、网络通信等。

3.2 建立报警机制对于围岩坍塌事故及时发现,应建立报警机制,指定相关责任人进行报警,并及时通知救援指挥部。

4. 事故疏散与安全4.1 安全疏散通道确保隧道内有明确的安全疏散通道,并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保证其畅通无阻。

4.2 安全逃生设备在隧道内安装安全逃生设备,包括应急灯光、逃生通道指示牌等,以便被困人员快速找到逃生通道。

4.3 安全疏散训练对于隧道使用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疏散训练,提高其应急反应能力和逃生技能。

5. 快速救援与抢救5.1 快速救援措施一旦发生围岩坍塌事故,应立即启动快速救援措施,包括派遣救援队伍、现场勘查、伤员救治等。

5.2 抢救被困人员对于被困人员,应采取合理的救援方法,包括搜救犬的使用、扩大救援通道等,尽快将被困人员救出。

5.3 伤员救治将伤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域,进行紧急救治,然后安排抢救任务和医疗救护。

6. 应急物资与装备6.1 准备应急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包括照明设备、第一救护箱、呼吸器材、食品和水等,以提供给伤员和被困人员使用。

6.2 确保应急装备保证应急装备的完好性和可用性,包括救援工具、救生绳索等。

7. 应急演练与培训7.1 定期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围岩坍塌事故,考验救援队伍的应对能力。

7.2 培训与交流组织对救援队伍的培训与技能提升,定期进行经验交流与总结,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DBJ08-903-200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编制。

二、预案目的为保障隧道施工安全,降低隧道坍塌事故造成的损失,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旨在明确隧道坍塌事故应急响应程序,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应急救援。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工程范围内隧道坍塌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1)指挥长:由项目经理担任,负责全面领导应急救援工作。

(2)副指挥长:由项目总工程师、项目安全总监担任,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

(3)成员: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应急响应、现场救援、物资保障、信息报送等工作。

2. 应急救援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等工作。

(2)安全警戒组:负责现场安全警戒、交通管制、疏散群众等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现场救护等工作。

(4)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调拨、分发等工作。

(5)信息报送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整理、上报等工作。

五、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发生(1)现场人员立即向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

(2)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应急救援小组。

2. 现场救援(1)现场救援组立即开展救援工作,搜救被困人员。

(2)安全警戒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必要时送往医院。

3. 物资保障物资保障组根据救援需要,及时调拨应急救援物资。

4. 信息报送信息报送组及时收集、整理事故信息,向指挥部及相关部门报告。

六、应急响应终止1. 指挥部根据救援情况,决定是否终止应急响应。

隧道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隧道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隧道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 隧道坍塌界定按照公路隧道施工细则(JTG/T F60—2009)和铁路隧道施工规范的规定,塌方类型的量化指标如下:小型塌方:塌方量小于300m3;中型塌方:塌方量300~1000m3;大型塌方:塌方量1000~5000m3。

为了便于隧道坍塌的应急处理,对隧道小于小型塌方规模的坍塌,其坍塌的量化指标如下:局部坍塌:坍塌面积小于10m2,塌方量小于20m3;小型坍塌:坍塌面积 10~30m2,塌方量小于60m3;大型坍塌:坍塌面积大于30m2,塌方量小于300m3。

1.2 事故类型隧道坍塌事故类型按发生坍塌位置可分为:洞身围岩坍塌、掌子面坍塌、洞门坍塌,其中洞门坍塌属于地表滑移塌方范畴。

本“隧道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适用于洞身围岩坍塌和掌子面坍塌。

1.3 常见的事故发生地质条件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当穿越特殊围岩和不良地质地段,如:富水软弱围岩、破碎围岩、岩溶地区、地质断层、软弱夹层、含水砂层、垂直节理黄土围岩、以及隧道浅埋等,容易发生隧道坍塌、突泥、突水事故。

1.4 事故的危害程度分析及风险等级判定当隧道施工发生坍塌事故时,如抢救不及时或方法错误,容易造成群死群伤,后果严重,因此有必要对隧道坍塌的危害进行分类和评估,在发生险情时避免盲目采取措施,需分类别处理,分类如下表:2.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急工作组、应急专家组组成。

应急组织体系见下框图。

2.1 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由分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派出副组长:分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司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组员:分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事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等职责:(1)根据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指令,负责现场应急指挥工作,针对事态发展制定和调整现场应急工作方案,配合协调地方政府应急救援工作;(2)负责协调、督促事发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件升级和次生事故的发生;(3)负责整合、调配现场应急资源,协调外部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4)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保证现场与公司之间信息传递的及时与畅通;(5)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地方政府汇报应急处置情况;(6)负责现场有关的新闻发布工作;(7)收集、整理应急处置过程有关资料,编写现场应急工作总结报告;(8)核实应急状态解除条件,并向上级请示应急状态的解除。

隧道塌方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隧道塌方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隧道塌方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监控措施
1、建立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健全管理机制,定期检查工程进度,查看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2、完善检测设备,安装国家规定或行业标准的探测设备,定期对隧道温度、湿度、压力、振动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发生塌方。

3、监控工程抽水,厌氧抽水,若出现渗水及岩体破坏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关闭工程,避免发生塌方事故。

4、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全程把控施工质量。

5、及时对施工建筑物进行维护,确保环境安全。

6、定期检查隧道周围地形及地质条件,及时发现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塌方。

7、安装及时防护系统,如雨水流量、地震报警等,及时警报,预防发生塌方。

二、应急预案
1、建立应急预案,实行安全责任制,对可能发生塌方的工程组织专家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发生塌方。

2、严格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检修等防止发生塌方。

3、制定防灾预案,制定应急处置措施,严格执行,定期演练,准备应急救援物资,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塌方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总则 (3)1、工程特点 (1)2、应急抢险预案的方针、原则与目的 (3)3、编制的依据.........................................4二、应急策划 (4)1、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4)三、应急准备 (5)1、机构与职责 (5)2、工作职责 (6)3、施工单位抢险救援职责 (9)4、应急资源 (10)5、抢险救援队伍 (11)四、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14)五、应急救援行动程序....................................14 1、响应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4)2、事故发生区 (15)3、应急指挥中心 (16)4、通告程序 (17)5、报警电话须知 (17)六、应急响应 (18)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1、人员财产保护 (20)2、采取的主要技术处理方案 (22)八、现场恢复 (28)九、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 (28)十、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28)十一、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28)十二、培训和演练 (29)十三、救援方案与措施 (30)十四、应急救援预案经费开支 (34)十五、奖惩 (34)十六、报告程序..........................................34十七、急救箱(包)配置...... . (36)十八、抢险救援装备保障 (37)十九、抢险救援物资保障 (38)隧道坍塌应急预案一、总则1、工程特点笔架山隧道位于天水市麦积区立远乡、三岔乡,本工区笔架山隧道进口段总造价161021924元,起讫里程DK703+067—DK706+300,全长3233m,其中Ⅱ级围岩1040m,采用全断面法开挖;Ⅲ级围岩1535m、Ⅳ级围岩580m,采用三台阶法开挖;暗洞Ⅴ级围岩52.5m,采用三台阶加临时横撑法开挖;进口段明洞25.5m。

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地貌隧道地处渭河南岸南陇山与西秦岭北缘过渡带的中山区,地面高程一般为1003—1750m,自然坡度多位30°—60°,通过区地形起伏较大,山势陡峻,河流曲折,呈峡谷地貌景观。

(2)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隧道工程范围涉及主要岩性为燕山期花岗岩,表层覆盖第四系全心统坡积黏质黄土、细角砾土、卵石土。

2)地质构造本隧道在大地构造上属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区内断裂构造活动频繁。

前印支期以区域性褶皱和韧性变形为特征,印支期在强烈的区域右行扭动应力作用下,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弧形构造带,奠定了测区基本构造格局。

(3)水文地质隧道通过沟谷十分发育,呈树枝状分布,沟谷中地表水发育,流量较大,基本为长年流水。

交川沟和巨寺沟内汇集了沿途多条沟谷内的地表水、水量较大。

隧道内地下水以松散岩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松散岩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沟谷去第四系全新统砂、卵石、漂石土中,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燕山期浸入的花岗岩中,分为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两类,隧道洞身通过区岭脊段落地下水主要为后者。

基岩风化裂隙水赋予花岗岩全风化和强风化中,构造裂隙水在整个隧道内均有分布。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为隧道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沟谷区砂、卵石、漂石土层埋藏浅,透水性好,储水条件较好,接受沟谷中地表水的补给,并以垂向渗透补给其下部基岩裂隙水;下部基岩节理、裂隙为地下水的净流通道,沟谷为地下水的排泄区。

地下水水质良好,对混凝土不具氯岩、硫酸盐侵蚀性。

(4)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1)不良地质隧道进口上基岩坡面岩体风化严重,局部零星岩石易与母体脱离,产生零星掉块现场,对隧道洞口工程有一定危害。

2)特殊岩土隧道出口第四系全新统坡积黏质黄土具Ⅰ级非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度约3—5m。

第四系全新统坡积黏质黄土承载力低,属于松散土,松软涂层厚度3—6m。

本工区管段的特殊岩土主要有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膨胀岩、松软土、软弱黏性土。

(5)气候本隧道区内年平均气温11℃,极端最高温度38.2℃,极端最低温度-19.2℃,最冷月平均气温-0.7℃,年平均降雨量520.1mm,年平均蒸发量1362.9mm,平均相对湿度67.2%,最大风速21.0m/s,年平均八级以上大风日数2.3天,最大积雪厚度17cm,最大季节冻土厚度66cm。

(6)地震动参数本隧道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八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

(7)环保、水保、文物保护情况线路穿越小陇山国家森林保护区,线路沿线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施工对环境影响较大。

危险源辨识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附表1)2、应急抢险预案的方针、原则与目的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应坚持“预防为主、应急有备,以人为本、科学救援”的方针,遵循“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专业救援”的原则。

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宝兰客专1标二工区工程工区建设期间的突发性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并结合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主要内容包括:1、启动应急预案的目的;2、组织机构的组成;3、出现险情时应采取的主要方案和技术措施等;4、对周边环境(地面管线、建筑物等)的保护等。

3、编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2007]493号);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6、《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导意见》(铁建设[2010]88号);7、《铁路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总建设【2014】168号);8、《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兰新铁安质〔2011〕29号);9、《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细则》(兰新铁安质〔2011〕35号)。

1、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认真组织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隧道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

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详见下图。

图1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程程序图1、机构与职责为加强对事故应急救援的领导,工区成立处置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简称: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工区长担任,副组长和组员由工区的相关管理人员担任。

一旦发生隧道施工坍塌安全事故,工区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

1、机构,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申世杰副组长:李静波、全斐、李鹏、胡进启组员:李杰、曾龙龙、吕天津、李万祥、闫文斌、杨孝品下设8个小组:①、对外协调组;②、技术处理组;③、警戒保卫组;④、抢险救援组;⑤、医疗救护组;⑥、物资及后勤保障组;⑦、监测评估组;⑧、安置处理组。

2、工作职责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研究、审批抢险方案;接到应急通知迅速组织各应急处理小组赶到现场进行抢险救援;组织、协调各方抢险救援的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等;保持与上级领导机关的通信联系,及时发布现场信息。

负责现场救护与处理,在现场处理完后加强对生产的恢复,保障施工生产。

(1)、组长(应急总指挥)职责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启动。

负责事故应急行动期间各单位的运作协调,按照应急预案合理布置应急策略,和事故现场指挥者协同工作,保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①、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②、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③、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④、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做出安排;⑤、在施工现场实行交通管制,协作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⑥、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2)、副组长职责①、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②、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援活动;③、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④、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信联系,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3)、对外协调组职责①、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②、保障通信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③、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时对外联络。

(4)、技术处理组职责①、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②、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③、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④、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5)、警戒保卫组职责①、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②、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③、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6)、抢险救援组职责①、实施抢险救援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②、寻找受害者转移至安全地带;③、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④、抢险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7)、医疗救护组职责①、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②、使重度受伤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③、协作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伤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伤者。

(8)、后勤保障组职责①、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需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资的供给;②、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资及设备。

(9)、监测评估组职责①、按照项目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监测评估工作大纲,明确工作范围、内容、目标和依据,确定监测评估工作制度、程序、方法和措施。

(10)、安置处理组职责①、在负责救援过程中安全监督及事故处理工作。

②、进行对外联络、车辆调配工作、现场组织救援伤者及护送、转院等具体工作,并调动本工区人员进行现场救护。

3、施工单位抢险救援职责(1)、施工单位项目部为现场抢险救援责任主体,抢险救援职责主要有:①、施工单位及其上级机构主要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险救援;②、及时按规定程序上报事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③、负责组织对Ⅳ级响应事故的抢险救援,协调地方救援力量。

④、组织施工项目部救援队伍进行事故现场应急处置;⑤、提供救援必须的施工日志和相关资料;⑥、负责事故现场基本情况调查,监控事故环境;⑦、参与研究确定救援方案;⑧、组织本单位救援队伍及物资设备,按上级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实施救援。

4、应急资源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工区根据潜在事故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