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鉴别诊断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1.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在各型颈椎病中,椎动脉型相当多见,其发病率仅次于根型。
一侧或双侧椎动脉第一、二、三段都可扭曲、被压,并且受到颈交感神经的影响,发生痉挛,引起不同程度的椎动脉供血不足,而椎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有除额顶二叶以外的整个大脑,以及小脑、间脑、脑干、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又供给内耳和眼,因此它的症状和体征千变万化,不能一概而论,它所需要鉴别的病症也很多。
本节所述只是一些简单的病症。
(1)内耳疾患:可以是内听动脉栓塞,突发耳鸣、耳聋、眩晕,症状严重而不减。
也可为美尼尔综合征,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震、脉率减慢、血压下降。
鉴别点:常与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而非由颈的活动所诱发。
(2)眼源性眩晕:由屈光不正等因所致。
鉴别点:闭目时眩晕消失,有屈光不正,眼源性眼震阳性等。
(3)动脉硬化症:鉴别点:①高血压病史。
②椎动脉造影。
(4)胸骨后甲状腺肿:压迫椎动脉第一段。
鉴别点:椎动脉造影。
(5)其他:如贫血或长期卧床后引起的眩晕及神经官能症等。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更侧重于椎动脉机械压迫所致椎动脉血运障碍而产生的供血不足;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侧重于交感神经兴奋或激惹而引起的椎动脉痉挛所致的供血不足。
此外,后者除椎间盘退变外,非退变因素如外伤、炎症(咽炎等)、肌张力失衡等,也是其常见诱因。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症状不仅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表现,而且还有其它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即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如头疼、头晕、心动过速、肢体发凉等,或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胃肠蠕动加强、流泪、鼻塞等,有近1/3的患者没有颈椎病的其他症状。
脑动脉硬化由于脑动脉是最易发生硬化的三大部位之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颈椎病可合并有脑动脉硬化(尤多见于椎-基底动脉硬化)、二者均可出现头晕、上肢麻木及病理反射等,故甚易误诊。
但以下几点可作为诊断依据,并可与推动脉型颈椎病相鉴别:◆ 40岁以上,逐步出现大脑皮层功能减退的症状,如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
颈椎病鉴别诊断-病历书写(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实用资料

颈椎病
1肩周炎:此病多出现肩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周压痛明显,不能做梳头、刷牙等动作,患者肩关节压痛点不符,且被动活动不受限,不符合此症状,排除此诊断。
2心梗:多会在没有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心慌、气短,反射性左臂内侧疼痛,患者无左臂内侧疼痛、心慌、气短等症状,故不符合此诊断,排除。
3.椎管内肿瘤:颈部椎管内肿瘤通常最先出现肩部或上肢的感觉障碍,后出现运动功能丧失和手协调功能丧失,体查病理征阳性,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该患者病理征阴性,虽以肩部疼痛起病,但无上肢感觉障碍,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4. 胆囊炎:多出现右肩背部疼痛,进食油腻食物后疼痛可加重,患者症状以左侧为主,不符合,暂排除。
5.颈肩部肌筋膜综合症:该病的特点为颈肩部疼痛明显,广泛伴有活动受限,该患者双侧肩胛提肌、冈上肌、冈下肌无压痛,无疼痛扳机点,暂不考虑此病。
6.颈椎结核:该病患者多有全身倦怠、夜间盗汗、午间发热等全身症状,病变加重或刺激神经根可表现为肩、上肢或枕后放射痛,患侧棘突有压痛感和叩击痛,头部活动严重受限,影像学可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或有结核结节等征象,该患者既往有结核病史,但目前无结核的全身症状,虽有颈肩部及双上肢疼痛,但颈椎各棘突及棘间无压痛及叩击痛,颈椎MR未见相关改变。
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

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颈椎病,又称为颈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导致。
临床诊断标准是确定颈椎病的性质、原因和程度的重要步骤,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临床症状:颈椎病患者通常会出现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头痛、头晕、肩背痛等症状。
严重者可能出现上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
体征:颈椎检查可发现颈椎曲度改变、椎间孔狭窄、肌肉紧张等体征。
还可能存在感觉减退、肌肉萎缩等神经受压表现。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病变。
这些检查结果对于诊断颈椎病具有重要价值。
鉴别诊断:颈椎病应与肩周炎、落枕、颈椎结核等疾病相鉴别。
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颈部疼痛等症状,但病因和治疗方法不同,需进行鉴别诊断。
其他检查: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颈椎病,如脊髓型颈椎病,可能需要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检查以评估神经受损程度和预后。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其症状和体征,尤其是颈部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颈椎检查和相关神经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颈椎病变和神经受压表现。
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以了解颈椎病变的具体情况和程度。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鉴别诊断和其他检查结果,做出最终诊断。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是确定颈椎病性质、原因和程度的关键步骤。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结合鉴别诊断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定期随访和复查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颈椎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
据统计,全球有数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
由于该病的症状复杂多样,治疗方法和康复途径也各不相同,因此本文将介绍颈椎病的康复临床路径,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颈部疼痛、肩背疼痛、上肢麻木无力等。
对于颈椎病的诊断,临床医生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判断,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以下将介绍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希望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临床症状。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颈部疼痛、肩背疼痛、上肢麻木无力等。
疼痛部位和范围可以根据患者的主观描述和临床检查来确定,麻木无力的部位也需要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检查。
此外,还需要了解症状的发作规律、持续时间等信息,以帮助确定诊断。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颈部活动度、颈部受压痛、颈部肌肉力量、上肢反射、感觉和神经系统检查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初步判断颈椎病的病变部位和程度,为后续的影像学检查提供参考。
三、影像学检查。
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颈椎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对于诊断颈椎病非常重要。
根据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可以确定颈椎的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病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四、神经电生理检查。
对于一些疑难病例或手术指征的判断,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信息。
通过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等检查,可以客观地评估颈椎病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有时还需要进行血液生化检查、骨密度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或评估全身情况。
这些辅助检查可以帮助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参考。
综上所述,诊断颈椎病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全身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患者的病情,才能制定出更科学、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希望临床医生能够根据以上诊断标准,科学地诊断和治疗颈椎病患者,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颈椎病鉴别诊断

颈椎病鉴别诊断颈椎病的诊断除了依据其本身的症状特点及有关检查外,尚需与各相关的疾患进行鉴别。
一、与颈型颈椎病相鉴别的疾患1.颈部扭伤俗称落枕,系颈部肌肉扭伤所致,因其发病与颈型相似,多于晨起时加剧,因此两者易被混淆。
有个别医师不恰当地将两者视为一种疾患。
其病因多由于睡眠中体位不良以致局部肌肉被扭伤所致。
因此,两者有几方面的不同:①病因不同,颈型颈椎病是椎间盘退变引起的;②发病年龄上,颈椎病多发于40岁以上病者,颈部扭伤多发于年轻人;③颈椎病为一慢性过程,常反复发作,扭伤则为急性过程,不易反复;④颈椎病在X线照片上常有明显的退变改变,如骨质增生,椎间隙的异常等,单纯的扭伤则无骨质增生等退变;⑤临床表现上,颈型颈椎病者压痛点多见于棘突部,程度多较轻,用手压之患者可忍受。
而落枕者则见于肌肉损伤局部,以两侧肩胛内上角处为多见,急性期疼痛剧烈,压之难以忍受。
颈型颈椎病者一般不伴有颈部肌肉痉挛,而扭伤者可触及肌肉痉挛(有明显压痛之条索状肌束);⑥对治疗的反应上,颈型颈椎病者以牵引疗法为主,而颈部扭伤者牵引不仅无效,且反而加剧。
2.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其为一慢性疾患,多与风寒、潮湿等有关。
除肩颈部外,全身各处均可发生,尤以腰腿部为多见。
位于肩颈部的纤维组织炎需与颈型颈椎病鉴别,其鉴别要点:①局部症状特点:风湿性者其局部症状多以酸痛感为主,范围较广,除颈部外,腰背等部位常有发生,多无固定压痛,叩之有舒适轻快感,对寒冷天气的反应较敏感。
②全身表现: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者具有风湿症的一般特征,如游走性全身关节肌肉酸痛,咽部红肿,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和抗“O”测定多在500单位以上等。
二、与根型颈椎病相鉴别的伤患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上肢的疼痛、麻木和活动受限,易与神经根以下的神经病损及软组织病损相混淆。
1.尺神经炎本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尤以伴有肘关节外翻畸形时发病率更高,其易与颈8脊神经受累者相混淆。
本病特点如下:①肘后尺神经沟压痛:位于肘关节后内侧的尺神经沟处多有较明显之压痛,且可触及条索状变性之尺神经;根型颈椎病者一般无此现象。
颈椎病分型及鉴别诊断

四、(3)脊髓型颈椎病鉴别诊断
慢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定义:
多发性神经病是指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 元瘫痪和(或)自主神经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及症状: 引起周围神经病的病因很多,有中毒、营养缺乏或代谢障碍、炎症性或 血管炎、遗传性、感染、肿瘤远隔效应等多种因素。表现为1.肢体远端对称 性各种感觉缺失,呈手套袜子样分布。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表现肌无 力、肌萎缩和肌束颤动等,远端重于近端;下肢肌萎缩,行走时有手足下垂 和跨越步态。四肢腱反射减弱及消失。肢体远端皮肤发凉,多汗或无汗,指 (趾)甲松脆,皮肤菲薄、干燥或脱屑,竖毛障碍。 鉴别: 1.电生理检查:肌电图呈失神经支配、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运动传导速 度(MCV)减慢。 2.周围神经活检:可见各种髓鞘或轴突的变性改变。
四、(2)神经根型颈椎病鉴别诊断
肺尖部肿瘤
定义: 肺尖癌,又称“潘科斯特综合症”、“肺尖肿瘤”、“肺尖癌”。上沟 癌作为肺癌的一种常以肩痛为主要症状。包绕肺的顶端(即肺尖)的地方, 形成了胸壁的一个特殊区域。来自颈部、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纤维 均经此区进入上肢。因而,若肺上沟肿瘤肿瘤侵至此区,往往会感到受累侧 上肢的疼痛、乏力,这种疼痛往往需要镇痛剂才能得以缓解。肺上沟癌癌肿 常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同侧瞳孔缩小,上眼睑下垂,额部汗少等霍纳 (Horner)综合征,压迫臂丛神经引起同侧肩关节、上肢内侧剧烈疼痛和感 觉异常,肿瘤侵蚀及破坏第一、二肋骨时引起局部压痛。 鉴别: 肺部X线,CT等可以明确
神经根颈椎病鉴别诊断模板

神经根颈椎病鉴别诊断模板神经根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症状与其他颈椎相关疾病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下面是一个神经根颈椎病鉴别诊断模板的示例:1. 详细病史询问:- 疼痛部位:询问疼痛的具体部位,是否有放射性疼痛。
- 疼痛性质:询问疼痛的特点,如钝痛、刺痛、麻木等。
- 疼痛起因:询问疼痛的诱因,如外伤、劳累等。
- 症状持续时间:询问疼痛的发作持续时间,是否有间歇期。
- 症状加重或缓解因素:询问疼痛是否会因特定因素而加重或缓解。
- 其他症状:询问是否有其他症状,如肌无力、感觉异常等。
2. 身体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检查神经反射、肌力、感觉及肌肉张力是否异常。
- 颈椎活动度检查:检查颈椎的活动度是否受限。
- 颈椎X射线检查:进行颈椎X射线检查,评估颈椎结构是否异常。
3. 辅助检查:- 颈椎MRI检查:进行颈椎MRI检查,详细评估神经根及颈椎椎间盘是否异常。
- CT扫描:如MRI不便行或不明确时可进行CT扫描,更清晰地呈现骨质结构。
4. 诊断:-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经验进行诊断。
- 神经根颈椎病的诊断需排除其他颈椎病变,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
5. 鉴别诊断:- 颈椎间盘突出症:通过MRI或CT检查,评估椎间盘是否突出,并确定是否压迫神经根。
- 颈椎骨质增生:通过X射线或CT检查,评估颈椎骨质是否增生,并判断神经根是否受压。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仅依靠模板中的信息是不够的,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来进行鉴别诊断是更加准确的方式。
如果怀疑患有神经根颈椎病,请及时就医,并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
颈椎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ppt课件

1
何谓颈椎 一、 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是一组临床症候群, 它是由于颈段脊柱的慢性劳损、外伤或老年性脊椎退 行性变而导致颈段血管、神经继发性损害而发病的临 床多发病。中医学把颈椎综合征归属于“痹症”范畴。 其发病率约为3.8%-17.6%,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 座谈会(1992年,青岛)明确了颈椎病的定义:即颈 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 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 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 床表现者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中 医 症 候 分 类 :
三 、 证 候 分 型
12
辨证要点
①辨新久虚实,病初以邪实为主。病久入深, 气血亏耗,肝肾虚损,而痰瘀诸邪未能去, 为正虚邪实之证。 ②辨体质 ,阳虚者、阴血不足。 ③识病邪特点 ,风、寒、湿、热、痰。 ④痰瘀互结,是颈椎病中后期的一种病机。
13
病理分型:
颈椎病
软组织型 颈椎病
2
流行病学资料
颈部疼痛的发病率很高,在挪威每年有超过 1/3的人 患颈痛,其中13.8%持续6个月以上。 研究者发现香港的大学教师中,有60.5%的教师在操 作电脑时头部前倾,1年内颈部疼痛发生率达46.7%。 2005年10月,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统计报 告表明:我国有5000万至1.5亿颈椎病患者;患者年 龄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且发病率逐年提高 (7.3%~13.7%),年龄最小者为7岁;办公室职员、 外科医生、教师、刺绣工人、汽车司机、足球运动 员、杂技演员等颈椎病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4~6 倍。
仁痰 ,湿 纳 呆阻 。络 舌: 暗头 红晕 ,目 苔眩 厚, 腻头 ,痛 脉如 弦裹 滑, 。四 肢 麻 木 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酶(例如 CK)水平升高,常常伴有 ANA 滴度阳性。 EMG 特征性变化包括:电极针插入活动 增强、自发性纤颤、低幅度短时多相运动 电位及复杂重复放电。 肌肉活检显示免疫细胞浸润和肌纤维破坏 可确诊。
臂部血管造影可能显示血管狭窄, EMG/NCV 可显示与胸廓出口综合征相一 致的近端臂丛神经改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可见较为罕见的关节外特征,例如在伸肌肌腱 表面可见类风湿结节或者血管炎累及皮肤。胸 膜炎、心包炎及炎症性眼部疾病等临床体征主 要见于临床表现更严重的患者。
主要依据临床病史诊断。最重要的病史因素包
括:头痛频率,发作的持续时间,发作的严重
程度,头痛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单侧还是双
通常是椎间盘炎通过脊柱静脉播散的进展,导 致严重颈部痛。在一些晚期病例中,可能导致 因脊髓受压引起的脊髓压迫症。
颈椎骨或关节不稳定
更为严重的自发性颈部疼痛或者进行性神经功 能丧失。存在潜在的躯体疾病,例如类风湿性 关节炎(即,C1/C2)、既往外伤、既往手术 史、先天性异常(颅底)、自发性退行性脊柱 滑脱等潜在病变。
颈部 X 线检查可发现椎骨异常、颈部或第 一肋、锁骨畸形、肺疾病或者 Pancoast 肿瘤。
上肢彩色血流双向扫描、动脉造影及静脉 造影可显示血管性胸廓出口综合征。
颈椎间盘疾病或脊髓疾病的颈髓造影、CT 扫描或 MRI 检查结果正常。
依据 EMG/NCV,能够很容易区分下运动 神经元还是上运动神经元的改变。
脊柱压迫性骨折
尽管不能总是回忆起急性事件,但通常有创伤 病史;休息时或夜间痛、中线叩击痛、后凸加 重;除非有骨向后突出入神经结构(例如爆裂 性骨折等),否则神经系统查体一般正常。
多肌炎
对称性的肩部和骨盆带肌力减退病史
胸廓出口综合征
间歇性单侧或双侧上肢麻木,常无客观感觉丧 失,也很少有肌力下降。颈椎病症状是持续性 的,常见上下肢神经功能改变。
急性椎间盘突出
反复颈椎受压病史或者仅由一次外伤事故导致 (罕见)。震荡性受压、举重、长时间坐姿、 挥鞭样事故以及频繁加速或减速性损伤可增加 急性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最常见为椎间孔狭 窄)均可造成神经根损伤,从而导致根型颈椎 病,引起受累神经分布区的感觉、运动或反射 异常。
转移性恶性肿瘤
多发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肿瘤,特征为: 浆细胞骨髓浸润及血液和/或尿液中出现单 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片段。
骨髓穿刺及组织病理学活检可见非典型的 浆细胞浸润。
颈部 MRI 常显示骨质或椎间盘间隙感染 证据。感染区域通常表现为 T1 加权像上 信号降低,而 T2 加权像上信号增强。
颈部 MRI 是首选检查,能够很容易发现 硬膜外病变及其对脊髓的影响,也能发现 感染的可能来源。增强 MRI 检查有助于 显示感染的播散情况。
通常全身性感染后,出现更为严重的自发性颈 部疼痛,伴有明显颈部活动度降低或者进展性 上肢神经系统改变。因为椎间盘更容易感染, 故常先出现颈椎间盘炎(例如椎间盘间隙感 染)。然后扩散至相邻骨,伴有严重的颈部痛 。通常疼痛在脓肿形成之后间歇性出现,因此 在真正的颈部疼痛开始时,患者已经出现过脓 肿形成。
颈椎 MRI 不显示明显的脊髓受压,但可 能显示脊髓内病变。
颈部 MRI 及 EMG/NCV 通常是正常的。 交感神经阻滞可能有助于鉴别。
颈椎 MRI 及 EMG/NCV 显示仅有肌肉疾 病改变,而无脊髓受压表现。
同时采用颈椎放射学检查与 MRI 检查有 助于鉴别颈椎不稳定、受累节段及相关疾 病的特征。
没有放射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能够确诊; 诊断完全靠临床表现。然而,如果患者情 况未达到临床诊断标准,包括FBC、TFT 、RF 及 ANA 的实验室检查可能有助于解 释患者的肌肉骨骼疼痛或乏力。
根据病史及支持性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ESR 升高或者 C 反应蛋白升高)。
颈椎病鉴别诊断
疾病
挥鞭样损伤(颈椎肌 肉筋膜扭伤
症状/体征
通常由于颈部加速或减速造成损伤,大多见于 机动车追尾事故。大约 65% 的患者能够完全 恢复,25% 的患者有轻度后遗症,5%-10% 的患者发展为慢性疼痛综合征。广谱症状包括 颈部僵直、肩部或上肢疼痛、肌肉疼痛、感觉 异常、头痛、面部疼痛以及眩晕等。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炎或椎间盘炎 硬膜外脓肿
有自发但严重、持续的疼痛,特别是在有骨质 受累时,初始治疗后不能缓解。
在已知恶性肿瘤的患者中,骨质侵袭较为常 见,但是骨质受累通常是一些晚期尚未确诊的 恶性肿瘤的首发体征。 该病和浆细胞瘤为脊柱最常见的肿瘤。后者较 为罕见,表现为单一病变伴惰性临床过程,更 常见于年轻人。多发骨髓瘤见于老年人,呈快 速进展性,通常由于椎体破坏而表现为神经症 状。患者可能也有与高钙血症和肾衰竭相关的 症状。
诊断性和治疗性使用糖皮质激素。
ESR 或 CRP 升高。依据显示肉芽肿性血 管炎的颞动脉活检阳性结果,可确诊巨细 胞性动脉炎。
诊断性和治疗性使用糖皮质激素。
目前没有诊断性检查。尽管不能确诊,但 HLA-B27 阳性有助于诊断。炎性反应标志 物(例如 ESR 和 CRP)经常对诊断或者 监测没有帮助。颈椎 X 线检查检查可能发 现脊柱融合(竹节脊柱)。
手部和足部以及脊柱的平片显示软骨受侵 蚀。
类风湿因子阳性见于 70% 的类风湿性关 节炎的患者。抗环瓜氨酸抗体 (anti-CCP) 是新发现的抗体,见于 70%-80% 的 RA 患者。当 RF 阴性时,anti-CCP 可为阳 性,其可能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机制中 起重要作用。 通常测量 ESR 或 CRP 水平。以反映炎性 水平。但是,大约有 40% 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的 ESR 或 CRP 水平正常。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单神经炎 (Mononeuritis multiplex, MNM)
脊髓表现可类似于压迫性脊髓病的所有体征及 重叠表现。然而,在几乎所有患者中都存在脑 部病变以及神经病学改变。 在特定周围神经分布区域,是进行性运动和感 觉功能受损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各神经相继或同时受累。
肌萎缩侧索硬化 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遗传性肌营养不良
多数由于第一肋骨正上方和锁骨后神经血管结 构受压引起,累及臂丛神经的下 2 个神经根 (C8 和 T1)。将罕见情况下,C5、C6 和 C7 受累可引起颈部、耳部、胸部及上肢外侧 的症状。
臂丛神经损伤
表现为单侧严重近端和远端肌力下降和感觉丧 失,常发生于外伤后,或者在病毒感染后自发 发生(神经疼痛性肌萎缩症),与神经根型或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类型不同。
自幼存在严重的近端和远端肌力下降,无感觉 异常。
别诊断
检查
通常行 X 线平片检查来排除由韧带撕裂导 致的骨折或者半脱位。X 线平片有时发现 颈部的自然弯曲因广泛肌肉痉挛而变直。 大多数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基本正常。如 果提示椎间盘突出或者神经根受损,MRI 检查有助于明确病情。
最佳诊断方法是 MRI 扫描。如果出现 1 节段以上的椎间盘突出,CT 脊髓造影有 助于鉴别引起神经根症状的椎间盘。
如果出现神经根病变症状,EMG 检查可 发现受累神经,但是不能确定为椎间盘突 出。当 MRI 显示 1 节以上椎间盘突出且 没有明确的运动、感觉或反射受损时, EMG 是鉴别神经根受累最有效的诊断方 法。
颈部 MRI 显示骨或软组织占位病变或多 发病发,提示骨转移。
颈椎 X 线发现≥1 节的溶解性椎体。
MRI 或颈髓造影可发现神经根撕脱性改变 。 脑部 MRI 检查通常显示有改变。颈部 MRI 未见脊髓受压,但脊髓本身的损伤常 见。 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神经或肌肉活检显示 的特征性血管炎性改变(无脱髓鞘改变) 。 依据 EMG,能够对由血管炎、感染或肿 瘤浸润引起的 MNM 与多发性神经卡压病 进行鉴别。 颈椎间盘疾病或脊髓疾病的颈髓造影、CT 扫描或 MRI 检查结果正常。
是一种临床排除性诊断。颈椎间盘疾病或 脊髓疾病的颈髓造影、CT 扫描或 MRI 检 查结果正常。
用 DXA 测量 BMD 是确定性检查,也是 诊断的首选检查。用 DXA 筛查有危险因 素的患者能确诊许多骨质疏松病例。
X 线平片显示骨质缺乏和/或骨折(例如脊 椎骨折),但是对疾病不具有诊断意义。 如果无法应用 DXA,定量 CT 或者足跟定 量超声检查可用于测定骨小梁的密度。
纤维肌痛症
表现为广泛的全身疼痛,持续 3 个月以上伴有 多个压痛点;主诉包括慢性头痛、睡眠障碍、 抑郁和焦虑、肠易激综合征、泌尿生殖系统紊 乱及弥漫性感觉异常。
风湿性多肌痛 (PMR)
巨细胞动脉炎 (giant cell arteritis, GCA) 或颞动脉炎
强直性脊柱炎
有颈部、肩带和/或腰带僵直和疼痛病史,常 见于 50 岁以上的患者(女性多见)。患者诉 在坐位或卧位时难以站起,伴有不同程度的肌 肉触痛、肩/髋关节滑囊炎和/或少关节炎。 使用低剂量泼尼松龙后,在 24-48 小时内几 乎均会迅速改善。 相关症状有新发单侧头痛、咀嚼硬食物时出现 颌跛行、弥漫性下颌不适、牙齿不适、鼻窦疼 痛以及压力升高和/或舌痛。也可出现视力丧 失、复视或者视物模糊及颞动脉异常增厚、疼 痛、红斑或呈结节性颞动脉。 对于年龄>50岁的新发头痛患者,应进行 GCA 或者颞动脉炎的筛查。大约 15%-20% 的 PMR 患者有 GCA;40%-60% 的 GCA 患 者有 PMR。 累及轴位脊柱和骶髂关节的慢性进展性炎症性 关节病。患者表现为严重的疼痛和脊柱强直, 最终可能导致脊柱融合(竹节脊柱)。这些患 者最终会出现严重残疾。周围关节、肌腱端 (肌腱或者与椎骨相连的韧带)及关节外部位 (例如眼睛和胃肠道)常受累。 几个关节的疼痛和/或肿胀、晨起或者休息后 明显关节强直、进行性关节功能丧失、对称性 关节受累以及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反应良 好,多数患者发病年龄在 50 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