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合并高乳酸
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伤、 休克 、 感染 、 外科大手术等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 一步发展 进 可导致严重脓 毒症 、 毒 性休 克及 多 器官 功能 障碍 综 合征 脓 ( D ) 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死亡原 因 。流行病学显示 , MO S , 脓 毒症发病率 高、 病死率 高 、 治疗 费用 高 , 其死 亡率达患病人 数
的 2 % 以上 J 5 。早 期 预 测 脓 毒 症 的发 生 和 发 展 , 施 早 期 实
() 1 组织氧供不足 : 严重脓 毒症患 者全身 或局部组 织灌
注不 良, 导致氧 的供需不平衡 , 如各类休克时均存在全身组织 灌注不足 , 肠系膜缺血时存在局部组织的低灌注 , 此外心肺功 能不全者全身组织氧供降低 、 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 均会 导致高乳 酸血症 的发生 。高乳酸血 症常 于休 克早 期 即已出 现, 且先于休克征群 , 休克前 1 ~3h即可 出现轻度乳 酸增 高。
环 。当组 织 灌 注 不 足 、 氧 条 件 下 , 酮 酸 不 能 进 入 线 粒 体 , 缺 丙
而是优先生成乳酸 , 乳酸/ 丙酮酸 比例升高 , A H 蓄积 , N D 丙酮
受 体结合而分解为 6磷酸葡萄糖 , 一 另一方面激活 细胞膜上 N a
值增高 , 促进糖酵解过程 , 导致高乳酸血症 。( ) 织 中毒性 4组 缺氧 : 由于某些药物 、 毒物抑 制 了氧化还原 酶, 使组织不 能充 分利用氧 , 导致 用氧障碍性缺氧 。如硝普 钠过量时 引起 的组 织 中毒性缺氧 , 硝普钠进人人体就立 即分解 , 每分子硝普钠放 出 5分子氰化物 , 后者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 中的 F“结 e 合, 使其失去传递 电子 的功能 , 以致 生物氧化过程 中断, 丙酮 酸 的正常利用被抑制而转化成乳酸 , 因而发生高乳酸血症。 2 乳酸清除不足 、 除 了上述致血乳酸产 生过多的原 因外 , 一些病人仅 有或 同时存 在乳 酸清除不 足的状况 。一项研究纳 入 3 4例血 流动 力学稳定 的脓毒症患者 , 研究表 明血流动力学稳定 的脓 毒症
脓毒症 空间代谢组

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
近年来,空间代谢组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脓毒症的研究中。
空间代谢组学通过分析生物体内代谢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揭示了脓毒症发病过程中的代谢异常。
研究表明,脓毒症患者的代谢网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包括能量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等。
这些变化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
例如,脓毒症患者的乳酸水平升高,提示其存在组织缺氧和无氧酵解增加的情况。
此外,脓毒症患者的谷氨酸、丙氨酸等氨基酸水平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过程有关。
空间代谢组学的研究为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可以期待空间代谢组学在脓毒症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脓毒性休克病人皮肤花斑评分联合乳酸对急性皮肤衰竭的预测价值

脓毒性休克病人皮肤花斑评分联合乳酸对急性皮肤衰竭的预测价值荆晨晨,王淑娟*,韩春彦,位兰玲青岛市市立医院,山东 266071Predictive value of skin mettling score combined with lactic acid for acute skin failure in septic shock patientsJING Chenchen, WANG Shujuan, HAN Chunyan, WEI Lanling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Shandong 26607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Shujuan, E⁃mail:************************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predictive effect of skin mettling score combined with lactic acid for acute skin failure(ASF) in septic shock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123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care unit from July 2020 to December 2021 were collected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SF group(n=30) and non‑ASF group(n=93),and the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predictive value of each factor and skin mettling score combined with lactic acid was analyzed by area under ROC curve.Results:The area under ROC curve of skin mettling score combined with lactic acid was 0.931,the sensitivity was 0.867,the specificity was 0.957,the Youden index was 0.824.Conclusions:Skin mettling score combined with lactic acid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occurrence of ASF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The constructed prediction model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medical staff toearly monitor and intervene acute skin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Keywords sepsis; acute skin failure; skin mettling; lactic acid; influencing factors; prediction model摘要目的:探究皮肤花斑评分联合乳酸预测脓毒性休克病人急性皮肤衰竭(ASF)的效果。
脓毒症诊疗常规

脓毒症一、概述脓毒症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的重要原因。
由于脓毒症来势凶猛, 病情进展迅速, 病死率高。
,包括: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是指感染合并全身炎症反应。
严重脓毒症是指脓毒症合并脓毒症诱导的器官功能障碍或组织低灌注。
组织低灌注是指收缩压< 90 mmHg或平均动脉压< 70 mm Hg或收缩压下降> 40 mmHg,或在缺乏其他低灌注原因下按年龄下降> 2个标准差。
脓毒性休克是指在充分液体复苏后仍表现低灌注。
脓毒症引起的组织低灌注的临床表现包括脓毒性休克、乳酸增高或少尿。
[1]二、临床表现(一)身性炎症的反应表现1.寒战,高热,或低热,起病急发展快;2.神智淡漠或烦躁,昏迷;3.心率快,脉搏细数,呼吸急促或困难;4肝脾大;(二)休克表现1.G+菌脓毒症发生休克晚,四肢较温暖。
2.G-菌脓毒症休克早,持续时间长,四肢厥冷。
皮肤色泽苍白,发绀或花斑发绀。
皮肤温度湿冷或冷汗,3.血压下降,收缩压< 90 mmHg或平均动脉压< 70 mm Hg或收缩压下降> 40 mmHg,脉压mm Hg<30 mm Hg,4.脉搏细速。
5.尿量减少<25mL /h。
6.腹胀(肠鸣音消失)三、辅助检查及监测(一)(炎症反应指标)1.白细胞计数> 12 ×109 / L 或< 4 ×109 / L ,或不成熟白细胞> 0. 01。
2.C反应蛋白>标准值+2标准差。
3.前降钙素>标准值+2标准差。
[2](二)血气分析PH值及Po2 下降、而Pco2升高,血乳酸升高。
(三)肾功能肌酐增加≥015 mg/dL。
乳酸在脓毒症患者中的代谢及意义

乳酸在脓毒症患者中的代谢及意义
马光;卢中秋
【期刊名称】《温州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乳酸的正常代谢是指其生成和代谢之间的平衡。
乳酸酸中毒主要是其产生和代谢之间的不平衡,阴离子间隙和pH均不能敏感指示乳酸酸中毒,脓毒症的乳酸生成可能不完全因为组织低氧,也可以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影响Na+/K+ ATP酶进而使血乳酸生成增加。
乳酸可能是对能量代谢异常的适应,其可能是评估脓毒症的病情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总页数】4页(P924-927)
【作者】马光;卢中秋
【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浙江温州 325015;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浙江温州 325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2
【相关文献】
1.脓毒症患者乳酸清除率及外周血炎症因子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J], 谢珺
2.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J], 王长远;秦俭
3.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降钙素原和乳酸浓度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预后意义 [J], 王春梅;唐伦先;徐慧晖;张晓明;白建文
4.降钙素原、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脓
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J], 宋迎春;任国庆
5.早期动态血乳酸水平监测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J], 昝倩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脓毒症微循环障碍应对策略

脓毒症微循环障碍应对策略一、概述脓毒症(Sepsis)定义为针对感染的失控宿主反应所致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是感染导致的循环、细胞、代谢的明显异常,是脓毒症的严重亚型。
脓毒性休克的本质涉及大循环紊乱、微循环紊乱和细胞代谢紊乱。
在脓毒性休克中,我们首先关注的还是大循环的评估,包括氧输送、全身血流量以及灌注压力的评估。
脓毒症指南建议将目标设为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并使乳酸正常化。
但临床实际发现即使一些脓毒症患者的宏观血流动力学参数已经达标,但最终仍进展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
究其原因在于复苏后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已改善,但仍存在微循环障碍。
所以,对于休克复苏,目前主张以流量为核心的复苏策略,即休克复苏过程中大循环被纠正后,保证微循环的恢复。
微循环作为联系大循环和细胞间的桥梁,一方面,大循环是微循环复苏的基石;另一方面,休克复苏终点是恢复细胞氧代谢和器官功能。
所以,休克复苏已经进入关注微循环的时代。
心血管循环的最小单位被定义为微循环,它是一个由直径<100 μm的不同大小的毛细血管组成的网络,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微血管、真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分流血管)、微静脉。
微循环最根本的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微循环障碍主要是指直径<100 μm的微血管灌注以及氧供氧耗等发生障碍。
微循环低灌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灌注压改变、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纤维素沉积、白细胞/血小板黏附增加。
微循环障碍在脓毒症组织缺氧和器官衰竭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二、脓毒症微循环障碍病理生理脓毒症微循环障碍的机制主要是:病原体入侵导致免疫反应失衡,进而引起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引发内皮细损害,表现为血管节律性舒缩性丧失,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白细胞聚集、血小板沉积以及凝血级联激活诱发微血栓的形成,这些都会导致微循环障碍,最终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针对感染的失调的宿主反应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性休克:指脓毒症患者尽管充分的液体复苏仍存在持续的低血压,需要使用升压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以上,血乳酸2mmol/L以上。
A.早期复苏1 对脓毒症诱导的低灌注,在开始的3h内,给与至少30ml/Kg的晶体液,在完成初始液体复苏后,需要反复进行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指导进一步的液体使用(CVP/血乳酸/平均动脉压/下腔静脉变异度等)。
2、对于脓毒性休克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我们推荐初始目标平均动脉压为65mmHg。
3、对于乳酸水平升高,提示组织低灌注的患者,我们建议进行乳酸指导性复苏,并将乳酸恢复正常水平。
B.脓毒症筛查以及质量提高C.诊断:常规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微生物培养。
D.抗微生物治疗:在识别脓毒症或者脓毒性休克后1h内尽快启动静脉抗生素使用,经验性使用一种或者几种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期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体(包括细菌以及潜在的真菌或者病毒,强推荐,中等证据质量),一旦可以确认微生物,同时药敏结果已经明确,和/或充分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需要将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转化为窄谱,针对性用药。
抗生素治疗疗程为7-10天,对于大多数严重感染相关脓毒症以及脓毒性休克是足够的E.感染源的控制F.液体治疗1.在血流动力学指标持续在改善的前提下,当持续进行液体输注时,使用补液试验。
2.在早期液体复苏以及随后的容量置换中,首选晶体液。
也可以使用平衡液或者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
当需要大量的晶体液时,可额外使用白蛋白;不建议使用羟乙基淀粉进行血容量的扩充。
G.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1.去甲肾上腺素作为首先的血管活性药物,可以加用血管加压素(最大剂量0.03U/min)或者肾上腺素以达到目标MAP,或者加用血管加压素(最大剂量0.03U/min),以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剂量。
2.在高选择性患者群体中,使用多巴胺作为去甲肾上腺素的替代血管活性药物(例如快速型心律失常以及绝对或者相对心动过缓低风险),不推荐使用低剂量多巴胺用于肾脏保护。
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联合血乳酸对急诊严重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研究

【 关键 词 】 严重脓 毒症 ; 急诊脓 毒症死 亡风险评分 ; 急性生理学 与慢性健 康状 况评分 系统 Ⅱ评分 ;
乳 酸 ; 急诊 ; 预 后
Th e v a l u e o f c o mb i na t i o n o f t h e mo r t a l i t y i n e me r g e n c y d e p a r t me n t s e p s i s s c o r e a n d b l o o d l a c t a t e l e v e l i n
J i a n g s u,C h i n a
8 . 2 4 - 4 . 5 , f =一 6 . 9 2 9 , P=0 . 0 0 0 ; A P AC H EⅡ评 分 ( 分) : 2 8 . 1 ±7 . 1比 2 2 . 2 4 - 1 1 . 3 , t -  ̄ - 一 6 . 4 7 2 , P =0 . 0 0 0 ; 血 乳酸 ( mm o ] ] L ) : 5 . 4 ( 2 . 9 , 1 1 . 0 ) 比3 . 8 ( 1 . 2 , 9 . 1 ) , z =一 3 . 9 5 5 , P =0 . 0 0 4 ] 。M E D S 、 A P A C H E1 I 评 分及 血乳酸的 R O C曲线
下面积( A U C) 分别为 0 . 8 1 3 、 0 . 7 0 6 、 0 . 7 2 7 , M E D S评 分 对 2 8 d病 死 率 预测 能力 优 于 血 乳 酸 ( P =0 . 0 0 8 ) 及 A P A C HEⅡ评分 ( P =0 . 0 0 5 ) 。ME D S评分 联合血乳 酸对 2 8 d病死率 预测能力 ( A U C为 0 . 8 6 5 ) 优于 M E D S 评 分 ( P <0 . 0 0 1 ) , 其敏感 度( 8 3 . 1 %) 、 特异度 ( 9 3 . 2 %) 、 阳性预测值 ( P P V, 6 2 . 4 %) 和阴性预测值 ( N P V, 9 2 . 1 %) 在 各预 测 因子 中均最高 。 结论 ME D S评分联合血乳酸对于急诊严重脓毒症患者是 良好 的危险分层工具 , 预后能力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乳酸血症和酸中毒常常是分离存在的。 高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同时存在提示乳 酸的主要来源可能是缺氧。
高乳酸血症和乳酸酸中毒病因
• 乳酸生成过多:见于缺氧和休克,心 肺复苏后等各种形式的缺氧,在 ICU 及外科手术中多见,可以是相对缺氧, 亦可以是绝对缺氧; • 乳酸清除不足:肝功能受损或肾功能 异常时,尤其是肝硬化、各种肾病。
肾脏的最大转化能力,说明机体对乳酸的转化
清除具有非常大的储备能力。
• 生理状态下,乳酸的生成和消除维持动态平衡,
乳酸的生成增加或消除减少,都会产生高乳 酸血症。
乳酸的代谢
• 乳酸通过糖代谢替代途径产生。
• 当足够的氧保持3-磷酸甘油醛脱氧酶(NAD) 与NADH适当比例时,丙酮酸就转变为乙酰 辅酶A,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 • 每一分子糖完全氧化产生38个ATP分子。
脓毒症合并高乳酸血症检查结 果解读及相应治疗策略
海南省中医院急诊科 张汉洪
乳酸的产生
• 机体所有组织均有糖酵解产生乳酸的能力, • 内脏,大脑和骨骼肌等高代谢器官是乳酸生
成的主要来源,
• 乳酸的生成只能来自丙酮酸的转化,因此乳
酸的水平依赖丙酮酸的代谢。
Cohen RD,simpson R, Lactate metabolism. Anesthesiology 1975;43:661-673
乳酸代谢紊乱的分类
• 正常人血乳酸浓度为1.0±0.5 mmol/L • 高乳酸血症:血乳酸浓度轻到中度升高(2 ~5mmol/L),无代谢性酸中毒。 • 乳酸酸中毒:血乳酸浓度持续升高 (>5mmol/L),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乳酸酸中毒的分类
• A型: 发生乳酸中毒,且有组织灌注不足或氧合 不足的组织低氧血症的临床证据。 • B型:虽无组织灌注不足和氧合不足的临床证据, 但有隐匿性组织灌注不足存在。 – B1 与基础疾病有关的乳酸中毒 – B2 由药物和毒素引起的乳酸中毒 – B3 由先天代谢障碍导致的乳酸中毒 – 其他,如D-La(右旋异构体乳酸中毒)低血糖。
监测乳酸意义
• 脓毒性休克
–血乳酸>2mmo1/L,<4mmol/L,病死率为 14.04%
–血乳酸≥4mmo1/L,<10mmol/L,病死率为 42.67% ;
–血乳酸≥10mmo1/L,病死率为78.79% ;
高伟波等.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意义.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21(12):1358-1362
在有氧的情况下
• 有氧环境下,某些因素造成的丙酮酸脱氢
酶的抑制或者是糖酵解的加速 , 导致丙酮
酸浓度的增加,也能使乳酸浓度增加。
乳酸酸中毒
乳酸透过细胞膜
游离酸的自由扩散 离子交换,促进乳酸转运出细胞膜。 在无氧代谢状态下乳酸以氢离子为载体穿过细胞
膜,血中乳酸和氢离子浓度同时增加。
乳酸生成过多
• 线粒体毒性:核苷类似物影响细胞线粒 体DNA聚合酶活性。
–mtDNA变异
–mtDNA缺失
抑制人体DNA聚合酶γ ,损害mtDNA合成, 导致神经元、脂肪细胞、肌肉、胰腺等细 胞内mtDNA缺失,影响线粒体内膜电子传递 链的氧化磷酸化反应,ATP减少。
乳酸清除不足 • 严重肝病
• 酮症酸中毒,酮体抑制肝脏对乳酸摄取 • 嗜酒,乙醇氧化升高丙酮酸向乳酸转化
1.Rossaint R,et al.Management of bleeding following major trauma:an updated European guideline[J].Crit Care,2010,14(2):R52 2.Nguyen HB,et al.Early lactate clearance is associated with
–高血压伴发的心脏损伤 ( 包括心肌肥大、心 功能障碍)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时,心肌细胞对乳酸的利 用降低,释放增加。
• 氧供不能满足氧耗
–剧烈运动 –癫痫发作
乳酸生成过多
• 应激致高儿茶酚胺血症 –危重病、应激状态下血儿茶酚胺浓度升高 , 使细胞膜 cAMP 激活,促进糖酵解过程,导致高乳酸血症。 –1999 年 James 等观察到败血症和外伤病人虽无组织缺氧现 象 , 但其血乳酸值和儿茶酚胺浓度呈正相关; Bundgard 等 也通过体内试验验证了肾上腺素致乳酸增高的现象。
监测乳酸意义
• 创伤
–血乳酸<1.4mmo1/L,病死率为0; – <4.4mmol/L,病死率为22% ;
–4.4-8.7mmo1/L,病死率为78% ;
–>8.7mmo1/L,病死率为9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mmol/L,病死率为100%。
Coast TJ,Smith JE, Lockey D,et al.Early increase in blood lactate following injury [J].JR Army Med Corps,2002,148 (2):140-143.
乳酸的清除 • 体内清除血乳酸的脏器主要是肝脏 50%,
其次是肾脏25%,骨骼肌和心肌25%。
• 肝脏通过合成糖元和乳酸经丙酮酸途径
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在乳酸清除中占有
重要的地位,不仅清除量大,且速度快;
• 肾脏在乳酸增高时清除乳酸能力不断增
加。
乳酸的清除
• 乳酸最大生成率可达到3500mmol/d。 • 乳酸最大转化能力肝脏就达4400mmol/d,加上
动态监测乳酸意义
• 乳酸的动态演变可用于指导治疗和评估 治疗的有效性。
–《严重创伤出血的处理》2007、2010欧洲 指南:乳酸、BE是评价和检测失血量、休 克组织灌注敏感指标,并可预测创伤后死 亡率。 –《严重脓毒症》2012美国指南:动态乳酸、 乳酸清除率与脓毒性休克的组织灌注、预 后密切相关。
如何解释上述检查结果?
• A. 该患者患有高乳酸血症,由使用肾上腺素激活 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所致; • B. 该患者可能患有脓毒症,由控制不佳的感染所 致,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 • C. 该患者出现乳酸清除率下降,由肝功能障碍所 致,同时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导致乳酸水平发生变 化 • D. 该患者处于低灌注状态,需要进一步补充液体 和升高血压 • 答案:B
患者转归
• 患者脓毒症抗生素治疗有效,后来转危为 安,1周后病愈出院回家。
病例总结
• (1)解释高乳酸血症时必须结合患者具体的临床 病情、相关病史、其他生物标志物和对当前治疗 的反应情况,绝不能抛开其他信息孤立地看待这 一病生理状态。 • (2)虽然在鉴别诊断时考虑到灌注不足是很重要 的,但是还须意识到高乳酸血症也是机体代谢应 激与疾病过程严重程度的表现之一。 • (3)正如本例所示,尽管入院时乳酸水平提示灌 注不足,但后来病程转变则显示出了更为复杂的 病理生理学过程,因此需要根据具体临床情况制 订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NADH/NAD+
乳酸生成过多
• 组织中毒性缺氧:某些药物、毒物抑制了氧 化还原酶,使组织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用氧 障碍性缺氧。 –如硝普钠过量时引起的组织中毒性缺氧: 每分子硝普钠放出5分子氰化物,后者与氧 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结合,使其 失去传递电子的功能,以致生物氧化过程中 断,丙酮酸的正常利用被抑制而转化成乳酸, 因而发生高乳酸血症。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O2+H2O
丙酮酸
在缺氧的情况下
• 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蓄积,抑制了乙 酰辅酶A的形成,使丙酮酸通过无氧代谢形成乳酸, 结果每一分子糖的代谢仅产生2个ATP分子。 • 这就导致了乳酸大量生成和ATP形成减少。 • 因此过量的乳酸蓄积是缺氧严重程度的敏感、早 期、定量指标。
乳酸生成过多 • 组织氧供不足
–全身或局部组织灌注不良,导致氧的供需不
平衡各类休克时均存在全身组织灌注不足
–肠系膜缺血时存在局部组织的低灌注
–心肺功能不全者全身组织氧供降低
高乳酸血症常于休克早期即已出现,且先 于休克征群,休克前1-3h即可出现轻度乳 酸增高。
乳酸生成过多 • 隐匿性组织灌注不足
病例介绍
• 患者男,67岁,主因咳嗽、发热、食欲减退和全身乏力5 d就诊于急 诊科 • 既往有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和肝硬化疾病史。 • 体格检查显示,心动过速、低血压、严重呼吸窘迫、少尿、外周性发 绀,乳酸水平5.02 mmol/L。 • 紧急予以气管插管;因怀疑其患有社区获得性肺炎,遂给予经验性抗 生素治疗;应用3L乳酸林格氏液复苏,并转至重症监护室接受进一步 治疗。 • 入院后,患者血乳酸水平一度降至1.94mmol/L 。虽经过一夜的液体 复苏和升压(去甲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和肾上腺素)及氢化可的松 治疗,患者血压仍逐步下降。 • 次日清晨,患者中心静脉压13 mm Hg ,每搏输出量变异7%、乳酸水 平4.86 mmol/L 。虽然平均动脉压达到60-65mmHg,但血乳酸水平持 续增长至6.8 mmol/L 。
Glu
E1
乳酸的代谢
G-6-P F-6-P
E2 F-1, 6-2P ATP ADP
ATP ADP
糖 酵 解 的 代 谢 途 径
E1:己糖激酶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乳酸
NAD+
ATP NADH+H+ ATP ADP E3
本例患者检验结果解读
• 入院时,本例患者乳酸水平高至5.02 mmol/L ,提醒临床医生应警惕 患者病情危重。而患者对液体复苏和通气支持下乳酸彻底清除有反应, 提示预后反应佳,且进一步提示患者全身肌肉和呼吸肌低灌注可能是 导致高乳酸血症的原因。 • 随后尽管已达到复苏目标,但患者乳酸水平继续恶化升高,这就反映 另一番情形了: • (1)患者不再对补液治疗有反应(其中央静脉氧饱和度为76%), 而继续对其进行补液可能会导致体液超负荷。 • (2)存在其他混杂因素如肝功能可能性失代偿、使用了肾上腺素。 • (3)还怀疑存在一个未受控制的感染灶,以致机体继续处于高代谢 状态、糖酵解反应量及Na-K-ATP酶泵活性增加。故应立即检查发现 可能存在的感染灶(如脓胸等)。 • 血乳酸水平可用来评估预后、指导治疗以及加深对疾病的理解。虽然 本例患者可能因未被发现的微循环低灌注出现病情恶化,但通过彻底 控制感染灶和对症支持治疗,而非一味增加补液或升压,可使患者病 情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