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干工艺的选择
冻干生产工艺

冻干生产工艺冻干是一种将物质在低温下迅速冷冻并在真空条件下将水分从固态转变为气态的技术。
它是在保持物质结构和营养成分的前提下,延长物质保存时间的有效方法。
冻干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药品制造、生物材料等领域。
冻干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预处理预处理是冻干工艺中的重要步骤,它的目的是将需要冻干的物质进行清洁和分级处理。
清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不破坏物质的结构和营养成分。
分级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物质按照大小、形状等特征进行归类,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
第二步:冷冻冷冻是冻干工艺的核心步骤之一。
在冷冻过程中,我们需要将物质快速冷冻到低温下,以使水分迅速凝结成冰晶,并在冷冻过程中避免物质发生结冰损伤。
为了提高冷冻效果,可以使用冷冻机、制冷蓄冰池等设备。
第三步:真空真空是冻干工艺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在真空条件下,水分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无需经过液态的过程。
真空的实现可以使用真空泵等设备。
第四步:加热加热是冻干工艺中的最后一步。
通过加热,可以将物质中的水分从气态转变为水蒸气,进而将其排出。
加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控制温度,以避免物质的过热和热分解。
冻干工艺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物质的原始结构和营养成分。
由于冻干过程中将水分从固态转变为气态,不会引起物质的结构破坏和营养成分的损失,因而能够保持物质的原始品质。
2. 延长物质的保存时间。
由于冻干过程中将水分全部或部分去除,可以有效地延长物质的保存时间,减少了腐败和变质的可能性。
3. 提高物质的稳定性。
由于冻干之后的物质不含水分,因此可以减少物质的氧化和化学反应,提高物质的稳定性。
4. 方便携带和使用。
由于冻干之后的物质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和使用,特别适合作为旅行食品、急救药品等使用。
总之,冻干生产工艺是一种将物质迅速冷冻并在真空条件下将水分从固态转变为气态的技术。
它通过保持物质的结构和营养成分,延长物质保存时间,提高物质稳定性,方便携带和使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药品制造、生物材料等领域。
冻干蔬菜的加工工艺及条件

1概述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是一项高新加工技术,被认为是生产高品质脱水食品的最好加工方法。
其原理是在真空状态下,利用升华原理,使预先冻结的物料中的水分不经过冰的融化直接以冰态升华为水蒸汽被除去,从而使物料干燥,称为真空冷冻干燥,简称冻干。
用此方法生产的食品称冻干食品。
⑴冻干食品的优点主要有:①保持食品组织结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基本不变,特别是生理活性成分保留率最高,这是某些功能性食品采用冻干食品为基料的主要原因。
②外观不干裂,不收缩,维持食品原有的外形和色泽;③产品无表面硬化,组织呈多孔海绵状,因此复水性能好,食用方便,浸泡即可复原,从而决定了它在即食方便食品中的地位;④重量轻,耐保藏,对环境温度没有特别的要求,在避光和抽真空充氮包装时,常温条件下可保持2年左右,其贮存、销售等经常性费用远远低于冷冻食品。
⑵冻干食品的缺点冻干食品的生产需要一整套高真空设备和低温制冷设备,因此,设备的投资费用较大。
此外,为了防止物料中冰晶的融化,升华温度不宜太高。
更主要的是,真空状态下多孔性物料的导热系数低,传热速率低,致使本来温度就不高的冰晶升华速率变得更低,所以,冷冻干燥的时间一般较长。
在如此长的时间内,设备一方面要不停地制冷,另一方面要不停地供热,还要不停地抽真空,致使设备的操作费用较高。
所有这些,导致了冻干食品的生产成本较高,大大地限制了冻干食品的发展。
这也一直是科学工作者致力于研究的课题。
⑶国内外冻干食品发展概况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早期用于生物体的脱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用于食品工业。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日渐成熟,设备日趋完善。
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方便食品的要求日益增多,使冻干食品市场日趋扩大,冻干食品在发达工业国家已相当流行,成为国际贸易的大宗食品。
以日本为例,97年日本国内冻干食品的产量为7000t,同年日本还向美国、台湾进口此类食品5000多t,目前欧州有冻干食品生产企业近100家,美国有80多家,日本有40多家,年产量达几万t,品种近100种,包括蔬菜、水果、速溶固体饮料、肉类、水产品等。
冻干工艺的优化

对于需要添加溶剂或其他液体的物料,应精确控制液体的浓度和添 加量,以确保物料在冻干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干燥效果。
精细控制冻干处理过程
冷冻过程
通过调整冷冻速度和温度,确保物料在冷冻过程中形成稳 定的冰晶,避免冰晶形成过快或过慢导致干燥过程中出现 裂纹或变形。
升华干燥
控制升华干燥阶段的温度和真空度,使物料中的冰晶逐渐 升华成水蒸气,同时避免物料表面出现结晶或硬化现象。
冻干工艺的原理
01
02
03
冷冻
将产品在低温下快速冻结 ,使产品中的水分结晶成 冰。
升华
将产品在真空环境下加热 ,使冰直接从固态升华成 气态,从而去除水分。
解析干燥
在真空环境下,通过加热 使产品中的残余水分蒸发 ,达到干燥的目的。
冻干工艺的应用
医药领域
用于制备药品、生物制品 、医疗器械等,以延长保 质期和提高产品质量。
案例二:某中药冻干工艺的优化
总结词
中药冻干工艺优化
详细描述
针对中药材的特性,对冻干工艺进行优化,可以提高中药材的干燥效率、保存时 间和药效。优化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冷冻和干燥条件,减少干燥过程中的氧化和 挥发损失。
案例三:某化学药品冻干工艺的优化
总结词
化学药品冻干工艺优化
详细描述
通过对化学药品的冻干工艺进行优化,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结晶度和稳定性。优化措施包括控制结晶过程、干 燥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以获得高质量的化学药品。
解析干燥
在解析干燥阶段,应逐渐提高温度和真空度,以促进水蒸 气的排出和物料的进一步干燥,最终得到干燥、稳定的冻 干产品。
优化后处理流程
复水处理
对于需要复水的冻干产品,应选择合适的复水方法和条件,如热水 、冷水或真空复水等,以使产品快速恢复原有的形状和性质。
冻干工艺的优化

《冻干工艺的优化》xx年xx月xx日•冻干工艺简介•冻干工艺优化原因•冻干工艺优化方法•冻干工艺优化实例目•冻干工艺优化的发展趋势录01冻干工艺简介冻干工艺是一种将含水物质冻结成固态,然后在真空环境下加热升华去除水分,最终得到干燥产品的过程。
冻干工艺可用于生物制品、药品、食品等多种领域,是重要的工业干燥方法之一。
冻干工艺的原理基于物质的相变,即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会呈现不同的物态。
在冻干工艺中,含水物质先被冻结成固态,然后在真空环境下加热升华去除水分,最终得到干燥产品。
冻干工艺在生物制品、药品、食品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冻干工艺可以保护物质的结构和活性,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储存期。
02冻干工艺优化原因冻干工艺受限于温度范围,无法处理热敏性和易氧化物质。
冻干工艺的局限性温度控制范围有限冻干工艺需要大量能源,成本较高。
能源消耗较大干燥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精确控制。
干燥速度难以控制冻干工艺优化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高产品稳定性通过优化冻干工艺,可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保质期。
提升产品纯度和精度优化冻干工艺可以减少产品中的杂质和误差,提高产品的纯度和精度。
增强产品功能性合理调整冻干工艺可以增加产品的功能性,例如形成微晶结构以提高产品的吸附性和溶解性。
提高产量优化冻干工艺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缩短生产周期通过优化冻干工艺,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产品的干燥和处理。
实现自动化生产通过优化冻干工艺,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冻干工艺优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03冻干工艺优化方法预冻方法的优化提升冻干效果,降低能耗总结词优化制冷剂的选择优化预冻速率优化预冻时间根据实际需求选用不同的制冷剂,如液氮、干冰等,以提升预冻效果和节能减排控制降温速率,避免产品在预冻过程中出现分层、裂纹等现象充分考虑产品特性和设备性能,合理设置预冻时间,以减少能耗和时间成本升华干燥阶段的优化提高干燥速率,降低产品损失总结词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升华温度,以加快干燥速率控制升华温度通过调节升华湿度,避免产品在升华过程中出现过度干燥和裂纹等现象控制升华湿度合理设置升华压力,促进升华过程的进行,提高干燥速率优化升华压力完善干燥过程,提升产品质量总结词通过调节解吸温度,充分考虑产品特性和干燥需求,以完善干燥过程控制解吸温度避免产品在解吸过程中出现过度干燥和裂纹等现象,通过调节解吸湿度实现控制解吸湿度合理设置解吸压力,促进解吸过程的进行,提高干燥效果优化解吸压力解吸干燥阶段的优化优化干燥时间的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总结词设定合理的干燥时间采用先进的干燥控制系统对干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充分考虑产品特性和设备性能,设定合理的干燥时间,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采用先进的干燥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提高干燥效果和生产效率通过对干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干燥参数,以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04冻干工艺优化实例某生物制品具有高活性、高保质期要求和高附加值等特性,需要采用冻干工艺来保证其稳定性和品质。
宠物食品技术食品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分析

食品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分析食品真空冷冻干燥原理和工艺流程01干燥原理真空冷冻干燥是将含水物料冻结后,在真空环境下加热,使物料中水分直接升华除去,从而使物料脱水获得冻干制品的技术。
真空冷冻干燥属于物理脱水,理解其过程应从水的三相平衡图开始。
如图1所示,AB、AC、AD分别为冰和水蒸汽、冰和水、水和水蒸汽两相共存时其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称之为升华曲线、溶解曲线和汽化曲线;三线交点A,为固、液、汽三相共存的状态,称为三相点,温度为0.01℃,压力为612Pa。
箭头1、2、3表示冰升华成水蒸汽、冰融化成水、水汽化成水蒸汽的过程。
升华现象是物质从固态不经液态而直接转变成汽态的现象。
由该图可知,只有当压力在三相点压力以下时,升华才可能发生,真空冷冻干燥就是基于这个原理。
02工艺流程1)前处理工艺:在对物料进行冷冻干燥加工之前的前期处理工艺。
如,对于植物性原料,它通常包括物料的清洗去皮去脐、分切破碎、蒸煮调理冷却甩干、称重装盘等。
2)预冻工艺:该江艺是主工艺升华干燥前的预处理工艺。
它是经前处理工艺称重装盘后的冷却物料、经轨道小车送至速冻机或冷冻隧道、按冻结工艺要求进行冷冻后,装入干燥仓或送入低温冷藏间储藏备用。
3)升华干燥工艺:该工艺是物料冷冻干燥加工中的主要工艺环节。
它是将预处理后的物料送入干燥仓中,按不同的物料冻干曲线,使冻结物料在真空状态下加热,进行物料中的游离水由冰到水蒸汽的升华干燥过程和脱除结合水的解析干燥过程,最终脱去物料中的水分,完成物料的冻干。
4)后处理工艺:该工艺是将己冻干的物料,进行后期加工处理的工艺。
它一般包括对产品的质量检查、粉碎筛分,称重包装仓库存放等。
03升华干燥工艺过程在食品真空冷冻干燥工艺过程中,升华干燥是整个工艺过程中的关键。
典型食品冻干过程分为3个阶段,如图3所示:a段为匀速升华阶段或称为恒定加热功率阶段。
这一阶段通常为最大加热功率(即加热板温度为最高温度),当物料上部温度达到最高允许温度时该阶段终止;b段为降速升华阶段或称为下降加热功率阶段。
冻干工艺(指南)

冷冻干燥工艺的研究冷冻干燥工艺的研究冷冻干燥的研究冷冻干燥的研究冷冻干燥简介冷冻干燥简介冷冻干燥技术是指将水溶液在低温下冻结,而后冷冻干燥技术是指将水溶液在低温下冻结,而后在真空状态下将其中的水分不经过液体状态而直在真空状态下将其中的水分不经过液体状态而直接升华,这样干燥后的物质,其物理、化学和形接升华,这样干燥后的物质,其物理、化学和形状基本不变,有效成分损失小,复水性好,密封状基本不变,有效成分损失小,复水性好,密封保存周期长保存周期长..冷冻干燥的研究冷冻干燥的研究冷冻干燥制品的优点冷冻干燥制品的优点1. 1.与粉末灌装制品相比,无菌处理简单与粉末灌装制品相比,无菌处理简单2. 2.延长了制品的保存期延长了制品的保存期3. 3.产品复溶简单,方便运输和保存。
产品复溶简单,方便运输和保存。
冷冻干燥制品的缺点冷冻干燥制品的缺点1. 1.产品生产周期延长产品生产周期延长2. 2.复溶必须使用无菌稀释液复溶必须使用无菌稀释液3. 3.设备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比较高设备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比较高一一冻结干燥和冷冻干燥冻结干燥和冷冻干燥冻结干燥:物质要处于冻结状态,通过升华、解析的方式,去除物质的有机溶剂,直到不支持该生物生长或不发生化学反应为止。
冷冻干燥:物质在进行干燥时,并不是冻结的状态,而是通过升华、解析的方式使物质不再支持生物生长或不发生化学反应。
一一冻结干燥和冷冻干燥冻结干燥和冷冻干燥冻结干燥和冷冻干燥的区别冻结干燥和冷冻干燥的区别1. 1.第一次冻干前的状态第一次冻干前的状态2. 2.冻干后产品的物理性质冻干后产品的物理性质3. 3.冻干效率冻干效率4. 4.冻干工艺上的选取冻干工艺上的选取二二产品的构成对冻干工艺的影响产品的构成对冻干工艺的影响产品组成部分产品组成部分产品的稳定性产品的稳定性产品的热学性质产品的热学性质二二产品的构成对冻干工艺的影响产品的构成对冻干工艺的影响产品的组成产品的组成1. 1.产品的生物活性产品的生物活性2. 2.溶剂系统的选择溶剂系统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溶剂都选择水一般情况下溶剂都选择水3. 3.其他成分其他成分例如酸、碱、表面活性剂等例如酸、碱、表面活性剂等二二产品的构成对冻干工艺的影响产品的构成对冻干工艺的影响热学性质热学性质1. 1.产品的过冷度产品的过冷度2. 2.产品玻璃体转化温度产品玻璃体转化温度3. 3.产品崩解温度产品崩解温度4. 4.产品结晶温度产品结晶温度二产品的构成对冻干工艺的影响二产品的构成对冻干工艺的影响1.产品的过冷度产品的过冷度一般是指产品开始结冰的温度与产品冻结后的最后温度之差。
冻干工艺设计中的关键配方温度-塌陷温度与玻璃化转变温度

冻干工艺设计中的关键配方温度-塌陷温度与玻璃化转变温度冻干配方的关键参数一直以来都是制剂科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冻干工艺设计的基础,随着检测方法和理论的进步,参数检测方法从电阻法到热分析法,从透射显微镜法到三维冻干显微镜系统,越来越贴近于冻干工艺的过程,但是关于关键参数的讨论一直存在,谁更适合于冻干工艺设计?玻璃化转变温度,塌陷温度之间有什么联系?这里有一篇多年前的文章,给了我们一些答案:“A significant comparison between collapse an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s.”——By Eva Meister and Dr. Henning Gieseler, Division of Pharmaceutics, University of Erlangen-Nuremberg一、前言合理的冻干工艺设计是建立在具有代表性和准确的关键配方温度(Critical formulation temperature )测量的基础上的。
为了避免产品收缩或塌陷,在初级干燥过程中,必须将产品温度控制在这一关键温度以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DSC经常被用来确定最大冷冻浓缩溶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Glass translation temperature:Tg’),并将其应用于冷冻干燥工艺设计。
近年来,冻干显微镜(Freeze drying microscope:FDM)作为一种新的测定关键配方温度的技术被提出,该技术测量的塌陷温度(collapse temperature:Tc)具有更强的代表性。
当前,冻干显微镜技术改进甚至允许对塌陷行为进行更复杂的观察,从而进一步优化工艺。
二、冷冻干燥过程介绍冷冻干燥是一种广泛用于稳定蛋白质和多肽等生物药物制剂的干燥技术。
这些药物中有许多必须作为一种注射剂型进行药物治疗,但由于活性药物成分(Api)在水溶液中物理和/或化学上不稳定,因此不能长时间储存。
影响冻干的因素和如何冻

影响冻干的因素和如何冻干1、无论哪一种盐水当盐水的浓度小于某一定值时其凝固温度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浓度大于这一定值以后凝固温度随浓度的增加反而升高。
此转折点称为冰盐共晶点对应的浓度称共晶浓度。
该点相当于全部盐水溶液冻结成一块冰盐结晶体它是最低的凝固点。
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在共晶点的左侧如果盐水的浓度不变而温度降低当低于该浓度所对应的凝固点时则有冰从盐水中析出所以共晶点左面的曲线称为析冰线。
当盐水的浓度超过共晶浓度时即在共晶点的右面如果盐水的浓度不变而当温度降低到该浓度所对应的凝固点以下时从溶液中析出的不再是冰而是结晶盐因此共晶点右面的曲线称为析盐线。
不同的盐水溶液其共晶点是不同的如氯化钠盐水的共晶温度为21.2℃共晶浓度为22.4而氯化钙盐水的共晶温度为55℃共晶浓度为29.9。
多晶混合溶液中也能得到类似的曲线共晶在玻璃化温度时被取代2、目的将产品冷却至共晶点以下以得到固体结晶物。
此时产品已冻为固相以防止在真空下产品产生气泡产品收缩溶剂的流动干燥过程中浓度变化温度变化导致产品的反应特别是产品活性的丧失3、适合的预冻速率有助于产品形成树状结晶在升华期间易形成通道从而缩短冻干周期过冷会导致细小晶体的形成会延长冻干周期在共晶点温度下不能形成树状结构应尽量在产品层板上预冻4、目的将产品中的冰升华并保证1对产品的活性损坏最小2保证完成产品的良好外形升华过程为吸热过程应不断向产品提供潜热此时冷凝器的温度应小于产品温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冷凝器压力小于干燥箱压力在所有冰被升华后主干燥期结束产品中仍有非游离态的水主干燥期参数产品中的水通常以冰晶形式存在但多数情况下水是以多晶形式存在的冰是通过升华的方式脱离产品的重要的参数是升华界面处冰冻的温度产品垮塌、溶化及冻干周期长短都决定于折椅温度热量从层板传到升华界面的多少很大程度决定了干燥周期的长短5、如果层板温度与干燥箱压力保持不变升华速率及冰的温度也应该保持不变如果冰层温度升高过快将会导致产品垮塌——此时应提高真空度如果冰层温度降低过快0.5℃-1℃此时应提高层板温度总体来讲主干燥期结束应伴随如下现象升华界面消失产品温度与层板温度趋于一致干燥箱和冷凝器压力相一致6、冻干生物制品用的保护剂添加剂除人血浆等少数含干物质多的原料可以直接冻干外大多数生物制品在冻干时都需要添加某种物质制成混合液后才能进行冻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冻干工艺的选择
理想的冻干针剂外观应是饱满、洁白、细腻、疏松多孔的固体。
在具体的大规模生产中,由于工艺技术参数复杂,设备的操作在一定范围内有灵活性,因而得到的针剂外观常常不尽如人意,往往会出现起泡、分层、表面不平整和变色等情况,从而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1辅料的选择
药液中,除了药物本身以外,往往加入一定量的赋形剂、稳定剂等辅料,如甘露醇、白蛋白、右旋糖配、磷酸盐等,以改善产品的外观和稳定性。
这些辅料种类的选择影响了药液的热工特性,决定了药液的冻结过冷度和崩解温度Tc.
1.1对过冷度的影响:
在冷冻阶段,药液在冰晶析出以前要承受一定程度的过冷状态(约低于冰点5~10摄氏度。
当冰核出现时,持续的过冷状态将导致药液中的冰晶极其迅速地生长,在瞬间扩展到整个物质团块,成核进一步扩散,从而形成一个理想的冻结结构:活性物质有规律地散布于整个产品中,并出现高度精细的微小多孔结构,整个结构有规则并且均一。
如果辅料选取不当,得不到持续的过冷状态.将导致由于冻结速度太慢而在冻品的表面形成一玻璃化的非晶形结构,整个冻品的结构不再均一。
而在升华的过程中,由于表面玻璃化的非晶性结构的存在,将使水蒸汽向上流动逸出的阻力增加,升华受阻。
其产品往往会在表面或多或少地有一层薄膜或外壳。
1.2对崩解温度的影响:
在升华阶段,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药液中的结晶将会降低刚度,变得有粘性并引起崩解,封闭了冰晶向上升华的微孔,妨碍并阻止了升华的进行。
由于升华速率减慢,补偿由于升华而引起冷却的热量过剩,产品开始解冻,出现泥状物。
其产品疏松多孔的结构不再存在而成泥状,且复水困难。
这一崩解现象开始的温度即称为崩解温度Tc,Tc取决于药液中各种物料的性质,与浓度无关。
因此,在选择辅料时,应使药液混合物有较高的崩解温度,避免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崩解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显然,应尽可能选择崩解温度高的辅料,例如选择崩解温度为一2~一4℃的甘露醇,要比崩解温度为一40℃的山梨醇有利于冻干。
可见,辅料的选择对针剂的外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冻结速度
一般来说,冻结速度的快慢对冻品和产品有一定的影响,相对比较而
言,冻结速
度快,则晶核多,晶型小,冻品结构均一,升华速度快,产品的外观细腻,易于保持原有的结构,且复水性好;冻结速度慢,则晶核少,晶型大,冻品结构的均一性差,升华速度快,冻干后产品的外观较粗糙,表面常有一层薄膜或硬壳,同时,由于机械效应和溶质效应,药物原有结构易受破坏,而且复水性差。
冻结速度对冻干过程的影响比较复杂,需由试验来优化一个合适的冻结速度,并
以此来选择冷冻的方法和冷冻的工艺参数。
3升华干澡阶段的品沮
一个理想的升华于燥阶段的品温的确定应能保证传递到制品的热能与升华所耗热能相平衡。
如果传递到制品上的热量太多,则过多的吸热将导致制品温度明显升高,引起制品融化,在真空条件下沸腾,或发生崩解,使产品在外观上起泡或成泥状。
同时,过量的热被制品吸收,还可使制品与容器内壁分离,造成介于制品容器间的水燕汽积累,使向制品的热传递严重受阻,从而形成冷冻核。
冷冻核溶化后将在制品中产生一个潮湿的区域,影响产品的水份含量。
如果传递的热量太少,则使冰块的表面温度下降而降低升华速度。
4二次干燥阶段的品温
二次干燥阶段是指当冰晶体全部升华后,制品的温度逐渐增加,将制品块状物表
面残余的吸附水除去的过程。
如果该阶段品温过高,持续时间过长,虽可降低产品的
水份含量,但往往会造成产品的严重分解或变色。
5、真空度
真空度高,可以促进升华的进行。
但对一些冰块较厚的产品,则需向冻干箱内充注气体,破坏真空,形成对流导热来向制品供热。
否则,由于供热不足,升华减缓,通过搁板接触传导的热量相对过剩,从而产生崩解或沸腾,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
对于厚度较小的产品,由于所需热量相对较少,可以不依赖于对流传热,因而真空度可以高一,以获得较快的升华速度。
由此可见,从辅料的选择、冻结速度、品温的确定到真空度的选择,都对冻干针剂的外观质量有影响。
由于药物本身性质的多样性,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和公式来指导生产,尚需在实践中摸索一套合适的冻干曲线来保证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