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课后练习及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课后练习(含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齐宣)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王请度之!”(《孟子·梁惠王上》)[乙](齐宣)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阅读答案

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阅读答案《执竿入城》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乃入城。
课后练习及其答案:1、给文中这句话用/符号,划出朗读的节奏。
初竖执之不可入2、你怎眼评价短文中的老父?这段文字给拉你怎样的启迪?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1、初/ 竖执之/ 不可入2、文中老父既有自作聪明、照搬经验的一面,又有助人为乐的一面启迪:认识一个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只有认识清楚事物,事情才能办成。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
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道理“执长竿入城门者”鲁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事实可以一手拿着竹竿的一头,把竹竿的另一头放在地上,成一个斜坡,进入城门,如果把竹竿放平进去,容易扎瞎别人的眼睛,有害他人身体。
这个故事说明了两点:1: 把三维欧式变换限制在二维,会导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2: 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
老父的方法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或者是还可以换一种角度来看:给出这个点子的人不先问明情况就出了一个点子,万一这个长竿是要用的,这个点子就害了这个拿杆子的人了。
《庖丁解牛》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下册1.3 庖丁解牛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解牛《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批:劈、击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坠下D.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大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D.进乎技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B.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陈情表》课后练习(含答案)

《陈情表》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文本一: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文本二: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练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①,誉之曰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③。
”俄而④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⑤人弗能应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誉之日:_________________(2)吾盾之坚: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可概括为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言文阅读。
黄香温席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
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年方九岁(__________)知事亲之理(__________)[2]翻译下列的句子。
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黄香侍奉父母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1画龙点睛张僧sēng繇yóu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曰:“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须臾yú,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不点睛者皆在。
字词解释:于:______ 每:______ 即:______ 以为:______ 诞:______因:______ 须臾:______ 破:______ 者:______ 皆:______2陈蕃有大志陈蕃年十五,尝闲处chǔ一室,而庭宇芜wú秽huì。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3 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

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一】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
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虽有圣智,不能与谋。
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无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处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
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①事是已。
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
可不戒哉?(节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注释】①唐昭宗:即李晔。
晚唐时期宦官专政,对皇帝有废立大权。
昭宗是僖宗之弟,即由宦官拥立为帝的。
后来昭宗与宰相崔胤谋诛宦官,反被宦官刘季述等幽禁,后虽得神策军解救,重新复帝位,但却招致梁王朱全忠乘机领兵入京,唐朝因之覆灭。
【文二】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练习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异日①者,更羸②与魏王处京台③之下,仰见飞鸟。
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④而下鸟。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虛发而下之。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
”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
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
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注释]①异日:往时,从前。
②更羸(gēng léi):战国时的名射手。
③京台:高台。
④虚发:只拉弓不放箭。
[1]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疮痛也疮:伤。
B.先生何以知之知:通“智”,智慧。
C.其飞徐而鸣悲徐:缓慢。
D.引弓虚发引:拉。
[2]翻译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与其说更羸箭术高超,倒不如说他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因此才会有如此令人惊叹的表现。
B.更羸之所以能虚射下飞鸟,是因为这只鸟旧伤在身,离群单飞,内心惊惶不安。
C.更羸对魏王说自己能够引弓虚发射下飞鸟,魏王从一开始就对他的说法和箭术深信不疑。
D.从这则文言文中可以得出的一个成语是“惊弓之鸟”,用来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的人。
2. 阅读《叶公好龙》,完成习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成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
《老子》四章课后练习(含答案)

《老子》四章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材料二: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五石之瓠》)材料三: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材料四: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伐者无功伐:夸耀B.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贻:赠送C.客得之,以说吴王说:游说D.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器:器重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B.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小雅》怨诽而不乱C.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吴起、孙膑……赵奢之伦制其兵D.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以乱易整,不武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B.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C.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D.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4.下列各选项中,表现道家学派突破常规认识的一项是()A.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B.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C.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D.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5.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道家讲“修身”的道理,通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这一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指出急于表现,贪功冒进没有好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课后练习及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
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
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③,傍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
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④!”便驱其左
右出门。
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⑤门外,怡然不屑。
注释:①王子敬:王献之,官员。
②顾辟疆:人名。
③指麾好恶:指点评论。
麾,通“挥”。
④伧:粗野,鄙陋。
⑤箸:这里相当于“之于”。
1.“燕”有以下几个义项,文中“值顾方集宾友酣燕”一句中“燕”字
的意思是()。
A.燕子,一种鸟类
B.通“宴”,安逸,安闲
C.通“宴”,用酒饭招待客人
D.周代诸侯国国名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王游历既毕吾与汝毕力平险
B.不足齿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C.然后令送箸门外处士笑而然之
D.以贵骄人以待来年
3.顾辟疆对王子敬的行为“勃然不堪”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句子
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是礼仪之邦。
你认为王子敬怎样做和比较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王子敬)不识主人,径往其家;指导麾好恶,傍若无人。
(或: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
4.要点一:想进入别人的私宅,要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不可以“径往”;
要点二:游赏时要尊重主人,平和有礼,不能旁若无人,随意指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