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案设计
锦瑟 教案

锦瑟教案教案一:锦瑟的故事及意义教学目标:1. 了解《锦瑟》诗歌的内容和作者。
2. 通过阅读诗歌,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锦瑟》的诗歌内容。
2. 分析诗歌的意义和感情表达。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的意义和感情表达。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教学准备:1. 复制诗歌《锦瑟》的文本。
2. PPT演示。
3. 板书。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你们听说过《锦瑟》这首诗吗?- 你们对《锦瑟》这个名字有什么印象?- 你们觉得《锦瑟》可能是关于什么的?Step 2: 介绍《锦瑟》的作者和诗歌背景通过展示PPT,介绍《锦瑟》的作者李商隐和诗歌背景。
绘制一幅李商隐的图片和出生日期、逝世日期等。
Step 3: 阅读诗歌《锦瑟》让学生逐行阅读诗歌,然后引导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诗歌的中心意义是什么?- 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Step 4: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通过PPT展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如韵律、对仗等。
并通过示例说明。
Step 5: 达到意义和感情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你觉得诗人通过《锦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你在诗歌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Step 6: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你们觉得这首诗有什么意义?- 你们对这首诗的评价是什么?Step 7: 总结和评价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并对课程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另外一首李商隐的诗歌进行阅读和分析。
2. 学生可以用音乐或其他艺术形式表达《锦瑟》的意义和情感。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锦瑟》诗歌,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同时,学生还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培养了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李商隐诗《锦瑟》教案

李商隐诗《锦瑟》教案李商隐诗《锦瑟》教案(通用7篇)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堪称最享盛名。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提供的李商隐诗《锦瑟》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商隐诗《锦瑟》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2、理解内部结构;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由于它的词藻华丽,情意缠绵,景象迷离,含义深邈,诗的中心究竟是什么,一直存在争论。
相传宋朝时,“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读了《锦瑟》也觉得不好理解,甚至找他的老师苏东坡请教。
可见一千多年来,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走路;腿最多时最无能。
千百年来,人们早已认定并认同,这个“谜”已被俄狄浦斯回答:“人”。
)李商隐的《无题》诗确实堪称一绝。
所谓“无题”,是诗人别有寄托而又不愿明说,就用“无题”名篇。
此外,也有诗人仿照《诗经》的办法,取诗的起首二字作为标题,而标题又不能概括全诗的主旨,这类诗仍属于“无题”之类。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锦瑟》教案3篇

Only your smile can make you find light in the endless darknes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锦瑟》教案3篇《锦瑟》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二)能力目标: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三)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四)重点: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五)难点:本诗的旨意。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
但其中有一个诗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党之争,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诗人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一首诗。
二、对于李商隐,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三、作者简介: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
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
“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
诗词《锦瑟》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诗词《锦瑟》教学设计(精选7篇)诗词《锦瑟》教学设计(精选7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
下面给大家分享了《锦瑟》的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诗词《锦瑟》教学设计篇1[教学步骤]一、导入快速入题1. 板书课题。
2. 播放瑟乐《淡月映鱼》。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弹奏的音乐?这是瑟所弹奏的《淡月映鱼》。
瑟音清幽哀怨,适合弹奏悲怨的曲调。
有人曾经这样来描述瑟乐,他说:如果说筝是青年的爽朗,琴是老者的沧桑,那么瑟便是中年的深沉。
3. 人到中年,在饱尝了人间冷暖,历经人生百态,阅尽沧海桑田之后,李商隐在《锦瑟》中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深沉的内心体验呢?让我们走进《锦瑟》。
二、初读感受诗美1. 播放《锦瑟》的朗读音频。
师:你能说出本诗的情感基调吗?(哀婉伤感。
)师:感情基调:哀婉伤感(情感要到位)语速:宜慢音调:低沉节奏:顿挫2. 同学们依据朗读提示和视频范读,自由读诗。
3. 点学生读。
师适当点评。
4. 学生齐读。
三、品读走入诗境1.你能找到诗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吗?大声告诉我。
明确:惘然。
师:惘然,迷糊不清貌。
2. 诗作中作者是如何传达伤感而又迷惘的情感的?你能选择其中一联,帮助我们解读吗。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怨恨以难言。
“锦瑟”,其形美丽精致;其声清幽哀怨,常与忆念、离别等悲怨情绪相联结。
如元代元好问有云:佳人锦瑟怨年华。
宋代贺铸:锦瑟年华谁与度。
“无端五十弦”,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时人痴语。
锦瑟到底有多少弦,并不是锦瑟的过错,可是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阿,你干嘛要有那么多弦? “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拨动一根琴弦。
瑟具五十弦,拨动瑟弦,繁音促节,令听者顿生烦乱思绪,所谓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故一音一节皆引思绪,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
由此也可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
“思华年”,直言本作是追思之作。
《锦瑟》教案七篇

《锦瑟》教案《锦瑟》教案七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锦瑟》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锦瑟》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
2.理解诗中运用的典故及其寓意。
3.掌握“用典”这一表现方法。
【学习方法】1、因声求气,以声传情;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知人论世1、李商隐(约813—约858),字,号,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是(朝代)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他擅长诗歌写作,和杜牧合称“”,与温庭筠合称为“”。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尤善七律创作,人称“”。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故有“”之称。
2、背景:李商隐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
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
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锦瑟》作于诗人晚年,因主题难解,被戏称为诗界“”。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3、诗歌名句:(1)天意怜幽草。
(《晚晴》)(2)夕阳无限好。
(《登乐游原》)(3)东风无力百花残。
(《无题》)(4)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5)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雨寄北》)(6)身无彩凤双飞翼。
(《无题》)二、文本探究:1、颔联和颈联用到了哪些典故?2、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1篇)

《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1篇)《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1篇)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下面来欣赏唐朝诗人李商隐《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锦瑟》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理解,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文:1.白居易的《琵琶行》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3.苏轼《赤壁赋》4.刘鹗《明湖居听书》5.韩愈《听颖师弹琴》6.郎士元《听邻家吹笙》7.李白《听蜀僧濬弹琴》8.李商隐《锦瑟》(认为是咏瑟之作)(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锦瑟》教案(精选4篇)

《锦瑟》教案(精选4篇)《锦瑟》教案(精选4篇)《锦瑟》教案篇1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作者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锦瑟教案五篇

锦瑟教案五篇锦瑟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锦瑟》一诗体味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2、多角度理解李商隐《锦瑟》主题思想;2、学习《马嵬》中所运用的对比反衬的讽刺手法。
教学过程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歌。
一、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同其他的诗人一样少负才名,他是开成三年的进士。
他的才华受到当时一位叫令狐楚的高官的赏识,令狐楚亲自传授他骈文的写作方法并推荐他做官,是他的授业恩师。
这时李商隐是很有名气的。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商隐的才华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有一位叫王茂元的高官也很赏识李商隐,他不仅赏识李商隐,还将自己的女儿王氏嫁给了他。
有的同学就想了,大登科后小登科,这是人生一大美事啊,怎么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呢?我们不要忘记,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是晚唐,晚唐时期的党争是特别严重的,令狐楚他是牛党的要员,而王茂元是属于李党的。
虽然这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但是牛党的人仍然认为李商隐背叛了令狐楚和牛党,而曾经和牛党有牵连的李商隐也不被李党接受。
李商隐就一直在这两党的夹缝中生存,辗转于官场,终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
1、字音锦瑟()弦()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驻()马2、词义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12500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瑟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锦瑟》朗读教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锦瑟》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 学习朗读技巧,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停顿;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锦瑟》的诗句或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出本课的话题。
Step 2:学习背景(10分钟)
介绍《锦瑟》的作者杨洪基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该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主题。
Step 3:朗读示范(10分钟)
教师进行朗读示范,注重语音、语调和停顿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美感和表达力。
Step 4:语音、语调和停顿练习(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语音、语调和停顿的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Step 5:诗歌理解与表达(20分钟)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锦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感情,然后进
行个人或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Step 6:个别朗读训练(15分钟)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进行个别朗读训练,让整个班级倾听和评价,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
Step 7:朗读比赛(15分钟)
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拼,通过评选出最佳朗读者和最佳团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Step 8:小结与反思(5分钟)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思考朗读技巧对于表达的重要性,并在反思中思考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
1. 在朗读比赛中进行评分,评选出最佳朗读者和最佳团队;
2. 布置阅读《锦瑟》的作业,并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于该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锦瑟》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语音、语调和停顿的训练,并加入了小组合作和比赛的元素,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和互动。
同时,通过阅读与讨论,也有利于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