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

换句话说,一切好的诗歌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 流露,只有自然地表达出强烈情感的诗歌,才 是好诗。
华兹华斯的创作方法在于不断积累自然印象, 以便加以深思和完全吸收。以后,再把这类印 象从灵魂的库存中取出,重新审视和欣赏。
他在《丁登寺》一诗中告诉人们,他在青少年 时期从自然美中直接感受到的激发热情的欢乐, 怎样在成熟后的岁月里转化为对于自然的类似 于人的情绪的宁静的吸收:
那情景此刻犹在我眼前浮现—— 星光闪烁下的旷野明净如镜; 有时,我们听凭风力的推动滑行, 两侧岸上的阴影从身旁掠过——
高速移动的线条仍使我晕眩—— 我仰身向后躺下,压住脚跟, 突然间停住,而荒凉的悬崖峭壁 仍从身边飞驰而去——就象是
地球在以肉眼能见的运动旋转! 他们在我的身后逐渐变成一串 淡影,越来越淡,我起身观看, 直到一切都象夏季的海面一样宁静。
我们就这样在寒冷的黑夜中飞行, 没有一个人不欢呼尽兴; 喧声震耳,悬崖响应;落尽树叶的 林木,每一块覆盖冰层的巉岩,
像钢铁铮鸣;而从远方的山峦 给嬉闹的喧嚣传送来异样的声音, 我不曾忽略,那声音里含着忧郁, 这时,东方的天宇,群星灿烂, 西边,橘红的夕照,早已褪去。
不止一次两次,我为摆脱喧哗, 藏进一处安静的湖湾——或是 调皮地一闪身,离开热闹的人群, 在星星的映影上刻划着图形——
华兹华斯
——强烈而真挚的对自然 之爱
一、田园生活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 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湖畔派”诗
人中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 华兹华斯曾经度过不寻常的田园牧歌式的
舒适生活。
生平: 出身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是一个律师的儿
子,在剑桥接受高等教育,并且出国游历过; 1795年回国不久,就接受了一位崇拜者赠送 给他的九百镑的一笔遗产,约在同时,
华兹华斯

• 为反击诗集所遭攻击时写的序言以及再版时华兹 华斯写的序,被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 言,在某种意义上比诗歌本身更为重要。 • 在《序言》里,华兹华斯主要涉及这样几个问题:
• • • •
一 二 三 四
关于诗歌的题材问题 关于诗歌的形式问题 关于诗歌的本质问题 对诗人的特殊才能做了解释。即诗人
华兹华斯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湖畔派” 诗人中成就最大的一位。
一 生平与创作
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诗人。1770 年4月7日生于北部昆布兰郡科克茅斯的一 个律师之家,1850年4月23日卒于里多蒙特。 8岁丧母。5年后,父亲又离开了他。亲友 送他到家乡附近的寄宿学校读书。1787年 进剑桥大学,曾在1790年、1791年两次访 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姑娘阿内特· 瓦隆恋爱, 生有一女。与骚塞、柯勒律治并称为”湖 畔三诗人“。1843年,华兹华斯被授予 “桂冠诗人”称号。
• 《丁登寺赋》是华兹华斯是浪漫主义诗风的一次大展示。 • (1)全诗一气呵成,流畅而又幽婉,无一点古典主义的 斧凿之痕。语言朴实自然,口语化的风格得到了集中体现。 • (2) 感情真挚自然。诗人敏锐的感觉与真挚的情感从娓 娓动听的诗句中自然流出。 • (3) 艺术形象感人。诗人出色的观察力使日常小事 • 和平凡景物化作感人的艺术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 • (4)韵律轻盈活泼而具有流动感,突破了当时统治诗坛 的整齐、刻板的英雄双韵体。
• 总而言之,《抒情歌谣集》在理论上提出 了新的观点,在创作是显示了新的诗风格。 可以说,华兹华斯仅凭这宣告英国文学史 上一个新时代的一本诗集和一篇序言,他 的名字也足以永垂英国文学史册。
写于早春的诗句
•
华兹华斯与拜伦

华兹华斯与拜伦
一、华兹华斯作品介绍
二、拜伦生平与创作
威廉· 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 1850),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诗歌创作的黄 金时期在1797~1807年。随着声誉逐渐上升, 他的创作逐渐走向衰退。到了1830年,他的 成就已得到普遍承认,1843年被封为英国桂 冠诗人。由于他与柯尔律治等诗人常居住在 英国西北部多山的湖区,1807年10月的《爱 丁堡评论》杂志称他们是湖畔派诗人。早期 诗歌《晚步》和《素描集》中,对大自然的 描写基本上未超出18世纪的传统。然而,从 《抒情歌谣集》开始,一反18世纪的诗风, 将一种崭新的风格带到诗歌创作中,开创了 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时代。他为 《抒情歌谣集》的再版所写的序言被认为是 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他的作品还有《不朽 的征兆》以及由《序曲》和《漫游》两部分 组成的哲理性长诗《隐者》等。
(三)“拜伦式英雄”
《东方叙事诗》中的主人公都是悲剧性的孤傲的反抗社会制度的叛逆 者,他们都有不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社会中却找不到用武之地。他 们为自己的无所作为而感到痛苦,因自己的力量和情感的虚耗而感到 绝望。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以异样的勇敢和热情,以不屈不挠的 意志和毫不妥协的精神,或报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甚至宗教 和道德。但他们又都是以个人的力量反抗社会,因其轻视群众,脱离 社会,最后只能在绝望中毁灭自己。拜伦通过这些形象表现了自己对 社会的反抗,也反映出忧郁、孤独的悲观情绪,因为叙事诗中的主人 公都带有拜伦个人的性格特点,所以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 1816年4月,拜伦因统治阶级利用其同妻子分居的家庭纠纷对他进行诋 毁而永远离开了英国。流亡瑞士期间,他创作了《锡隆的囚徒》和 《曼弗雷德》。前者主人公博尼瓦尔是历史人物,为捍卫瑞士独立而 被囚入监狱长达六年之久。长诗为了民族自由而遭受苦难的战士充满 了同情。《曼弗雷德》表现了启蒙主义理想的幻灭:知识只能给人带 来痛苦从而怀疑知识的成果。诗剧中对英国社会的否定,发展成对整 个人类生存意义的怀疑和否定,主人公只寻求“忘却”和死亡。诗人 过分地夸大和美化了孤独者的精神力量,而且没有认识到曼弗雷德脱 离人脱离生活实践和社会斗争,正是他自我毁灭的真正原因。
wordsworth华兹华斯解析

我独自游荡,像一朵孤云
像银河的繁星连绵不断, 辉映着夜空,时暗又时亮; 水仙就沿着那整个湖湾, 望不到尽头地伸向前方; 我一眼望去便看到万千---在欢舞中把头点了又点。
13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14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15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16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17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18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完成于1805年、发表于1850年的长诗《序 曲》则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代表作还 有《丁登寺》,《露西组诗》,《决心与独 立》,《我们是七个》,《咏黄水仙花》等。
华兹华斯诗才最旺盛的时期是1797至 1807年的10年。 1843年被任命为“桂冠诗 人”
THE DAFFODILS 1 I wander'd lonely as a cloud 2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3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4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5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6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华兹华斯:大自然的歌手

华兹华斯:大自然的歌手踏入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人,大多会情不自禁地搜寻19世纪那场旨在宗教与社会改革的牛津运动的痕迹的同时,回想起学院与诗歌的渊源,回想起学院格言“朴素生活、高尚思考”的作者,“大自然的歌手”威廉·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是著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享誉不列颠内外的“湖畔派”诗人的领袖。
华兹华斯能够享有如此的殊誉,这毋庸置疑首先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英国的湖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创作并发表了诸多开掘人的内心世界、歌颂大自然的诗作,比如《我们是七个》《丁登寺》《早春遣句》等,并因此获得了“桂冠诗人”的封号。
然而,华兹华斯的声誉同等甚至更大程度地建基于他在诗歌理论方面的革命性成就,集中见诸他为自己与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再版所撰写的《<抒情歌谣集> 第二版序言》(以下简称《序言》)。
于其间他虽然无意建构一种新的诗歌理论,却在不期然间引发了英国诗歌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宣告了英国古典主义诗歌的终结和浪漫主义诗派的显影,“诗人”从此接管了“读者”和“诗艺”,成为了诗歌批评体系的中心。
</抒情歌谣集> 华兹华斯在《序言》中强调诗人对现实的感受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人的本性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在他看来,一切成功的诗作无不源自诗人的感情。
即使是洪荒之初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诗人,他们的诗同样是人类朴素情感的自然倾吐和流露。
这是在倡导情感主义诗论吗?当然不是。
诚然,华兹华斯在《序言》中断言过“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指出了情感是他的诗作与以往诗篇的关键区别所在,但值得注意的是,姑且不论对情感的强调早在18世纪便已流行于英国诗坛,华兹华斯所坚持的,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与理智相平衡的诗歌理论。
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之所以是经过沉思的情感,而不是原初的情感,是因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受支配于这样的一种自觉意识抑或理性,即“陶冶人的性情,予人以新的感情成分,使其感情变得更加健全,纯洁而恒久”。
威廉·华兹华斯_《水仙花》

华兹华斯诗歌的艺术成就 他不仅创立理论,而且本人就实践理论。他与柯尔律治合作 的《抒情歌谣集》这本小书所开始的,不止是他们两人的文学 生涯,而是一整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对于中国读者,华 兹华斯却不是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能读英文的人当然都看过 他的若干小诗,如《孤独的割麦女》,但不懂英文的人却对他 的诗没有多少印象,原因之一是他的诗不好译——哲理诗比叙 事诗难译,而华兹华斯写得朴素、清新,也就更不 好译了。原因之二是,他曾被评为“反动的浪漫主义” 的代表,因此不少人未读他的作品, 就已对其人有了反感。还有一个原因可能 是:他那类写大自然的诗在我国并不罕见, 他的思想也类似老庄,因此人们对他无新奇感。
威廉.华兹华斯 ——《水仙花》
目录
生平及创作生涯 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 感的自然流露
主要特点及思想意义
一个诗人的心灵的成长
艺术成就 美好的回忆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的生平及创作生涯
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诗人,华兹 华斯生于律师之家,1783年他的父亲去世, 他和弟兄们由舅父照管,妹妹多萝西 (Dorothy)则由外祖父母抚养。多萝西 与他最为亲近,终身未嫁,一直与他作伴。 1787年他进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大 学毕业后去法国,住在布卢瓦。他对法国 革命怀有热情,认为这场革命表现了人性 的完美,将拯救帝制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中 的人民。在布卢瓦他结识了许多温和派的 吉伦特党人。1792年华兹华斯回到伦敦, 仍对革命充满热情。但他的舅父对他的政 治活动表示不满,不愿再予接济。正在走 投无路时,一位一直同情并钦佩他的老同 学去世,留给他900英镑。于是在1795年 10月,他与多萝西一起迁居乡间,实现接 近自然并探讨人生意义的宿愿。多萝西聪 慧体贴,给他创造了写作条件。
威廉华兹华斯作品英文

威廉华兹华斯作品英文
【最新版】
目录
1.威廉·华兹华斯的简介
2.威廉·华兹华斯的作品特点
3.威廉·华兹华斯的代表作品
4.威廉·华兹华斯作品的英文版本
正文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和罗伯特·南希(Robert Southey)共同被誉为“湖畔诗人”。
威廉·华兹华斯的创作主题广泛,作品风格独特,强调回归自然,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威廉·华兹华斯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质朴,力求表达真实的情感。
在诗歌创作中,他善于运用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细节来传达情感,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威廉·华兹华斯的代表作品有《咏水仙》、《孤独的收割人》、《致杜鹃》等。
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主题,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经典之作。
威廉·华兹华斯的作品英文版本广泛流传于世,许多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对于学习英语和英国文学的人来说,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如今,在互联网上可以轻易找到威廉·华兹华斯的英文作品,供人们阅读和研究。
总之,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威廉·华兹华斯 《水仙花》

它们和长满青苔的岩石点缀在一起,有的把花序倚靠在岩石 上,仿佛枕着枕头在休息;有的摇曳、摆动,舞蹈着,就象 是迎着从水面上吹来的风在欢笑。它们看来是那么欢乐,光 彩夺目,千姿百态,这里一堆,那里一簇,再高处还有零零 落落的几棵。不过也只有那么几棵,并不破坏那条热闹的大 道上的单纯、协调和生机。我们休息了又休息。海湾起了风 浪,远近是一片涛声……”大自然的奇妙景色使诗人 感到兴奋,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 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不朽的抒情诗。
但他是值得一读的。除了历史上的重要性之外,他 有许多优点,例如写得明白如话,但是内容并不平 淡,而是常有神来之笔,看似普通的道理,却是同 高度的激情结合的。
这首诗是华兹华斯抒情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创作于 1804年,发表于1807年。诗中所描写的是华兹华 斯在1802年所见到的一片水仙花的景象。据诗人的 妹妹多萝西回忆,华兹华斯在一次拜访友人归来之 时:“来到考罗巴公园那边的树林里,看见水边长 有几棵水仙。我们想这一定是湖水把种子漂到岸上, 这小小的群体就此繁殖起来了。可是再往前走却越 来越多。最后,在那树荫下面, 我们看见,沿着湖岸约有乡间公路宽的 一长条地方长着我从未见过的那么美丽的 水仙。
波的浪漫主义诗风。其最重要的全集《抒情 歌谣集》于1798年与科尔律治共同发表, 宣告了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他于1843年 被授予桂冠诗人。
《水仙花》在英国深受广大学生喜 爱。在英国华兹华斯基金会2004 年组织的背诵活动中,超过26万 名的英国中学生同时背诵此一首诗, 创造了同时背诵一首诗人数最多的 新世界记录。
The Daffodils 原文
Written by William Wordsworth
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ut his uncle to his political activities dissatisfied, not wish again to increase. Are desperate, a has been sympathy and admiration of his old classmates died and left him 900 pounds. And in October 1795, he and dorothy move the country together, achieve close to nature, and discusses his old dream the meaning of life. Dorothy intelligent and considerate, and give he created writing conditions
诗人生平
1787年他进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大学毕业 年他进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 年他进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 后去法国 住在布卢瓦。他对法国革命怀有热情, 法国, 后去法国,住在布卢瓦。他对法国革命怀有热情, 认为这场革命表现了人性的完美, 认为这场革命表现了人性的完美,将拯救帝制之 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在布卢瓦他结识了许 多温和派的吉伦特党人。 年华兹华斯回到伦 多温和派的吉伦特党人。1792年华兹华斯回到伦 年华兹华斯回到 仍对革命充满热情。 敦,仍对革命充满热情。但他的舅父对他的政治 活动表示不满,不愿再予接济。正在走投无路时, 活动表示不满,不愿再予接济。正在走投无路时, 一位一直同情并钦佩他的老同学去世, 一位一直同情并钦佩他的老同学去世,留给他 900英镑。于是在 英镑。 英镑 于是在1795年10月,他与多萝西一起 年 月 迁居乡间,实现接近自然并探讨人生意义的宿愿。 迁居乡间,实现接近自然并探讨人生意义的宿愿。 多萝西聪慧体贴, 多萝西聪慧体贴,给他创造了写作条件
主要作品
(1) 抒情诗: 《抒情歌谣集》、《丁登 寺旁》 (2) 长诗: 《序曲》 (3) 自传体叙事诗 :《革命与独立》 (4)《不朽颂》 (5)《远足》
Wordsworth and Coleridge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Southey (Robert Southey) with are called "Lake is sent" poet (Lake Poets). They are also English literature first appeared in the romantic writer. They love the nature, describing patriarchal rural life, disgust capitalism of the urban civilization and cold money relationship, they are far from the city, hiding in the lake district and glass Abram kelp mill the lake district, hence the name "lake is sent".
Influence on future
Wordsworth's poetic theory to undermine the UK classical poetics rule, a powerful impetus to the innovation of English poetry and the romantic movement development, thus British and American critics will Wordsworth, lyrical ballads set sequence "called English romantic declaration.
华兹华斯(威廉 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 威廉·华兹华斯 威廉 华兹华斯(1770 - 1850), 英国诗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 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1783年 英国诗人 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 年 他的父亲过逝,他和他的兄弟由舅父抚 他的父亲过逝 他和他的兄弟由舅父抚 姐姐多萝西(多萝西 由祖父母抚养。 养,姐姐多萝西 多萝西 由祖父母抚养。 姐姐多萝西 多萝西)由祖父母抚养 多萝西和他最接近,终身不嫁 终身不嫁,已经与他 多萝西和他最接近 终身不嫁 已经与他 作伴。
后世影响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 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 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因而英美评论 家将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称为英 国浪漫主1787 he get into Cambridge university st John's college, after gradua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to go to France, live in cloth Lou watts. He have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 enthusiasm, think the revolution performance humanity of perfect, will save the monarchy in the hot water under people's. In a cloth Lou tile he met many moderate what guillen, socialists. 1792 William Wordsworth back to London, still full of enthusiasm for revolution.
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PowerPoint 禁止自动下载此外部图片。若要下载并显示此图片,请单击消息栏中的 “选项”,然后单击 “启用外部内容 ”。
Main compositions
1)lyric poetr : 《Preface to The Lyrical Ballads 》、《Tintern Abbey 》 2)Long Poems : 《overture 》 3)Autobiographical narrative : 《Resolution And Independence 》 4)《Imitations of Immortality from Recollections of Early Childhood 》 5)《walking tour 》
William Wordsworth
Wordsworth (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 English poet, was born in the house of a lawyer William Wordsworth, in 1783 when his father died, he and his brothers care by maternal uncle, sister Dorothy (Dorothy) by the grandparents raising. Dorothy and his most close, lifelong not marry, have been him company.
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 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 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 作家。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 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 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 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 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