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首次珠峰高程测量

合集下载

1975年7月23日:我国正式公布珠峰海拔高程的那一刻

1975年7月23日:我国正式公布珠峰海拔高程的那一刻

1975年7月23日:我国正式公布珠峰海拔高程的那一刻作者:来源:《百科知识》2019年第09期1975年7月23日,我国政府授权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测绘工作者精确测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的海拔高程为8848.13米。

测定珠峰的高度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标志。

仅1718~2005年,人类探索并求证珠峰高程就有10次之多。

这些测量工作全部在极端环境中完成,对于科学技术与人的考验达到了极致,展现了人类探索自然奥秘、勇攀高峰的奋斗过程。

1852年,英国人最先测量出了珠峰的高度为29002英尺(相当于8839.8米),从而确认了珠峰是世界最高峰,代替了此前普遍认可的最高峰干城章嘉峰。

事实上,珠峰早就有了名字,而且早在18世纪初叶就标在了中国的地图上。

1708年和1711年,清朝康熙皇帝颁令绘制地图,两次派人入藏。

在于1719年制成的铜版《皇舆全览图》上,明确标注了珠峰的位置,并定名为“朱母郎马阿林”。

这成为记载珠穆朗玛峰最早的历史文献。

在1852年首次确认珠峰为最高峰后,很多国家都对其高程进行过测量。

最早比较受到认可的数据是印度测量的8848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珠峰测量被列为最有科学价值和国际意义的“填空”项目之一。

1958~1960年,我国测绘人员用水银气压计测定基线端丘高程并进行了天文观测,得到珠峰高8882米的数据;不过,水银气压计测量存在较大误差,得到的高度并不准确。

1965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西藏科考队,其中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精确测量珠峰高程和测绘珠峰北坡1∶2.5万地形图。

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测绘人员要以青岛的水平原点为基准,由北向南、自东向西设站测量,推算高程。

仅从该水平原点至珠峰定日这条线,就有6000多千米的距离,科考队员完全靠双腿,每隔几十米设一个站,每站测两遍,相当于步行了1.2万千米。

1966~1968年,我国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和一次补充测量,在历史上首次完成从北坡测得珠峰海拔高程;但因未在峰顶竖立测量觇标,也缺少峰顶冰雪厚度,测试高程未公布。

六测珠峰,他们用脚步绘山河

六测珠峰,他们用脚步绘山河

六测珠峰,他们用脚步绘山河作者:毕婴来源:《莫愁·时代人物》2020年第07期他们走遍祖国的每一处角落,他们测量看得见的城市乡村,也测量看不见的地球重力……建队66年来,国测一大队无惧险阻,用脚步丈量天空大地。

他们曾于1966年、1968年、1975年、1992年、1998年和2005年六临珠峰,只为测出“中国高度”。

2020年5月27日11时,8名队员成功登顶珠峰,并顺利完成顶峰测量任务。

喜马拉雅山脉中部的珠穆朗玛峰高耸、险峻,于茫茫冰川中兀自屹立。

2020年5月6日下午,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出发仪式在珠峰登山大本营举行,30多名队员集结整装,将从海拔5200米处出发,再次开启冲顶测量。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有关珠峰的数据都被国外的测量团体垄断着,为了获得关于珠峰高程的精确数据,国测一大队曾在1966年、1968年、1975年、1992年、1998年和2005年,六闯这一神秘的“生命禁区”。

其中,1966年和1968年,队员们两次进入珠峰测区,建立起定日到珠峰山麓的大地控制网,并通过物理测距、折光试验等各项工作,最终测算出珠峰峰顶的雪面高程——这是珠峰第一次有了由中国测量的高度。

但由于这次测量实际未能真正登顶,高程没有对外公布。

1975年,国测一大队派出几名队员参加中国登山队测量分队,成功攀登到珠峰北坳7050米的高度,这是我国测绘工作者当时到达过的最高测量位置。

同年5月27日,橘红色的测量觇标终于竖立在珠峰之巅,标志着中国人第一次对珠峰的高程实现了精确测量——8848.13米,这来之不易的“中国高度”获得了世界认可。

“那时候我30多岁,是参与1975年首次珠峰高程测量队员中最年轻的一个,大家都知道那地方很艰苦,报名却很踊跃。

”如今已入耄耋之年的陆福仁回忆起当年的测绘情景还记忆犹新,“高原地区最明显的就是缺氧,在这种条件下要背着几十斤的仪器装备前行,越往上感觉越沉,每走一步都是对意志力的考验。

测量珠峰的意义

测量珠峰的意义

登顶珠峰的英雄这几天,非常引人关注的事件之一,就是我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的8位队员们于5月27日11时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峰顶,竖起测量觇标,为精确测定珠峰的高度奠基。

我们在课本里知道,珠峰的高度为8848米。

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一高度,为什么还要再次测量呢,其意义何在?一、珠峰的高度有争议珠峰的高度问题,在国际中一直都存在争论。

有关珠峰最早的地理信息是1719年康熙时期所进行的全国土地测量,根据测绘结果出版的《康熙皇舆全览图》中,明确地标出了珠峰的经纬度。

但当时还没有出现人登上珠峰的相关记录,因此关于高度的信息是空白的。

1852年,英属印度测绘局长安德鲁·华欧带领测绘队征服珠峰。

4年后,英国公布了这次测量得到的珠峰高度——8840米。

这是国际上公认的第一次测得的珠峰高度。

而珠峰也因此被证实为世界第一高峰。

这次测量之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测绘队纷纷跟上,并先后公布了自己所测的高度数据。

比如说,1954年印度人公布珠峰的高度为8848米,1992年意大利人公布珠峰的高度为8849.04米,1995年美国人宣布珠峰的高度为8850米,等等。

我国第一次测量珠峰高度是在1975年,并公布珠峰的测量高度为8848.13米。

我国的课本中所描述的珠峰的高度,就源于1975年的这次测量。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国家测量的结果并不相同,很难说哪一个数据更为精准。

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偏差?除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之外,还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首先,珠峰测高的0米起点的确定,也就是与珠穆朗玛峰最高峰所对应的大地水准面在哪里?这看上去似乎比较简单,但事实上非常复杂。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测量人员为了获得这一基点位置曾付出了相当艰苦的努力。

其次,珠峰的高点位置如何确定。

即便人到达了珠峰的顶端,依然是站在皑皑白雪之上,它的岩石层在哪里?1975年我国登山队登顶测量时,女测绘员潘多采用的是把一根直径4、5厘米的木头杆子直接插进雪层,直到插不动为止,以此来确定雪层的厚度。

从原点到零点——青岛山海间的中国“水准”

从原点到零点——青岛山海间的中国“水准”

图文/兰台蕙质2020年5月27日,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这意味着再经过2至3个月的周密计算,我们就可以知道珠峰的最新“身高”了。

面对这样一则新闻,身为青岛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的我,不禁联想到前些年在馆藏老报纸上看到的另一则旧闻。

该旧闻发布于1975年7月24日的《青岛日报》头版,标题为《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 我国精确测得珠穆朗玛峰海拔高程为八千八百四十八点一三米》。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该报道中的最后一句话:测绘工作者求得以青岛验潮站黄海平均海平面为基准的珠峰海拔高程为八千八百四十八点一三米的精确数据。

也是因为这一报道,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中国的水准原点在青岛。

对于儿时不在海边生活的我而言,小时候上地理课,每每看到海拔多少多少米都会觉得是种很玄的说法,也曾经想象过“海拔”中的那个海平面是啥样,幻想有一天能亲眼看一看。

长大后才知道,其实这个海平面更多是一个抽象概念,是一种科学论断,而并非特指某一处的海面,于是便生出了某种失落,仿佛某个美好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

而多年之后,冥冥之中似乎有种神奇的力量让我来到了海滨城市青岛,让我与儿时便想相逢的那个海平面有了亲密接触。

从原点到零点——青岛山海间的中国“水准”1975年7月24日《青岛日报》头版关于珠峰首次测量的新闻报道he Site of China SeaLevel DatumT然而,所谓的亲密接触跟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的想象却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我接触的不是一个海平面,而是位于青岛观象山上的某个白色的石屋建筑。

这个颇为神秘的石屋,外部由花岗岩搭建而成,墙壁上有一块石碑刻着“水准原点”四个字,这里就是国家测绘局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也是现如今珠峰高度测绘的起点。

水准原点设在青岛,原因有很多。

据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院长张志华的说法,一是因为青岛位于中纬度地区,更能代表全国的平均海水面,便于向外传递高程;二是由于青岛海域是有代表性的半日潮汐,验潮站所在的胶州湾风浪小,海面稳定,便于验潮;三是青岛地质结构稳定;四是青岛早在一百年前1912年的青岛观象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就有验潮资料,几乎从未间断,具备天文、海洋、气象、验潮等多种科学资料,因此更有利于精确确定全国平均海水面。

珠穆朗玛峰30年“变矮”解密

珠穆朗玛峰30年“变矮”解密

珠穆朗玛峰30年"变矮"解密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确实变矮了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高8848.13米,由于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地带,每年依然以1厘米的速度‘长高’”,这也许正是我们从小学就学到的有关珠穆朗玛峰的标准描述。

然而最近我国科学家却发现令人敬畏的世界之巅居然在过去的33年中持续下降,这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原来,早在1966年,中国第一次成功测量珠峰的雪面高程值为8849.75米。

1975年,中国科学家测出珠峰峰顶雪面的高度为8849.05米,减去当时测量得到的峰顶0.92米的雪深,最终得出珠峰高度为8848.13米。

这一数据一直作为中国对珠峰高度的采用值沿用至今。

可是伴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过去30余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等科学家利用天文、重力、激光测距、GPS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珠峰的高程值进行了先后五次越来越精确的测量。

1992年,科学家所测得的珠峰雪面高程的最终计算值是8849.04米,而1999年第五次观测的结果则下降为8848.45米。

1999年的观测值和1966年相比少了1.3米,这表明了珠峰“变矮”了。

珠峰变矮的原因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运动发生了变化?是什么让珠峰长高的势头受阻,难道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运动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免这样猜测。

然而陈俊勇院士在研究中却发现,印度板块仍在向北推进,仍然是形成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强烈变形的主要动力来源。

而且珠峰地区在印欧板块推动下的整体抬升过程中呈波浪式的起伏,上升的速率并不是均匀恒定。

虽然陈院士得出了珠峰地区上升的速率不固定的结论,但却恰恰说明了珠峰抬升的趋势没变。

既然珠峰依然在缓慢长高,为什么还会失去1.3米的高度?陈院士认为这应该是珠峰冰雪面变化造成的。

他指出珠峰雪面下降的幅度并不平衡,并且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消长。

夏天雪面向下降,冬天大量降雪又使雪面增高,但雪面高度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

宁夏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宁夏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宁夏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情景默写1.默写。

(1)杜牧在《泊秦淮》中描绘朦胧水色夜景、点明时间地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

(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即景说理、直抒胸臆的诗句是:_____,_____。

(3)崔颢《黄鹤楼》的尾联“_____?_____”以抒情作结,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愁绪。

(4)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杜甫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家国情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同样表达这种情怀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

(5)《大道之行也》中讲述选拔人才,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2.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摘抄1: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摘抄2: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摘抄3: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

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

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1)名著:《_____》。

(2)梗概:这部作品处处体现着舐犊深情。

父亲很关心儿子_____(人名)的生活与成长,用书信与儿子主要交流了_____、_____等方面的内容,平常的语言中蕴涵着深邃的道理和厚重的文化。

(3)读书笔记:以上摘抄给我的感受是:_____。

三、语言表达成语积累。

青松永远是那么绿意葱笼、①_____,是世间永恒的绿色使者。

墨色的枝丫②_____,虽经磨历劫、③_____(满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却依然不屈不挠地支撑着一顶顶“公”字的松毛帽子,一直保持着一种正色庄重的模样。

宁夏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宁夏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一、选择题(共1题;共2分)1.下列句子依次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生态文明建设犹如一面广角镜,_____,_____,_____。

①照见协同推动人民富有、国家强盛、中国漂亮的大局观、整体观②见证对子孙后代负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担当③折射出追求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理念A. ①③②B. ③①②C. ②③①D. ②①③二、情景默写(共1题;共5分)2.默写。

(1)杜牧在《泊秦淮》中描绘朦胧水色夜景、点明时间地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即景说理、直抒胸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崔颢《黄鹤楼》的尾联“________?________”以抒情作结,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愁绪。

(4)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杜甫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家国情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同样表达这种情怀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大道之行也》中讲解并描述选拔人才,讲求诚信,培育和谐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共1题;共3分)3.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摘抄1:我兴奋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挚友;儿子变了挚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华蜜相比的!摘抄2: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劝慰你,又该谁来劝慰你呢?摘抄3: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愿,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待挚友不能如此马虎。

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

正如一个并不淘气的人耍淘气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1)名著:《________》。

(2)梗概:这部作品到处体现着舐犊深情。

父亲很关切儿子________(人名)的生活与成长,用书信与儿子主要沟通了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内容,平常的语言中蕴涵着深邃的道理和厚重的文化。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练习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

B.对敌人无情讽刺鞭挞,对人民赞颂呕歌,爱憎分明,正是杂文应该遵循的原则。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D.原来这帮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人是在混淆“中国人”的概念。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舆(yú)论搽(chá)粉濒(pín)临B.省(shěng)悟慨(kǎi)叹迥(jiǒng)然不同C.倘(tǎng)若主宰(zǎi)惟妙惟肖(xiāo)D.渺(miǎo)茫诓(kuāng)骗脍(kuài)炙人口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时光匆匆过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B.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奋斗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C.中国地大物博,孕育了深刻而悠久的文明。

D.包装再精美,质量不过关,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自夸”“往往”“倘若”这四个词语分别是名词、动词、副词、介词。

B.“地大物博”“中国的脊梁”“相信自己”“玄虚之至”四个短语分别是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

C.“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这句话的主干是“中国人是‘自欺力’”。

D.“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

”这是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时光匆匆过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B.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不畏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C.目前这一政策还处于研究阶段,网上的说法不足为据。

D.包装再精美,质量不过关,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镇上的人都上堤去抢险,我的叔叔已经将近半个多月没有回家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5年中国首次珠峰高程测量
一、首次精确测量珠穆朗玛峰高程
1975年7月23日 中国政府授权新华社向全球宣布 中国测绘工作者精确测得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程为8848.13米 成功登顶的中国登山队藏族女队员潘多 受命用直径5厘米的木头杆子狠劲插进雪层 测得雪深为0.92米
1975年7月23日人民日报报道
1960年5月25日凌晨4事中国登山队 实现人类第一次从北坡成功登顶
1960年3月,在新中国饱受饥荒折磨的这一年 中国派出了214人的队伍,第一次尝试从北坡攀登珠峰 5月25日凌晨4时,在付出了3人遇难的巨大代价后 人类第一次从北坡成功登顶,奇迹般的站在了珠峰之巅 由于凌晨登顶光线过暗未能拍照 这次壮举很久以后才被世界所承认。 登顶一个月后,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7万人盛大集会 庆祝珠峰登山队凯旋归来 这成为那一年为数不多振奋国民的大新闻 成功登顶的中国登山队藏族女队员潘多 受命用直径5厘米的木头杆子狠劲插进雪层 测得雪深为0.92米。
邓小平、李先念接见珠峰登山与测绘队员
珠峰测区平面控制网, 起测于西藏地区一等导线点:定加I1——仲定I10。 按测量细则要求,自定日至东、中绒布冰川布设 国家二等三角锁; 绒布寺以东布设国家三等三角锁; 东、中、西绒布冰川布设了国家三等三角锁。 二等三角锁两端布设有光电测距边和天文方位角 作控制。 三角锁网的布设原则是:保证精确测定珠峰的地 理位置和高程、保证提供测图的需要、尽量接近 珠峰、经济可行。
四、珠峰测区控制网
珠峰高程是从青岛国家水准原点起算, 通过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 经郑州、西安、格尔木、拉萨、江孜、到定日, 从定日Ⅱ等水准点定江3至珠峰测区布设了Ⅱ等水准 路线, 联测了该地区三角锁(网)七个点, 在这些点上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直接交会了珠 峰, 其中距珠峰最近的水准点是13.6km。 由青岛原点至珠峰地区Ⅲ7点, 水准测量的路线全长为5068km, 其观测精度均达到我国测量规范相应等级的要求。 这些水准点与珠峰的距离见下表。
珠峰1956年黄海高程系高程
二、珠峰高程测量起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就提出要 “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绘制珠峰地区地形图”的计 划,并将其列入新中国最有科学价值和国际意义的 “填空”项目之一,交由国家有关部委论证实施。 毛主席对测绘珠峰十分关心,并多次作了重要指示。 20世纪50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亲 切关怀下,中国测量珠峰的艰巨工作终于起步了。 我军测绘官兵和地方测绘工作者一起,历时20多年, 涉足整个大陆,在全国布设了水准路线。当海军 1956年在青岛黄海验潮站建立平均海水面的高程系 统后,测绘人员便以此平均值为基准,由北向南、 自东向西设站测量,推算珠峰高程。
1975年5月27日,是中国测绘史上一个伟大的日子。 清晨,指挥所发出3颗红色信号弹,登山队员向珠峰 发起最后的冲刺。分布在珠峰左右两肩的10个观测 点上,坚守了9昼夜的测绘兵早已安置好仪器,盼望 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测绘参谋王玉琨所在的西3号点,两名队员轮流盯着 望远镜,用步话机向其它测绘点作“实况转播”: “登山队员开始上山……已经到了第二台阶,前面 是一陡崖……队员正在爬金属梯……拐往北坡,继 续向上……离顶峰越来越近了……” 关键时刻,突然,一块灰黑色的旗状云从西面飘过 来,罩住了顶峰,登山队员在望远镜目镜消失。 14时40分,步话机里传来喜讯:中国9名男女登山队 员已于14时30分胜利登上珠峰顶峰!
测绘参谋王玉琨在西3号点指挥10个测站同步观测
用天文经纬仪观测竖直角
用Wild T3经纬仪观测竖直角
用Wild T3经纬仪观测竖直角
用苏州一光DJ2经纬仪观测竖直角
用Wild T2经纬仪观测竖直角
用Kern DKM经纬仪观测竖直角
测绘队员们强捺着心中的喜悦,小心翼翼地旋动仪 器,争分夺秒地对觇标观测、记簿。一个测回、两 个测回……。 连续3天,队员们进行了4个不同时段、16个测回的 水准、导线、天文、气象、重力、三角等方面的测 量,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珍贵的珠峰测量数据。当时 测得的珠峰“雪面高度”(即包括峰顶冰雪层的厚度) 为8849.05米。 成功登顶的中国登山队藏族女队员潘多,受命用直 径5厘米的木头杆子狠劲插进雪层,测得其深度为92 厘米。
三、珠峰高程测量的准备
1975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一声号令,登顶测量 珠峰的战斗正式打响了,由汉族、藏族、回族、蒙 古族、朝鲜族、土族、鄂温克族等7个兄弟民族组成 的中国珠峰登山队同步开始了举世瞩目的攀登珠峰 行动。 成都军区某测绘大队担负了这一重要使命。这支在 解放战争中由第二野战军测绘部队发展壮大起来的 英雄队伍,自20世纪60年代就一直战斗在青藏高原, 官兵们走遍了西藏71个县中的68个县,出色地完成 了青藏高原大地测量和地形测量任务,填补了中国 大陆的最后一块测绘空白。
经过理论研究、严密计算和反复验证,扣除峰顶积 雪深度得出来的结果。它的最大正负误差小于0.36米 这一精确数据,立即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 各国的承认,很快成为世界地图集和教科书上权 威数据,它为人类文明史增添了一组熠熠闪光的数 字。 这一精确数据,有利于国家对珠峰进行地质理论、 高山生理、大气物理、水土污染等多学科的考察研 究,为中国的科研事业提供了可靠依据。 1975年6月28日,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在 首都体育馆亲切接见了珠峰登山、测量队员。 邓小平同志来到战士普布面前,普布正欲收回残疾 的右手,却被邓小平一把攥住:“你就是普布吧。 我早就听说了,你破了重力测量的世界纪录,普布 不普通哟!”
仅从青岛水准原点至珠峰脚下的定日县这条水准路 线,就长达6000多公里。他们迈开双脚,每隔几十 米设一个站,每个站都要测量两遍,总行程达1.2万 多公里,相当于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程。 1966年,测绘人员两次进入珠峰测区,建立定日到 珠峰山麓的大地控制网,但因“文化大革命”运动 的破坏干扰,这一工作被迫中断。 1968年,测绘人员为获取珠峰地区大气折光的试验 数据,顶着政治压力、冒着自然界的种种风险,两 进两出,有效地改善了该地区的大地控制结构。尽 管如此,那场动乱还是迟滞了这一意义非凡的测绘 大行动。
3月21日,38名测绘官兵和11名地方测绘工作者,赶 在登山运动员攀登珠峰之前,从海拔5400米的绒布 寺大本营出发,把大地控制网推向珠峰北麓的东绒 布、中绒布和西绒布3条大冰川。
珠峰附近的三角点标志
4月6日,珠峰测量分队副队长、成都军区某测绘大 队副大队长陈顺斌,带领王玉琨、吴泉源、郁期青、 普布、徐东升、大扎西等6名官兵,冒着冰裂和雪崩 的危险,通过了攀登珠峰的第一道难关——北坳, 完成海拔7050米处重力测量和航测刺点任务
4月20日,普布和徐东升两名藏族战士又随登山队到 达了第二道难关——高空风口。 高空风口海拔7790米,是三面临空的“刀背地”, 穿堂狂风刮过来,人根本站不稳脚跟,重力仪的水 准气泡也晃个不停。 普布觉得戴着鸭绒毛手套不便操作,便毅然脱掉右 手手套,在距珠峰1.9公里处,咬紧牙关趴在冰面上, 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测得了重力数据,创造了 世界重力测量史上的奇迹。 然而,普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的4根手指头冻 伤坏死,后来医生只好为他做了截肢手术。
9 名 登 山 队 员 攀 登 珠 峰 途 中
攀登珠峰途中
攀登珠峰途中
准备登顶
14时30分成功登上珠峰顶
在珠峰顶竖立3.52米高的照准觇标
用望远镜察看珠峰登顶情况
登山队员撤离珠峰顶
登山队员正在撤离珠峰顶
部分登山队员
15时、16时,登山队员已下撤几十米了,顶峰的浓 云依存。 17时、18时,西天的太阳好像疲倦了,已慢慢地往 山后躲。 18时30分,峰顶的云层开始下沉,珠峰的南天由灰 黑变成灰蓝,尔后终于变得湛蓝湛蓝——测绘的关 键时刻来到了。 “目标出现,注意——交会!” 口令飞来,在距珠峰顶7~20公里、海拔5600~6300米 的10个三角点上, 10部经纬仪同时瞄向珠峰——登 山队员竖立的3米高红色测量觇标在白雪的映衬下, 格外引人注目。
普布在海拔7790米测重力
精度是测绘的生命。被誉为“雪山钢标”的技术员 冯旭东在海拔5400米的营地时就患了感冒,头昏胸 闷,几天没吃下一碗饭,体重迅速下降了5公斤。 当听说3号点发生雪崩,需要去复查觇标时,冯旭东 全然不顾虚弱的身体,艰难攀行了1公里路。途中, 他几次晕倒,冻醒后又继续爬行,一直爬到海拔 6300米的高山上,咬着牙把移位3厘米的觇标修正过 来,保证了后来交会珠峰的高精度。 随行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史记者特意为冯旭 东拍照,让他自然地笑一笑,可冯旭东怎么也笑不 起来,因为他的嘴唇裂了口,脸膛破了皮,肌肉已 经完全麻木。
在一次国际制图专业会议上,西方某发达国家代表 揶揄中方代表:“贵国地大物博,珠峰还是测绘史 上的处女地,需要我们援助吧?” “国家的主权,历史的瑰宝,珠峰测量不能再拖 了!” 病中的周恩来总理焦急地思虑着,多次向有关领导 询问情况。 1974年3月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召开了测量 珠峰的专题会议研究珠峰高程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