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惠景闲侯者年表(7)全文

合集下载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7)全文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7)全文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7)全文116 悼,谥号。

《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慎。

应疕,《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扁訾。

疕,音bǐ。

117 河綦,乡邑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属济南郡,当在今山东济南、济阳、章丘、邹平一带,确切地点已不可考。

118 康,谥号,乌犁,《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作禽犁。

119 常乐,乡邑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属济南郡,当在今山东济南、济阳、章丘、邹平一带,确切地点已不可考。

120 大当户,匈奴官名。

121 肥,谥号。

稠雕,《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作调虽,一本又作雕离。

122 符离,县名,故治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

123 右北平,郡名,辖境约相当今辽宁建平、建昌以西,内蒙古赤峰、围场一带长城以南,河北承德、天津蓟县以东(河北迁西至山海关内长城以南除外)地区,治平刚,故址在今辽宁凌源西南。

124 将重,携带辎重。

125 路博德,西河平州(今山西汾阳)人,曾任右北平太守,从霍去病击匈奴有功,封符离侯,又以卫尉任伏波将军伐破南越益封。

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因其子犯罪而失爵。

后又任强弩都尉,病卒。

其事迹附见本书《卫将军骠骑列传》。

126 壮,乡邑名,约在今山东宁津、乐陵一带。

《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杜。

127 因淳王,匈奴王号。

128 樓剸王,匈奴王号。

剸,音zhuān。

129 手自剑合,谓亲手用剑刺杀右贤王而合战。

130 质,谥号。

伊即轩,《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作伊即靬。

靬,音jiān。

131 湘成,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河南登封境或商水境,确切地点已不可考。

132 符离王,匈奴王号。

133 义阳,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河南桐柏境。

134 北地,郡名,辖境约当今宁夏贺兰山、青铜峡、山水河以东及甘肃环江、马莲河流域,治马岭,故址在今甘肃庆阳西南。

135 卫山,其人后于太初四年(公元前一○一年)因诬告众利侯当时下狱病死。

136 散,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河南登封境或商水境,确切地点已不可考。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原文、注释与翻译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原文、注释与翻译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原文、注释与翻译太史公曰: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闽越擅伐,东瓯请降。

二夷交侵,当盛汉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于祖考矣。

何者?自诗书称三代“戎狄是应,荆荼是征”②,齐桓越燕伐山戎,武灵王以区区赵服单于,秦缪用百里霸西戎,吴楚之君以诸侯役百越。

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为边境征伐哉!自是后,遂出师北讨彊胡,南诛劲越,将卒以次封矣。

〔注释〕①索隐曰:七十二国,太史公旧;余四十五国,褚先生补也。

②《毛诗传》曰:“膺,当也。

”郑玄曰:“征,艾。

”《索隐》曰:荼,音舒。

征,音澄。

后进好事儒者褚先生曰:太史公记事尽于孝武之事,故复修记孝昭以来功臣侯者,编于左方,令后好事者得览观成败长短绝世之适,得以自戒焉。

当世之君子,行权合变,度时施宜,希世用事,以建功有土封侯,立名当世,岂不盛哉!观其持满守成之道,皆不谦让,骄蹇争权,喜扬声誉,知进不知退,终以杀身灭国。

以三得之①,及身失之,不能传功于后世,令恩德流子孙,岂不悲哉!夫龙雒侯曾为前将军,世俗顺善,厚重谨信,不与政事,退让爱人。

其先起于晋六卿之世。

有土君国以来,为王侯,子孙相承不绝,历年经世,以至于今,凡百余岁,岂可与功臣及身失之者同日而语之哉?悲夫,后世其诫之!〔注释〕①《集解》:以三得之者,即上所谓“行权合变,度时施宜,希世用事”也。

详细注释及译文:〔盛冬铃注译〕【译文】太史公说:匈奴断绝和亲,攻击我正当要道的边塞,闽越凭借武力,擅自攻伐东瓯,致使东瓯请求内迁,受我保护。

这两支外夷一起侵扰边境,正在我大汉最昌盛的时候,由此可以推知功臣受封之多,当与高祖开国时相等。

为什么会这样呢?自从《诗经》、《书经》记称夏、商、周三代“抵御抗击北方的戎狄,讨伐惩罚南方的荆舒”以来,齐桓公曾越过燕国攻打山戎,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使匈奴的单于降服,秦穆公依靠百里奚称霸西戎,吴、楚两国的国君以诸侯的身份而能役使百越。

《史记》卷一十九 惠景閒侯者年表第七

《史记》卷一十九 惠景閒侯者年表第七

《史记》卷一十九惠景閒侯者年表第七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索隐】:便音鞭,县名也。

吴浅所封。

曰:有以也夫!长沙王者,著令甲,称其忠焉。

【集解】:邓展曰:“汉约,非刘氏不王。

如芮王,故著令使特王。

或曰以芮至忠,故著令也。

”瓚曰:“汉以芮忠,故特王之;以非制,故特著令。

”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

【集解】:异姓国八王者,吴芮、英布、张耳、臧荼、韩王信、彭越、卢绾、韩信也。

【索隐】:非同姓而八王者,齐王韩信、韩王韩信、燕王卢绾、梁王彭越、赵王张耳、淮王英布临江王共敖、长沙王吴芮,凡八也。

至孝惠帝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索隐】:禅者,传也。

案:《诸侯王表》,芮国至五世而绝。

以无嗣绝【集解】:徐广曰:“孝文後七年,靖王薨,无嗣。

”,竟无过,为籓守职,信矣。

故其泽流枝庶,毋功而侯者数人【索隐】:案:此表芮子浅封便侯,传至玄孙;又封成王臣之子为沅陵侯,亦至曾孙。

及孝惠讫孝景间五十载,追修高祖时遗功臣,及从代来,吴楚之劳,诸侯子若肺腑,【索隐】:杮府二音。

杮,木札也;附,木皮也。

以喻人主疏末之亲,如木札出于木,树皮附于树也。

《诗》云“如涂涂附”注云“附,木皮”也。

外国归义,封者九十有馀。

咸表始终,当世仁义成功之著者也。

国名侯功孝惠七高后八孝文二十三孝景十六建元至元封六年三十六,太初以后便①长沙王子,侯,二千户。

七元年九月,顷侯吴浅元年。

八二十二一后七年,恭侯信元年。

五十一前六年,侯广志元年。

二十九元鼎五年,侯千秋坐酎金,国除。

轪②长沙相,侯,七百户。

六二年四月庚子,侯利仓元年。

③二六三年,侯豨元年。

十五八十六年,侯彭祖元年。

十六元封元年,侯秩为东海太守,行过不请,擅发卒兵为卫,当斩,会赦,国除。

三十平都④以齐将,高祖三年降,定齐,侯,千户。

二五年六月乙亥,孝侯刘到元年。

八二二十一三年,侯成元年。

十四后二年,侯成有罪,国除。

国名侯功孝惠高后孝文孝景建元至元封六年太初以后扶柳①高后姊长姁子,侯。

七元年四月庚寅,侯昌平元年。

01-《史记》详细目录

01-《史记》详细目录

01-《史记》详细目录本纪卷一五帝本纪第一黄帝颛顼喾尧舜卷二夏本纪第二禹启太康中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卷三殷本纪第三成汤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卷四周本纪第四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湦(姬宫涅)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姬林周庄王姬佗周厘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周襄王姬郑周顷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周景王姬贵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丐(姬丐) 周元王姬仁周定王姬介周哀王姬去疾周思王姬叔周考王姬嵬周威烈王姬午周安王姬骄周烈王姬喜周显王姬扁周慎靓王姬定周赧王姬延卷五秦本纪第五秦嬴秦侯公伯秦仲秦庄公嬴世父秦襄公秦文公秦宁公出子秦武公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缪公嬴任好秦康公嬴罃秦共公嬴貑秦桓公秦景公嬴后伯车秦哀公秦惠公秦悼公秦厉共公秦躁公秦怀公秦灵公秦简公嬴悼子秦惠公秦出公秦献公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君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嬴则(嬴稷) 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秦王嬴子婴卷七项羽本纪第七项羽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汉高祖刘邦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吕太后卷十孝文本纪第十汉文帝刘恒卷十一孝景本纪第十一汉景帝刘启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汉武帝刘彻表卷十三三代世表第一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卷十五六国年表第三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卷十九惠景闲侯者年表第七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卷二十一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书023.卷二十三礼书第一024.卷二十四乐书第二025.卷二十五律书第三026.卷二十六历书第四027.卷二十七天官书第五028.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029.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030.卷三十平准书第八世家031.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太伯仲雍季简叔达周章熊遂柯相强鸠夷余桥疑吾柯卢周繇屈羽夷吾禽处转颇高句卑去齐寿梦诸樊季札余祭余眛吴王僚阖庐夫差032.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齐太公姜尚齐丁公姜伋齐乙公姜得齐癸公姜慈母齐哀公姜不辰齐胡公姜静齐献公姜山齐武公姜寿齐厉公姜无忌齐文公姜赤齐成公姜脱齐前庄公姜购齐厘公姜禄齐襄公姜诸儿齐前废公姜无知齐桓公姜小白齐中废公姜无诡齐孝公姜昭齐昭公姜潘齐后废公姜舍齐懿公姜商人齐惠公姜元齐顷公姜无野齐灵公姜环齐后庄公姜光齐景公姜杵臼齐晏孺子姜荼齐悼公姜阳生齐简公姜壬齐平公姜骜齐宣公姜积齐康公姜贷033.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姬伯禽鲁考公姬酋鲁炀公姬熙鲁幽公姬宰鲁魏公姬晞鲁厉公姬擢鲁献公姬具鲁真公姬濞鲁武公姬敖鲁懿公姬戏鲁废公姬伯御鲁孝公姬称鲁惠公姬弗涅鲁隐公姬息姑鲁桓公姬允鲁庄公姬同鲁闵公姬启鲁厘公姬申鲁文公姬兴鲁宣公姬馁鲁成公姬黑肱鲁襄公姬午姬野鲁昭公姬稠鲁定公姬宋鲁哀公姬将鲁悼公姬宁鲁元公姬嘉鲁穆公姬显鲁共公姬奋鲁康公姬屯鲁景公姬匽鲁平公姬叔鲁文公姬贾鲁顷公姬雠034.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召公姬奭燕惠侯燕厘侯燕顷侯燕哀侯燕郑侯燕缪侯燕宣侯燕桓侯燕庄公燕襄公燕桓公燕宣公燕昭公燕武公燕文公燕懿公燕惠公燕悼公燕共公燕平公燕简公燕献公燕孝公燕成公燕湣公燕厘公燕桓公燕文公燕易王燕王姬哙燕昭王姬职燕惠王燕武成王燕孝王燕王姬喜035.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管叔鲜蔡叔姬度蔡仲姬胡蔡伯荒姬伯荒蔡宫候蔡厉候蔡武候蔡夷侯蔡厘侯姬所事蔡共候姬兴蔡戴候蔡宣候姬措父蔡桓候姬封人蔡哀候姬献舞蔡穆候姬肸蔡庄候姬甲午蔡文候姬申蔡景候姬固蔡灵候姬般蔡平候姬庐蔡悼候姬东国蔡昭候姬申蔡成候姬朔蔡声候姬产蔡元候蔡候齐姬齐曹叔姬振鐸曹太伯姬脾曹仲君姬平曹宮伯姬侯曹孝伯姬雲曹夷伯姬喜曹幽伯姬彊曹戴伯姬蘇曹惠伯姬兕曹廢伯姬石甫曹穆公姬武曹桓公姬終生曹莊公姬夕姑曹釐公姬夷曹昭公姬班曹共公姬襄曹文公姬壽曹宣公姬彊曹成公姬負芻曹武公姬勝曹平公姬須曹悼公姬午曹聲公姬野曹隱公姬通曹靖公姬露曹廢公姬伯陽036.卷三十六陈杞世家第六陳胡公媯滿陳申公媯犀侯陳相公媯皋羊陳孝公媯突陳慎公媯圉戎陳幽公媯寧陳釐公媯孝陳武公媯靈陳夷公媯說陳平公媯燮陳文公媯圉陳桓公媯鮑陳厲公媯佗陳利公媯躍陳莊公媯林陳宣公媯杵臼陳穆公媯款陳共公媯朔陳靈公媯平國陳成公媯午陳哀公媯弱陳惠公媯吳陳懷公媯柳陳湣公媯越杞东楼公杞西楼公杞题公杞谋娶公杞武公杞靖公杞共公杞德公杞成公杞桓公姒姑容杞孝公姒丐杞文公姒益姑杞平公姒郁杞悼公姒成杞隐公姒乞杞厘公姒遂杞湣公姒维杞哀公姒阏路杞出公姒敕杞简公姒春037.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卫康叔姬封卫康伯(牟伯) 卫考伯卫嗣伯卫疌伯卫靖伯卫贞伯卫顷侯卫厘侯卫共伯姬余卫武公姬和卫前庄公姬扬卫桓公姬完卫前废公姬州吁卫宣公姬晋卫惠公姬朔卫黔公姬黔牟卫懿公姬赤卫戴公姬申卫文公姬燬卫成公姬郑卫中前废公姬瑕卫穆公姬遫卫定公姬臧卫献公姬衎卫殇公姬秋卫襄公姬恶卫灵公姬元卫出公姬辄卫后庄公姬蒯聩卫中后废公姬起卫后废公姬般师卫悼公姬黔卫敬公姬弗卫昭公姬纠卫怀公姬亶卫慎公姬颓卫声公姬训卫成侯姬不逝(姬遫)卫平侯卫嗣君(卫孝襄侯)卫怀君卫元君卫废君姬角038.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宋微子启子启宋微仲子衍宋宋公子稽宋丁公子申宋前湣公子共宋炀公子熙宋厉公子鲋祀宋厘公子举宋惠公子(闲+见)宋哀公宋戴公宋武公子司空宋宣公子力宋穆公子和宋殇公子与夷宋庄公子冯宋后湣公子捷宋前废公子游宋桓公子御说宋襄公子玆甫宋成公子王臣宋后废公子御宋前昭公子杵臼宋文公子鲍革宋共公子瑕宋平公子成宋元公子佐宋景公子头曼宋后昭公子特宋悼公子购由宋休公子田宋后桓公子辟兵宋剔成君载剔成宋康王载偃039.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叔虞燮父晋武侯晋成侯晋厉侯晋靖侯晋厘侯晋献侯晋穆侯其弟殇叔篡夺政权晋文侯晋昭侯晋孝侯晋鄂侯晋哀侯晋小子侯晋侯缗曲沃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

史记120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pdf

史记120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pdf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

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

司马氏世典周史。

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

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

其在卫者,相中山。

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

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

而少梁更名曰夏阳。

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

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

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

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

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

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

卒,皆葬高门。

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

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

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羡,绌聪明,释此而任术。

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

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史记·历书(7)全文

史记·历书(7)全文

史记·历书(7)全文夏正以正月1 ,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2 。

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3 ;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

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4 ,史不记时,君不告朔5 ,故畴人子弟分散6 ,或在诸夏7 ,或在夷狄,是以其废而不统8 。

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而《春秋》非之9 。

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10 ,举正于中11 ,归邪于终12 。

履端于始,序则不愆13 ;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邪于终,事则不悖。

其后战国并争,在于强国禽敌14 ,救急解纷而已,岂遑念斯哉15 !是时独有邹衍,明于五德之传16 ,而散消息之分17 ,以显诸侯。

而亦因秦灭六国,兵戎极烦,又升至尊之日浅,未暇遑也。

而亦颇推五胜18 ,而自以为获水德之瑞,更名河曰德水,而正以十月19 ,色上黑20 。

然历度闰余,未能睹其真也。

〔注释〕1 夏正:夏朝历法开始的月份。

正,历正。

历法开端。

2 一周完了,重新开始。

按:三正说是先秦人的传说。

近代以来,有董作宾《殷历谱》力主此说,其余学者多不认可,以为系统、完善的历法是从战国中期以后产生的,周历尚极幼稚,建子之说无法证明,殷历建丑,夏历建寅就更无从说起了。

即便三正都属实,循环说也无事实根据,周朝以后,有秦历建亥,并没有反本。

三正循环说是汉人为适应改历的需要制造出来的理论,太初历建寅,表示不承认是继承秦朝之统,而是直接上继周统,周统绝则反夏,夏为寅统,适与太初历相同。

3 纪序:纪元的次序。

就是历法的次序。

4 陪臣:列国之臣。

《礼记曲礼下》:列国之大夫自称曰陪臣某。

陪臣执政,就是列国大夫执国政。

5 告朔:月祭。

《集解》说:礼,人君每月告朔于庙,有祭,谓之朝(读zhǎo,召)享。

6 畴人:星历算学者,古皆世传其业,称为畴人。

《集解》引如淳的话说:家业世世相传为畴,世传其业者很多,不都称为畴;而历算学者纵然不是得自家传,也称畴人。

愚以为所谓畴人,是对执筹为算的一类人的总称。

史记·惠景闲侯者年表(4)全文

史记·惠景闲侯者年表(4)全文

史记·惠景闲侯者年表(4)全文(34) 军匠,一种军职,负责管理军中匠人。

郏,音ji ,县名,故治即今河南郏县城关镇。

(35) 汉,秦亡后,项羽分封诸侯,以刘邦为汉王,领有今四川东部、中部、陕西南部和湖北西北一小部分地。

此汉即指刘邦当时的封国。

(36) 少府,官名,九卿之一,掌管山海地泽的税收,供皇帝私用。

(37) 长乐、未央宫,汉代长安的两座主要宫殿。

长乐宫故址在汉长安故城东南隅,未央宫故址在汉长安故城西南隅。

高祖时皇帝在长乐宫视朝,惠帝末,皇帝移至未央宫视朝,长乐宫改为太后居处。

(38) 长安,汉长安故城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长安城墙在惠帝元年至五年(公元前一九四年──前一九○年)分五次筑成。

(39) 齐,谥号。

阳成,複姓。

(40) 敬,谥号。

(41) 靖,谥号。

(42) 元光,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公元前一三四年──前一二九年。

(43) 元狩,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公元前一二二年──前一一七年。

(44) 季父,父亲的幼弟,最小的叔父。

弃市,古代在闹市区执行死刑,并陈尸示众,表示与众共弃,称为弃市。

(45) 平定,乡邑名,确切地点今不可考。

(46) 留,县名,故治在今江苏沛县东南。

(47) 家车吏,王侯家吏的一种,专管王侯私家用车。

(48) 枭骑都尉,武官名。

枭,音xiāo。

枭骑,意谓勇猛的骑兵。

(49) 得,生擒活捉。

楼烦,族名,当时游牧于今内蒙古南部、陕西北部,精于骑射。

此楼烦将当指项羽军中的楼烦将领。

(50) 用,因。

齐,诸侯王国名。

刘邦于高祖六年(公元前二○一年)封庶长子刘肥为齐王,汉初,齐国辖境约当今山东北部及山东半岛地区,都临菑,故地在今淄博市东临淄镇。

丞相,诸侯王国的相本称丞相,景帝中五年(公元前一四五年)后才改称相。

(51) 一云项涓,意谓另一种说法认为齐受的军功不是得楼烦将,而是生俘了项涓。

项涓当系项羽族人。

(52) 齐受,本书《吕太后本纪》谓其人名寿。

(53) 康,谥号。

史记中表的内容

史记中表的内容

史记中表的内容1. “哎呀,那十二诸侯年表可真是复杂又有趣呀!就像我们班级里的同学关系一样,有好的有不好的。

”- 比如在课堂上,大家都在讨论问题,有的同学积极发言,有的同学却在偷偷开小差,这不就像诸侯们各有各的表现嘛。

2. “三代世表呀,不就是像我们家族的族谱嘛,一代一代的传承呢!”- 就像每次家庭聚会,长辈们都会说起家族的故事,从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这就是一种传承呀。

3. “哇塞,六国年表里面的故事可真刺激呀,跟我们玩游戏抢地盘一样!”- 像我们在操场上玩游戏,都想占领更多的地方,就像六国争夺天下一样呢。

4. “咦,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呀,那可不就是我们学校的各个班级嘛,有强有弱的。

”- 运动会的时候,各个班级竞争多激烈呀,和诸侯王们争来争去好像啊。

5. “哈哈,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就像我们比赛获奖的同学名单一样呢!”- 每次学校颁奖,那些获奖的同学不就像功臣侯一样嘛,大家都很羡慕呢。

6. “哎呀呀,惠景间侯者年表,不就是我们的成长记录嘛,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 像我们每年的学习成绩,就是不同阶段的记录呀,有好有坏的。

7.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那简直就是我们每次考试的排名变化呀!”- 每次考试后,大家的排名都会变化,这不就和侯者的变化一样嘛。

8.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就好像我们小伙伴们分组玩游戏呀!”- 大家分组的时候,每个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王子侯们一样呢。

9.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这不是和我们学校的优秀学生干部一样嘛!”- 学校里那些优秀的学生干部,他们的表现就像将相名臣一样值得大家学习呀。

10. “那史记中的表呀,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 生活中每天都有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就像史记的表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惠景闲侯者年表(7)全文
(128) 侯侈有罪,据《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信都侯张侈在文帝即位之初以非正免,就是说免爵的原因是他既非鲁元公主所生,当初就不当封侯。

(129) 乐昌,县名,故治在今河南南乐西北。

(130) 张受,本书《吕太后本纪》及《张耳陈余列传》记其人名寿。

按,张受(寿)亦非鲁元公主亲生,后即因此与信都侯张侈同于文帝初被削爵。

(131) 祝兹,县名,故治在今山东临沂市东南。

(132) 建陵,县名,故治在今江苏新沂南。

(133) 大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引见赞礼。

按,《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张释(泽)封侯的原因是劝王诸吕。

(134) 宦者,即宦官、寺人。

宫廷中供使役的阉人。

张释(泽)后任宦者令,成为宦官的首领。

(135) 张泽,本书《吕太后本纪》及《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其人名释,《汉书高后纪》记其人名释卿。

(136) 夺侯,按,张释(泽)本吕后亲信,吕氏被诛灭后,他也就失势免爵。

(137) 东平,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汶上北。

(138) 吕庄,《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其人名庀。

庀,音pǐ。

(139) 阳信,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无棣东北。

(140) 典客,官名,掌管接待少数民族首领及诸侯来朝事务,后改称大行令、大鸿胪,为九卿之一。

赵王吕禄,吕后次兄吕释之子,高后元年(公元前一八七年)封汉阳侯(一作胡陵侯),八年,封赵王,又为上将军,
统率北军,与吕产同为吕氏集团的核心人物,吕后死后在汉将相诛灭吕氏的事变中被杀。

赵,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当今河北中部、南部,山东高唐、德州市以西,临清以北地区,及河南内黄、浚县(濬县)、滑县等地,都邯郸,故治在今河北邯郸市城区。

(141) 车骑将军,汉代将军名号,是一种高级武职。

太后,指汉文帝生母薄氏,薄氏本是魏王豹宫人,后入汉王刘邦后宫,生子刘恒。

刘恒被封为代王,薄氏从子居代,为代王太后。

代王被汉大臣迎入长安为帝,薄氏后亦至长安,改号皇太后,死于景帝前二年(公元前一五五年)。

其事迹详见本书《外戚世家》。

(142) 易,谥号。

按,薄昭于文帝前十年(公元前一七○年)因杀死皇帝使者,畏罪自杀。

文帝因是外家至亲,未绝其封,命其子戎奴嗣位。

(143) 壮武,县名,故治在今山东胶县东北。

(144) 家吏,汉代家吏是太子官属,但刘邦初起,为汉王之前不置太子,此家吏当是泛指王侯贵官私家所用的管事人员。

山东,战国秦汉时期对崤山(今河南洛宁北)或华山(今陕西华阴南)以东广大地区的习惯称呼。

(145) 代中尉,王国中尉掌管国中军事,职权与郡都尉相当。

(146) 骖乘,古代乘车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另有一人居车右,以免倾侧。

骖乘即乘车时在车右陪乘。

骖,音cān。

邸,音dǐ,王侯府第。

汉制诸侯王皆在长安置邸,以供入朝时居住。

(147) 卒,终于。

(148) 清都,《汉书文帝纪》作清郭,本书《孝文本纪》作靖郭,乡邑名,其地今不可考。

又《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驷钧封邬侯,邬为县名,故治在今山西介休东北。

(149) 齐哀王,齐悼惠王刘肥之子,名襄,惠帝
七年(公元前一八八年)至文帝前元年(公元前一七九年)在位,谥哀。

其事迹详见本书《齐悼惠王世家》。

(150) 钧有罪,据《汉书外戚恩泽侯表》,驷钧获罪是因为在济北王刘兴居举兵反叛时,没有采取必要的行动救援被叛军攻击的郡县。

(151) 周阳,县名,故治在今山西绛县西南。

(152) 淮南厉王,指汉高祖刘邦幼子刘长,刘长于高祖十一年(公元前一九六年)封淮南王。

文帝前六年(公元前一七四年)因骄恣不法,并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反,擅杀无辜等罪名被废,流放蜀郡严道邛邮(今四川荥经西),途中不食而死。

谥厉。

其事迹详见本书《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当今河南信阳市,湖北红安、黄冈以东,安徽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及河南固始、商城等县和江西全省,都寿春,故治即今安徽寿县城关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