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

合集下载

三角形全等之动点问题(习题及答案)

三角形全等之动点问题(习题及答案)

三角形全等之动点问题(习题)➢ 例题示范例1: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B -BC -CD 方向运动,到达点D 时停止运动.连接AP ,DP .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求当t 为何值时,△ADP 的面积为6.【思路分析】1.研究背景图形,标注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均为90°. 2.分析运动过程,分段①分析运动过程:动点P 的起点、终点、状态转折点,以及对应的时间范围.0≤t ≤6DC(2/s) P :②根据状态转折点分为三段:02t ≤≤,24t <≤,46t <≤,需要对每一段分别进行分析. 3.表达线段长,建等式①当02t ≤≤时,即点P 在线段AB 上,PDCBA此时AP =2t ,AD =4,12ADP S AD AP =⋅⋅△,即16422t =⋅⋅,32t =,符合题意.②当24t <≤时,即点P 在线段BC 上,P DC BAA BCDABCDP DCB A此时1144822ADP S AD AB =⋅⋅=⨯⨯=△,不符合题意,舍去.③当46t <≤时,即点P 在线段CD 上,PA B CD此时DP =12-2t ,AD =4,12ADP S AD DP =⋅⋅△,即164(122)2t =⋅⋅-,92t =,符合题意. 综上,当t 的值为32或92时,△ADP 的面积为6.➢ 巩固练习1. 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AB =6,D 为BC 边上一点,APD且BD=4.动点P从点C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CA向点A运动,连接AD,BP.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求当t为何值时,△BPA≌△ADC.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B向点B运动(点P不与点A,B重合),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点P,Q同时出发,当点Q停止运动,点P也随之停止.连接AQ,交BD于点E,连接PE.设点P运动时间为x秒,求当x为何值时,△PBE≌△QBE.3.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10 cm,点D为边AB上一点,AD=6 cm.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2 cm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设CQBEPA DQC BDA点P运动时间为t秒,若某一时刻△BPD与△CQP全等,求此时t的值及点Q 的运动速度.4.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12,BC=9,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则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则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1)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 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5.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6.延长BC到E,使CE=2,连接DE,动点F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F的运动时间为t秒.(1)请用含t的式子表达△ABF的面积S.(2)是否存在某个t值,使得△ABF和△DCE全等?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考小结1.动点问题的处理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运动过程包括4个方面(四要素):①起点、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根据_____________分段;④所求目标.3.当研究目标多变或问题情形复杂时,我们往往将问题拆解成几个较为简单的问题来进行考虑,动点问题也是如此.具体分析动点问题时,往往会先研究背景图形,再分析运动过程、分段,为最后表达线段长,建等式做好准备.因为动点运动方向的改变不仅会改变线段长的表达,还可能改变和动点相关的图形的形状,所以要先分段,然后逐段分析,表达线段长,建等式.【参考答案】1.当t为4秒时,△BPA≌△ADC2.当x为83秒时,△PBE≌△QBE3. ①当t 为52秒时,△BPD ≌△CPQ ,此时Q 的速度为85cm/s . ②当t 为3秒时,△BPD ≌△CQP ,此时Q 的速度为2cm/s . 4. (1)①全等②Q 的速度为4cm/s 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经过24秒,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BC 边上相遇. 5.(1)034351258432t s t t s t s t <=<=<<=-+≤≤,,,(2)t 为1秒或7秒时,△ABF 与△DCE 全等。

数学全等三角形动点问题

数学全等三角形动点问题

数学全等三角形动点问题数学这东西,听起来就有点让人打哈欠,尤其是当你碰上了全等三角形动点问题的时候,简直让人想直接躲进床底下。

不过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轻松点儿,搞笑点儿,保证让你哈哈大笑,顺便脑袋里也装点儿知识。

想象一下,你跟朋友一起去游乐园,前面是个大旋转木马,大家都在排队。

这个木马就像一个个三角形,转来转去,根本停不下来。

好啦,先说说全等三角形。

全等的意思就是两个三角形一模一样,无论你怎么转、怎么动,都还是那样。

就好比双胞胎,真是一看就知道是兄弟姐妹。

你要是把这俩三角形放在一起,哦哟,简直就像是复制粘贴,连角度和边长都跟着一模一样。

这就有意思了,咱们来设想一下:如果这两个三角形有一个动点,那就像是在给它们穿上舞鞋,在舞池里翩翩起舞。

不管怎么转,这舞姿总是那么优雅,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想象一下这俩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简直就是一对恩爱的小情侣。

一个在这里,另一个在那儿,距离虽然不变,但感觉就像在做双人舞。

它们的边长、角度都保持着一致,这就是全等三角形的神奇之处。

想想,如果我们生活中也能有这种“全等”关系,那可真是太好了。

每天都可以找一个人一起“相约”,不管走到哪儿都不会迷路,心里总是有一份安全感。

不过,这个动点问题就有点麻烦了。

你知道,当一个三角形的某个点动起来的时候,其他的就得跟着动。

这就像你在冰箱前,想喝可乐,结果冰箱门关上了,那可真是让人捶心肝。

你得想办法把这动点的位置确定下来,不然整个三角形就乱了套,跟着你在厨房里晃悠,根本停不下来。

数学里的动点就像生活中的那些变化一样,让人琢磨不透。

你以为这个点在这儿,结果它一下子跑到那边,搞得你摸不着头脑。

想想看,谁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呢?就像在约会时,原本想去的餐厅没了位子,你就得随便找个地方,结果最后吃到了你最讨厌的那道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再说说这动点问题的性质。

这个动点在三角形里游来游去,就像小猫追蝴蝶一样。

你永远不知道它下一步会往哪儿去,角度变来变去,让人眼花缭乱。

全等三角形中动点问题,掌握答题思路,注意几点事项

全等三角形中动点问题,掌握答题思路,注意几点事项

全等三角形中动点问题,掌握答题思路,注意几点事项初中数学中,动点问题一直热门考点,而且动点问题也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在三角形、矩形、梯形等一些几何图形上,设计一个或几个动点,并且对这些点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存在着等量关系,变量关系,以及对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进行研究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常见的题型是:动态几何题是指随着几何图形中某一个(或几个)元素的运动,导致问题结论改变或不变的几何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解决动点问题常见的答题思路是:解这类题时要善于抓住以下三个特点:(1)变化前的结论及说理过程对变化后的结论起到重要作用;(2)在图形变化前后,明确哪些关系发生变化,哪些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变化前的等角、等线段在变化后是否还存在;(3)几种变化图形之间,说理思路存在内在联系,变化后的说理思路可模仿与借鉴变化前的说理过程,变化后的结论有时发生变化,有时不发生变化。

例题1: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以a cm/s的速度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s。

问:(1)求CP的长,(2)若以C.P.Q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B,D,P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且∠B和∠C是对应角,求a的值。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点的为题,点P在线段BC上运动,根据距离=速度*时间,可得BP=3t cm,又已知BC=8cm所以CP=(8-3t)cm。

(2)、因为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应边没有明确,因此需要分类讨论,才能不丢解。

当BD=CP时,D为AB的中点,所以BD=5cm,所以5=8-3t,得t=1。

因为△BDP≌△CPQ,所以BP=CQ,得3t=at,得a=3。

当BP=CP时,3t=8-3t,得t=4/3,因为△BDP≌△CQP,所以BD=CQ,即5=4a/3,得a=15/4。

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简单题)

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简单题)

一、等腰三角形类: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1.如图,Rt△ABC在直线l上,且∠ABC= 90°,BC=6cm,AC= 10cm.(1)求AB的长;(2)若有一动点P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在直线l上运动,则当t为何值时,△ACP为等腰三角形?二、直角三角形: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2、如图,射线MB上MB=9,A是射线MB外一点,AB=5且A到射线MB的距离为3,动点P 从M沿射线MB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移动,设P的运动时间为t.求:(1)△PAB为等腰三角形的t值;(2)△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3) 若AB=5且∠ABM=45。

,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三、全等三角形:因动点产生的全等三角形问题3.如图,已知△ABC中,∠B=∠C,AB=AC=10 cm,BC=8 cm,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3 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则经过1 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则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四、三角形面积:因动点产生的三角形面积问题4.△ABC中,AB=6cm,BC=8cm,∠B=90°, P从A沿AB向B以1cm/s的速度移动,Q从B沿BC向C以2cm/s的速度移动。

(1)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2)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到B点后,又继续沿BC向C移动,点Q到达C后,又继续沿CA向A移动,在这一整个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P、Q,使△PBQ的面积等于9cm2?若存在,试确定P、Q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五、相遇问题:因动点产生的相遇问题5.如图,在△ABC中,AB= BC= AC= 12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ABC的三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cm/s,点N的速度为2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1)点M.N运动几秒后,M、N两点重合?(2)点M.N运动几秒后,可得到等边△AMN?(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AMN?如果能,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六、最值问题:因动点产生的最值问题6.如图K 13一6,点P,Q分别是△ABC的边AC,AB上的定点,请你在BC上找一点R,使得△PQR的周长最短.。

全等的三角形里的动点问题

全等的三角形里的动点问题

全等的三角形里的动点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动点的运动规律来解决。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动点的运动规律,比如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以及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其次,我们需要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比如边长相等、角度相等,来建立方程或不等式,从而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或范围。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工具来解决方程或不等式,从而得到动点的轨迹或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全等的三角形里的动点问题往往涉及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从而得到完整的答案。

专题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运动问题(30题)(原卷版)

专题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运动问题(30题)(原卷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全等三角形》专题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运动问题(30题)1.(2023春•横山区期末)如图,AB=8cm,∠A=∠B,AC=BD=6cm,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以x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s).当△ACP与△BPQ全等时,x的值为.2.(2022春•普宁市期末)如图,∠A=∠B=90°,AB=60,E,F分别为线段AB和射线BD上的一点,若点E从点B出发向点A运动,同时点F从点B出发向点D运动,二者速度之比为3:7,运动到某时刻同时停止,在射线AC上取一点G,使△AEG与△BEF全等,则AG的长为.1、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运动问题,通过点的运动,用代数式表示线段的大小,从而寻找线段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进而快速解题.2、解题策略:①明晰点的运动方向和速度;②根据已知和求证的目标,寻找线段或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③有时要用到分类讨论的思想.典型题训练3.(2022秋•攸县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AB=∠ABC,AB=5cm,AD=BC=3cm,点E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F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ADE与以B,E,F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时,则点F的运动速度为cm/s.4.(2023春•吴江区期末)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中,AB=8cm,AD=12cm,点E在AB边上,BE=3cm,点F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到达点C后马上折返,向点B运动,点G在线段CD上以vcm/s的速度由C点向D点运动.点F,G同时出发,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若以E,B,F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F,C,G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则t=秒.5.如图,△ABC中,AB=AC=24cm,BC=16cm,AD=BD.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由B 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vcm/s的速度由C点向A点运动,那么当△BPD与△CQP 全等时,v=()A.3B.4C.2或4D.2或36.(2022秋•高邑县期中)如图,在Rt△ABC中,AC=6,BC=8,AB=10.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A﹣C﹣B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B﹣C﹣A向终点A运动,点P,Q都运动到各自的终点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直线l经过点C,且l∥AB,过点P,Q分别作直线l的垂线段,垂足为E,F.当△CPE与△CQF全等时,t的值不可能是()A.2B.2.8C.3D.67.(2022秋•浠水县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BAC=90°,BC=6cm,直线CM⊥BC,动点D从点C开始沿射线CB方向以每秒2cm的速度运动,动点E也同时从点C开始在直线CM上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连接AD、AE,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ABD≌△ACE时,t的值为()A.2B.4C.6D.2或68.(2023春•和平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满足AC=7,BC=12,点P从A 点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B运动:点Q从B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A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个点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分别过P,Q作PE⊥l于E,QF⊥l于F.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以P,E,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Q,F,C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时,t的值为(不考虑两三角形重合的情况).9.如图,在△ABC中,BC=8cm,AG∥BC,AG=8cm,点F从点B出发,沿线段BC以4cm/s的速度连续做往返运动,点E从点A出发沿线段AG以2cm/s的速度运动至点G,E、F两点同时出发,当点E到达点G时,E、F两点同时停止运动,EF与直线AC交于点D,设点E的运动时间为t(秒)(1)分别写出当0<t<2和2<t<4时段BF的长度(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BF=AE时,求t的值;(3)当△ADE≌△CDF时,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10.在Rt△ABC中,∠C=90°,AC=10cm,BC=5cm,P,Q两点分别在AC上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M上运动,且PQ=AB,问P点运动到AC上什么位置时△ABC才能和△QP A全等.11.(2022秋•昭阳区期中)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1)若点Q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使△BPD与△CQP全等?12.如图,△ABC中,∠ACB=90°,AC=12,BC=16.点P从A点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B点;点Q从B点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点.点P和Q分别以2和6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和Q作PE⊥l于E,QF⊥l于F.问:点P运动多少时间时,△PEC与QFC全等?请说明理由.13.(2022秋•苍溪县期末)如图,AE与BD相交于点C,AC=EC,BC=DC,AB=8cm,点P从点出发,沿A→B→A方向以2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点D出发,沿D→E方向以lcm/s的速度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A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求证:AB∥DE.(2)写出线段AP的长(用含t的式子表示).(3)连接PQ,当线段PQ经过点C时,求t的值.14.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6cm,BC=10cm,点P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向点C 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PC=cm.(用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P从点B开始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vcm/s的速度沿CA向点A运动,是否存在这样v的值,使得△ABP与△PQC全等?若存在,请求出v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如图,已知△ABC中,AB=AC=6cm,∠B=∠C,BC=4cm,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B向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A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1)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1cm/s的运动速度从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则经过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上相遇.(在横线上直接写出答案,不必书写解题过程)16.(2022秋•南召县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AB=20cm,BC=15cm,E为AB的中点,若点P在线段BC上以5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点C向点D运动.(1)若点Q运动的速度是5cm/s,经过1秒后,△BPE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BPE与△CQP全等时,求出点Q的运动速度.17.(2022春•二七区校级期中)如图,点E在线段CD上,EA,EB分别平分∠DAB和∠CBA,点F在线段AB上运动,AD=4cm,BC=3cm,且AD∥BC.(1)当点F运动到离点A多少厘米时,△ADE和△AFE全等?为什么?(2)在(1)的情况下,此时BF=BC吗?为什么?求出AB的长.18.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D=6cm,AB=4cm,点E为AD的中点.若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注:长方形中,∠A=∠B=∠C=∠D=90°,AB=CD,AD=BC)(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①经过1秒后,△AE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E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②设运动时间为t秒时,△PEQ的面积为Scm2,请用t的代数式表示S.(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cm/s时,能够使△AEP与△BPQ全等.19.(2023春•碑林区校级期末)如图,△ABC的两条高AD与BE交于点O,AD=BD,AC=6.(1)求BO的长;(2)F是射线BC上一点,且CF=AO,动点P从点O出发,沿线段O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沿射线AC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AOP与△FCQ全等时,求t的值.20.如图1,长方形ABCD中,AB=CD=7cm,AD=BC=5cm,∠A=∠B=∠C=∠D=90°,点E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与此同时点F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设运动的时间均为ts.(1)若点F的运动速度与点E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2时:①判断△BEF与△ADE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②求∠EDF的度数.(2)如图2,将图1中的“长方形ABCD”改为“梯形ABCD”,且∠A=∠B=70°,AB=7cm,AD=BC=5cm,其他条件不变.设点F的运动速度为xcm/s.是否存在x的值,使得△BEF与△ADE全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相应的x及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在Rt△ABC中,∠C=90°,AC=8cm,BC=6cm,点D在AC上,且AD=6cm,过点A作射线AE⊥AC(AE与BC在AC同侧),若动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E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1cm/s,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连接PD、BD.(1)如图①,当PD⊥BD时,求证:△PDA≌△DBC;(2)如图②,当PD⊥AB于点F时,求此时t的值.2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10,AB=CD,BD=14,点E从点D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DA向点A匀速移动,点F从点C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沿C→B→C做匀速移动,点G 从点B出发沿BD向点D匀速移动,三个点同时出发,当有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其余两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假设移动时间为t秒,G点的移动距离为y.(1)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以下线段:ED=,当0<t≤2时,BF=,当2<t≤4时,BF=;(2)请猜想AD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在移动过程中,请你探究当t取何值时,△DEG与△BFG全等?并求出此时G点的移动距离y.23.(2023春•渭滨区期末)如图①,在Rt△ABC中,∠C=90°,BC=9cm,AC=12cm,AB=15cm,现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沿着三角形的边AC→CB→BA运动,回到点A停止,速度为3cm/s,设运动时间为ts.(1)如图(1),当t=时,△APC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2)如图(2),在△DEF中,∠E=90°,DE=4cm,DF=5cm,∠D=∠A.在△ABC的边上,若另外有一个动点Q,与点P同时从点A出发,沿着边AB→BC→CA运动,回到点A停止.在两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恰好△APQ≌△DEF,求点Q的运动速度.24.(2022春•华容县期中)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cm,点E在AB边上,BE=6cm.(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4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C点向D 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E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E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正方形ABCD四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正方形ABCD边上的何处相遇?相遇点在何处?25.(2022秋•红花岗区期中)如图1,直线AM⊥AN,AB平分∠MAN,过点B作BC⊥BA交AN于点C;动点E、D同时从A点出发,其中动点E以2cm/s的速度沿射线AN方向运动,动点D以1cm/s的速度运动;已知AC=6cm,设动点D,E的运动时间为t.(1)当点D在射线AM上运动时满足S△ADB:S△BEC=2:1,试求点D,E的运动时间t的值;(2)当动点D在直线AM上运动,E在射线AN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时间t,使得△ADB与△BEC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时间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出理由.26.如图,AB=4cm,AC⊥AB,BD⊥AB,AC=BD=3cm.点P在射线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出发沿射线AB方向运动,同时,点Q在射线DB上由点D出发沿射线DB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s).(1)若点Q的运动速度是点P的运动速度的2倍,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2)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x≠2),是否存在实数x,使△ACP与△BPQ全等?若存在,请画出示意图,将全等的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出来,并直接写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7.(2022秋•沭阳县校级月考)如图①,线段BC=6,过点B、C分别作垂线,在其同侧取AB=4,另一条垂线上任取一点D.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向终点C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以每秒a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D运动,当点P停止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的时间为t(s).(1)当t=1,CP=,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CQ的长为;(2)当a=2,t=1时,①求证:△ABP≌△PCQ;②求证:AP⊥PQ;(3)如图②,将“过点B、C分别作垂线”改为“在线段BC的同侧作∠ABC=∠DCB”,其它条件不变.若△ABP与△PCQ全等,直接写出对应的a的值.28.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直线l过点C.(1)当AC=BC时,①如图1,分别过点A和B作AD⊥直线l于点D,BE⊥直线l于点E.求证:△ACD≌△CBE;②如图2,过点A作AD⊥直线l于点D,点B与点F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BF交直线l于E,连接CF.求证:DE=AD+EF.(2)当AC=8cm,BC=6cm时,如图3,点B与点F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BF、CF.点M从A点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A→C路径运动,终点为C,点N以每秒3cm的速度沿F→C→B→C→F路径运动,终点为F,分别过点M、N作MD⊥直线l于点D,NE⊥直线l于点E,点M、N同时开始运动,各自达到相应的终点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MDC与△CEN全等时,求t的值.29.(2022秋•浠水县期中)已知,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且DE=9cm,∠BDA=∠AEC=∠BAC(1)如图①,若AB⊥AC,则BD与AE的数量关系为,CE与AD的数量关系为;(2)如图②,判断并说明线段BD,CE与DE的数量关系;(3)如图③,若只保持∠BDA=∠AEC,BD=EF=7cm,点A在线段DE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D向点E运动,同时,点C在线段EF上以xcm/s的速度由点E向点F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是否存在x,使得△ABD与△EAC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0.(2022秋•原平市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BC=5,高AD、BE相交于点O,BD=23CD,且AE=BE.(1)求线段AO的长;(2)动点P从点O出发,沿线段O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A点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POQ的面积为S,请用含t的式子表示S;(3)在(2)的条件下,点F是直线AC上的一点且CF=BO.是否存在t值,使以点B、O、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C、Q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动点问题

全等三角形动点问题

ABCDEF全等三角形动点问题一)、知识回顾动态几何题,是指以几何知识和几何图形为背景,渗透运动变化观点的一类试题;而通过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使同学们经历由观察、想象、推理等发现、探索的过程,是中考数学试题中,考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题型;解决这类问题,要善于探索图形的运动特点和规律,抓住变化中图形的性质与特征,化动为静,以静制动.热身练习:1、如图,在等腰△ACB 中,AC =BC =5,AB =8,D 为底边AB 上一动点 (不与点A ,B 重合),DE ⊥AC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则DE +DF = . 二)、例题辨析例1、 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ACB=90°,AC=CB ,AC=8,F 是AB 边上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AC 、BC 边上运动,且始终保持AD=CE ,连接DE 、DF 、EF. (1)、求证:△ADF ≌△CEF.(2)、试证明△DF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四边形CDFE 的面积是否保持不变?试说明理由.(4)、求△CDE 面积的最大值.例2如图,△ABC 的边BC 在直线 上,AC ⊥BC ,且AC =BC ,△EFP 的边FP 也在直线 上,边EF 与边AC 重合,且EF =FP 。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将△EFP沿直线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EP交AC于点Q,连结AP、BQ。

猜想并写出BQ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

练习:1、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8,F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 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保持AD=CE.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①△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DE长度的最小值为4;③四边形CDFE的面积保持不变;④△CDE 面积的最大值为8.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2011随州,18,7分)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C=90°,D 为AC 边上中点,过D 点作DE ⊥DF ,交AB 于E ,交BC 于F ,若AE=4,FC=3,求EF 长.例2:在ABC ∆中,AB AC =,CG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G .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 ,一条直角边与AC 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 .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 与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BF 与CG 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2)当三角尺沿AC 方向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 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 边于点D ,过点D 作DE BA ⊥于点E .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 、DF 与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 DF +与CG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 (3)当三角尺在⑵的基础上沿AC 方向继续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 在线段AC 上,且点F 与点C 不重合)时,⑵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例3、如图,在等边△ABC 中,AB=9cm ,点P 从点C 出发沿CB 边向点B 点以2cm/s 的速度移动,点Q 点从B 点出发沿BA 边向A 点以5cm/s 速度移动.P 、Q 两点同时出发,它们移动的时间为t 秒钟.(1)你能用t 表示BP 和BQ 的长度吗?请你表示出来. (2)请问几秒钟后,△PBQ 为等边三角形?ABE G图3BC GC G图1(3)若P、Q两点分别从C、B两点同时出发,并且都按顺时针方向沿△ABC三边运动,请问经过几秒钟后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三)、归纳总结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与动点问题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与动点问题

一、解题思路1、利用图形想到三角形全等,相似及三角函数;2、分析题目,了解有几个动点,动点的路程,速度(动点怎么动);3、结合图形和题目,得出已知或能间接求出的数据;4、分情况讨论,把每种可能情况列出来,不要漏;5、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6、动点类题目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

二、三角形全等之动点问题(题型讲解)例题1、如图,AB=18 cm,动点 P 从点 A 出发,沿 AB 以2 cm/s 的速度向点 B 运动,动点 Q 从点 B 出发,沿 BA 以1 cm/s 的速度向点 A 运动。

P,Q 两点同时出发,当点 P 到达点 B 时,点 P,Q 同时停止运动。

设点 P 运动的时间为 t 秒,请回答下列问题:(1)AP=2t ,QB=t (含t的式子表达);(2)在 P,Q 相遇之前,若 P,Q 两点相距 6 cm,则此时 t 的值为 4s 。

例题1图知识点总结:由点速度已知的运动产生的几何问题称为动点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下:1、研究背景图形,标注;2、分析运动过程,分段;3、表达线段长度,建立等式。

例题2、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4,AD=10,点 E 为边 AD 上一点,且 AE=7。

动点P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沿 BC 向点 C 运动,连接 AP,DP。

设点 P 运动时间为 t 秒。

(1)当 t=1.5 时,△ABP 与△CDE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当 t 为何值时,△DCP ≌△CDE 。

例题2图解:(1)当 t=1.5 时,△ABP ≌△CDE;理由如下:如图,由题意得 BP=2t∴当 t=1.5 时,BP=3∵AE=7,AD=10 ∴ DE=3 ∴ BP=DE在矩形ABCD中 AB=CD,∠B=∠CDE在△ABP 和△CDE 中∵ AB=CD,∠B=∠CDE , BP=DE∴△ABP ≌△CDE(SAS)(2)如图,由题意得 BP=2t∵BC=10 ∴ CP=10 - 2t若使△DCP≌△CDE,则需CP=DE即10-2t=3,t=3.5∴当 t=3.5 时,△DCP ≌△CD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一)
1、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18,BC=12,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
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
以每秒a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若某一时刻△BPD与△CQP全等
,求t的值与相应的点Q的运动速度a
2、如图,在等边ABC
∆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每分钟1各单位的速度油A向B和由C向A爬行,其中一只蜗牛爬到终点时,另一只也停止运动,经过t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E处,请问
(1)在爬行过程中,CD和BE始终相等吗?
(2)若蜗牛沿着AB和CA的延长线爬行,EB与CD交于点Q,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求证:︒
CQE
=
∠60
(3)如果将原题中“由C向A爬行”改为“沿着BC的延长线爬行,连接DE交AC于F”,其他条件不变,则爬行过程中,DF始终等于EF是否正确
3、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试问:DE、AD、BE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
B
A O D
C E
图8
4. 如下图,已知正方形ABCD 中,边长为10厘米,点E 在AB 边上,BE=6厘米.
(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4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D 上由C 点向D 点运动. 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E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E 与△CQP 全等? (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正方形
ABCD 四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正方形ABCD 边上的何处相遇?
5、如图7,点O 是线段AD 的中点,分别以AO 和DO 为边在线段AD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 和等边三角形OCD ,连结AC 和BD ,相交于点E ,连结BC .
求∠AEB 的大小;
6、ΔOAB 固定不动,保持ΔOCD 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ΔOCD 绕着点O 旋转(ΔOAB 和ΔOCD 不能重叠),求∠AEB 的大小.
C B O
D
图7
A
E
全等构造角平分线类
1如图,在ABC ∆中,2B C ∠=∠,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与D .求证:AB BD AC +=.
D
C B A
2如图,在ABC ∆中,AB BD AC +=,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与D .求证:2B C ∠=∠.
D
C B A
3如图,ABC ∆中,AB=2AC ,AD 平分BAC ∠,且AD=BD ,求证:CD ⊥AC
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 >BA,AD =CD ,BD 平分ABC ∠,求证: 0180=∠+∠C A
5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 CE 交于
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O
E
D C
B
A
6如图,在ABC ∆中,60B ∠=︒,AD 、CE 分别平分BAC ∠、BCA ∠,且AD 与CE 的交点为F .求证:FE FD =.
C
D
B
A
C
B
A
F
B
E
D
C
A
7如图,已知在ABC 内,0
60BAC ∠=,040C ∠=,P ,Q 分别在BC ,CA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
ABC ∠的角平分线。

求证:BQ+AQ=AB+BP
8在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P 是AD 上任意一点.求证:AB AC PB PC ->-.
C
D B P
A
9如图,P 是ABC ∆的外角EAC ∠的平分线AD 上的点(不与A 重合)求证:PB PC AB AC +>+
P
E
D
C
B
A
10.如图,在Rt ABC ∆中,AD 是斜边BC 上的高,BE 是ABC ∠的平分线,AD 交BE 于O ,EF AD ⊥于F ,求证:AF OD =.
E
D
F
C B
A
B A Q F E
D
C
O 21
11.已知在ABC ∆中,90A ∠=︒,B ∠的平分线交AC 于E ,交BC 边上的高AH 于D ,过D 作DF BC ∥交AC 于
F ,求证:AE FC =.
H
D C
B
A
1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
巧添辅助线——倍长中线
1.△ABC 中,AB=5,AC=3,求中线AD
2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E ⊥DF ,D 是中点,试比较BE+CF 与EF 的大小.
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
第 14 题图
D
F C
B
E
A
4、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
E
D C
B
A
5已知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C=∠BAE
6如图:在△ABC中,AB=AC, 延长AB到D,使BD=AB, E为AB中点,连接CE,CD,请问CD与C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7.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求证:AF=EF
8.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D、E在BC上,且DE=EC,过D作BA
DF//交AE于点F,DF=AC.
求证:AE平分BAC

F
E
C
第 1 题图
A
B
F
D E C
E D
A
B C
9.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10.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BC 于T ,过D 作DE//AB 交BC 于E ,求证:CT=BE.
D
A
B
C
M
T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