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药特点

合集下载

儿科用药高手见解

儿科用药高手见解

儿科用药高手见解
儿科用药高手的见解如下:
1.注意防止伤伐胃气:小儿脾胃功能较弱,若滥用滋补或过用苦寒药物,常易引起腻滞
不化、胃纳呆滞、生成疳证,或生伐胃气,引起脾胃虚寒,每致发生泄泻。

2.熟谙药性:针对小儿吃汤药比较困难,熬的时候先用开水泡,但是要密封,使药味不
会丢失,冷过以后,放在火上熬一次,药就可以了,这样煎一次作两次用,药水的量减了一半。

3.寓防于治:王氏保赤丸是王绵之家传秘方,该药选料精,做功精,丸细小如芥子,可
以放在母亲乳头上、奶嘴上直接喂饲患儿,解决了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喂药困难,为治疗小儿常见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良药。

1。

小儿用药特点及药物剂量换算

小儿用药特点及药物剂量换算

小儿用药特点及药物剂量换算小儿用药是指给婴幼儿或儿童使用药物的过程。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的差异,小儿用药相比成人用药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了解小儿用药的特点以及药物剂量换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正确地开具处方,并帮助家长正确给孩子用药。

小儿用药的特点:1.生理特点的差异:儿童的器官功能不完善,特别是肝脏和肾脏,不能像成人那样有效地代谢和排泄药物。

因此,小儿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会更加剧烈。

2.体表积和体重的影响:儿童的体表面积较大,相对体重较小。

由于很多药物的剂量是根据体重来计算的,所以在给小儿用药时,常常需要根据体表面积或体重来计算正确的药物剂量。

3.服药途径的限制:婴幼儿或年幼的儿童往往不能自行服药,所以常常需要通过口服药物悬浮液、颗粒或糖浆的形式给予婴幼儿用药。

此外,儿童的肌肉和静脉注射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4.儿童不易描述症状:由于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儿童通常不易描述自己的症状。

因此,医生需要依靠家长或监护人的观察和描述来判断儿童的病情,然后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药物剂量换算:由于儿童的体表面积和体重差异较大,药物剂量的换算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剂量换算的公式:1.按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药物剂量(mg)=体表面积(m²)×成人药物剂量(mg/m²)体表面积可以根据儿童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出,通常使用BSA(Body Surface Area)法来计算。

BSA的计算公式如下:2.按体重计算药物剂量:药物剂量(mg)=体重(kg)×成人药物剂量(mg/kg)需要注意的是,给予儿童服用药物时,最好按照儿科医生的建议来确定具体的药物剂量。

儿科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来合理地确定药物剂量,并给出详细的用药说明。

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用的剂型:对于婴幼儿或年幼的儿童,常常需要使用药物悬浮液、颗粒或糖浆等适合的剂型。

这样可以方便家长给药,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药物的剂量。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不要给儿童使用成人的药品,因 为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成人不同, 有些成人药品会对儿童造成伤害

注意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 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药品不良反应及处理
如果儿童出现药品不良反应, 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药品不良反应可能表现为皮疹 、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 症状。
如果怀疑儿童出现药品不良反 应,应保留剩余药品和包装, 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详细描述
感冒时,家长应保持孩子充足的水分 摄入,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 巴韦林、奥司他韦等。对于发热,可 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
腹泻
总结词
腹泻也是小儿常见疾病,多由饮食不当或感染引起,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形 状改变等症状。
详细描述
治疗腹泻的关键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家长可给孩子喝含有适量盐和糖的口服 液,避免脱水。同时,应调整孩子的饮食,暂停不易消化的食物。
咳嗽
总结词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表现。
详细描述
对于咳嗽,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使用止咳药、祛痰药或抗 过敏药来缓解症状。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中,避免孩子接触烟雾和过敏原 。
发热
总结词
发热是小儿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是感染、炎症等引起的, 表现为体温升高。
用药剂量
按体重计算
根据小儿的体重计算用药剂量,是较 为准确的方法。
按体表面积计算
对于一些特殊药物,需要根据小儿的 体表面积计算用药剂量。
按年龄计算
对于一些药物,也可以按年龄来计算 用药剂量。
02
小儿常见疾病及用药
感冒
总结词
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 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咳嗽 、流涕等症状。

小儿用药特点及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小儿用药特点及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小儿用药特点及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常见的疾病出现,因此合理使用和了解儿童用药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小儿用药的特点,以及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家长和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儿童用药需求。

一、小儿用药特点1.生理特点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

儿童的肝脏和肾脏功能未完全发育,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比成人慢,因此他们需用较低的药物剂量。

另外,儿童的消化系统对固体药物的吸收较成人差,因此液体制剂更适合他们。

2.年龄和体重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用药需求也有所不同。

在制定用药方案时,一定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剂量。

通常,使用儿童用药剂量计算公式能够更准确地掌握用药量。

3.副作用风险儿童用药的副作用风险比成人要高。

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

此外,由于儿童对药物反应敏感,一些药物在儿童体内的作用时间可能会更长。

4.用药方式儿童用药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口服、注射、局部外用等。

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常常需要用药剂形式适合他们的液体制剂,如滴剂、颗粒剂等。

同时,家长在给儿童口服药物时要注意确保剂量准确。

二、用药中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1.合理用药在给儿童用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用药。

禁止随意停药、增减剂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

如果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

2.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但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在用药时,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方案进行使用。

3.药物储存和保管家长在给儿童用药时要注意储存和保管药物的安全。

药物应放在干燥、通风和避光的地方,避免与食物、化妆品等混放。

同时,要将药物放在儿童触摸不到的地方,以免误食。

4.药物过敏风险儿童可能对某些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家长在给儿童用药时要特别留意。

如果出现皮疹、红肿、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咨询医生寻求进一步的处理建议。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发热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儿童出现 发热反应。
胃痛
孩子可能会因用药而出现胃 痛或消化不良。
过敏反应
有些孩子可能对某些药物产 生过敏反应。
如何正确给小儿服药
步骤:
1. 准备所需药物和用具。 2. 选择适当的药物剂型,如口服液体或颗粒。 3. 按照医生或药物说明的剂量给孩子用药。 4. 观察孩子服药过程,确保安全的用药。 5. 妥善清洗和存放用具,避免交叉感染。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在这个简报中,我们将探讨小儿用药的特点和护理。了解小儿用药的重要性 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对于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小儿用药特点
1 剂量需准确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需 要准确,过量或欠量 都可能对孩子造成不 良影响。
2 药物味道和剂型
儿童用药需要考虑药 物味道和剂型的可接 受性,以便孩子能够 配合用药。
小儿用药护理的重要性
保证安全
小儿用药护理确保儿童在 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无 创伤性。
提供支持
护理人员在儿童用药中提 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孩子 正确服药。
监测副作用
儿童用药护理有助于及时 监测和处理可能出现的药 物副作用。
常见的小儿用药护理技巧
1
分散剂量
对于不喜欢药物味道的儿童,可以
采用奖励制度
2
将剂量分散到多份食物或饮料中。
3 副作用和风险
某些药物可能对小儿 产生副作用或风险, 需仔细考虑选择合适 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过敏反应
孩子不应自行用药,必须在成人监护下 使用药物。
对于孩子使用的药物,要注意过敏反应 的可能性,并及时就医。
3 遵守用药时间和频率
4 避免混合用药
确保按照医生或药物说明的时间和频率 正确给孩子用药。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小儿用药特点1. 药物吸收多:口服用药时,婴幼儿的胃酸偏少,胃酶活性较低,胃排空迟缓,肠蠕动不规则,特殊转运能力弱,某些易受胃酸、胃酶和肠道酸碱度影响的口服药物,小儿的吸收量较成人多。

皮肤用药时,由于儿童的皮肤娇嫩,血管丰富,药物容易透皮吸收,皮肤破损时吸收量就更多了。

如有用硼酸溶液湿敷治疗尿布皮炎,发生病儿中毒死亡的报道。

故皮肤用药,小儿的吸收量也较成人多。

2. 血药浓度高:一方面,小儿尤其是新生儿细胞外液较多,这样就影响了某些按脂——水分配系数在体内分布的药物(如磺胺、青霉素、头孢菌素、速尿等),可使血中药物浓度增高。

另一方面,由于婴幼儿体内血清蛋白量不仅比成人少,而且与药物的结合力也较弱,因而造成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增高。

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3. 代谢排泄能力弱: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有赖于肝脏和肾脏功能是否健全。

婴幼儿肝、肾发育尚不完善,所以对药物的清除和排泄较慢。

如新生儿用磺胺类药物可使血胆红质浓度增高加之代谢能力较低易出现核黄疸症。

又如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健全,服用氯霉素后可引起“灰婴综合征”。

故小儿不准服用氯霉素和磺胺药物。

儿童10种用药禁区1. 解热镇痛药物:新生儿使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制剂,易导致雷耶氏(Reye’s)综合征(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病死率高达50%)。

阿司匹林对婴幼儿的听神经也有损害。

感冒通的主要成分之一的双氯芬酸钠,儿童服用易引起血尿,不宜作为儿童治疗感冒的常用药,3岁以下儿童禁用。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因剂量较大(每片75mg),儿童及青少年也不宜使用。

再如如含吡唑酮的复方制剂如氨非咖片、安乃近、去痛片、散利痛片等,其解热镇痛效果肯定,但小儿不宜连续使用,很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

对乙酰氨基酚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其疗效好,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但应注意使用剂量不宜大。

儿童用药

儿童用药

儿童用药儿童用药是指专门针对儿童而设计的药物。

由于儿童的生理结构和生长发育特点与成年人存在差异,儿童用药需要更加谨慎和审慎处理,以确保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儿童用药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剂型的选择上。

由于儿童年龄小、身体体积小,很多常见的药物剂型并不适用于儿童。

例如,片剂在儿童药物应用中较为少见,而液体剂型,如悬浮液、混悬液和口服液等则更常见。

此外,一些特殊的剂型如儿童专用颗粒、颗粒剂、儿童泡腾片等也经常被使用。

其次,儿童用药的剂量需要准确计算。

由于儿童的体重和身高都处于不断增长的阶段,药物的剂量也需要随之调整。

通常,儿童用药的剂量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或体表面积进行计算。

因此,在给儿童用药之前,家长或医生应该准确地了解儿童的体重和身高,以确保给予正确的药物剂量。

在儿童用药中,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儿童用药的年龄群体较小,身体的代谢能力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因此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一些成人常用的药物可能对儿童产生不良反应,甚至有些药物可能对儿童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儿童用药时需要选择专门适用于儿童的药物,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建议来合理使用。

在选择儿童用药时,不仅需要考虑儿童的特点,还需要充分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等信息。

家长或监护人应该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咨询,以了解药物的具体情况,并且确保正确使用药物。

此外,儿童用药还需要注意药物的保存和处置。

儿童用药往往需要长期使用,因此在保存药物时,应该保持药物的干燥、避光、防潮,避免药物受到环境的污染和变质。

同时,过期的药物和残余的药物应该及时处理,避免对儿童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总而言之,儿童用药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生理特点、剂型的选择、剂量的准确计算、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的选择和保存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儿童的健康和安全而言,无论是家长还是医生,都应该对儿童用药保持高度的关注和谨慎的态度,确保儿童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护理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护理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护理
开展小儿用药需了解的特点、护理与注意事项,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质量管 理。
小儿用药的特点
1 生理发育
儿童器官发育未完全,代 谢功能尚不完善,药物吸 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均 存在差异。
2 药代动力学
年龄、体重、生理状态等 因素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3 用药途径
小儿用药的选择和剂量
个体化选择
根据儿童的年龄、疾病等因 素,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 疗。
剂量计算
根据儿童的体重、年龄等因 素,计算和调整用药的剂量, 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种类
根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选择适宜的药物种类和规格。
小儿用药护理要点
1
药物准备
确保用药前准备工作充分,准确安全。
2
用药操作
儿童的用药途径常有口服、 静脉注射、雾化吸入等, 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 的途径。
常见的小儿用药注意事项
1 体征观察
用药后应观察儿童的体征 变化,注意不良反应和药 效。
2 剂量调整
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特 征,调整用药剂量以避免 过量或过低的风险。
3 药物交互作用
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 互影响,需考虑药物的相 互作用及潜在风险。
小儿用药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1 常见副作用
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需及时处理和调整用药方案。
2 过敏反应
儿童对药物过敏的风险较高,需注意用药前的过敏测试。
3 特定风险
某些药物在儿童中可能存在特定的风险,如骨骼发育不良等。
小儿用药的安全性和质量管理
安全性保障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合理的用药管理制度,确保用药 安全和监控。
质量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3 肝脏解毒功能不足:特别是新 生儿和早产儿,肝脏系统发育不 成熟,对某些药物的代谢延长, 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增加了药物 的血浓度和毒性作用。
5
4 肾脏排泄功能不足:新生儿、 特别是未成熟儿的肾功能尚不成 熟,药物及其分解产物在体内滞 留的时间延长,增加了药物的毒 副作用。
6
5 先天遗传因素:要注意家族中 对某些药物的先天性异常反应, 或过敏史,要慎用。
24
• • • • •
各年龄期特点: 1 婴儿期: 饮食: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各种辅食。 生长发育:是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 神经精神发育:抬头,坐,扶站,认人,叫 爸妈,单音节,单词。 • 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小儿麻痹糖 丸,白百破,麻疹疫苗。
25
• 幼儿期:饮食:由奶类过渡到各种食物,注 意营养均衡。 • 生长发育:减慢 • 神经精神发育:走得稳,上台阶,双脚跳, 跑,能说几个词,2-3个字的短句,歌谣,会 表示大小便,懂命令,表示进食,认识画上 的东西。 • 预防接种:乙脑疫苗,白百破加强。
17
2 按体表面积: <30kg:体表面积(m2)=体重 (kg) × 0.035+1 >30kg:体表面积(m2)=(体重 kg-30)× 0.02+1.05
18
3 按年龄:不十分精确 4 从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 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 适用于不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
19
门诊处方的书写 处方前记:姓名,性别,年龄, 日期,电话,门诊号 处方头:Rp 处方正文:剂型,名称,规格× 总量(片,支),用法(sig)每 次用量,给药途径,次数,时间
28
29
10
2 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用于过 敏性疾病,重症感染性疾病,长 疗程则用于治疗肾综,血液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哮喘,某些 皮肤病则提倡局部用药。特别注 意是,水痘禁用激素
11
3 退热药:一般用对乙酰氨基酚 (百服咛,泰诺等)和布洛芬 (美林,臣功再欣等) 4 镇静止惊药:常用苯巴比妥 (鲁米那)10%水合氯醛(口服 或肛灌)安定等。
20
1 药物名称用正规名或常用名,剧毒 药用全称 2 数字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3 单位用公制:mg ml g,有时不写则表 示g 4 不得涂改,否则要在涂改处签名。 5 超常规用量由医师签名 6 药物排列顺序,主药在前,辅药在 后,注射在前,口服在后。
21
常用拉丁文缩写 安瓿:Amp 注射剂:Inj 片剂:Tab 静注:i.v./V 胶囊: Cap 糖浆:Syr 肌注:i.m./M 口服:p.o
12
5 镇咳止咳药:一般不用镇咳药, 如(咳必清,必嗽平),多用祛 痰药(小儿止咳合剂,复方甘草 合剂,沐舒坦等)口服或雾化吸 入。因为小儿呼吸道窄,炎症水 肿渗出时易被堵塞。
13
6 止泻药与泻药: 对腹泻患儿不主张 用止泻药,可适当用保护肠粘膜的 药物,辅以调节肠道的微生态环境 (如米雅,整肠生,常乐康,妈咪 爱等)。对便秘一般不用泻药,多 采用调整饮食和松软大便的通便法 (如开塞露等)
小儿用药特点及门诊处 方书写
1பைடு நூலகம்
• 目的: • 了解儿科常用药的药理,剂量及 用法特点 • 学习门诊处方的规范写法
2
儿科用药特点 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 程,各个系统均有其生理,解剖 特点,因此儿童用药有其自身特 点,不仅仅是成人的缩影。
3
1 药物在组织内的分布因年龄而异:如 巴比妥类,吗啡、四环素在幼儿脑 浓度明显高于年长儿。 2 小儿对药物的反应因年龄而异:吗 啡对新生儿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明 显高于年长儿,麻黄素使血压升高 的作用在未成熟儿却低得多。
7
用药原则
• • • • • 1 特殊性原则: 2 选择性原则 3 目的性原则 4 整体性原则 5 计划性原则
8
药物选择 依据:年龄,病种,和病情,同 时要考虑小儿对药物的特殊反应 和药物的远期影响。
9
1 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类, 头孢类,大环内脂类,选择应用 磺胺类(年长儿) 基本不用:氯霉素-----灰婴综合征 磺胺,维生素k3 ,4-----溶血—黄 疸,氨基糖甙类,奎诺酮类,四 环素等。
26
• • • •
学龄前期: 饮食: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偏食。 生长发育:较慢 神经精神发育:能参加简单的劳动,有初步 的思维能力,记忆力强,能画人,认字,数 数。 • 预防接种:脊髓灰质疫苗加强
27
• • • •
小儿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1 由上而下:如抬头,抬胸,坐,立,走 2 由近到远:如从臂至手,从腿到脚的活动 3 由粗到细:如手拿物品先用全掌握持,再 发展到以手指端摘取。 • 4 由简单到复杂:如先学会观看和感觉事物, 认识事物,再发展到记忆,思维,分析,判 断。
22
每天一次:qd 每天二次:bid 每天三次:tid 每天四次:qid 隔天一次:qod 每三天一次:q3d 立即:st 必要时:prn 每晚:qn
23
生长发育特点
• • • • • • • 小儿年龄分期: 胎儿期:卵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 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至生后足28天 婴儿期:从出生后到满3周岁之前 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小学(6-7岁) 青春期:女:11-12至17-18岁 男:13-14至18-20岁
14
给药方法 1 口服法:幼儿用糖浆,水剂, 冲剂,年长儿可用片剂,药丸。 注意防止误吸。 2 注射法:比口服奏效快,但刺 激大,次数过多造成臀肌挛缩, 影响下肢功能。应少用。
15
静脉注射法:应注意控制速度, 应用时间较长时,提倡使用续贯 疗法。 3 外用药:以软膏为主,应防止 入眼。
16
药物剂量计算 1 按体重: 每日剂量=病儿体重(kg) ×每 (日)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然 后分次应用,如半衰期长者,可 一次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