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之筷子精讲
中国传统文化之筷子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之筷子礼仪筷子,是我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进食工具,当你握着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工具时,你是否曾想到过在它身上蕴藏着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和礼仪。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筷子礼仪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一双筷子,不仅仅是饮食餐具,更承载了启迪、传承、明礼、思念、睦邻、守望和感恩。
一双筷子,温暖每个人。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明白“一双筷子的含义”和正确使用筷子,一般我们都是左手拿碗右手拿筷子。
传承筷子,不仅仅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饮食工具,它还是一个中国符号,一种中国表达,一种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传承。
任岁月蹉跎,时光流逝,“筷子”这个老朋友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不离不弃、不移不易。
各种与筷子有关的生活,各种与筷子有关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递着中国传统、中华文明。
记忆犹新的是“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硬如铁”这个谚语,让孩提时的我们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筷子”是文明的符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精神财富。
明礼筷子传递中国传统文明礼仪。
筷子摆上桌准备吃饭时,长辈没动筷子小孩是不能先动的,这是对长辈的尊敬。
夹菜时不能一个盘子里到处夹,吃饭中不能用筷子敲击盘子叮当作响,吃完饭不能将筷子架在碗上,要两根筷子并齐在桌子上放好。
父母都是这样絮絮叨叨、言传身教,我们则耳濡目染、上行下效,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我们长大了,在这些老规矩的陪伴中长大,渐渐明白了这一切叫做“礼”。
如今,这些老规矩离我们遥远了吗?“筷子”仍然摆在饭桌上,是被我们忽略了?还是已经缺失?一双“筷子”帮我们找回这些遗失的美好。
关爱一个含蓄的中国人表达情感与爱的重要工具。
让筷子为爱代言。
一双筷子表达的爱可以囊括亲情、爱情、友情等。
父母夹入我们口中的第一口饭菜;妻子吃着丈夫夹入碗中最爱吃的美味;朋友之间以诚相待,表达深情厚谊的一桌大餐,这些爱的表达都离不开“筷子”。
一双“筷子” 让我们回归最原始的那份“初心” 。
一双“筷子”的爱,需要用心体味。
中国传统文化之筷子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之筷子文化的现代价值筷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筷子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价值观的体现。
本文将从筷子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之筷子文化的现代价值。
一、筷子的历史筷子作为一种饮食工具,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筷子。
最早的筷子是由竹子制成,后来逐渐演变为木质、瓷质和金属质等不同材质。
在中国古代,筷子被广泛应用于餐桌上,成为中国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筷子的文化内涵1. 和谐与平衡:筷子的形状和使用方法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和谐与平衡的价值观。
筷子两端相对,象征着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使用筷子时,需要左右手协调配合,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和谐的生活态度。
2. 尊重与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使用筷子是一种尊重和礼仪的表现。
在用餐时,人们应该注意使用筷子的规范和礼仪,如不直接用筷子夹取他人的食物,不把筷子插入饭碗等。
这些规范和礼仪体现了中国人尊重他人和注重礼貌的价值观。
3. 节约与环保:使用筷子是一种节约和环保的生活方式。
相比于使用刀叉等餐具,筷子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资源更少,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小。
同时,筷子可以反复使用,减少了餐具的浪费,符合现代社会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筷子文化的现代价值1. 传承与创新:筷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和创新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筷子文化可以通过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设计的推动,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例如,一些筷子制造商通过引入新材料和设计元素,打造出各种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筷子,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文化交流与认同:筷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可以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认同。
在国际交往中,中国筷子文化已经被广泛传播和接受,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中国筷子文化PPT精讲

两根长短相同的小棍。商代末期,纣为满足于君 王奢侈的高贵生活需要,下令猎象锯牙而制成象 箸。
◆春秋晚期:出现青铜箸。箸多为上下一般粗细的 圆柱体。 ◆两汉:出现竹箸、铜箸。汉代使用箸者已较为普 通。箸的形状多为首粗下足略细的圆形。 西汉出土筷箸较多,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 湖北云梦大坟头、长沙仰天湖、湖北江陵凤凰山 等地也有铜箸竹箸出土。 甘肃酒泉夏河青又出土了东汉铜箸一双。四 川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宴饮图》中也出现了箸。
筷子的历史 西中街小学 三年级 5
班
李泽霖、李菀婷、齐昱翔、
中国使用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桩值得骄傲和 推崇的科学发明。李政道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种族 时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 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 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 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1.什么是筷子?
筷子,指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 长形条棍。多用作餐具。其材料或竹木或牙、骨、 金属等,形制或方或圆各异。英文chopsticks
2.筷子的起源
◆筷子的发明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 是汉民族一项伟大的发明, 是世界上以筷为食的母国。 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 历史,据考古资料证明, 在远古时代,汉族先民已 懂得用树枝和竹枝夹取食 物。
◆关于筷子的传说Biblioteka 1.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
2.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 发明用玉簪作筷
3.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 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 明筷子
3.筷子的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匕匙。仰韶文化遗址中,
已发现了匕匙。
《中国筷子文化》课件

A
B
C
D
东南亚
东南亚地区的筷子文化受到中国影响,但 在材料和形状上有所创新和变化,适应了 当地饮食习惯和风味。
韩国
韩国筷子以金属制成,形状扁平、细长, 强调实用性和美感。
THANKS.
不能插饭中
在某些地方,把筷子插在饭中会 被视为祭祀祖先的行为,因此应
避免这种使用方式。
不能指着人
用筷子指向别人是不礼貌的,这种 行为被认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不能敲打碗盆
用筷子敲打碗盆不仅不卫生,而且 被认为会破坏筷子的完整性,同时 也有损个人形象。
筷子与世界文化交
05
流
筷子在世界的传播
传播路径
《中国筷子文化》ppt 课件
目 录
• 筷子的发展历史 • 筷子的文化内涵 • 筷子的制作工艺 • 筷子的使用习俗 • 筷子与世界文化交流
筷子的发展历史
01
筷子的起源
筷子起源于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商 周时期。
早期的筷子多用竹子、骨头等制成, 后来逐渐发展为金属、玉石、象牙等 材质。
最初,筷子被用于夹取热食,随着时 间的推移,筷子的材质和形制逐渐演 变。
比如传说中,筷子的发明与大禹治水有关,为了方便吃饭,大禹发明了 筷子;还有传说中,筷子的形状和功能与道家思想有关,代表着天圆地
方、阴阳互补的理念。
这些传说和故事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和文化传统。
筷子的制作工艺
03
筷子的材料选择
01
02
03
木材
常见的有红木、楠木、竹 子等,具有天然的纹理和 色泽,给人以自然之感。
对神明的敬畏。
筷子的使用方式和礼仪,不仅 体现了中国人的文明素养和道 德风范,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 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
筷子的传统文化

关于筷子的传统文化关于筷子的传统文化。
很多人在吃饭的时候一般都会使用筷子,筷子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筷子的传承文化也是非常有内涵的。
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关于筷子的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关于筷子的传统文化1中国人就餐,往往借助两根筷子游离于指间,却能出神入化地完成夹、挑、扒、挑、拨、撮等诸多动作,收放自如。
筷子,中华文化圈最具代表性的餐具,虽然是简简单单两根细长的小棍子,却包含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与人生启示,不愧“东方文明的象征”的盛誉。
农耕文明的产物关于筷子的起源,有一个小故事。
相传,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水灾泛滥,大禹受命于舜治理水患,十分繁忙。
一日,大禹在岛上饥饿难忍,就架起锅煮肉。
肉在水中煮熟后,因太烫而无法用手直接拿起食用,大禹为节省时间,不愿待肉冷后再取食。
于是找来两根树枝,将肉夹起,吃完后就又奋战于凶涛恶浪中去了。
大禹手下的人见首领这样取食,便纷纷效仿,传播开来,于是便有了筷子。
其实,筷子产生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是农耕文明的产物。
起初,先民直接用手取食,后来出现了烧烤的肉食,不能直接用手抓取,先民便用树枝、竹条一类工具翻动、捞取食物。
随社会发展,先民由采集狩猎转向固定农耕,人们将植物的种子、蔬菜或者肉食加水做成“饭食”或“羹汤”,而羹汤中的菜肴必须要借助工具“夹起来”,于是筷子便逐步成为必备的餐具。
最早关于筷子的记载是《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可见,祖先使用筷子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古代典籍里,筷子称为“箸”,很少叫作筷子,由“著”到“筷子”的变化,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提供了一个说法:“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
如舟行讳‘庄’,讳‘翻’,以‘箸’为‘快儿’。
原来,‘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抛锚停住,因此改称‘箸’为‘快儿’,意为让船快行。
今因流传已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筷子者,忘其始也。
”由箸向筷子这种称谓的变化也是吴中地区船家民间禁忌的一种。
中国筷子文化

中国筷子文化中国筷子文化是一种丰富而独特的文化传统,承载着中国民族的智慧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筷子作为中国传统的餐具,已经被使用了几千年,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筷子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和生活哲学。
首先,筷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
从古代的风俗习惯到现代的社交礼仪,筷子一直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会给新郎送上一双精美的筷子,寓意着夫妻恩爱和幸福美满。
在中国农历新年期间,家人围坐在餐桌旁,用筷子分享各种美食,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此外,筷子在餐桌上的使用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吉祥信仰,许多汉族的饮食习惯中都有与筷子相关的传统禁忌,比如把筷子竖插在饭碗中是不好的,因为它与把烛台插在鞍座上有相似之处,而烛台插在鞍座上是祭祀神灵的行为。
因此,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方式和礼仪非常注重。
其次,中国筷子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饮食文化讲究“五味调和”,注重均衡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而筷子的使用方式非常符合这一理念。
相比于西方使用刀叉的方式,中国人使用筷子更注重细腻的动作和精确的控制。
筷子可以抓取不同纹理、口感和形状的食物,提供了更多的饮食享受。
此外,筷子还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中尊重食物的理念。
在中国,把筷子用来穿透食物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它显示了对食物的不尊重。
相反,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夹食物,表示对食物的敬重和对美食的珍重。
中国筷子文化还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
筷子的设计和使用方式强调谦逊、自省和和谐。
筷子是用简单的木头、竹子或金属制成的,没有奢华或复杂的装饰,这体现了中国人生活的艰苦朴素的品质。
在使用筷子进餐时,人们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控制筷子的张合和夹取的力度,这个过程传递了中国人追求内在平衡的生活态度。
此外,筷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左右手的配合,习惯用双手同时使用筷子的动作,体现了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
总而言之,中国筷子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中国筷子ppt课件

实际历史
根据考古发现,筷子最早 出现在商朝时期,但当时 并非用于饮食,而是用于 占卜。
筷子名称的由来
“筷”字由“竹”和“快 ”组成,意为快速夹取食 物的工具。
筷子的材质与工艺
材质
筷子通常由竹子、木头、陶瓷、 银等材料制成。其中,竹子是最 常见的材料,因为竹子生长快、 易获取且环保。
工艺
筷子的制作工艺包括雕刻、漆艺 、镶嵌等。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 下,筷子的制作工艺和外观也各 具特色。
保养方法
清洗后擦干,避免潮湿环境滋 生细菌,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地 方等。
05
中国筷子与国际交流
筷子在国际交流中的意义与价值
文化沟通的桥梁
筷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际交流, 可以加深各国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文化交流和 友谊。
餐桌礼仪的代表
筷子不仅是一种饮食工具,还代表着中国的餐桌礼仪和文 明。在跨文化交流中,使用筷子可以传递中国的饮食文化 和价值观,促进文化融合和理解。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筷子ppt课件
目录
• 中国筷子文化 • 筷子的发展历程 • 筷子的使用方法与礼仪 • 筷子的环保与健康问题 • 中国筷子与国际交流 • 中国筷子相关的文化活动与产业
01
中国筷子文化
筷子的起源
01
02
03
起源传说
相传筷子起源于大禹治水 时期,为了方便夹取食物 ,大禹命令手下的官员发 明了筷子。
03
04
中指位于筷子下方,代表地的阴阳;
无名指和小指位于中指两侧,代表人的阴 阳;
05
06
握住的筷子部分不能超过筷子的三分之二 ,避免滑落或刺伤手指。
筷子的使用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之说筷子

中国传统文化之说筷子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而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不得不提到筷子。
筷子是中国人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密不可分。
筷子作为一种餐具,不仅有着实用性,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筷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左右。
据史书记载,最早使用筷子的原因与古代的烹饪方式有关。
在古代,人们经常用锅炉或火塘烹饪食物,由于火势激烈,食物会变得很热,人们无法直接用手去夹起食物,于是便有了使用筷子的需求。
筷子与中国的饮食文化息息相关。
中国美食以多样化著称,各地的独特菜肴无不离不开筷子的运用。
使用筷子既能翻炒,又能煮沸,更能调味,隐约表现出中国烹饪的特征。
筷子的使用还体现了餐桌礼仪,例如通过对筷子的使用方法和规矩的遵守,可以展示一个人的修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筷子还是亲情友谊的重要象征,常常成为家庭聚餐或朋友聚会时团圆和睦的象征。
此外,筷子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传统艺术。
在中国的古代文人雅士中,有很多人笔耕不辍之余也涉足艺术创作,其中不少人喜欢利用闲暇时光用箸画画,这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统。
通过手持筷子渲染墨色,他们传达了深沉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之美的崇敬,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灵性。
另外,筷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人们常把筷子放到神坛上,以展示对神灵的敬意和祈愿。
此外,一对筷子也代表着夫妻的和谐,寓意着夫妻俩在一起共同度过幸福的生活。
尽管传统文化已经在现代社会中迅速变迁,但中国人的使用筷子的习惯依然延续了千年。
即便在现代的中国,一次聚会或正式餐桌上,人们依然倾向于使用筷子。
这种传统习惯的延续,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是中国人觉得用筷子吃饭才能更好地享受美食、更好地体验乐趣。
总的来说,筷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与中国的饮食方式、餐桌礼仪和亲情友谊紧密相连,还是一门传统的艺术。
筷子作为一种符号,不仅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象征,因此它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独特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泪箸遗珠
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 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 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 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 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 是不可取的。
(8)颠倒乾坤
这就是说用餐时将 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 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 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 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 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 以的。
(9)定海神针
(11 )交叉十字
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 叉放在桌上。这是不对的, 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 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不 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 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的不 尊敬,因为过去吃官司画 供时才打叉子,这也就无 疑是在否定自己。
(12 )落地惊神
“落地惊神”的意 思是指失手将筷子掉落 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 的一种表现。因为人们 认为,祖先们全部长眠 在地下,不应当受到打 搅,筷子落地就等于惊 动了地下的祖先,这是 大不孝,所以这种行为 也是不被允许的。
大禹治水
筷子的美丽传说(2)
中国江苏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商纣王喜怒无常,吃饭时总是说菜这样不好那样不好。结果,很 多厨师成了他的刀下之鬼。宠妃妲已也知道他难侍奉,所以每次 摆酒设宴,她都要事先尝一尝,免得纣王咸淡不可口又要发怒。 有一次,妲已尝到有几碗佳肴太烫,可是调换己来不及,因为纣 王已来了。妲已为讨得纣王的欢心,急中生智,忙取下头上玉簪 将莱夹起来,吹了又吹,等菜凉了一些再送入纣王口中。纣王是 荒淫无耻之徒,他认为由妲已夹菜喂饭是件享乐之事,于是天天 要妲已如此。妲已即让工匠为她特制了两根长玉簪夹菜,这就是 玉筷的雏形。以后这种夹菜的方式传到了民间,便产生了筷子。
筷子,在先秦时叫“挟”或“荚” ,秦汉时叫“箸”,隋唐时“筋”, 宋代叫“筷”。那么,为啥叫“筷子”呢?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述, 因“箸”与“住”同音,古人十分忌讳,“舟行讳住”,“住”即为停止之 意,乃不祥之语,便反其意而称之为“快”,“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 “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这就成了现在的“筷”字了。
在用餐时用一只筷 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 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 认为对同桌用餐人员的 一种羞辱。在吃饭时作 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 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 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也 是不行的。
(10 )当众上香
往往是出于好心帮 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 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 中递给对方。会被人视 为大不敬,因为死人上 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 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 异是被视同于给死人上 香一样,所以说,把筷 子插在碗里是决不被接 受的。
(3)品箸留声
用嘴来回去嘬筷子, 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 令人生厌。所以一般出现 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 少家教,同样不能够允许。
(4)击盏敲盅
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 丐要饭,用餐时用筷子敲 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要 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 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 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 施舍。
(5)执箸巡城
筷子的种类
筷子的种类很多:竹木筷,金属筷, 牙骨筷,玉石筷,化学筷 等
最初筷子的用料主要以竹或木,主要以实用为主;后来有些 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便以较为高级的金银、象牙 来制造;而化学筷则是近代科学的产物,比如塑料筷。
筷子的使用方法
筷子的使用方法并不唯一
我来教教你
上面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控制,两 根筷子头部合起来,筷子尖对准,很 容易就能夹起吃的东西。尽量用筷子 尖夹取,需要时左手放在食物下方承 托,避免在送到嘴之前食物滴漏。
正确的使用筷子进食,是一 种礼貌的体现,而且可以训 练手的灵活,刺激大脑, 提高智力,使人心灵手巧。
七嘴八舌聊筷子
送新人,寓意“天长地久”、“筷子筷子,快生贵子”; 送恋人,寓意“成双成对,永不分离”; 送朋友,寓意“平等友爱、和睦相处”; 送老师,则寓意“耿直而不弯曲、奉献而不求回报”; 送老人,祝他“快乐永久,福寿无疆”; 送孩子,愿他“筷长筷长,快长快长”; 送外国友人,则很好的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送商业伙伴,蕴涵着“互相依存的协作关系,不可缺一,合作不会争功”之意; 送给搬家的人,寓意“快快发家,乔迁快乐”。
总 让 她 们 来 先 尝 。
酸 甜 苦 辣 千 般 味 , 厨 房 进 出 总 成 双 。 姐 妹 两 人 一 样 长 ,
筷 子
说一说
连 连 看
1.你平时喜欢用 筷子吗?为什么?
2.关于中国的筷子 你知道些什么吗?
目 录
• • • • • 筷子的传说 筷子的由来 筷子的种类 筷子的使用 筷子的禁忌
“吃”对我们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深刻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之中。 这点从我们的日常语言和词汇构成都可以看出。 如见面打招呼是“你吃过饭没有?” 骂人是“你这个饭桶!” 赞扬什么东西则说“脍炙人口”, 得意满足是“吃香的喝辣的”, 无趣之事形容为“味同嚼辣”, 生活艰辛是“酸甜苦辣”。 (学生补充)
七嘴八舌猜一猜
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 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 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 里巡找,不知从哪里下筷 为好.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 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 人极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坟
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 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 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 坟的一般。这种做法同 “执箸巡城”相近,都属 于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 生厌。
筷子的美丽传说(1)
中国东北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大禹为治好水患,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就连 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耽误一分一秒。有一次,大 禹饥饿难忍便架锅煮肉, 肉很烫手,无法立刻抓 食,他不想浪费时间, 便砍下两树枝把肉夹出 来吃。这样吃饭即不烫 手,也很方便,于是人 们纷纷效仿,这样就产 生了用筷子吃饭的习俗。
筷子的由来
筷子,源于中国。远古时代,人们吃食物是用手抓,但 在有了火,有了烹饪后,吃烫热的食物时,就用木棍来佐助, 天长日久,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取食物的本领,这就是人们 使用筷子的由来。大约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用树枝、 竹片或动物骨骼制成的筷子了。 1995年10月,青海西宁市西的宗日遗址14号灰坑出土 的“骨叉”,就是原始社会 的“筷子”。《礼记· 典礼上》有“饭黍以筋”、“羹之菜者 用挟”之说;这是筷子最 早的文字记载。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 前11世纪的商纣之前,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使用筷子的禁忌
(1) 三长两短
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 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 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 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代 表“死亡”。
(2)仙人指路
这种做法是极为不能被 人接受的,这种拿筷子的方 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 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 指伸出,这叫“骂大街”。 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 在不停的指别人,一般伸出 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 指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