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培训课件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培训PPT课件

科学技能教育目标 ——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 识。
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 分类:把一组物体按特定标准加以区分 (1)学会按物体的外部特征(颜色、形状、大小)或用途
进行分类; (2)对某些熟悉的物体可以学习按本质属性(如在水中的
沉浮状态)分类;
测量:测定物体数量特征的过程。 思考:找出事物间关系,学习比较和概括,
确立目标
科学知识:获得哪些经验,形成哪些初级科学 概念
科学方法:使幼儿哪些能力得到发展,形成哪 些技能,学习哪些方法
科学情感:情感态度和个性品质的培养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科学情感态度目标 1、3—4岁 (1)乐意参加科学活动 (2)喜爱动植物,能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 (3)开始表现出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
(3)能通过观察知道物体数量的差别。
(4)能以词汇或简单的句子以及非言语的方 式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成人或 同伴进行交流。
(5)学习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产品的—5岁 (1)能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
发展观察力。
(2)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3)学习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4)能以自己的语言及符合、图象等方式描
述自己的发现,并与成人或同伴进行交流。
(5)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的方法,运用简 单工具进行制作活动。
3、5—6岁 (1)能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学习观察的
方法,发展观察力。 (2)能主动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
分类。 (3)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并学习正确的测
量方法。 (4)能以语言、图象、数字等方式与成人或同伴
科学领域目标解读
除4条是关于数学教育的目标外 1和5条是关于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 面的目标; 2和3条是关于科学方法和过程的目标; 知识的目标已然蕴藏在其他的目标之中。
幼儿园科学的教案(精选)ppt

教学内容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具有 科学性、趣味性,是否 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和探究欲望。
教学策略
反思教学策略是否得当 ,是否能够引导幼儿主 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
题。
教学评价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及时 、准确,是否能够促进 幼儿的自我反思和自我
调整。
总结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经验与不足
经验总结
总结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成功经验 ,如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
幼儿园科学的教案(精选)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目 录
•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 •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践案例 •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评价与反思
01 幼儿园科学教育 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01
02
03
培养观察力
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引 导幼儿学会观察周围的事 物,发现事物的特点和变 化。
确保实验安全,避免幼儿接触过热或 过冷的水,以及避免水进入眼睛。
01
02
准备实验材料
透明塑料盒、小石子、棉花、小水桶 等。
03
实验步骤
在塑料盒中放入小石子和棉花,倒入 水,将盒子密封后倾斜,观察水蒸气 的形成和凝结成水滴的过程。
05
04
实验结果
幼儿观察到水从液态到气态再到液态 的循环过程,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 。
等。
不足分析
分析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和问题,如教学资源不足、教师素 质不高等。
改进建议
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如加强教 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生命科学案例:动物的食物链
准备实验材料
幼儿园教师《幼儿指南中科学领域内容与目标》培训课件ppt

们最感兴趣的。 〖强调探究的对象应是幼儿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
科学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的事物 1.能对事物或现象
能仔细观察,发现 进行观察比较,发
其明显特征
现其相同或不同
2.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 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 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 影响因素,如影子、沉 浮等。
4.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 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 顺序。
5.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 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 保护环境。
▲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都是在感知、体验、 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得的,是探究过程的 必然结果。
2.能用多种感官或 2.能根据观察结果
动作去探索物体, 提出问题,并大胆
关注动作所产生的 猜测答案。
结果。
3.能通过简单的调
查收集信息。
4.能用图画或其他 符号进行记录。
1.能通过观察、比较与 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 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 事物前后的变化
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 自己的猜测。
3.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 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 行。
案例2:
特特四岁,坐在桌子旁边看着装有面粉、盐、沙子、水和油的容器,他将手指 伸进面粉里,然后举起手指并对着手指吹气,当面粉从手指上被吹掉时,他笑 了起来,接着他又把手指伸进盐里,他看着它,发现上面没有沾到什么东西, 特特拿来一个装水的罐子,倒出一些在一个空碗里,他把碗里的水晃荡了几分 钟,接着舀了几勺面粉放到水里并用勺子快速的搅动,这个过程中他非常投入, 他举起几勺这种混合物,倾斜勺子,使它滴落到碗里。重复做了几次后,他又 把一只手放在往下滴的混合物的下面,混合物便滴落到他手里。他笑着用两手 摩擦这种混合物,还举起来给另一个孩子看,说:“看看这是粘的!”接着又 把手伸到碗里的液体中去。
幼儿园科学领域PPT课件 (2)

05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 评价与反思
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
观察法
作品评价法
通过观察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如参 与度、探究能力、合作精神等,来评价幼 儿的学习成果。
根据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完成的实验报告、 手工作品等,评估其知识掌握程度和动手 能力。
测试法
反思日记
通过设计科学知识小测验,了解幼儿对科 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育的质量。
持续学习
鼓励教师持续学习科学教育的 新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
的教学水平。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实践。
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讲解科学与技术的定义、区别和联系 ,以及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介绍科技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以及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现代科技的应用
探讨现代科技在生活、生产、医疗等 领域的应用和实践。
创新与发明
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科 学假设和技术创意,培养其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科学领域PPT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目录
CONTENTS
•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 •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践案例 •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评价与反思
01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 重要性
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01
02
03
培养观察力
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引 导幼儿学会观察周围的事 物,发现事物的特点和变 化。
总结词
探索植物生长的过程,了解植物 生长所需的条件。
详细描述
通过PPT展示植物从种子发芽到 生长成株的过程,介绍植物生长 所需的阳光、水分、土壤等条件 ,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ppt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幼儿,根据 评估结果对实验教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以 提高教学效果。
06
实验教案改进与完善
实验教案反馈与调整
定期收集教师和学生 的反馈意见,了解实 验教案的优缺点。
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 流,分享教学心得, 共同提升教案质量。
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教 案的调整,改进不足 之处,强化优势。
05
实验教案实施
实验教案实施计划
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实验教案的教学目标,如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
力、探究精神等。
选择适宜的实验主题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 合的实验主题,如水的循环、 生物链等。
设计实验步骤
详细规划实验的步骤,确保实 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准备实验材料
根据实验主题和步骤准备所需 的实验材料,确保材料的充足
教师需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 括幼儿的参与情况、实验现象等,为 后续评估提供依据。
实验教案实施效果评估
分析实验结果
评价幼儿表现
根据实验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分析实 验教案的实施效果。
根据幼儿的参与度、操作能力、观察和思 考能力等方面评价幼儿的表现。
总结经验教训
反馈与调整
总结实验教案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
确保实验材料安全无毒, 避免使用可能对幼儿造成 伤害的物品。
引导观察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幼儿 观察实验现象,鼓励他们 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适度参与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 许幼儿参与实验操作,培 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协作 精神。
实验步骤操作演示
示范操作
教师首先进行实验步骤的演示,确保 幼儿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ppt

教学内容深度
评价教学内容的难度是否适合大班幼 儿,是否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教学组织能力
观察教师在活动中的组织能力,包括 课堂节奏把握、师生互动等。
教学资源利用
评估教师是否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 源,如教具、多媒体等。
幼儿评价
参与度
知识技能掌握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参与植物的种植和管理。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通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理解因果关系和顺序的概 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的意识,通过观察和种植植物, 让幼儿更加关注自然界的生命。
单知识。
制定活动计划
根据活动目标和内容, 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 包括活动流程、时间安
排等。
准备教具和材料
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实验 器材、教具、课件等, 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幼儿准备
01
02
03
04
知识准备
提前引导幼儿了解相关的科学 知识,激发他们对活动的兴趣
和好奇心。
心理准备
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帮 助幼儿克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记录表格
为幼儿准备记录实验过程和结 果的表格,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和表达能力。
03 活动过程
导入环节
激发兴趣
通过提问或展示有趣的科学现象 ,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
明确目标
简要介绍本次科学活动的主题和 目标,使幼儿对活动内容有大致 了解。
展开环节
实验操作
设计有趣的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 察科学现象,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引力》课件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引力》PPT课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到物体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引力。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磁铁和铁钉之间的引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到物体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引力。
难点:让幼儿理解磁铁和铁钉之间的引力。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展示磁铁和铁钉的图片,以及物体间引力的现象。
2. 实验材料:磁铁、铁钉、小铁块、木块等。
3. 教学道具:磁铁挂件、铁钉挂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PPT课件,展示磁铁和铁钉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吗?”2. 实验一:磁铁和小铁块(1)教师向幼儿展示磁铁和小铁块,提问:“你们猜猜看,磁铁和小铁块之间会发生什么现象?”(2)教师进行实验,将磁铁靠近小铁块,观察它们之间的引力现象。
(3)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为什么磁铁能吸引小铁块?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3. 实验二:磁铁和铁钉(1)教师向幼儿展示磁铁和铁钉,提问:“你们猜猜看,磁铁和铁钉之间会发生什么现象?”(2)教师进行实验,将磁铁靠近铁钉,观察它们之间的引力现象。
(3)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为什么磁铁能吸引铁钉?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4. 实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现象,得出物体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引力。
5. 想象环节:教师出示磁铁挂件和铁钉挂件,引导幼儿想象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引力现象。
五、作业:1. 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引力现象,如磁铁吸附铁器、地球吸引物体等。
2. 家长协助幼儿用磁铁和铁钉进行创意绘画或制作小作品,体会引力带来的乐趣。
3. 家长记录幼儿在观察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与教师沟通交流。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引力现象,如地球吸引物体、磁铁吸附铁器等。
2.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共同制作引力主题的小作品,如磁铁钓鱼、铁钉悬挂等。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培训资料课件

PPT学习交流
7
目标一: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体现了对幼儿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的高度重视。 (强调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好奇、好问、好探究
★明确“好奇心和兴趣”是科学探究中的首要 目标。
★自然的、幼儿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 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 (强调探究的对象应是幼儿身边的感兴趣的 事物)
PPT学习交流
《指南》科学领域的理解与 实践
PPT学习交流
1
一、阅读《指南》中“科学”领域的引 言,思考:
《指南》中“科学”领域体现了哪
些核心理念?
PPT学习交流
2
1、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 探究 解决问题 尝试发现
PPT学习交流
3
2、幼儿科学学习的价值追求
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 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 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
弊。
PPT学习交流
保护环境。
12
▲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都是在感知、体验、 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得的,是探究过程的 必然结果。
▲这些事物和现象涉及到 动植物、物质与材料、天气与季节、科技、 环境 等,是探究的载体, 幼儿乐于探究的态度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师的支持
• 给孩子自由、自主的空间;
• 材料适宜,能引发幼儿探究
PPT学习交流
18
案例2:
特特四岁,坐在桌子旁边看着装有面粉、盐、沙子、水和油的容器,他将手指
伸进面粉里,然后举起手指并对着手指吹气,当面粉从手指上被吹掉时,他笑 了起来,接着他又把手指伸进盐里,他看着它,发现上面没有沾到什么东西, 特特拿来一个装水的罐子,倒出一些在一个空碗里,他把碗里的水晃荡了几分 钟,接着舀了几勺面粉放到水里并用勺子快速的搅动,这个过程中他非常投入, 他举起几勺这种混合物,倾斜勺子,使它滴落到碗里。重复做了几次后,他又 把一只手放在往下滴的混合物的下面,混合物便滴落到他手里。他笑着用两手 摩擦这种混合物,还举起来给另一个孩子看,说:“看看这是粘的!”接着又 把手伸到碗里的液体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能 够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就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而如果是“能够系统、完整地观察事物的特征”或“能够注 意到观察对象的细微特征”,就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
(二)材料的结构性。
就是一个或一组材料所具有的特征,不同材 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材料中所蕴含的可探索性、 可利用性等。
(三)材料的数量。
如果是桌面操作材料,则一般需要为每个幼儿准备人 手一份。而一些需要合作的实验或解决问题的活动可以每 个小组一份材料。对于感知观察活动,可视情况而定,有 的要求每人一份材料,有的可以每组一份材料,还有的比 较大的观察对象甚至可以全班观察同一个对象。
(1)“请你试一试、玩一玩,等一会儿告诉 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你也来试试,看 看会有什么发现?” 2)“它是什么样的? ” 3)“还有什么……”“你还见过什么 ……” 4)“你有什么办法 ……
( 1 ) “它 是 什 么 ? ”“ 它 叫 什
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 什么?” (2)“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 (3)“为什么……” “如果没有 ……,会怎样?”
(四)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活动过程中可 能出现的变化。
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差异,使目标的表 述更加灵活。
例如“要求幼儿能够用自己的方法给叶子分 类”,
具有较大的包容性:无论对于能力强 的幼儿,还是能力弱的幼儿都可以适用。
这就体现了活动目标设计的灵活性。
三、活动材料的准备
在准备材料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要考虑材料和活动目标的关系。
准备活动材料首先要考虑的是活动目标的 要求。根据目标准备相应的材料,以帮助幼儿更 好地达成目标。
如观察的活动就要准备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观察对象, 必要时还需要提供观察工具,如放大镜。
分类的活动,应为幼儿准备分类 盒、分类对象,而且分类对象的 数量和特征要便于幼儿分类。
1、活动导入环节的设计
(1)通过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活动。 (2)通过简短的指令导入活动。 (3)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通过提出问 题导入活动。 (4)通过演示现象导入活动。 (5)通过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活动。
2、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提问策略
总体原则:教师设计的问题以开放性问题为主。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问题的答案应不是固定、唯一 的。(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想法、发现和经验)
例如,观察动植物的活动,更适合培养幼儿观察事 物特征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界的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爱护小生命的行为等;而观察科学现象的话动,则更 适合培养幼儿观察现象和变化的能力,以及对科学现 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在科技制作活动中,则是 重点培养幼儿的操作技能。
(三)要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特点,提出 有层次性的目标。
要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科学教育渗透到幼 儿的生活中去,让幼儿在生活中接触科学。
3.要选择适合开展集体学习活动的内容。
要选择那些需要幼儿集中探索、共同学习、 相互启发的内容,以及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 总结让幼儿获得某个具体结论的内容。相反, 有的内容虽然很重要或者很有趣,但不便于组 织集体教学活动,如观察月亮的变化,就是一 个更适合在家庭中进行的活动。
感
谢您的观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二、活动目标的设计
在设计活动目标时,应该注意:
(一) 要尽量体现行为化和可操作性。 例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目标改为“激发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或
“激发幼儿喜欢探索有关冰的现象”,就可以通过 幼儿外在的行为表现加以衡量。
(二)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 目标。
而应该在全面贯彻总目标的前提下,设计针 对活动内容特点的目标。
(1)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及目标, (2)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从多方面、使用 多种方法去探索、感知、操作、发现和思考。 (3)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探索活动的情况, 4)要求和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 (5)教师以简短的话言概括、小结幼儿的发现,并再一 次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幼儿在前次探索、发现 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以寻求答案或新的发现。 (6)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 (7)教师鼓励、启发幼儿大胆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方 法,陈述自己的发现和问题,以及在活动中的感受。 (8)教师和幼儿一起作出小结和评价, 最后,活动结束,教师可以将这次活动引向一日活动中的 其他活动,也可延伸至其他领域的活动。
1、鼓励性提问
2、发散性提问
3 、层次性提问
(三)运用多种方法、途径、手段,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1.为每个幼儿提供真正的探究机会。
2.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3.鼓励幼儿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探究过程。 4.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意 识和能力。
具体科学活动过程的设计可以参考以下的步骤:
四、活动过程的设计
教学活动的结构可以简化为三个部分: 开始部分 展开部分 结束部分
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选择不同的方法吸引幼儿,激发幼 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以实验操作法激发兴趣 2、以游戏法激发兴趣。 3、以问题情境法激发兴趣。 (二)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 探究的有效策略。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 几种提问方式:
如何上好幼儿园的科学课
主讲人:XX
科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科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包括 活动内容的选定 活动目标的制定 活动材料的准备(结构性与数量) 活动过程的设计(活动的导入、提问越结束 的设计)
一、活动内容的选定
在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的内容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要选择最基本的科学经验。 其内容必须是最基本的、最具代表性的科学知识 内容。 2.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