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一):为有源头活水来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导写及范文

2024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两句诗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人生方面有诸多的启示,请全面理解材料,结合自身经历和体会,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朱熹的两句诗。

诗人朱熹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读书感受。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比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可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吸取他人意见,时时补充新知识。

写作时,可以根据诗的本意写人只有不断读书,汲取新的知识,人的心智才能更加开阔,观念才不至于僵化,思想才能与时俱进。

也可以写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还可以扩大延伸,写国家发展、文化传承、企业进步等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参考立意:1.阅读,是人生的源头活水。

2.实践是知识的源头活水。

3.源远才能流长。

【佳作赏析】:源头活水,开启美好人生观书有感,朱熹的这两句诗语带给我很多思考。

在我的学习、生活和人生方面,源头活水的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学习上,我们必须关注知识的来源和质量。

只有从真正的源头获取到新鲜、活跃的知识,我们才能够建立起扎实的学习基础。

让你的作文唯有源头活水来

让你的作文唯有源头活水来

写作文,成了很多中学生棘手的问题。

这是因为没有找到写作的支点,其实,有很多东西都能成为我们写作的源泉的。

一、需要文化的积淀现在的学生很难耐着性子阅读名著,即使翻阅,也是草草完成,没有思考,没有心灵的碰撞。

写作需要表达的冲动和欲望,可是现代社会,表达情感的方式很丰富,信息传递的快捷及时,多样化特征,让写作成了最笨拙、最迟缓的情感表达方式。

写作还需要生活的积累,可是学生的生活阅历很浅显。

因此,多积累可以让你的作文有所写,因此积累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阅读积累。

这里说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

语文的课外阅读并非仅仅指阅读名著。

大千世界内容丰富,我们靠直接观察所获得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角,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

间接观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

我们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杂书,天文地理、人文历史、文学艺术广阅博览,广泛的积累写作中需要的素材。

还要学会阅读。

读书的方式要多样,可以精读、略读、浏览,并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书方式,提高阅读效果,积累广泛而又精要的材料。

2、摘抄积累。

学生广泛阅读的同时,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一本比较厚的摘抄本,在精读的基础上将作品中的意蕴丰富的词语、谚语、格言、警句、短诗,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抒情、精辟的议论及精美的开头、过渡、结尾等摘录下来。

通常我们都会要求学生将摘抄的内容,经常翻一翻,读一读,有的还要熟读成诵,然后在写作时能够摘引模仿。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些字词句精妙在哪里。

二、生活,捕捉素材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所以学生首先就得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以增强审美情趣,提高写作能力2、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所以学生就要关注人生,感受人生,憧憬、体验和思考美好的人生,然后抒写绚丽的人生。

“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的共同的目标。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应该坚定生活的信念,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抒写绚丽的人生。

曹操的《龟虽寿》,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作前指导的策略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作前指导的策略

四 、重视 学生知识和生活积累 ,加 强指导
1 、指 导 学 生 阅读
上, 儿童的生活语言是鲜活的、有趣 的,但往往又是不那么规范 。 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 象思维过渡 ,他们往往不 能像成人那样 可以 “ 先理论 后实践” ,也往往不能像成人那样 具有较强的概括和 归纳能力 。而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却往往要求 学生每篇作文都得表现一个 明确而又深刻的中心 。看学生的作 文我们会发现一个共 同的现象 :几乎所有的作 文在 事情 已经全
二、准确把握 《 课程标准 》要求
课程标 准 》明确提 出 : “ 为学 生的 自主 写作 提供有 利 条件和广 阔空 间” 。第一学段提出 : “ 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 写 像 中的事物 ,写出 自己对 周围事物 的认识和感 想”。第二 学段 提出 “ 能不拘形式地 写下见闻、感受和 想像 ,注意表现 自己觉 得新奇有趣 的或印象最深 、最受感动 的内容” 。 “ 不拘形式” 指的是对 习作文体 的淡化 。只要学 生能够顺畅地表达 自己的思 想感情 ,至于采取什么样 的文体形式 ,记叙 文也好 ,说明文也 好 ,或者书信等 ,都不作机械刻板地规 定。 “ 写下见 闻、感受 和想象”则充分强调了学生的写作是 自我体验 ,写的是有话可 说的内容 ,提倡 “ 我手写我心 ”。不拘束缚 ,想写什么 ,就写 什么 ;想怎么写 ,就 怎样写 ,有表达 的 自由。在第三学段提出 “ 珍视个人 的独特感受” ,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 野和感性 经验 中取题立意 ,引发真情实感 。 因此 ,作前指导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 学生易于动 笔,乐于 表达 , 弓导学生关注现实 , 应 f 热爱 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
部叙述完毕以后 ,都在 文末 加上了一段话 ,如 “ 通过这件事 , 我懂得 了一个道理…・ l “  ̄l 这件 事教 育了我……”如此等等 。  ̄ l 原来 ,我们有 些教师对学 生作文有着一个普遍 的、程式化的要 求 ,叫做 “ 篇末点题” “ 深化主题” 。 所以 ,小 学生初学作文 ,要求不能太高 。作前指导要重视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摘要:“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因此,写作必须要回归真实、自然、情感、生活。

关键词:作文教学;源头;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这是针对于长期以来存在的文体不分的“四无”作文(无文体、无逻辑、无真情、无观点)而言的,可想而知,今后在新课程环境下对作文的要求会愈加严格,作文教学也将关注、重视这一问题。

从作文要求来看,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写好记叙、议论乃至说明文是高中生必备的能力。

因此,掌握这三种文体的基本写法,提高作文表达能力就成了当务之急。

但是就目前高一学生而言,主要是训练如何写好记叙文,关于这个话题。

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厌其烦的话题,在笔者的作文训练中,也出现了这几种问题,笔者主要抓住以下几点来进行写作教学。

一、用动作描写、刻画细节来表现特征“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和情节,设置几个小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或者事物特征,能达到动人肺腑的功效。

好文章之所以打动人心,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

白居易的“转轴拨弦三两声”和“低眉信手续续弹”,一个“转轴拨弦”和“信手”就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生动再现在读者面前。

有学生在写作中说到“右手边,永远是你的位置”,通过这一细节将朋友分离后的感受表达得真实动人。

其实,我们的学生在不经意间也会用到这样的动作描写,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引导,学生的习作将会锦上添花。

二、不回避缺点,让读者感觉真实不妨写几颗“麻子”,或者写点隐秘的事情,点缀其间,显出真实。

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他们总觉得应该树立主要人物的高大形象,所以基本上都是抓住人物闪光的一面,即便没有闪光面,也要编出来。

其实每个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写高大面时,也不妨加进去一些隐秘的东西,这样会使文章更加真实,人物形象也会更加丰满,因为这样写出了人性中最真实、最微妙的情感。

提笔文思如泉涌 为有源头活水来

提笔文思如泉涌 为有源头活水来

摘要:高考作文素材化积累的好处:集中高效、针对性强、效果显著。

素材化阅读具体操作环节:思想建设、方向归纳、学生展示、巩固消化。

关键词:高考作文;学生;素材;阅读;积累;高效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50分总分,作文共60分,占比近三分之一,权重不小。

作文和阅读息息相关,作文写好了,现代文阅读也不会差。

现代文阅读在高考中约34分,占比约四分之一,因此可以这么说:得作文者得语文,作文在高考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而事实是,很多学生每次写作文,或语言干瘪,味同嚼蜡;或下笔艰涩,行文不畅。

在多门学科的重压下,大部分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写作文时常常绞尽脑汁也难写出让自己让老师满意的作文,写作文成了很多学生头疼的一件事。

要改变这种状况,阅读当然是很好的方法,但是一味要求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是不现实的。

那么,怎样多快好省地帮助学生摆脱写作困境呢?经过我的实践发现,素材化阅读,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所谓素材化阅读,就是把积累素材和课外阅读合二为一,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三点:集中高效:普通的课外阅读要么老师指定读物,要么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己选择,无论哪种方式,学生最终接触的书在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阅读面不够广,需要长期积累。

而学生大部分是在高二才发现自己作文亟待提高,最佳阅读积累时间已过,这时候,以积累素材为推手,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素材,既有阅读广度,也有阅读深度,使得阅读更高效。

针对性强:普通的课外阅读,学生往往漫无目的,作文能够用得上的内容,学生要花力气整理,整理出来的东西分散而零碎,整理的方向也是五花八门。

素材化阅读则不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明确了积累的方向和方法,这些方向正是高考作文立意的方向,更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方向,有了这样针对性很强的方向,学生有据可依,积累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效果显著:老师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积累素材后,又让学生专门花时间进行阅读甚至背诵,那些平时不爱阅读,阅读量很小的学生通过这样的积累和阅读,掌握了一定量的素材。

话题作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导写

话题作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导写

话题作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导写作者:林隽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09年第11期文题设计请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诗句类话题作文,命题者援引的诗句往往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在写这种类型作文的时候,把握诗句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全诗如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前两句写景,“方塘”“半亩”虽不算大,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这“半亩方塘”映照出来,闪耀浮动,情态毕现。

后两句寓理,“渠”不是水渠,而是代词。

相当于“它”,这里代“方塘”。

诗人自问自答:这方塘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呢?原来是因为有了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汩汩而出的“活水”。

诗人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诗人作为一位大学问家读书时的切身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句诗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在原诗中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由之可以引申为一个人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启发,一个人的学问或在艺术、事业等方面上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其深刻的渊源,既可以是内因(个人的先天禀赋、人格修养、品德情操等),也可以是外因(家人的关心、朋友的帮助、逆境的磨炼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对这“渠”字作更广泛的拓展,如一个团队、集体、企业乃至一个时代、民族、国家等,那么几乎一切能够促进其发展、进步的因素都可以理解为令其“清如许”的“源头活水”,包括积淀、改革、创新、廉洁、合作等等。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廖丽红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8年第6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检验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然而,纵观多年来的作文教学状况,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几年下来,一让学生写作,仍是望题兴叹,难以下笔。

何也?肚里无货。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现代信息论认为: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输入,妄谈输出。

由此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阅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惟有广博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以读促写,才有精彩的写作。

因此,我尝试了“以读促写”的作文教学实践。

一、用好教材(课内书籍),为写作打下基础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选入我们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进行阅读与写作积累的极好例子。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在课文教学时渗透作文指导,根据课文特点,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模仿和创造性运用,因需而写,形式灵活,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充分发挥课文范例的作用,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仿写书中的典型处为了充分发挥课文范例的作用,让学生获得写作方法,我常常借助学生阅读课文的适当时机,充分挖掘文本资源,一发现典型处,就让学生随文仿写,文中精彩的动词、形容词,妙用修辞、神采飞扬的句子,典型的句式都可以仿写,仿写后我鼓励学生把这些句子记下来,并把这些写法运用到写作中。

当然,这种仿写除了典型的词语、句式外,也可以是段式、篇章写法上,如我让学生模仿过典型的总分、分总、总分总的段式及篇章结构,典型的过渡段。

学了写人的文章,我让学生模仿通过典型事例,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学了写景的文章,我让学生模仿抓在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景物的方法,学了写事的文章,我让学生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叙写事情的方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走进生活,快乐写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走进生活,快乐写作

课堂新探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他的写作教学论著中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

”这番论述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作文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也是学生的一种创造。

因此,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真实的感受,是一个人个性与人格的体现。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发现好多孩子平时与小伙伴唧唧喳喳,在家人面前也能滔滔不绝,可习作时却常常语言缺乏,内容空洞。

因此,我们要从生活入手,与生活互动,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

一、关注生活。

丰富积累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丰富的积累既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又对提高写作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如果学生心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优美的句段,写作时就能畅所欲言,得心应手。

那么,如何丰富学生的积累呢?1.做生活有心人。

细观察,勤积累“学生的观察力、思维与创造力都是生活磨炼所赋予的。

”生活每天都给人以启迪,如何捕捉并留住生活中所发生的有价值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萄筹萧群拦黔口陈玉洁累生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例如,把今天发生的最特别的事记下来,把最真实的心情写下来,这就是日记。

鼓励学生节假日多走出去了解社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或浏览美丽的自然风光。

更强调学生时时留心身边的生活小事,截取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并作观察与记录积累。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就会积累下许多生活小片段。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了学生五花八门的写作题材,学生下笔有话,吐心中真言,写心中实情,习作状况就会大为改观。

如班上一位男生在和妈妈一起卖了一上午的菜后,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妈妈擦了把手,把赚到的一角钱、两角钱一张张地抹平,小心地放到口袋里。

看到妈妈这样,我的心里酸酸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指导(一):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启示〗材料口袋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写诗又快又好。

有一次,他坐船去汴梁,同船的人聚在一起对对子,写诗,大家都羡慕梅尧臣出口成章,落笔生花。

不久,人们发现梅尧臣有个奇怪的现象:他坐在船上观看沿途的景物时,或上岸游玩时,甚至吃饭、睡觉时,身上总带个小口袋,不时地在纸条上写着什么,然后赶紧塞在口袋里。

同船的人都迷惑不解。

一天梅尧臣有事离船,有人偷偷打开那个布袋,看见布袋里有无数个小纸条,上面全写着诗句,有半联的,有一联的,有只写几个字的。

秘密原来在这里,这个布口袋,就是梅尧臣写诗的材料仓库。

蒲松龄的茶棚蒲松龄在传世名作《聊斋志异》的写作过程中,为了搜集创作素材,在他别号得名的柳泉边,搭了一个茶棚。

来往的行人只要讲个故事,就可以免费喝一盏茶。

由于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他创作了近500篇短篇小说,在谈狐说鬼中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被郭沫若誉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广泛搜集素材,才能文思泉涌,这就是蒲松龄留给我们的写作成功的启示。

〖密码解读〗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把写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

再聪明的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

写文章也是如此,要想做到内容充实,有意蕴,就离不开一定的材料作支撑。

如果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或手中的材料陈旧贫乏,考场作文则不能给人以眼睛一亮的印象,结果可想而知。

俗话常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你积累的诗句多了,自然也就能写诗了。

古人言:泰山不辞寸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

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中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首先必须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断地从生活中摄取有用的养料,日积月累,素材仓库自然丰富。

大自然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包罗万象。

人事物事,天文地理,花草虫鱼,书籍刻绘……可谓纷繁,这样的“厚积”,对于写作是至关重要的。

实践表明,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越是丰富、深厚,便愈容易诱发灵感活动,就如同夏日厚积的云层,极易有正负电荷相撞击而产生雷电一样。

平时,我们阅读名家名篇时常常看到:作者们临晨风夕月,而文思萌动;观花草岩泉,而触绪成章。

凡是有成就的作家,总是不辞寸壤、不弃涓滴地,像一个“守财奴”那样地“攫取”着各种知识,把它们储存于自己的“仓库”中去,以备随时之用。

古人论文,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这里的“薄”是“厚之至变至化”,如同“金之至精,炼之至熟,刃之至神”一句话,这种“薄”,乃是深厚经验,经过至精至纯的提炼,而形成的尖锐和深透。

所以同学们只有广采博取,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知识的营养,灵感才会频繁而活跃。

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文思泉涌。

作文材料基本有三类:一是语言材料,二是生活材料,三是知识材料。

那么,中学生如何积累以上三类材料呢?1、从观察中积累。

要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参加远足、郊游。

多看电视、电影,及时捕捉其中的动情点,闪光点。

观察事物的动态和静态;观察大自然的各种色彩;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观察事情发生的环境、场面。

总之,处处留心皆学问。

2、从阅读中积累。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为何下笔如有“神”?关键在于一个“破”字,也就是把书读透了,把别人的东西消化成了自己的东西。

书籍报刊是作文材料的另一个丰富源泉。

像故事会,科技科幻类、历史类、童话类、天文地理类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

读时注意仔细品味、吸取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从各类书籍中吸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还要注意勤做笔记,养成坚持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3、从写作中积累。

鲁迅说:“文章应当怎样做,我说不出”,“是由于多写和练习”,这里的“多写和练习”是第一要素。

光读书不动笔,容易形成“眼高手低”。

所以,长期坚持练笔,对写好文章至关重要。

观察生活时,每有所得,应及时做好观察笔记;阅读书籍,力求在读中有所感悟,努力写好读书笔记。

也可以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天长日久,文笔自然会鲜活灵动,佳作纷呈。

如果我们有深厚的知识积累、素材积累,有丰富的人生体验、社会经验,你的笔下一定会源源不断地淘出许多金子来。

〖教你一招〗积累写作素材的四种方法:达尔文式直接向自然索取素材,从调查研究、试验和各种实践中亲手获得第一手资料。

达尔文为写《物种起源》,进行环球考察,历时23年。

鲁迅式主要是从文献中搜集材料,鲁迅研究中国小说史,翻阅经、史文集上千卷,使他的著作内容翔实,旁征精确,论述有力,令人叹服。

蒲松龄式主要是向人民群众搜集写作素材。

蒲松龄在路口摆茶摊,免费招待过往行人,听他们讲奇闻异说,“人事鬼事”,边听边记,经过20多年的积累、加工,写成了《聊斋志异》。

李贺式主要是随吟随记。

李贺为写出优美动人的诗篇,经常背着破旧的锦囊,骑着毛驴外出游历,一路上所见的自然风光、人情风俗常使他吟出一句句诗来,他随手将诗句记下来,丢进锦囊,返回后,把零散的诗句加工整理成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歌。

〖中考链接〗1、考题展示2004年福州市中考作文透析逢喜事时,好心情给人幸福甜密,遇挑战时,好心情让人自信乐观。

给自己一份好心情,生活中处处盛开艳丽的花朵;给别人一份好心情,人世间时时洒满明媚的阳光……请以“好心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60分)提示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字数不少于600字。

2、文中若需出现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2、考题解析“好心情”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是苦尽甘来的一丝快慰,是失意时的一声鼓励……用心聆听身边的人和事,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心灵去感受那精彩动人的美妙瞬间,你的心情就会暖洋洋,亮光光……要想写好这个题目,要努力挖掘生活素材中那些含金量高,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性,容易让读者产生心理愉悦的内容来构思行文。

同时,还要注意写出真情实感,不可矫揉造作。

好心情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生命世界里的灵光。

可以写成抒情散文,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展示生活中的真善美。

不要忘了为自己的文章拟一个有文采的题目,一个好的文题,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文体不限,可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努力张扬个性,展示才情。

3、失误例文拥有好心情福州考生拥有好心情;世界万物都能放射美好;拥有好心情,贫瘠的心田能够变得沃若,拥有好心情,能被人活得潇潇洒洒。

拥有了好心情,就拥有了蓝天下自由翱翔的飞鸟的感受,就拥有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的体验,就拥有了瑶池里仙神的快活自在,就拥有了尘世间的高尚情操。

我想拥有好心情,因为好心情是雪中炭火的温馨,是劫后重生的庆幸,是沙漠绿舟的欢呼,是久旱干霖的喜悦,有了好心情,你脚下就是阳光大道,你的双手就创造智慧和奇迹的利剑,你头顶的就是阔大蓝天,愿君能够拥有一份好心情。

悲伤——亲人远世,你会有,鸳鸯异水,你会有,伯乐失明,你会有。

也许一个朋友的离异,也许一次考试的失利,也许一个无意的踉跄,就连你踩死了一只蚂蚁,都会让你悲伤,都能让你陷入悲伤,痛楚的泥河,悲伤只是在自己心叶上刻划的小口,就算血流尽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痛,不高兴,不愉快只是一种感觉,它和快乐只不过一墙之隔,何不摧倒那堵墙,让快乐的血液在这也流淌,何不让快乐的种子在这也萌芽?何不抛开一切世间烦心杂念,而拥有一个好心情使自己伟大脱俗些,那所谓的不开心只不过是自己快乐的基因让自己有变异的结果。

所有的只能源于内心世界所达境界,心放宽了,一切也都好了。

拥有好心情,拥有快乐每一天,让好心情永远伴随你,愿你永远拥有好心情。

4、升格指导:积累对于任何一位考生都是必不可少的,积累材料,甚至是积累语言,积累写作技巧等等。

升格后的文章无论在标题的拟定,还是内容的剪裁都体现着积累的灵光,值得借鉴。

5、升格佳作好心情之旅福州考生好心情是久旱干霖的欢呼,好心情是劫后余生的庆幸,好心情是相濡以沫的温馨。

让我们搭上好心情的列车,开始一段好心情之旅吧!好心情是巴黎塞纳纳河畔的欢快舞拍。

飞扬的笑脸,欢乐的歌声,人们的掌声,舞动的脚步,好心情就这么简单。

好心情是爱尔兰田园中的美丽景色。

白云般的牛羊,如苗的绿地,潺潺的流水,成荫的树木,好心情就如此丰富。

好心情是英国迪斯尼的童具。

可爱的米老鼠,美丽的白雪公主,笨笨的威尼熊,活泼的兔八哥,好心情就这样无邪。

好心情是埃及金字塔的神秘风采,无边的大漠,金色的天空,雄伟的人面狮身像,成行的驼队。

好心情就这样随意。

好心情不仅仅是万千景色,而且还出现在人的生活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给你好心情;“开轩面场圃,把酒活桑麻”的欢悦给你好心情;“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回路”的意外给你好心情。

好心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好心情,是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好心情是朋友好言相劝的关怀;好心情是对手真诚的一个握手,好心情是陌生人的相互谦让……给自己一份好心情,让世界对着你笑,让生活对着你歌唱,给别人一份好心情,让和平之鸽放飞,让友谊歌之响起,让世界从此友爱和睦。

不再拥有硝烟战火,让大家同唱一首和平之歌。

好心情之旅不会结束,请让自己的人生成为永恒的好心情之旅吧,给自己也给别人一份好心情!6、评点习作用诗一样美丽的语言,诠释了“好心情”的深刻内涵。

“好心情”是一种心灵的幸福感受,是生命世界里的灵光乍现。

语言精美,排比段的运用,使得行文极富节奏感和美感。

〖佳作平台〗佳作1雨过天晴福州考生一夜细雨,天空阴得几欲滴水。

在空蒙的氤氲尽处,一缕荒烟,几点残红。

那绺早樱,缓缓飘入泥沼,发出零丁的叹息,偶一寒鸦点水而过,却被风中发出的声响惊得高飞。

我站在车站前,心烦抖去落在发捎的雨丝,接连几天的细雨和几场考试的失利让我不由得心烦气躁,仿佛是为了我的坏心情应景一般,雨似乎刚才更大了。

风把我身后的咳嗽声吹得七零人落的,仿佛满地碎金。

我下意识地回过头,一个身高只到我肩膀的小男孩和一个白发零星的老人。

大概是接孩子放学的家长吧,我暗想,小孩懂事地从老人手中拿过书包,背在背上,然后搀着老人,动作利落,我不由得一震,小孩没有说一句话,可他关切的心情已经传到了我这个旁观者的心中,一股暖暖的亲情。

“啊,对不起。

”伴随着后背一阵冰凉的触感,一声道歉在我身边响起。

我诧异地回头,一个中年的妇女正在收起她那把边角有些磨损的伞,一边朝我抱歉地笑笑,她提着一个满满的茶篮,带着满足的笑脸,从她身上几乎看不到等车的焦急。

再次与她目光相接,我似乎看到妈妈在油烟浓重的厨房中做菜的身影。

我突然有股流泪的冲动。

我总是如此,每每遇到点挫折就满腹牢骚却忽略了自己一直被温暖的亲情所环绕,餐桌上美味的饭菜,是妈妈常给我的好心情,闲谈时的一个笑话,是爸爸给我的一个好心情。

在亲情的培育中,这样的好心情难道不足以驱散我心中那点不如意吗?我们的生活中,这样能够给我们带来好心情的事俯拾即是,只是你未曾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