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职卫课件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概述

职卫课件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概述

(五)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1.毒物本身特性: (1)化学结构(chemical construction) (2)理化性质(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分散度、挥发性、溶解度、水溶性
2.剂量(dose)、浓度(concentration)和时 间(time)
3.联合作用(joint action):独立、相加、协 同和拮抗。
未经肝脏的生物转化,直接进入大循环并分 布全身。
【影响因素】
(1)气态毒物吸收的影响因素
➢ 毒物的浓度或分压。 ➢ 毒物的分子量和血/气分配系数
(blood-gas partition)。 ➢ 水溶性。 ➢ 劳动强度、肺通气量、肺血流量。 ➢ 生产环境、气象条件等。
(2)气溶胶吸收的影响因素
气道结构特点 粒子形状 分散度(dispersity) 溶解度(solubility) 呼吸系统清除功能
5、泌尿系统:
➢ 急性中毒性肾病 ➢ 慢性中毒性肾病 ➢ 中毒性损害 ➢ 泌尿道肿瘤
6、循环系统:
➢ 心肌损害 ➢ 心功能降低、房室传导阻滞 ➢ 心率紊乱、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 血压改变 ➢ 其它
7、生殖系统:
(1)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 生殖毒性:包括对接触者的生殖器官、有
关的内分泌系统、性周期和性行为、生育力、 妊结局、分娩过程等方面的影响。
发育毒性:包括胎儿结构异常、发育迟缓、 功能缺陷、甚至死亡等。
8、皮肤: 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职业性痤疮、
职业性的角化过度和皲裂、职业性皮肤肿瘤。
9、其它
➢ 眼部的病变:角膜和结膜、晶状体、视神 经炎、视神经萎缩、失明等。
➢ 骨骼的改变:氟骨症。 ➢ 体温升高:金属烟雾热。

第2节 毒物与职业中毒PPT课件

第2节  毒物与职业中毒PPT课件
第二节 毒物与职业中毒
[目的要求] 掌握铅、汞、锰、刺激性气体(Cl2 、 NOX)和窒息性气体(CO、HCN 、
H2S)、有 机溶剂(苯、甲苯、二甲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苯 胺、TNT)、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氯乙烯 、二异氰酸甲苯 酯)、农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中毒 机制及预防措施。
100 脑病→ 肾功能受损→ 症状性贫血→ 腹绞痛→
50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40 维生素 D3 代谢障碍→
30 神经传导速度下降→
20 红细胞原卟啉升高→
10 发育毒性→
血铅水平 ( ug/dL)
不同血铅水平对儿的危害(6)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4年在关于铅与环境健康 评估报告中称婴幼儿、学龄前儿童的血铅水平与智商 (IQ)值显著相关。铅对儿童的IQ影响,尤其是语言和 操作方面的IQ,影响儿童听觉和视觉,进而影响学习能 力和行为的发育。铅对儿童发育的毒性作用可持续至成 人,在短期内不易逆转。
21
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4)
症状性铅中毒往往在血铅水平≥45μg / dL时才发生。 在当前环境铅污染的状况下,主要引起无症状性铅中毒(或亚
临床性铅中毒),表现为儿童智能行为发育和生长的迟缓,往往容 易被忽视,其隐匿渐进的病理特点使其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性更大。
22
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5)
150 死亡→
些新化学物的大致毒性和毒作用特点。 (2) 理化性质
毒物的分散度、挥发度、溶解度等。
5
3.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
不论毒物的毒性大小,都必须在体内达到一定量才会引起中毒。 空气中毒物浓度高,接触时间长,若防护措施不良,则进入体内的
量大,容易发生中毒。 由于作业时间一般来说,相对固定,因此降低空气中毒物的浓度,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PPT精品医学课件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PPT精品医学课件
2、毒物的存在形态及分类
生产过程中的毒物,可能以原料、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工业三废等形式存在;并以固体、液体、气体、气溶胶等具体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研究毒物的存在形态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 形态→进入人体途径→中毒机理
毒物按其形态可细分为6种: 1、气体——以气态存在的毒物; 如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及氧化氮(NO、NO2)等; 2、蒸气——液体蒸发形成的毒物; 如苯、汽油、汞、溴蒸气等; 或固体升华形成的毒物有铅、磷等; 3、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粒; 如电解、电镀或充电过程中形成的酸雾; 4、烟——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状微粒,直径0.1μm以下; 如炮烟中的碳及铵盐颗粒等; 5、液体——如各类强酸强碱液,含H2S的积水等; 6、粉尘——悬浮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直径0.1~10μm; 如毒砂、辰砂等有毒矿尘;
6.2.4 一氧化碳(CO)
来源: 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钢、炼铁,采掘工业的爆破,化学工业的合成氨、合成甲醇以及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和各种内外因火灾时都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 井下爆破工作中,每千克火药爆炸时产生40~70L的CO,柴油机排气中CO浓度为1000~1500ppm,个别的达到7000~8000ppm,汽油机排气中则高达40000~80000ppm; 危害性: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通风不良的地下空间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6.1 毒理学概述 6.2 工业环境中的气体毒物 6.3 常见金属与非金属毒物
第6讲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6.1 毒理学概述
毒理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个专业; 从工业卫生角度,其任务是研究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接触的各种物质的毒性、作用机理、代谢过程(吸收、分布、转化、排出)和中毒治疗等问题; 在工业生产中预防职业性中毒,是工业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历史悠久 远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对生产环境中的有毒因素有所认识; 到七、八世纪时,对产生有毒气体的场所、浓度变化规律和测试方法以及消除措施,已经有较系统的观察;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PPT课件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PPT课件
➢ 坚持车间内清扫制度
➢ 按规定使用、维护、检修抽风排毒等职业卫生防 护设施
➢ 学习职业病预防知识,做好自我监护
❖ 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的浓度
精选ppt
13
❖ 定期健康监护
➢ 包括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体检。血 铅和ZPP可作为筛选指标。
➢ 及时发现禁忌症:贫血、加强个人防护措 施
❖ 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的浓度
精选ppt
17
精选ppt
18
精选ppt
19
精选ppt
20
贵州铜仁工矿区的汞污染
土法炼汞的污染
粮食 0.484mg/kg (0.112—1.72) 为卫生标准24倍
蔬菜 0.486mg/kg
为卫生标准48.6倍
饮水 0.0462mg/L
超标90多倍
多数居民属汞中毒、毒吸收,
仅17.1%属正常。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精选ppt
1
概念
❖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 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 的化学物质。
❖ 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 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 职 业 中 毒 (occupational poisoning) : 劳 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
降低空气中的苯浓度,一经确诊必须脱离苯和 其他有毒作业。观察对象必需调离苯作业
精选ppt
40
五.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一)概念
苯或其同系物 (如甲苯、二甲苯、酚)苯环上的氢 原子被一个或几个氨基或硝基取代后,即形成芳香族
氨基或硝基化合物。主要代表为苯胺和硝基苯。
(二)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培训课件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培训课件

PC-TWA(mg/m3)
<1 1
10~ ≥100
最大超限倍数
3 2.5 2.0 1.5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
8
1.5.2职业接触限值应用的几个应关注的问题
A 标(皮)的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 化学物质标(皮),表示通过皮肤、粘膜和眼睛直接接触蒸气、液体和固体, 吸收后可引起全身效应,此时,并未考虑该化学物质引起刺激、皮炎和致敏 作用的特性,对那些可引起刺激或腐蚀效应但没有全身毒性的化学物质也未 标以(皮)的标识。 旨在提示空气中化学物质浓度=或<PC-TWA时,通过皮肤接触也可引起过 量接触。需采取特殊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皮肤的直接接触 标有(皮)的化学物质共114种,其中致敏物质1种,致癌物质20种,G11种, G2A5种,G2B14种。包括: 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芳香胺及苯的硝基、氨基 化合物等
激素活性和/或毒理性活性的物质。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
2
化学品种类 数量
全球每年进入市场的新化学 1500-2000种 品
2002年登记注册的化学物 40,718,818
质总数

其中具有商业用途
超过65万种
已投入市场和使用者 约7万种
包括工业用化学物质 约5万种
食品添加剂
约1万种
农药、化妆品
各约4000种
30%
20%
10%
0%
密闭空间 地下室
矿井
累计
窒息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场所分布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
20
⑤中毒事故时间相对集中, 中毒率、死亡率逐年增加
25.0 20.0
中毒起数 中毒病例数 死亡例数
构成比(%)
15.0
10.0
5.0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130页PPT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130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Hale Waihona Puke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职业性中毒》PPT课件

《职业性中毒》PPT课件
3.亚急性中毒(subacute poisoning) 毒物浓度较高,一个月内发病者。铅
4.毒物的吸收(poisons absorption) 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无该毒物所致的
临床表现,呈亚临床症状。铅
5.迟发性中毒(delayed poisoning) 脱离毒物一定时间后,才呈现中毒的临床病变。锰
1.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 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
a
15
2.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 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 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浓度。
a
10
(六)职业中毒的诊断
▪ 职业史 ▪ 劳动卫生现场调查 ▪ 症状与体症 ▪ 实验室检查
a
11
(九)职业中毒的预防 P198
一.遵守法规,加强防护 遵守法律法规,消除和控制生产环境中的毒物 1.采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物质。
如:激光排版印刷。重芳烃代替二甲苯,用氧化铁红、 铁黄代替红丹、黄丹生产防锈漆等。 2.改革工艺。如:真空灌汞 3.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 如: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用密闭式过滤器替代板框压 滤机等 4.厂房建筑和生产过程安排合理。如:有毒和无毒工作分 开 5.加强通风排毒。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 PC-STEL):指一个工作日 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容 许接触水平。
四.消除和控制环境污染、使其排出量低于国家标准以下。 五.加强毒品的安全保护工作,防止误服或他人用来自杀

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

Hg2++酶 SH SH
酶 S Hg 硫醇盐 S
具有高度亲电子性
酶与生理活性物质的活性基团,如 巯基、羧基、羟基、氨基等
直径大多数为0.1μm~10μm的固体微粒。
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吸收:主要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意义不大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讨论职业中毒时考虑的方向: ➢1. 理化特性 ➢2. 接触途径 ➢3. 毒理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中毒机理 ➢4. 临床表现 ➢5. 诊断及处理原则 ➢6. 治疗 ➢7. 预防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代谢:铅在体内的代谢与钙相似,当食物中缺钙 或因感染、饮酒、外伤和服用酸碱药物而造成酸 碱平衡紊乱时,均可使骨内不溶性的磷酸铅转化 为可溶性的磷酸氢铅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铅中毒 症状发生。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3.排泄
体内的铅排出缓慢,半减期估计5-10年
主要途径:肾脏 尿 (每天约20-80 g/天) 次要途径:粪便、胆汁、乳汁、汗液、月经
血液、软组织 === 骨骼、毛发、牙齿
PbHPO4
Pb3(PO4)2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铅在血中:进入血液的铅大部分(90%)与红细 胞结合,小部分在血浆中,血浆中的铅主要与 血浆蛋白结合,少量形成可溶性磷酸氢铅
(PbHPO4 )。
分布、转移:血液中的铅初期主要分布于肝、 肾、脑、皮肤和结缔组织中;数周后,离开软 组织以不溶性的磷酸铅(Pb3(PO4)2)形式沉积于骨、 毛 发 、 牙 齿 等 器 官 。 人 体 内 90%-95% 的 铅 储 存于骨内,呈稳定状态。
(1)血液和造血系统 1)卟啉代谢障碍:是铅对机体影响较为重要 和早期变化之一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性毒物而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职业中毒分类(56种)
□来源 □接触机会 □毒理 □诊断和治疗
□存在形式 □暴露途径 □临床表现 □预防措施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皮肤----职业中毒的主 要途径
消化道----不良卫生习 惯、意外事故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生产性毒物经呼吸道吸收的影响因素
气态毒物: • 在空气中的浓度或分压 • 分子量及血/气分配系数 • 水溶性 • 其他因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
以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为例:
①煤(原料)
①矿石(原料)
⑧ CO,SO2(分解产物)
④焦碳(辅助材料) ⑤沥青、煤焦油(副产品)
⑥炉渣(废弃物)
② 烧结矿石 (半成品)
⑦含C、S等(夹杂物)
③生铁、钢锭 (产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毒物的体内过程
分布(Distribution):化学毒物吸收进入血液和体液之 后,随血流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
➢ 影响毒物分布的因素
பைடு நூலகம்✓ 毒物的理化特性 ✓ 浓度梯度 ✓ 血流量 ✓ 组织特异性 ✓ 特殊屏障
大多数毒物在体内的分 布不均匀;
毒物分布呈动态变化; 可能有蓄积器官。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毒物的体内过程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在体内代谢酶的作用下, 毒物的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 解产物的过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节内容
❖ 掌握
▪ 职业中毒的概念及影响机体毒作用的因素; ▪ 几种常见生产性毒物的毒作用表现及处理原则;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职业中毒的临床
1.临床类型 2.主要临床表现 3.职业中毒的诊断 4.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烟(smoke):悬浮于空气中 φ<0.1μm的固态小微粒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 原料的开采与提炼, ❖ 加料和出料; ❖ 成品的处理、包装; ❖ 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 ❖ 作业人员进入反应釜出料和清釜; ❖ 废料的处理和回收; ❖ 化学物的采样和分析; ❖ 设备的保养、检修等。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生物转化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毒物的体内过程
排泄(Excretion):进入体内的毒物可以原形或代谢产 物从肾脏、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排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
生产性毒物
锰烟尘>锰粉尘;氧化铅>硫化铅;
物理性质
氯代饱和烷烃的 肝脏毒性&氯原 子取代数
化学结构
影响因素
预防及解毒策略
剂量 浓度 接触时间
年龄,性别,遗传
特征(ALAD) 个体易感性
联合作用 高温,生活性毒物
气溶胶毒物: • 气道结构 • 粒子形状 • 粒子分散度、溶解度 • 呼吸道清除功能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生产性毒物经皮肤吸收的影响因素
完整皮肤
分子量、脂溶性、 角质层厚度
水溶性
病损皮肤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职业中毒的临床类型
临床类型
急性中毒 Acute poisoning
❖ 熟悉
▪ 毒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预防原则;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概述
❖ 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 Toxicants)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影
响的化学物称为生产性毒物。
❖ 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 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
生产性毒物可来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式
生产性毒物
气溶胶
气态
液态
雾(mist): 悬浮于空气 中液态小微粒
固态
气体
蒸气
固体升华呈气态
液体蒸发
粉尘(dust):悬浮于空气中 φ=0.1~10μm的固态小微粒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职业中毒的 主要途径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毒物的体内过程
蓄积(Accumulation):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 在接触间隔期内逐渐在体内积累的现象。物质的量蓄积 和功能蓄积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