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直方图描述数据

合集下载

《直方图》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PPT

《直方图》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PPT
由于身高数据具有连续性,因此我们应采用直方图来描述频数分布。
155 165 155 156 148 168 155 170 158 150 155 153 159 160 153 156 160 159 150 156 161 160 162 156 150 155 145 155 166 149 160 145 142 154 165 142 156 156 145 163 165 155 164 160 155 170 165 156 145 142 156 162 162 160 150
谢谢!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2 直方图
10.2 直方图
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 下面介绍另一种常用来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
10.2 直方图
问题 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 挑选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 cm)如下:
10.2 直方图
探究 上面对数据进行分组时,组距取 3,把数据分成 8 组.如
果组距取 2 或 4,那么数据分成几个组?这样能否选出需要 的 40 名同学呢?
10.2 直方图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如图,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 据上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histogram).
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同学参加呢?

样本及中心极限定理6.2直方图和箱线图

样本及中心极限定理6.2直方图和箱线图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心极限定理是统计学中的基本定理 之一,它说明了无论总体分布是什么, 只要样本量足够大,样本均值的分布 将趋近于正态分布。
本讲内容还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 中的matplotlib和seaborn库来绘制 直方图和箱线图,以及如何对图形进 行美化。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可视化在数据分析和挖掘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利用先进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如交互式可视化、3D可 视化等,更好地揭示数据的内在规律和特征。
总结词
比较多个数据集
详细描述
箱线图可以同时展示多个数据集,通过比较它们的箱体 和异常值,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数据集的分布特性和离 散程度。
总结词
识别异常值
详细描述
箱线图能够清晰地识别异常值,这些异常值可能是由于 测量误差或数据采集问题导致的,对于数据分析和挖掘 具有重要意义。
实例三:直方图与箱线图的综合应用
样本及中心极限定理6.2直方图和 箱线图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样本和中心极限定理概述 • 直方图 • 箱线图 • 直方图与箱线图的比较与选择 • 实例分析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直方图和箱线图是常见的统计图表, 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和中心趋势。
箱线图则通过展示数据的最大值、最 小值、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指标, 来描述数据的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
箱线图的制作步骤
01
02
03
04
绘制箱体
根据四分位数和IQR绘制箱体 ,确定箱体的位置和宽度。
绘制箱须和箱帽
根据四分位距和数据范围绘制 箱须和箱帽。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

§12.2.2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第五课时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组距.2.学会处理数据,整理得出频数分布表.3.学会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分组、整理、列表等过程,提高处理数据的能力.2.经历各种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增加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学生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2.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解答,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教学重点1.灵活掌握划分组距的方法.2.学地用直方图表示数据频数分布情况教学难点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划分组距并画出直方图.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归纳.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为了参加学校年级之间的广播操作赛,初中二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数据如下: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选择哪些同学参加呢?(多媒体演示出以上问题内容)[师]为了使参赛选手的身高比较整齐,我们所选40名同学身高差距不应太大,怎样从中调出这40名同学呢?我们这节课来研究这样的问题.Ⅱ.导入新课[师]类似这样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请同学们对上面的问题,认真思考,展开讨论,看能否找出一种办法.[生]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了解学生身高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数出每组的频数即学生人数,根据频数分布的情况再作决定.[师]很好!我们首先来把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怎样分组适合?组距取多少较好呢?请大家分组讨论,每组拿出一个分组方案.[生]首先我们观察到这组数据的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cm.因此我们把数据按身高的范围进行分组,•取组距为5,则可以按范围148≤x<153,153≤x<158,…,168≤x<173分成5组.整理可得下面的频数分布表:身高x 划记频数148≤x<153 Τ 2153≤x<158 正正正下18158≤x<163 正正正正正Τ27163≤x<168 正正一11168≤x<173 正 5[生]我们取组距为3,则可把数据按范围149≤x<152,152≤x<155,…,170≤x<173分成8组,整理可得下面的频数分布表:149≤x<151151≤x<153153≤x<155155≤x<157157≤x<159159≤x<161161≤x<163171≤x<173[生]我们取组距为2,则可以把数据按范围149≤x<151,151≤x<153,…,171≤x<173分成12组,整理可得下面的频数分布表:[师]以上三位同学分组的方法都是可行的,当然也肯定还有别的方法.我们先就这三种分法,从中挑出身高差不多的40名同学,看看如何.[生]按第一个同学的分组方案,我们可看出,身高在153≤x<158,158≤x<•163两组人最多,一共有18+27=45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3~163cm之间的学生中选队员.按第二个同学的分组方案,我们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164三个组人数最多,一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3•~164cm之间挑选队员.按第三个同学的方案,我们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157,157≤x<159,159•≤x<161,161≤x<163四个组人数最多,一共有8+11+12+7=38人,身高在153≤x<155中有6人,身高在163≤x<165中也有6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3~163cm之间或155•~165之间挑选队员.[师]很正确,看来以上三种分组方案都可以选出身高比较整齐的队员.当然其他的分组方法也可以选出整齐的队员,但就以上三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更好,更方便?[生]我认为第二种方案较好,它不像第一种方案那样,组距显大,分组数较少,造成频数有点集中,带来挑选队员时人数要不太少,要不过多;也不像第三种方案那样,由于组距显小,分组数较多,以至于频数分布零散,带来挑选队员时不易把握,再者分组太多也带来统计时烦琐,不方便.[师]不错,组距与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标准,要凭借经验和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通常数据越多,分成的组数也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根据数据多少通常分成5~12个组.就这个问题来说,第二种方案的确较好,既能按要求挑选出合适队员,在统计整理数据时,也不是很烦琐.由此可知,同学们在以后确定组距与组数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多积累经验,以方便、快捷而又科学、准确地解决问题.为了更清楚地看出频数分布情况,可以根据以上表格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下面请同学们用横轴表示身高,等距离标出各组端点,用纵轴表示频数,以各组频数为高画出与这组对应的矩形,即可得到频数分布直方图,分别按三种方案画出三个频数分布直方图:方案1:方案2:方案3:Ⅲ.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挑选广播比赛队员的问题,从分析实际问题的需要到如何确定组距、分组.从列频数分布表到描绘频数分布图,经历了不断探讨的过程.最后归纳出分组的一般规律,掌握了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方法.本节的重点是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难点是确定组距与分组.Ⅳ.课后作业习题12.2 第3题、第4题(只绘出直方图).Ⅴ.活动与探究下列数据是截止2002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29 39 35 33 39 28 33 35 3131 37 32 38 36 31 39 32 3837 34 29 34 38 32 35 36 332030 29 32 35 36 37 39 38 40 3837 39 38 34 33 40 36 36请根据下面不同的分组方法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比较哪一种分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分布:1.组距是2,各组是28~30,30~32…2.组距是5,各组是25~30,30~35…3.组距是10,各组是20~30,30~40…过程及结果:观察这组数据,最小年龄是28,最大年龄是40,之差是12,说明年龄变化范围是12岁.1.组距取2,各组是28≤x<30,30≤x<32,…,40≤x<42,分成7组,•列表记录如下:2.组距是5,各组是25≤x<30,30≤x<35…,40≤x<45,分成4个组,•频数分布表如下:3.组距是10,各组是20≤x<30,…,40≤x<50,分成3组,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由以上直方图可以明显看出第二种分组方法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的年龄分布情况.板书设计§12.2.2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一、分析实际问题,选用描述方法二、确定组距,划分组别三、列表、绘图备课资料统计小知识1.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19世界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成下降趋势.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或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情况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变动的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会影响家庭食物支出增加.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影响.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间后,呈递减趋势.。

统计调查-直方图

统计调查-直方图

数据预测
通过对直方图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对 未来的数据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为决 策提供依据。
直方图的局限性
对数据量要求较高
直方图适用于数据量较大的情况,对于少量数据,直方图的分布 可能不够稳定,难以准确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对数据的处理方式较为简单
直方图只是一种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分布情 况可能无法准确描述。
颜色区分
使用不同的颜色或标记来区分不同的数据系列或类别,以便更直观地比较。
强调异常值
对于异常值或关键点,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或标记来突出显示,以便引起关注。
05
直方图与其他统计图的比较
柱状图与直方图的区别
柱状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的频数分布,而直 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
柱状图的柱子是互相独立的,而直方图中的柱子 是连续的,表示数据在某个范围内的频数分布。
考虑数据量
对于大量数据,应选择较小的分组间 距,以便更好地观察数据分布;对于 少量数据,则可以适当增大分组间距 。
合理设置坐标轴和刻度
刻度设置
坐标轴的刻度应与分组间距相匹配,以便准确反映数据分布 情况。
标签和标题
在直方图上添加适当的标签和标题,以清晰地说明数据的含 义和比较的基准。
使用适当的颜色和标记
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确定数据范围和分组
将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组的 数据范围称为组距。
计算每组的频数
统计每个组内数据的数量。
计算每组的组中值
组中值是该组中间位置的数值 ,用于代表该组的平均水平。
绘制条形图
根据频数和组中值绘制条形图 ,条形的高度代表该组的频数 ,条形的长度代表该组的组距

直方图的应用场景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教学反思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教学反思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教学反思
天兴中学邱元兰
通过一个星期的听课和上课使我感觉到数学对学生来讲是一门比较难学的科目,课本上的内容虽简单但学生很难理解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个星期我上了《用直方图描述数据》,课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思考,我认识到自己在上课中的几点问题:
1.重点不够突出,例如组数、组距的确定讲的不够充分,还有组中值的概念强调的不够。

2.高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应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练习,还有在画直方图时应教学生一些技巧,比如说在数轴上取点,应先取两边端点,然后取等分点。

3.板书不够正楷,而且有点多。

4.由于第一次上课有点紧张,整堂课上的不够完美,时间安排不够紧凑。

对于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改正。

具体要求:要做到课前备好课,上课时精神要饱满,对学生要多花时间,尤其是成绩差一点的,要多帮助他们,争取使整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有所提高。

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多向指导老师请教,多听课,从中吸取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也要求对学生作到:一.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二.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三.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四.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数学直方图知识点总结

数学直方图知识点总结

数学直方图知识点总结直方图是一种用来表示数据分布的图形,它以长方形的高度来表示相应的数据频数或频率。

直方图可以清晰地显示数据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因此在统计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对直方图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直方图的构成要素、绘制方法、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直方图的构成要素1. 数据频数和频率直方图是由一系列长方形组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高度代表相应数据的频数或频率。

频数是指某个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而频率是指该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频率。

频数和频率是直方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它们能够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

在绘制直方图时,我们通常选择频率作为纵轴的标度,以便更好地比较不同数据集之间的分布情况。

2. 数据区间直方图的横轴通常表示数据的区间范围,每个长方形代表一个数据区间。

在确定数据区间时,我们需要根据数据的大小和分布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区间宽度,以便更好地呈现数据的分布规律。

通常情况下,数据区间的宽度应该尽量相同,这样才能使直方图更加准确地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3. 坐标轴和标题直方图通常由横轴、纵轴和标题组成。

横轴表示数据的区间范围,纵轴表示数据的频率或频数,而标题则说明直方图所表示的数据集名称或相关信息。

正确设置坐标轴和标题对于理解直方图所要传达的信息非常重要,因此在绘制直方图时,我们需要注重这些构成要素的设置。

二、直方图的绘制方法1. 确定数据区间在绘制直方图前,我们首先要确定数据的区间范围。

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区间宽度,然后确定各个数据区间的范围。

在确定数据区间时,我们需要确保每个区间的宽度尽量相同,以便更好地呈现数据的分布规律。

2. 绘制长方形绘制直方图时,我们需要根据数据的频率或频数来确定每个长方形的高度。

一般来说,长方形的高度代表相应数据的频率或频数,而长方形的宽度则代表数据的区间范围。

在绘制长方形时,我们需要确保相邻的长方形之间没有空隙,以便更好地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直方图简介

直方图简介

直方图描述的是图片显示范围内影像的明度分布图形。

直方图左边显示的是图像的阴影信息,中间显示图像的中间色调信息,右边则显示图像的高亮信息。

直方图的横轴从左到右代表照片从黑(暗部)到白(亮部)的像素数量,水平轴方向是一个256级明度座标,左边最暗处的值为0,右边最亮处的值为255。

直方图的垂直轴方向代表了在给定值下像素的数量,给定值下柱子越高,代表像素信息越多;柱子越低,代表像素信息越少,少到为零。

需要注意的是,当像素堆积超出了直方图边框的顶端,代表部分像素超出了相机记录的极限,也就是常说的像素溢出。

在一個直方图內,横轴代表由暗到亮(0到255)的信息,纵轴則代表該亮度值下的像素数量,以下是三種最常見的曝光情況:1. 過曝图形偏向右邊,即高光部分堆积大量像素,左邊基本上沒有图形,即暗部没有像素。

2. 正常曝光(Average)图形很平均地从左到右分佈,中間的图形比較多。

呈现为钟的形状,类似为正态分布。

3. 曝光不足(Underexposed) 图形偏向左邊,即暗部堆积大量像素,右边基本上沒有图形,即高光部分没有像素。

如何用直方图来判断图片的曝光一般我们认为曝光大体分为两种,标准曝光(正确曝光)和特性曝光。

按照传统18度灰的理论,标准曝光是在感光元件(CCD或者CMOS)的感光宽容度范围内,将拍摄对象看成是18%度的灰板进行拍照。

在数值上,拍摄对象反射后的光线强度与18%度灰反射后的光线在强度是相等的,从而就可以得到标准曝光值。

在实际拍摄的时候,为了更好的突出拍摄的主体,拍摄者还会选择特性曝光,如高调和低调等。

一幅较好的摄影作品从直方图的显示中可以看到明暗细节都有,在柱状图上的表现就是从左到右都有均匀分布,同时直方图的两侧是不会有像素溢出的。

而直方图的竖轴就表示相应部分所占画面的面积,峰值越高说明该明暗值的像素数量越多,如果直方图显示只在左边有,说明画面没有明亮的部分,整体偏暗,有可能曝光不足;如果直方图显示只在右边有,说明画面缺乏暗部细节,很有可能曝光过度;如果整个直方图贯穿横轴,没有峰值,同时明暗两端又同时溢出,说明这幅照片很可能反差过高,这样会使画面的明暗两极都产生不可逆转的细节损失。

直方图怎么画

直方图怎么画

直方图怎么画直方图是一种用于展示数据分布的图表形式,它将数据按照数量分组,并以柱状图的形式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特别是在大量数据中,直方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直方图的构建和绘制。

一、理解直方图的概念直方图是一种统计图表,用于显示一个数据集的分布情况,数据集通常被分成若干组,每组的数据数量被称为频数。

因此,直方图展示了数据集中每个数据值所占的频数,相对于其他数据值的频率。

直方图通常用于显示数值数据。

二、确定数据的分组方式直方图的构建需要将数据分组,每组的数据数量称为频数,所以首先需要确定数据的分组方式。

数据分组的方式有很多种,常用的有等距分组和等频分组。

(1)等距分组等距分组即将数据按照一定长度或者范围分组,每个组的数据数量相等。

如果数据的范围很大,建议采取等距分组方式,通常具体做法是,根据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分组范围,再根据所需组数来确定每组的长度,从而确定每组数据的取值范围。

例如,如果有100个数据,需要将它们分为5组,那么每组就有20个数据。

假设数据的最小值为10,最大值为70,则每组的长度为(70-10)÷5=12,第一组的数据为10~22,第二组为23~34,以此类推,最后一组为58~70。

(2)等频分组等频分组即将数据按照每组的数据数量相等分组。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因为范围的不明确而导致的数据分布有偏,但是如果数据量很大时,容易分为较多组,使得每组数据过于小,难以观察。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数据的数量和范围选择适合的分组方法。

三、绘制直方图在选定分组方式后,就可以开始绘制直方图了。

绘制直方图的步骤如下:(1)确定横轴和纵轴直方图通常将横轴分为若干个区间,每个区间表示一个数值范围,纵轴表示该数值范围内的频数或频率。

(2)绘制柱状图在图表上按照数据的分组方式将数据分为若干组,将每组的频数或频率表示为一个矩形,矩形高度表示该组数据所占的频率或频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某班同学的身高进行统计(单位:厘 米),频数分布表中165.5~170.5这一组学 生人数是12,频率是0.25,则该班共有____名 学生.
3、 2003年中考结束后,某市从参加中考的12000名学生中抽取 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考生得分均为整数,满分120分)进行 统计, 评估数学考试情况,经过整 理得到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 60 学生人数 60 请回答下列问题: 50 (1)此次抽样调查 的样本容量是_____ 40
解: (4)列频数分布表:
分组
频数记录
22.5~ 24.5~2 26.5~2 28.5~ 30.5~ 合计 24.5 6.5 8.5 30.5 32.5
2 3 8 4 3 20
频数
例题:已知一个样本:27,23,25,27,29,
31,27,30,32,21,28,26,27,29, 28,24,26,27,28,30。 列出频数分布表, 并绘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解: (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 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制作频数分布表
先将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 段学生出现的频数,填入表.
成绩段 划记 频数
49.5~59.5
59.5~69.5 69.5~79.5 79.5~89.5 正 正正 正正
2
9 10 14
89.5~99.5

5
根据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频数 8 6 4 2 0 22.5 24.5 26.5 28.5 30.5 32.5 数据
1、一个样本含有20个数据:35,31,33,35,37,
39,35,38,40,39,36,34,35,37,36,32,34,35,
36,34.在列频数分布表时,如果组距为2,那么应
分成___组,32.5~34.5这组的频数为_____.
10 0 5
0~35
10
36~47
15
14
60~71 72~83 84~95 96~107 108~120
48~59
分数
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了解了频数分布的意义 及获得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的一般步骤: (1)计算极差;
(2) 决定组距和组数;
(3) 决定分点;
(4) 列出频数分布表;
(5)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32-23=9 (2)决定组距为2, 因为9/2=4.5,所以组数为5 (3)决定分点: 22.5~24.5,24.5~26.5, 26.5~28.5,28.5~30.5,30.5~32.5.
例题: 已知一个样本:27,23,25,27,29,
31,27,30,32,21,28,26,27,29, 28,24,26,27,28,30。 列出频数分布表, 并绘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79.5分到89.5分 这个分数段的学 生数最多
表 20.1.2
根据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90分以上 的同学较 少
根据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不及格的 学生数最 少!!!
绘制频数折线图
将直方图中每个小 长方形上面一条边 的中点顺次连结起 来,即可得到频数 折线图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 (2) 决定组距与组数:
探索知识
享受快乐
12.2.2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
(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
(3)什么是频数?什么是频率?
某班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 63 , 84 , 91 , 53 , 69 , 81 , 61 , 69 , 91 , 78 , 75 , 81 , 80 , 67 , 76 , 81 , 79 , 94 , 61 , 69 , 89 , 70 , 70 , 87 , 81 , 86 , 90 , 88 , 85 , 67 , 71 , 82 , 87,75,87,95,53,65,74,77.
注意:一般情况
(1)可以由组距来求组数; (2)当数据个数小于40时,组数为6-8组;
极差/组距=_______ 数据分成_____组.
当数据个数40—100个时,组数为7-10组;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
极差:
(2) 决定组距与组数: 极差/组距=________
30 20 10 0 5
0~35
28 10
36~47
28 14
15
48~59 60~71 72~83 84~95 96~某市从参加中考的12000名学生 中抽取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考生得分均为整数,满 分120分)进行统计,评估数学考试情况,经过整理得 到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60 学生人数
数据分成_____组.
(3) 决定分点. (4)列频数分布表. 数出每一组频数
(5)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横轴表示各组数据,纵轴表示频数, 该组 内的频数为高,画出一个个矩形。
例题:
已知一个样本:27,23,25,27,29, 31,27,30,32,21,28,26,27,29, 28,24,26,27,28,30。 列出频数分布表, 并绘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 / 御书屋
hxh36kyd
的五蝠捧寿白釉斗彩套盘,而是榴生百子莲花盆,造型无巧不巧,好似蝶宵华请明远洗浴的盆子,只不过小一些。下头生火的凹里,是空 的,用来盛菜的只有上面一张碟子,那么浅的碟深,用来盛锅里剩下的大菜,恰恰好。下头挖空的凹里,为盆子的视觉效果作出了巨大的 贡献,让你怎么看,这盆子怎么大得可观,绝不会太小。凹里本来该放一碗精炭,点上火,让锅里的东西热腾腾的煮起来——事实上这种 “盆子”的官名应该是“边炉”,是一种边煮边吃的小火炉,优点是热火,缺点是易令室内生烟气。宝音先命把上头的小锅撤去,易以浅 碟,又令把炭碗撤去,换用短短宽蜡,蜡火本来热力就不如炭火,又短,烛焰并不直接舔着上头的盆底,大师傅已经烧好的成菜,就不至 于被烧过头。而烛身既宽,就可以燃烧很久,整个下午都能为大菜保温。作这番变动,是宝音考虑到,重头寿宴在晚上,苏家人都不会在 中午吃得太多,而戏台那头正唱着戏,听到精彩处,很有可能停箸不食,进餐过程会拉得比平常更长。所以菜的份量不重要,要长期保温 才真正重要。大菜这一圈传至,心思高下立判,宝音这桌安排换碟换手巾的小丫头,又比福珞那桌伺候得齐全到位,福珞败局已定,最多 指望最后一道点心翻盘。这点心,福珞是照明秀指点,请谢府最好的大菜师傅,精做一锅燕窝鸭条汤,燕窝是取血燕,拿小锅慢慢剔三天 才剔净的,就这么一份儿,绝无“顺便”多做给韩玉笙占便宜的余地,瞧韩玉笙怎么办?宝音果然没跟福珞抢。福珞的燕窝鸭条汤囫囵着 上了桌子,配以二色苹果馒首,福珞看来看去,自认无差。其他几桌也上了,嘉颜准备的是老豆腐鸡汤,规规矩矩,不过不失。宝音呢? 宝音这桌也终于来了,是个水晶云纹盂,里面盛的紫苏香薷饮,岂止不如福珞,简直就不像话。难道宝音就准备用这个东西作一宴的收梢? 云蕙闷了一中午,到此时终于喜动颜色:宝音晚节不保,功亏一篑了罢?水晶盂在席中摆定,小丫头们又揣过来青白玉雕春水图大盖碗, 那碗,足有小水桶大,盖子打开,一股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里头是只小孩脑袋大、玉底粗纹的瓜。老太太引颈动容:醉瓜!?醉瓜是种 天然带着酒味的瓜类,风味绝佳。自从去年品过这异味,老太太想起来就老动心。去年她一个人吃了快一整个,当天晚上坏了肚子,大夫 说瓜果为凉性,嘱她不可多吃,今年夏天醉瓜上市,她忍不住,又吃了一丁点儿,不过瘾,然也没法子了。过阵子,她又想吃,听说商人 在暖房里有培育,重金买了一只,毕竟不在当季上,酒味逊甚,不过一只普通甜瓜,宝音又劝谏道:“瓜果本为凉性,反季逆天而为,酒 也是容易伤身的东西,老太太您千金之躯,多用这种东西,婢子们不安倒也算了,老爷太太 少爷们都
60 50 40 30 20 10 0 5
0~35
28 10
36~47
28 14
15
48~59 60~71 72~83 84~95 96~107
08~120
分数
2003年中考结束后,某市从参加中考的12000名学生 中抽取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考生得分均为整数,满 分120分)进行统计,评估数学考试情况,经过整理得 到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3)若成绩在72分以上 60 学生人数 60 (含72分)为及格, 50 请你评估该市考生数学 40 成绩的及格率与数学考 30 28 28 试及格人数。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