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线路设计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用于教授通信电子学中相关的电路原理和技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内容、特点以及应用。
一、课程内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一门涉及电路分析、电路设计和电路实现的综合性课程。
在此类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一系列的电路和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方法,包括:1. 电容、电感和电阻器等基本元件的电路原理和作用。
2. 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和混频器等基本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技术。
3.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数字滤波器、数字调制与解调以及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4. 通信系统中的模拟、数字和混合信号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5. 通信电子线路仿真与调试技术。
二、课程特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主要特点如下:1. 具有实用性。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的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将被广泛应用。
2. 需要强的理论基础。
通信电子线路设计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电子电路理论基础,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路设计的相关知识。
3. 基于实际需求。
通信电子线路设计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质量贴近实际需求,学生将能够掌握当今通信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电路设计理论和实践技术。
4. 有一定的难度。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一门相对难度较高的课程,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学和思维能力,才能够顺利完成相关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三、应用场景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通信领域。
在当今的通信领域中,众多的通信设备、通信系统等都需要用到各种电路设计和开发技术,包括信号放大、滤波、变换和调制等。
2. 汽车电子领域。
随着汽车电子的普及,许多汽车电子设备也需要用到通信电子线路设计和开发技术,包括汽车音响系统、GPS导航系统、车载通讯系统等。
3. 工控领域。
现代智能工厂、机器人等控制系统需要采用各种通信电子线路设计和开发技术,包括数字信号处理、控制算法、通讯模块等。
LC调频振荡器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探讨LC调频振荡 器和通信电子线 路在节能、环保 等方面的潜力和 挑战
深入学习:掌握LC调频振荡器的原 理和应用,了解其发展趋势
团队合作:与同学、老师、企业合 作,共同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项目,提高 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 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动力 和方向
提高了电 路设计和 仿真能力
学会了如 何分析问 题和解决 问题
增强了团 队合作和 沟通能力
对通信电 子线路和期待
深入研究LC调频 振荡器的原理和 特性,提高其稳 定性和准确性
探索通信电子线 路的新技术和新 应用,提高通信 效率和可靠性
研究LC调频振荡 器和通信电子线 路在物联网、5G 等领域的应用
仿真步骤:建立电路模型、设 置参数、仿真运行、分析结果
仿真结果:包括信号波形、 频谱、功率等
制作材料: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和电路板 电路设计:根据设计要求绘制电路图 焊接技术:掌握焊接技巧,确保电路板焊接质量 调试步骤:按照调试流程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电路性能稳定
测试项目:信号 传输质量、抗干 扰能力、稳定性 等
LC调频振荡器通信电 子线路课程设计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LC调频振荡器通信 电子线路概述
LC调频振荡器的设 计和实现
通信电子线路的设 计和实现
课程设计的总结和 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LC调频振荡器通信 电子线路概述
背景: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LC调频振荡器在通信电子线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意义: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LC调频振荡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 领域,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讲义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锁相环的测量与应用一、锁相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二、CMOS-CD4046数字锁相环内部电路介绍三、环路参数测量四、锁相环的应用--频率合成器锁相环(Phase lock loop)简称PLL,是广泛应用于广播通讯、自动控制、电子检测等领域内的一种功能部件。
随着电子控制技术,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锁相环部件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一种价格比较便宜、功能也比较好的CMOS锁相环CD4046(国产的5G4046)应用比较广泛。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锁相环的参数,熟悉一种集成电路锁相环并通过典型应用——频率合成器来巩固、扩展、深化已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把功能电路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
一、锁相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二、CMOS CD4046数字锁相环内部电路介绍三、环路参数测量3.环路同步带和捕捉带的测量同步带和捕捉带分别测量2次,记录2次的测量值,并计算2次测量的平均值。
4.鉴相器测试在环路锁定情况下测量相位比较器P c I和相位比较器P c II的鉴相特性曲线。
测试方法:在环路同步带内14脚接高频信号源,输入正弦波信号,改变14脚输入信号的频率,从小到大变化。
用示波器分别测试14脚和3脚的电压波形,观察它们之间相位差的变化,同时测出9脚对应的输出电压值。
针对相位比较器P c I和相位比较器P c II分别展开测试,测试数据填入下表,分别作出相位比较器P c I和相位比较器P c II的鉴相特性曲线。
表5-1 鉴相器P c I相位差Δθ(弧度)0V d(V)表5-2 鉴相器P c II相位差Δθ(弧度)0V d(V)5.锁相系统静态测量测试环路在锁定状态时,相位比较器输出的误差电压与输入频率之间的关系。
四、锁相环的应用—频率合成器2122。
通信电子线路设计-第1章 绪论 (2)

通信电子线路设计
电子线路的第四种分类方法是以电子线路中所包含的元件性 质来分类的。
由线性元件组成的电子线路叫线性电子线路,含有非线性元件的电子线 路叫非线性电子线路。线性电路是用线性代数方程、线性微分方程或线 性差分方程来描述的。非线性电路是用非线性代数方程、非线性微分方 程、非线性差分方程来描述的。 由恒定参数元件组成的电子线路叫恒定参数电子线路;包含有时变参数 元件的电子线路叫参变电子线路或时变电路。描述恒定参数电路的方程 式中的各项系数是恒定不变的,描述参变电路的方程式中的系数是变化 的。
路和微波电子线路。 低频通常指频率低于300kHz的范围,语音的电信号、生物电信号、地震
电信号、机械振动的电信号等都属于这个范围。 所有在这个频率范围的 电信号的产生、放大、变换、处理都属于低频电子线路的范畴。 高频通常指频率在300kHz~300MHz的范围,广播、电视、短波通信、移 动通信等无线电设备都工作在这个频率范围之内。 微波泛指频率高于300MHz以上的范围,卫星电视、微波中继通信、雷达、 导航等设备都工作在这个频率范围(见附录一)。
电气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系
通信电子线路设计
§ 模拟&数字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系统传送的是模拟电信号。若采用正弦波信号作为高 频振荡信号, 由于其主要参数是振幅、 频率和相位, 因而 出现了振幅调制、 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后两种合称为角度 调制)等不同的调制方式。
数字通信系统传送的是数字电信号。若采用正弦波信号作为载 波, 同样有振幅调制、 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三种调制方式。
通信电子线路设计
第1章 绪论
电气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系
通信电子线路设计
§教材及参考书
1. 高如云. 通信电子线路(第四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6 2. 沈伟慈. 通信电路(第三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 3. 黄智伟. 无线发射与接收电路设计(第2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在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电路设计和通信系统的知识,同时也积累了一些设计经验和技巧。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 充分了解通信系统的原理和要求:在设计通信电子线路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所设计系统的原理和要求。
这包括了解信号的特性、噪声和失真的限制以及通信协议等。
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些要求,才能更好地进行电路设计。
2. 熟悉常用的电路元件和工具:通信电子线路设计中会使用到各种各样的电路元件和工具,如电阻、电容、晶体管、放大器、滤波器等。
熟悉这些元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以及掌握相应的电路设计工具,可以更高效地完成设计任务。
3. 掌握信号处理和调制技术:通信电子线路设计涉及到信号的处理和调制。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利用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利用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利用调制器对信号进行调制等。
掌握这些信号处理和调制技术,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4. 注意噪声和失真的处理:通信系统中常会遇到各种噪声和失真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噪声和失真的影响。
这包括使用低噪声的元件、采取合适的滤波措施、进行信号整形和再生等。
只有有效地处理噪声和失真问题,才能保证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质量。
5.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通信电子线路设计中,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通过实际操作和调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路设计的原理和技巧。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多进行实际操作,不断尝试和调试,从中积累经验和提高技能。
总的来说,通信电子线路设计是一项很有挑战性但也很有趣的任务。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以后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应用通信电子线路的知识,为通信系统的发展做出贡献。
电子行业-通信电子线路设计 精品

摘要 (1)Abstract (2)1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1)1.1主要技术指标 (1)1.2给定条件 (1)1.3设计过程 (1)1.3.1选定电路形式 (1)1.3.2 设置静态工作点 (2)1.3.3谐振回路参数计算 (3)1.4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仿真实验 (4)1.4.1仿真电路和波形 (4)1.4.2性能测试 (5)1.5实物与调试 (7)2 LC三点式反馈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设计与制作 (7)2.1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原理工作原理分析 (8)2.1.1串联型改进电容三端式振荡器(克拉泼电路) (10)2.1.2 并联型改进电容三端式振荡器(西勒电路) (10)2.2主要设计技术性能指标 (12)2.3基本设计条件 (12)2.4电路结构 (12)2.5静态工作电流的确定 (13)2.6确定主振回路元器件 (13)2.7仿真与性能测试 (14)2.7.1仿真电路和波形 (14)2.7.2性能测试 (15)2.8实物与调试 (16)3.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与制作 (17)3.1设计要求 (17)3.1.1确定功放的工作状态 (17)3.1.2基极偏置电路计算 (18)3.1.3计算谐振回路与耦合线圈的参数 (18)3.1.4电源去耦滤波元件选择 (19)3.2高频功放外部特性 (20)3.3仿真与性能测试 (20)3.3.1仿真电路和波形 (20)3.3.2性能测试 (21)3.4实物与调试 (22)4.小结体会 (23)5. (24)本文对高频调谐小信号放大器、LC振荡器、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原理作了简要分析,同时,研究了各个电路的参数设置方法,并利用其它相关电路为辅助工具来调试放大电路,解决了放大电路中出现的问题。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电路是将高频小信号或接收机中经变频后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已达到夏季所需的激励电压幅度。
LC振荡器的作用是产生标准的信号源。
高频功放的作用是以搞的效率输出最大的高频功率。
通信电子中的电路设计技术

通信电子中的电路设计技术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电子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实现通信过程中,电路设计技术则是重中之重。
本文将介绍通信电子中的电路设计技术,包括其涉及的领域、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电路设计技术。
一、电路设计技术概述电路设计技术是指使用电子元器件设计电路的过程。
在通信电子中,电路设计技术是实现通信系统的重要手段。
电路设计技术涉及到电子元器件的选择、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布局方式的选择等方面。
通信电子中的电路设计技术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模拟电路设计技术、数字电路设计技术、混合信号电路设计技术等等。
不同电路设计技术在实现不同的通信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二、电路设计技术的应用领域电路设计技术在通信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无线通信中,电路设计技术被广泛用于射频前端的功率放大器、滤波器等电路的设计和优化。
在有线通信中,电路设计技术被广泛用于电视信号接收机、调制解调器等电路的设计和制造。
除此之外,电路设计技术还被广泛用于医疗设备、汽车控制器、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
可以说,电路设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技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电路设计技术的工作原理电路设计技术的工作原理要求设计师掌握电子元件的特性和相应的功能。
根据这些要求,电路设计技术被划分为不同的分支,如模拟电路设计技术、数字电路设计技术等。
模拟电路设计技术,主要是利用线性电路来建立模拟系统,使其实现信号的调整、放大、滤波等过程。
模拟电路实现的电路常常是具有连续时间特性的,例如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等等。
数字电路设计技术则利用非线性电路来实现数字信号的处理、存储和传输。
数字电路实现的电路常常是具有离散时间特性的。
混合信号电路设计技术是模拟电路设计技术和数字电路设计技术的结合。
混合信号电路设计技术可以用于信号的采集、转换和传输等过程。
混合信号电路设计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电子消费品到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各种应用都有。
四、常见的电路设计技术在电路设计技术中,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混合信号电路设计是相对常见的。
通信电子线路设计

• 半桥式逆变电路:输出功率低,控制电路 简单,稳定可靠。
PWM波信号产生设计方案论证 与选择
半桥驱动时需要产生一个互补的PWM 信号来驱动开关管CSD19531,目前可以用 专门的PWM信号发生器来实现,或者微控 制器输出PWM信号。
方案
• 集成芯片产生PWM波 :不需要外加任何多余
电路,并且输出波形十分稳定,自动带有死区时 间,输出频率手动可调
系统方案
逆变驱动电路方案的论证与选择
逆变电路是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中非常 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将很大程度 上影响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目前常见的逆变电路有自激式(正激、 反激),桥式(半桥、全桥)等。
三种方案
• 正激式逆变电路:简单,经济,效率低。
• 全桥式逆变电路:控制复杂,成本较高, 效率高
电能无线点传输设置
电能无线传输装置
谐振式强磁耦合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是一种新型 的电能传输技术,该技术利用近区非辐射磁场 的强磁耦合,实现电能的有效、安全无线传输。 本系统以串联谐振回路为基础,该方案具有传 输功率大、传输效率高、传输距离远等特点, 且对环境影响非常小。本文通过理论计算、电 路设计、测试分析阐述了谐振式强磁耦合的工 作原理。同时,通过原理分析与硬件调试相结 合,无线电能传输装置效电路
测试方案
测试要求
• 保持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间距离x =10cm、输入 直流电压U1=15V时,接收端输出直流电流 I2=0.5A,输出直流电压U2≥8 V,尽可能提高该 U I f 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效率 U I 100% • 输入直流电压U1=15V,输入直流电流不大于1A, 接收端负载为2只串联LED灯(白色、1W)。在 保持LED灯不灭的条件下,尽可能延长发射线圈 与接收线圈间距离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通信电子线路综合设计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每人要提交一份设计报告,格式按照课程设计的样式2.报告内容包括:(1)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设计;(2)LC振荡器的设计;(3)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
参考书:1.《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三版.谢自美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高频电子线路》张肃文.高等教育出版社3.《通信电子线路》刘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时间安排:1. 理论讲解,老师布置课程设计题目,学生根据选题开始查找资料;2. 课程设计时间为1周。
(1)确定技术方案、电路,并进行分析计算,时间1天;(2)选择元器件、安装与调试,或仿真设计与分析,时间2天;(3)总结结果,写出课程设计报告,时间2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1)1.1 设计技术指标及基本条件 (1)1.2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原理分析 (1)1.3设计过程 (2)1.4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仿真实验 (5)2 LC三点式反馈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设计与制作 (9)2.1 设计技术指标及基本条件 (9)2.2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原理工作原理分析 (10)2.3静态工作电流的确定 (14)2.4确定主振回路元器件 (14)2.5 电路结构 (15)2.6 性能测试 (16)3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与制作 (17)3,1 设计技术指标及基本条件 (17)3.2 确定功放的工作状态 (17)3.3 基极偏置电路计算 (18)3.4 计算谐振回路与耦合线圈的参数 (19)3.5 电源去耦滤波元件选择 (19)3.6 参考电路 (19)3.7 实验数据测量 (20)4 心得体会 (21)5 参考文献 (22)6 附录 (23)摘要本文对高频小信号放大器,LC振荡器,高频功放电路设计原理作了简要分析,同时,研究了各个电路参数设置方法。
并利用其它相关电路为辅助工具来调试放大电路,解决了放大电路中经常出现的自激振荡问题和难以准确的调谐问题。
同时也给出了具体的理论依据和调试方案,从而实现了快速有效的分析和制作高频放大器,振荡器和功放电路。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电路是将高频小信号和接收机中经变频后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以达到下级所需的激励电压幅度。
LC振荡器的作用是产生标准的信号源。
高频功放的作用是以高的效率输出最大的高频功率。
三部分都是通信系统中无线收发机所用到的技术,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高频小信号放大器、LC振荡器、高频功放电路AbstractThe electronic circuit design of high-frequency tuned small-signal amplifier, LC oscillator, high-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design principles briefly analyzed to study the various circuit parameters to set methods. And to use other related tools to debug the circuit for the auxiliary amplifier circuit solve the amplifier circuit that often appear in self-oscillation problems and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tuning problems. Also giv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debug programs in detail in order to achieve a rapid, effective analysis and production of 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oscillator and power amplifier circuits.High-frequency small-signal amplification circuit is the resonant frequency small-signal or a receiver through the frequency of IF signals, after amplification, which has reached the lower the required excitation voltage amplitude. The role of the LC oscillator is to generate a standard signal source. The role of high-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s efficiency is the largest high-frequency power output. Three parts are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ed by the radio transceiver technology, so in real life, with a fairly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Key words: high-frequency small-signal amplifier, LC oscillator, high-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 circuit.1 高频小信号电路设计与制作1.1设计技术指标及基本条件设计技术指标:谐振频率:o f =10.7MHz,谐振电压放大倍数:dB A VO 20≥,通频带:MHz B w 17.0=,矩形系数:101.0≤r K 。
要求:放大器电路工作稳定,采用自耦变压器谐振输出回路。
基本条件:回路电感L=4μH, 0100Q =,11p =,20.3p =,晶体管用9018,β=50。
查手册可知,9018在V V ce 10=、mA I E 2=时,s g ie u 2860=,us g oe 200=,pf c oe 7=,pf c ie 19=,45fe y ms =,0.31re y ms =。
负载电阻Ω=K R L 10。
电源供电V V cc 12=。
1.2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原理分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一般用于放大微弱的高频信号,此类放大器应具备如下基本特性:只允许所需的信号通过,即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放大器的增益要足够大。
放大器工作状态应稳定且产生的噪声要小。
放大器应具有一定的通频带宽度。
图1—1 单调谐放大器电路典型的单调谐谐振放大器原理如图,图中,RB1,RB2,RE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从而放大器工作于甲类,CE是RE的旁路电容,C1,C2是输入输出耦合电容,L,C是谐振电路,R是集电极(交流)电阻,他决定了回路的Q 值,带宽。
为了减轻负载对回路的的影响,输出采用了部分接入的方式。
1.3设计过程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一般用于放大微弱的高频信号,此类放大器应具备如下基本特性:(1)只允许所需的信号通过,即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2)放大器的增益要足够大。
(3)放大器工作状态应稳定且产生的噪声要小。
(4)放大器应具有一定的通频带宽度。
除此之外,虽然还有许多其它必须考虑的特性,但在初级设计时,大致以此特性作考虑即可. 基本步骤是:(1)选定电路形式依设计技术指标要求,考虑高频放大器应具有的基本特性,可采用共射晶体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设计参考电路见图1-2所示。
图1-2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电原理图图中放大管选用9018,该电路静态工作点Q 主要由R b1和Rw1、R b2、Re 与Vcc确定。
利用1b R 和1w R 、2b R 的分压固定基极偏置电位BQ V ,如满足条件BQ I I >>1:当温度变化CQ I ↑→BQ V ↑→BE V ↓→BQ I ↓→CQ I ↓,抑制了CQ I 变化,从而获得稳定的工作点。
由此可知,只有当BQ I I >>1时,才能获得BQ V 恒定,故硅管应用时, BQ I I )105(1-=。
只有当负反馈越强时,电路稳定性越好,故要求BE BQ V V >,一般硅管取:BE BQ V V )53(-=。
(2)设置静态工作点由于放大器是工作在小信号放大状态,放大器工作电流CQ I 一般在0.8-2mA 之间选取为宜,设计电路中取 mA I c 5.1=,设Ω=K R e 1。
因为:EQ EQ e V I R = 而EQ CQ I I ≈ 所以: 1.51 1.5EQ V mA K V =⨯Ω=因为:BQ EQ BEQ V V V =+(硅管的发射结电压BEQ V 为0.7V)所以: 1.50.7 2.2BQ V V V V =+=因为:EQ CC CEQ V V V -= 所以:V V V V CEQ 8.92.212=-=因为:BQ BQ b I V R )105/(2-= 而mA mA I I CQ BQ 03.050/5.1/===β 取BQ I 10 则:Ω===K V I V R BQ BQ b 3.73.0/2.210/2 取标称电阻8.2K Ώ因为:21]/)[(b BQ BQ CC b R V V V R -=则:1[(12 2.2)/2.2]8.236.5b R V V V K K =-*Ω=Ω,考虑调整静态电流CQ I 的方便,1b R 用22K Ώ电位器与15K Ώ电阻串联。
(3)谐振回路参数计算1)回路中的总电容C ∑因为: 12o f LC π∑=则:pf L f C o 3.55)2(12==∑π 2)回路电容C因有 21()oe C C p C ∑=-*所以255.3(17)48.3C pF pF pF =-*=取C 为标称值30pf,与5-20Pf 微调电容并联。
3)求电感线圈N2与N1的匝数:根据理论推导,当线圈的尺寸及所选用的磁心确定后,则其相应的参数就可以认为是一个确定值,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常数。
此时线圈的电感量仅和线圈匝数的平方成正比,即: 2KN L =式中:K-系数,它与线圈的尺寸及磁性材料有关;N-线圈的匝数一般K 值的大小是由试验确定的。
当要绕制的线圈电感量为某一值m L 时,可先在骨架上(也可以直接在磁心上)缠绕10匝,然后用电感测量仪测出其电感KL N m =量O L ,再用下面的公式求出系数K 值:2/o o K L N =式中: O N -为实验所绕匝数,由此根据m L 和K 值便可求出线圈应绕的圈数,即:实验中,L 采用带螺纹磁芯、金属屏蔽罩的10S 型高频电感绕制。