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筋张拉原始记录表

合集下载

两端张拉的各端伸长值如何计算

两端张拉的各端伸长值如何计算

两端张拉的各端伸长值如何计算以钢绞线作为桥梁工程、路基高边坡抗滑加固等工程施加预应力的载体,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材料和工艺。

对钢绞线张拉预应力施加、锚固的方法和张拉力、钢绞线伸长量的理论计算,在相应的规范中都已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张拉的伸长值、钢绞线锚固时锚具锚塞回缩量的量测,各家说法及做法均存在差异,这对预应力张拉质量控制的双控指标(即钢绞线张拉力与实测伸长值)的计算和评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就多年预应力张拉实践,尝试提出如下实际作法和技术见解(以后张法为主),为广大钢绞线预应力张拉工作者提供参考。

2钢绞线张拉伸长值确定2.1钢绞线张拉伸长值计算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设计控制张拉力,是指预应力张拉完成后钢绞线在锚夹具前的拉力。

因此,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时,应以钢绞线两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钢绞线的计算长度,但在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的控制张拉力是在千斤顶工具锚处控制的,故为控制和计算方便,一般以钢绞线两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再加上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作为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的计算长度。

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的外露部分,大部分被锚具和千斤顶所包裹,钢绞线的张拉伸长量无法在钢绞线上直接测量,故只能用测量张拉千斤顶的活塞行程,计算钢绞线的张拉伸长值,但同时还应减掉钢绞线张拉全过程的锚塞回缩量。

(参阅《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一般计算式为:ΔL=ΔL1+ΔL2-b-c⑴式中:ΔL1:为从初始拉力(桥梁施工规范规定一般为设计控制张拉力的10%~25%)至张拉设计控制拉力间的千斤顶活塞的张拉行程;ΔL2:为初始拉力时的推算伸长值(按规范规定推算求得);b:工具锚锚塞回缩量;c:工作锚锚塞回缩量。

2.2 在钢绞线预应力先张法施工中,也有在每分级张拉一次,卸掉千斤顶前后,直接丈量钢绞线外露长度,以钢绞线每级张拉前后外露长度的差或以张拉活动横梁的张拉前后位移量的差值,求算钢绞线张拉伸长量,此法较为直观,但只适用于以每分级张拉一次,卸掉一次千斤顶的张拉方法或设置有张拉活动横梁同时张拉多根预应力筋的方法。

预应力筋

预应力筋

预应力筋张拉、放张、灌浆及封锚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GB 50204-2002(IV)说明(Ⅳ)GD2402011主控项目:1.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试验报告。

2.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2)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3)后张法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张拉时,应保证各阶段不出现对结构不利的应力状态;同时宜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的影响,确定张拉力;(4)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宜缓慢放松锚固装置,使各根预应力筋同时缓慢放松;(5)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

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

检查张拉记录。

3.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而言允许偏差为±5%。

先张法施工,检查预应力筋应力检测记录,后张法施工,检查见证张拉记录。

4.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2)对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

观察和检查张拉记录。

5.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

观察和检查灌浆记录。

6.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2)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3)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观察和尺量检查。

预 应 力 筋 张 拉 记 录

预 应 力 筋 张 拉 记 录
质检员
记录人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保存一份。
质检员
记录人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保存一份。
预应力筋张拉记录(二)
表D2-10-2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施工部位
张拉日期
年月日
张拉顺序编号
计算值
夹片式锚具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实测值(cm)
备注
一端张拉
另一端张拉
总伸长
原长L1
实长L2
伸长△L
原长L1‘
实长L2‘
伸长△L‘
技术负责人
预 应 力 筋 张 拉 记 录(一)
表D2-10-1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施工部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张拉日期
年月日
预应力筋规格及抗拉强度
预应力类型
预应力张拉程序:
平面示意图:
设计控制应力
实际张拉力
千斤顶编号
压力表读数
千斤顶编号
压力表读数
混凝土设计强度
张拉时混凝土实际强度
预应力筋计算伸长值:
预应力筋伸长值范围:
技术负责人

预 应 力 筋 张 拉 记 录

预 应 力 筋 张 拉 记 录

预应力筋张拉记录(一)
表D2-10-1 编号:
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施工部位张拉日期年月日
预应力筋规格及
抗拉强度
预应力类型
预应力张拉程序:
平面示意图:
设计控制应力实际张拉力
千斤顶编号压力表读数
千斤顶编号压力表读数
混凝土设计强度张拉时混凝土实际强度
预应力筋计算伸长值:
预应力筋伸长值范围:
技术负责人质检员记录人
预应力筋张拉记录(二)
表D2-10-2 编号:
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施工部位张拉日期年月日
张拉顺序
编号
计算值
夹片式锚具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实测值(cm)
备注一端张拉另一端张拉
总伸长原长L1实长L2伸长△L 原长L1‘实长L2‘伸长△L‘
技术负责人质检员记录人。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程序表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程序表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程序表一、锚具与夹具准备1. 检查锚具、夹具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

2. 对锚具、夹具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破损、裂纹等缺陷。

3. 对锚具、夹具进行硬度检验,确保其硬度符合设计要求。

二、预应力筋加工1.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筋的规格、型号和长度。

2. 对预应力筋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无破损、锈蚀等缺陷。

3. 对预应力筋进行弯曲加工,确保其弯曲半径符合设计要求。

4. 对加工好的预应力筋进行标识,并分类存放。

三、预应力筋安装1. 清理模板内部的杂物,确保模板内部无硬块、裂缝等缺陷。

2. 将锚垫板固定在模板上,确保其位置正确、平整。

3. 安装预应力筋,确保其位置正确、无扭曲。

4. 安装固定架,确保预应力筋的位置稳定。

四、预应力筋张拉1. 调整张拉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2. 安装千斤顶,确保其与锚具连接牢固。

3. 进行预应力筋张拉,记录张拉数据。

4. 在张拉过程中,注意观察预应力筋的变化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张拉并进行处理。

5. 张拉完成后,对预应力筋进行锚固。

五、张拉控制应力1.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2. 在张拉过程中,对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进行监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3. 如发现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不符合设计要求,应立即停止张拉并进行处理。

六、张拉顺序1.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顺序,确定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

2. 在张拉过程中,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张拉,确保预应力筋的受力均匀。

3. 对于长束和短束预应力筋,应分别进行张拉,避免相互影响。

4. 在张拉过程中,应密切关注预应力筋的变化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张拉并进行处理。

原始记录表(目录及1-23)

原始记录表(目录及1-23)

第二章(2)原始记录表原记表1、挖孔桩记录表原记表2、挖孔桩终孔后灌注砼前检查记录表原记表3、挖孔桩砼灌注记录表原记表4、钻孔桩记录表(填表时注意:表中备注栏中写明挖(钻)孔过程中地质情况)原记表5、钻孔桩终孔后灌注砼前检查记录表原记表6、钻孔桩砼灌注记录表原记表7、预应力张拉记录表(一)原记表8、预应力张拉记录表(二)原记表9、预应力粗钢筋张拉记录表原记表10、预应力钢筋冷拉记录表原记表11、预应力砼构件压浆质量检验单原记表12、预应力张拉记录报告汇总表原记表13、平整度、宽度、坡度检查记录原记表14、路面厚度记录表原记表15、高程成果记录表(路基、路面)原记表16、纵断面中线高程成果记录表(路基、路面)原记表17、高程成果记录表原记表18、高程记录表(侧边沟沟底、平台、护坡顶面)原记表19、弯沉汇总表(路基、油面面层、路面基层、路面底基层)原记表20、桩基地质情况柱状图原记表21、混凝土浇筑施工记录表原记表22、清理与掘除检查记录表原记表23、掺灰土填筑原始记录表原记表24、隧道压浆记录表原记表25、明洞回填检查记录表原记表26、明洞外贴式防水层检查记录表原记表27、隧道开挖地质监测记录表原记表28、隧道洞身开挖检查记录表原记表29、隧道喷射砼钢筋网安装检查记录表原记表30、隧道洞身喷射砼检查记录表原记表31、超前小导管注浆现场检查记录表原记表32、大管棚施工现场检查记录表原记表33、隧道SYS排水半管检查记录表原记表34、隧道现场监控量测记录表原记表35、周边收敛测试记录表原记表36、收敛数据回归分析图原记表37、拱顶下沉记录表原记表38、拱顶下沉测量计算表原记表39、拱顶下沉数据回归分析图原记表40、隧道边墙基础检查记录表原记表41、隧道仰拱底基础检查记录表原记表42、钢拱支撑(格构梁)构件加工检查记录表原记表43、隧道钢拱支撑(格构梁)安设检查表原记表44、衬砌钢筋安装检查表原记表45、模板安装检查记录表原记表46、隧道预注浆检查记录表原记表47、隧道洞身塑料板防水层检查表原记表48、隧道模筑混凝土拆模后检查记录表原记表49、隧道仰拱底混凝土拆模后检查表原记表50、隧道洞身锚杆检查记录表原记表51、隧道模筑混凝土渗漏水检查表原记表52、隧道成洞洞身检查记录表原记表53、隧道防排水设施安装检查记录表原记表54、隧道排水管安设检查表原记表55、隧道检修道、电缆沟检查记录表原记表56、隧道预埋预留管孔槽洞室原记表57、洞身混凝土浇筑检查记录表原记表58、隧道超前钢管检查表原记表59、隧道超前锚杆检查表原记表60、隧道锚杆数量检查表原记表61、钻孔桩成孔现场检查记录表(编号说明:表YJB-01即原记表01,其他相似。

预应力钢绞线初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表20m

预应力钢绞线初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表20m

3.131 27.7 ###### 138.6 △L=Pp L/Ap Ep(㎜) △L=Pp L/Ap Ep(㎜) 2.532 13.9 5.063 27.8 ###### 138.8 △L=Pp L/Ap Ep(㎜) △L=Pp L/Ap Ep(㎜) 5.705 ###### ###### 13.9 27.8 139.1
钢绞线面积 140 L L 7.596 7.596 7.596 L 6.237 6.237 6.237 L 1.7495 1.7495 1.7495 Ap Ap 560 560 560 Ap 560 560 560 Ap 560 560 560
管道偏差系数k 0.0015 曲线段 △L=Pp L/Ap Ep(㎜ Ep Ep 195 195 195 Ep 195 195 195 Ep 195 19.97407 0.97407 0.97407 e-(kx+μθ ) 0.97606 0.97606 0.97606 e-(kx+μθ ) 0.99361 0.99361 0.99361
△L=Pp L/Ap Ep(㎜ 5.363
0.155 0.0263 0.155 0.0263 0.155 0.0263 μ kx+μθ
管道偏差系数k 0.0015 Ep 195
伸长值(mm)
曲线段 直线段 △L=Pp L/Ap Ep(㎜) 11.87035796
合计
20% N1 100% N1 N2 钢束号 10% N2 20% N2 100% N2 N3 钢束号 10% N3 20% N3 100% N3
10.727 53.633 △L=Pp L/Ap Ep(㎜ △L=Pp L/Ap Ep(㎜
0.155 0.0242 0.155 0.0242 0.155 0.0242 μ kx+μθ

预应力张拉旁站记录

预应力张拉旁站记录

预应力张拉旁站记录工程名称:_____施工单位:_____旁站部位:_____旁站时间:_____一、施工准备情况1、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夹具等原材料已进场,并经检验合格,相关质量证明文件齐全。

2、千斤顶、油压表等张拉设备已标定,并在有效期内,标定报告齐全。

3、施工人员已进行技术交底,熟悉预应力张拉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

二、施工过程情况1、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切割采用砂轮锯,严禁采用电弧切割。

2、预应力筋的穿束过程顺利,无缠绕、扭曲现象。

3、安装锚具、夹具时,锚垫板表面清洁,无杂物,锚具与锚垫板紧密贴合。

4、千斤顶的安装位置准确,与预应力筋中心线重合,且保证千斤顶与油压表配套使用。

5、开始张拉前,对千斤顶和油压表进行了归零校验,确保测量数据准确。

6、按照设计要求的张拉顺序和张拉控制力进行张拉。

本次张拉采用两端对称张拉,初始应力为10%σcon,持荷 5 分钟,然后逐步加载至100%σcon,持荷 5 分钟后锚固。

7、在张拉过程中,对预应力筋的伸长值进行了测量和记录。

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偏差在±6%以内,符合规范要求。

8、张拉完成后,对锚具外的预应力筋进行了切割,切割采用砂轮机,严禁采用电弧切割,切割后的外露长度不小于 30mm。

三、施工质量情况1、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和张拉控制力符合设计要求。

2、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3、锚具、夹具的安装牢固,无松动现象。

4、张拉完成后,梁体无裂缝、变形等异常情况。

四、施工安全情况1、施工现场设置了警示标志,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

2、施工人员佩戴了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3、张拉设备的操作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4、在张拉过程中,严禁站在千斤顶的正前方和预应力筋的两端。

五、发现问题及处理情况1、在张拉过程中,发现有一根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偏差超过了允许范围,经分析是由于预应力筋在穿束过程中受到局部损伤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