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军事变革要求加快推进军代表工作改革和发展
军事代表质量监督文化建设

军代表园地军事代表通过对合同履行的三个关键要素质量、进度、费用进行监督,保证装备采购合同履行达到规定质量要求,是军事代表最基本的职责和最主要的工作。
如何创造出卓越品质的高质量的监督工作,不仅需要对监督的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更需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一定的军事代表精神作依托。
合同履行监督工作的质量是对军事代表工作成效的直接评判,所以,树立军事代表合同履行监督工作质量意识,营造并发展军事代表质量监督文化,是当今军事代表面临的重要课题。
明确军事代表质量监督文化的内涵质量监督文化是军事代表在长期的合同履行监督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质量监督特点的行业文化,是军事代表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等诸多非物质因素的总和,是以质量监督为核心的全部质量监督理念、监督方式及监督方法,并以保证装备全寿命质量来最终体现。
具有较强的导向、凝聚、约束、激励和辐射等功能,是推进质量监督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内在保障。
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军事代表质量监督文化内涵可以分为四个层面:一是物质层文化。
是军事代表质量监督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军事代表的最直接外观形象。
二是制度层文化。
是由军事代表质量监督法律形态、组织形态管理形态等构成的外显文化。
三是行为层文化。
是军事代表在质量监督、技术服务中形成,包括管理行为、宣教行为、交往行为、学习行为、服务行为等方面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文化。
四是精神层文化。
是指军事代表开展质量监督活动的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军事代表以质量监督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军事代表质量监督文化与企业文化、军营文化一样,是当前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军事代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在于它以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目标把每一名军事代表的力量凝聚起来,爆发出强烈的热情和巨大的创造力。
在塑造军事代表质量监督精神、树立质量监督形象和推进质量监督事业发展上,军事代表质量监督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质量监督文化是军事代表文化的中心,与军事代表文化一脉相承,但二者又有各自的特点:(1)军事代表文化是军事代表内部物质、制度、精神各要素间的动态平衡和最佳结合,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以价值观为军事代表行动规范的管理观念,对军事代表具有凝聚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设计功能和渗透功能。
部队作训指挥系统

目录一、前言 (2)二、系统实施的必要性 (3)三、系统设计依据 (4)四、设计原则 (4)五、系统介绍 (5)1. 监控子系统 (6)2.传输子系统 (7)3.语音通信子系统 (8)4.信息处理子系统 (8)六、工程实施范例 (9)七、公司简介 (9)一、前言卡塔尔首都多哈西南20多公里便是赛利耶军事基地 -- 美军中央司令部前线联合作战中心。
联合作战中心的大厅里有6个大显示屏,可随时显示出战场上双方交战的实况,如美军飞机活动情况、双方地面部队的交战情况、包括巴格达等主要城市在内的伊拉克军队部署情况等,甚至连每一辆坦克的运动、每一门伊军火炮的位置和“战斧”导弹在空中运行等情况都在显示屏上有所显示。
联合作战中心还安装了一套新的情报信息处理系统,该系统比1991年海湾战争时美军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了100多倍。
联合作战中心收到的情报信息包括侦察卫星的图像和信号情报、截获的话音信号、不断更新的天气情况、“捕食者”无人机提供的实时图像、U-2和RC-1135等侦察机发送的数据以及美军舰船、飞机、坦克的位置等。
联合作战中心的新型信息处理系统将这些情报信息汇总,并快速地对各种信息进行审查和过滤,然后将战场信息在联合作战中心的6个大显示屏上显示出来。
弗兰克斯从他的作战室就可看到6个大显示屏,直接观察战场的双方交战情况,并根据战场情况指挥对伊作战。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战争形态随之出现第三次时代转型———机械化战争形态开始向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型: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战争中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精确制导武器远程打击等成为重要手段;战场空间向陆、海、空、天、电(磁)多维领域扩展,争夺制空权、制海权、制天权、制信息权的斗争空前激烈;联合作战要求指挥体系实施快速高效灵敏的指挥,现代战争已成为体系与体系的对抗。
与此同时,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军事战略,不断改变军队建设方略,以夺取新的军事制高点。
新时期军代表工作方法探讨

新时期军代表工作方法探讨作者:谭东东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3年第6期新时期,深化装备采购制度改革要求不断改革完善军事代表管理、运行和法规机制,充分发挥军代表队伍的作用,不断提高军代表队伍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和水平。
2009年,根据《全军装备采购制度调整改革方案》,军代表基本职能定位为合同履行监督,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依据合同规定和上级要求,从质量、进度、费用等方面,对承制单位履行合同情况进行监督,并对相关信息进行管理以及组织有效的沟通等。
军代表工作内容如图所示。
为更好推进我军武器装备工作发展,规范完善军代表队伍建设,军代表工作模式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进:改革后勤保障制度,采用跑厂模式深化军代表工作改革,必须要建立有效的后勤保障模式,逐步将军代表的供应、住房、医疗、通信、交通等纳入军队统一保障计划,力争逐步改变军代表生活保障过分依赖承制方的局面。
解决好军代表后勤保障问题,不仅关系到军事代表队伍建设和任务完成,而且关系到进一步提高军费的使用效益。
采用跑厂模式,在任务需要时下到承制单位开展工作,增强军代表作为装备“监造官”的独立性,减少军代表行使质量把关职能的干扰。
同时军代表的集中居住,有利于人才培养及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军代表队伍建设。
狠抓研制过程质量监督新阶段,我军装备不断向高科技、信息化方向发展,大量新型装备立项研制。
军代表必须狠抓研制过程质量监督。
装备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设计质量是决定装备质量的首要环节。
装备的功能、性能、寿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保障性、经济性等要靠设计来确定的;装备的结构形式和采用的元器件、材料要靠设计来选定;装备的检验、试验方法和标准要靠设计来制定;装备的可检验性、可生产性,以及使用维修和技术保障的可能性等问题,要在设计中解决。
可见,装备的固有质量水平是由设计确定的,抓好了设计质量,就抓好了形成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只有确保高质量的设计,才有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装备。
军事理论2012作业及答案1

• 判断(对 对) • 1、当前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势力仍然很 大,“台独”分裂势力仍然是国家安全的 最大内患。 • 2、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 • • • •
简答 1、当前世界安全形势怎样? 2、什么是非传统安全威胁?其特点是什么? 论述 3、面对非传统威胁的挑战,我国应如何积 极应对?
• (D B B D) •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是:A战略战术思想 B 人民军队思想 C统一战线思想 D人民战争思想 • 2、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两大主题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 3、提出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 专业化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 4、当前我国国防与军队建设的核心是:A增强打 赢机械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 B增强打赢信息 化条件下全面战争的能力 C增强打赢核化条件下 局部战争的能力 D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 争的能力
• 多选(ABCD ABCD) • 1、全面维护我国安全的领域包括:A经济 B 政治 C军事 D信息 • 2、我们同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战 略思想包括:A遵循“周边是首要”的战略 定位 B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战略 C 倡导“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 D贯 彻“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新安全观
• 判断(错 错 错 对) • 1、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 本问题的感性认识。 • 2、历来战争都是双方你死我活的较量,因 此,战争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 3、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因此,战争的基础 是政治而不是经济。 • 4、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要在这 个大局下行动。
• 简答 • 1、什么是军事思想?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 2、胡锦涛关于必须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论述 • 3、试述江泽民关于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 军各项建设首位的理论。
军事理论课填空、选择和判断1

军事理论课题库一.填空题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 ____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人民军队、国防建设2.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根本动力在于_____的不断进步。
技术3.《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兵之情主速”体现了孙武的思想。
速胜4.假目标包括__ 和两类。
形体假目标、功能假目标5.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______而不是武器。
_人6.信息化战争作战要素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作战力量一体化、 ___、、综合保障一体化。
作战行动一体化、作战指挥一体化7.目前,一般将国际格局分为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和_______三种。
多极格局8.中国古代军队出现于__ 。
夏朝9.军事思想是关于、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战争10.毛泽东规定人民军队要执行战斗队、工作队、___三大任务。
生产队11.人民战争的基本属性包括正义性和。
群众性12.《孙子兵法》“五事七计”中的“五事”是指道、天、地、、。
将、法13.红军游击战原则“十六字诀”是指: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14.我国的武装力量由、和民兵组成。
中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5.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奉行______的国防政策。
防御性___16.实施信息攻击的主体既可能是军队,也可能是,还可能包括恐怖组织.贩毒集团和宗教极端分子等。
黑客17.与机械化战争相比,信息化战争是的对抗。
体系与体系18.电子战的三种主要组织形式有:侦察与反侦察. . 。
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19.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目标,从国防内涵上看,一种是国家生存目标,一种是目标。
国家发展20.美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__。
东西有大洋,南北无强邻21.______成为现代作战的“力量倍增器”。
指挥信息系统22.中国革命战争中我军作战的基本形式是游击战.运动战. 。
阵地战23.武经七书是指《吴子》《蔚缭子》《六韬》《李卫公问对》《三略》 . 等七部兵书。
新时代加强装备质量管理的思考

新时代加强装备质量管理的思考作者:周浩郭帅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32期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以及国家军事力量的不断发展,新的形势为我国军事装备质量的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国内军事装备质量的管理工作,对促进我国军事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装备质量的管理关乎国家军队的权威,同时也是我军立足胜利的关键。
本文从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军事装备质量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新时代背景下装备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新时代发展下如何加强军事装备质量管理提出了相关参考建议。
关键词:军事发展;装备质量;军代表工作引言:军事装备的质量好坏,是衡量一国军事发展的基础。
国内军事装备的质量管理,长期以来实施的都是军事代表制度,其对军事装备的质量管理、监督以及验收等工作,在国家军事管理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加强国家军事装备质量的管理工作,推动国家军事装备的跨越式发展,仍属于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新时代背景下装备质量管理现状近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新时代背景之下各国军事装备的质量管理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中国目前军事装备质量管理实施的军事代表制度,已经有超过五十年的历史,目前军事代表在落实军事装备建设计划、监督管理承制单位工作、对研发过程进行质量监管、价格审查以及装备验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成效,大力提升了我国军事装备的质量。
但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新兴军事体制变革的进程也正在逐渐加快,为适应新时代变化,军事代表如何强化对装备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进一步推动国家军事装备质量的进步,成为了目前国内军事装备质量提升道路上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新时代背景下装备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工作体制不完善作为国内军事现代化建设的代表,军事装备即是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我国战斗力的重要体现。
随着当前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内外军事形势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期末论文2000字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期末论文2000字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军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着一定的帮助。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军事理论课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学生军事理论课2000字论文篇一:《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方法探讨》摘要: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军队也在不断进行变革。
在新军事变革过程中,人才建设无疑是重要的环节。
如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更好地进行人才建设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话题。
本文就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新军事变革;人才建设;培养在新军事变革的过程中,需要专业化的人才作为依托。
在这种情况下,新军事变革无疑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此,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对新军事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的必要性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军事变革需要以信息化建设为中心,积极打造更加高科技的军事体系。
同时,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军事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性技术人员,这是有效保障未来信息化战场上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而想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拥有非常先进的人才,也正因为如此,在新军事变革中加强人才建设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同时,在全球军队建设竞争逐渐严峻的发展背景下,实施科技强军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随着一大批高新技术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军队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依托来有效进行新军事变革,从而实现质量建军。
另外,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导向中,我国想要进一步提升军事力量,就需要不断提升军事发展的科技化水平,让我军实现信息化跨越式发展,而这无疑需要以军事人才培养为基础。
由此可见,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策略(一)完善与新军事变革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理念一方面,要积极树立起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人才发展意识,积极构建起人才建设长远发展规划,树立长远的目标和方向,并且在信息全球化和高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借鉴有益的经验和思想观念,为部队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社会认知氛围,从而更为有效地调动军事人才的培养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军事理论

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国防大学武桂馥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我们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进程中,必须把发展和创新军事理论置于首位,使之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发挥牵引和指导作用。
军事理论创新在打赢未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进入新世纪,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势头更加强劲,现代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整个军事领域正在发生一系列根本性变革。
面对蓬勃兴起的世界新军事变革,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军事战略,把发展和创新军事理论,作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关键。
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我们要紧紧抓住信息化这一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认真借鉴外军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真正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首先就要充分发挥军事理论的先导作用。
紧紧围绕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胜仗这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问题,全面、系统地创新军事理论。
这对于我军顺应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形势,加快推进军队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实现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履行好“打得赢、不变质”的神圣使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先进的军事理论历来是军事实践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军事对抗是最为激烈的对抗,战场竞争是最为残酷的竞争,军事理论是一门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理论。
当代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推动着军事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世界军事理论领域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关于未来军队和未来战争的新学说、新观点层出不穷。
面对这样一种逼人的形势,如果我们不抓住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历史机遇,推动军事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那么,我们在军事发展上就可能丧失机遇。
因此,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