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常识大全

合集下载

艾草生物知识点梳理总结

艾草生物知识点梳理总结

艾草生物知识点梳理总结一、植物特征1. 外形特征:艾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可达1米以上。

叶片呈掌状复叶,叶形呈披针形,叶片上有多数的透明或乳白色小点,叶片和茎具有刺激性气味。

2. 花序特征:艾草花序为头状花序,黄绿色,裸露或有少数苞叶包被。

花瓣管状,黄绿色,无毛。

3. 根系特征:艾草的根系为纤细根,形成丛生状。

二、生长环境1. 地理分布:艾草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北、西南、东北等地区,同时也分布于日本、朝鲜、蒙古等地区。

2. 生长环境:艾草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适应性较强,可生长于多种类型的土壤中,如砂质土、壤质土等。

三、主要功效1. 清热解毒:艾草含有挥发油和其他多种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2. 驱虫杀菌:艾草中的有效成分对多种寄生虫和细菌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特别适用于驱赶蛔虫、蛲虫等寄生虫。

3. 调经止痛:艾草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于调经止痛,可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4. 祛湿止痛:艾草具有祛湿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痹痛等疾病。

四、药用方法1. 内服:将艾草研成粉末,可制成丸剂、口服液等内服药物,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胃肠道寄生虫、妇科疾病等。

2. 外用:将艾草煎汤或制成浸液,可用于外敷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痔疮等疾病。

3. 熏蒸:将艾草制成艾条,用于艾灸疗法,可用于温经活络、祛寒驱湿等。

五、注意事项1. 孕期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艾草,以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2. 慎用剂量:使用艾草时应严格控制剂量,过大的剂量或使用时间过长可能引起中毒反应。

3. 过敏体质慎用:对艾草过敏体质的人群慎用艾草及其制品。

以上就是对艾草的生物知识点进行的梳理总结,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艾草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对于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重要帮助。

在使用艾草及其制品时,应根据自身情况慎重选择药用方式和剂量,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艾草识别要点

艾草识别要点

艾草识别要点艾草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从艾草的外观特征、生长环境、药用功效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识别艾草。

一、外观特征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可达1米左右。

它的茎直立,分枝较多,表面呈灰绿色。

叶子呈长椭圆形,有细密的毛茸,叶片两侧有明显的脉络。

艾草的花序呈圆锥状,花小而密集,颜色多为黄绿色。

果实为瘦果,颜色为褐色。

二、生长环境艾草喜欢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常见于田边、河岸、山坡等地。

它对土壤的要求较低,既能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也能在贫瘠的土壤中存活。

艾草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喜欢充足的阳光。

三、药用功效1. 温经散寒:艾草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性痛经、寒湿痹痛等疾病。

2. 活血止痛:艾草能够活血化瘀,可用于治疗痛风、跌打损伤等疾病。

3. 祛湿除湿:艾草具有祛湿除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疹、湿气重等疾病。

4. 驱虫杀菌:艾草还具有驱虫杀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蛔虫病、肠道寄生虫感染等疾病。

四、艾草的识别要点1. 观察叶片:艾草的叶片呈长椭圆形,两侧有明显的脉络,叶片上有细密的毛茸。

2. 观察茎干:艾草的茎直立,分枝较多,表面呈灰绿色。

3. 观察花序:艾草的花序呈圆锥状,花小而密集,颜色多为黄绿色。

4. 观察果实:艾草的果实为瘦果,呈褐色。

5. 闻气味:艾草有独特的香气,闻起来较为浓郁。

总结:艾草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祛湿除湿、驱虫杀菌等功效。

通过观察叶片、茎干、花序、果实以及闻气味等要点,我们可以准确识别艾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艾草,以充分利用它的药用价值。

艾草百科知识

艾草百科知识

艾草百科知识艾草(Artemisia argyi),又称艾蒿、蕲艾、香艾等,是菊科蒿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艾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医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为您介绍艾草的起源、分布、用途以及文化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一、起源与分布艾草起源于中国,已有约2500年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艾草化石出现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

艾草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尤其以湖北、四川、湖南、河南等地的产量较高。

此外,艾草还分布在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

二、药用价值艾草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茎、叶和花上。

艾草的茎、叶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过敏、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艾草的药用价值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被认为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三、用途1. 食用:艾草的茎、叶可食用,具有独特的清香味道。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用艾草煮鸡蛋、做艾叶粑粑等食品,以驱邪避瘟、强身健体。

2. 药用:艾草的茎、叶可入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艾叶可用来煮水洗澡,具有祛寒、祛湿、止痒等功效;艾绒可用来制作艾条、艾炷等,用于艾灸、薰灸等疗法,具有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

3. 观赏:艾草植株低矮,绿期长,具有观赏价值。

可用来点缀花境、花坛等,也可用于草坪边缘的种植。

四、文化意义艾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用艾草来驱邪避瘟、祈求健康。

许多地方还有挂艾叶菖蒲、佩香囊等习俗。

此外,艾草还被认为是辟邪之物,可以驱除疾病和厄运。

在道教中,艾草被认为是神草,具有驱邪避瘟的作用。

五、种植技术艾草的种植技术相对简单,适应性强,可以在多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

艾草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对水分要求不严格,但以湿润为主。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地:艾草适应性较强,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为佳。

避免在低洼、易积水的地方种植。

植物百科——艾草

植物百科——艾草

艾草艾草(学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别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

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

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

花果期9-10月。

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

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中文学名:艾草拉丁学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别称: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二名法:Artemisia argyi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菊目科:菊科属:蒿属种:艾草命名者及年代:H. L év. & Vaniot, 1910英文名称:Chinese mugwort一、形态特征数,高80-150(-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草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枝长3-5厘米;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

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每侧具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齿,干后背面主、侧脉多为深褐色或锈色,叶柄长0.5-0.8厘米;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

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

茎单生或少中部叶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近菱形,长5-8厘米,宽4-7厘米,一(至二)回羽状深裂至半裂,每侧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侧有1-2枚缺齿,叶基部宽楔形渐狭成短柄,叶脉明显,在背面凸起,干时锈色,叶柄长0.2-0.5厘米,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浅裂或3深裂或3浅裂,或不分裂,而为椭圆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有关艾草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艾草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艾草的知识点总结一、艾草的分类学艾草属于菊科艾属植物,共有160多个品种。

中国广泛分布,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黑龙江流域为主要分布地区。

整个植株具有特异的香味,因此又被称为“蒿香”。

二、艾草的药用价值1. 中药典籍中的记载艾草在中药典籍中有着丰富的记载,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艾蒿的记载,称其具有“暖肾温经”的功效。

而在《本草纲目》、《本草拾遗》等经典著作中也有详细的记载,说明了艾蒿的药用价值。

2. 药用功能艾草主要用于散寒祛湿,温经驱寒,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具体来说,艾草可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不育、胃肠功能紊乱、寄生虫病等疾病。

同时,艾蒿还可以用于驱虫杀菌,对于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感染有一定的疗效。

三、艾草的营养价值1. 化学成分艾草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并含有一些特殊成分,如艾蒿素、挥发油等,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

2. 营养功效艾草具有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促进食欲、调节肠道功能等功效。

因此,艾草不仅是一种中药材,也是一种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植物。

四、艾草的药用方法1. 中药炮制艾草通常制成艾灸,以熏蒸的方式将艾草的药效传递给人体,有利于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2. 药用配方艾草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搭配使用,如与当归、川芎、益母草等配伍使用,可以增强药效,对于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3. 食用方法艾草也可以加工成食品,如艾蒿饼、艾蒿包子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五、艾草的品种和药用价值1. 艾叶艾草中的艾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泄泻、痢疾等疾病。

2. 艾枝艾草中的艾枝具有祛风、散寒、调经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疾病等疾病。

3. 艾穗艾草中的艾穗具有祛风、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疾病。

4. 艾根艾草中的艾根可用于驱虫、杀菌,对于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感染有一定的疗效。

六、艾草的药用禁忌1. 避免过量使用艾草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是长期或过量使用艾草会对肝肾造成损害,并可能引起中毒反应,因此在使用艾草时需要慎重。

艾草的民间说法

艾草的民间说法

艾草的民间说法
1. 艾草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具有驱寒的作用,可用来制作艾灸。

2. 艾草具有驱除害虫的能力,将其散布在家中可以防止蚂蚁和蜘蛛等昆虫的侵扰。

3. 艾草可以清理空气,将其放在室内可以净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

4. 艾草具有驱邪的作用,常用于除夜时焚烧,能够驱走厄运和不幸。

5. 艾草具有祛湿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湿疹和湿气引起的其他皮肤问题。

6. 艾草具有驱风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感冒、风热咳嗽等症状。

7. 艾草可以提高免疫力,经常食用艾草茶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8. 艾草可以防止腐败,将其放在食物中可以延长保质期。

9. 艾草具有驱鬼的效果,可以用来驱散恶灵和邪气。

10. 艾草可以驱除厄运,将其放在家中可以带来好运和财富。

艾草科普知识

艾草科普知识

艾草科普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艾草这个有趣的植物。

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前夕,我跟着奶奶去田野里采艾草。

那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奶奶身后,兴奋又好奇。

一到田野边,我就看到了一丛丛艾草。

它们高高瘦瘦的,叶子有点像羽毛,边缘带着些锯齿状。

艾草的颜色是那种暗暗的绿色,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但凑近一闻,哇,有一股独特的清香,那味道很浓郁,却不让人讨厌。

奶奶弯下腰,开始教我怎么识别艾草。

她指着艾草的叶子说:“宝贝,你看这艾草的叶子啊,背面是有点灰白色的,而且它的茎是四棱形的哦,可别采错了。

” 我按照奶奶说的,仔细地观察着。

我发现艾草的茎上还有一些细细的绒毛,摸起来有点软软的。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抓住一棵艾草,用力一拔。

哎呀,没想到艾草的根扎得还挺深的,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拔出来。

手里拿着艾草,我好奇地问奶奶:“奶奶,为什么端午节要采艾草呀?” 奶奶笑着说:“这艾草啊,可是个宝贝。

在端午节的时候,把艾草挂在门上,可以驱赶蚊虫,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的。

”我们一边采着艾草,一边听奶奶讲着艾草的故事。

奶奶说,以前在农村,要是谁不小心受了伤,就会用艾草煮水来清洗伤口,能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呢。

我听得入神,脑海里浮现出古人用艾草治病的画面。

采了一会儿,我有点累了,就坐在田埂上休息。

看着奶奶忙碌的身影,我又忍不住站起来,继续采艾草。

我想多采一些,让家里到处都充满艾草的香味。

不一会儿,我们就采了一大把艾草。

奶奶把艾草用绳子捆好,我提着艾草,开开心心地往家走。

一路上,艾草的清香萦绕在鼻尖,那是一种让人感到安心和温暖的味道。

回到家后,奶奶把艾草挂在门口。

微风吹过,艾草轻轻晃动,仿佛在守护着我们的家。

从那以后,每次看到艾草,我都会想起那个和奶奶一起在田野里采艾草的快乐时光。

艾草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充满回忆和温暖的象征哦。

它就像田野间的绿色宝藏,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美好。

生活中的艾草 知识

生活中的艾草 知识

生活中的艾草知识
艾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被广泛用于医药和民俗领域。

以下是一些关于艾草的常见知识:
1.种类和特征:艾草属于菊科植物,包括多个种类。

常见的
有普通艾、秦艾和野艾等。

艾草一般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茎直立,叶子长而狭窄,呈灰绿色。

2.药用价值:艾草在中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
中医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中。

艾叶可以入药,常用于制作
艾灸、艾熏等疗法,用于温通经络、祛寒驱湿和调理气血
等效果。

3.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利用艾草进行特殊燃烧的疗法。


灸可以通过刺激皮肤表面的穴位来调理体内的经络和气血,达到疏通经络、温通经脉、增强免疫力和促进身体健康的
效果。

4.民俗用途:艾草在一些地区的民俗中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和
用途。

例如,在中国的端午节,人们会采集艾草并用其制
作艾草香囊,据信可以驱邪、保平安。

在一些传统节日或
仪式中,还有用艾草驱逐蚊虫等民间传统。

5.其他用途:除了药用和民俗用途,艾草还有其他一些用途。

例如,它被用作香料,常在烹饪中用于增加食品的香气和
口味。

此外,艾草还可以用于染料和纺织业等领域。

艾草被广泛用于医药和民俗领域,以上是一些关于艾草的常见
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分管理

厢面整成龟背形,使排水沟通畅。干旱季节,苗高 80cm 以下叶面喷灌, 苗高80cm以上时全园漫灌。
艾草的作用:

1 、治胎动不安,有下腹痛和阴道流血 ( 先兆流产 ) ,常配阿胶止血,四 物汤( 去川芎) 调和血脉,再加桑寄生、黄芩、续断等加强安胎作用,方入胶 艾四物汤加减。 2 、治虚寒出血,尤其妇科崩漏、月经过多。艾叶炭作为辅助药,与血 余炭、陈棕炭、侧柏叶等同用,再随证配补益药和收涩药。 3 、治寒证腹痛,例如妇女经痛而见证属寒者,可用艾叶、香附辅助四 物汤温经止痛(寒甚可加干姜、肉桂)。 4 、治湿疹癣癞等皮肤病,内痈艾叶祛寒湿,常配蝉蜕、蒺藜、防风、 黄芪等水煎服 ; 外用则以艾叶 30g 、雄黄 0.6g ,硫磺 0.6g ,制成艾卷炙患部, 或煎水熏洗,效果较好。 5、艾绒可作为温炙的材料用。

栽植密度

2-3月,苗高5~10cm,选地面潮湿(最好是雨后或阴天 )时,从母株茎基 分离的幼苗,按株行距 30cm × 40cm 栽苗,每穴 2~3 株,覆土压实。栽后 2~3d内如果没有下雨,要滴水保墒。栽植150株/m2,平均每株产干艾叶 4g, 单产干艾叶5250kg/hm2左右。
田间管理

3、艾草香可祛湿、预防防感冒

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七年之病很顽固的, 然而三年以上的陈艾却有可能治愈它。由此可见,人们对艾草在防治疾病 中的作用是给予了充分肯定的。中医认为艾草味苦,性温,具有袪湿散寒、 温经止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艾草对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流感病毒等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11、艾叶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三合。 12 、艾叶治妇人白带淋沥:艾叶 ( 杵如绵,扬去尘末并梗,酒煮一周时 )300 克, 白术、苍术各 150 克 ( 俱米泔水浸,晒干炒 ) ,当归身 ( 酒炒 )100 克,砂仁 50 克。共 为末,每早服15 克,白汤调下。 13 、艾叶治产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陈蕲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 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
艾草香的功效和作用

1、艾草香可驱蚊

“一些中草药和植物,是天然的驱蚊材料。”其中最典型的就属艾草 了,它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能够有效驱蚊。每天晚上将艾草香或艾条点 燃,散发出来的烟雾可以迅速将蚊子熏跑 ; 或者将艾草、菖蒲加水浸泡,用 来拖地,也可将其煮成温水,涂抹到身上,可以起到驱蚊水的作用 ; 在房间 里挂一根阴干的艾条,同样也能起到驱除蚊子、飞蛾、虫子。

土壤耕整

4 月上旬,中耕除草 1 次,深度 15cm 。 6 月中上旬蕲艾采收后翻晒园地, 清除残枝败叶,疏除过密的茎基和宿根,深度15cm。

肥料施用

栽植成活后,苗高 30cm 时施用尿素 90kg/hm2 作提苗肥,阴雨天撒施, 晴天叶面喷施。11月上旬,施入农家肥、厩肥、饼肥等作为基肥。







8 、艾叶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 ( 炒为末 )25 克,干姜 5 克。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 9 、艾叶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 50 克,蒲黄、蒲公英各 25 克。 每日一剂,煎服二次。

▲ ▲ ▲
10、艾叶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及叶柄,筛去灰屑。
艾炭: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用醋喷洒,拌匀后过 铁丝筛,未透者重炒,取出,晾凉,防止复燃,三日后贮存。
艾叶治百病

1 、艾叶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 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 2 、艾叶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 10 克,辣蓼 10 克,车前 80 克。水煎服,每 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3 、艾叶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 ( 炒 ) 、陈橘皮 ( 汤浸去白,焙 ) 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 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 4 、艾叶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 中者,当吐出虫物。 5 、艾叶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 10 克。 6 、艾叶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 200 克 ( 炒焦存性 ) ,川白姜 50 克 ( 炮 ) 。 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 7 、艾叶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
艾草的种植技巧:

选地整地

蕲艾极易繁衍生长,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田边、 地头、山坡、荒地均可选择为种植地。蕲艾的适应性很强,为了节约土地 资源,应选择丘陵等进行合理布局 ; 基地应有灌溉水条件,附近无居民生活 水和工业水污染 ; 基地土壤、大气质量应符合国家级二标准,生产用水应符 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土壤应无有毒有害药物残留和人畜粪便、生活垃圾 污染,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测。以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丰富 的中性土壤为好。根据艾草种植地土层结构特点,适度掌握犁耙次数,结 合整地施足经充分腐熟达到无公害化的土杂肥 22.5~30.0t/hm2 ,均匀混合 翻入土层,然后修沟做厢待种。

繁殖方法

蕲艾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根状茎繁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出芽 率低,仅为 5% ,且苗期长 (2 年 ) ,一般不采用 ; 根状茎繁殖,成活率高,但 苗期较长 (2个月 ); 分株繁殖最好,不仅成活率高且无幼苗生长期,繁殖速度 快,为普遍采用。选育良种要求叶片肥厚而大,茎杆粗壮直立,叶色浓绿, 气味浓郁,密被绒毛,幼苗根系发达。





艾草的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春、夏二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晒干 或阴干。
性味归经 【性味】 苦辛,温。 ①《别录》:"味苦,微温,无毒。" ②《唐本草》:"生寒,熟热。" ③《纲目》:"苦而辛,生温,熟热。"
▲ ▲ ▲ ▲ ▲

【归经】 入脾、肝、肾经。

▲ ▲ ▲ ▲ ▲

2、艾草香囊

做法:因为白兰花、黄樟、柑皮、七里香、芸香、小茴香、薄荷、白 菖蒲、八角茴香、香茅、山羌等中药材均有驱蚊效果,驱蚊时间最高达到 9 小时。所以可以把苍术、白芷、丁香、佩兰、艾叶、冰片、藿香、樟脑、 陈皮、薄荷放在一起,做成香袋,挂于室内, 10-15 天定期更换一次,可以 达到养生保健目的,也能有效驱蚊。这些药在药店都能买到,价钱也不贵。
中 国 艾 草 产 业 网

艾草,也有人管他叫做艾蒿,他与我们中国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艾草是一种含有奇异香味的草类,对于驱除蚊虫有非常好的效果。过去有 民谣曰,“五月五日下午,天师骑艾虎。蒲剑斩蜈蚣,百虫归地府。那么 艾草的种植技巧有什么呢?
艾草香的基本介绍

艾草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草药,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与艾草有着不 解之缘。由于艾草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几乎遍布全国,所以在古代, 人们就使用艾草来治疗瘟疫疾病,救治了无数的生命。每年的端午节,人 们总是将艾草置于家中以“避邪”。燃烧干枯的艾草可以杀菌消毒,净化 空气。生完小孩的妈妈们用艾水洗澡或熏蒸。医书上记载艾叶有理气血, 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 抗病毒作用 ; 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 ; 止血及抗凝血作用 ; 镇静及抗过敏作用 ; 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艾 草包”等食物,不仅好吃还能增强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可见艾草价值有多 高了吧。今天中国艾草交易网的小编我就给大家介绍下——艾草香。
①《纲目》:"入足太阴、蹶阴、少阴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肾、肺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 ; 工捣敷 ; 或煎水熏洗 ; 或炒热温 熨。
▲ ▲ ▲ ▲ ▲ ▲ ▲
禁/宜人群
阴虚血热者慎用。 ①《纲目》:"苦酒、香附为之使。" ②《本草备要》:"血热为病者禁用。" ③《本经逢原》:"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 炮制方法 艾叶:拣去杂质,去梗,筛去灰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