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诗集
【诗歌鉴赏】骆宾王《讨武氏檄》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骆宾王《讨武氏檄》原文及翻译赏析骆宾王《讨武氏檄》原文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践元后于?翟,陷吾君于聚?。
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近狎邪僻,残害忠良。
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
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
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
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
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
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
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
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
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公等或居汉地,或叶周亲。
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一?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
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骆宾王《讨武氏檄》翻译那个非法把持朝政的武氏,不是一个温和善良之辈,而且出身卑下。
当初是太宗皇帝的姬妾,曾因更衣的机会而得以奉侍左右。
到后来,不顾伦常与太子(唐高宗李治)关系暧昧。
隐瞒先帝曾对她的宠幸,谋求取得在宫中专宠的地位。
选入宫里的妃嫔美女都遭到她的嫉妒,一个都不放过;她偏偏善于卖弄风情,象狐狸精那样迷住了皇上。
终于穿着华丽的礼服,登上皇后的宝座,把君王推到乱伦的丑恶境地。
加上一幅毒蛇般的心肠,凶残成性,亲近奸佞,残害忠良,杀戮兄姊,谋杀君王,毒死母亲。
这种人为天神凡人所痛恨,为天地所不容。
1初唐四杰--王博

··
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滕王高阁早临晨江,渚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 佩玉鸣鸾傍罢晚歌,舞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画栋朝飞悠南闲浦的云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 珠闲物帘 云 换暮潭 星卷影 移整时西日几天 光山悠度悠 易雨悠秋悠 逝。,。然 ,地 人漂 事浮 变着 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 阁中帝子春今秋何在? 槛外长江昔日自游流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 辅:护卫。 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三秦: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无为:不要效仿。 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滕王阁序
•
•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 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 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 )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 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1、书香门第、官僚世家
• 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
•
• 三字经: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 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王绩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 • 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 而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全文解析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李白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1)。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2)情。
九十六圣君(3),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
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4)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
学剑翻自哂(5),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
叹君倜傥才,标举(6)冠群英。
开筵引祖帐(7),慰此远徂征(8)。
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
十月到幽州,戈鋋(9)若罗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10)。
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
无人贵骏骨,騄駬空腾骧(11)。
乐毅(12)倘再生,于今亦奔亡。
蹉跎(13)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
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
贤豪间青娥,对烛俨(14)成行。
醉舞纷绮席,清歌(15)绕飞梁。
欢娱未终朝,秩(16)满归咸阳。
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17)。
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18)。
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
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函关(19)壮帝居,国命悬哥舒(20)。
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公卿奴犬羊,忠谠醢与菹(21)。
二圣出游豫(22),两京(23)遂丘墟。
帝子(24)许专征(25),秉旄控强楚(26)。
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27)。
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
惟君固房陵(28),诚节冠终古。
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
门开九江(29)转,枕下五湖(30)连。
半夜水军来,浔阳(31)满旌旃。
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
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西上令人老。
扫荡六合(32)清,仍为负霜草。
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33)。
良牧(34)称神明,深仁恤交道(35)。
一忝(36)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三字经教案27,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一、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
梁灭之,国乃改。
二、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大意。
2、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吗?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
(1)隋文帝期间为什么能成就“开皇之治”?(2)隋炀帝为什么失去国家?(3)隋末政权,谁最终取得了胜利?(2)学习理解内容1、老师带读经文两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理解经典原文①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起:发动义师:为了正义起兵作战的军队除:去除、平定【译文】隋朝末年,唐高祖李渊兴起仁义之师,消除隋末之乱,开创了大唐帝国的基业。
公元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同年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代王杨侑yòu为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
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隋朝灭亡。
此后,李渊册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唐朝初期,由于经历了长期战乱,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也从隋朝大业初年的八百万户骤降至二百余万户。
此外,唐朝的北方边境也受到了来自东突厥的威胁,甚至很多中原地区的地方割据势力都臣服于突厥。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地方还在分裂之中,还有很多农民起义军以及隋朝残余将领割据各地。
李渊在长安安定之后,开始了长达10年的统一战争,一一铲平各地战乱,统一天下,开创了大唐帝国的基业。
贞观之治唐初局势平定后,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为了争夺皇位而展开了内部斗争。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击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控制长安。
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
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
唐太宗从隋末民变中认识到群众的力量,吸取隋灭教训,重视百姓生活;留心吏治,选贤任能,知人善用,从谏如流,重用魏征等诤臣;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一系列治世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促进了民族融合,稳固边疆,唐太宗则被四方诸国尊为“天可汗”。
唐朝王梵志诗

王梵志的古诗《吾富有钱时》原文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
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
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
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注释经求:经营、谋求,此处指外出做生意等。
貌哨:脸色难看,态度不好。
七贫七富:形容贫富变化无常。
赏析这首诗以直白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世态炎凉。
有钱时,妻儿百般讨好,笑脸相迎;一旦暂时贫穷,就脸色难看。
诗人通过对比,深刻地讽刺了人们的嫌贫爱富,揭示了金钱对人际关系的扭曲。
翻译当我富有钱财的时候,妻儿都对我很好。
我如果脱下衣裳,他们会立刻给我叠好袍袄。
我外出经商时,他们会送我上路。
等我带着钱回到家,他们见到我就满脸笑容,像白鸽一样围着我转,又似鹦鹉鸟般乖巧。
倘若偶然间我暂时贫穷了,他们看我的样子就很难看。
人都会有七贫七富的时候,财富的变化无常是很正常的。
那些只贪图钱财而不顾及他人的人,且看将来会有怎样的报应。
作者介绍:王梵志,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
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
其诗以说理议论为主,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
《诗二首》原文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注释方便:此处意为处世法宝。
练:白色的熟绢。
相打:相互殴打,打架之意。
伏:即“服”,服气,甘愿。
县:县衙。
赏析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写出了一种弱者的处世哲学。
前两句说自己有一个价值百匹练的处世法宝,那就是在与人打架时甘愿示弱,至死也不进县衙告状。
后两句通过对比他人骑大马,自己骑驴子,而看到担柴汉时又觉得自己还算不错,体现出一种安于现状、自我安慰的心态,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奈。
翻译我有一个处世的法宝,这法宝有一百匹熟绢的价值。
被人欺负就服气自己的弱小,就是至死也不去县衙里告状。
历史人物:唐高宗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628—683),字为善,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贞观五年(631)李治被封为晋王。
七年,遥授并州都督。
贞观十七年,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二十二岁。
次年(650)改元永徽。
起初四五年间由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掌握朝政。
即位后,赐死李元景、李恪及高阳公主,帝位由此得到巩固。
永徽六年,高宗先后派兵出击高丽和百济。
显庆二年(657),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西突厥亡。
高宗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
次年,徙安西部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
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
高宗即位后纳武则天入宫为昭仪。
永徽六年废王皇后,立武氏为皇后。
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贬斥,不久,无忌被迫自缢。
显庆末年,高宗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
从此武则天成为掌握实权的统治者,高宗处于大权旁落的地位。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唐高宗
1/ 1。
唐高宗之子李素节生平简介

唐高宗之子李素节生平简介李素节,唐高宗李治第四子,母萧淑妃。
李素节聪明好学,深得其父唐高宗宠爱,初封雍王,官拜雍州牧。
后任岐州刺史,改封郇王。
其母萧淑妃遭武则天杀害后,李素节被贬任申州刺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高宗之子李素节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素节生平简介李素节是唐高宗的第四个儿子,所以他的父亲是个皇帝。
而他的弟弟,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也是个皇帝。
她的母亲就是大名鼎鼎的萧淑妃,他曾被封为雍王、郇王等爵位,最终被封为许王,所以后人一般都称他为许王李素节。
许王李素节小的时候很好学,关键是还很聪明,据说每天能背古诗五百余言。
他的父亲唐高宗李治很喜爱这个好学的儿子。
后来武则天进宫,和许王李素节的母亲萧淑妃势成水火。
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武则天胜出,萧淑妃被武则天杀害。
失去了母亲支持和倚靠的李素节很快也被武则天嫉妒,每天在唐高宗面前进谗言。
没过多久,李素节被调出了京师,这就意味着他和皇位争夺永远无缘了。
尽管如此,武则天还是不肯放过他,依然每天向唐高宗进谗。
唐高宗深受其蛊惑,就下令说:许王李素节身体长期有病,以后就不用进京来面圣了吧。
李素节深知自己是被诬陷的,就写了篇《忠孝论》,让当时还是他的参军的张柬之偷偷进京,送呈给皇帝。
得知这件事后,武则天被彻底惹毛,于是谗言益深。
不久之后,李素节被终身禁锢,到岳州去安置了。
后来,他的弟弟唐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听政。
这时,武则天认为他再也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了,所以又把他放了出来,封为葛王,不久又加封为许王。
后来,在武承嗣的指使下,有人诬告李素节谋反。
本来就不受武则天待见的许王李素节,这下终于背上了死罪,并让他进京面圣。
走到半路,被缢杀而死。
跟着他一起被杀的,还有他的九个儿子。
李素节忠孝论《忠孝论》是唐代高宗皇帝的第四子,许王李素节所作的一篇表明其心意的文章。
原文没有被录入新、旧唐书之内,恐怕已经无法考证其内容了。
李素节的《忠孝论》创作背景是这样的。
唐高宗年间,因为武则天和萧淑妃为了争夺后宫的权力,互相倾轧,以萧淑妃被武则天折磨致死而告终。
李白诗词《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阅读

【导语】李⽩(701年-762年),字太⽩,号青莲居⼠,唐朝浪漫主义诗⼈,被后⼈誉为“诗仙”。
下⾯就和⽆忧考⼀起来欣赏下李⽩的爱国诗词《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欢迎阅读!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唐代:李⽩ 天上⽩⽟京,⼗⼆楼五城。
仙⼈抚我顶,结发受长⽣。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九⼗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掷,未能忘战争。
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谬,弃之海上⾏。
学剑翻⾃哂,为⽂竟何成。
剑⾮万⼈敌,⽂窃四海声。
⼉戏不⾜道,五噫出西京。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
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
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落昆明。
⼗⽉到幽州,⼽鋋若罗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呼吸⾛百川,燕然可摧倾。
⼼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
弯弧惧天狼,挟⽮不敢张。
揽涕黄⾦台,呼天哭昭王。
⽆⼈贵骏⾻,騄⽿空腾骧。
乐毅倘再⽣,于今亦奔亡。
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
百⾥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
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
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
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
祖道拥万⼈,供帐遥相望。
⼀别隔千⾥,荣枯异炎凉。
炎凉⼏度改,九⼟中横溃。
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草⽊摇杀⽓,星⾠⽆光彩。
⽩⾻成丘⼭,苍⽣竟何罪。
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
长戟三⼗万,开门纳凶渠。
公卿如⽝⽺,忠谠醢与菹。
⼆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帝⼦许专征,秉旄控强楚。
节制⾮桓⽂,军师拥熊虎。
⼈⼼失去就,贼势腾风⾬。
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
仆卧⾹炉顶,餐霞漱瑶泉。
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半夜⽔军来,浔阳满旌旃。
空名适⾃误,迫胁上楼船。
徒赐五百⾦,弃之若浮烟。
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
夜郎万⾥道,西上令⼈⽼。
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
⽇⽉⽆偏照,何由诉苍昊。
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
⼀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高宗李治诗集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李治
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
艳日浓妆影,低星降婺辉。
玉庭浮瑞色,银榜藻祥徽。
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旂。
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
鸣珠佩晓衣,镂璧轮开扇。
华冠列绮筵,兰醑申芳宴。
环阶凤乐陈,玳席珍羞荐。
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尘。
欢凝欢懿戚,庆叶庆初姻。
暑阑炎气息,凉早吹疏频。
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
【七夕宴悬圃二首】李治
羽盖飞天汉,凤驾越层峦。
俱叹三秋阻,共叙一宵欢。
璜亏夜月落,靥碎晓星残。
谁能重操杼,纤手濯清澜。
霓裳转云路,凤驾俨天潢。
亏星凋夜靥,残月落朝璜。
促欢今夕促,长离别后长。
轻梭聊驻织,掩泪独悲伤。
1
【过温汤】李治
温渚停仙跸,丰郊驻晓旌。
路曲回轮影,岩虚传漏声。
暖溜惊湍驶,寒空碧雾轻。
林黄疏叶下,野白曙霜明。
眺听良无已,烟霞断续生。
【九月九日】李治
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
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
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
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
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
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李治
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
法轮含日转,花盖接云飞。
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
幡虹遥合彩,定水迥分晖。
2
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谒大慈恩寺】李治
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花盖飞团影,幡虹曳曲阴。
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
寥廓烟云表,超然物外心。
【守岁】李治
今宵冬律尽,来朝丽景新。
花馀凝地雪,条含暖吹分。
绶吐芽犹嫩,冰□已镂津。
薄红梅色冷,浅绿柳轻春。
送迎交两节,暄寒变一辰。
【咸亨殿宴近臣诸亲柏梁体】李治
屏欲除奢政返淳。
(霍王以下和句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