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案一等奖
李商隐诗《锦瑟》教案

李商隐诗《锦瑟》教案范文(精选3篇)李商隐诗《锦瑟》教案1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古代诗歌鉴赏基础,但对诗中典故所蕴含的深意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锦瑟》的多主旨为鉴赏诗歌丰富了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诗歌鉴赏的灵活性有很大帮助。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品读意象,明确典故,感悟意境。
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提升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1、理解情感与意象的关系。
2、领会迷离恍惚、深邃缠绵、美丽哀伤的意境。
3、明确典故对营造意境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正确运用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六、教学过程(二)请同学们读这首诗,结合注释再读一遍,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三)同学们不懂,大概是对全诗整体把握上有困难,但是对诗中有些字句还是能懂的。
是不是?懂一点的举手。
懂多少就说多少。
估计学生对首联和尾联懂一点,很可能是似懂非懂,不一定彻底懂。
对颔联和颈联估计是真不懂。
这样,我们先把似懂非懂的搞懂,再学习最难懂的中间两联。
好不好?(四)请同学们说一说首联的意思。
(六)中间两联读不懂的原因是典故太多。
因此,读懂这两联的前提条件是清楚典故的原意,以及在本诗中的用意。
(七)再看颈联(腹联)总起来看,中间两联四句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感受:梦幻——凄厉——寂寥——飘渺。
这些特点暗合了诗人内在的情感,于是诗人选择了相关典象,营造了动人的意境,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这就是《锦瑟》一诗的中间两联含义,我们这样把他破译了。
加上首联和尾联,整体意思就很清楚了:听瑟引发感受——梦幻——凄厉——寂寥——飘渺——更加惘然伤感(八)作业:李商隐诗《锦瑟》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理解,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古诗词诵读《锦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锦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锦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走进背景,了解诗人李商隐的生平和写作背景;2、品读诗题,疏通《锦瑟》的诗歌大意;3、探究《锦瑟》的主旨。
【教学重点】从诗歌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背诵并进行理解性默写。
【教学难点】探究《锦瑟》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走进作者【作者简介】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杜牧与他齐名。
两人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其诗构思新奇,婉转缠绵,隐晦朦胧,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被人所传诵。
【背景简介】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
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
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二、品析诗题、鉴赏文本【品析诗题】锦瑟,雕饰华美的瑟。
(锦:华美的)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
【各个击破---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端:平白无故,无缘无故。
一弦一柱:借代每一声乐音,形容乐音繁复绵密。
思华年:追忆似水流年。
(点出诗的主旨)译文:锦瑟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要有五十根弦,每一根弦乐每一柱都让我想起起逝去的美好的青春年华。
首联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首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以锦瑟起兴,“锦瑟”喻美好的“华年"。
“五十弦”用来喻自己年已半百,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
首联以“思"引发“无端”之问,含有睹物伤感、惋惜和无可奈何之情。
作用:在结构上总领全诗,引出对人生的思考;在情感上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感伤的抒情基调。
《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

《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下面是我分享的《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供大家赏析。
《锦瑟》教案1◆自读导言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自读程序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内容,赏析意境。
诗词之美多美在意境的塑造。
所以诗词赏析重在其意境的塑造。
自读时在初步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品味意境。
3、背诵。
◆自读点拨1、背景说明2、总体内容把握《锦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佳人锦瑟,一工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无限悲感,难言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
月、珠、泪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蓝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气冉冉升腾(古人认为事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3、重、难点分析《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首句前二字为题,看似咏物,实乃一篇借锦瑟以隐题的咏怀之作。
《锦瑟》李商隐一、导入。
由《无题》“青鸟殷勤为探看”引出作者。
二、解题1、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
2、(注释1)主题:悼亡之作。
3、特色:典故雅致精工;基调哀怨悲愁;意境迷离凄婉;语言清丽隽永。
三、教师范读四、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颂读五、思考:1、“五十弦”的锦瑟会联想到什么?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自己年近半百。
传统的比兴手法。
2、典故分析:庄周梦蝶——美好扑朔迷离望帝化鹃——相思南海蛟人——破灭蓝山暖玉——迷惘六、主旨归纳:请同学据自己的感受自由谈,可发挥想象和联想。
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的破灭;才情不为人知的悲哀;悼亡之作……七、背诵八、作业: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
锦瑟教案一等奖

锦瑟教案一等奖教案标题:锦瑟教案一等奖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锦瑟》这首古文诗,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诗歌创作展示学生对《锦瑟》的理解和感悟。
教案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一段古琴演奏《锦瑟》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古琴音乐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锦瑟》这首诗的好奇心。
2. 提问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对《锦瑟》这首诗有什么了解?你们对古琴音乐有什么感受?阅读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锦瑟》这首诗,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回答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问题,如:诗人通过《锦瑟》表达了什么情感?诗中的锦瑟象征着什么?3.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诗歌创作:1. 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代文人创作诗歌的背景和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锦瑟》为灵感,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撰写自己的诗歌,可以选择以古体诗、现代诗或自由诗的形式创作。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分享自己对《锦瑟》的理解和感悟。
评价与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诗歌作品进行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肯定和指导。
2.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回顾学生对《锦瑟》的理解和感悟。
3. 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资源:1. 《锦瑟》的诗歌文本2. 古琴演奏《锦瑟》的视频3. 诗歌创作指导材料4. 学生的诗歌作品展示平台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古琴演奏家来校进行现场演奏,并与学生分享古琴音乐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人的书房或博物馆,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创作环境。
3.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诗歌创作才华。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学生将在阅读《锦瑟》的过程中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同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作品分析能力。
《锦瑟》教案(精选4篇)

《锦瑟》教案(精选4篇)《锦瑟》教案(精选4篇)《锦瑟》教案篇1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作者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锦瑟》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锦瑟》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锦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首诗歌作品。
这首诗由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创作,以其深深的哲理和音乐美感而闻名。
作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一部分,教授《锦瑟》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锦瑟》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2. 理解《锦瑟》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 学习分析和解读《锦瑟》的技巧;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5.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锦瑟》的背景和作者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引发学生对这首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文本理解(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锦瑟》,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哲理,让学生认识到《锦瑟》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残忍。
提问学生对于诗中使用的象征手法、比喻和修辞手法等进行讨论。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锦瑟》中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就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补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
4. 作品欣赏(10分钟)教师向学生播放《锦瑟》的音乐演奏,让学生倾听并感受曲调中的哀怨和美感。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并与之前的课堂讨论相对照,进行比较和分析。
5. 写作任务(30分钟)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锦瑟》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
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诗歌的解读和启示等。
教师提供必要的写作指导和范例,帮助学生完成文章。
6. 展示和评价(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写作展示给全班,教师和同学们可以针对写作内容、表达方式和文笔等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意。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写作成果等进行评价。
可以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发言、积极思考和深入解读。
锦瑟教案五篇

锦瑟教案五篇锦瑟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锦瑟》一诗体味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2、多角度理解李商隐《锦瑟》主题思想;2、学习《马嵬》中所运用的对比反衬的讽刺手法。
教学过程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歌。
一、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同其他的诗人一样少负才名,他是开成三年的进士。
他的才华受到当时一位叫令狐楚的高官的赏识,令狐楚亲自传授他骈文的写作方法并推荐他做官,是他的授业恩师。
这时李商隐是很有名气的。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商隐的才华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有一位叫王茂元的高官也很赏识李商隐,他不仅赏识李商隐,还将自己的女儿王氏嫁给了他。
有的同学就想了,大登科后小登科,这是人生一大美事啊,怎么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呢?我们不要忘记,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是晚唐,晚唐时期的党争是特别严重的,令狐楚他是牛党的要员,而王茂元是属于李党的。
虽然这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但是牛党的人仍然认为李商隐背叛了令狐楚和牛党,而曾经和牛党有牵连的李商隐也不被李党接受。
李商隐就一直在这两党的夹缝中生存,辗转于官场,终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
1、字音锦瑟()弦()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驻()马2、词义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12500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锦瑟》优质教案设计(通用6篇)

《锦瑟》优质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锦瑟》优质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锦瑟》优质教案设计篇1《锦瑟》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它同时可能也是中国最早和最著名的朦胧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锦瑟》的世界,来获取属于我们自己的感悟。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听完刚才的朗读,可以明显感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婉转而又略带忧伤的。
这忧伤既来自于全诗的主旨内涵,同时也与诗人创作时的生命状态有关:李商隐就是在写作本诗的这一年去世的。
下面,我们将从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依次展开对本诗的探讨。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哪一个词透露出诗人写作时的生命状态?(思华年)-------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都已逝去,此时的诗人正处在衰老和对往事的怀想之中。
2.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幅图景:一位清瘦的老者倚窗而坐,看着靠在墙角的一张装饰华丽的瑟-锦瑟(瑟,是一种音色与古筝相类似的乐器,声音悠长而沉郁),陷入了对往事的沉思。
很显然,眼前这张瑟的某个特性使他产生了联想:从瑟的身上他似乎发现了人生的某种特性,答案在首句的某个词。
(无端)3.“无端”解释?(无缘无故,没来由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无端”发生的事情,你们喜欢这样的事情吗?对于李商隐而言,“无端”可能就是他人生的一种苦难:青年时期莫名奇妙地陷入牛、李党争,使自己终身仕途受挫;恩爱的妻子也在中年突然离世-------正是这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使李商隐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
他将这种种的“失去”化作了首联中浓郁的怀旧与感伤的色调,并以之串联起接下去的颔联、颈联和尾联。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从这一联开始到下一联四句,作者运用了中国古典诗文创作中一种独特、也很常见的手法?(用典)。
2.庄周句:“庄周梦蝶”是李商隐在他的人生追忆中呈现出的第一个片段,这个典故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庄子有一天晚上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瑟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
2.掌握朗诵技巧,获得朗诵体验;
3.了解此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4.结合这首诗的多向旨意,学习开放性诗歌鉴赏的方法;
5.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结合诗的多个典故,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及诗歌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PPT展示前句,引导学生对接后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李商隐被称为最具争议的抒情诗人,下面我们一来看看他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饱受争议呢?
二、探寻背景知人论世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悲剧一生】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人。
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 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
牛党掌权后,他
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便去世。
【深山倾情】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伉俪情深】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
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
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
结婚后感情殊好。
可是李妻在他38岁又去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
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
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
这年诗人46岁,罢官后回乡闲居,写下《锦瑟》一诗,不久病故。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最为经典的代表作《锦瑟》。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听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2.朗读指导,
感情基调:哀婉伤感
思忆——语速缓慢
悲伤——情感低沉
迷惘——声音迷茫
3.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感情,获得朗诵体验,指名学生朗读。
四·换位移情体味意境:
同学们都度的非常深情,现在把你充满了悲伤的气氛,可是如果一首诗只有伤感,只有眼泪,何以做到家喻户晓呢?我想这首诗背后一定有某种感情使后人得到共鸣,那么我们下面一起来
探究作者最后发出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中的“此情”到底为何情?
一、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结合诗中的一联或一句甚至一个意象谈谈自己认为的“情”是什
么。
谈论完后请同学和大家分享,老师相应补充。
明确: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借瑟起兴)
“锦瑟”:瑟,乐器名,有五十根弦,音节繁复;锦瑟,雕饰华美的瑟。
无端:平白无故,无缘无故。
此二字乍看诗人似乎很无理地埋怨锦瑟,其实是诗人的感情宣泄。
一弦一柱:借代每一声乐音。
形容乐音繁复绵密。
思华年:追忆青春年华。
此三字点出诗的主旨
诗意解读:锦瑟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要有五十根弦,每一音每一节都让我回想起美好的青春年华。
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
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
质疑1: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起兴: 托物抒情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1、庄周梦蝶
一日,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他不禁纳闷:不知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呢?化用这一典故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提示:梦——美好短暂对青春的向往
蝴蝶——自由难捕捉对理想的迷茫可望不可即
2、望帝啼鹃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提示:
“伤春之心”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怆、难言的愁绪与怨愤。
对国家将要灭亡的担忧,对美好
往事逝去的伤感
杜鹃鸟又称忠贞之鸟,传说由盼望丈夫归来的女子幻化而来,表达对亡妻的怀念
杜鹃鸟伴侣死去后孤独终老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1、美人鱼的眼泪(鲛人泣泪)
南海有蛟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眼能泣珠对妻子的思念思念却不能相见的痛苦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夜静月明,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于是珠得月华,晶莹如同泪珠一般。
渴望被赏识
2、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玉气却能穿透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
近。
望被赏识怀才不遇梦想的迷茫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可待:岂待,哪里用得着等到。
当时:那时。
惘然:怅然若失了。
诗意解读: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今朝追忆时才有,就在它发生的当时已经让我感到怅然若失了。
唉,追忆逝水年华,一切都已恍如隔世了!
品味: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样的苦痛呢?
二、探究总结后,展示现今常见的几种:对《锦瑟》的解读:
1、对亡妻的深情悼念。
(悼亡诗)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恋情诗)
3、作者的身世自伤。
(自伤身世)
《锦瑟》意旨的学界观点
•恋情说(宋.刘颁清.屈复)
•悼亡说(清.何焯马茂元)
•咏瑟说(宋.苏轼)
•政治说(岑仲勉李国光)
•现在一般说法: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
五、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1.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
善用典故
感情基调哀怨商伤
语言华丽隐隐
意境迷茫
2.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七、布置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八、板书
追忆青春以瑟起兴
悼念亡妻
庄周梦蝶望帝啼鹃借用
情担忧国家
鲛人泣泪暖玉生烟典故
怀才不遇
感伤往事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