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传动机构设计、强度校核

合集下载

一种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翻转机的设计

一种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翻转机的设计

CRH2/380、CR400AF及城际动车组转向架构架检修时,构架清洗及脱漆探伤工序都需要翻转构架,前期主要是借用天车及翻转台位进行翻转作业,但由于构架本身形状不规则,且重量较大,容易导致构架翻转时人工操作困难,对天车轨道方向运行易造成损伤,并且对周边作业造成一定安全隐患。

为了尽量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本文通过认真调查既有动车组构架基本外形,同时调研国内外相关类似翻转设备运行情况,设计了一种适用于CRH2/380、CR400AF以及城际车转向架构架翻转的设备。

1 设计方案确定CRH2/380、CR400AF以及城际车的转向架构架主要由横梁、侧梁、吊杆座(M)、制动吊座以及纵向辅助梁组成,新设计翻转设备夹具应该具有通用性。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自动伸缩调整夹持构架定位臂及侧粱部位的夹具组成,该夹具组成可以实现X方向(沿轨道)、Y方向(与轨道垂直)自动调整。

构架通过载运车运到翻转设备处;翻转设备利用自动定位、夹紧、升降装置及翻转机构实现构架准确定位、自动夹紧、自动升降及翻转等操作。

翻转设备的主要组成包括升降机构、夹具组成以及控制台等;升降机构带动夹具组成可实现垂直方向位置调整。

夹具组成传动原件如图1所示。

1.夹持位置;2.夹紧电机;3.电动推杆;4.横向丝杠;5.升7.翻转驱动电机2所示。

图2 梯形螺纹简图另外,构架翻转机包含两台完全一样的螺旋升降机构,构架组成按总载荷5t考虑,滑动螺旋传动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升降机构相关参数序号名称数值单位备注1额定载荷F025kN—2结构载荷G116kN—3丝杆升降速度V0.0095m/s—4外螺纹大径d60mm—5外螺纹中径d255mm—6内螺纹中径D255mm—7外螺纹小径d349mm—8内螺纹小径D150mm—9内螺纹大径D461mm—10牙根部宽度b 6.5mm—11载荷动载系数φ 1.103 1.1+0.34v12最大轴向动载荷F45000Nφ×(F0+G1)2.1.1 螺杆的耐磨性验算已知H1=0.5P=0.5×10=5mm,n=H/P=90/10=9,工作压强p如式(1)所示。

汽车万向传动轴设计

汽车万向传动轴设计

2011届分类号:U463单位代码:10452本科专业职业生涯设计规划人生方向实现人生梦想汽车万向传动轴设计姓名学号年级 2007级专业车辆工程系(院)工学院指导教师2011年 4 月 1 日目录第一部分 (4)规划人生方向实现人生梦想 (4)前言 (4)1 自我分析 (4)1.1个性特征分析 (4)1.1.1 性格特征分析 (5)1.1.2 兴趣爱好分析 (5)1.2 个人能力分析 (5)1.2.1 能力优势 (5)1.2.2 能力弱势 (5)1.3 价值观分析 (5)1.3.1 人生价值观分析 (6)1.3.2 职业价值观分析 (6)2 环境分析 (6)2.1 家庭环境分析 (6)2.2 学校环境分析 (6)2.3 社会环境分析 (7)2.4 临沂环境分析 (7)3 毕业打算及具体计划 (7)3.1 做一公务人员 (7)3.2 考研 (7)3.3 自主创业 (7)4 具体各阶段规划 (8)4.1 2010年—2013年(短期目标) (8)4.2 2014年—2019年(中期目标) (8)4.3 2019年—退休 (9)5 最后总结 (9)第二部分 (9)汽车万向传动轴设计 (9)中文摘要 (9)ABSTRAT (10)1概论 (11)2华利微型客车TJ6350汽车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12)3 万向传动轴的结构特点及基本要求 (13)4 万向传动轴结构方案的分析 (15)4.1 基本组成的选择 (15)4.2 万向传动轴的计算载荷 (17)5 万向传动的运动和受力分析 (18)5.1 单十字万向节传动 (19)5.1.1运动分析 (19)5.1.2 附加弯曲力偶矩的分析 (20)5.2 双十字轴万向节传动 (21)6 万向传动轴的选择 (23)6.1 传动轴管的选择 (23)6.2 伸缩花键的选择 (23)7 传动轴的计算与强度校核 (24)7.1 传动轴的临界转速 (24)7.2 传动轴计算转矩 (24)7.3 传动轴长度选择 (24)7.4 传动轴管内外径确定 (24)7.5 传动轴扭矩强度校核 (25)8 十字轴总成尺寸的确定与强度校核 (27)8.1 十字轴万向节尺寸的确定与强度校核 (27)8.2 传动轴的花键 (29)8.3 十字万向节的轴承 (30)9结论 (33)10展望 (33)参考文献 (34)谢辞 (36)第一部分规划人生方向实现人生梦想前言职业生活是整个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即将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大四生,马上就要面临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由一个学生向一个职业者的蜕变。

载重汽车转向系统结构设计

载重汽车转向系统结构设计

载重汽车转向系统结构设计学校:湘潭大学学院:兴湘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张浩学号:2010963237指导老师:刘柏希老师摘要论文主要阐述了转向系统的设计。

汽车转向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其质量严重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转向系统也在不断的得到改进,虽然电子转向系统已经开始使用,但是传统的机械转向系统依然起着主导作用。

转向系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各类汽车之中。

本文重点设计了转向系统,并对转向系统零件强度、刚度进行了校核,同时还对转向系统计算载荷进行确定,同时对转向系统的其他主要零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同样也对所设计的转向机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实现了转向系统结构简单紧凑,轴向尺寸短,且零件数目少的优点又能增加助力,从而实现了汽车转向的稳定性和灵敏性。

最后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了三维模型的建立,通过三维模型的设计与建立,更进一步的验证了所设计结构的合理性。

关键词: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机械转向;转向;液压助力AbstractThis paple mainly tell about the design of circulation ball steering system. Redirector,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automobile,which is the key assembly decided the safety of the automobile. It seriously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the vehicle handing and stabilit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 industry,automobile steering gear is continuously improved, although the electronic steering gear has began to use ,but the traditional mechanical steering gear is still p lays a leading role. Circulation ball type steering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cars as of its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designs the circulating ball type steering gear and steering parts strength and stiffness for the checking, but also to determine steering system computational load,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other main parts of steering system structure design, also in the design of steering mechanism is analyzed and studied. Implements the redirector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short axial dimensions, and the advantage of less parts number and can increase power, so as to realize the vehicle steering stability and sensitivity. Finally by using the 3 d design software to design 3 d model of structure, through the design and build 3 d model, further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design structure.Key words: Steering gear; Steering system; Mechanical steering; Circulating ball type; The hydraulic power目录1 绪论 (1)1.1转向系统的使用背景 (1)1.2转向系统的研究意义 (1)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1.4主要研究工作 (3)2 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5)2.1转向系统概述 (5)2.2转向系统特点 (7)3 转向系统主要性能参数 (9)3.1转向系统的效率 (9)3.2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11)3.3转向系统传动副的传动间隙△t (13)3.4转向系统计算载荷的确定 (13)4 转向系统的尺寸参数计算 (15)4.1主要尺寸参数的选择 (15)4.2变厚齿扇 (20)4.3转向系统零件强度计算 (25)4.4转向系统的润滑方转向和密封类型的选择 (27)5 转向传动机构设计 (28)5.1转向传动机构原理 (28)5.2转向梯形的布置 (29)5.3转向梯形机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29)5.4梯形校核 (29)5.5转向传送机构的臂、杆与球销 (30)5.6转向横拉杆及其端部 (31)5.7杆件设计结果 (32)6 转向系统的其它部分 (33)6.1万向传动装置 (33)6.2传动轴与中间支承 (35)6.3动力转向机构设计 (35)6.4汽车转向系统的日常维护 (37)7 转向系统三维造型 (39)7.1 solidworks简介 (39)7.2转向系统的三维装配设计 (39)8 结论 (41)参考文献 (42)致谢 (43)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汽车转向系设计

汽车转向系设计
不协调使车轮产生的摆动小。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Rmin<2~2.5L 操纵轻便。乘用车:转动圈数小于2、最大手力150N
商用车:转动圈数小于3、最大手力200N
第一节 概述
3.转向系的主要设计要求 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
冲力要尽可能小。 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间隙调整
当双横臂互相平行时,AB 的瞬时中心P 在无穷远处,从P 点引 出的直线都变成了平行线。其中,过点A、S 的两条平行线之间 的距离与过点QAB、QBS 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第七节 转向梯形设计
利用上下止点法确定横拉杆断开点位置
第七节 转向梯形设计
二、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校核 (转向力特性)
时的传递特性
(P1 P2 ) / P1 (P3 P2 ) / P3
第三节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1.转向器的效率
可逆式、不可逆式、极限可逆式


tan 0 tan( 0 )


tan( 0 ) tan 0
第三节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2.转向系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转向系角传动比 。 转向系力传动比 。 转向器角传动比的变化规律 。 齿轮齿条式变速比转向器 循环球齿条齿扇式变速比转向器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第一节 概述
1.转向系的作用 保持或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 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
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 2.转向系的组成
第一节 概述
3.转向系的主要设计要求 转弯行驶时,车轮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旋转,车轮
不应有侧滑。 自动回正,并保持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 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激振动,转向盘没有摆动。 悬架导向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

齿轮齿条转向器设计

齿轮齿条转向器设计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设计摘要:本次设计选择的是丰田的一款汽车的转向器。

首先对转向系统基本的作用、构造、与总体的性能作一个了解。

再根据对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研究以与资料的查阅,着重阐述了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类型选择,不同类型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优缺点,和各种类型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应用状况。

根据原有数据计算转向系的传动比,并确定齿轮齿条的几何参数。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总体设计,受力分析,与对齿轮齿条的疲劳强度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修正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中不合理的数据。

通过对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选取出相关的零件如螺钉、轴承等,并在作出转向器的零件图。

关键词:转向系统;齿轮齿条;转向器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designAbstract:This design choice is the steering of a car in the Toyota. First, the basic role of the steering system, structure, and overall performance for an understanding.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the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and data access, focuses on a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type selecti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and all types of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application status. The steering transmission ratio calculated under the original data, and determine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rack and pinion.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the overall design, stress analysis, and rack and pinion fatigue strength of the tooth root bending fatigue strength. Unreasonable data correction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select the related parts such as screws, bearings, etc., and make the steering parts diagram.Keywords:Steering systems,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目录第1章绪论 (1)1.1 概述 (1)1.2 转向器的作用与分类 (1)1.3 汽车转向装置的发展趋势 (2)1.4 汽车转向器国内外现状 (4)1.5 设计的主要内容 (5)第2章齿轮齿条转向器设计方案选择 (7)2.1 车辆相关数据与设计要求 (7)2.2 转向器总体方案设计 (9)2.2.1 转向器设计方案说明 (9)2.2.2 转向器输入输出形式 (9)2.2.3 转向器各种输出形式对比 (9)2.2.4 齿轮齿条转向器齿轮齿条选择 (10)2.2.5 齿轮齿条转向器齿条断面形状 (10)2.2.6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布置形式 (11)2.2.7 转向器最终方案确定 (12)第3章转向器齿轮齿条设计计算过程 (13)3.1 转向轮侧偏角计算 (13)3.2 转向器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 (14)3.3 转向器角传动比与力传动比计算 (14)3.3.1 角传动比与力传动比介绍 (14)3.3.2 角传动比与力传动比确定 (14)3.4 齿轮齿条设计 (15)3.4.1 齿轮齿条啮合传动的特点 (15)3.4.2 齿轮参数的选择 (16)3.4.3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17)3.4.4 齿轮的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18)3.4.5 确定齿轮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19)3.4.6 确定齿条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20)3.4.7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 (21)第4章齿轮轴的设计 (22)4.1 齿轮齿条传动受力分析 (22)4.2 齿轮轴最小轴径确定 (22)4.3 齿轮轴的强度校核 (23)第5章间隙调整弹簧的设计计算 (27)5.1 选择材料 (27)5.2 计算弹簧丝直径 (27)5.3 弹簧圈数和自由高度的计算 (28)5.4 弹簧校核与结构尺寸确定 (28)5.5 弹簧工作时的数据 (29)第6章其他零件的选择与润滑方式确定 (30)6.1 轴承的选择 (30)6.2 转向器润滑方式 (31)总结 (34)致谢 (36)参考文献 (37)附图 (38)第1章绪论1.1 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

汽车转向机构设计

汽车转向机构设计

汽车转向机构设计汽车转向机构是汽车的核心驱动部件之一,它负责将驾驶员的操纵输入转化为车辆的转向动作。

在汽车设计中,转向机构的设计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操控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转向机构的基本原理、类型和设计要点等方面对汽车转向机构进行详细介绍。

一、转向机构的基本原理汽车转向机构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驾驶员对方向盘的操纵,传递给转向机构并将其转化为车辆的转向动作。

转向机构一般由转向盘、转向柱、转向齿条、齿轮等部件组成。

驾驶员通过转向盘对转向机构施加力矩,使转向盘旋转,转向柱通过螺旋副将转向力矩传递给转向齿条,在转向齿条的作用下,通过机械传动使车轮发生转向。

二、转向机构的类型1.摩擦销转向机构:该机构通过摩擦销将驾驶员的操纵力传递给转向机构。

摩擦销转向机构简单、结构紧凑,但摩擦力不稳定,对转向贴合性要求较高。

2.齿轮齿条转向机构:该机构采用齿轮与齿条的咬合来传递转向动作,具有稳定性好、转向平稳的特点。

齿轮齿条转向机构常见的是德国式转向机构和柏格式转向机构。

3.斜齿杆转向机构:该机构采用斜齿杆与齿轮咬合,通过斜齿杆的线性移动产生转向动作。

斜齿杆转向机构结构简单、重量小,但有时会存在斜齿杆的进退现象,影响操控性。

4.电动转向机构:该机构通过电动助力来实现转向动作,大大减轻驾驶员的操纵力。

电动转向机构响应速度快,操控性好,但需要电源支持,如果电路故障会影响转向功能。

三、转向机构的设计要点1.正确确定转向机构的传动比:传动比是转向机构设计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决定了转向动作传递的快慢程度。

传动比过小会导致转向盘转动角度大,驾驶员力度大,操控性差;传动比过大会导致方向盘转动角度小,导致转向不灵敏,容易发生意外。

因此,在设计转向机构时要根据车辆的类型和使用情况来确定适合的传动比。

2.考虑转向机构的结构强度:转向机构在车辆操控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力矩和冲击,其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性,以确保操控的安全性。

在设计转向机构时,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合理设置加强筋或加强板等结构来加强模块的强度。

课程设计—汽车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

课程设计—汽车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汽车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1)系别:机电工程系专业:车辆工程班级:本汽设091姓名:郑振奋学号:2020030643148指导教师:胡春平、谭滔日期:2021年7月汽车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摘要汽车是一种性能要求高,负荷转变大的运输工具。

转向系统作为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更需要了解和把握。

转向器作为转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对它的深切的研究显得意义重大。

循环球式转向器要紧由螺杆、钢球、螺母和转向器壳体等组成,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操纵轻便,磨损较小,利用寿命长,今年来取得普遍的应用。

依照现有的国家标准并依照汽车设计的原那么设计一款循环球转向器,完成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平面绘制,使其能够知足现代商用车的国家标准要求。

随着汽车工业的进展,汽车转向器也在不断的取得改良,尽管电子转向器已开始应用,但机械式转向器仍然普遍地被世界各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所采纳。

而在机械式转向器中,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被普遍应用于各级各类汽车上。

关键词:循环球;转向器;设计;分析;商用车目录第一章转向器整体概述 (1)1.1 转向器的功用 (1)1.2 转向器的分类 (1)1.3 转向器的概念 (1)1.4 循环球式转向器 (1)1.4.1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结构及特点 (1)1.4.2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工作原理 (1)1.4.3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组成 (2)第二章转向器总成方案分析 (3)2.1 转向器的设计要求 (3)2.2 转向器的总成方案设计 (3)第三章循环球式转向器要紧参数的选择 (6)3.1 钢球中心距D、螺杆外径D1、螺母内径D2 (6)3.2 钢球直径d及数量n (6)3.3 滚道截面 (8)3.4 接触角θ (8)3.5 螺距P和螺线导程角α0 (8)3.6 工作钢球圈数W (9)3.7 导管内径d1 (9)3.8 转向器的效率 (9)转向器的正效率η+ (9)3.8.2 转向器的逆效率η- (10)3.9 转向器各参数的计算 (11)3.10 轴的计算 (12)第四章齿条、齿扇传动副的设计 (13)4.1 齿条、齿扇传动副的原理 (13)4.2 变厚齿扇 (14)4.2.1 变厚齿扇的分析 (14)4.2.2 变厚齿扇齿形的计算 (14)第五章转向器载荷的计算 (17)5.1 转向器计算载荷的确信 (17)5.2 循环球式转向器零件强度计算 (18)5.2.1 钢球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 (18)5.2.2 齿扇齿的弯曲应力σ (19)w5.2.3 转向摇臂轴直径的确信 (19)第六章总结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汽车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第一章转向器整体概述转向器的功用转向器的作用将驾驶员加在转向盘上的力矩放大,并降低速度,然后传给转向传动机构。

轴的计算与校核、传动轴计算(无密码可修改)

轴的计算与校核、传动轴计算(无密码可修改)

[[τ说明:
对于受扭转轴的校核分为扭转强度校核和刚度校核1,扭转强度校核公式:τ=T/Wt≤[τ]
其中τ的量纲Mpa(N/mm²),T=Mn为转矩,量纲N.mm,Wt为扭转截面系数,量纲mm³,可查询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3-105或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实心轴:Wt=πd³/16;空心轴:Wt=π(D 4-d 4)/(16*D)2,刚度校核校核公式:φ=(180/π)*T/(G*Ip)≤[φ]其中G*Ip为扭转刚度,G为切变模量是量纲为GPa的常量,碳钢均为81GPa(81KN/mm²),Ip为极惯性矩,通过CAD或SW草图模块画出截面可以查询到,量纲为mm^4,也可通过公示计算
实心轴:Ip=πd 4/32;空心轴:Ip=π(D 4-d 4)/32
文档信息编写:图惜
参考:《材料力学—第4版》——刘鸿文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成大先鸣谢:前桥教育——宣言老师
2018.7.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转向传动机构设计、强度校核
转向传动机构是由转向摇臂至左、右转向车轮之间用来传递力及运动的转向杆、臂系统,其任务是将转向器输出端的转向摇臂的摆动转变为左、右转向车轮绕其转向主销的偏转,并使它们偏转到绕同一瞬时转向中心的不同轨迹圆上,实现车轮无滑动地滚动转向。

为了使左、右转向车轮偏转角之间的关系能满足这一汽车转向运动学的要求,则要由转向传动机构中的转向梯形机构的精确设计来保证。

采用最优化设计方法优选转向梯形结构参数则可得到最佳设计效果。

文献114]给出了汽车转向梯形机构、汽车双梯形转向机构、汽车双桥转向摇臂机构和具有独立悬架汽车的双桥转向机构的最优化设计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在非独立悬架汽车的转向系中,转向传动机构由转向摇臂、转向直拉杆、转向节臂、两个相同的转向梯形臂和转向横拉杆组成。

后者与左、右转向梯形臂又组成转向梯形机构。

转向器在汽车上应这样安置:首先应使转向摇臂下端与纵拉杆铰接的球头中心在转向过程中是在平行于汽车纵向平面的平面内移动;其次,为了使转向纵拉杆与纵置钢板弹簧协调运动以避免转向车轮的摆振,转向摇臂下端的球头中心B 应尽量与转向节臂与纵拉杆铰接球头中心:的摆动中心重合。

2A 2O 当采用独立悬架时,转向横拉杆要做成分段式的,由中段的横拉杆和两侧的边杆用球铰接组合而成。

当汽车直行时摆杆7与转向摇臂1应对称地位于中段横拉杆的左右两侧并与之垂直地铰接,且在悬架导向机构横臂的纵向摆轴线卜,以避免汽车垂向振动引起转向车轮的摆振并使汽车具有良好的直线行驶性能。

根据转向器以及分段式转向杆系相对于车轮轴线的布置位置不同,又可有不同的布置方案。

转向摇臂、转向节臂和梯形臂由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如35Cr ,40,40Cr 和40CrNi 用模锻加工制成。

多采用沿其长度变化尺寸的椭圆形截面以合理地利用材料和提高其强度与刚度。

转向摇臂与转向摇臂轴用三角花键联接,且花键轴与花键孔具有一定的锥度以得到无隙配合,装配时花键轴与孔应按标记对中以保证转向摇臂的正确安装位置。

转向摇臂的长度与转向传动机构的布置及传动比等因素有关,一般在初选时对小型汽车可取100~150mm ;中型汽车可取150~200mm ;大型汽车可取300~400mm 。

转向传动机构的杆件应选用刚性好、质量小的20、30或35号钢的无缝钢管制造,其沿长度方向的外形可根据总布置的需要确定。

转向传动机构的各元件间采用球形铰接。

球形铰接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消除由于铰接处的表面磨损而产生的间隙,也能满足两铰接件间复杂的相对运动。

在现代球形铰接的结构中均是用弹簧将球头与衬垫压紧。

整体式转向横拉杆两端和分段式横拉杆左右边杆外端的球形铰接应作为单独组件,组装好后以其壳体上的螺纹旋到杆的端部,以使杆长可调以便用于调节前束。

其他杆端的球形铰接,其外壳应与杆件制成一整体。

球头与衬垫需润滑,并应采用有效结构措施保持住润滑材料及防止灰尘污物进入。

球销与衬垫均采用低碳合金钢如12CrNi3A ,18MnTi 或20CrNi 制造,工作表面经渗碳淬火处理,渗碳层深1.5—3.0mm ,表面硬度HRC56—630允许采用中碳钢40或45制造并经高频淬火处理,球销的过渡圆角处则用滚压工艺增强。

球形铰接的壳体则用钢35或40制造。

为了提高球头和衬垫工作表面的耐磨性,可采用等离子或气体等离子金属喷镀工艺;对于轿车亦可采用耐磨性好的工程塑料制造衬垫。

后者在制造过程中可渗入专门的成分(例如尼龙-二硫化钼),对这类衬垫则可免去润滑。

为了计算转向传动机构零件的强度,首先应确定其计算载荷。

如果转向系无动力装置,
则转向传动机构的计算载荷可由式(5—13)所求得的最大转向阻力矩,所确定;当装用整体式动力转向器时,则加在转向摇臂上的载荷由最大液压下的动力转向作用力和作用在转向盘轮缘上的极限切向力所共同确定;当动力缸置于转向传动机构中,则对于位于转向器和动力缸之间的转向传动机构零件,其计算载荷可根据作用在转向摇臂轴上的力矩r T max h F T 来确定,T 可根据式(5—19)为
+=ηp h h i r F T max
而对于位于动力缸之后的转向传动机构零件,则同时承受着由上式确定的力矩T 和在最大液压下的动力转向作用力所确定的载荷。

转向摇臂、转向节臂与梯形臂均承受弯矩及扭矩的联合作用,其危险截面在臂的根基处。

下面以转向摇臂的强度计算为例。

1.转向摇臂的强度计算
如图5-13所示,其危险截面在A —A 处。

根据第三强度理论,在危险截面的最大应力点处,弯扭联合作用的等效应力为 a 22)/(4)/(t e b W F W Fl +=Σσ≤n s
σ(5-55)
式中——作用在转向摇臂球形铰接处的力;
F b W ,——危险截面的弯曲截面系数和扭转截面系数;
t W l ,e ——见图5-13;
s σ——材料的屈服极限;
s n ——相对于s σ的强度储备系数,=1.7~2.4。

s n
图5-13转向摇臂与球铰及危险截面处的应力图
对于矩形截面的臂(杆或梁),在其截面的直角顶点处扭转切向应力值为零,最大切向应力发生于侧边中间的k 点为k τ,a 点处的应力为a τ,则有

⎬⎫===max 2max /ητταττa e k hb F (5-56) 式中,b ——矩形截面的长边与短边长度;
h α,η——与/b 有关的系数,查有关手册选取,当/b =2时,h h α=0.246,η=0.795。

但弯、扭联合作用的等效应力如式(5-55)所示,其最大应力位于点。

a 2.转向纵拉杆与横拉杆的计算
拉杆需计算其受压时的纵向弯曲稳定性。

为了防止
拉杆受压时产生纵向弯曲,拉杆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可由下式求得:
J nF ≥ (5-57)
22/l EJ π式中n ——杆的刚度储备系数,一般取=1.5~2.5;
n ——杆承受的轴向力;
F E ——拉伸时杆材料的弹性模量,E =Mpa ;
5102×
l ——杆长,按杆两端球铰中心间的距离计。

3.球铰的强度与耐磨性校核
球铰的损坏形式主要有球销的断裂与球头的磨损,因此所选定的球铰应满足以下条件: b W FC /≤300Mpa
A F /≤25~30Ma
式中——作用于球头上的力;
F C ——球头悬臂部分的尺寸(参见图5—13)
; b W ——球销计算截面的弯曲截面系数;
A ——球头承载表面在通过球心并与力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