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百分数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如购物、运动等,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生活动:提前分组,准备小组讨论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组数据,如某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例,引导学生关注比例关系。

2.提出问题:如果男生比女生多20人,那么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3.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发现问题的规律。

呈现(10分钟)1.讲解方法:教师讲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如公式:((A-B)/B)×100%。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六年级上册第90~91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百分数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习惯;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受到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获得新知1、教师出示:中山市环境统计中山市排污状况如下:●废气2011年中山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约为884亿立方米,2012 年排放总量约为762亿立方米。

●废水2012 年中山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约为8675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30397万吨。

●固体废物2012 年全年产生的工业危险废物为4.79 万吨,2012年全市产生的医疗废物为0.30 万吨。

看了这四条信息,你想说点什么?希望中山的环境保护工作越做越好。

看第一条信息,你能提一个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吗?2011年工业废气排放量是2012年的百分之几?2012年工业废气排放量是2011年的百分之几?2011年工业废气排放量比2012年多百分之几?2012年工业废气排放量比2011年少百分之几?(学生提问,老师板书。

)前两个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说说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点?(单位“1”的量不同。

)第一问是谁和谁比?单位“1”是谁?第二问呢?【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加强对新知的理解。

第三个问题是谁和谁比?单位“1”是谁?(学生表述,老师画图)要求出问题,先要算出什么量?你能说出数量关系式吗?(2011年的工业废气排放量—2012年的排放量)÷2011年的工业废气排放量注意:884—762表示什么?它在算式中作的是什么数?谁是单位“1”的量?它在算式中作的什么数?还可以怎样列式?(884÷762—100%)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说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89页例3教材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延续和发展。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将谁比谁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转化成比较量和单位“1”的相差数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了解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但很多学生对如何找单位“1”,题目求的是哪部分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还存在困惑。

教学目标:1.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百分数问题。

2.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三角板希沃课件学具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在这美丽的三月里,有一个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对!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现在我们看图片来了解一下世界森林覆盖率。

(1)日本森林覆盖率67%(2)美国森林覆盖率33%(3)巴西森林覆盖率62%(4)中国森林覆盖率23%师:阅读这些数据,你们有什么感想?在全球森林资源总体减少的大背景下,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

数据显示,在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中国贡献居全球首位。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森林覆盖率,加深学生对百分率意义的理解,同时渗透爱国、环保的思想教育。

师:现在我们一起去东山乡看看他们的植树情况。

课件出示信息:东山乡原计划造林4公顷,实际造林5公顷。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目标:1、通过画线段图的前后知识的比较,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具体含义,弄清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会找标准量,弄清是谁和单位“1”的比。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促进迁移。

1、说出下面各题中是哪两个量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1)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2)故事书的本数相当于科技书本数的百分之几?(3)今年产量是去年产量的百分之几?(4)苹果的棵数是梨的百分之几?2、说出下面两个数的相差量。

(1)六(1)班有44人,六(2)班有49人。

六(1)班比六(2)班少()人,六(2)班比六(1)班多()人,两个班相差()人。

(2)甲数是100,乙数是80,甲和乙的相差数是()。

(3)实际比计划多生产了200吨。

实际和计划的相差量是()吨。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回顾,让学生找准单位“1”,弄清“比较量”和“标准量”,并会求出两个量之间的相差数,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促进方法的迁移。

】二、呈现问题,探究新知。

(一)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小芳的体重是12千克,小明的体重是14千克,?1、提出问题。

师:根据上面的两条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和百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思考交流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汇总:(1)小芳的体重是小明的百分之几?(2)小明的体重是小芳的百分之几?(3)小明的体重比小芳多百分之几?(4)小芳的体重比小明少百分之几?【设计意图:周卫老师说:“小学生的数学就是生活”,为了让例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在钻研教材之后对例题进行了改编,同时也改变了问题的呈现方式:由直接呈现转换为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数学思维,因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作业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作业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作业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一、问题引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计算比例和百分比的情况,比如在商场购物打折优惠、利润的增长情况等。

那么,如何准确计算一个数相对于另一个数的多少呢?本文将从实际问题出发,介绍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计算方法。

二、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1. 实际问题:小明在某家商场购物,看中了一件原价为100元的衣服,商场正在举行优惠活动,将这件衣服打八折出售。

小明想知道,打八折后的价格比原价少了多少百分之几?2.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

a) 首先,计算打折后的价格。

原价为100元,打八折意味着价格降低了20%。

所以,打折后的价格为100元 ×(100% - 20%)= 100元 × 80% = 80元。

b) 接下来,计算价格的差异。

原价为100元,打折后的价格为80元,两者之间的差异为100元 - 80元 = 20元。

c) 最后,计算差异与原价的比例。

差异为20元,原价为100元,所以差异与原价的比例为20元 ÷ 100元 = 0.2 = 20%。

3. 结论:小明购买这件衣服后,价格比原价少了20%。

三、另一个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1. 实际问题:假设小红买了一辆汽车,花了50,000元,日后由于市场价格上涨,小红决定卖掉这辆车。

小红希望知道,如果将这辆车卖掉,价格比购买时多了多少百分之几?2. 解决方法: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步骤计算。

a)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现在这辆车的市场价格。

假设市场上类似的二手车价格上涨了25%。

那么,现在这辆车的价格为50,000元 ×(100% + 25%)= 50,000元 × 125% = 62,500元。

b) 接下来,计算价格的差异。

现在这辆车的价格为62,500元,购买时的价格为50,000元,两者之间的差异为62,500元 - 50,000元 = 12,500元。

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师:对,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的认识
重点:小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计算。
2一、、据情答境板导书入:物体表面或封我闭图们形的原大小计,叫划做它造们的林面积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原计
划造林比实际减少了百分之几。单位“1” (2)学生发现比值相等,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返回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返回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16.7%。
返回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百分之
1(、用文的具学店具里大,小小要丽一又样给)我们带几来了”什么“问题减? 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
几”……来表示增加、减少的幅度。 三、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2)再算出买1个笔记本后,小丽还剩多少钱。
探究
画线段分析题意。
原计划: 实际:
12公顷 14公顷
比原计划 多造的
返回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探究
1
原计划: 实际:
12公顷
比原计划 多造的
14公顷
再求增加的公
先求实际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 顷数占原计划
(14-12)÷12
的百分之几。
=2÷12
14- 12 =2(公顷)
≈0.167 =16.7%
人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6 百分数(一)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课前导入
我们原计划造林 12公顷,实际造 林14公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百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探究数学问题的机会。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百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求解过程的精确性有一定的要求,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含义,掌握求解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情境,如购物、比赛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中都有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的现象。

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讲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引导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分母和分子的关系,以及如何化简分数。

第一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纳税问题(含试题和答案)

第一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纳税问题(含试题和答案)

二、本周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三、考点分析1、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的量÷另一个数。

2、应该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应纳税额 = 收入×税率四、典型例题例1、(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

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分析与解:要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的辆数占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原计划产量看作单位“1”。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段图表示。

计划产量5000辆实际比计划多的实际产量5500辆解答:方法1:5500 – 5000 = 500(辆)……实际比计划多生产500辆500 ÷ 5000 = 0.1 = 1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方法2:5500 ÷ 5000 = 110%……实际产量相当于原计划的110%110% - 100% = 1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答:实际比计划多生产10%。

例2、(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

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分析与解:要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的辆数占实际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实际产量看作单位“1”。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段图表示。

计划产量5000辆计划比实际少的实际产量5500辆解答:方法1:5500 – 5000 = 500(辆)……计划比实际少生产500辆500 ÷ 5500 ≈ 9.1%……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方法2:5500 ÷ 5500 ≈ 90.9%……计划产量相当于实际的90.9%100% - 90.9%≈ 9.1%……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答:计划比实际少生产9.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0页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百分数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受到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掌握此类问题的解答思路与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小东、小明、小凯是三个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也经常在一起讨论数学问题。

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讨论什么数学问题。

小东说得对吗?为什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板书)师再追问:为什么要用3除以4?用4除以3行吗?(不行,强调:是谁的,谁就是单位“1”,就要除以谁)
小明说的对吗?小凯呢?为什么同样是4和5相比,小明说的就对了,而小凯说的就错了呢?(让学生明确:小明说的是具体数量,可以倒过来说,而小凯说的是分率,单位“1”变了,所以不能倒过来说。


师小结:由此看来,解决百分数问题,准确判断单位“1”很重要哦!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2
1、课件出示P90主题图,图上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数学信息?(我们乡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师:你能根据信息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原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2)实际造林是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4)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列式计算。

小结: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
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3、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的?
(2)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生共同分析,画线段图,理解: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或者说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根据“多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这句话,怎样列文字表达式?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
(4)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解题方法:
(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5)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吗?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可加以引导:前面我们计算出实际造林是原计划造林的116.7%,是把谁看作单位“1”?1也就是()%。

那这道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解决?(用116.7%-100%)
板书:方法二:14÷12≈1.167=116.7 % 116.7%-100%=16.7 %
小结:这种解答思路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求实际造林是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再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解答的时候还是要看清谁是单位“1”或是100%。

(二)如果改变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又该如何解答呢?
1、学生独立解答,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14-12)÷14或100%-12÷14
2、观察比较:将例1和改变后的问题的解答方式相比较:
(1)(14-12)÷12和(14-12)÷14
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单位“1”不同)
(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

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2)14÷12-100%和100%-12÷14,为什么一个减100%,而另一个用100%减呢?使学生明确“比多”要减100%,“比少”要100%减。

(三)、概括应用
1、让学生读一读例2后面的一段话,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等话的含义。

2、交流提升
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其实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解答思路是一样的,都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最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三、练习深化
(一)、基础练习
1、口头列式,不计算
(1)5比4多百分之几?(2)4比5少百分之几?(3)17.5吨比20吨少百分之几?
2、独立完成课本第90页“做一做”
小飞家原来每月用水约10吨,更换了节水龙头后每月用水约9吨,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
(10 -9) ÷10 9÷10=0.9=90%
=1 ÷10 1 - 90%=10%
=0.1=10%
(二)综合练习:
六(2)班有男同学17名,比女同学少2 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少百分之几?
2 ÷(17 +2) =2 ÷19 ≈0.105
3 ≈10.53%
(三)拓展练习:
鹅的只数是鸭的1.5倍,鸭的只数比鹅少百分之几?鹅的只数比鸭多百分之几?
(1.5 –1)÷1.5 (1.5 –1)÷1
≈0.333 = 33.3% = 0.5 = 50%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数学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在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解题的方法是什么?
1、找准单位“1”;
2、求出比较量与单位“1”的差;
3、用两个数的差量除以单位“1”的量,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板书设计: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2)
方法一:(14-12)÷12 (14-12)÷14 = 2 ÷12 =2 ÷14
≈0.167 ≈0.143
=16.7 % =14.3 %
共同方法:用相差数÷单位“1”的量
方法二:14÷12-100% 100%-12÷14 =116.7%-100% =100%-85.7%
=16.7% =14.3%
共同方法: 谁比谁,谁÷谁,“比多”减100%,“比少”用100%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