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空气和冷空气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

说一说
塑料袋里的冷空气在蜡烛加热后变成了热空气,热空气上 升带动了塑料袋上升。
小结:热空气上升
实验时刻
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
实验器材
纸杯、细绳、木棍、铁架台
实验要求
1、在木棍两端分别挂一个相同的纸杯,使 木柜保持平衡; 2、将蜡烛点燃,放在左边的纸杯下; 3、视察现象,并思考产生这种现象原因。
没有气味
占据空间
空气
可以流动
紧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有质量
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降落
谢谢
热空气和冷空气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
课程目标
1、了解热空气上升的特性; 2、愿意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实验; 3、理解热空气上升、冷空气降落,以及空气的性质。
孔明灯
你真的认识孔明灯吗?
魔术时刻
实验器材
小木棒、纸、剪刀、蜡烛、火柴。
注意事项
调整火焰与塑料袋的位置,不要让火焰点燃塑料袋。
热空气的流动 纸龙为什么能动起来?
调皮的杯子
说一说
左边的杯子有蜡烛加热,杯子里面空气温度升高,热空气会上 升,所以看到纸杯翘起。
本来的小木棍保持平衡,加热后很容易看出热空气这边质量变 轻了,为什么呢?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这是热 空气上升的根本原因。
小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空气的性质
没有颜色 没有味道
热空气和冷空气课件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密度较小
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热空气的 密度比冷空气小,因此热空气会 上升。
流动性强
由于温度梯度的影响,热空气会 向低温方向流动,因此热空气具 有较强的流动性。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 对流层的主要成分:热空气是地球大气层中对流 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变化具 有重要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密度较大
形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冷空气的密度 比热空气大,因此冷空气会下沉。
冷空气的活动是形成地球气候变化的 主要因素之一,包括寒潮、冷锋等天 气现象的形成和变化。
流动性弱
由于温度梯度的影响,冷空气会向高 温方向流动,但相对于热空气而言, 其流动性较弱。
自然生态影响
热空气对动植物的生存环 境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 少。
冷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温度降低
冷空气会导致地表温度降 低,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 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气候变化
冷空气活动与全球气候变 化密切相关,对极地冰川 的消融和海平面上升有重 要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然灾害
冷空气活动可能导致极端 天气事件,如暴风雪、冰 雹等,对人类和自然环境 造成危害。
6. 持续观察并记录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持续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7. 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现场,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结果与结论
热空气上升
当热水倒入盒子时,温度计显示温度升高,同时观察到纸巾或其他轻质材料向上 移动,这是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因此会上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三课《热空气和冷空气》,主要介绍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空气随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同现象,培养他们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提高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空气随温度变化引起的现象,如气球的上升和下降。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前两课,对空气的存在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较高,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较为薄弱。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并通过亲身参与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温度变化对空气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温度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温度计的作用和测量温度的方法。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空气和温度的知识。
首先,我给大家展示一张温度计的图片,请回忆一下,温度计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呢?学生: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或环境的温度。
我们可以把温度计放在物体或环境中,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来得知温度的高低。
教师:很好!温度计的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或环境的温度。
接下来,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观察到过空气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吗?第二环节:呈现与探究教师出示两个气球,一个装满了冷水,一个装满了热水,并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的变化。
教师:现在,我给你们展示两个气球,一个里面装满了冷水,另一个里面装满了热水。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气球有什么不同,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热空气在哪里?
实验步骤: 用手分别感受火焰的各个方向
Hale Waihona Puke 实验注意事项: 1、手距离火焰要有一定距离,不要烧伤手。
实验结论:热空气在火焰的上方
二: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纸蛇
香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三、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
实验结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要轻。
六、当热空气与冷空气相遇时会怎么样?
知识小应用
四、热空气的用途?
三国时,我们中国人利用 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 了“孔明灯”
1783年,法国人利用热 空气上升的原理,成功 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五、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
冷空气向下流动。 推理: 冷空气比同体积的热空气要重。 原因: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1、夏天开空调冷风会向下飘动。 2、打开冰箱时“白气”向下流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热空气和冷空气(课件共16张)

让纸蛇转动
1. 用卡纸剪一条纸蛇。 2. 点燃一支蜡烛,将纸蛇悬 挂在火焰上方约 10 厘米处。 3. 视察到纸蛇转动后,熄灭 蜡烛。
小结:热空气总是向上流动。
视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后,热瓶中的烟上升流 动到冷瓶里,朝各个方向流动,然后下沉流向热瓶,接着再上升, 如此循环流动,使冷瓶和热瓶都充满了烟雾。将冷瓶和热瓶的位 置上下对调,热瓶中的烟几乎不动。
空气流动实验装置
空气占据空间,冷空气、热 空气也需要占据空间,当空气流 动起来,热空气流到上方,那本 来热空气占据的空间呢,谁来补 充?
空气流动实验装置
点燃蜡烛,瓶里的空气 有什么变化?瓶外的空气相 对里面怎样?
这些热空气、冷空气是 怎样运动的呢?
空气流动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1)将去底的塑料 瓶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瓶 底一侧用垫片垫起,视察火焰 的情况。(2)抽去垫片,视察 火焰有什么变化。
拓展留疑
空气在瓶子这样的相对密闭的空间内 会这样流动,那放到开放的大自然里呢? 还是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吗? 课后搜集资料,我们下节课交流。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3.热空气和冷空气
第二课时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你能利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暖气 片装在低处?冷藏柜为什么可以不加盖子?
大自然中风的形成
结合下面的图,请你推想: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推想风的成因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
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 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 就不一样,温度的差异造成了空 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这一课,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科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知道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故事情境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3.交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热空气和冷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拓展:布置课后小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热空气和冷空气性质:热空气——温度高;冷空气——温度低影响: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3.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2、热空气和冷空气

2、热空气和冷空气重点回顾:一、空气受热或受冷后会往哪儿流动?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空气受冷会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二、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觉热空气在哪里?热空气在蜡烛火焰的上方。
三、自制纸蛇,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现象:纸蛇会转动。
原因:因为蜡烛上方的空气受热后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推动纸蛇转动。
四、在木棍两端各挂一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个纸杯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说明原因。
现象:烤热的那个纸杯上翘。
原因: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即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五、热空气的用途有哪些?1、孔明灯2、热气球3、放置取暖器(①三国时,我们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②178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六、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制冷空调应挂在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温。
取暖器则相反,应放置在下方,让热空气自然上升,较快提高室温。
七、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八、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的上面还是冰的下面?为什么?应该把食物放在冰的下面。
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
不断下沉的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食物,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九、小明家新买了房子,他认为取暖器要安装在房间中比较高的地方,这样房间会热得快一点。
你认为小明的想法对吗?为什么?这种想法不对,取暖器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下面。
因为空气受热以后会向上流动,而冷空气向下流动,这样冷热空气就会不断循环流动,从而使整个房间暖和起来。
小学科学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小学科学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能够观察和描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征;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4.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热空气和冷空气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五、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图片资料。
六、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创造热气球升空的情境,引发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兴趣。
教师可以问学生:从前我们都是如何把气球吹起来的?为什么我们吹进去的气能够让气球升上天空?2. 概念导入(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张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对比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征。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热空气和冷空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热空气会升起来,而冷空气会下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交流自己的观点。
3. 学习任务(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份实验材料 - 一个空气球、两个塑料袋和一杯温水。
教师请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步骤1:将一个塑料袋套在气球上,并放置在教室中央。
步骤2:用另一个塑料袋装一杯冷水,然后迅速倒入温水。
步骤3: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步骤4: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汇报给全班,并提出解释热空气和冷空气现象的理由。
4. 知识解释(1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图示或者视频的方式,向学生解释热空气和冷空气形成的原因。
教师让学生了解到,当空气受到加热时,分子动能增加,分子变得更活跃,空气的密度减小,使得热空气上升;而当空气被冷却时,分子动能减小,分子变得不活跃,空气的密度增大,使得冷空气下沉。
5. 拓展练习(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提出如下问题:问题1:为什么热空气上升?问题2:为什么冷空气下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并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