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SOP

合集下载

发酵SOP

发酵SOP

发酵SOP一、发酵工序操作要点二、岗位技术安全操作法1. 管路及阀门的试漏2. 一级种子罐安全操作法3. 二级种子罐安全操作法4. 发酵罐安全操作法5. 补料罐安全操作法6. 放罐操作三、发酵车间岗位责任制度四、安全防火和劳动保护五、异常现象的处理六、中间体质量标准七、主要设备的维护、检修、使用与清洗八、发酵车间安全生产守则一发酵工序操作要点机密已删除二岗位技术安全操作法1. 管路及阀门的试漏严试要求:发酵生产设备消毒前必须进行试漏,杜绝设备内和外界流通的一切可能存在的空隙通道,发现渗漏应及时通知检修,严试正确,确认严密度可靠,方可消毒进罐。

严试方法:1、肥皂水法:将压缩空气引入被试设备,空气压力为0.1~0.2Mpa(1~2kg/cm2),设备表面刷上肥皂水以后稍等片刻,有气泡渗出者即为渗漏,(严试时应防止设备温度太高或设备内有液体物料堵塞而造成的误差)。

2、集气筒加水法:主要用于阀门的试漏,将水注满排气的集气筒内,开启罐上各阀门,关闭各阀门的小排气阀,然后关闭罐上阀门,开启小排气阀,看视筒内有否气泡翻出,判断其是否渗漏。

严试范围:罐体:包括轴封,进出料阀,移种补料阀,罐底下水阀,空气分布管阀,取样及冲视镜阀及各阀所属小排气阀。

2. 一级种子罐安全操作法配料操作先核对所称取的物料、种类、数量与配方是否相符,在干净的小桶内放入适量水将物料加入,搅拌使之溶解(不易溶解的需加热使之溶解,淀粉无需加热),全部溶解后通过布氏漏斗(加纱布)过滤倒入罐内,剩余的物料倒入盛有适量水的桶内,用棒搅拌,再经过滤倒入罐内,如漏斗中有未溶解或结块的物料,仍须倒入桶内加少量水粉碎,混合后经过滤倒入罐内,最终使物料全部进入罐中。

然后,开动搅拌,加液碱将pH调至7.2。

实罐消毒操作物料配置入罐后,加水至35L左右(一般为罐容积75%左右),盖紧罐盖,开动搅拌,检查并关闭夹层冷却水进、出水阀后,开下水阀,排掉夹套水后,将下水阀关至适度.检查并关闭空气分布管阀、出料阀、取样阀、打开接种口及小排气阀,做好消毒前一切准备工作。

发酵的操作规程

发酵的操作规程

发酵的操作规程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进行食品加工、改变食品性质的传统技术。

下面是发酵的操作规程。

一、发酵前准备1. 确定所要制作的食品种类和所使用的微生物菌种。

2. 准备好所需的原材料,包括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

3. 准备好所需要的设备和器皿,包括发酵罐、发酵器、温度计、PH计等。

4. 对发酵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确保无细菌和微生物残留。

5. 对所需的原材料进行清洗处理,除去杂质和有害物质。

二、制作发酵基质1. 根据所选用的原料制作发酵基质,一般包括水、面粉、糖、盐等。

2. 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原料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直到形成较为稠密的糊状物。

3. 将制作好的发酵基质放置在发酵罐中,盖上盖子,进行静置。

三、接种微生物菌种1. 根据所选用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保证菌种活性和纯度。

2. 取适量的培养菌种,加入发酵基质中,进行均匀的混合。

3. 注意保持发酵基质的温度和PH值,确保菌种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

四、发酵过程控制1. 控制发酵温度,一般根据菌种的适宜生长温度进行调节,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2. 控制发酵时间,根据所制作食品的要求和菌种的生长特性,确定合适的发酵时间。

3. 监测发酵过程中的PH值和酸碱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4. 监测发酵过程中的氧气含量,及时补充新鲜空气,保证菌种的氧气供应。

5. 定期对发酵过程进行观察和抽样检测,判断发酵的进程和品质。

五、完成发酵1. 根据发酵的需要和所制作食品的要求,确定发酵时间并进行定时监测。

2. 当发酵时间结束后,停止继续添加发酵基质或菌种,即可完成发酵过程。

3. 停止发酵后,对发酵食品进行冷却处理,降低食品的温度。

4. 对发酵食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口感、气味等方面的评估。

5. 根据发酵食品的要求和市场需求,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包装。

六、清洁消毒1. 发酵过程结束后,对使用的设备和器皿进行彻底的清洗。

2.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洗和消毒。

SOP-P-IF-003-03 发酵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SOP-P-IF-003-03 发酵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深圳市蓝安琪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发酵岗位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GM-CSF工程菌发酵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2.范围实用与GM-CSF工程菌从二级种子培养液上罐、发酵、离心收菌的操作。

3.职责发酵岗位操作人员、车间负责人及QA生产区检查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4.规程4.1.生产前的准备:4.4.1.根据生产指令开出领料单。

领取时,核对物料名称、数量、批号、有效期等,然后将其送到传递窗。

4.1.2.岗位生产操作人员按《进出十万级洁净区更衣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更衣,然后进入岗位。

4.1.3.岗位生产操作人员检查设备、设施完好性,设备、容器、工具、室内卫生是否有清洁合格证,清洁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如不合格按其清洁标准操作规程重新清洁。

4.2操作方法4.2.1培养基配制LB培养基按比例配制(100L)蛋白胨16g/L酵母粉10g/L氯化钠5g/L4.2.3实罐灭菌4.2.3.1 按《BI0SATA-D型发酵罐标准操作规程》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加入到发酵罐中,加入5ml消泡剂,121℃、30min灭菌。

设定搅拌速度为150rpm左右,保证培养基加热均匀。

4.2.3.2灭菌时当温度升至121℃时,打开DO电极电源,设定DO电极零点。

当灭菌温度降至30℃时,设定DO电极百点。

4.3上罐4.3.1 调节通气量到15L/min,搅拌速度为150rpm,稳定3分钟后设定DO电极100%。

4.3.2 调节通气量,使罐内保持正压。

4.3.3通过接种管道从种子管向发酵罐中打入二级种子液,整个过程注意无菌操作。

4.3.4 取样测OD600值。

4.4培养4.4.1上罐后,设定通气量为10L/min、搅拌速度为150rpm、温度为30℃,开始培养。

4.4.2培养过程中,注意DO值和pH值的变化,调节通气量和搅拌速度使DO值为40%。

4.4.3每隔1小时取样测量OD600值。

取样前后取样管用纯蒸汽流通灭菌10分钟。

做好生产记录。

4.4.4生产过程中,注意及时用蘸有0.1%新洁尔灭溶液的抹布擦去洒落在不锈钢罐体表面及地面的液体,维持发酵罐清洁和生产车间的整洁。

发酵车间标准操作规范、规则及管理办法(SOP)

发酵车间标准操作规范、规则及管理办法(SOP)

发酵车间标准操作规范、规则及管理办法(SOP)1. 前言为了确保在发酵车间中进行的操作符合要求,减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本标准操作规范、规则及管理办法(SOP)制定了必要的指导原则。

2. 发酵操作规范2.1 清洁与卫生* 发酵车间必须保持良好的清洁与卫生,每日必须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 发酵操作过程中,所有操作员必须全程佩戴口罩、鞋套、手套等防护用品。

2.2 设备使用规范* 发酵设备的选用、维护、保养、使用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和操作说明。

* 发酵操作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目前处于安全、运行正常状态。

2.3 操作规范* 发酵操作时,根据加工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要求,按照标准操作步骤进行。

* 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工艺要求,细致认真,确保操作正确、完整、一致、规范,以确保产品质量。

3. 发酵车间安全管理办法3.1 安全意识* 发酵车间所有员工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加强安全教育和纪律,增强安全意识。

* 发现安全隐患或事故,一定要及时报告,积极采取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安全管理* 发酵车间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安全事宜,做好安全工作和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 发酵车间中安全设施规划、设计、建设、检查、专业人员值守必须加强。

4. 发酵车间质量管理办法4.1 质量意识* 发酵车间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加强员工质量意识的培训和教育。

* 发现质量问题,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并进行追溯和改进,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口碑。

4.2 质量验收* 发酵车间必须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将质量控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 发酵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应由专人对关键质量指标进行监控,所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发布。

5. SOP文件管理5.1 文件编制* 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对本SOP进行修编和完善,使其符合当前业务的具体操作要求。

* SOP文件必须明确各项规范、标准和操作要求,微调每一项细节。

发酵车间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及管理办法(SOP)

发酵车间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及管理办法(SOP)

发酵车间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及管理办法一、目的:建立配料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使操作者能进行正确领料、配料。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发酵车间配料岗位。

三、责任者:QA质监员、配料操作人员。

四、发酵车间配料标准操作规程(SOP):1、一、二级种子罐培养基备料:1.1准备:1.1.1接到化验室发放的配方单,双方人员签字确认。

1.1.2接到消毒进罐时间通知单,核实罐号,查看有无该罐配方单(如没有及时联系化验室,取配方,双方签字确认),岗位人员根据进罐时间自己确定备料时间(夜班需要上的发酵罐,培养基需要在白班配置完毕)。

1.1.3穿戴防护用品:操作人员戴好防尘口罩和防护手套。

1.2原料准备:1.2.1备料:按照配方单清点所需物料数量,若不够,则开领料单到原料库领料。

1.2.2物料的称取:葡萄糖、硫酸镁、玉米粉、豆粕粉、玉米浆干粉、消泡剂、大豆油等,如需零称,将物料放在台秤旁,解开编织袋口,准备空袋,用电子称称取所需量到空袋内。

称取方法:取出电子秤,放置平稳处,打开开关开启电子称,静置1分钟,使其显示数据归零,将干净空桶放到电子称台面上,按去皮按钮,然后将所称物料用取样杯舀取物料放到编织袋内,直到电子称显示达到工艺要求。

剩余物料扎口放置指定位置。

称取完毕:关闭电子称开关。

用干净的抹布擦拭清理电子称,将电子称放回指定位置。

1.2.3将配备好的原料整齐码放到托盘上,填写好配料单,并将配料单用曲别针别到配好原料的包装袋上。

1.3将备好的原料过货运电梯,运至发酵车间三楼制定位置。

2.发酵罐基础料配制,配料罐为1台。

2.1准备:2.1.1接到化验室发放的配方单,双方签字确认。

2.1.2接到消毒打料时间通知,核实罐号,查看有无该品种配方单(如没有及时联系化验室),双方签字确认,岗位人员根据打料时间自己确定配罐时间(一般提前5小时)。

2.1.3穿戴防护用品:操作人员戴好防尘口罩和防护手套。

2.1.4安全检查:检查确认配料罐罐口安全筐完好无破损。

京青农业科技发酵罐标准操作SOP

京青农业科技发酵罐标准操作SOP

京青科技发酵系统操作规程陈树华一、发酵前准备工作(1)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空压机、微机系统和循环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2)检查系统上的阀门、接头及紧固螺钉是否拧紧。

(3)开动空压机,用0.15Mpa压力,检查种子罐、发酵罐、过滤器、管路、阀门等密封性是否良好,有无泄漏。

罐体夹套与罐内是否密封(换季时应重点检测),确保所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电磁阀前方的阀门除外)。

(4)检查水(冷却水)压、电压、气(汽)压能否正常供应。

进水压维持在0.12Mpa,允许在0.15-0.2Mpa范围变动,不能超过0.3Mpa,温度应低于发酵温度10℃;单相电源AC220V±10%,频率50Hz,罐体可靠接地;输入蒸汽压力应维持在0.4Mpa,进入系统后减压为0.24MPa;空压机压力值0.8Mpa,空气进入压力应控制在0.25-0.30MP(空气初级过滤器的压力值)。

(5)温度、溶氧电极、PH电极校正及标定,详见触摸屏PH、DO的标定帮助。

(6)检查各电机能否正常运转(共4个)。

电磁阀能否正常吸合(整套系统共11个电磁阀)。

二、灭菌1.发酵系统安装好后的初次清洗罐内的清洗:酸碱罐、补料罐、种子罐可将罐体上方的法兰卸开,由操作工采用洁净布手动清洗,结束后排尽罐内的污水,在多冲洗几遍即可。

发酵罐的清洗可采用自来水管通过手孔向罐体内壁冲洗,当水位上升到搅拌轴的第二片叶轮时停止冲洗,开动电机搅拌清洗。

各管路的清洗,可以先采用清水冲洗,再根据相应功能采用相应的清洗介质(清洗管路时应以保护管路中的各种元件为前提),具体步骤可参考“空气管路的灭菌”。

如果发酵系统长时间不用或培养的菌体与上一批次的不相同时,可采用2%NaOH清洗,其他各罐也可以采用发酵罐的清洗方式清洗,清洗结束后应对发酵系统灭菌。

2.空气管路的灭菌(1)空气管路上的除菌过滤器,使用蒸汽通过减压阀(空气减压阀不能进行蒸汽灭菌,所以空气预过滤器不灭菌)、蒸汽过滤器然后进入除菌过滤器。

11发酵操作规程

11发酵操作规程

11发酵操作规程发酵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过程,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制药等多个领域。

为了确保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发酵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一、发酵前的准备工作1、设备检查检查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如搅拌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pH 电极等,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精度准确。

检查管道连接是否紧密,阀门是否灵活,有无泄漏现象。

2、培养基制备根据发酵菌种的需求,精确称取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将营养成分溶解于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

调节培养基的 pH 值至适宜范围,通常使用酸碱溶液进行调节。

3、灭菌处理将制备好的培养基转移至发酵罐中,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灭菌条件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和容量而定,一般为 121℃,15 30 分钟。

同时,对发酵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过滤器等进行灭菌处理。

4、菌种准备从保藏的菌种中活化所需的菌株,按照规定的培养条件进行培养。

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活力,通过显微镜观察、平板划线等方法进行检测。

二、接种操作1、环境消毒在接种前,对接种室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工作台等。

使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定时间,以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2、人员消毒接种人员需穿戴无菌工作服、口罩、手套等。

用 75%的酒精对手部进行消毒。

3、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好的菌种接入发酵罐中。

操作要迅速、准确,避免菌种受到污染。

三、发酵过程控制1、温度控制根据菌种的特性和发酵阶段,设定合适的温度范围。

通过夹套或盘管中的循环水或蒸汽来调节发酵罐内的温度。

密切监测温度变化,及时调整控制参数。

2、 pH 控制发酵过程中,pH 值会发生变化,需要适时进行调节。

通常使用酸碱溶液进行微调,以维持 pH 值在适宜范围内。

3、溶氧控制对于好氧发酵,要保证充足的溶氧供应。

通过调节搅拌速度、通气量等参数来控制溶氧水平。

4、消泡处理发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泡沫,影响发酵效果。

及时添加消泡剂,消除泡沫。

5、补料操作根据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消耗情况,适时进行补料。

5L发酵罐灭菌操作SOP

5L发酵罐灭菌操作SOP

5L发酵罐灭菌操作SOP1、检查发酵罐运行记录,处理出现的问题。

2、校验pH电极,参考SOP;校验溶氧电极,参考SOP;查验温度电极,参考SOP。

3、发酵罐漏点检查:将发酵罐盖固定好,然后上紧螺丝,安装好各个电极,将排气管道接好,关闭排气阀门,然后缓慢打开进气阀门,使罐内压力逐渐上升,待罐压达到0.06Mpa时,关闭进气阀门,等待数分钟,并观察压力表,如果压力有明显下降,说明有漏点,在罐内有余压时,将水滴到可能的漏点处,然后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果有则说明这个地方是漏点,然后将漏点依次查出,并进行紧固或维修,直到所有漏点全部消除。

这时再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漏点检查,直到罐压没有明显下降。

4、打开接种口,将规定体积培养基倒入罐内,打开搅拌,调节到300rpm左右使培养基固体充分溶解和混匀,然后用洁净抹布,将罐上污迹擦去,保持罐面干净。

再用八层沙布将排气口包裹,用专用塞子将空气过滤器远发酵端塞好,然后再用坚固夹将空气管道上罐与空气过滤器之间的管道夹紧,防止两端联通。

再用专用盖子将电极末端盖好,防止蒸汽损伤电极。

5、以上操作完成后,关闭搅拌电机,取下整个罐体,然后将它平稳地放到高压灭菌柜中进行灭菌。

一般122℃、30分钟即可。

6、灭菌完成后,取出发酵罐,然后取下空气过滤器末端的塞子,将供气软管接到这个端口,然后取下空气管道上的紧固夹,微微打开空气开关,使少量空气均匀进入罐中,然后将排气口的八层纱布取下,快速将排气管道接好,再调节空气开关和排气开关,使发酵罐压力保持正压0.03~0.05Mpa。

7、将各种电极接好,然后再将发酵罐后端的罐体冷却管道接到发酵罐上,再将尾气冷却管道接好,然后打开冷却水阀门,设定所需温度,此时开始降温,然后逐渐调节搅拌转速,使其达到150rpm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
实验材料:
1.菌种:BHL‐1/ BL21(DE3)Star,‐80℃冻存
2.2‐YT培养基:1.6% 蛋白胨,1%酵母提取物,0.5 NaCl
3.T‐RM发酵培养基:1.1512% Na2HPO4·12H2O,0.3% KH2PO4,0.05% NaCl,0.1% NH4Cl,
2% Tryptone,0.0203% MgCl2·6H2O,1% Glycerol
4.补料:5% Yeast Extract,10% Tryptone,25% Glycerol(V/V),0.3182% MgCl2·6H2O
5. Ampicillin贮液:100mg/ml,过滤除菌
6.IPTG贮液:1mol/L,过滤除菌
实验步骤:
1.一级种子培养:按1/1000比例将‐80℃冻存甘油菌接种至5ml 2‐YT培养基(含1/1000
Ampicillin)中,37℃ 220rpm培养过夜;
2.二级种子培养:按1/100比例将一级种子接种至100ml 2‐YT培养基(含1/1000 Ampicillin)
中,37℃ 220rpm培养至OD600=1,约3小时左右;
3.发酵接种:按1/100比例将二级种子接种至已在位灭菌的T‐RM发酵培养基中,并加入
1/1000体积的Ampicillin贮液;
4.培养阶段:37℃发酵培养,控制DO>40%并与转速联动,每1小时测OD600值并记录发酵
情况,当OD=2.5-3.0时,开始补料;
5.诱导阶段:当OD=10时,在发酵罐中按1/2000加入IPTG贮液进行诱导,记录起始诱导
时间,诱导阶段每小时测OD600值、记录发酵情况并留样;
6.收菌:诱导3小时后放罐,取样,发酵液9000rpm离心30min,弃上清,收集沉淀。

7.汇总实验数据,SDS‐PAGE电泳检测发酵表达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