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合集下载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完整)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完整)

课题: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门课的学习意义及主要内容,理解土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地基基础埋深等概念的理解上。

四、教学时数: 2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 0 学时。

五、习题:六、教学后记:这一章的内容总体上较易理解,基本概念需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具体的实例,如由于基础地基引起的一些破坏。

第一章绪论土力学部分第3-5章本课程的重点地基基础部分第6-10章第1- 2章基本概念的介绍一、基本概念:1、关于土的概念(1)、土的定义:土是地表岩石经长期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逐渐破碎成细小矿物颗粒和岩石碎屑,是各种矿物颗粒的松散集合体。

(2)、土的特点:1)散体性2)多孔性3)多样性4)易变性(3)、土在工程中的应用1)作为建筑物地基2)作为建筑材料3)建筑物周围环境2、土力学:研究土的特性以及土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性状的一门力学分支。

3、地基与基础的概念(1)、基础:1)定义: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将建筑物的荷载传给地基,起着中间的连接作用。

(是建筑物的一部分)2)分类:按埋深可分为:浅基础: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例如挖槽、排水)施工的基础(埋置深度不大,一般5 m)。

埋深较小,可采用深基础:需借助特殊施工方法的基础(埋置浓度超过5m)。

桩基础、地下连续墙(2)地基1)定义:基底以下的土体中因修建建筑物而引起的应力增加值(变形)所不可忽略的那部分土层。

(承受建筑物荷载而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的土层。

)(地层)持力层:直接与基础接触,并承受压力的土层下卧层:持力层下受建筑物荷载影响范围内的土层。

2)分类:天然地基:在天然土层上修建,土层要符合修建建筑物的要求(强度条件、变形条件)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处理或加固地基才能达到使用要求的地基。

二、重要性: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又位于地面以下,属地下隐蔽工程。

它的勘察、设计以及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一旦发生质量事故,补救与处理都很困难,甚至不可挽救。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第一章:土的性质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土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掌握土的三相指标及土的密度、含水率和塑性指数的概念。

学会使用土工试验仪器进行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理解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土壤的组成与结构土壤的物理性质:密度、含水率、塑性指数土壤的力学性质:抗剪强度、压缩性、渗透性土的分类与工程特性土工试验:密度试验、含水率试验、塑性指数试验1.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土壤的性质、分类和工程特性。

实验教学:指导学生使用土工试验仪器进行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理解土壤性质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第二章:土力学基本理论2.1 教学目标掌握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包括剪切强度理论、压缩理论和小应变弹性理论。

学会运用土力学理论分析土壤的力学行为。

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应力、应变、应力路径剪切强度理论:抗剪强度、库仑定律、莫尔-库仑准则压缩理论:压缩性、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小应变弹性理论:弹性模量、泊松比、弹性应变2.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数值分析:运用数值方法分析土壤的力学行为。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运用土力学理论解决问题。

第三章:地基基础设计原理3.1 教学目标掌握地基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和地下工程的设计。

学会运用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知识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

3.2 教学内容浅基础设计原理:承载力计算、基础尺寸确定、沉降计算深基础设计原理:桩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地下工程设计原理:隧道、地铁、地下室3.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地基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数值分析:运用数值方法分析地基基础的设计问题。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运用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知识进行地基基础设计。

第四章: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分析掌握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包括极限平衡法、数值方法和实验方法。

学会运用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分析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

2024/1/30
31
地基处理的效果评价
承载力评价
沉降评价
通过静载荷试验等方法,检测地基处理后 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沉降观测等方法,检测地基处理后的 沉降量是否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稳定性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对于不良地质条件的地基处理,需要进行 稳定性评价,确保地基处理后的稳定性满 足要求。
2024/1/30
基础底面压力计算
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自重计算基础底面压力。
2024/1/30
地基承载力验算
比较基础底面压力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保满足规范要求。若不 满足,需调整基础尺寸或采取地基处理措施。
23
05 深基础设计
2024/1/30
24
深基础的类型与特点
2024/1/30
桩基础
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桩身全部或部分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具有 高承载力、沉降小且均匀、能承受一定的水平力和上拔力等特点。
土的压缩性
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小的性质 称为土的压缩性。土的压缩性用 压缩系数表示,压缩系数越大,
土的压缩性越高。
土的抗剪强度
土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称为土的 抗剪强度。土的抗剪强度与土的 组成、结构和含水量等因素有关

土的渗透性
土允许水通过的能力称为土的渗 透性。土的渗透性用渗透系数表 示,渗透系数越大,土的渗透性
地基处理技术
包括换填法、强夯法、排水固 结法等常用地基处理方法及其
适用条件。
2024/1/30
35
课程学习成果展示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土力学及地基 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具备分 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基 基础设计,合理选择基础类型,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教案名称: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土壤的分类;3.学习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常用的地基基础类型。

教学重点:1.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土壤力学性质和分类;3.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常用类型。

教学难点:1.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分类的理解;2.地基基础设计原则的掌握。

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0分钟)1.土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力学的基本概念: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3.鉴定土力学参数的实验方法。

第二课时: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分类(30分钟)1.土壤的物理性质:密度、含水量、塑性性质等;2.土壤的力学性质:强度、压缩特性等;3.土壤的分类方法。

第三课时:地基基础设计原则(30分钟)1.地基基础的定义和作用;2.地基基础设计原则:安全性、经济性和耐久性;3.地基基础设计的考虑因素。

第四课时:常用的地基基础类型(30分钟)1.浅基础:单排基、连续墙基、均布荷载基等;2.深基础:桩基、筏基等;3.地基基础的选择和设计方法。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提供基础知识;2.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土力学和地基基础设计问题的讨论和解答;3.实践操作:利用实验室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土性的测试和实践操作。

教学资源:1.教科书:《土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2.实验设备:土壤物理和力学测试仪器设备。

评估方式:1.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口头评估;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和报告,对实践操作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讲授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常用类型,帮助学生理解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分类,以及地基基础的设计过程。

教学内容结构合理,教学方法多样化,通过实践操作和分组讨论的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在评估方式上,既包括了课堂表现的评估,也包括实验报告的评估,既能够考察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也能够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然地基的性质和特点;2. 使学生掌握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天然地基的概念及其分类;2. 天然地基的性质及影响因素;3. 浅基础的设计原理;4.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5. 设计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天然地基的性质,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天然地基的性质及其对基础设计的影响,浅基础设计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然地基的概念、性质及分类,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设计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浅基础设计的过程和技巧。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天然地基与浅基础设计相关教材;2. 课件:天然地基的性质、浅基础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图片和动画;3. 设计案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供学生分析。

【导入】简要介绍天然地基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天然地基对建筑基础的影响。

【新课内容】1. 天然地基的性质及影响因素讲解天然地基的分类,分析不同类型地基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如土层的分布、密度、含水率等。

2. 浅基础的设计原理介绍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如静承载力、稳定性和沉降控制等,解释基础底面积、埋深和材料选择等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

3.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讲解浅基础的设计方法,包括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阶段,介绍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地基处理、防水隔离等。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天然地基对基础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地基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然地基性质对浅基础设计的影响,以及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学习笔记;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天然地基性质和浅基础设计原理的掌握情况;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设计案例分析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理解,以及对设计案例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3版)》教案8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3版)》教案8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授课教案班级名称日期/地点周次/星期上课节次课时章节或授课题目土压力类型、静止土压力的计算及朗肯土压力理论课程思政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幸福是通过奋斗出来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三种土压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2.掌握朗肯土压力理论。

能力目标1.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土压力的类型;2.能应用朗肯土压力理论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简化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土压力;3.清楚朗肯土压力理论的误差。

素质目标1. 能结合课程中的案例及习题练习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2.学会团结合作共同探究教学设计复习要点或题目教学方法1.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什么?可以用什么试验方法测定?2.地基极限承载力与容许承载力的区别是什么?提问,5min 授课提纲及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及课程思政设计教学时间5.1土压力理论概述土压力是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侧向压力。

由于土压力是挡土墙的主要外荷载,因此,设计挡土墙时首先要确定土压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土压力的计算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它随挡土墙可能位移的方向分为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

土压力的大小还与墙后填土的性质、墙背倾斜方向等因素有关。

1.教学方法设计: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讨论等方式进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土压力类型1. 静止土压力挡土墙在不发生任何变形和位移,墙后填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挡土墙背的土压力2. 主动土压力在土压力作用下,挡土墙离开土体向前位移至一定数值,墙后土压力减小至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的土压力3. 被动土压力在外力作用下,挡土墙推挤土体向后位移至一定数值,墙后土压力增大至土体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三种土压力的比较:在挡土墙高度和填土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述三种土压力之间有如下关系:5.2静止土压力的计算作用在挡土结构背面的静止土压力可视为天然土层自重应力的水平分量。

静止土压力强度:zKγσ=墙上的静止土压力为:2021KHEγ=5.3朗肯土压力理论朗肯土压力理论是根据半空间的应力状态和土的极限平衡条件而得出的土压力计算方法。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第一章:土的性质与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土的基本性质,包括粒径、含水率、密度、抗剪强度等;使学生掌握土的分类方法,包括粒径分类、塑性分类、液限和缩限分类等;培养学生对土的性质和分类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意识。

1.2 教学内容土的基本性质:粒径、含水率、密度、抗剪强度等;土的分类方法:粒径分类、塑性分类、液限和缩限分类等;土的工程应用:不同性质和分类的土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土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方法;利用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土的性质和分类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土的力学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土的压缩性、抗剪强度、渗透性等力学性质;使学生了解土的力学性质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土的力学性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意识。

2.2 教学内容土的压缩性:压缩系数、压缩指数等;土的抗剪强度:剪切强度、剪切模量等;土的渗透性:渗透系数、渗透规律等;土的力学性质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土的压缩性、抗剪强度、渗透性等力学性质;利用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土的力学性质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地基基础概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类型;使学生掌握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地基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意识。

3.2 教学内容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地基、基础、荷载等;地基基础的作用:传递荷载、分散应力、稳定地基等;地基基础的类型:浅基础、深基础、扩展基础等;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类型;利用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浅基础设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浅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使学生了解浅基础的设计计算步骤;培养学生对浅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意识。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力学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使学生掌握地基的分类和性质;3. 培养学生运用土力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土力学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地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土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基处理方法和优缺点,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教学内容:1. 土力学基本概念:土的组成、土的物理性质、土的力学性质;2.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地基的定义、地基的分类、基础的定义与分类;3. 地基的性质:承载力、压缩性、不均匀性、透水性;4. 地基处理方法:换填法、压实法、排水法、加固法;5. 地基验算:承载力验算、沉降验算。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土力学基本概念,引出地基与基础的概念;2. 讲解土力学基本概念:详细讲解土的组成、土的物理性质、土的力学性质;3. 讲解地基与基础的概念:阐述地基的定义、地基的分类、基础的定义与分类;4. 讲解地基的性质:详细介绍承载力、压缩性、不均匀性、透水性的概念和特点;5. 讲解地基处理方法:介绍换填法、压实法、排水法、加固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6. 讲解地基验算:阐述承载力验算和沉降验算的方法和步骤;7.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地基问题及其解决方法;8.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基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分享讨论成果;10. 布置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土力学基本概念、地基与基础的理解程度;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土力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观点的合理性和合作意识;4. 作业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地基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土力学基本概念、地基与基础的概念第二课时:地基的性质、地基处理方法第三课时:地基验算、案例分析第四课时:小组讨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三、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参考书;2. 课件或黑板;3. 实际工程案例资料;4. 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教学方案设计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授课地点:2-205、2-605、1-106 授课时间:9 月日1 周1节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本专业介绍进而引入本课程(时间:…10…分钟)首先自我介绍,进行点名,然后介绍建筑工程专业的特色,从业方向,主要接触哪些东西,进而引入本课程,对本课程的地位性质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时间:…80…分钟)【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5…分钟)新课导入: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且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通过对土力学和地基基础概念的解读引出本学科的发展简史和学习的内容、方法及目标。

结合中外建筑在地基与基础工程上的实例,从不同方面阐述七重要性,激发雪上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模块0绪论教学目的:1 、要求对地基与基础有基本的认识,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基与基础的重要性。

【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时间:…5…分钟)(一)绪论【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时间:…30…•分钟)(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发展简史的展示【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时间:…35…•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小结(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换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授课地点:授课时间:9月日2 周1节新课导入: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是本模块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基础。

土是自然界中性质最为复杂多变的物质,有常用于隐蔽工程,一旦破坏,很难修复,所以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对建筑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内容:模块一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一、土的组成教学目的:1 、要求对地基与基础有基本的认识,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基与基础的重要性。

【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时间:…5…分钟)(一)土的组成【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时间:…30…•分钟)(二)土的组成介绍【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时间:…30…•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小结(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换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1、基本公式的介绍2、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的计算公式的介绍(时间:•…25" •分钟)【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时间:••30" •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做例题 2.1、2.2。

【步骤五】小结(时间:…-10…•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计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时间:…10…分钟)对土地自重应力基本计算公式运用,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的计算公式理解czFW zFcz 1h 1 2h 2・・nhhn 1 mi i Hi 1第二部分: 学习新内容(时间: …80…分钟)【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 10…分钟)新课导入:基地压力的分布是比较复杂的,根据弹性理论中的圣维南原理以及土中实际应力的测量结 果得知,当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总值一定时基地压力分布形状对土中应力分布的影响只在一 定深度范围内,一般距基底的深度超过基础宽度的1.5~2.0倍时,它的影响已很不显著。

因此,在使用上对基底压力的分布可近似地认为是按直线规律变化, 采用简化方法计算,即按材料力学公式计算。

教学内容:模块二土中的应力 一、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教学目的:掌握基地压力的简化计算【步骤二】 新内容的引入 1、 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 2、 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 3、 基地附加压力【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1、 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公式介绍2、 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P max3、基地附加压力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计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 ,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时间:…5…分钟)(时间:…25…分钟)【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 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

【步骤五】 小结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时间:…30…分钟)(时间:…10…分钟) 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单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时间:…10…分钟)对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p N 了解,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N M N6eN M _ N1 6e,基地附加压力的概念 F W F b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步骤一】 宣布教学内容、目的 新课导入: 土中附加压力的计算,目前直接运用弹性理论的成果。

弹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均匀的、各项同性的弹性体。

弹性体的主要特征是受力后应力和应变呈直线变化。

教学内容:模块二土中的应力 一、土中附加应力 教学目的:掌握基地附加应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掌握矩形基础中点的应力计算,力计算,掌握用角点及时任意点的压应力的方法 【步骤二】 新内容的引入1、 竖向集中应力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2、 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3、 三角形分布的输小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4、 条形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 【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p5、 竖向集中应力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 z 2介绍z6、 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z 0 p 介绍7、三角形分布的输小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z t P 介绍8、条形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zs P 介绍【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时间:• …30…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

做课后习题,相互讨论【步骤五】 小结(时间:…• 10…分钟) 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课后作业:课后工程模拟训练 1、3R maxpmin(时间:…80…分钟) (时间:10…分钟)掌握矩形基础角点的应(时间:…5…分钟)(时间:…25…分钟)单元教学方案设计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时间:…5…分钟)基地附加应力的概念及其计算,矩形基础中点的应力计算,矩形基础角点的应力计算,掌握用角点及时任意点的压应力的方法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时间:…85…分钟)【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5…分钟)新课导入:地基土在承受上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压缩变形,从而引起地基的沉降。

地基的沉降主要是指地基在竖直方向的变形。

较小的沉降不影响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正常使用,较大的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将会严重影响其安全使用,如房屋或桥梁倾斜、开裂。

因此在进行建筑物地基设计时,必须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进行沉降计算,估算沉降时间的发展及其趋于稳定的可能性。

本章主要介绍土的压缩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土的压缩性指标及测定方法;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地基沉降与时间关系的计算等。

教学内容:模块二地基沉降计算一、土的压缩二、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教学目的:掌握压缩指标的含义及其应用,掌握地基最终变形计算原理及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时间:…5…分钟)1土的压缩实验2、压缩性指标3、分层总和法4、规范法【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时间: …35…分钟)1土的压缩实验介绍2、压缩系数a,压缩指数Cc ,压缩模量Es的概念介绍和表达式含义3、分层总和法基本步骤介绍,例题演练,规范法介绍【步骤四】小结(时间:•…5 •• ■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冋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步骤五】学生互动训练(时间: (35)・..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

做课后习题,相互讨论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计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单元教学方案设计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计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时间:…5…分钟)有效应力的原理 ',单向固结理论模型分析,建筑物沉降观测介绍,地基的四个变形特征介绍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时间:…40…分钟) 【步骤一】 宣布教学内容、目的 (时间:10…分钟)新课导入:南美洲巴西的一幢11层大厦建筑长度为 29m,宽度为12mt 地基软弱,设计桩基础。

桩长 21m 共计99根桩。

此大厦与1955年动工,至1958年1月竣工时,发现大厦背面产生明显 沉降。

1月30日,大厦沉降速率高达 4mm/d 晚间8时沉降加剧,在20s 内整幢大厦倒塌, 平躺在地面。

分析这一起重大事故的原因:大厦的建筑场地为沼泽土, 软弱土层很厚;临近其他建筑物采用的桩长为 26m 穿透软土层,到达坚实土层,而此大厦的桩长仅 21m,桩尖悬浮在软弱粘土和泥炭层中,必然导致地基产生整体滑动而破坏。

通过上面的例子你明白土的强度的工程意义吗?地基的破坏类型有哪些?怎么确定土的 抗剪强度的大小?怎么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大小? 教学内容: 一、土的抗剪强度 二、 土的极限平衡理论 三、 土的抗剪强度的测定教学目的:了解土的抗剪强度的基本概念和工程意义; 熟悉土的抗剪强度的库仑定律; 掌握土中一点的 极限平衡条件;掌握用直剪仪和三轴仪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方法; 了解建筑地基的破坏让学生上来讲解上节课布置的土的抗剪强度的测定,下面的学生可以对讲解的内容进行提 问。

【步骤二】 小结(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 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类型【步骤二】 新内容的引入 1、 抗剪强度库仑定律 2、 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 3、 莫尔-库伦强度理论 4、 土中某点的应力 5、 极限平衡条件【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1、 抗剪强度库仑定律介绍 2、 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介绍 3、 莫尔-库伦强度理论演算 4、 土中某点的应力计算 5、 极限平衡条件介绍 【第三部分】学生互动训练【步骤一】学生演练(时间:…5…分钟)(时间:…25…分钟)(时间:…4 5…分钟) (时间:…40…分钟)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时间:…5…分钟)了解土的抗剪强度的基本概念和工程意义;熟悉土的抗剪强度的库仑定律;掌握土中一点的 极限平衡条件;掌握用直剪仪和三轴仪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方法; 了解建筑地基的破坏类型【第二部分】 学生互动训练 (时间:…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