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江大学历年文学评论与写作试题

合集下载

文学评论写作考试试题

文学评论写作考试试题

文学评论写作考试试题文学评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写作形式,要求评论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批评眼光。

本文将给出一道文学评论写作考试试题,并按照文学评论的常见格式进行回答。

作品名称:《远山深处的秘密》提要:《远山深处的秘密》是当代作家张美志的代表作之一,该作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迷茫,引人深思。

本次考试要求你对该作品进行评论,探讨其主题及表现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观感。

正文:在《远山深处的秘密》中,张美志以一个小山村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小杰的成长经历,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自我价值的追求。

该作品主要通过主人公与家人、朋友及社会环境的交互来表达。

首先,该作品主旨明确,是对人性的深度展示。

通过小杰在成长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和思想觉醒,揭示了人性的善良和丑恶,并通过冲突与矛盾的展示使得作品更具思考性。

例如,在小杰与父亲的对抗中,作者展现了家庭中权力和爱的关系,探讨了家庭对个体的影响。

在描写小杰与朋友之间的友情纠结中,作品将友情的脆弱与成长的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情节所反映的人性不仅丰富多样,也给读者提供了进行思考和对比的空间。

其次,该作品表现手法多样,语言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细腻入微的描写手法,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小杰的内心情感。

例如,当小杰发现父母为了他的成长牺牲了很多时,作者描写了小杰的内心矛盾与悔恨,以及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

这种描写既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又突出了主题的核心。

另外,该作品还融入了一些诗意的语言,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和自然景色的烘托,营造出一种朴素而深沉的情感氛围,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

最后,根据本人的观点和观感,该作品在表现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问题上具有独到之处。

通过主人公小杰的成长经历,作者不仅呈现了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剥削,也展示了人们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的矛盾和挣扎。

在这个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社会中,小杰的困惑和艰辛成为了很多人内心的写照。

浙大远程-文学写作 答案

浙大远程-文学写作 答案

《文学写作》作业第一章一、写作具有哪些性质与特点?答:1.写作的主观能动性特征。

2.写作的化生性特征。

3.写作的书面性特征。

二、要提高写作水平,作者需要具备那些修养?答:生活修养、学识修养、思想修养。

三、要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能力培养?答:语感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四、语感能力具体表现在写作的那些方面?请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个人语感的培养。

答:文章构思、文字表达、文章修改。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观念性材料观念性材料又被称为理论材料,它是指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又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的观点,凡是经过实践验证并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类思想成果,都可以成为人们写作时的观念性材料。

它很像几何学中的公理,已经过证明,再作别的观点的根据时,便没有必要再证明一次。

观念性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的科学材料,另一种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被大家公认的常理。

前者主要指科学原理和公理定式,后者常表现为民间的俗谚、格言、成语等。

一些名人名言,由于说话人本身的权威性,也成了不证自明的公理。

2、体验体验就是主体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认识周围的事物。

观察常常是写作主体以第三者的身份搜集信息,而体验则是主体感同身受地进入生活了解世界。

写作,尤其是文学创作,体验是十分重要的搜集材料的方式。

3、主题主题,即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

在不同的文体中,主题有不同的名称。

在审美文体中,主题是指作品中通过其形象体系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为主题思想。

在传播文体中,主题是通过信息体系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观念。

在应用文体中,主题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中心意图。

而在议论文中,主题又可称为中心论点4、结构、所谓文章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也就是文章中材料的安排,文章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处理。

结构也被称为篇章结构。

二、论述题:1、请你谈谈材料搜集在写作活动中的意义。

答:第一,大量吸取各种信息,保证作者在写作时材料充实,使文章言之有物。

浙大《文学写作》在线作业

浙大《文学写作》在线作业

1. 标志着我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向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的发展的是()A. 《诗经》B. 《楚辞》C. 汉乐府D. 盛唐诗歌2. 写作者运用陈述性的语言,把人物的经历、事件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是()A. 叙述B. 描写C. 说明D. 议论3. 《闲情偶记》的作者是()A. 韩愈B. 李渔C. 方苞D. 梁启超4. 作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尚未经过集中、提炼的原始生活材料我们称之为()。

A. 素材B. 题材C. 事实性材料D. 观念性材料5. 文学是通过创造性的()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生产。

A. 人物关系B. 思维过程C. 生命活动D. 话语系统6. 用说理的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议论、评述的短篇文章是( )。

A. 读后感B. 短论C. 文艺评论D. 学术论文7. 情感把握是以一种独特的情感态度对所要表现的生活作出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是一种()。

A. 科学的判断B. 认识的判断C. 诗意的裁判D. 纯粹理性的裁判8. 文学写作过程是人通过话语生产来达到对世界的情感把握,其产品就主要体现为人的审美意识和情感把握的()形态。

A. 生命关系B. 话语物化C. 动作表演D. 图像展示9.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这句话出自()。

A. 《诗经》B. 《史记》C. 《汉语》D. 《三国志》10. 借人物的心理视角展开叙事的结构模式最早出现于意识流小说,美国心理学家()在他那著名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对人的意识的定义,极大地启发了小说家的思维。

A. 福克纳B. 乔伊斯C. 弗洛伊德D. 詹姆斯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 苏轼B. 辛弃疾C. 曾巩D. 苏辙12. 体验是()的生命的感悟。

A. 不可重复B. 可重复C. 可叠加D. 不可叠加13. 人对语言文字的感觉、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这种能力称为()A. 语言能力B. 直觉C. 写作能力D. 语感14. ()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类思想成果。

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想到本科毕业就工作,总感觉心里有点慌,毕竟自己的理想单位是政府机关部门,所以考研就成了必须要走的路。

面对考研,我从初期的无处下手,到参加考研讲座了解基本知识到目标校的选择就用了我整整两个月的时间。

考研目标校必须是985的名牌校,对于本科就是985的我来说,这是最起码的起点。

对于目标校确定,我的参考标准就是学校实力和地域,我家是浙江的,所以本地知名985院校自然成为我的首选。

登录目标校官网,看到考研考试科目是政治、外语、业务课一(706中外文学史)及业务课二(808文学评论与写作)。

英语复习经验:首先我的英语基础一般,但名牌大学都是自主划线,所以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英语不仅要超过自划线,还要高于其他竞争者才有希望胜出。

没法办,硬着头皮先做英语计划。

单词方面我用的是《一本单词》。

单词首先是量的积累,每天三小时,无论多忙都要挤出来时间,为了英语我3-7月都处于严重的失眠状态。

有同学建议我再看看别的,我是真没余力了。

真题方面我觉得是重中之重,我还配以木糖英语的《英语真题手译版》。

阅读方面我推荐蛋核英语,而写作方面我推荐木糖英语,可以借鉴他的写作方法。

我除了背诵他的范文,还自己整理了他的写作思路,完成自己独特的写作素材积累。

政治的复习经验:政治我的复习时间定在7月开始,但鉴于大家推荐的书太多,我后期就挑选了最为经典的李凡《政治新时器》。

说下学习方法,首先政治大家都懂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遵循国家发展进程,大部分内容都和时政相联系,所以题尤为重要,一般关于人生观爱国主义啥的基本都能在《政治新时器》里刷到。

我觉得选择题要集中时间突击。

如果感觉自己基础比较薄弱或脑子不太灵光,那就建议跟着李凡老师的视频走。

政治客观选择题要自己试着寻找总结它的规律和套路,记住靠死记硬背是得不了高分的。

这时候练习并解析真题就非常重要了。

初期我的客观题正确率也就百分之四十,但后期经过不断练习,已经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

专业课一是中外文学史,说起来就感觉范围很广,毕竟文学界发展历史悠久,所以需要科学挑选参考书籍及科学规划复习时间。

2014年浙江大学808文学评论与写作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4年浙江大学808文学评论与写作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4年浙江大学808文学评论与写作考研真题(回忆版)一、材料:契合·波德莱尔自然是一庙堂,圆柱皆有灵性,从中发出隐隐约约说话的音响。

人漫步行经这片象征之林,它们凝视着人,流露熟识的目光。

仿佛空谷回音来自遥远的天边,混成一片冥冥的深邃的幽暗,漫漫如同黑夜,茫茫如同光明,香味、色彩、声音都相通相感。

有的香味像孩子的肌肤般新鲜,像笛音般甜美,像草原般青翠,有的香味却腐烂、昂扬而丰沛,如同无限的物在弥漫、在扩展,琥珀、麝香、安息香、乳香共竞芳菲,歌唱着心灵的欢欣,感觉的陶醉。

1.以本诗为切入点,谈谈波德莱尔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30分)2.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谈谈该诗的形式、韵律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20分)3.分析该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40分)二、材料:就诗本身而论,除了欣赏若干单首之外,最好还能通读全集,这样才能看出它的中心思想。

当然,每首都谈爱情,但在个别的爱的具体表现上,是否有什么是贯穿全集的?路易士认为是有的,那就是两种爱之间的对照:一种是“绝望之爱”,一种是“安慰之爱”,前者对爱着要求一切,后者则什么都不要求。

当前者升华到到后者的时候,爱就变成了一种“仁”(charity)。

为了表达这种普遍意义的爱,莎士比亚所用的技巧都是甜美而不腻人,生动而又深刻的,有程式而又不断变化,具有文艺复兴黄金阶段诗歌的众多优点。

(表述不完全一模一样)1.你如何看待王佐良先生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总体评价?(20分)2.莎士比亚在英国诗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0分)3.王佐良先生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爱情主题的描述你是否认同,如何理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主题。

(20分)。

浙大文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浙大文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浙大文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作家不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 鲁迅B. 胡适C. 郭沫若D. 老舍答案:D2. “诗圣”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A. 感时花溅泪B. 恨别鸟惊心C. 烽火连三月D. 家书抵万金答案:A3.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代表作?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呐喊》D. 《子夜》答案:D4. “文起八代之衰”的成语用来形容哪位文人?A. 李白B. 韩愈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B5. 被誉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A. 杜甫B. 王维C. 白居易D. 李白答案:D6.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元曲四大家之一?A. 关汉卿B. 马致远C. 郑光祖D. 汤显祖答案:D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王勃的哪篇作品?A. 《滕王阁序》B. 《岳阳楼记》C. 《醉翁亭记》D. 《赤壁赋》答案:A8.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形容哪种植物?A. 荷花B. 牡丹C. 菊花D. 梅花答案:A9. 下列哪部作品是巴金的代表作?A. 《家》B. 《春》C. 《秋》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白B. 苏轼C. 秦观D. 李清照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作品是鲁迅的?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边城》答案:ABC2. 以下哪些作家属于“新月派”?A. 徐志摩B. 戴望舒C. 朱自清D. 闻一多答案:AD3. 下列哪些作品是茅盾的?A. 《子夜》B. 《春蚕》C. 《家》D. 《林家铺子》答案:AD4. 下列哪些作品是老舍的?A. 《茶馆》B. 《骆驼祥子》C. 《边城》D. 《四世同堂》答案:ABD5. 下列哪些作品是曹雪芹的?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浙江大学中文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中文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中文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激流三部曲
2、无名书
3、第五代导演
4、革命样板戏
5、还有一个没想起来
三、简答题
1、周作人《人的文学》的主要观点
2、田汉的《关汉卿》人物“铜豌豆”形象特征
3、王朔小说的“顽主”的特征
四、论述
1、《文化苦旅》的审美特点和对上世纪末散文的影响
2、论述《红旗谱》和《白鹿原》不同的历史
五、评论写作
1、沈从文的一篇文章,主要是说如何创作小说的
评论提示:评论沈从文的小说创作观念,小说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学史的角度评论沈的地位和价值
2、阎连科的获得卡夫卡小说奖时的获奖致辞
提示:对于对他的“荒诞现实主义者”等的评价,并分析获奖致辞,评论它能否获诺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浙江大学文学评论与写作历年试题

浙江大学文学评论与写作历年试题

浙江大学B组文学评论与写作历年试题2003分析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

(150分)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004分析鲁迅《影的告别》。

(150分)影的告别鲁迅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说出那些话——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然而你就是我所不乐意的。

朋友,我不想跟随你了,我不愿住。

我不愿意!呜乎呜乎,我不愿意,我不如彷徨于无地。

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

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

然而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

我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

呜乎呜乎,倘若黄昏,黑夜自然会来沉没我,否则我要被白天消失,如果现是黎明。

朋友,时候近了。

我将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

你还想我的赠品。

我能献你甚么呢?无已,则仍是黑暗和虚空而已。

但是,我愿意只是黑暗,或者会消失于你的白天;我愿意只是虚空,决不占你的心地。

我愿意这样,朋友——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

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2005B组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将我短小的生命的树,一节一节的斩断了,圆片般堆在童年的草地上。

我要一片一片的拾起来看;含泪的看,微笑的看,口里吹着短歌的看。

难为他装点得一节一节,这般丰满而清丽!我有一个朋友,常常说,“来生来生!”——但我却如此说:“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

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第一个厚的圆片是大海;海的西边,山的东边,我的生命树在那里萌芽生长,吸收着山风海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浙江大学文学评论与写作试题
各考生就自己报考方向选择下列题材写一篇评论。(150分)
一。杜甫《登高》
2004年浙江大学文学评论与写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分析评论此词的意境构成和风格特征。(60分)
2.论述此词与苏轼词体革新理论的关系和其在词史发展上的重要作用。(90分
3.请问明初“道统”文学的代表人物是谁?吴江派以文运事,因文生事如何解释?“气盛则言之长短或气之高下皆宜”(此话出于何人之嘴?)这一提法的意义。
2、时山东人李白……余观其(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杜甫字)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选自《旧唐书》元稹的杜甫墓志铭,省略部分记不清了。
(1)加标点;
(2)用现代汉语解读
2005浙江大学文学评论试题
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评论杜甫的秉性和其诗歌艺术特色。
2006年文学评论及写作试题
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中两段:
1、唐兴官学大振……………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3)结合杜甫诗歌创作,对这段文学史加以评述;
(4)以这段文字为基础,谈谈对“李杜优劣论”的看法.
2007年文学评论与写作(150分)
金代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一“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完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画心声”是什么意思?
(二)此诗后两句用到什么典故?(潘岳和石崇争相谄事当权的贾谧,以至望见贾谧的车马扬起的尘土就望尘而拜。)
(三)翻译全诗并说明作者在诗中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文学现象。
(四)结合上述问题写一篇评论文章,1500字左右。
2008年文学评论写作
阅读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选段,答题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于羑里,演《周易》;孔子……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1、将上述文字译为白话文(20分)
2、谈谈这一段论述揭示了怎样的文学现象和规律。(30分)
3、请写一篇评论,结合文学现象、作家文本或前人相关理论,阐述你的见解。题目自拟(100分)
2009年文学评论与写作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并按要求写作
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古乐府中至语,本只是常语。一经道出,便成独得。词得此意,则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矣。”谈谈你的理解(《批评史》下472)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这段描写,回环往复,层层渲染,真切而不粘着,流利而又隽永,几乎字字珠玑。诗的最后一段,笔锋再转,写临邛道士鸿都客为玄宗上天入地寻觅杨妃,而杨妃竟在缥缈迷离的仙境出现──“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以极省净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勾勒出杨妃的天生丽质和风采神韵;与诗开篇部分“回眸一笑百媚生”、“侍儿扶起娇无力”的形象比,这里的杨妃已脱尽撩人性怀的世俗情味,而成为一个净化了的理想女神了。作者写她超凡脱俗的美,更赋予她忠于爱情的至善品性:既托道士将当年的定情物带给玄宗,又重申盟誓:“但令人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然而,“比翼鸟”、“连理枝”的愿望虽然美好,此生却已难以实现,那么剩下来的,只有永难消解的“长恨”了。所以作者最后怀着对美人不幸的深切同情,对美的毁灭的沉重感伤,点出全诗的主题:
诗的开篇部分写玄宗好色废政,杨妃恃宠而娇,终至引发安史之乱。这既是对历史事实的基本概括,也是诗题“长恨”的因由,其中或许包含有一定的讽刺意图,但作者并没将这一意图贯彻下去。自“黄埃散漫风萧索”、玄宗逃蜀、杨妃身亡始,诗情即为沉重哀伤的悲剧氛围所笼罩,周详的叙事一变而为宛曲的抒情,极力铺写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的种种感触,并借四季景物的变换和孤寂的环境衬托他苍凉伤感的情怀:
2010年文学评论与写作
一、“屈、庄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这是后人对李太白的一段评论。(《批评史》下407)
1、指出具体出处,并演绎其论之大意。(15分)
2、试述李白诗风。(55分)
3、谈谈你由此评述引发的思考。(20分)
二、请结合《牡丹亭》,谈谈汤显祖的创作主张和艺术成就。
赏析评论
1、李白《行路难》艺术特色及典故147
2、《琵琶行》《长恨歌》的艺术成就133
二、《长恨歌》与《琵琶行》
贞元、元和之际,伴随着传奇小说的蓬勃发展,诗坛也出现了一些带有故事性、抒情性的长篇叙事诗,如元稹的《琵琶歌》、《连昌宫词》,李绅的《悲善才》,刘禹锡的《泰娘歌》等等。被白居易归入“感伤”类的《长恨歌》和《琵琶行》乃是这些作品中最优秀的两篇。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主要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传说来结构全篇,但也受到佛教变文乃至道教仙化故事的影响,同时,其中还有作者因与自己所爱女子不能结合而产生的深挚恋情、憾恨之情的投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已脱离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了。在创作中,作者打破了他写讽谕诗所坚持的“其事核而实”、“不为文而作”的规则,叙事过程中一再使用想象和虚构手法,浓烈的抒情贯穿于叙事的全过程,为情而作,非为事而作,使得全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极富艺术感慨力。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宋诗醇》谓:“结处点清‘长恨’,为一诗结穴,戛然而止,全势已足,更不必另作收束。”在这点题之笔里,刻骨的相思变成了不绝的长恨,特殊的事件获得了广泛的意义,李、杨的爱情得以升华,普天下的痴男怨女则从中看到自己的面影,受到心灵的震撼。诗以“长恨”命题的意义,诗在艺术上的巨大魅力,似乎正在于此。也正是由于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所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唐以后,写李、杨事件的诗极多,唯此诗被反复敷演为小说、戏剧,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清代洪升的《长生殿》,都是其中著名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