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合集下载

精品解析:2022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2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鞍山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着落(zháo)混合(hùn)妨碍凭心而论B. 渲染(xuàn)尊敬(zhūn)贸然与日具增C. 穴位(xuè)夹杂(jiā)坚难食不果腹D. 奖券(quàn)茎叶(jīng)妥帖关怀备至【答案】D【解析】【详解】A.着落(zháo)--zhuó;凭心而论--平心而论;B.尊敬(zhūn)--zūn;与日具增--与日俱增;C.穴位(xuè)--xué;坚难--艰难;故选D。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奋斗的道路往往荆棘丛生;青春的旅途也不会______。

②大数据背景下;帮助学生______人格;树立正确三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③所谓正直;从来______称量别人的天平;______丈量自己的标尺。

A. 一帆风顺建立不是而是B. 一路平安健全既是也是C. 一帆风顺健全不是而是D. 一路平安建立既是也是【答案】C【解析】【详解】(1)"一帆风顺'意思是船挂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一路平安"意思是指旅途中没出任何事故;多用作对出门人的祝福语。

本句表达旅途顺利无阻;故用"一帆风顺"恰当。

(2)"建立"意思是开始成立;"健全"是使完善的意思。

本句是表达使人格不断完善;故用"健全"恰当。

而且从词语搭配习惯来看;一般说"健全"人格;不说"建立"人格。

(3)从本句意思来看;前后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故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是......而是";不能用递进关联词"既是......也是"。

2023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 2023 年中考语文试题一、积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

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间或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shāo〕,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生疏男子搭讪:“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宽广的空间,幽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jié〕。

◆民族向心力的分散,并不取□〔jué〕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大方的奉献。

1.依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3 分〕〔1〕喜上眉□〔shāo〕〔2〕乡土情□〔jié〕〔3〕取□〔jué〕【答案】〔1〕梢〔2〕结〔3〕决【解析】此题考察同音字、形近字字形的辨识。

〔1〕“喜上眉梢”指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

“梢”,形声字,条状物的较细的一头。

字形与“稍”“捎”要区分开。

〔2〕“情结”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惊奇的心理状态中,猛烈而无意识的冲动。

“结”,形声字,指条状物打成的疙瘩。

字形与“桔”“拮”要区分开。

〔3〕“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状况打算〔后面多跟有“于”字〕。

“决”,确定。

字形与“诀”“抉”“玦”等区分开。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分〕〔1〕怯〔A.qiè B.què〕〔2〕翘〔A.qiào B.qiáo〕【答案】〔1〕A 〔2〕B【解析】此题考察多音字、形声字、难读易错字字音的辨识。

〔1〕“怯”,是形声字也是易读错的字,日常很多人读“què”。

该字在“怯生生”一词中是“胆小”的意思,应读“qiè”,所以选A项。

留意与“祛”读音区分开,“祛”读qū。

〔2〕“翘”,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qi ào”和“qiáo”,读“qiào”时,指一头儿向上仰起;读“qiáo”时,指抬起〔头〕或〔木、纸等〕平的东西因由湿变干而不平。

《人有从学者》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人有从学者》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人有从①学者人有从①学者,遇(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②渴③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④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注释]①从:跟随。

②苦:苦恼。

③渴:迫切地。

④或:有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其义自见()(2)苦渴无日()(3)当以三余()(4)夜者日之余()2、翻译下列语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文章反映了关于学习的哪两方面的道理?【参考答案】1461、(1)通“现”,显现,显露。

(2)时间(3)用(4)一天,每天2、读书上百遍,书的意义自然显现。

3、(一是书要反复诵读,意义就自然显现了。

一是读书要巧妙运用时间。

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

(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②董遇诲人不倦……)译文董遇,字季直。

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

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

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

冬天,没有多少农活。

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

中考上海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中考上海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满分150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

(18分)1.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3.,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5.,亭亭净植……(《爱莲说》)6.虎见之,,以为神……(《黔之驴》)(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

(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之情。

(2分)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8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朝代)的林嗣环。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

11.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

(12分)闻公有一册历①,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

精品解析: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3分)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意是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2)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山势起伏、绵延不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史事写自身,发议论,抒感慨。

【答案】①. 逝者如斯夫②. 不舍昼夜③. 两岸连山④. 略无阙处⑤. 日暮乡关何处是⑥. 烟波江上使人愁⑦. 东风不与周郎便⑧. 铜雀春深锁二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本题易错字有:逝、阙、暮、郎、乔。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文化创意也是生产力。

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复杂多元。

而文化创意几乎可以改变一切,可以(),“文化+”也就()了。

当然,文化是需要用创意的方式① (zuò)加法的,与科技创新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律和要求。

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一旦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将会爆发出巨大的威力,② (shèn)至成为颠覆性的创新力量,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要成为发展新动能的双引③ (qíng),科技和文化要真正融合发展,最大的挑战和最关键的瓶颈还是人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全社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加强科学普及、文化普及和艺术普及的工作力度,还需要提高全社会尊重科技创新、热爱文化创意的意识。

这样双管齐下,才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请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姓名、报名号、座位号。

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写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5.希望大家中考加油,旗开得胜!更希望同样中考的你能够取得成功哦!一、古诗文(34分)1. 默写与运用(1)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4)小张去夏日西湖游玩时,看见了美丽的花朵,浅浅的草坪,他可以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示。

【答案】①. 梦回吹角连营②. 小桥流水人家③. 醉翁之意不在酒④. 乱花渐欲迷人眼⑤. 浅草才能没马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的能力。

复习古诗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名篇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

默写时,要注意“营、醉翁、渐、欲、蹄”几个易错的字形。

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精品解析: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精品解析: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10.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通”和“望”连接四个地方,紧扣诗题“千里思”。“望”是“思”的具体表现。
B.颔联意为:家乡来信被深秋大漠阻断;想写封家书,却战事不断、枕戈达旦。
C.“两乡思”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惟余”极言思乡之切。
D.“一夕度关山”与“关山度若飞”都写出了迅速越过关山、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⑧开始,红隼对靠近的人“鸟”视眈眈,发出咕咕的叫声。急得豌豆拦阻,别靠近!就为儿子多讲几句话,父母便觉得很值。何况豌豆还不时对着鸟儿自言自语。
⑨待到两只红隼不停衔来树枝、草茎垫窝,一家人才顿悟,它们想在此安营扎寨了。一天,豌豆突然指着其中一只红隼连叫了两声,翅膀,右边!寻声看去,体型略大的雄鸟右翅受了伤,略带拖曳,收束也比左翅慢两三拍。
崔颢《黄鹤楼》
视角转变,心境随之变化。与“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相类似。
第二部分 阅读(57分)
四、(21分)
(一)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思
郑锡①
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②闲。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
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
[注]①郑锡,唐朝登宝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②机:原意是弩机,代指武器。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甲、乙、丙三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 一项是( )
①方能顺势而动,生命得以随之流布
②方能重归纯净淡水,生命得以永恒循环
③千万物质得以在水中完成生命历程
A.①②பைடு நூலகம்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①②
4.下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平缓舒展”“古代文明”“万物生灵”三个短语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3分)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蒹葭(蒹葭苍苍)》中“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人翻译为“美丽的姑娘啊,她在对岸”。

(2)真挚的情谊不会因空间阻隔而改变。

毕业前夕,我们可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赠别。

(3)刘禹锡《陋室铭》开头四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类比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文章主旨。

(4)古人常以仰观俯察视角描绘自然风光,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碧万顷”。

(5)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浪漫想象表达词人的追求。

【答案】①. 在水一方②. 海内存知己③. 天涯若比邻④. 水不在深⑤. 有龙则灵⑥. 上下天光⑦. 风休住⑧. 蓬舟吹取三山去【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中的“知己、天涯、比邻、蓬舟”等字词容易写错。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户外活动时间缺①(fá),室内持续性近距离用眼过度,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低龄化的两大主要原因。

保护视力如同保护身体健康一样,要时刻注意()。

户外活动能沐②(yù)阳光、能眺望远方,对保护视力、防控近视很有益处。

家长是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守护者。

家长的一言一行,()不在影响着孩子。

家长要(),要带头不做“低头族”,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手机。

当前,多数家长已严格控制并很重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的姿势与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上》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三上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②,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③,卧则读小说④,上厕则阅小辞⑤,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⑥亦言:宋公垂⑦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导读:名人大家读书尚且做到“未尝顷刻释卷”,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枯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

②西洛:西京洛阳。

僚属:官府的佐助官。

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

③经史:经书和史书。

④小说:杂记类书籍。

⑤小辞:指短小的诗词。

⑥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

⑦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钱思公虽生长富贵( ) 2.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
3.讽诵之声琅然( ) 4.闻于远近( )
5.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 6.亦笃学如此( )
二、翻译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三、文中介绍钱宋两人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共同点是( )
A.都喜欢在上厕所时读书。

B.都是抓紧时间勤奋读书的。

C.都是边读边诵,声音洪大响亮。

四、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参考译文和答案】
86.三上
钱惟演虽然出生长大在富贵人家,却很少有特别的爱好。

他在西京洛阳时曾经对自己的下属官员说,自己一生惟独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着的时候就读笔记小说,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词,不曾有一刻放下书。

谢绛也说:宋绶和他同在史馆任职,每次上厕所一定带着书去,诵读的声音洪大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专心好学到了这种地步。

我于是对谢绛说: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大多写于“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这些时候更有利于构思。

一、1.虽然2.对……说3.形容清脆响亮4.使……听见5.周密思考、构思6.也
二、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写的。

三、B
四、成功来自于勤奋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