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示范文本
生产性毒物的形态、危害及治理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编订:XXXXXXXX20XX年XX月XX日生产性毒物的形态、危害及治理简易版生产性毒物的形态、危害及治理简易版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于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有时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
毒物形态: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1)气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无定形气体,如氯、溴、氨、一氧化碳和甲烷等。
(2)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和苯蒸气等。
(3)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时所形成雾滴,镀铬和蓄电池充电时逸出的铬酸雾和硫酸雾等。
(4)烟为直径小于0.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熔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镉时产生的氧化镉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
(5)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μm。
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筛分、包装等可引起粉尘飞扬。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
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采样方法。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卫生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卫生在肯定条件下,外来化学物质以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此种化学物称为毒物。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作业环境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过量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产原料,如生产颜料、蓄电池使用的氧化铅、生产合成纤维、燃料使用的苯等;中间产品,如用苯和硝酸生产苯胺时,产生的硝基苯;成品,如农药厂生产的各种农药;帮助材料,如橡胶、印刷行业用作溶剂的苯和汽油;副产品及废弃物,如练焦时产生的煤焦油、沥青,冶炼金属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夹杂物,如硫酸中混杂的坤等。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常以气体、蒸汽、粉尘、烟和雾的形态存在并污染空气环境。
如氯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在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是以气体形态污染空气的。
一些沸点低的物质是以蒸汽形态污染空气的,如喷漆作业中的苯、汽油、醋酸乙酯等。
在喷洒农药时的药雾、喷漆时的漆雾、电镀时的铬酸雾、酸洗时的硫酸雾等,是以雾的形态污染空气的。
弄清晰生产性毒物以什么形态存在,对了解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制定预防掌握措施,以及采集空气样品,测定毒物浓度都有重要意义。
二、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到毒物的操作或生产环节主要有:原料的开采与提炼,材料的搬运与贮藏;材料加工及预备,加料与出料、成品处理与包装、帮助操作,如采样品、检修设备,生产中使用,如农业生产中喷洒杀虫剂。
三、生产性毒物的进入人体的途径生产性毒物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
呼吸道是最常见和主要的途径。
呈气体、气溶胶等形态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其主要部位是支气管和肺泡。
经呼吸道汲取的毒物吸入肺泡后,很快能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中,毒物随肺循环血液而流回心脏,然后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体循环而分布到全身各处。
一般来讲,空气中的毒物浓度越高,粉尘状毒物粒子越小,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越大,经呼吸道汲取的速度就越快。
生产性毒物的形态、危害及治理参考文本

生产性毒物的形态、危害及治理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生产性毒物的形态、危害及治理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于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有时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
毒物形态: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1)气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无定形气体,如氯、溴、氨、一氧化碳和甲烷等。
(2)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和苯蒸气等。
(3)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时所形成雾滴,镀铬和蓄电池充电时逸出的铬酸雾和硫酸雾等。
(4)烟为直径小于0.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熔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镉时产生的氧化镉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
(5)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μm。
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筛分、包装等可引起粉尘飞扬。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
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采样方法。
常见生产性毒物手册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6995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常见生产性毒物手册示范文本常见生产性毒物手册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1)铅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
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
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
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
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
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
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
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
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
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
氧化缓慢,耐腐蚀。
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
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大。
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
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
铬在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水解过程,可使蛋白质变性,引起核酸、核蛋白沉淀,干扰酶系统。
六价铬抑制尿素酶的活性,三价铬对抗凝血活素有抑制作用。
(4)锰浅灰色硬而脆的金属。
熔点1260℃,沸点2097℃,易溶于稀酸。
生产性毒物的形态、危害及治理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生产性毒物的形态、危害及治理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2044-38 生产性毒物的形态、危害及治理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于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有时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
毒物形态: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1)气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无定形气体,如氯、溴、氨、一氧化碳和甲烷等。
(2)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和苯蒸气等。
(3)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时所形成雾滴,镀铬和蓄电池充电时逸出的铬酸雾和硫酸雾等。
(4)烟为直径小于0.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熔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镉时产生的氧化镉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
(5)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μm。
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筛分、包装等可引起粉尘飞扬。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
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采样方法。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参考文本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来源生产性毒物的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气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例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时可以分解产生氯化氢;磷化铝遇湿分解产生磷化氢等。
(二)存在的形态毒物可以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气态毒物是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例如氯气、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固态升华、液体蒸发或挥发可形成蒸汽,如碘等可经升华,苯可经蒸发而呈气态。
凡沸点低、蒸气压大的液体都易产生蒸气,对液体加温、搅拌、通风、超声处理喷雾或增大其液体表面积均可促进蒸发或挥发。
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称为雾。
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洒可形成雾,如镀铬作业时可产生铬酸雾,喷漆作业时可产生漆雾等。
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颗粒称为烟。
金属熔融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迅速冷凝、氧化可形成烟。
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其颗粒直径为0.1~10μm的固体颗粒则称为粉尘。
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粉状物混合、筛分、包装时均可以引起粉尘飞扬。
版预防医学职业中毒总论及各论七年制2

二、职业中毒的毒理学
(一)、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Absorption)
1. 呼吸道
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均可经呼 吸道迅速进入人体,大部分生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毒物均由此
途径进入人体而导致中毒。 特点:
毒作用快; 毒物吸收受浓度、血/气分配系数、水溶性、劳动
强度等影响。
(一)、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Absorption)
(二)、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2. 生物转化或代谢(Metabolism) 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或合成)
四类反应。 一般为解毒,但是BaP、芳香胺经生物
转化后反而活化。
(二)、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3. 排出 (Excretion) 肾脏 呼吸道 消化道 其它途径
(二)、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 联合作用 个体易感性
三、职业中毒的临床
(一)临床类型
• 急性中毒 (acute poisoning):毒物一次或短 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如急性 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 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 ) :毒物长期少 量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如慢性铅中毒。
中性粒 出血倾向 再生障碍性贫血
淋巴细胞相对
白血病
苯所致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认定为致癌物
其它---皮肤脱脂、干燥、皲裂、过敏性湿疹
四、诊断
慢性苯中毒应根据较长时间密切接 触苯的职业史,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 临床表现,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及现场空 气中苯浓度的测定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改变,按照 国家颁布的慢性苯中毒诊断及分级标准 (GBZ68-2002)进行诊断。
毒物与职业中毒

4.水溶性: 水溶性较大的毒物易为上呼吸 道吸收;水溶性较差的毒物易进入呼吸道 深部。 5.其它影响因素:劳动强度、呼吸深度和 频率、肺通气量与肺血流量,以及生产环 境中的气象条件等。
• 六.职业中毒的临床
• • • • • (一) 临床类型 (二) 临床表现 (三) 职业中毒的诊断 (四) 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 (五) 职业中毒的预防
• (一) 临床类型
• 1.急性中毒 ( acute poisoning) 毒物一 次或短时间 (几分钟至数小时 )大量进入人体 而引起的中毒。 • 2.慢性中毒 (chronic poisoning) 指毒物 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 3. 亚急性中毒 (subacute poisoning) 发病 情况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称亚急性中毒。
• (二)毒物的剂量、浓度和接触时 间
• 不论毒物的毒性大小如何,都必须在 体内达到一定量才会引起中毒。空气中 毒物浓度高低和接触时间长短,决定毒 物进入体内的量。
• (三)联合作用 • • 毒物的联合作用
• • 生产环境物理因素与毒物的联合作用 劳动强度
• 1、毒物的联合作用 • 在生产环境中往往同时存在许多毒 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作用于机 体所引起的毒作用,称为毒物的联合作用。
二、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原料的开采与提炼,材料的加工、 搬运、储藏,加料和出料,成品的处 理、包装,作业人员清理反应釜、输 送管道,废料的处理和回收。
• 三、生产性毒(一)呼吸道
•
呼吸道是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 的主要途径,气体、蒸气及气溶胶 形式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 毒物经呼吸道可直接进入体循 环 ,其毒作用发生较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1714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示范文本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示范
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来源
生产性毒物的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气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例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时可以分解产生氯化氢;磷化铝遇湿分解产生磷化氢等。
(二)存在的形态
毒物可以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气态毒物是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例如
氯气、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固态升华、液体蒸发或挥发可形成蒸汽,如碘等可经升华,苯可经蒸发而呈气态。
凡沸点低、蒸气压大的液体都易产生蒸气,对液体加温、搅拌、通风、超声处理喷雾或增大其液体表面积均可促进蒸发或挥发。
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称为雾。
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洒可形成雾,如镀铬作业时可产生铬酸雾,喷漆作业时可产生漆雾等。
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颗粒称为烟。
金属熔融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迅速冷凝、氧化可形成烟。
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其颗粒直径为0.1~10μm的固体颗粒则称为粉尘。
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粉状物混合、筛分、包装时均可以引
起粉尘飞扬。
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