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自述 互联网思维
周鸿祎的互联网方法论(1)

周鸿祎的互联网方法论(价值观)一、序①敢想敢干的精神:《硅谷热》讲的就是一帮毛头小子的创业故事,苹果、微软、英特尔都是年轻人凭借一种浑不凜的劲冲起来的。
小公司敢于挑战大公司,敢于颠覆大公司。
②做出一种产品来改变世界: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产品来改变世界。
③Think different:从创新来看,称之为“微创新”,从市场竞争来看,称之为“产品差异化策略”,从人文角度看,寻找存在感。
④主要内容: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等等。
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①没有人能打败趋势:任何人和企业都可以和最强的竞争对手打,但有个对手你是永远也打不败的,那就是趋势,趋势一旦爆发,就不会是一种线性的发展,它会积蓄力量于无形,最后突然爆发出雪崩效应,任何不愿意改变的力量都会在雪崩被毁灭,被市场边缘化。
②互联网里的黑天鹅:杀毒厂商靠卖杀毒软件卖钱,每年靠固定的营销模式赚钱,流氓软件泛滥,360顺势而起,将安全做到极致,将体验做到极致,为网名解决一个个问题,赢得了几亿用户。
周鸿祎也隐约感觉到安全软件免费是未来的趋势,彻底免费是大势所趋。
③火鸡的悲剧:火鸡在复活节之前的幸福指数是直线上升的,线性发展的。
传统厂商打的是价格战、营销战,360一次直接以零价格闯入市场,让传统杀毒商不知所措,一看不懂,二认为不靠谱,三进行攻击,因为这是个得罪人的事。
可是,360免费杀毒推出三个月后,成功掀翻瑞星市场份额达到第一,半年之后用户超过一亿。
360不仅仅是靠免费做起来的,它是一步步解决网民的安全问题发展起来的,360安全卫士解决了泛滥的流氓软件问题,得到了最初的5000w用户,接着又专注于解决各种未知的木马问题,得到随后的1亿用户(分阶段、分重点进行扩大用户量)。
小米、微信的出现对传统运营商也是一种颠覆。
④互联网思维就是一层纸: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每一个企业都是传统企业,今天你觉得你很先进,明天你就觉得你已经落伍了,例如:马云花十年时间建立的支付宝在2014年被腾讯微信发起的微信红包所冲击,所以,任何企业在互联网面前都要有一种焦虑感。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自序】自序中信出版社希望我给这本书写一个序,按理说一本书的序言就是说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大体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最后还要写一些要感谢的人。
我觉得这个套路有点过时,因为讲了什么,翻几页看一下目录就行了,何必要再重复一遍所以,我在序言里就讲影响我的价值观的电影和书。
说到价值观,有的人可能要笑了:都什么年代了,还讲价值观虽然这本书的书名是《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但这并不是按图索骥的说明书,你如果认为读完本书,就会做产品了,就能向互联网转型了,对不起,真的是做不到。
赵括把兵书读了千百遍,在纸上推演了千百遍,到了实际的战场上,还是一个输。
因为无论是做互联网产品,还是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能不能做得成,是看你能不能创新。
而能不能创新,除了你的技能、阅历、领导力,当然还有运气,一个重要的元素,是什么价值观在影响你的大脑。
面对强大的劲敌,你不敢狭路相逢勇者胜;或者,你热衷于拉关系,走后门,梦想着整合资源;再或者,什么热你干什么,什么时髦你追什么。
如果你是这样的价值观,再有钱也做不成。
看一个人是不是具备创新力,先看一点,是不是敢想敢干,这是我的第一个价值观。
我1990年上大学,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读了一遍《硅谷热》,研究生期间我又买了一本,把它当成自己的圣经。
那本书里讲的是硅谷创业故事,但你能感受到的更多的是那种典型的硅谷气质,就是一帮毛头小伙子,想做一个产品,不管三七二十一,在屋子里车库里就敢干。
苹果、微软、英特尔,这些今天的大公司,刚创业的时候都是凭借一种混不吝的劲儿冲起来的。
他们通过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产品改变了上亿人的生活,同时自己也赚的了财富,实现了财务自由。
这种敢想敢干的精神,还体现在敢于挑战大公司。
当年个人电脑领域,占垄断地位的是IBM,苹果挑战IBM,直接在报纸上发广告,指名道姓地说欢迎IBM来竞争。
它发布的那个《1984》视频广告,是一个女孩子拿着大锤砸烂了象征着IBM的大屏幕。
像这样的挑战,你看了以后就会很激动。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doc.pdf()

我是暝夜想了解更多微商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自序】中信出版社希望我给这本书写一个序,按理说一本书的序言就是说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大体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最后还要写一些要感谢的人。
我觉得这个套路有点过时,因为讲了什么,翻几页看一下目录就行了,何必要再重复一遍?所以,我在序言里就讲影响我的价值观的电影和书。
说到价值观,有的人可能要笑了:都什么年代了,还讲价值观?虽然这本书的书名是《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但这并不是按图索骥的说明书,你如果认为读完本书,就会做产品了,就能向互联网转型了,对不起,真的是做不到。
赵括把兵书读了千百遍,在纸上推演了千百遍,到了实际的战场上,还是一个输。
因为无论是做互联网产品,还是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能不能做得成,是看你能不能创新。
而能不能创新,除了你的技能、阅历、领导力,当然还有运气,一个重要的元素,是什么价值观在影响你的大脑。
面对强大的劲敌,你不敢狭路相逢勇者胜;或者,你热衷于拉关系,走后门,梦想着整合资源;再或者,什么热你干什么,什么时髦你追什么。
如果你是这样的价值观,再有钱也做不成。
看一个人是不是具备创新力,先看一点,是不是敢想敢干,这是我的第一个价值观。
我1990年上大学,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读了一遍《硅谷热》,研究生期间我又买了一本,把它当成自己的圣经。
那本书里讲的是硅谷创业故事,但你能感受到的更多的是那种典型的硅谷气质,就是一帮毛头小伙子,想做一个产品,不管三七二十一,在屋子里车库里就敢干。
苹果、微软、英特尔,这些今天的大公司,刚创业的时候都是凭借一种混不吝的劲儿冲起来的。
他们通过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产品改变了上亿人的生活,同时自己也赚的了财富,实现了财务自由。
这种敢想敢干的精神,还体现在敢于挑战大公司。
当年个人电脑领域,占垄断地位的是IBM,苹果挑战IBM,直接在报纸上发广告,指名道姓地说欢迎IBM 来竞争。
它发布的那个《1984》视频广告,是一个女孩子拿着大锤砸烂了象征着IBM的大屏幕。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读后感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作者:周鸿祎360老总周鸿祎内心独白!在本书中,周鸿祎首次讲述了自己的互联网观、产品观和管理思想,厘清了互联网产品的本质特征和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列举了颠覆式创新在现实中的实践和应用。
本书首次解密360的产品秘籍和盈利模式,同时,针对目前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焦虑,也提出了一套系统解决方案。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在线阅读地址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第(1)篇当今中国,站在互联网风口飞起来的无外乎苹果、腾讯、小米、360、阿里。
精读了《周鸿祎自述》、《参与感》、《腾讯之道》以及《华为工作法》、《爆品战略》,虽各有亮点但大道相通。
我理解的互联网思维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产品至上,一切以用户体验为依归。
从事互联网这个行业,有3个要点理解透了可以少有很多弯路。
一、用户思维1,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流量始终是盈利的关键。
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就是用户,当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商业模式自然而然就来了。
2,解决用户参与感,以小米为例,首先培养第一批发烧友种子用户,让他们参与到小米手机的制作中,改造中,通过培养种子用户成为KOL,带动整个用户群体的活性。
二、产品思维(大道至简;学我者生像我者死)1,聚焦做爆品,成为用户懂得用户超越用户,从用户身上挖掘这个行业可以突围的点,从侧翼发动攻击。
从100010000个点子里面挖掘一个真正能够帮助解决用户痛点的点子,低成本小规模快速度试错,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
2,持续优化。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变化快,所以没有那么长时间把一个产品做到万无一失。
先去试错,在试错的过程中沉入用户群体,听他们的吐槽挨他们的骂,从而对自己的产品一步一步进行优化。
给予用户超预期的体验。
好产品带来好口碑,好口碑是二次裂变的关键。
这个时代更新换代太快,只有不断优化提升才能让自己的产品不会轻易被取代。
3,简单简单再简单一点!现代人越来越懒,不愿意在乱七八糟的东西上花费时间精力。
周鸿祎:两个关键词解读互联网思维

第二个关键词是“免费”。
传统企业打价格战还有底线,而互联网企业的价格战根本没有底线。
这个免费的趋势已经从软件免费蔓延到了硬件领域,原来存话费补贴送手机,现在越来越多的硬件基本上变成按照成本价进行销售。
但是硬件是一个渠道,让用户下载一个APP跟让用户买你的一个硬件,其本质都是建立起企业跟用户之间的桥梁。
在免费的大潮之下,企业怎么样赚钱?企业应该如何何去何从?在免费的前提下,所谓的商业模式叫“羊毛出在猪身上”,就是原来赚钱的生意可能免费,利润迅速的降低,但是企业不得不用原来的生意来积累客户群,然后想推出新的增值服务,未来很多企业都会变成靠提供服务来赚钱。
为什么现在企业跨界严重,过去企业边界很清楚的,所以很多原来“八竿子打不到”的人成了你的竞争对手,你的同行早已经不是你的竞争对手,他跟你一样成为了免费的受害者。
很多的企业提出。
最大的挑战不是没有实力,而是没有这种勇气跟意识,被动的等待着传统的生意被免费砍掉了再开始转型。
还是说,今天开始思考我能会进入一个哪个新的领域,这个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企业的基因,就是已经适应了原来成功的这套东西,能不能把它在一个新的领域做出来。
IOT带来的机遇今天美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最大趋势就是IOT开始兴起。
首先,IOT简单来说就是任何万物都会互联网化,这个跟过去我们国家热炒的物联网概念不一样,原来讲的物联网跟企业消费者没有什么关系。
第二,IOT强调三个观点,任何生产型企业,它所做的各种硬件跟设备都可以加入一个智能的心,换句话说不管它长的什么样子,都跟今天的手机一样都有一个安卓的心。
以前的物联网就是传感器的作用,跟今天所说的IOT完全不一样,第三,它所有采集的数据都汇集到云端,因为对设备大量的改造,让设备本身变成一个电脑不太可能,但是云计算跟大数据通过IOT才能跟很多企业的业务真正紧密结合。
这个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信息流,一个辅助支持,而是成为一个企业的业务流,它实时地和各项工作工作紧密联系,最后数字都会传导在云端形成大数据。
周鸿祎的互联网思维:顺者昌,逆者亡?

周鸿祎的互联网思维:顺者昌,逆者亡?近来,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的新书-《周鸿祎: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在互联网行业乃至传统行业,掀起了一股互联网思维的论辩。
一些创业者认为采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将可以打破、重组,构建新的商业模式,淘汰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而在其他一些创业者看来,只不过一场概念营销而已,无论做什么项目,只有包装上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就显得特别高逼格,仅仅是一个营销方式而已。
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我也想谈谈我理解的互联网思维,这年代,不口出互联网思维,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一、羊毛出在猪身上(免费商业模式)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工业时代,也许是正确的结论,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由于软件开发成本相对固定,用户越多,分摊到每个用户的成本就越低,在100个用户里面,只要有1个增值付费用户,就可以支撑企业的免费商业模式!类似羊毛出在猪身上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案例比比皆是:百度等搜索引擎对使用搜索用户免费,让有推广需求的企业付费,腾讯QQ、微信都是用户免费,企业客户付费,淘宝等电商企业,用户免费开店,对需要推广的店家进行广告收费,360杀毒软件、浏览器对用户免费,通过浏览器推广360网址导航,在网址导航上面对推广的企业进行收费,征途游戏对屌丝免费,几个高富帅付费,就已经盈利丰厚了,都是典型的羊毛出在猪身上!二、小步快跑,步子大了扯着蛋(精益创业)互联网创业讲究以最低成本的试错,然后快速调整迭代,也就是圈子里面谈的精益创业,以小的代价、局部市场验证商业模式和产品,在得出好的数据和结论的基础上面,加大推广和抢占市场份额。
从某个思维层面上看,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许是中国名气最大的产品经理,从全国用户(人民)的需求出发,设计改革的原型产品,首先选择了在深圳小范围的试错,遇到问题及时调整,在深圳取得良好的成绩后,再向全中国推广实行。
三、少即是多(专注)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点与点的连接,使得国家之间、公司之间、个人之间的连接更容易,效率更高,每个项目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跨地域、跨时间的协调合作,加速个人、企业在全球的分工协作和全球竞争,更加透明、公平的竞争方式加速进化,使得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和个人必须保持专注,在一个点上面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和资源,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BAT等巨头的压力下,初创团队必须专注一个点,一个产品,实行单点突破,才能生长出一条线,一个面!一款MP3挽救苹果,一款iPhone 秒杀了百款产品线的洛基亚和摩托罗拉,一款小米、一款特斯拉、一款乐视都演绎了不同版本的专注和单品突破策略。
互联网思维周鸿祎

互联网思维周鸿祎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而在这个充满创新和机遇的时代,周鸿祎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杰出代表,展现出了卓越的互联网思维能力,并在其创业和发展过程中成就了非凡的成功。
本文将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深入探讨周鸿祎的经验和故事。
一、互联网思维的本质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注重创新、快速迭代和用户价值的思维方式。
它强调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解决传统行业面临的问题,并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
在互联网思维的引领下,互联网企业迅速崛起,传统企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
二、周鸿祎的互联网思维周鸿祎创办的360公司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颗璀璨明星。
作为一家以互联网安全为核心业务的公司,360以其独特的互联网思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周鸿祎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优化,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和支持。
1. 坚持创新周鸿祎始终认为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他鼓励团队成员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不断研发新产品和技术,以满足用户对安全的需求。
同时,他也鼓励员工放眼全球市场,学习借鉴国内外互联网企业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2. 不断迭代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产品和服务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
周鸿祎深知这一点,因此他注重产品的迭代和优化,不断推出更新版本,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他倡导团队成员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反馈,在产品优化方面持续投入,使360的产品与市场需求保持紧密契合。
3. 开放合作周鸿祎认为,互联网企业应该积极开放和合作,利用外部资源来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
他鼓励与不同行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同时,他也提倡开放式创新,鼓励员工尝试和引入外部创新,以加速公司的成长和变革。
4. 用户至上在周鸿祎的互联网思维中,用户始终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
他强调要精确了解用户需求,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来调整和完善产品。
周鸿祎自述读书笔记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书有感周鸿祎是互联网领域的颠覆者,他第一个提出了互联网免费安全的理念,也改变了整个安全软件行业的格局,其运营的奇虎360拥有超过4亿的用户。
在此书中,周鸿祎系统阐述了十几年来的互联网观、产品观和管理思想,理清了互联网产品的本质特征和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列举了颠覆式创新在现实中的实践和应用。
读完此书,周鸿祎的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等理念对我有了很大的启发,现作如下有感。
其实读再多的互联网理论书籍和你真正去创业,去接触互联网行业的感受还是大相径庭。
所谓赵括把兵书读了千百遍,到最后实际的战场上,不还是一个输字。
归根结底无论是做互联网产品还是传统企业向互联网公司转型,能不能做成,是看你能不能创新。
而能不能创新,不仅仅取决于你的技能、阅历、领导力,当然少不了运气。
我们都是处于社会的这个大环境中,没有人能逃得过或者说以一己之力改变社会大环境的趋势,你只有提前发现社会向前走的方向,在大咖们出手之前把产品做出来,这个就叫做抢占先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别人把产品做出来之后你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就像腾讯公司一样,在业内人人都骂马化腾是互联网公司的小偷,例如QQ最早就是仿照ICQ,丁磊做邮箱起家,马化腾看到了做出QQ邮箱,以及马化腾手下的网游、新闻门户网站等,最早做出这些产品的并不是鞥迅公司。
所以一个公司能不能把产品做出来、做好、做大做强,并不单单是时间先后的问题。
周鸿祎并不单单把360定义为单纯的杀毒软件公司,而是把360定义为互联网公司。
他说,知道今天360杀毒软件依然不挣钱,是通过向海量用户推荐使用360浏览器,通过导航、搜索、网页游戏等业务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因此,周鸿祎提出了用户至上原则。
在此,他还特别区分了用户和客户,你的客户不一定是你的用户。
想要把产品推广,要想尽办法增加你的用户,把你的客户变成用户,有了一定的用户量之后,再通过其他各种手段实行互联网变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思维(2014-02-06 18:17:45)转载▼分类:投资•悟道2014-01-28 16:00:42来源:财经网(北京)传统企业需要“自宫”淘宝、天猫,还有京东商城,对于传统零售业的挑战,大家都可以感觉到。
电信、移动、联通,这些强大的国有企业被腾讯用一个简单的微信,不到3年的时间就颠覆了。
今天很多传统的报纸和杂志,无论它的收入、读者量,都在下降,被互联网这种新的微博或者微信的信息获取方式所取代。
我还可以预言,再过两年,传统的电视台,也可能被颠覆。
最近互联网这帮疯子又冲进制造电视的产业。
最近很多家电视厂商请我去做交流,我都语重心长的说过去做家电的怎么竞争都有底线,大家都还有利润。
现在互联网这帮野蛮人冲进来之后都没有底线,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很多做了十年、二十年电视产业的大佬们都觉得很迷惑。
我觉得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对于传统大企业来说,他们面对互联网,就像《葵花宝典》,若想成功,必先自宫。
当然了,企业越大,身体越大,自宫起来特别痛苦。
《葵花宝典》最后一页写了,即使自宫,也未必成功。
我现在在给很多企业传授自宫术。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完全可以让中小企业逆袭。
互联网上的思想大家掌握了,基本上就像在一个国家空投AK47的效果是一样的。
大家都让互联网的思想武装起来,不仅能够自宫,还能宫掉很多大企业。
一些传统企业在面临互联网挑战的时候,他们经历了特别复杂的心路历程。
第一个阶段叫“看不起”。
他们觉得互联网是小玩闹,成不了大气。
我们干这个行业都几十年了。
很快他们发现说互联网这帮人也没折腾死,还折腾的越来越来劲,他们就准备研究。
他们就觉得眼花缭乱。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很多非互联网的传统企业来说正因为他们不了解互联网的游戏规则,这个规则也就是几个关键字,这让他们越看越看不清。
等到真正研究的时候,你都要去跟他们讲道理的时候,他们是“看不懂”。
为什么?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方向。
一个企业做得越成功,它成功的东西就塑造了它的基因。
你跟海里的鲨鱼,天天教育它说如何到沙漠上跟一个豹子打一架,这是鲨鱼研究不通的事情。
有些企业过了一点儿时间,真的下决心开始读《葵花宝典》了。
新动物是要消灭掉老动物,等到犹犹豫豫,很多企业进入互联网的时候,发现互联网的先行者已经跑到前面,他“看不见”了。
互联网不是技术!很多企业有些误区,觉得互联网不就是花钱买技术吗?互联网有很多大的概念,你们也参加过很多忽悠的会。
一讲互联网就是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移动终端,好像花了钱,用了互联网的东西,就变成互联网企业了。
我觉得那些都是一些战术。
如果大家要面对互联网的挑战,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把互联网变成自己手里的武器。
互联网有些基本的价值观和传统商业不一样。
在讲所有东西之前,我想讲消费行为的变化。
你们注意到没有,在没有互联网的时期,我们跟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前提,买的没有卖的精。
商人基本上是以逐利为目的。
我们做什么事,尽管我们老说客户是上帝,在经济关系里只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商家,一个是客户。
客户是谁?是买你东西的人。
谁向我付钱,他才是上帝,这是传统的经济游戏规则。
很多时候我们讲的各种营销理论、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理论。
其实这些讲的都是通过广告、宣传、推广,最后你成功的把用户忽悠了,买了你的东西。
包括超市的理论、什么堆叠、最后一米促销员的促销,比如卖家电的,很有可能你到一个家电超市,最后那个销售的美女成功说服你,本来想买A电视的,最后买了B电视。
所有营销理论都是以这个作为成功的宗旨。
我可以告诉大家,有了互联网之后,在下一个十年,游戏规则变了,环境变了。
消费者越来越有主动权,越来越有话语权。
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用户的体验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今天所有的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时候,你给用户提供的,过去最早是功能,后来是满足用户的需求。
再上一步说给用户创造价值。
所有的同行都在给用户创造价值的时候,你就发现最后决定大家能胜出的东西就变成了用户体验。
从客户体验到用户体验什么叫体验?举个例子,华夏银行请我吃饭,假设说。
我打开一瓶矿泉水,喝完之后,它确实是矿泉水,这叫体验吗?这不叫体验。
只有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超出预期才叫体验。
比如有人递过一个矿泉水瓶子,我一喝里面全是50度的茅台,这个就超出我的体验嘛。
我就会到处讲我到哪儿吃饭,我以为是矿泉水,结果里面是茅台,我要写一个微博,绝对转发500次以上。
只有成了体验,才能深入人心,才能真正让用户产生情感上的认同,才能产生口碑的传播。
体验这个东西最微妙的是什么呢?是你打多少广告,你都解决不了体验的问题。
你打广告,把你家的电视机、冰箱吹的跟天花一样,但你不能说买了我产品的用户们的体验就是好。
这个体验是用户自己决定的,用户到网上去吐槽、发帖,也不是你决定的。
我跟传统厂商讲现在游戏规则变了,你把用户的钱拿到了,你把东西卖给他了,你就希望这个用户在好不要再来找你。
以后游戏规则会变成什么呢?你把东西卖给用户或者送给用户了,你的体验之旅才刚刚开始,用户才刚刚开始跟你打交道。
你恨不得通过你的产品和服务,你每天都让用户感知,让用户感受到你的存在,让用户感受到你的价值。
我把体验这个词放在第一位,在过去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讲客户体验呢?我讲叫用户体验。
在互联网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你如果想利用互联网,你绝对不能一上来就琢磨钱口袋,你就不能像传统生意一样做什么东西忽悠他买。
你首先要考虑说哪怕他不是给我付钱的客户,我能不能把他变成他知道我或者使用我某一个产品,或者使用我某一个服务的用户。
这个用户、客户只差一个字,我觉得这个差别很大。
我也说不清为什么。
如果你们很多人第一次上互联网,你们回忆回忆互联网给你的第一个震撼是什么。
上面好多事,好多服务,免费看新闻,免费发邮件,那些服务都不仅不要钱,甚至倒贴钱欢迎你去用,还把服务质量做得很好。
互联网挣钱的三种模式从商业游戏规则来看,今天互联网上的产品虽然千变万化,但互联网上挣钱的模式就三个。
第一个,是特别传统的,利用互联网卖东西。
卖真实的东西,你可以管它叫电子商务。
卖基金,卖股票,卖理财产品,你管它叫互联网金融。
你如果卖SP,卖虚拟的服务,卖餐馆的打折券,可以叫O2O。
抛开这些概念,第一种模式就是利用互联网为平台,做的还是传统生意,只是发挥了互联网的特点,就是网聚人的力量。
比较纯互联网的模式,挣钱的模式还有两个。
一个就是广告,就是当你的服务不能赚钱的时候,你如果有足够多的眼球,有足够多的用户,你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其他的产品和服务,实际上这就是广告。
就跟电视免费看,但电视里有广告的概念一样。
还有一种模式就是以网游为典型的增值服务模式,你可以向某些用户收取提供特殊服务的增值服务费。
举个例子来说,在一个游戏里,可能有1万个屌丝在里面都是免费玩,突然来了一个高富帅,他觉得与众不同,要当大哥,他要花很多千,买个马骑,买个剑挎着,还要给屌丝发工资,他就在这个服务器里受人尊重,到哪儿都是大哥风范。
挣这些人的钱是增值服务。
这么多年来,再牛逼的互联网公司都逃不开这三种模式,你一定要想办法获取最大的用户群。
为什么大家在网上卖基金?还是因为有越大的用户群,你才能节省接触每个用户的成本。
一个网站只有2千个人、200个人访问,你卖广告,没有广告主来买单。
包括增值服务,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个幻觉,说我弄1万个人就可以挣1万个人的钱。
在今天互联网上,我觉得除了卖白粉,比卖白粉利润还高的生意就是网游了。
但是,网游的收费率都做不到5%。
今天在互联网上任何一项增值服务都是百分之几的付费率。
也就是你有一个巨额的用户群做基础,你才有可能在上面构造一个收费塔尖的金字塔。
如果你连这个金字塔的基座都没有,你就要这1万个收费用户,对不起,有人干过这事。
曾经中国有家企业,本来免费用户很多,大概有3%的收费用户,他们就决定把免费用户都赶走。
结果你们知道是什么?他们连收费用户都跑了。
这是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它就决定了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若想先获得商业利益,你先要考虑如何建立和创造用户价值。
在历史上,可能在传统行业里,由于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反正中国人多,人也好忽悠,地域也广大,信息不对称。
在互联网上,你很少看到一个企业能永续经营,如果是以忽悠用户为主。
真正能够在互联网上发展的企业,哪怕有的企业对同行不太好,哪怕有的企业有争议,但是没有人敢真正地得罪自己的用户。
你只有想办法给用户提供了高品质的服务,甚至是免费服务,把很多人都变成你的用户基础,你有了一个强大的用户基础之后,你才可能去构建商业模式。
这是我讲的第二个关键词,当你决定进入互联网的时候,你真的再看不明白,你也不要想着说一上来就要赚钱,或者把传统生意简单照搬到互联网上,或者简单地把互联网看成分销平台、推广平台,这都不是对互联网真正的理解。
你要认真考虑怎么样利用互联网给客户、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使你能够比借助传统手段获取更多的用户。
用户能够认可你的价值,跟体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玩互联网,就要会玩免费第三个关键词,我想讲讲免费,免费是互联网的精神。
免费是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很缺乏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免费越来越成为一种行销手段,甚至有的时候大家会觉得它是一种欺骗手段。
举个例子说,你走到一个饭馆,这个饭馆说只要点够一桌菜就送你一瓶啤酒。
你说好,我不要那些菜了,能不能送我免费的啤酒,老板一定把你轰出去,免费是有条件的。
互联网的免费不是这样的。
再比如说,你们小区突然来了一帮白大褂的人号称义诊,免费看病。
我相信有经验的人脑子里就会响起警钟,肯定要给你卖药,免费背后是有目的的。
我们每个人对免费有先天的恐惧感,我们不相信世界上有免费的午餐。
在现实生活中,哪怕送一瓶水,你服务的用户越多,你的边际成本是上升的。
哪怕这个水就是免费罐装的,它还有一个瓶子的费用,还有物流的费用。
这就在说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情况下免费服务、免费产品难以为继,只可能成为一种营销手段。
免费试吃、免费试偿都是阶段性的。
互联网有一个特点,上面的所有产品和服务都是虚拟、数字化的,有可能你的研发成本是固定的,大家可以免费下载、免费访问。
这时候你会发现,比如说你做了一个东西,花了1万块钱,如果有1万个人用,摊到每个人身上的成本是1块钱。
如果有1亿个人用呢?你会发现你摊到每个人身上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有了1个亿的用户之后,无论是做增值服务,还是做广告,每个人有一个UP值,相当于每个用户因为这种商业模式给你贡献的收入,它会超过每个人分摊的成本。
这就使得互联网上免费的模式不仅可行,而且可持续,甚至有可能会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所以免费在互联网上并不是骗局,而且很多互联网公司巨大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免费的基础上。
因为一旦你推出免费的产品,它的品质甚至还要超过那些收费产品的时候,它给用户带来体验上的冲击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